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

合集下载

磨甲加阿莫罗芬搽剂治疗难治性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

磨甲加阿莫罗芬搽剂治疗难治性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

磨甲加阿莫罗芬搽剂治疗难治性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
饶瑛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1(8)5
【摘要】目的观察磨甲加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K90型台式电钻车反复打磨祛除病甲、暴露甲床,然后外涂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每周1次,连续12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本组50例甲真菌病患者,治疗后痊愈31例,显效12例,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2%和86%,真菌清除率达87.5%.结论磨甲加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饶瑛
【作者单位】530001,广西民族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O2激光联合阿莫罗芬甲搽剂治疗27例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J], 张晓利;张海平;杨莉佳
2.CO2激光联合盐酸阿莫罗芬甲搽剂治疗甲真菌病近期疗效观察 [J], 张佳音;钟咪;饶美荣;曹志翔
3.阿莫罗芬甲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联合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 陈健发
4.阿莫罗芬甲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联合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 陈健发
5.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8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胡馨;王延龙;吕莎;林怡彤;李福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姜和平,黄金友,何林受,刘建华
申请号:CN201510543869.5
申请日:20150828
公开号:CN105106179A
公开日:
201512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盐酸阿莫罗芬溶解在适量的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丙烯酸树脂RL100,搅拌溶解后,加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三乙酸甘油酯,随后加入无水乙醇定容,过滤后分装即得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该搽剂中每2.5mL的乙醇中含有100~150mg盐酸阿莫罗芬,盐酸阿莫罗芬、丙烯酸树脂RL100、三乙酸甘油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质量比为100~150:290~330:22~29:361~390:125~129。

本发明利用非水溶性树脂-丙烯酸树脂RL100,利于溶剂挥发后,在病甲表面形成一层坚韧薄膜,包封病甲,维持甲床有效药物浓度。

本发明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制备方法简易,搽剂稳定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申请人: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22350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人民东路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朱显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功能主治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功能主治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功能主治简介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是一种常用的口腔黏膜和咽喉部位炎症的治疗药物。

它主要含有盐酸阿莫罗芬作为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等功能。

本文将对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功能主治进行详细介绍。

功能主治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治疗作用:1.抗炎作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能够抑制炎症过程中的炎症细胞的活动,减少炎症反应,并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可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炎症、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

2.抗菌作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和咽喉病变。

它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感染性疾病。

3.镇痛作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减轻口腔和咽喉疼痛的感觉,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

它可用于治疗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4.保护作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覆盖在口腔和咽喉黏膜表面,防止刺激物进一步损伤。

它可用于治疗烟酒引起的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损伤等。

用法用量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腔用法:将适量搽剂倒入盖盖上沾湿的棉棒上,涂抹于患处口腔黏膜上,并轻轻按摩。

用法可视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一般为每次1-2ml,每日3-4次,饭前或饭后使用。

2.咽喉用法:将适量搽剂倒入盖盖上沾湿的棉棒上,涂抹于患处咽喉黏膜上,并轻轻按摩。

用法可视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一般为每次2-3ml,每日3-4次,饭前或饭后使用。

在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前,应先用温开水漱口或咽喉,以保持口腔和咽喉清洁。

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避免误服。

注意事项在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以免引起刺激或不适。

2.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3.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必要时请咨询医生使用。

4.存放时请注意防潮,避免高温环境。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遵守医嘱剂量和使用频率。

总结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是一种常用的口腔黏膜和咽喉部位炎症的治疗药物。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商品名称: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罗每乐)拼音全码:YanSuanAMoLuoFenChaJi(LuoMeiLe)【主要成份】盐酸阿莫罗芬,其化学名称为:顺式-4[3-[4-(1,1-二甲基丙基)苯基]-2-甲基丙烷]-2,6-二甲基-吗啉盐酸盐。

【成份】分子量:C21H35NOHCl【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规格型号】5%*2.5ml【用法用量】将本品施用于病甲,每周使用1-2次。

请仔细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品。

1.锉光指(趾)甲:在使用本品前,用药盒中的甲锉尽可能锉光受感染的指(趾)甲,包括指(趾)甲表面。

注意:不要用已接触病甲的甲锉锉健康的指(趾)甲,这样会使感染扩散。

同时注意其他人不能使用你药盒中的甲锉以防交叉感染。

2.清洁指(趾)甲:用一张药盒中的药签清洁指(趾)甲表面。

对每一病甲需重复1、2步骤。

3.从药瓶中取出搽剂:将药铲深入药瓶,取出搽剂。

避免搽剂触及瓶口以免流失。

4.涂施搽剂:将搽剂均匀涂布于整个指(趾)甲。

对每一病甲重复3、4步骤。

5.干燥:使涂有搽剂的指(趾)甲干燥3分钟。

6.清洁药铲:所提供的药铲可重复使用。

但是在每次涂施药液后应彻底清洁药铲。

使用清洁指(趾)甲的同一张药签清洁药铲,同时避免此药签接触新涂有搽剂的病甲。

用后旋紧药瓶。

药签易燃,请妥善处置。

7.在第二次使用本品之前,先用药签去除旧的搽剂。

如有必要再锉一次。

然后重新涂施药液。

(详见包装内部说明书)【不良反应】即使在正确使用情况下,治疗期间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除治疗作用之外的不良反应。

少数情况下,涂施本品后会在局部甲床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无须停药即可消失。

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渗出,水疱,疼痛,炎症等。

罕见荨麻疹发生。

尚未见全身副作用报道。

【禁忌】对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

0117搽剂(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

0117搽剂(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

0117 搽剂
搽剂系指原料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液体制剂,供无破损皮肤揉擦使用。

搽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搽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液状石蜡、甘油或植物油等。

二、搽剂在贮存时,乳状液若出现油相与水相分离,经振摇后应能重新形成乳状液;混悬液若出现沉淀物,经振摇应易分散,并具足够稳定性,以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

易变质的搽剂应在临用前配制。

三、搽剂用时可加在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上,轻轻涂裹患处,所用的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须洁净。

四、除另有规定外,以水或稀乙醇为溶剂的一般应检查相对密度、pH值;以乙醇为溶剂的应检查乙醇量;以油为溶剂的应无酸败等变质现象,并应检查折光率。

五、搽剂应稳定,根据需要可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

除另有规定外,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通则1121)的规定。

六、为了避免溶剂蒸发,可采用非渗透的容器或包装材料。

聚苯乙烯制成的塑料容器,不适合搽剂。

七、除另有规定外,应避光、密封贮存。

除另有规定外,搽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装量】除另有规定外,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

