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的哲学(PDF)提要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提要(孙永平,北京大学哲学系,2002年)第一章一、 关于科学的两个区分:1、经验科学和非经验科学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经验科学的陈述的有效性或可接受性依赖于经验证据,而非经验科学(逻辑和数学)则不是。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者的区分没有清晰的标准,通常认为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而社会科学则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但这种划分并不必然意味着两者在内容、目标、方法和预设上有根本的区别。
二、 科学与科学哲学1、科学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科学的目的:控制和理解)科学在今日世界所占据的地位主要是由于其在实践应用上(技术上)的成功。
许多经验科学分支为技术及其应用提供了基础,而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反过来又为科学提供了新数据、新问题和新的研究手段。
控制世界是科学的主要目的和动力,认识和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科学的另一主要目的和动力。
2、科学哲学试图考察科学的这些目标如何达到,科学知识如何获得,如何得到支持及如何变化;科学理论何以能够说明(解释)经验事实,这种说明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理解;还有,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解有什么样的预设,又有什么样的局限(如果有的话)。
第二章科学研究:发明和检验一、 检验假说的基本步骤科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是提出假说,然后将其诉诸经验(包括实验)的检验。
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假说的提出或发明,一方面是对所提出的假说的检验,首先考虑的是假说的检验,然后考察假说的提出。
1、直接检验如果所提出的假说与已经确立的事实明显冲突,那么,这个假说就应该被拒斥。
在这种情形下,假说的检验是直接的。
2、间接检验但在通常情况下,假说的检验不是简单和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也就是说,无法将假说直接与经验相对照,从而判断该假说的正确与否,而必须要借助逻辑的方法,从该假说中推出可以直接诉诸经验检验的后果,从而间接地对假说的正确性作推断。
3、拒斥假说的基本逻辑形式用H表示所提出的并将受检验的假说,I表示可以从H中推出的可直接检验的陈述,称I为假说H的检验蕴涵。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界发展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哲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基础,通过研究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矛盾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
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但不同事物之间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即矛盾的特殊性。
二、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辨析及其相互关系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量和数量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影响的。
事物的质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事物的数量则是事物质质量变化的表现形式。
质量和数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三、事物的根本属性和第二性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事物的基本属性。
在事物的根本属性之上,还存在着第二性,即事物的相对属性和变化属性。
事物的第二性是事物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对性和变化性。
四、事物的发展的曲折性和螺旋上升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多种变化和转折,这种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
同时,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即事物在经历曲折的过程后,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事物的否定性和绝对性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包含了肯定性,也包含了否定性。
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是事物发展的两个侧面。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
事物的绝对性指事物是统一体、整体。
事物的绝对性来源于肯定和否定的统一,也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目标。
六、事物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
高三哲学知识总结
哲学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事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时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探索自然之谜的方法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变化的一门科学。
它探索的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更是探索自然之谜的方法。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有四个哲学原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第一个哲学原理是经验主义原理。
经验主义指的是通过研究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来获取知识并验证理论的方法。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依赖经验数据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经验主义原理认为,理论必须能够被实验和观察所验证。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验结果和自然现象中获取数据来验证科学理论的准确性。
第二个哲学原理是唯物主义原理。
唯物主义指的是天地万物都是物质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理性思考,避免主观臆断和臆想。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关注物质本身,以及它在自然中的运作方式。
第三个哲学原理是语言逻辑原理。
语言逻辑是科学研究的语言工具,能帮助人们精确地表达、理解和比较科学理论。
科学研究是通过语言逻辑原则来推导出某些结论的。
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成功探究科学问题的必要条件。
第四个哲学原理是进化论原理。
生物进化是自然界中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
进化探究了物种的起源和变化,为其他自然科学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现象基础。
进化论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看待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始终不息的过程。
科学的基础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和完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
综上所述,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必须牢记和遵守的规则。
只有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自然之谜,推动科学的发展进步。
哲学知识总结
一、哲学及其派别1.理解哲学的内涵(1)从本义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哲学与社会的关系(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二、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练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1)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复制当前,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创造出理想或者幻想的世界)(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及应用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及应用一、哲学原理1. 简介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而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是指在研究自然科学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
