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他法律常

合集下载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06.01.23•【文号】公通字[2006]12号•【施行日期】2006.0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治安管理正文该篇文件中有关收容教育内容,已于2020年7月21日被《公安部关于保留废止修改有关收容教育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废止。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公通字[2006]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为确保该法的正确有效贯彻实施,现将《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部。

二○○六年一月二十三日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现对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一、关于治安案件的调解问题。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的规定,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应当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处理。

特别是对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如制造噪声、发送信息、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侵犯隐私、偷开机动车等治安案件,公安机关都可以调解处理。

同时,为确保调解取得良好效果,调解前应当及时依法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以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分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MicrosoftWord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MicrosoftWord文档

2修改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如下修改:将第六十条第四项修改为:“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本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7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四章处罚程序第一节调查第二节决定第三节执行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0.26•【文号】主席令第67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治安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主席令第67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四章处罚程序第一节调查第二节决定第三节执行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第五条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详解

治安管理处罚法详解

治安管理处罚法详解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一部法律,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规定了治安管理的一些原则和
基本要求,以及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具体办法和程序。

法律第二条规定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层次和种类,包括行政拘留、罚款、行政警告、取保候审、管制等。

具体的处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来确定,并且有限度地进行区分。

法律对于某些特定的违法行为还做了具体的规定,例如违反交通管理规定、寻衅滋事、妨害公务等。

法律第六条规定了处罚的适用原则和条件,包括公正、合法、程序正当和适度。

在处罚过程中,需要保障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听取和尊重其辩解和申辩意见,并且对于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临时措施,如行政拘留等。

法律还对处罚的执行过程和程序进行了规定,包括立案、调查、听证、决定、执行等。

处罚决定的执行需要依法进行,必须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者执法人员进行,并且要在法定的期限内执行。

总之,治安管理处罚法详细规定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种类和程序。

依法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将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常识问答

《治安管理处罚法》常识问答

《治安管理处罚法》常识问答1、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几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5)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2、未成年人违反治安应承担责任吗?《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3、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应承担责任吗?《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4、哪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1)情节特别轻微的;(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3)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5)有立功表现的。

5、哪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1)有较严重后果的;(2)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3)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4)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6、扰乱单位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交通行驶秩序和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如何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2)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3)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4)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5)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国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给予相应处罚的法律。

该法律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规范公民的行为规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侵犯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罚。

主要包括以下行为:1.妨碍公共安全行为,如在公共场所放烟花爆竹等。

2.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如聚众打架斗殴等。

3.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如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等。

4.其他危害社会治安行为,如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即只有被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的行为才能被处罚,罚则要法定、罚轻罚重须明确。

2.依法行政原则,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保证行政行为合法、公正。

3.限制权力原则,即行政部门的权力只能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范围。

4.公平、公正原则,即依法公正处罚各种违法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治安管理处罚的具体内容治安管理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口头警告。

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可以先进行口头警告,要求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警示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罚款。

对于违法行为较轻的当事人,根据违法情况可分别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

3.拘留。

对于违法行为较严重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可对其进行拘留处罚,限制其人身自由。

4.取保候审。

对于依据刑法规定不能立即执行拘留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需提请人民法院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5.治安处罚决定书。

对于被处罚的当事人应当发放治安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应当写明被处罚的事实、依据、罚款数额等相关内容,作为文书证据留存在当事人的档案中。

四、治安管理处罚的执行程序治安管理处罚应当依据程序合法、程序公正、程序公开三个原则。

程序合法要求公安机关行使最低限度的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必须经过合法手续;程序公正要求公安机关依据事实、依据法律规定、权利义务平衡的原则,认真审核案情,不偏不倚地作出处罚决定;程序公开要求公安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公布处罚情况,保证人民群众与法律之间的联系。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

治安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对于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已于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后者是行政机关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是进行处罚的依据。

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部法律之间的关系是顺利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前提条件。

之所以要研究二者的关系,是因为这两部法律的适用范围存在着竟合。

《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可以看出,一切行政处罚都要以该法为依据。

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对于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毫无疑问,治安处罚是行政处罚的一种,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公安机关处罚一个违法行为时,应该适用哪一部法律?尤其是当二者的规定不一致时,这一问题必须解决。