【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备方法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备方法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备方法
盐酸阿莫罗芬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阿莫罗芬与盐酸反应制备:将阿莫罗芬溶于醇或醚中,然后滴加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盐酸阿莫罗芬。

2. 阿莫罗芬与氢氯酸反应制备:将阿莫罗芬溶于乙酸乙酯或乙醇中,然后滴加氢氯酸(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盐酸阿莫罗芬。

3. 阿莫罗芬与硝酸反应制备:将阿莫罗芬溶于无水醇中,然后滴加浓硝酸溶液,在低温下反应生成盐酸阿莫罗芬。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盐酸阿莫罗芬的过程中,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反应的效果和产率。

此外,操作时也要注意安全,并遵循相关化学实验室的操作规范。

楚甲(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

楚甲(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

楚甲(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楚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英文名称:Amorolfine Hydrochloride Liniment汉语拼音:YansuanAmoluofenChaji【楚甲成份】楚甲主要成份为盐酸阿莫罗芬,其化学名称为:顺式-4[3-[4-(1,1-二甲基-丙基)苯基]-2-甲基丙烷]-2,6-二甲基-吗啉盐酸盐分子式:C21H35NO·HCl分子量:353.98【楚甲性状】楚甲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楚甲适应症】楚甲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楚甲规格】5%(按阿莫罗芬计)【楚甲用法用量】锉光病甲后将搽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每周使用1-2次。

指甲感染一般连续用药6个月,趾甲感染需持续9-12个月,每三个月观察治疗进展,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楚甲不良反应】即使在正确使用情况下,治疗期间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除治疗作用之外的不良反应。

少数情况下,涂施楚甲后会在局部甲床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无须停药即可消失。

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渗出、水疱、疼痛、炎症等。

罕见荨麻疹发生。

尚未见全身副作用报道。

【楚甲禁忌】对楚甲任一成份过敏者禁用。

【楚甲注意事项】-如果不慎将搽剂误入眼内或耳内,立即用水冲洗,立即去就近医院咨询医生或药师。

-楚甲应避免接触粘膜(如口腔,鼻);不得吸入。

-如果误服楚甲,立即去就近医院咨询医生或药师。

-如担心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请向医生咨询。

-请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到的地方。

-请不要将甲锉重复用于健康指(趾)甲。

-每次使用前,如有必要,锉光受感染的指(趾)甲,并用药签除去残留的搽剂。

-如果接触有机溶媒(如白酒、稀料等),需戴防护手套以保护指(趾)甲上的涂层。

-若药液不慎涂在皮肤上,请用酒精棉球擦除。

【楚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怀孕:在动物试验中,阿莫罗芬显示无致畸性,但具有胚胎毒性。

由于缺少怀孕妇女的临床研究资料,所以楚甲应禁用于怀孕妇女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罗每乐) 外用治疗趾甲真菌病1 例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罗每乐) 外用治疗趾甲真菌病1 例
月后 趾 甲 痊 愈 , 随访 1个 月 未 见 复 发 。 照 片 1 治疗 前 , 个趾 甲有 白色 浑 浊 斑 多
2讨

甲癣 是 皮 肤 癣 菌 侵 犯 甲 板 或 甲下 组 织 所 引起 的 病 变 。甲 癣 与 甲念
珠菌病 、 甲霉 病 和 甲糠 秕 孢 子 菌 病 合 称 甲 真 菌 病 。本 例 选 用 了 罗 每 j
冉 玉平 ,詹 涛 ,代 亚林
R AN Yu p n .ZHAN T o — ig a .DAI Ya l —i n
( 四川 大学 华 西 医 院 皮 肤 性 病 科 , 四川 成 都 6 o 4 ) 1 0 1 摘 要 :报 道 1 外 用 阿 莫 罗 芬 治 愈 的 趾 甲真 菌病 。 患 者 女 ,9岁 , 程 1年 , 现 为 趾 甲 甲板 表 面 片 状 变 白 、 浊 , 例 l 病 表 浑 甲肩 直 接 镜 检 可 见 散 在 的 菌 丝 , 菌培 养 为 红 色 毛 癣 菌 。 用 阿 莫 罗 芬 每 周 1 , 月 后 趾 甲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菌学 检 查 阴 性 , 续 用 药 1 月 后 趾 真 外 次 1个 真 继 个 甲痤愈。随访 1 月未见复发 。 个 关键 词 :甲 真 菌 病 ;阿 莫 罗 芬 ;治 疗
rcpo2T R ) xn6p lm rhs nss mi lp s  ̄te t ee tr(NF 2 eo oy op i i yt c u u hmao m e e —
p o , S r e 1 u I 6 l a 5 [ ] Da a , io i n iA,Ka p u I ta . e m L- ,TNFaph ,p 5 9 v s EM Tsr g a n s NF p a 7 s T a p a r L-2 p a l v l n ie s c i i f l a h ,p 5 r NF h ,s I l l a h e esa d ds a ea t t vy

外用制剂

外用制剂

液体制剂-气雾剂
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本品适用于预防和治疗与慢性阻 塞性气道疾病相关的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有 肺气肿;轻到中度支气管哮喘。 本品在耐压容器中的药液为澄清 无色液体,揿压阀门,药液即呈 雾粒喷出。
气雾剂系指含药、乳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
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 至腔道粘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制剂1304班2组 组长:刘丽娜 组员:曹宁源 张雪 刘恣含 文旭娥
剂搽等贴部 等剂)膏收《 。、、剂载中 洗酊(的华 剂剂橡可人 、、胶用民 涂软膏于共 膜膏剂皮和 剂剂、肤国 、、巴的药 气膏布外典 雾药膏用》 剂、剂制 、凝、剂 喷胶贴:年 雾剂剂 版 一 、
剂冲剂酊部 、洗、剂收《 贴剂喷、载中 剂、雾软的华 等搽剂膏外人 。剂、剂用民 、散、制共 涂剂乳剂和 剂、膏:国 、耳剂 药 涂用、 典 膜制糊 》 剂剂剂 、、、 凝洗气 年 胶剂雾 版 二 、 • 2005
半固体制剂-软膏剂
成份:本品每克含主要成分 阿昔洛韦30毫克。辅料为: 凡士林、甘油、十八醇、十 二烷基硫酸钠、单硬脂酸甘 油酯、三氯叔丁醇、轻质液 体石蜡、二甲亚砜。 性状:本品为白色软膏。 适应症:用于单纯疱疹或带 状疱疹感染。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
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 软膏剂称乳膏剂
固体制剂-散剂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
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
辽源七厘散 紫雪(紫雪丹) 【性 状】本品为棕红色的粉末;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至灰棕色 味苦,微辛。 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功能与方治】 清热解毒,止痉 【适应症/功能主治】舒筋活血, 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 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服1.5~ 内停,扭腰岔气,红肿作痛。 3.0g,一日2次;周岁小儿1次O.3g, 五岁以内小儿每增加一岁递增O.3g, 【用法用量】口服,黄酒为引, 一次1包,一日2次。外用以白酒 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调敷患处(破伤处不用)。