这些哲学原理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目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的目的是帮助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基本原则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实证主义原则:只有经过实验证实的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才是可靠的,并可用于构建科学理论和解释现象。
•统一性原则:自然界的各个现象和规律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和统一,科学家需要寻求或建立这种统一性。
•可证伪性原则:科学理论必须是可被观测和可被验证的,并且要有可能被实验证伪,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理论。
•可重复性原则:科学研究的结果要求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科学家在相同条件下应该能够得出相同的结果。
•简单性原则:在不同科学理论之间,应选择更简单和更经济的理论来解释现象。
二、应用1. 物理学中的应用1.1 运动规律物理学中的运动规律是通过实验观测得出的定律,它们符合实证主义原则和可证伪性原则。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统一性原则的应用,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可以互相转化,但不能被创造或消失。
2. 化学中的应用2.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依赖于实验观测和可重复性原则,它通过分类和排序元素的方式展示了元素之间的某种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2.2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可证伪性原则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实验观测和测量得到,并用于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3. 生物学中的应用3.1 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简单性原则的应用,它通过观察和总结自然界中的生物适应和进化,提出了一种解释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简单而经济的理论。
3.2 基因和遗传基因和遗传的研究依赖于实验观测和实证主义原则,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揭示了基因与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的存储和传递方式。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历史发展上哲学源于科学,科学脱离哲学是相对晚近的事情。
(举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历史发生上,科学源于哲学;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具体科学领域逐渐脱离哲学研究的范围,但科学和哲学之间仍然扮演者彼此的批判者和促进者角色。
科学本身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哲学)。
2、哲学为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培根:对归纳法和经验观察的强调,见第一课件最后部分)“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
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
”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例证缺乏表:所有反面例证程度表:不同程度的例证分类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
他说,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
3、科学与哲学互相扮演彼此的批判者(见第一课件中对相关案例的介绍)1)、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科学研究对哲学观念和理论的批判和挑战。
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自我实在性的挑战。
举例: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观的挑战——李贝特实验在心理学家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的实验当中,他使用EEG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同时要求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
结果发现,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
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
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差测量的精确性(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2008年在《自然•神经科学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音译)等人采用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李贝特的研究结果。
绪论: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绪论: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哲学是一自然科学为基础,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要点:从三个方面去回答.1 首先解释一下"指导"一词的含义,根据.2.哲学指导作用的领域.3.哲学发挥作用的途径或方法1 "指导"一词的含义,根据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产生的积极影响.这里的"指导"是指帮助,启发,服务.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够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从上面的引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认识,(1)哲学只是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2)不能从辩证法中直接推导出自然科学的结论(3)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形式.2.哲学指导作用的领域对哲学的指导作用既不能否认也不能随意夸大,认为哲学对所有领域,再研究的全过程乃至各个细节上都有指导作用,这只能是神话.事实上,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有一个领域,主要集中在:(1)在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前沿.这是因为在科学前沿,情况比较复杂,问题较多,各种观点争论激烈,哲学可以为探索提供新思路(2)在新的研究领域和新学科创立时期在很多的学科,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横断性,交叉性学科的创立阶段往往又一个哲学探讨过程(3)在科学发展的危机时期库恩在研究了科学史的基础上总结:"特别是公认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解开他们的领域之迷的工具".3 哲学发挥作用的途径由于这种指导作用是间接的,它不是作为研究过程的一个独立方面发挥作用的,而是通过内化为研究人员的一种哲学素养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而,这种指导作用应该由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人自己从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去体验,而不应该由哲学工作者或其他什么人去传授,期指导作用的方法或途径概述如下:(1)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规律性的坚定信念,指引这科学家去从事艰苦的科研工作并得出结论.(2)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者给于认识论的指导科学研究是人的认识活动,它必然服从认识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家靠近哲学,总是于解决他们科学家探索中的认识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3)哲学给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理论思维的指导科学研究要通过现象深入本质,发现事物规律,要对现象进行加工,去粗取精,除伪存真,发现事物,这个过程人们是离不开理论思维即哲学指导的.