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时效为2年,《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时效为6个月,公安机关应当以谁为准。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之间的关系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一般法与基本法的关系,即《行政处罚法》是行政处罚的基本法,而《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法,如果持这种观点,按照基本法高于一般法的原则,就能得出《行政处罚法》优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结论。

第二种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特别法,《行政处罚法》是一般法,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就会优于《行政处罚法》。

第三种就是新法与旧法的关系,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其结论也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优于《行政处罚法》。

这两部法律属于同一位阶,因此不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

在缺乏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两部法律之间的关系经常会引起争议,从不同的标准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好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公安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安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安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中“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的规定,现对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中有关问题解释如下:一、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的治安管理处罚权问题。

《处罚法》第91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虽然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不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但是,由于它们已分别列入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序列,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依法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治安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6条赋予了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对阻碍海关缉私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治安案件的查处权。

为确保《处罚法》的有效执行,县级以上(含县级)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对其管辖的治安案件,可以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决定;海关总署各直属海关、隶属海关的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可以依法查处阻碍缉私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治安案件,并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二、询问查证时间的审批权问题。

根据《处罚法》第83条第1款关于“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的规定,对情况复杂,依照《处罚法》的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适用超过8小时询问查证时间的,由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不需要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

三、当场检查、扣押的审批权问题。

根据《处罚法》第87条“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和第89条“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可以扣押”的规定,对依法执行当场检查的,由办案民警依法决定,不需要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及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批。

报警管理制度法规

报警管理制度法规

报警管理制度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报警管理工作,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规。

第二条报警管理制度法规适用于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及其他有关人员在行使报警管理职责中的活动。

第三条报警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准确、及时、有序、保密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报警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报警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提高报警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章报警行为管理第五条报警是指向公安机关报告或求助,请求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的行为。

第六条报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批评教育并警告,并加强对其的服务指导:(一)滥发虚假报警;(二)不按照规定使用报警电话或报警设备;(三)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七条报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一)恶意造谣、诬告陷害;(二)伪造报警记录;(三)非法获取报警设备。

第八条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核实报警内容和情况,按照规定进行快速处置,并及时通知报警人处理结果。

第九条对于虚假报警和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依照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十条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的报警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报警人的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记录,对信用较差的报警人实行限制接警或采取其他措施。

第三章报警设备管理第十一条报警设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生产和安装,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第十二条报警设备的使用、安装和维护应当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报警设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报警设备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报警设备管理台账,规范设备的登记和移交手续,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五条报警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和防护,防止设备被人为损坏或盗窃。

第四章报警信息管理第十六条报警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办理行政(治安)案件常用法律法规及文书

办理行政(治安)案件常用法律法规及文书

办理行政(治安)案件常用法律法规及文书(仅供工作中参考)1 受案①《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7条(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投案、移送)②《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8条(日常执法执勤中发现违法行为及其它行政案件)文书:《受案登记表》:权限:办案部门负责人;2 移送《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8条第一款第(二)项文书:《移送案件审批表》:权限: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移送案件通知(24小时内)3 回避①《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1条第一款第(一)项;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第(二)项;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第(三)项;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②《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条第(一)项;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第(二)项;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第(三)项;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文书:《申请回避审批表》;权限: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回避的方式有:(一)自行回避;是指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遇有回避规定的情形之一时,应当主动向有权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不参加案件调查处理。

(二)申请回避;是指应当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没有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

(回避申请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书面形式,但无论那种形式,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提出回避申请的,都应当说明理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

口头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

)指令回避(《程序规定》第19条,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之一,本人没有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他们回避的,有权决定他们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可以指令他们回避。

)回避的决定。

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在2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文及释义第一条[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条文释义立法目的又称立法宗旨。

按照本条的规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第2条第1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第6条中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等职责。

社会治安秩序,是指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治安秩序,包括公共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等。

公共秩序又称社会秩序,是指人们在道德、纪律和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生活的秩序。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制定本法,就是要对各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我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点,也是公共行政或者行政权力的使命。