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庞晓文,那爱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6)[关键词] 甲真菌病;阿莫罗芬【中图分类号】R75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963(2006)12—08 17—0l笔者于2004年4月一2005年4月采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9例甲真菌病患者,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病甲数量多且累及甲根者则联合口服特比萘芬片或伊曲康唑胶囊,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1.1.1 病例选择年龄l6~65岁,性别不限,临床诊断为甲真菌病,甲屑真菌镜检均为阳性,4周内局部未使用过抗真菌药物,3个月内未系统使用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交代病情及用药方法,并取得患者口头同意,定期随访。

妊娠妇女或半年内计划妊娠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脏和肾脏等系绕陛疾病者不予入选1.1.2 一般资料共人选l3例患者,4例因失访而剔除.最终9例完成治疗,均为趾甲真菌病患者。

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3~60岁,病程0.5~12年。

病甲数1~8个,远端甲下型真菌病4例,近端甲下型真菌病1例,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2例,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2例。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病甲处均外用5%阿莫罗芬搽剂.其中5例患者病甲单用5%阿莫罗芬搽剂.4例同时联合口服抗真菌药。

1例近端甲下型患者和2例全甲营养不良型患者均为甲根部受累,病甲数分别为4、5、8个,在外用阿莫罗芬搽剂同时,近端甲下型患者采用伊曲康唑问歇冲击疗法,连用3个疗程;2例全甲营养不良型患者给予特比萘芬片250 mg/d口服,每日1次,2周后减为250 mg,隔日1次口服,共用4个月。

1例远端甲下型患者虽为甲远端受损,病甲数为3个,但在单独外用阿莫罗芬搽剂3个月后,因趾甲生长缓慢,疗效不明显,遂加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用法同前。

9例患者阿莫罗芬搽剂外用每周1次,受累甲数量多或疗效不明显者,每周外用2次,每3个月随访1次,疗程共9个月。

阿莫罗芬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阿莫罗芬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阿莫罗芬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王红刘维迭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病原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床的感染性疾病。

目前通过镜检或培养确诊的甲真菌病发病率在26%一16%之间,并且在近年呈增长趋势[1]。

新一代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萘替芬及阿莫罗芬等的出现解决了甲真菌病治疗难的问题[2].其中阿莫罗芬甲涂剂的主要适应证为无甲根受累的轻中度感染[3].现从其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制剂特点及系统吸收情况和局部刺激等方面做一综述。

一、阿莫罗芬结构特点阿莫罗芬搽剂的活性成分为5%阿莫罗芬,后者是苯丙吗啉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为4一{3-[对一(1,1一二甲基丙基苯)1]一2.6一顺一二甲吗啉盐酸,于1981年被发现成为治疗人类皮肤真菌病的抗真菌药物。

阿莫罗芬的化学结构与现有的抗真菌药均不同。

伊曲康唑是三唑类的抗真菌药物,结构上具有3个N原子,三唑环的存在使其具有抗真菌活性高、毒性低、抗菌谱广等特点;特比萘芬则属人工合成丙烯胺类,其结构式为N一(6,6一二甲基庚一2一烯一4一炔基j—一甲基一1一萘一甲胺。

故阿莫罗芬与唑类和丙烯胺类、多烯类等抗真菌制剂在结构上无相同之处,是一种全新的抗真菌制剂。

二、阿莫罗芬作用机制新一代的抗真菌药作用机理各有特点,它们的主要差异在于选择性作用位点不同。

阿莫罗芬的杀菌和/或抑菌活性主要取决于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台成。

在固醇生物台成途径中,阿莫罗芬干扰AI4还原酶和A8 A7异构酶的活性,使麦角固醇缺乏,角鲨烯、ignosterol等聚集,导致膜固醇含量改变,进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真菌代谢过程;同时还造成几丁质沉积,导致真菌生长障碍;有一些吗啉衍生物还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还原辅酶I氧化酶和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

但是抑菌浓度的阿奠罗芬对细胞呼吸、DNA、RNA、蛋白质、碳水化台物等的台成并无影响[2]。

Polak等[5]。

对阿莫罗芬作用的真菌和未作用的对照真菌固醇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在阿莫罗芬作用下的白念珠菌以ignosterol聚集为特征;而须癣毛癣菌和其它表皮癣菌在高浓度的阿莫罗芬作用下,还有角鲨烯的严重聚集:此种现象是否说明阿莫罗芬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目前尚无直接的实验依据。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引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皮肤健康。

随之而来的皮肤疾病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皮炎、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盐酸阿莫罗芬的疗效1. 仅用于外用:盐酸阿莫罗芬仅适用于外用,不会对人体其他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使其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 镇静止痒:盐酸阿莫罗芬含有对痒感的特殊成分,使其能迅速舒缓皮肤瘙痒,同时镇静局部皮肤,减少疼痛感。

3. 抗炎作用:盐酸阿莫罗芬能够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压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并帮助皮肤恢复健康状态。

二、研制步骤1. 提取阿莫罗芬:首先,从植物中提取阿莫罗芬有效成分,这需要精确的技术和设备。

然后,对提取的阿莫罗芬进行纯化,确保纯度和质量。

2. 制备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将提取纯化后的阿莫罗芬加入适量的盐酸,并进行充分混合,以制备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3. 调整药物配方:根据实验数据和药物特性进行配方调整,以确保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三、研究难点1. 精确提取:阿莫罗芬仅以极少的量存在于植物中,提取过程需要非常精确的技术和仪器设备。

2. 成分稳定性:阿莫罗芬成分易受光、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而分解。

因此,在制备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时需要控制好这些因素,以确保药物质量稳定。

3. 临床测试:经过初步研制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需要进行临床测试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这需要时间和资源。

四、应用前景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外用治疗方案,对于皮炎、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它的非侵入性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并且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结论: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是为了解决炎症性皮肤病治疗难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

通过对阿莫罗芬精确提取和制备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步骤,可以有效应对皮肤炎症问题,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研制过程中仍面临提取技术问题、成分稳定性控制和临床测试等难题,需要继续努力和投入时间和资源来解决。