(4)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每一项重大的科学成果的取得总是伴随着科学方法上的图突破与创新,科学工作者必须面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从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上提出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哲学思考,方可减少主观盲目性,客观的完成科研任务.大课笔记(绪论):1.自然辩证法对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的关系对恩格斯来说,研究自然科学问题,是为了研究哲学,发展哲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而现在研究科技哲学是为了发展科学与技术,方向不同,目的变了.国际社会哲学会愿意接纳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是因为研究对象有共同之处,他们称我们是科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技术哲学都要以科学技术史为基础,都要依据科学史研究成果去总结,去思考,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学习自然辩证法,要与学习科学史结合起来.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自然观部分:自然观的基本类型,历史发展及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人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人于自然关系理解和处理不当引起自然观及伦理问题.科学技术观部分:科学发展模式,科学技术于其他社会因素(政治,生产,经济,文化,军事学)的相会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部分:分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两部分.科学方法部分依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安排,科学问题,科研问题,观察与实现,科学思维,假说于理论,最后讨论科学发现是如何做的,在技术方法部分选讲了若干重要问题.学习方法1掌握本课程内容整体结构和各部分内容的联系2 掌握好基本理论与概念3 注意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4 于科学史学习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自然科学知识简释
并
在 我国 古 代科 学 发 展中起 过 积 极 作 用
原子 论 学 说
,
3 页 ) ( 第1
, , :
。
严格 地说 原 子 论 自 古至 今 在其 发 展 过 程 中 大 体 经 历 了 三个 阶 段 第 一 阶 段是 以 古 希 腊 哲 学家 德 漠 克利 特 为 代 表的 古 代 原 子 论 是 一 种 不 可毁 灭的
一词
、
人们在
牛 顿 运 动 定 律的 基 础 上 建立 了 牛顿 力 学 体 系
现在单 独使 用 的
, ,
“
力学
,
指 的就 是
牛顿 力 学
学 三 部分
或经 典 力学
。
根 据 所研究 的 问题的性 质
、
力学又 分 为运 动 学
动 力学 和静 力
。
运动 学 是 通 过位置
,
速度
。
、
加 万 物 的本 源 而 不 是在 于 证 实 和计 量 物 质 的客 观结构 因 此 还 不 是 自然科 学 第二 阶 段 是 以英 国科 学家 道 尔 顿为代 表 的近代 原子 论 本 区别 定律
定律
, ,
。 。
这 一 理 论 和 古 代 原 子 论 的根
,
在于 它属 于 自然科 学而不 属于 哲 学
《 马 克思 主义哲 学纲要 》
自 然
科
说
学
知
识
明
简
释
为 了配 合 哲 学教 学
,
帮助 学 员理 解韩 树英 同 志主 编 的 《 马 克思主 义 哲学纲 要
,
》所 涉
及的 自然科 学 知 识
《 纲 要 》的页码
科学技术哲学 复习笔记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笔记资料自然科学及基本性质。
答:自然科学是总体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具有广泛联系和影响的社会现象和特殊的社会活动方式,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动态知识体系。
基本性质:1.自然科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1)自然科学虽然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但它反映的不是社会现象,不是社会存在,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自然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2.自然科学是特殊的生产力:1)从理解生产力角度看,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是人类支配自然界的能力的组成部分;2)同具体的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物化形态的生产力、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相比较,自然科学作为生产力有其特殊性。
自然科学的主要特点。
答:1.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一般特点:1)客观真理性;2)社会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动态发展性;2.自然科学的特点:1)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无阶级性;2)自然科学的结论具有可重复验证性;3)自然科学成果具有人类共享性;2.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
答:1.创造性:1)体现在科研劳动的目的或任务的确定方面,科研劳动是以创造为目的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2)突出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思维;3)集中反映在科研成果方面,科研成果都应该具有新颖、独特和一定的价值,只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三项重要的指标。
2.探索性:是指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所进行的寻求;1)科学研究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事业;2)科学研究的灵魂在于创造,创造意味着求新、求异、求好、不重复以前已有的东西。
3.高风险性:1)科学研究有可能遭到习惯、保守势力的反对;2)科学研究具有高失败率;3)科学研究具有严酷的竞争性3.科研的基本类型答:基本类型:1.基础研究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2.应用研究虽然也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的系统活动,但它要考虑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标。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限多样的,并且通过物质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发展演化。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关联、矛盾的观点,这对自然科学方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证主义是指只承认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证实或证伪的有关事实的科学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强调科学理论的经验验证和实践应用。
二、科学唯物主义和客观真理科学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自然界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科学唯物主义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科学理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客观真理是指独立于个人主观意识存在的真理。
自然科学的研究是通过科学方法来追求客观真理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经过实证和经验的检验,只有经过多次重复观察和实验证实的结果才能被认为是客观真理。
三、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特殊的事实和例子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通过归纳来总结和归纳一般规律。
归纳的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数据,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规律推断出特殊事实的推理过程。
自然科学的理论也是通过演绎进行推断的。
演绎是通过已知的一般规律和前提条件得出结论的过程。
四、假设和实验验证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建立科学理论的前提。
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假设。
