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哲学思考题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第一篇导轮1、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说明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依据?辩证思维方式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2、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说明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篇自然观1、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研究中,你碰到过哪些复杂系统,它们有什么特点?认识和研究复杂性系统有哪些方法?与简单性方法比较给人们哪些方法论启示意义?2、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还说系统是自组织的?3、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人主张要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非人类中心主义”,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个问题?为什么?4、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评价“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提法?为什么?5、举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治理?治理与发展什么关系、如何处理?6、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意义?7、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的情况?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8、试举例说明自组织理论为你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哪些新启示和帮助?9、举例分析某一事物或系统自组织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1、科学问题和通常所说的“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举例分析人们在科研选题中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你自己最深的体会是什么?2、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研究中只能用逻辑思维,而不能用非逻辑思维,也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3、创造性思维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有哪些作用?你在学习研究中有过灵感的体验吗?你能讲出几个在科学研究中诱发和捕捉灵感的故事吗?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1、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史阐述应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决定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种观点。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结合所学专业说明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

第一章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具体学科的重大哲学问题。

(2)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的内容。

(3)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答:第二章二、结合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四个)1、根本特性: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与存在。

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例如: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源,解释世界存在的基础,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状况。

万物及现象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变化、运动和发展。

正是古代学者们按世界的本源面目加以反映,按照自然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特殊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的本身;3、猜测性:用理想的或幻想的关系代替现实的关系,有时甚至用主观臆想去填补事实空白;4、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根据严密的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于付诸于实践检验甚至逃避实践检验。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答:(1)留基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主要内容: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1、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的概念,原子是本原,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2、原子的特性:1)原子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体现了物质不灭论的思想2)原子间存在位置,顺序,形状,数量等差异,但性质相同。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问题详解)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问题详解)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罗淑荣老师(科学技术与社会)1、你认为21世纪中国能成为科学中心吗?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一直在不断地转移,过去几百年里,在一个时期往往是一国独占科学中心宝座,而未来很可能会形成多个中心。

中国如能抓好用好当前的机遇,一定能崛起为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从科技中心的转移历史来看,科技中心转移的开放往往是,这个地区或国家由于战争或革命得到特殊的条件,人们的思想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解放,然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智力的引进,充分利用先进地区和国家的科技成果推动这个地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使整个社会和政府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能够对科教这一比较长远才能有效益的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能够为科学家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和研究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使得我们的思想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我们敞开国门从国外引进一大批科学技术、发明、生产线和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教育科技的重视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邓小平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最近,党中央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政府吸取先进国家在科技和经济结合方面的经验,科技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转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等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科技的振兴,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预言下个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预言,把这个预言变成现实,更需要我们保持国内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的和谐,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真正地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科学社会建制的完善与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关系。

所谓社会建制,即某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活动因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被社会认可,成为一个特定的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有自身特点的社会组织形式、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等。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1)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1)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

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

在机械论方面: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考试思考题

如何理解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思想关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渊源生产力发展要求走出神话思维;素朴自然科学基础上形成自然哲学;2、观点自然界统一于具体物质形态;自然界处于永恒变化发展中。

3、特点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科学上孕育了许多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与古代机械世界观;近代伽利略和牛顿的经典力学。

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及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机械的自然图景,即自然界是一架精确运转的机器;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宇宙本身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锁链,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进步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

机4、局限性机械性。

它用纯粹力学观点考察和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形而上学性。

孤立地考察自然界,把自然界看作静止和永恒不变的。

不彻底性。

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历史观上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械唯物主义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哲学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科学渊源。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假说;2、赖尔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和运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科学问题是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

3.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4.范式:范式是指通过一个具体科学理论为范例,通过解决科学中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整体的图式,即世界观。

5.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6.科学的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7.汤浅现象:由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1962年发现,汤浅现象是近代科学史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

如果定义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的25%就为科学兴隆期,那么科学兴隆期在世界范围内曾按下列顺序转移: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现在),而且上述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平均约为80年。

科学史上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8.默顿规范:1942年,默顿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第一章1. 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 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1> 第一部《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2>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①《反杜林论》旧序[《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辩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保证研究工作沿正确道路前进,避免犯种种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错误。

②《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3> 第三部分:导言:辩证法、论文:《辩证法》、杂论:[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4>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运动基本形式》、[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按运动载体分五类: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生产方式<5>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6>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1. 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原思考题

马原思考题

1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哲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具体科学的综合,哲学思考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关于世界本原和物质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 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可知论、不可知论A、一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或“意识”其中一个所决定的,B、二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决定的。

C、可知论指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和能力。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D、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何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物质对意识具有根源性、决定性,又坚持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因此意识是物质依赖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意识的认识上区别于形形色色的旧哲学。