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8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8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㊃论著㊃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8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胡馨王延龙吕莎林怡彤李福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长春130041)ʌ摘要ɔ目的观察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㊂方法招募具有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6周(每周1次)㊂计算临床有效率㊁真菌学清除率㊁治疗前后甲真菌病临床评分和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㊂收集病甲组织行真菌培养㊂结果共招募68例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第2~5趾甲受累患者临床有效及真菌学清除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除轻微脱屑㊁灼热及红斑外,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㊂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㊂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㊂结论5%阿莫罗芬搽剂是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抗拒或不适合系统用药的患者㊂ʌ关键词ɔ甲真菌病;阿莫罗芬;局部治疗ʌ中图分类号ɔ R756.4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1)16-0090-06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5%a m o r o l f i n e l i n i m e n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68c a s e s o f d i s t a l l a t e r a l s u b u n g u a l o n y-c h o m y c o s i sHU X i n,WA N G Y a n l o n g,L V S h a,L I N Y i t o n g,L I F u q i u(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l o g y a n d V e n e r e o l o g y,T h e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c h u n130041,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5%a m o r o l f i n e l i n i m e n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l a t e r a l s u b u n-g u a l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M e t h o d s C a s e s w i t h t y p i c a l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d i s t a l l a t e r a l s u b u n g u a l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a n d p o s i-t i v e f u n g a l m i c r o s c o p y w e r e t o p i c a l l y a p p l i e d b y5%a m o r o l f i n e l i n i m e n t f o r36-w e e k(o n c e a w e e k).C a l c u l a t i n g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m y c o l o g i c a l c l e a r a n c e r a t e,t h e s c o r i n g c l i n i c a l i n d e x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t h e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s e v e r i t y i n d e x a n d t h e d e r m a t o l o g y l i f e q u a l i t y i n d e x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R e c o r d i n g t h e p a t i e n t's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a n d s a t i s f a c t i o n.C o l-l e c t i n g d i s e a s e d n a i l t i s s u e f o r f u n g a l c u l t u r e.R e s u l t s S i x t y-e i g h t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r e c r u i t e d,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 a s66.1%;t h e m y c o l o g i c a l c l e a r a n c e w a s82.4%.T h e c l i n i c a l l y e f f e c t i v e a n d t h e m y c o l o g i c a l c l e a r a n c e o f2n d-5t h t o e n a i l a f f e c t-e d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h i g h e r.E x c e p tf o r s l igh t p ai n,b u r n i n g a n d e r y t h e m a,a l l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t o l e r a t e d.76.47%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s a t i s f i e d w i t h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e c t.T h e l i f e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C o n c l u s i o n5%a m o r o l f i n e l i n i m e n t i s a s a f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f o r d i s t a l l a t e r a l s u b u n g u a l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a n d c a n b e u s e d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h o r e s i s t o r a r e n o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s y s t e m i c m e d i c a t i o n.ʌK e y w o r d sɔ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a m o r o l f i n e;t o p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C h i n J M y c o l,2021,16(2):90-95]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甲病之一,其治疗疗程较长,系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疗效不甚理想㊂作者简介:胡馨,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h u x i n s h i n n@ o u t l o o k.c o m通信作者:李福秋,E-m a i l:l i f u q i u1234@126.c o m 5%阿莫罗芬搽剂主要成分为5%阿莫罗芬,具有广谱抗菌及抑菌作用,适于治疗未累及甲母质的甲真菌病㊂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 i s t a l a n d l a t-e r a l s u b u n g u a l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D S L O)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甲真菌病亚型,病原菌由远端甲下皮角质层入侵甲床后,随着趾甲生长逐渐向前向上发展,本研究收集2019年8月 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68例D S L O患者,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现将其临床疗效㊁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符合D S L O的典型临床表现;②真菌镜检阳性;③18~65岁,性别不限;④入组前1个月内未局部应用抗真菌药,半年内未系统使用过抗真菌药;⑤未合并糖尿病㊁严重系统性疾病或易引起甲异常改变疾病;⑥未怀孕或不处于哺乳期的妇女㊂本研究所招募患者大多数为趾甲感染,仅5例患者为指趾甲同时感染,无单独指甲感染患者,因此靶甲均为趾甲㊂甲真菌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每周1次局部外用5%阿莫罗芬搽剂,步骤:①使用前锉光靶甲㊂②清洁㊂③将药物均匀涂于靶甲㊂④晾干㊂⑤第2次用药前先去除旧的药物,如有必要再锉1次靶甲㊂⑥设置用药提醒闹钟㊂1.2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判定 ①治愈:病变完全消退㊂②显效:病变消退ȡ60%㊂③有效:30%ɤ病变消退< 60%㊂④无效:病变消退<30%;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评分标准 ①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 c o r i n g c l i n i c a l i n d e x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S C I O)根据临床分型,受累长度㊁角化过度程度及年龄和病甲位置进行半定量化,并以相应的积分表示㊂其计算公式为S C I O=A[d(f+h)L(a+3)][1],其中A为系数, f和h代表病甲的垂直矢量,m则是其纵向矢量,d =1-m㊂本研究所有得分均使用S C I O网络计算器h t t p://w w w.o n y c h o i n d e x.c o m进行校正㊂②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s e v e r i t y i n-d e x,O S I)由接近甲母质距离评分(1~5分)与病变面积得分(1~4分)相乘所得,若存在甲下癣菌瘤或甲下角化过度大于2mm另加10分㊂真菌学疗效判定真菌镜检及培养均为阴性判定为真菌完全清除㊂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参照目前国际通用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d e r m a t o l o g y l i f e q u a l i-t y i n d e x,D L Q I),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包含10个问题(0~3分)㊂该问卷评估患者生理健康㊁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等方面h t t p s:// w w w.c a r d i f f.a c.u k/m e d i c i n e/r e s o u r c e s/q u a l i t y-o f-l i f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㊂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 P S 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年龄㊁靶甲位置分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㊂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或配对t 检验,结果以均数ʃ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W i l c o x o