实验验证是验证科学假设的方法之一、科学实验是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来检验科学假设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实验验证的科学假设才能被认为是可靠的科学理论。
五、科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科学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原则。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问题的复杂性,科学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科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是由科学家的创新和实践推动的。
科学家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以适应科学研究的需求。
人与自然的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与自然的哲学知识点总结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概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它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涉及到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改变等方面。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还涉及到伦理、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
二、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态度1. 自然观念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态度是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往往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认为自然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知逐渐趋于理性和科学化,将自然界视作一个有序的系统和规律的运行体系。
同时,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对自然的敬畏和敬畏态度来对待自然。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将自然视作一种可以被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2. 自然环境观念自然环境观念也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和态度。
自然环境观念包括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评价和态度。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常常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认知水平,往往对于自然环境的改变也相对较小。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评价也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惊叹和敬畏,到现今的关注和保护。
三、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和作用1. 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常常被分为不同的模式。
例如,地主与农民、主人与奴隶、物主与物,这些模式均是对于人与自然的一种描述和认识。
每一种模式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和作用。
2. 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决定性的、支配性的、控制性的地位。
人类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自由地改变和利用自然资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四、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1.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具体科学的角度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的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
自然界 世 界 人类社会 思维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自然科学:遗传规律、能量守衡定律等。
(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等) 社会科学:价值规律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 三 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 个 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概 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小结
认识世界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个性)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 怎么样的根本观点
统一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和根本方法
哲 学
方法论
(1)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决 定 ,有什么样的 就有什么样 的 ; 体现和影响 。 (2)哲学是 和 的统一。哲学既 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小结: 三 个 关 系 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的含义
D
10.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 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 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 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 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问题
8.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 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 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自然科学哲学心得体会(热门15篇)
自然科学哲学心得体会(热门15篇)因为哲学是指引方向的,如果它指引错了,一切自然科学的努力都会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直至把人类社会,自然科学自身带入坟墓,但哲学只能有一家,好的哲学家只能有一个,或两家的观点重合,不能有两家并立,更不允许有许多哲学家的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只能有这一家在这个至高点,连零点一的杂质都不能掺,掺进一点杂质就可能导致领导层的错误,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属于科学的,但它不属于自然科学,所以摆正数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数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角色仅仅是一种科学的语言。
科学是初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内容,在中高考中都占有较高的分数。
物理学科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
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
科学和科学理论是同义语。
真正的科学或科学理论不可证伪。
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科学目前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
在中华民族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看来,科学是一个整体,科学不等于学科,也不等于分科,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大自然是指狭义的自然界。
它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
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而这些科学的分支学科是非常多而繁杂的,如:生物科学又可分为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三大学科;再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各学科交叉又会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结构生物学等等。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规律。