因此,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必须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个人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个人学习心得

小谈学习刑法和治安管理条例之心得5月12日下午参加供电局组织的关于学习刑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的活动,通过学习,使我们每一个人对刑法和治安管理条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是我们觉得要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不仅要做一名懂法的公民,而且要做一名知法懂法尊法的员工。

作为供电局的一员,更应该学法,用法。

通过学习使我产生了很多的想法,下面我将小谈一下对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于刑法和管理条例的一些基本内容。

1.关于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刑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具有以下特征:公法、刑事法、强行法的特征。

除此之外,刑法还是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法。

具体说,有四个方面即: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法;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法;维护社会秩序法2.关于治安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法律。

1957年制定了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其中包括了对某些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进行管理处罚的规定。

1986年9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也规定了一些环境保护内容,如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但不够刑事处分的行为,违反规定而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行为,违反规定在城镇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而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和休息且不听制止的行为,违反放射性物品管理规定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该物品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条文释义

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条文释义

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条文释义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专门规定处罚治安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共分为六章五十四条,对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禁毒工作、社会面积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以下将对该法的相关条文进行释义,以对其内容有更为清晰全面的理解。

第一章总则该章主要对治安管理处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处罚的目的是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第二条则明确了该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章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该章规定了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相关责任。

第六条明确规定了公共场所治安的基本原则,即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第七条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共场所治安负有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章交通秩序管理该章主要对违反交通秩序行为的处罚进行了规定。

第十三条规定了闯红灯、逆行、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行为的处罚标准;第十四条则规定了不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倒车、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

第四章禁毒工作该章对禁毒工作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一条。

其中第十六条规定了非法生产、贩卖、运输毒品的处罚标准;第十九条则规定了吸毒人员的治疗与教育措施。

第五章社会面积管理该章对社会面积管理的相关规定集中在第二十三条至第四十三条。

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了经营性单位不按规定关闭、停业整顿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第二十七条则规定了擅自占用道路、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的处罚。

第六章环境卫生管理该章对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四十四条至第五十四条。

其中第四十四条规定了乱倒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的处罚;第四十五条则规定了在禁烟场所吸烟的处罚。

综上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条文内容主要包含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禁毒工作、社会面积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

治安管理处罚法内容(一)

治安管理处罚法内容(一)

治安管理处罚法内容(一)治安管理处罚法内容1. 背景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行政法规,用于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该法律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为实施社会管理和治安维护提供法律依据。

2. 违法行为及处罚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非法拘禁、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危害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犯罪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放火、爆炸、恐怖活动等;–干扰公共秩序的行为,如聚众闹事、扰乱交通等;–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军队、公共单位等正常活动的行为;–违法行骗、买卖假药、制售不安全食品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处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政警告: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口头或书面的警告,督促违法者改正行为;–行政罚款:对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情况处以罚款,金额根据法律规定而定;–行政拘留:对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拘留措施,限制违法者人身自由,拘留时间根据情况而定;–行政强制:对需要立即制止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相关物品;–行为教育:对未成年人或初犯者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教育和改正措施,帮助其认识错误。

3. 法律适用和权利保障•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人员,包括中国公民和外国人;•该法律保障违法者的权利,规定了合法申诉和辩护的权利,并规定了申诉和上诉的程序;•违法行为被处罚后,违法者有权进行复议或请求行政诉讼,以保障自身权益。

4. 法律意义与社会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该法律的实施对构建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严格执行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

以上简要介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及相关信息,该法律的实施对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惩治违法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治安管理活动,依法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安、公正体检、刑事与行政相分离、宽严相济。

第二章违法行为第二条本法所称“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条违法行为分为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第六条轻微违法行为是指不构成违法行为犯罪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不太危险的行为,依照本法第十二条规定处理。

第七条一般违法行为是指危害社会治安或者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程度不太严重的行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八条严重违法行为是指危害社会治安或者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给治安带来较大危害的行为,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三章行政处罚第九条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及程序,依法对违法行为当事人进行的行政制裁。

第十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治安管理强制措施四种。

第十一条警告是指对违法行为当事人进行口头训诫、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的行政制裁。

