高中化学省优质课之 配合物-微型课
配合物理论简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2024年9月27日
sp杂化轨道旳形成过程
180°
z
z
z
z
y
y
y
y
x
x
x
x
sp 杂化:1个s 轨道与1个p 轨道进行旳杂化,
形成2个sp杂化轨道。 每个sp杂化轨道旳形状为一头大,一头小,
两个轨道间旳夹角为180°,呈直线型
sp2杂化轨道旳形成过程
120°
z
z
z
z
y
y
y
y
x
x
x
x
sp2杂化:1个s 轨道与2个p 轨道进行旳杂化,
配合物理论简介
思索:为何CuSO4 •5H2O晶体是蓝色而无水 CuSO4 是白色? 试验探究[2—1]
向盛有固体样品旳试管中,分别加1/3试管水溶
解固体,观察试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固体
CuSO4 CuCl2•2H2O CuBr2 NaCl K2SO4 KBr
白色 绿色 深褐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溶液颜色 天蓝色 天蓝色 天蓝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H2O Cu2+
1. 配位键
⑴概念:成键旳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 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旳共价键。
⑵形成条件: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
注意: ①配位键是一种特殊旳共价键 ②配位键一样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③H3O+、NH4+中具有配位键
⑶配位键旳表达措施
AB
思索:在NH3·BF3中,何种元素旳原子提供孤对电子, 何种元素旳原子接受孤对电子? 写出NH3·BF3旳构造式
⑴血红蛋白CO形成旳配合物更稳定
⑵发生CO中毒事故,应首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必
招教高中化学微型课教案
招教高中化学微型课教案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课型:微型课
适用对象:高中化学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
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难点: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盐酸、锌粉、试管、试管夹
2. 实验步骤:将盐酸滴加至锌粉中,观察气泡的产生;将高锰酸钾溶液和盐酸混合,观察
颜色变化。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简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概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公开课配合物
学习目标Ø 模型认知与宏观辨识素养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能判断常见的配合物。
Ø 模型认知与实验探究素养能从微观上分析推测配合物的组成、性质,从而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
Ø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任务一:配位键的形成【情景素材】氨气通入稀盐酸,没有明显变化。
【问题探究】1、(自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自主、合作)H +与NH 3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NH 4+?(1)【思考角度】用VSEPR模型表示NH 4+的形成。
(2)【思考结果】(3)【科学事实】类似NH 4+的形成还有很多。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归纳总结】A空【电子对接受体】+B孤【电子对给予体】轨道重叠配位键:B→A[H N H]+HH【质疑】1、NH 4+中N→H与N—H相同吗?(1)【思考角度】: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2)【思考结果】:2、H 3O +中的O→H与NH 4+中的N→H哪个更容易形成、更强?(1)【思考角度】(2)【思考结果】任务一:配位键的形成第二部分A空【电子对接受体】+B孤【电子对给予体】轨道重叠配位键(强):B→A∈共价键(电负性大)(电负性小)第一部分【归纳总结】【情景问题】以下微粒:①N 2H 5+、②CH 4、③OH - ④NH 4+、⑤Fe(CO)5、⑥Fe(SCN)3、⑦H 3O +、⑧[Ag(NH 3)2]OH1、含配位键的有⑤⑥⑧,还有 。
2、配位键中提供孤电子对的粒子通常是。
3、配位键中提供空轨道的粒子通常是。
4、思考:Cu 2+与NH 3、H 2O 能否形成配位键?若能,请完成(1)(2)(填“>”或“<”):(1)成键难易NH 3H 2O (2)成键强弱NH 3 H 2O ① ④ ⑦N O S等ⅤA ⅥA ⅦA 非金属元素H + B 过渡区域金属原子或离子>>任务一:配位键的形成第三部分(3)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CuSO4粉末于试管内,然后加水振荡,得天蓝色溶液。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22/80
原子轨道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n+0.7l
1.0
2.0 2.7 3.0 3.7 4.0 4.4 4.7 5.0 5.4 5.7 6.0 6.1 6.4 6.7
多电子原子结构
一、多电子原子