n符号秩检验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一般资料共入组68例患者,男性31人,女性37人,男女比例为1ʒ1.19㊂年龄范围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40.3ʃ12.5岁㊂招募患者中19例患者(27.9%)治愈,26例患者(38.2%)显效,15例患者(22.1%)有效,8例患者(11.8%)无效,临床有效率为66.1%㊂患者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10.80ʃ6.58和6.32ʃ4.50,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11.01ʃ5.64和5.77ʃ5.15㊂治疗前所有患者真菌镜检为阳性,治疗前取患者甲癣共培养36株菌株,培养率约52.9%,其中红色毛癣菌25株(69.4%),须癣毛癣菌3株(8.3%),白念珠菌8株(22.2%)㊂治疗后56例患者真菌镜检及培养均为阴性,真菌完全清除率为82.4%,12例患者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但真菌培养未见菌落生长㊂2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漏上药(ɤ2次),主要原因为出门在外药物携带不便㊂将68例患者按年龄分组:青年患者为Ⅰ组(< 40岁)40例患者,中老年患者为Ⅱ组(ȡ40岁)28例患者;按靶甲位置分为A组(第1趾甲)32例患者,B组(第2~5趾甲)36例患者;本研究共分离致病真菌36株,按不同菌种分组分为:α组(皮肤癣菌)28例患者,β组(酵母菌)8例患者㊂2.2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比较Ⅰ组(<40岁)临床有效率为65%,Ⅱ组(ȡ40岁)临床有效率为67.9%,差异无统计意义(见表1);Ⅰ组(<40岁)真菌学清除率为82.5%,Ⅱ组(ȡ40岁)真菌学清除率为82.1%,差异无统计意义(见表2);Ⅰ组(<40岁)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9.86ʃ4.76和5.85ʃ4.15,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10.15ʃ5.79和4.95ʃ4.80;Ⅱ组(ȡ40岁)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12.13ʃ6.64和7.00ʃ4.97,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12.25ʃ5.27和6.96ʃ5.48 (见表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不同年龄段治疗后S C I O及O S I评分明显降低㊂2.3不同靶甲位置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比较A组(第1趾甲)临床有效率为53.1%,B组(第2~5趾甲)临床有效率为(77.8%),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60,P=0.032)(见表4);A组(第1趾甲)真菌学清除率为71.9%,B组(第2~5趾甲)真菌学清除率为91.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 4.566,P=0.033)(见表5);A组(第1趾甲)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13.91ʃ6.10和8.14ʃ5.27,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13.56ʃ5.09和7.66ʃ5.13;B 组(第2~5趾甲)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8.02ʃ3.42和4.71ʃ2.91,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8.75ʃ5.17和4.11ʃ4.61(见表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不同靶甲位置治疗后S C I O及O S I评分明显降低(见图1㊁2)㊂表1不同年龄组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T a b.1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分组数量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Ⅰ组(<40岁)4016(40%)10(25%)10(25%)4(10%)65%Ⅱ组(ȡ40岁)283(10.7%)16(57.1%)5(17.8%)4(14.2%)67.8%合计6819(27.9%)26(38.2)15(22.1%)8(11.8%)66.1%表2不同年龄组治疗甲真菌病真菌学清除率T a b.2 M y c o l o g i c a l c l e a r a n c e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组别数量真菌未清除真菌完全清除Ⅰ组(<40岁)407(17.5%)33(82.5%)Ⅱ组(ȡ40岁)285(17.9%)23(82.1%)合计6812(17.6%)56(82.4%)表3不同年龄组治疗前后S C I O和O S I评分比较T a b.3S C I O a n d O S I s c o r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Ⅰ组(<40岁)治疗前治疗后z PⅡ组(ȡ40岁)治疗前治疗后z PS C I O9.86ʃ4.765.85ʃ4.15-5.44<0.0512.13ʃ6.647.00ʃ4.97-4.63<0.05 O S I10.15ʃ5.794.95ʃ4.80-5.44<0.0512.25ʃ5.276.96ʃ5.48-4.47<0.05表4不同靶甲位置分组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T a b.4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n a i l s i t e s分组数量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χ2P A组(第1趾甲)327(21.8%)10(31.3%)10(31.3%)5(16.6%)53.1%4.600.032 B组(第2~5趾甲)3612(33.3%)16(44.4%)5(13.8%)3(8.3%)77.8%合计6819(27.9%)26(38.2)15(22.1%)8(11.8%)66.1%表5不同靶甲位置分组真菌学清除率T a b.5 M y c o l o g i c a l c l e a r a n c e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n a i l s i t e s组别数量真菌未清除真菌完全清除χ2P A组(第1趾甲)329(28.1%)23(71.9%)4.5660.033 B组(第2~5趾甲)363(8.3%)33(91.7%)合计6812(17.6%)56(82.4%)表6不同靶甲位置分组治疗前后S C I O和O S I评分比较T a b.6 S C I O a n d O S I s c o r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a i l s i t e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A组(第1趾甲)治疗前治疗后z PB组(第2-5趾甲)治疗前治疗后z PS C I O13.91ʃ6.108.14ʃ5.27-4.94<0.058.02ʃ3.424.71ʃ2.91-5.16<0.05 O S I13.56ʃ5.097.66ʃ5.13-4.87<0.058.75ʃ5.174.11ʃ4.61-5.07<0.05图1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第1趾甲病例前后对比(a㊁f:45岁,男性;b㊁g:25岁,女性;c㊁h:30岁,女性;d㊁i:27岁,女性;e㊁j:50岁,男性)图2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第2趾甲病例前后对比(a㊁f:44岁,女性;b㊁g:35岁,女性;c㊁h:25岁,男性;d㊁i:32岁,女性;e㊁j:27岁,男性)F i g.1 F i r s t-t o e n a i l c a s e s o f D L S O t r e a t e d b y a m o r o l f i n e(a㊁f:45-y e a r-o l d,m a l e;b㊁g:25-y e a r s-o l d,f e m a l e;c㊁h:30-y e a r-o l d,f e m a l e;d㊁i:27-y e a r-o l d,f e m a l e;e㊁j:50y e a r s o l d,m a l e)F i g.2S e c o n d-t o e n a i l c a s e s o f D L S O t r e a t e d b y a m o r o l f i n e(a㊁f:44-y e a r s-o l d,f e m a l e;b㊁g:35-y e a r-o l d,f e m a l e;c㊁h:25-y e a r-o l d,m a l e;d㊁i:32-y e a r-o l d,f e m a l e;e㊁j:27-y e a r-o l d,m a l e)2.4不同菌种感染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比较α组(皮肤癣菌)临床有效率为67.8%,β组(酵母菌)临床有效率为37.5%,差异无统计意义(见表7);α组(皮肤癣菌)真菌学清除率为85.7%,β组(酵母菌)真菌学清除率为62.5%,差异无统计意义(见表8);α组(皮肤癣菌)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11.10ʃ5.94和8.14ʃ5.27,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11.32ʃ5.72和5.61ʃ5.19,S C I O 及O S 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组(酵母菌)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为13.79ʃ7.64和8.36ʃ5.47,治疗前后O S I评分为13.87ʃ6.89和7.00ʃ4.86,S C I O及O S I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见表3),可见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皮肤癣菌甲真菌病有效㊂但本研究收集病例较少,建议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㊂2.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19ʃ4.89分和2.57ʃ2.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5.995,P<0.05)㊂2.6药物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治疗过程中共6例(8.82%)患者自觉轻微甲周皮肤干燥㊁刺痛㊁灼热及红斑,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过程㊂52例(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㊂3讨论甲真菌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病,约占临床所有甲病的50%[2]㊂研究报道表明该病发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1%~8%[3],常见于温带和热带地区,不同地区报道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在过去30年曾进行过数次不同规模的甲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报道甲真菌病的发生率约为5.69%㊂目前该病以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为主,系统治疗因潜在副作用,在高龄和患有慢性病人群中使用受限;传统局部治疗如化学或外科拔甲术,损伤大且疗效欠佳㊂甲真菌病外用药物需满足广谱抗菌㊁真菌学疗效好㊁不良反应少等特点㊂由于甲板组织致密,药物渗透性较差,甲真菌病的外用药选择十分有限㊂5%阿莫罗芬搽剂活性成分为苯丙吗啉衍生物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合成途径中ә14位还原酶和ә7~ә8位异构酶活性,干扰次麦角固醇转换为麦角固醇,从而影响真菌代谢过程,具有抑菌及杀菌作用㊂其抗菌谱较广并对皮表7不同菌种分组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T a b.7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d i f f e r e n t f u n g i分组数量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χ2P α组(皮肤癣菌)287(25%)12(42.8%)7(25%)2(7.1%)67.8%2.5960.449β组(酵母菌)81(12.5%)2(25%)4(50%)1(12.5%)37.5%合计368(22.2%)14(38.9)11(30.6%)3(8.3%)61.1%表8不同菌种分组真菌学清除率T a b.8 M y c o l o g i c a l c l e a r a n c e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d i f f e r e n t f u n g i组别数量真菌未清除真菌完全清除χ2P α组(皮肤癣菌)284(14.3%)24(85.7%)2.1410.167β组(酵母菌)83(37.5%)5(62.5%)合计367(19.4%)29(80.6%)表9不同菌种分组治疗前后S C I O和O S I评分比较T a b.9 S C I O a n d O S I s c o r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f u n g a l g r o u p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α组(皮肤癣菌)治疗前治疗后z Pβ组(酵母菌)治疗前治疗后z PS C I O11.10ʃ5.948.14ʃ5.27-4.62<0.0513.79ʃ7.648.36ʃ5.47-2.52>0.05 O S