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筹学 教学大纲

运筹学 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运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筹学是一门涉及决策分析和优化问题的学科,它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和优化问题求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运筹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技巧;3. 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运筹学导论1.1 运筹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运筹学的发展历程1.3 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线性规划2.1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化描述2.2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2.3 敏感性分析和对偶理论3. 整数规划3.1 整数规划的概念和应用领域3.2 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3.3 近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4. 动态规划4.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2 最优子结构和状态转移方程4.3 应用案例:背包问题和最短路径问题5. 随机规划5.1 随机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化描述 5.2 随机规划的模拟和抽样法5.3 随机规划的灵敏度分析和风险决策6. 排队论6.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模型6.2 排队论的性能度量和分析方法6.3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中的应用7. 网络优化7.1 网络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模型7.2 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算法7.3 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流算法8. 多目标规划8.1 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解法8.2 多目标规划的权衡分析和偏好排序8.3 多目标规划在决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4.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5.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规模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旨在介绍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能力。

- 课程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队列论、排队模型等。

二、教学目标- 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学习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单纯形法及其应用。

-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 运输问题与分配问题。

3.2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形式化表示。

- 割平面法与分支界定法。

- 0-1背包问题。

- 工程项目调度。

3.3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求解方法。

- 黄金分割法与牛顿法。

- 二次规划问题。

3.4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最优子结构性质与状态转移方程。

- 0-1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

3.5 网络流- 网络流的基本概念与算法。

- 最大流问题与最小割问题。

- 匹配问题与指派问题。

3.6 队列论- 队列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随机到达与服务模型。

- M/M/1排队模型。

3.7 排队模型- 排队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 单队列系统与多队列系统。

- 排队系统的性能评估。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

- 期末成绩主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依据,包括考试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

六、参考教材- 《运筹学导论》王晓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运筹学》周汉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运筹学》赵运刚,科学出版社。

七、教学资源- 电子课件及教学辅导材料将通过教学平台提供。

- 各类运筹学软件的操作指南和实例将提供给学生。

八、备注- 本教学大纲仅作为参考,请随时关注课程平台上的最新通知和更新内容。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运筹学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学科体系结构;2. 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运筹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掌握运筹学模型建立和求解的基本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时)- 运筹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运筹学的发展历程。

2. 线性规划(12学时)- 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 动态规划(8学时)-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和最优解的构造; - 动态规划的应用实例。

4. 随机模型和排队论(10学时)- 随机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概率分布;-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排队模型;- 排队论的性能度量和求解方法。

5. 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8学时)- 非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非线性规划的解法和最优性判定;- 整数规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

6. 运输和分配问题(8学时)- 运输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7. 生产调度问题(8学时)- 生产调度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8. 多目标优化问题(6学时)-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法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除了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外,还将组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编程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运筹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运筹学导论》,作者:李明,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参考书目:- 《运筹学:初步实用方法》,作者:George B. Dantzig等,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运筹学简明教程》,作者:陈杂,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因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因必修课口选修课,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4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6•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一、课程简介《运筹学》是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与工作的必备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通过本实验能理解运筹学领域中常用数学模型的建立、算法求解和结果分析,为该专业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提供有关系统决策和最优化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一)实验之前熟悉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二)会使用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进行求解。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掌握各种运筹学模型的共性和特性,掌握不同运筹学模型的求解步骤和计算方法,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教excel软件的操作试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线性规划(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第二节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第三节使用Excel 2010 “规划求解”工具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第四节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几种可能结果第五节建立规划模型的流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基本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掌握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熟练掌握使用Excel2010 “规划求解”工具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理解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几种可能结果, 知道建立规划模型的流程。

第二章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第二节单个目标函数系数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第三节多个目标函数系数同时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第四节单个约束右端值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第五节多个约束右端值同时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第六节约束条件系数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第七节增加一个新变量第八节增加一个约束条件第九节灵敏度分析的应用举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基本了解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掌握单个目标函数系数变化的灵敏度分析、多个目标函数系数同时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理解单个约束右端值变化的灵敏度分析、多个约束右端值同时变化的灵敏度分析、约束条件系数变化的灵敏度分析。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运筹学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经济管理决策中常用的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与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与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与求解,以及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

本课程为专业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及运筹学与管理科学的联系;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用运筹学的知识与方法对经济与管理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建模与求解。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共54学时,3学分。

(四)教学方法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介绍一些常用求解运筹学典型问题的方法。

(五)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等本科专业。

二、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介绍运筹学的背景与应用范围。

[基本要求]1、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

2、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及产生背景。

第一节运筹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一、运筹学的产生背景二、运筹学的基本方法第二节运筹学的主要分支一、运筹学的主要分支介绍二、应用状况第三节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一、运筹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二、运筹学的应用前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介绍线性规划模型及其单纯性算法。