在单电子体系(氢原子或类氢原子 He+)中,电子能量只决定于主量子数
n,与角量子数 l 无关,但在多电子体
系中,因为电子间相互作用,除主量子 数外,角量子数也是影响电子能量高低 主要原因。
17/80
因为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联合作用,
造成了同一电子层(n 相同),不一样亚 层(l 不一样)之间能级分裂现象。 甚至造成不一样电子层(n 、l 都不一样)
能级组
Ⅰ Ⅱ
组内电子数
2 8
Ⅲ
8
Ⅳ
18
Ⅴ
18
Ⅵ
32
23/80
二、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规律: 三条规则
(1)保利不相容原理 (2)能量最低原理 (3)洪特规则
24/80
(1)泡利(Pauli)不相容原理
内容: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电子, 或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电子。
标准:原子核外电子, 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 原子轨道,只有当能量 较低原子轨道被占满后, 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 高轨道,以使原子处于 能量最低稳定状态。
按鲍林近似能级次序填充
核外电子填充次序
26/80
推算出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配合物理论简介 教学设计[选修](2)
步骤:(1)用鼠标点击左侧的图标“O”,使该图标变为白色背景,在界面上点击一次,出现“H2O”;
[板书](2)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投影]科学视野:已知的配合物种类繁多,新的配合物由于纷繁复杂的有机物配体而层出不穷,使得无机化合物的品种迅速增长。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都是配合物,它们的配体大同小异,是一种称为卟啉的大环有机物,而中心离子分别是镁离子、亚铁离子和钴离子。下图是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
Cu(OH)2+4 NH3·H2O===[Cu(NH3)4]2++2OH-+4H2O
[Cu(NH3)4]2+深蓝色
[讲]在[Cu(NH3)4]2+里,NH3分子的氮 原子给出孤对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Cu(NH3)4]2+
[投影]
[板书]4.配合物的性质
(1)配合物溶于水后难电离
(3)点击该界面上的图标 ,得到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
(4)用鼠标点住模型移动,模型将随之旋转;
(5)点击图标 ,模型会自动旋转;
(6)点击图标 之一,模型一边旋转,一边将变换成不同显示形式。再次点击图标 ,图形停止转动;
(7)点击左下角“C11ernsr返回第一个界面,用鼠标点击图标图,直至界面清空。
[讲]这种颜色是三价铁离子跟硫氰酸根(SCN—)离子形成的配离子。利用该离子的颜色,可鉴定溶液中存在Fe3+;又由于该离子的颜色极似血液,常被用于电影特技和魔术表演。
[讲]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是因为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对多种配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无机化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CoF6]3- t2g4eg2 CFSE = 4×(-4Dq) + 2×6Dq = -4Dq
第33页
[Co(CN)6]3-CFSE =? 强场, t2g6eg0
CFSE = 6×(-4Dq) + 2P = -24Dq + 2P 通式:CFSE = (-4n1+6n2)Dq + (m1-m2)P 式中m1为八面体场中d轨道中的成对电子数,
四 五 六
ⅥB
o
/cm-1
[CrCl6]3- 13600 [MoCl6]3- 19200
Ⅷ
Co(en)3 Rh(en)3 Ir(en)3
o /cm-1 23300 34400 41200
第24页
• 配位体影响:光谱化学序列
[Co(H2O)6]3+ [Co(CN)6]3- [CoF6]3- [Co(NH3)6]3+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空间构型、 异构现象和磁性
§ 1 1 . 2 配 合 物 的 化 学 键 理 论
第1页
§11.1 配合物空间构型、 异构现象和磁性
配合物空间构型 配合物异构现象 配合物磁性
第2页
配合物空间构型
配合物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与配位数多 少密切相关。
配位数 2
4
6
空间构型
直线形 四周体 平面正方形 八面体
例
Ag(NH3 )2
NiCl
2 4
Ni(CN)
2 4
Fe(CN)36
第3页
配位数 3
5
空间构型
三角形 例: HgI3
四方锥 三角双锥
SbCl52 Fe(CO)5
基础化学配合物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Zn2+,Cd2+, Hg2+, Al3+ 4 正四面体
[Zn(NH3)4]2+
Ni2+, Fe
5 三角双锥 体
Cr3+, Co3+, Fe3+, Pt4+ 6 正八面体
[Ni(CN)5]3[Co(NH3)6]3+
第27页
●配合物磁性
配合物磁性测定 是判断配合物结构一 个主要手段。
磁 性:物质在磁场中表现出来性质. 顺磁性:被磁场吸引 n > 0 , µ> 0,如:[FeF6]3反磁性:被磁场排斥 n =0 , µ= 0,如:[Fe(CN)6]3铁磁性:被磁场强烈吸引. 如:Fe,Co,Ni 磁 矩: µ=[n(n+2)]1/2 (B.M.)玻尔磁子
● 都存在一个“配位实体”.