I11.32ʃ5.725.61ʃ5.19-4.54<0.0513.87ʃ6.897.00ʃ4.86-2.12>0.05肤癣菌敏感,疗效与药物浓度和接触时间相关,在低浓度药物状态下,持续用药可有效杀菌[4]㊂5%阿莫罗芬搽剂可在甲面形成一种非水溶性薄膜,促进药物向甲板内弥散㊂王冰[5]调查吉林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分布发现红色毛癣菌仍是致病的优势菌株,但白念珠菌感染率较前升高㊂本研究共培养病甲标本36株,其中皮肤癣菌约28株(77.8%),皮肤癣菌依旧是吉林省甲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与既往调查研究一致㊂本研究共招募68例患者,经9个月治疗后完全治愈率为27.9%,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I o r i z z o等[6]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0名趾甲感染患者48周后,真菌学清除率为81.7%,与本研究真菌学疗效相当,但其完全治愈率(12%)低于本研究(27.9%)㊂邢明媚[7]观察70名指趾甲受累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为85.7%,完全治愈率为48.68%,均高于本研究(66.2%/27.9%),本研究招募患者虽均为D S L O,但部分病甲受累面积超过2/3,真菌入侵部位深,上药耗时长,部分患者依从性不佳,可能影响其最终疗效㊂年龄和病甲部位与甲生长速度相关,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患者按年龄和靶甲位置分组,以探究不同年龄段和靶甲位置的临床疗效㊂甲真菌病好发于老年人,招募患者平均年纪为40.3ʃ12.5岁,较以往报道中的患者年轻,但与C h a n-d r a等[8]报道相近,可认为该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㊂青年组临床疗效与中老年组的基本一致,经随访青年组患者存在漏上或推迟上药现象,依从性低于中老年组㊂因患者穿鞋习惯㊁修脚不当等因素,第1趾甲甲板是甲真菌病的高发部位,第2~5靶甲受累组临床有效率及真菌学清除率均高于第1靶甲受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用药前指导患者锉净病甲以提高药物渗透性,第2~5趾甲受累患者病甲较易清除,第1趾甲生长速度较慢,感染病灶深,影响其疗效㊂体外抑菌试验表明,5%阿莫罗芬对于多种野生型红色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9]㊂红色毛癣菌作为甲真菌病致病菌的优势菌种,本研究中观察到5%阿莫罗芬搽剂对于皮肤癣菌所致甲真菌病治疗前后S C I O及O S I评分降低,疗效显著,但酵母菌所致甲真菌病的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㊂但本研究收集病例较少,建议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㊂S C I O评分是针对甲真菌病临床表现所制定的评分系统,可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本研究应用S C I O评分网络计算器,得分快速且精准㊂O S I评分是主要针对D S L O提出的评分系统,可量化病情严重度,该评分系统简单㊁客观,方便追踪患者治疗疗效㊂通过计算治疗前后S C I O评分及O S I评分,不同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临床症状改善显著㊂Z h a n g等[10]收集第1趾甲D S-L O患者42例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局部治疗24周,轻中度D S L O患者治疗前后O S I评分明显降低,重度D S L O未见明显改善㊂甲真菌病虽不致命,但其有碍美观,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及社交,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㊂本研究采用D L Q I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仅少部分患者(8.82%)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屑㊁红斑和灼热等不良反应,症状均可耐受,不影响连续治疗㊂经36周随访,绝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㊂综上,5%阿莫罗芬搽剂对D S L O治疗有效,真菌清除率高,特别是发病部位在第2~5趾甲的患者,安全性及满意度较高,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㊂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不同菌种感染患者的疗效差异,同时应控制S C I O评分或O S I评分范围,选择轻中度患者进行疗效观察㊂参考文献[1]陈爱明,郭宁如,吴绍熙.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介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237-238.[2] C h e n M,X u Y,H o n g N,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f u n g a l i n-f e c t i o n s i n C h i n a[J].F r o n t M e d,2018,12(1):58-75.[3] B o d m a n MA,K r i s h n a m u r t h y K.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M].I n:S t a t P e a r l s[I n t e r n e t].T r e a s u r e I s l a n d(F L):S t a t P e a r l s P u b l i s h i n g L L C:2021.[4]王爱平,李若瑜.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10(5):317-320. [5]王冰.2011年吉林省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2.[6]I o r i z z o M,H a r t m a n e I,D e r v e n i e c e A,e t a l.C i c l o p i r o x8%H P C H n a i l l a c q u e r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i l d-t o-m o d e r a t e o n y-c h o m y c o s i s:A r a nd o m i ze d,d o u b l e-B l i n d a m o r o lf i n e c o n-t r o l l e d s t u d y u s i n g a b l i n d e d e v a l u a t o r[J].S k i n A p p e n d a g eD i s o r d,2016,1(3):134-140.[7]邢明媚.阿莫罗芬搽剂治疗70例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63-1264.(下转第112页)表1 42例皮下真菌病P A S 染色与真菌荧光染色结果分析T a b .1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P A S s t a i n i n g a n d f u n ga l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s t a i -n i n gi n 42c a s e s o f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病例P A S染色+P A S 染色-真菌荧光染色+真菌荧光染色-着色芽生菌病(6例)624孢子丝菌病(36例)13231917合计19232121图1 真菌荧光染色ˑ400 图2 P A S 染色ˑ400F i g.1 F u n g a l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s t a i n ˑ400F i g.2 P A S s t a i n ˑ400别,如皮肤结核㊁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㊁麻风㊁梅毒㊁利什曼病等鉴别,也需要与非感染性皮肤病相鉴别,因此,当临床怀疑皮肤真菌时,需要进行直接镜检㊁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㊂皮下真菌病的诊断可以通过直接镜检㊁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㊂病理学检查中,特殊染色,如P A S 染色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㊂一般用组织标本进行直接镜检相对浅部真菌较为繁琐困难,另外真菌培养物需排除污染菌的可能性㊂近年来,真菌荧光染色在临床的应用逐步推广,在组织病理检查中对真菌感染检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㊂真菌荧光染色试剂可用于人体组织或样本的染色处理,包括皮屑㊁甲屑㊁毛发㊁尿液㊁体液及阴道分泌物等,在荧光显微镜下定性检测真菌㊂主要原因是荧光增白剂与组织中可能存在的真菌细胞壁β-多糖结合,如几丁质和纤维素等,在紫外光的激活下,可使真菌显示出荧光㊂目前关于真菌荧光染色的应用,更多用于皮屑㊁甲屑㊁毛发等标本,关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有不少文献肯定[2-3],在组织病理中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临床佐证㊂本次回顾性分析可见对于着色芽生菌病P A S染色敏感性高于真菌荧光染色,可能是由于着色芽生菌病的组织病理表现多是硬壳细胞,荧光增白剂与细胞壁β-多糖结合无法完全结合显示荧光㊂而对于孢子丝菌病,P A S 染色不及真菌荧光染色㊂可能是由于孢子丝菌孢子比较小,如果在组织分布较少,不容易着色㊂另有一个原因是孢子在组织内分布不在一个层次,如果未连续切片可能造成有些切片有真菌孢子,有些没有㊂P A S 染色一直作为组织病理检查中一种经典的染色方法,相较于革兰染色㊁硝酸银染色等,P A S 染色有对真菌特异性强㊁着色鲜艳等优点[4],还能根据一些特征性结构,简便鉴别菌属,比如硬壳细胞㊁星状体等,因此对于真菌病的诊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㊂因本次分析样本量有限,两种方法阳性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A S 染色与真菌荧光染色对皮下真菌病的诊断价值差异不大,但临床实践中可两种方法互补,以提高组织病理真菌检验结果的阳性率㊂参考文献[1] 王爱平,李若瑜.皮肤真菌病的鉴别诊断[J ].皮肤病与性病.2014,36(1):11-12.[2] 徐艳,钟白玉,翟志芳.荧光染色法与K O H 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2):85-86.[3] 韩德忞,刘原志,朱均昊,等.荧光染色法与K O H 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11(4):240-242.[4] 陈锦,史炯,孟凡青.P A S 改良染色法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21):3069-3071.[收稿日期] 2020-01-15[本文编辑] 施 慧(上接第95页)[8] C h a n d r a S ,S a n c h e t i K ,P o d d e r I ,e t a l .A 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 -b l i n d s t u d y o f a m o r o l f i n e 5%n a i l l a c qu e r w i t h o r a l f l u c o n a z o l e c o m pa r e d w i t h o r a l f l u c o n a z o l e a l o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f i n g e r n a i l o n y c h o m yc o s i s [J ].I nd i a n J De r m a t o l ,2019,64(4):253-260.[9] J i a n g Y ,L u o W ,V e r w e i j P E ,e t a l .R e gi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a n t i f u n g a l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p r e v a l e n t d e r m a t o p h yt e T r i c h o p h yt o n r u b r u m [J ].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 ,2021,186(1):53-70.[10] Z h a n g J ,Z h a n g Y ,Q i n J ,e t a l .C o m pa r i s o n o f a f r a c t i o n a l 2940-n m E r :Y A G l a s e r a n d 5%a m o r o l f i n e l a c qu e r 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v e r s u s a 5%a m o r o l f i n e l a c q u e r m o n o t h e r a p y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c o s i s :a r a nd o m i z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J ].L a s e r s M e d S c i ,2021,36(1):147-152.[收稿日期] 2020-12-04[本文编辑] 陈雪红。