4 如何理解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哲学考研复习:唯物论部分训练思考题

哲学考研复习:唯物论部分训练思考题

唯物论部分训练思考题一、简答题与参考答案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二者是有区别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共同特征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不仅适用于人们已经认识了的物质形态,而且适用于人们尚未认识而今后将被认识的物质形态,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

因而它是一般,是共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所揭示的是物质的具体结构和属性,只适用于自然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因而是个别,是个性。

(3)二者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要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及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

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和物质结构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为指导,靠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整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简述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生态自然观在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上指明了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人们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与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自然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从我做起,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21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及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穿插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对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安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展伦理标准?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及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立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及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开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开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开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出色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开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开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及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开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立的哲学依据和思想根底,为生态文明建立提出了总要求。

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及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及繁荣的根底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立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及完善。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及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哲学思考题1.科学的涵与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简答)涵:科学就是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它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知识、方法、生产力和社会建制地等种种形象。

特征: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可重复性关系:无论是从把握世界这一认识目标而言,还是从理性思维的现实运作而言,科学与哲学都相互关联。

①科学和哲学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研究之道、体系特点;②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自然图景、思维方式、价值导向、路径指引;③科学为哲学提供思维素材、思辨法的应用、普遍规律的检验。

2.如何理解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主客二分”传统?哲学给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哪些支持?(材料)一、主客二分有两种含义:1.在本体论意义上,是指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区分;2.在认识论意义上,则是主观和客观的区分。

主客二分意味着视人类自身为具有意识和思维、能够从事主观认知活动的主体,视周围的世界为认知活动所指向与所作用的客观对象。

这就强调了人作为主体运用各种手段去认识、把握、并施加作用于外部世界的独特能力,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定位为一种认知与被认知、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

二、哲学给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支持近代哲学以启蒙主义为基本精神、以理性主义为基本特征、以主体性为基本原则,不但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而且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给予了自然科学以支持。

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实验传统,成为方法论上的革命,为近代科学脱离自然哲学这一母体而独立,提供了工具性支撑。

3.近代自然科学区别于古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从传统文化来看约瑟难题如何解答(材、论)一、近代科学区别于古代自然科学的特征1.观察和实验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最终基础。

2.数学是理解自然的唯一语言。

二、从传统文化方面对约瑟难题的解答1.中国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中心,对真理问题关注不充分中国古人在研究自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以人为中心的习惯,而不是以追求关于自然的知识为中心,这跟现代科学的要求存在着一段不短的距离。

2.工具主义科学观对深入探索自然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古人对科学的看法,大体持一种工具主义的观点。

中国古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十分关心,对原理性知识不甚关注,对纯粹科学的研究兴趣不大。

3.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经验知识阶段,没有产生系统的形式逻辑和公理化的数学理论体系没有系统的形式逻辑,没有公理化的数学作为模仿对象,科学的理论探索将困难重重,难以深入,中国古代科学的处境正好如此。

这导致了两个方面的结果:①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的思辨性②“悟”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4.科学问题的产生,如何提高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一、科学问题的产生科学问题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作为科学回题的主观方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科学问题产生的客观方面,首先指的是科学发展的在矛盾,包括科学理论与实验事实的矛盾、科学理论部的矛盾、不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等。

1.为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给出统一解释而提出科学问题。

这是提出科学问题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建立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2.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所产生的科学问题。

科学中某种新的事实和现象被发现了,原有理论解释不了这种新的事实和现象,会导致科学问题的产生。

3.科学理论体系自身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

揭示出某种科学理论体系部所存在的逻辑矛盾,从而向这种科学理论体系提出诘难,这是产生科学问题的又一重要通道。

4.不同学派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

人们不仅仅从理论和事实的矛盾中引出科学问题,而且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说中发现它们的差别和对立,从而提出科学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提出的科学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中会遇到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转换,成为基础研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

二、提高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做法1.要有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2.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有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3.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①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尤其是科学哲学思维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思想方法。

②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

一方面,交叉领域是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另一方面,学科交叉可以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大大扩展。

③专业性研究方法:一是观察实验方法,二是数学计算。

综上,科学家必须要有强烈的研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要有坚定的自信心和怀疑批判精神,非凡的科学想象力、洞察力,扎实的数理基础或实验能力以及良好的掌握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出科学问题,作出重大科学贡献。

5.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证实和证伪的困难一、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科学假说是对科学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科学理论是经过科学事实证实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假说系统,是关于自然的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两者区别在于:1.一般而言,与科学假说相比,科学理论得到更多经验证据的支持。