下面将对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汇总。
第一,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体。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构成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固有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统一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而实现的。
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矛盾的运动和斗争而推动的。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封闭循环、波浪前进的,大起大落、递进不断的。
事物的发展是符合螺旋式的,既有周期性的重复,又有质的飞跃。
这种螺旋式的发展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三,事物的发展是逐渐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正是通过这些曲折,事物才得以成长和发展。
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过程就是一个经历了数百万年曲折发展的过程。
第四,事物的发展是有限度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限度和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辩证规律,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
当事物达到一定的极限和停滞状态时,就会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和周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个个的历史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同的阶段和周期推动的,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六,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变和绝对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有其自身的时空条件和限制。
事物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规律来进行的,不可能超越自身的限制。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
自然辩证法複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进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生疏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係、推动科学技术进展的重要理论**。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生疏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络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争辩自然界、生疏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看方法:指人们为了生疏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藉助确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方案的认真检视、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争辩方法。
5.试验方法:依据确定的争辩目的,利用确定的科学仪器装置,在人为把握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争辩物件进行观看、检验的科学争辩方法。
试验:人们利用确定的仪器、工具,对争辩物件加以人为转变以使精确生疏争辩物件。
6.科学方法:科学生疏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複製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争辩过程中,科研主体在确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冲突,它是科学争辩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争辩课题的过程。
9.观看: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争辩物件的过程。
10.试验:人们利用确定仪器、工具,对争辩物件加以人为转变以便精确生疏争辩物件。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殊是观看和试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觉,导致科学生疏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规律方法:运用概念、推断、推理思维形式对争辩物件进行间接生疏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争辩物件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络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生疏。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觉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物件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自然科学概论总结
一、绪论宇宙物质时空——自然(处于不断发展)自然:客观存在,整体存在,是一与多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存在于非存在的统一实在—自然的代名词对自然的整体把握,根本看法—自然观—反应人类对自然界整体把握情况自然观的分类:1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远古时期大约6或8世纪之前,从希腊文明(公元前,西方文明的起源)开始2哲学的自然观:8—16世纪之前,以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为结点3科学的自然观古希腊,古罗马:思辨猜测(无实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天堂地狱(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大约1000年科学自然观:近代科学诞生推翻神创论力学统治一切—机械自然观牛顿运动定律片面孤立形而静止缺乏系统普遍联系的观点5.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为辩证唯物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系统论的出现)—生态自然观(对出现问题反思)—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演化(包含进化,退化)更为完善科学合理奴隶—认识—朴素自然观(平衡)主人—改造—机械自然观和谐—可持续—辩证自然观(对立,统一)【对立: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生物学),劳动创造人与人类社会(社会学)】【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依赖自然的各种资源,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则将受到惩罚)】“科学”名称的由来:(1)古代“格致之学”。
《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科是一种规范规则,大家遵守的条约)(2)“科学”(science),它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义为“知识”或“学问”。
在古代西方,科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寄居在哲学母体之内,并没有独立的地位。
(3)历史上,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首次使用科学。
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从而使科学这一概念在我国广为传播。
总结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
总结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牛顿是17世纪英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他的自然哲学思想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他的思想中,万有引力定律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下面将对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