第十二条罚款是指对违法行为当事人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的行政制裁。

第十三条行政拘留是指对违法行为当事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制裁。

第十四条治安管理强制措施是指对违法行为当事人依照法定程序采取的行政限制措施。

第四章特别行政处罚第十五条对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分子,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对恶意有组织破坏公共秩序的,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处以特别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特别行政处罚的种类有收容教育、收容劳动、行政拘留、退学、停职、罚款、没收违法犯罪所得、封存或者查封违法生产、营业场所、设施等十种。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文及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文及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文及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文及释义1. 概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安宁,国家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本文将就该法律的相关条文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其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解释和分析。

2. 法律条文及解释2.1 第一条本法所称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采取预防、制止和处置等措施的活动。

解释:该条文明确了治安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即公安机关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进行预防、制止和处置等活动。

这体现了国家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视,也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2 第二条公安机关依法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应当严格依法处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的人身权、财产权、居住权等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和减少违法行为,确保社会治安。

解释:该条文强调了公安机关依法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理的原则,同时强调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这体现了法律对个人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视,也为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违法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3. 总结与回顾治安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并切实保护公民和社会利益,以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治安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和实施,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仍需不断完善,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安的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公民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各级公安机关能够更加严格、公正地依法履行职责,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精品】《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

【精品】《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
治安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一、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对于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 , 后者是行政机律依据。全国人大已于 1996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关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是进行处罚的依据。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部法律之 间的关系是顺利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前提条件。 之所以要研究二者的关系, 是因为这两部法律的适用范围存在着竟合。《行政处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 用本法。罚法》第二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 ”可以看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 条规定,对于出,一切行政处罚都要以该法为依据。同时,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 为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毫无疑问,治安处罚是行政处罚的一种,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公安机关处罚一个违法行为时,应该适用哪一部法律?尤其 是当二者的规定不一致时,这一问题必须解决。例如,《行政处 《治安管理处罚法》 规定的时效为 6 个月,公安机关应当罚法》规定的时效为 2 年,以谁为准。 《治 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之间的关系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一般法与基本 法的关系,即《行政处罚法》是行政处罚的基本法,而《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 法,如果持这种观点,按照基本法高于一般法的原则,就能得出《行政处罚法》《治 安管理处罚优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结论。第二种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行 政处罚法》是一般法,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法》是特别法, 《治安管理 处罚法》就会优于《行政处罚法》。第三种就是新法与旧法的关系,按照新法优于 旧 。这两部法律属于同法的原则,其结论也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优于《行政处罚 法》一位阶,因此不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 在缺乏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两部 法律之间的关系经常会引起争议,从不同的标准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好在《治 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 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一条明确规定了治安管 理处罚的程序优先适用 , 《治 《治安管理处罚法》 因此,安管理处罚法》与《行 政处罚法》应当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一条仅适用于处罚 程序,会不会在实体方面《行政处罚法》优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呢?这种情况是 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行政处罚法》基本上是一部程序法,没有规定哪些行为是违 法行为,应受何种处罚,而是把这一问题留给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去解决。《行 政处罚法》仅在处罚的设定权方面作了实体性的规定,而《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 涉及到治安处罚的设定权问题,《行政处罚法》也没有分配处罚的实施权,(第 15 条而是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因此, 在处罚设定权和实施权方面,二者也不会存在矛盾的。 但是,不能仅以一种标准来 判断二者的关系。 用 公安机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思考的服从”来选择最佳的 法律适用途径1。若仅从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来看,1986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是特别法,1996 年的《行政处罚法》是一般法,若按照特别法优 于一般法的规则,则得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优于《行 《行政处罚法》较之《治 政处罚法》的结论,这样显然是不适当的。我们就应看到, ,更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法律的正当 程序,注重对执法对象的权利保障,此时就安管理处罚条例》应确立起治安处罚也 应遵循《行政处罚法》一般程序要求。此时,应当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得 出《行政处罚法》优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结论。 《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对于 《行政 一部法律属特别法或者一般法是相对而言的。处罚法》是特别法,但是,对