假说与理论没有原则的区别,只是在得到证实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假说过渡到理论的关键一环,就是假说必须经受住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得到大量的、多样化的经验证据的支持。

2.科学理论能够给出围较广的领域中的问题提供系统的、统一的解释,并且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而科学假说的解释领域相对较窄。

二、证实与证伪的困难证实的困难1.证实是一种肯定后件错误在逻辑上,科学假说的证实和证伪是不对称的,证实需要的证据为无穷大,证伪只需要一个可靠的证据即可。

2.替代性假说问题由于对于同样的自然现象,存在相互竞争的多个替代性假说进行解释,所以,证实科学假说之时,无法在逻辑上确定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究竟是证实了各种替代性假说中的哪一个科学假说。

证伪的困难1.辅助性假说问题辅助性假说问题是指:为检验一个科学假说,除了有待检验的科学假说自身之外,还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性假说,才能够推导出科学假说预期的、可用观察或实验进行检验的现象,当观察或实验否定了科学假说预期的现象之时,由于可能是一个或若干个辅助性假说的不成立,并不必然地证伪有待检验的科学假说。

2.观察问题①观察的可错性人们进行观察以检验科学假说之时,观察可能发生错误,这就是观察的可错性。

由于观察的可错性,当有待检验的科学假说与观察发现的科学事实相冲突时,并不能简单地认定科学假说已经确切地受到证伪。

②观察渗透理论没有理论,几乎无法进行任何观察,或者说,进行任何观察时,总是需要假定一些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是正确的,否则,观察就无法进行,这就是“观察渗透理论”。

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于证伪科学假说和科学事实究竟是什么,不同的科学家可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导致证伪出现困难。

6.科学发现的复杂性科学发现的复杂性表在以下三个方面:1.演化过程的不稳定性科学发现演化更一般的特征是其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表达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上。

①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考察,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可谓是跌宕起伏。

②科学发现演化的不稳定性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也表现得十分显著。

③科技专家个体创新成果产出的不稳定性,同样因为十分显著。

2.影响因子的非线性科学发现在整体演化上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非线性。

这是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的在特征之一,科学发现的非线性特征十分显著。

3.创新突破的不确定性科学发现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自然界、科技人员、社会等多方面大量的影响因子,因而科学发现成果突破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及影响,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7.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一切被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理论其实都可能是错的,应能满足可反驳性这种否定性要求。

理论的实质就是猜测,它之所以被提出来,在认识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它们证伪,否定对科学决不是灾难而是进步的表现。

一种理论被否定得越早,科学革命越繁琐,科学发展越迅速。

人们越是追求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就越来越提高理论的信息量,因而也就越来越接近“真理”。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式:P1—TT—EE—P2—……P1表示提出来的问题,TT表示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即“猜想”或“假说”,EE表示对试探性理论的批判性检验,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则表示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

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模式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是:前科学(无统一式状态)→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某种式)→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时期(式转换)→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新式)→反常和危机→新的科学革命……的反复推演。

8.如何调控科学的负效应一、科学的负效应体现在:1.生态向度的困境:科学技术严重地打乱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2.社会向度的困境:现代科学技术是工业社会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3.人文向度的困境:以人文主义的视角,科学的发展泯灭了人的本性二、科学负效应的社会调控1.在思想观念方面,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2.在政策法规方面,构建完备的科技法律体系;3.在伦理体系方面,创建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规约体系。

9.第一次数学危机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如何理解数学中的矛盾运动(简答)一、第一次数学危机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1.西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不可公度量”如根号二,既非数,即不能用整数比表示,又是数(万物皆数),存在矛盾,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

2.《几何原本》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几何原本》的行程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①创造性地建立了初等数学体系②把逻辑证明系统地引入到数学中③在公理法的基础上,逻辑地创造几何学的首次尝试3.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化解:完成了有理数理论,扩大了数系。

二、数学中的矛盾运动(1或2)1.数学中的主要矛盾①数学形式关系与现实世界的矛盾②数学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③数学应用上清楚与逻辑上严格的矛盾④数学学科不断分化与不断综合的矛盾2.数学矛盾的作用数学矛盾是推动数学长河滚滚向前的主要力量之一。

当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会产生数学危机。

而危机的解决,往往能给数学带来新的容、新的发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10.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机械决定论的涵一、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机械论是近代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成熟的主要推手是牛顿力学的建立。

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1.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绝对时空观上。

牛顿认为时间是独立与事物而存在的均匀流逝着的绝对时间;空间也是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不以事物的变化为转移的绝对的空间。

绝对时空观彻底割裂了物体和时空的关系,排除了相对因素的存在,体现了明显的机械论色彩。

2.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机械因果论上。

3.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还表现在机械方法论的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