● “配位实体”相对稳定,既可存在于晶体中,也可
存在于溶液中。
● 与“复盐” 不同,但又无绝对界线。
第6页
§8.1.1 配合物构成
配合物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两部分构成。
配位原子
配合物
内界
外界
中心离子
[Cu(NH3)4]2+
SO42-
配体 配位数 配离子电荷
1. 形成体(中心离子或原子)
普通地,螯合物有较高稳定性,有特性颜色,较难 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利用这些特性,惯用于沉淀 分离,溶剂萃取,比色分析测定,容量分析等。
第15页
EDTA与Ca2+形成螯合物结构:
Ca2
+
O
C N
第16页
§8.1.4 配位化合物几何异构现象
组成相同而结构不同分子或复杂离子叫做异构现象。
高中化学微型课
高中化学微型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化学微型课的形式,针对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深入讲解。
通过精选的化学实验和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基本概念;(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熟练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如溶液配制、滴定操作等;(4)培养化学计算能力,能正确运用化学公式进行计算;(5)提高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2)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化学知识;(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技能;(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证,尊重事实;(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教师有意识地从讲台前退下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NH3
NH3
面式 (facial) fac-
经式 (meridional) mer-
几何异构:能够用偶极矩、X-衍射、IR、Raman测定
第41页
2、旋光异构 (chiral isomerism)
(optical isomers)
光学异构体 实物与镜像不能重 迭者
----手性分子。
第42页
[Co(en)3]3+
第36页
配合物异构类型
异构类型
1、几何异构(geometric isomerism) 2、旋光异构(chiral isomerism) 3、键合异构(linkage isomerism) 4、电离异构(ionization isomerism) 5、溶剂合异构(solvate isomerism) 6、配位异构(coordination isomerism)
阐明其能量相近 在这两种极端立体构型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畸变中间 构型。
第23页
5、 CN=6
一类最主要、最常见配合物
配位构型:多为正八面体 (octahedral ) Oh
及Jahn-Teller效应畸变体 D4h
或三角畸变体三角反棱柱 D3d
少数为三棱柱
D3h
eg. Re(S2C2Ph2)3 ThI2
第37页
1、几何异构 (geometrical isomerism)
在配合物中,配体在中心原子周围不同位置排布可产生几 何异构。
A 顺反异构
同种配体彼此靠近,顺式(cis-) 同种配体彼此远离,反式(trans-)
注:在二配位、三配位及四配位Td构型中不存在 顺反异构,由于在这些构型中,所有键 (配位位置)都相邻。
第3页
配合物的光化学性质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 近年来, 伴随无机光化学发展、配合物光化学、光物理过 程研究越来越进一步, 配合物光化学为化学家们提供了一 个宽阔极富潜力研究领域。激发态配合物含有较好电子转 移、能量传递特性以及活泼化学反应性, 它能够作为一个 较好光电转换材料、荧光材料、感光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 料. 激发态配合物能进行许多基态配合物所无法进行反应, 增进了人们对光化学深刻理解和对基态化学回顾, 由此产 生新概念并推动配合物光化学乃至整个化学邻域概念上进 步, 尤其是非线性光学材料作用尤为突出。
第3页
4.5.2 非线性光学
• 非线性光学是在1960年激光器问世和应用后逐步发展起来, 它是相对于线性光学而言。在线性光学范围,当光与物质 互相作用时, 将产生吸取、反射、散射和发光等,入射光作 用于介质引起上述光学效应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此时, 入 射光与介质不发生能量转换, 即入射光频率( 能量)没有改 变。
(3)式中,ᵤ为永久偶极矩,E'为局部电场强度, α为线性极化率, β 、ϒ分别为二阶、三阶超极化率。β和X (2)、ϒ和X(3)数值 分别决定了二阶非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强弱 • 自1961年Franken等人将红宝石激光束聚焦在石英晶体上 观测到二次谐波现象以来, 非线性光学在基本原理、新型 材料研究、新效应发觉以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巨大进展。 尤其是近年来, 伴随光电子学飞速发展, 非线性光学材料在 当代军事、医疗器械、光学信息处理、光通讯、激光印刷、 光子计算和动态成像等领域广泛应用, 使非线性光学研究 进入了前所未有高速发展阶段, 成为物理、化学、材料学、 光学工程等多门学科交叉前沿学科。
• 光作用于介质产生各种光学效应除光吸取外, 其余均来自 于介质在光场中极化。在低照射强度下, 电极化强度P 与 光波电场强度E 成正比, X(1) 为线性极化率。
物质的化学组成与聚集状态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化合物性质有很大关系。
第12页
§2.2固体 一、晶体(长程、短程都有序)
➢ 晶体结构特性: ➢ 含有整洁、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熔点。
这些特性都是晶体内部结构反应,是构成 晶体粒子(离子、原子或分子)有规律排 列在空间一定点上所构成,它们互相间距 离固定不变,并按特定几何规律以周期性 重复方式排列着。
➢ 晶格能大离子晶体表现出高熔点,而晶格能小离 子晶体表现出低熔点。例: NaF NaCl NaBr NaI