首先,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围绕着观察与实验展开,他强调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牛顿认为,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方法的基石,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他对光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实验他发现了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以及光的组成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其次,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他自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数学和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的作用力,并得出了引力的数学表达式。
这个发现不仅解释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还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规律,从而为天体力学奠定了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
此外,牛顿还对力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质量与力的关系。
他认为,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他将力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另一种是间接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相比之下,牛顿的力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成为后来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最后,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还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他主张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类的感官体验。
在他看来,时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连续流动,而空间是一个无限延伸的容器。
这样的观点对于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是一个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思想体系。
他通过对力、运动和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的思想方法和科学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指导,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提纲注:专题一至专题八必考,专题九会涉及,专题十、十一、十二选一个考。
专题一:科学与哲学1.科学的内涵?首先,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体系;其次,科学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再次,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科学的本质特征?客观性:科学具有客观性包含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对科学事实与理论的评价都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科学具有无地方性、无国界性;自然科学是一个可以用世界通用性语言进行表述和普遍交流的。
可重复性:科学的结论可以被重复检验,科学陈述的一些事实与现象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使其重复出现。
3.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是问题之学,哲学是超越之学。
4.哲学的本质特征?1.抽象性:哲学的概念一般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它与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许多中间层次和环节的过渡才能达到,这种间接性也就是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2.反思性:哲学的认识方法是一种反思,反思,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
3.批判性: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精神,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
5.哲学思维的特征?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6.哲学对科学研究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自然图景;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方式;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为科学研究提供路径指引。
专题二: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变1.如何理解“主客二分”?“主客二分”的思想最早产生于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把人类的知识看成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认识,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思想,他把主体和客体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这种“主客二分”传统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两个方面:观察和实验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最终基础;数学是理解自然的唯一语言。
3.近代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给予自然科学哪些支持?人文主义;实验方法;数学方法(注意:还要再用上自己的话适当扩展)专题三:李约瑟难题1.李约瑟难题的含义从公元1世纪到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世界呢?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2.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原因?中国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中心,对真理问题关注不充分;工具主义科学观对深入探索自然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产生系统的形式逻辑和公理化的数学理论体系专题四:科学问题1.科学问题的内涵一般来说,科学问题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科学认识主体,依据当时的知识背景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2.科学问题的产生及意义为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给出统一解释而提出科学问题;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所产生的科学问题;科学理论体系自身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不同学派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提出的科学问题。
3.关于科学研究起点的争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近代科学的实际研究过程和成果,无疑为“科学始于观察”提供了有力证明。
第一,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有其哲学认识论的基础。
第二,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有其科学家的实践依据。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由波普尔提出,观察和实验都离不开理论,尽管通过观察可以引出问题,但观察过程总是要渗透、伴随着预设的问题。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观察。
波普尔的观点与科学研究的实际更契合,因而得到更多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赞同。
)4. 如何提高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批判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思维;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专业性研究方法)(P33-34)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以及非逻辑方法特征、作用?(注:此问题是重中之重,要全面复习,包括各方法的含义,特征,作用,缺陷等)逻辑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扩展性,或然性归纳思维的作用:其一,归纳思维对于经验定律和理论原理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归纳思维有助于扩展人们的认识领域;其三,归纳思维对于以假说形式出现的思维成果具有确证作用。