[基本要求]1、初步掌握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方法;2、掌握线性规划模型特征;如何化线性规划模型为标准型;3、掌握两个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4、掌握可行解、基、凸集、凸组合、顶点的概念;5、了解线性规划理论依据——几个基本定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基本思路;6、了解引入工人变量目的;7、牢固掌握大M法和两阶段法求解过程、判别什么情况下无解;8、牢固掌握单纯形法计算框图。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以系统分析和定量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系统思维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网络优化等运筹学方法;3. 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运筹学概述- 运筹学的发展历程- 运筹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2.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模型与理论- 单纯形法及其应用- 线性规划在生产计划、资源分配中的应用3.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模型及解法- 分支定界法与割平面法- 整数规划在工程项目管理、运输规划中的应用4. 网络优化- 关键路径法与程序评价与审查技术(PERT)- 最小生成树与最短路径算法- 网络优化在项目管理、物流规划中的应用5.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原理与应用- 动态规划在资源分配、生产排程中的应用6. 多目标决策- Pareto最优解与加权求和法- 多目标规划在环境评估、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运筹学的整体认识。

2.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运筹学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回。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撰写学术论文。

六、教材参考1. 《运筹学导论》王明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 《线性规划原理与方法》朱利民,清华大学出版社3. 《网络优化算法导论》张三,人民邮电出版社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作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我能力。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旨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技术和计算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该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运筹学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2. 学会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系统思考和决策能力;4. 掌握运筹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线性规划- 概念和基本性质- 图形解法和单纯形法-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2. 非线性规划- 梯度法和牛顿法- 限制性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处理 - 全局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3. 动态规划- 最优子结构和递推方程- 状态转移表和决策路径- 应用案例分析4. 排队论- M/M/1模型和M/M/s模型- 排队规则和性能指标- 应用案例分析5. 库存管理- 最优订货策略和补货策略- ABC分析和经济批量模型- 应用案例分析6. 网络优化- 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 关键路径和关键活动- 资源分配和调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运筹学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 计算机实验:利用运筹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4.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运筹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张宇. 运筹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随机轶, 孙灿. 优化理论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3. 林纳. 运筹学引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七、教学资源1. 运筹学软件:如LINGO、CPLEX等;2. 实例数据集: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网络优化等领域的案例数据;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问题解决方法和案例分析的论坛和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 1) 绪论:介绍运筹学发展史及运筹学研究问题的思路、过程、方法,另外着重阐述运筹学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的基本思想。

( 2)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及其数学模型的构造,和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方法。

(3) 线性规划基本定理:以线性代数的数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线性规划解的性质,存在定理及计算
思路。

( 4) 单纯形法及应用:介绍丹立格提出的单纯形法、原理、计算过程、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最后介绍线性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 5) 对偶理论:首先从经济方面提出对偶问题,然后从数学上给出对偶问题定义,并导出任意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写法。

研究了一对对偶问题解之间的关系——对偶理论,提出对偶单纯形法。

( 6) 灵敏度分析及案例讨论:详细分析了线性规划问题各参数的变化对最优解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7) 运输问题:提出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一一运输问题,即从M个产地向N个
销地调运货物,追求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

指出该问题一定有最优解,并给出求解运输问题的
特殊方法:表上作业法,最后举出一些可以用运输问题数学模型描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 8) 目标规划:提出目标规划法—求解多目标线性规划的一种方法。

把一个多目标线性规划问题,分别制成目标约束的约束条件两类限制,并构造以不同级别为先后顺序的目标参数,以期达到距
离总目标最小的决策方案——即满意解。

( 9) 整数规划:研究(线性)整数规划问题,提出分枝定界法,匈牙利法并研究了指派问题的特殊解法——匈牙利法。

( 10) 图论及其应用:研究图论中的几个极值问题。

最短路问题,狄克斯拉算法和表格法,提出最大流问题的图解和标号法。

最后研究了几个其它极值问题。

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管理概述;设
备的选择和评价;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

( 11) 动态规划:提出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规划数学模型,动态规划基本方程找出求解动态规划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举出一些应用实例。

( 12 ) 对策论:介绍对策论基础和基本定理,研究矩阵对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结合实际,研究了构造矩阵对策模型及解法。

( 13) 决策论:论述决策问题的类型,基本概念及决策方法与准则,研究不确定性决策模型、风险性决策模型及风险性序列决策的决策树方法。

2. 基本要求:
(1)掌握运筹学各个分支的基本理论、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方法初步应用于管理的实际问题中;
( 3) 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分析管理应用案例。

( 4) 掌握计算机应用方法,并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 5) 熟练应用运筹学课程提供的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6)能够使用POWERPOINT行案例分析的演示和讲解。

、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80学时,讲课(包括课内练习)72 学时,案例讨论_8_学时。

学时分配表:
四、其它
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
不在课程安排之内,每次课前自学2学时。

2•作业安排
《运筹学》教材各章习题。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
利用多媒体教室。

所有内容及全部学时。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合作讨论案例
5•成绩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制定者:张川申疋者: 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