公安部社区民警五项工作职责

公安部社区民警五项工作职责

公安部社区民警五项工作职责
一、维护社会治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侦查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案件侦查工作,依法办理案件,确保案件的及时、准确、公正审理。

三、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发现、查处治安案件,防止治安案件发生,保持社会治安秩序。

四、办理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案件,确保案件的及时、准确、公正审理。

五、社会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民的法制观念,弘扬社会公德,增强社会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相继推出 “打架成本公示”, 将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连接起来,直观生动又具有说服力, 让人们明晰了解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将会付出包括自由、 经济在内的高额成本,提醒人们遇事要冷静,尽可能地避 免过激行为的发生。 打架的直接成本=5至15天拘留+500元至1000元罚款+医药费 +追究刑事责任 打架的附加成本=心情沮丧+名誉受损+家人朋友担心+生意 工作受到更大的损失
• (2)处罚公开、公正原则。这是保证当事人权利 的必然要求。
• (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这是宪法原则在治 安管理处罚中的体现,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立法和 执法上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治安 管理处罚中确立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原则,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 (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由治安管理处罚的性质决 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但仍 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尚未触犯刑律。对违反者给予相应的处 罚是必要的,但同时应注意有效的教育。这种教育,既包括对 违反者的教育,使其引以为戒,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杜绝违 法行为,又包括对社会公众的教育,特别是对那些可能违法或 犯罪的人,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 (3)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 人依法在一定时间内拘禁留置于法定处所,剥夺人身自 由的一种治安行政处罚方法,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情节较严重的人,是治安管理处罚中最重的一种处罚。
•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在处罚性质上属于资格 罚的范畴,被处罚的主体因此失去了继续进行某种活动的 资格。
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非法携带管制刀具,也要接受处罚:
锁刀、匕首等管制物品严禁销售和携带,因为管制物品一 旦泛滥,容易成为不法人员的作案工具,根据国务院批准公安 部1983年《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匕首、三棱刀 (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 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被列为管制刀具。 1994年,公安部又把无弹簧但有自锁装置的单刃、双刃刀,形 似匕首但长度超过匕首的单刃、双刃刀列为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 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 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 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 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 下罚款。
《刑法》规定,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 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2)不够刑事处罚
情节轻: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不伤人也罚
《治安处罚条例》规定,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害后果的,进行警告、200元以 下罚款、行政拘留等单项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只要发生打人行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无论 殴打有没有产生伤害的后果,后果只是作为处罚额度的量罚依据。殴打他人 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殴打 孕妇、未成年人、多人打一人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予以拘留处罚的同时还可 并处1000元罚款。
(3)具有行政违法性
处罚的机关必须是公安机关。 应注意的是,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都是治安管理处罚, 其他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必定不是治安管理处罚。
(4)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有: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 害公共安全行为、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等。
持有、吸食、注射毒品
事例: 新型毒品如冰毒、麻古、摇头丸、K粉等滥用越来
治安管理处罚法 及其他法律常识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 1、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 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该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对这类行为应如何处罚。《中华人民 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2005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七次会议对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38号公布,于2006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
• (5)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适用对象仅限于外国人,且属 于附加处罚,一般不得独立适用,驱逐出境的程度强于限 期出境,不履行限期出境的,可再行驱逐出境。
• 治安管理处罚应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 (1)处罚适当原则。
• 又称比例性原则,是刑法中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治 安管理处罚中的具体体现。适当性原则要求治安管理 处罚必须根据事实进行裁判,没有违法的事实存在, 就不存在处罚的基础。同时在处罚的程度上,要与违 法的程度相适应,当重者重,当轻者轻,避免畸轻或 畸重,处罚不当。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 (1)警告。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最轻的处罚, 适用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轻微,违法后态度较好 的人。警告更多体现出的是教育的功能,但又不同于一 般的批评教育,仍属行政处罚,不论受处罚者是否同意, 具有强制性,并遵循处罚程序。
• (2)罚款。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处罚形式,是要求违 反治安管理的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 的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法律
学习重点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任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
学习重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处罚者依据的原则
•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有的特征: • (1)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这是最本质的特征。 • 这里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 •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