熔点(℃) 993 801 747 661
第18页
2、分子晶体 构成:结点上排列着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由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 ➢ 结构特性;
(1)、存在单个共价键小分子。分子内原子间存 在着共价键,分子之间为分子间力。
➢ •由于共价键较牢固,键能很大,原子晶 体有很高熔点和硬度,具有原子晶体物质 在工业常被用作磨料、耐火材料等;
➢ • 原子晶体不含离子,在固态和熔化时都 不导电;
➢ •不溶于常见溶剂。
第21页
金刚石是典型原子晶体,每个C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 与周围4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无数多个C通过共价键 连接成一个三维空间骨架结构。另外尚有金刚砂(SiC)、 石英(SiO2 )、碳化硼(B4C)、氮化硼(BN)、氮化铝 (AlN) ……。
我们把彼此能够互相连接起来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低分子化 合物(如乙烯)称为单体;而将所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如 聚乙烯)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第10页
单体 ——→ 高聚物
➢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相同简朴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经多 次重复连结而成。这些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链节构成 与单体构成相同或相同。如聚乙烯分子中链节为CH2CH2,而合成聚乙烯单体为乙烯即CH2=CH2。高聚物分 子中所含链节数目n,称为聚合度,它是衡量高分子大小 一个指标。
高中化学微课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目录
• 微课教学概述 •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内容选择 •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方法设计 •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资源准备与利用 •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01
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定义与特点
微课定义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 的教学资源,针对某个知识点或 教学环节进行讲解,具有短小精 悍、针对性强的特点。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 微课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微课教学的 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06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案例分析与 实践应用
优秀案例展示与分享交流活动组织
1 2
精选案例
从众多微课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涵 盖不同知识点、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技术手段。
展示方式
采用多媒体展示方式,包括PPT、视频、图片等 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呈现微课内容。
根据筛选出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保微课 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制定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 估和反馈。同时,评价标准也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的依据。
03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在微课中的应用
知识点讲解
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微课教案设计原则
目标明确
微课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 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
目标相符合。
内容精炼
微课内容应精炼、简洁,突出 重点和难点,避免冗长和重复 。
形式多样
微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呈 现,如微视频、PPT、图文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癌药物
c、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王水溶金 H[AuCl4] 照相技术的定影 电解氧化铝的助熔剂 N热a水3[A瓶lF胆6]镀银
五、课堂小结——配合物的应用
顺铂
卡铂Βιβλιοθήκη ……化学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未来
【实验1】取棕黄色的氯化铜于试管中,缓慢向试管中加水 至大量,观察颜色变化。
少量水
大量水
(提示: [CuCl4]2- 为棕黄色)
二、配合物中的化学平衡—铜离子与氯离子的配合
猜想:在溶液中可能存在着两种配离子,如果溶液较
浓,则主要显示四氯合铜配离子的棕黄色,如果水多, 则主要显示四水合铜配离子的蓝色,介于二者之间,会 呈现绿色。
NH3与Cu2+形成了新微粒——[Cu(NH3)4]2+
【结论】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Cu(NH3)4]2+ + 2OH-
[Cu(NH3)4]SO4 = [Cu(NH3)4]2+ + SO42-
一、认识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键