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

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

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王爱平;李若瑜【摘要】阿莫罗芬属于吗啉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该文就有关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5(010)005【总页数】4页(P317-320)【关键词】阿莫罗芬;甲真菌病;疗效【作者】王爱平;李若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4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甲疾病。

由于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及临床类型等因素不同可以选择系统治疗、局部治疗或联合治疗。

阿莫罗芬(Amo⁃rolfine)属于吗啉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键酶,即Δ14⁃位还原酶和Δ7⁃Δ8位异构酶,使次麦角固醇堆积于真菌细胞膜中,而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

此外,角鲨烯、ignosterol等聚集,导致膜麦角固醇含量改变,进而使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真菌代谢过程;同时还造成几丁质沉积,导致真菌生长障碍[1⁃2]。

因此,阿莫罗芬具有杀菌和(或)抑菌活性,其杀菌能力主要依赖于阿莫罗芬的浓度和与之接触的时间,在较长的接触时间内用较低的药物浓度同样可以达到杀菌效果[1⁃2]。

药理学研究显示阿莫罗芬在甲床和皮肤中有持续抗真菌作用,因此,适应证主治浅部真菌病。

5%阿莫罗芬搽剂每周1次或2次应用6个月治疗甲母质未受累的轻度甲真菌病,在停药后3个月的真菌和临床治愈率为40%~55%。

0.25%阿莫罗芬乳膏每天1次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6周,有效率为85%~90%[3]。

本文仅就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阿莫罗芬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皮肤癣菌最敏感,其平均MICs全部低于0.1 mg/L,对皮肤癣菌的活性至少与丙烯胺类药物相当,比唑类药物活性高。

盐酸阿莫罗芬的合成研究

盐酸阿莫罗芬的合成研究

acid and tert-armybenzene 2.2:1(m01).and the temperature at 70℃.h the deoxidization
L谶I-14 of intermediate(vI),the amount of
Was reduced to 1/5 ofthe records in lkerature,SO
probation have great value for mass production ofnew types offungicides.