演绎思维的特征:从普遍到特殊;不越界限;推断的必然性演绎思维的作用:其一,演绎思维对于论证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其二,演绎思维对于解释或预见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其三,演绎思维有利于深化认识领域。
非逻辑方法:直觉和顿悟直觉思维方法的特征:直接性,快速性,非自觉性,潜在性,猜测性直觉思维方法的作用:其一,直觉思维有助于人们敏锐地把握科学发现的方向;其二,直觉思维有利于人们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假说。
顿悟方法的特征:自发性,突发性,直指性顿悟方法的作用:顿悟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往往具有破旧立新的重要作用,是突破人们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
专题六:科学评价1.科学假说的特征?可检验性,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特征并不是并列的,可检验性是硬标准,不满足此要求的都可以排除到科学假说的范围之外;科学性是软标准,充满弹性,甚至含糊不清)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1)一般而言,与科学假说相比,科学理论得到更多经验证据的支持。
假说与理论没有原则的区别,只是在得到证实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假说过渡理论的关键一环,就是假说必须经受住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得到大量的、多样化的经验证据的支持。
(2)科学能够给范围较广的领域中的问题提供系统的、统一的解释,并且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而科学假说的解释领域相对较窄。
3.关于证实与证伪(必考,全面复习,尤其是证实、证伪的困难)证实的困难:证实是一种肯定后件错误;替代性假说问题证伪的困难:辅助性说问题;观察问题(观察的可错性;观察渗透理论)1.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指数增长模式;空间转移模式;带头科学更替模式(具有两个特点:周期性和加速性)。
2.“汤浅现象”指的是什么?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统计的方法发现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规律,科学中心兴隆期在各国的平均年限大约80年,科学中心的这种规律性转移,被称为“汤浅现象”,我们称它为短周期科学中心转移。
3.科学发展的趋势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规模越来越庞大;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4.科学发现的复杂性演化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因子的非线性;创新突破的不确定性。
5.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式“P1—TT—EE—P2......” P1 表示提出的问题,TT 表示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即“猜想”或“假说”,EE 表示对试探性理论的批判性检验,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 表示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这四个循环反复,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
前科学(无统一范式状态)-> 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某种范式)-> 反常和危机-> 科学革命时期(范式转换)->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新范式)->反常和危机->新的科学革命.....的反复推演(具体P63)专题八:科学价值1.科学的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2.科学应用的负效应生态向度的困境;社会向度的困境;人文向度的困境。
3.科学负效应的社会调控?在思想观念方面,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在政策法规方面,构建完备的科技法律体系;在伦理体系方面,创建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规约体系。
专题九: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悖论”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导致几何学体系及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并扩展了数系第二次数学危机“贝克莱悖论”引发第二次数学危机扩大了方法论的领域,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分析方法”,使数学分析基础完善,微积分更加完善。
第三次数学危机最著名的“罗素悖论”,触及了数学的基础集合论和逻辑学。
不同的逻辑解决方法构成三大数学流派: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2.数学中的主要矛盾数学形式关系与现实世界的矛盾;数学内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数学应用上清楚与逻辑上严格的矛盾;数学学科不断分化与不断综合的矛盾。
3.数学矛盾的作用在数学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
数学中的上述矛盾是推动数学长河滚滚向前的主要力量之一。
当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会产生数学危机。
而危机的解决,往往能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发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专题十:牛顿力学与机械论1.牛顿力学对机械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首先,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表现在外因论上;其次,体现在物质和运动上,就是绝对割裂了物质和运动,认为运动不是物质固有的属性,物质的运动源泉不在于内部而在于外部,也就是外力的作用;第三,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绝对时空观上;第四,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机械因果论上;第五,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还表现在机械方法论的示范上。
2.机械论的成功与不足?机械论的成功之处:首先,机械论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
其次,机械论对打击宗教神学有正面作用、深深地影响了欧洲社会特别是英国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机械论的不足之处:第一,机械论最直接的不足在于机械性,因此容易走向唯机械方法、泛机械化、形而上学性;第二,机械论最根本的不足在于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3机械决定论的内涵?第一,自然界中只有物质和运动,一切感性事物都是由物质运动造成的;第二,所有的运动本质是机械位移运动;第三,宏观事物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第四,自然界一切物体包括人体都是某种机械;第五,自然这部大机器是上帝制造的,但是上帝只给予第一推动,它以后不再干预自然的运动。
专题十一:时空观1.绝对时空观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时间是独立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延续性,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的流逝着。
空间也是独立的客观实在,是物体存在与运动的处所。
第二,时间与空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第三,时间和空间与外界事物无关,都在事物之外。
第四,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分做绝对的相对的两种。
2.相对时空观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称作四维时空。
第二,四维时空与运动物质同在,四维时空即是运动物质的延续性与广延性的统一,是物质存在的根本特性和基本形式。
第三,时间和空间具有相对性。
第四,一维的相对时间,三维的相对空间同四维的绝对时空相统一,这就是相对论的时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互补与统一。
3.相对时空观与绝对时空观相比,有哪些变革?首先,时间与空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统一为四维时空。
其次,四维时空与运动并不相互独立,而是运动物质的根本物质与其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