配位键
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
四、高考链接,知识升华
氢氧根与铜离子的配合!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CuSO4和Al2(SO4)3溶液,再分别 持续加入浓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讨论并解释其中 原因。
四、高考链接,知识升华
【小组探究,汇报成果】
①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解 释原因。
开始生成蓝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铜,后来 蓝色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Cu(OH)4]2-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第二章第二节第3课时
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王克
顺铂—美丽的错误,伟大的发现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我国每年新增200多万癌症患者,平均每4人
死亡就有1人死于癌症。
随着顺铂药物的发现,人类开启了抗癌的新篇章。
顺铂—美丽的错误,伟大的发现
磁力线
细胞有丝分裂
一、认识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键
【实验】向CuSO4溶液逐滴加入浓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观察 实验现象。
少量氨水
大量氨水
天蓝色溶液
蓝色沉淀
深蓝色溶液
一、认识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键
【实验】: 将深蓝色的硫酸四氨合铜溶液分为两份,一份滴 加NaOH溶液,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何现象。
一、认识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键
Cu2+去哪里了呢
②往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解 释原因。
开始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铝,后来 白色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Na[Al(OH)4]。
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认识会不断地升华和改写!
五、课堂小结——配合物的应用
a、在生命体中的应用
叶绿素 血红蛋白 酶 维生素B12
b、在医药中的应用
【结论】 Cu2+ + 4ClCu2+ + 4H2O
[CuCl4]2-
棕黄色
[Cu(H2O)4]2+ 蓝色
二、配合物中的化学平衡—铜离子与氯离子的配合
【实验2】向蓝色的氯化铜溶液中加一药匙NaCl固体。
NaCl
水
【结论】 加大Cl-浓度能生成更多的[CuCl4]2-,证明存在
一个平衡: Cu2+ + 4Cl-
NH3 H+
[ Cu(NH3)4]2-
2、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Cu2+在不同配体 之间传递时,由弱配体向强配体的转化,只需加入强 配体即可;而逆向的转化,往往是通过对强配体的破 坏或强制性的平衡移动才能实现。
三、配合物晶体的制备—以[Cu(NH3)4]SO4为例
我们以前学习过什么方法能把溶液中的溶质提取出来?
[CuCl4]2-
二、配合物中的化学平衡—铜离子与氯离子的配合
【实验3】改变蓝色氯化铜溶液的温度。
加热
冷却
【结论】 温度改变,化学平衡移动,生成[CuCl4]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配合物中的化学平衡—铜离子与氯离子的配合
小结
1、内界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是配位键,能电离, 但是微弱的,可逆的!
[CuCl4]2-HC2lO- [Cu(H2O)4]2-
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 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配合物 组成
把接受孤电子对的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 些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 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內界配离子 外界
Cu(NH3)4 SO4
中 配配
心 离
体
位 数
子
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容易电离
二、配合物中的化学平衡—铜离子与氯离子的配合
加热 蒸发
乙醇
小结
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 (2)降低溶剂极性法。
四、高考链接,知识升华
【2012·江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 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 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
[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 [Cu(OH)4]2-的结
配合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
溶于水
硫酸铜粉末
硫酸铜溶液
一、认识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键
H2O 提供孤电子对
提供空轨道
Cu2+
[Cu(H2O) 4]2+的结构式
H2O H2O Cu
H2O
2+
O2H
配位键
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 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一、认识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