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一. 真菌引发的疾病及治疗情况
据国内一项调查表明:真菌感染率从1978—1982年的2.2%,1983.1987年的3.2% 上升至1988—1992年的5.1%,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

~一
些变查鲎堡主竺塑生兰堡垒塞
(vI).Then amorolfine(VII)call be obtained by dioxidization ofLiAJH4.Disso]ve锄orolfine
into alcohol,acidize the solution with hydrochloride,and the crystal of amorolfine
真菌是一种真核微生物,细胞壁中有甲壳质和葡萄糖,各种抗真菌药物均不易杀 灭它们,因此治疗比较困难。或 内用抗真菌药物,深部则必须内用。用药前必须确诊,可用查菌、培养、组织病理等 方法,且有相应症状。而深部真菌病有时不易查到真菌,可用其他方法,如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等诊断方法。如相应症状,抗生素无效,也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即经验 疗法。
国内外药典收载的抗真菌药物情况

阿莫罗芬的功能主治

阿莫罗芬的功能主治

阿莫罗芬的功能主治一、阿莫罗芬简介阿莫罗芬是一种常用于儿童和成人的抗生素药物,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死细菌,并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症状。

二、功能主治阿莫罗芬具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功能和主治:1. 治疗呼吸道感染•阿莫罗芬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它能快速杀灭细菌并缓解相关症状,如喉咙痛、发烧等。

2. 治疗皮肤感染•阿莫罗芬对于某些皮肤感染,如脓疱疮、淋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它能渗透到皮肤深层,杀灭细菌并减轻痒痛感。

3. 治疗尿道感染•阿莫罗芬可以被用来治疗尿道感染,如尿路感染等。

该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高,能有效杀灭细菌并改善尿路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

4. 治疗肺炎•阿莫罗芬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炎。

它能够穿透肺组织并杀灭引起肺炎的细菌,从而快速减轻咳嗽、胸闷等症状。

5. 防治中耳炎•阿莫罗芬可以用于治疗中耳炎,一种常见的耳朵感染疾病。

该药物能够通过口服或者耳鼻喉局部给药的方式杀灭耳朵中的细菌,并缓解症状。

6. 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阿莫罗芬有效对抗多种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葡萄球菌感染等。

它能杀死这些细菌并预防感染扩散。

三、用法用量•阿莫罗芬的用法和用量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一般情况下,成人用量为每日1-2克,分2-3次口服;儿童用量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

•如果是液体制剂,应该在使用前摇匀并使用量杯或滴管准确计量。

•用药期间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服药,即使症状得到缓解也不应提前停药。

四、注意事项•阿莫罗芬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如果有过敏症状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副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罗芬,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使用阿莫罗芬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影响疗效和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五、总结阿莫罗芬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具有治疗多种感染症状的功能主治。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直接镜检阳性 ,疗效指数 < 30%。总有效率 =痊 愈率 +显效率 。 11214 真菌学疗效评价 按真菌学直接镜检结 果阴性为消除 ,阳性为未消除。 2 结果 211 临床疗效 6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 ,痊愈 30 例 ,显效 20例 ,总有效率为 83134% ,见表 1。
表 1 阿莫 罗芬 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例 ( % )
[关键词 ] 真菌病 ,浅部 ; 盐酸阿莫罗芬 ,乳膏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75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9 - 8968 ( 2008 ) 02 - 0100 - 02
2007年 5~7月我们采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 (商品名 : 罗每乐 , 法国高德美公司生产 ) 治疗浅 部真菌病 6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3 讨论 盐酸阿莫罗芬为苯丙吗啉衍生物 ,是一种新
型广谱抗真菌药 ,它的抗菌谱主要为酵母菌、皮肤 癣菌、霉菌等 ,通过抑制真菌细胞上麦角固醇合 成 ,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导致真菌死亡。其 杀菌能力主要 依赖于阿莫罗芬浓度以及皮肤与之 接触的时间 [ 1 ]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每晚涂于皮 肤后 ,能形成非水溶性的防水薄膜 ,膜上含有高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6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 (妊娠及 哺乳期妇女除外 )均为我所门诊患者 ,皮疹典型 , 症状明显 ,且皮损真菌学直接镜检阳性。男性 44 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6 ~58岁 ,平均 3712 岁 ; 病 程 7天 ~25年 ,平均 1719月。病种 :体癣 6例 、股 癣 24例、花斑癣 14例 、手癣 4例、足癣 12例。所 有病例 2周内无外用抗真菌药史 , 4 周内无全身 应用抗真菌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史 。 112 方法 11211 治疗方法 盐酸阿莫罗芬每晚 1 次涂敷 患处 ,并轻揉片刻。体癣、股癣治疗 2周 ,花斑癣 、 手癣、足癣治疗 4周。治疗期间不再用其它抗真 菌药 ,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1212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 和体征 ,包括红斑 、丘疹、水疱、浸渍 、糜烂、鳞屑 、 角化和瘙痒 ,按 0 =无 , 1 =轻度 , 2 = 中度 , 3 =重 度来评分。同时进行真菌学直接镜检 ,并记录用 药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判断。 11213 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用药前后临床 症状和体征评分。计算疗 效指数 , 疗效指数 = (疗前评分 - 疗后评分 ) /疗前评分 ×100% 。痊 愈 :临床和体重完全消失 ,真菌学直接镜检阴性 , 疗效指数为 100% ; 显效 :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 转 ,真菌学直接镜检阴性 ,疗效指数为 ≥60% ; 进 步 :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体重明显减轻 ,真菌学直 接镜检阴性或阳性 , 疗效指数为 30% ~60% ; 无 效 :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变 ,体征轻微减轻 ,真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敏感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规格] 5%
[用法用量] 将本品施用于病甲,每周使用1-2次。

请仔细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品。

1.锉光指(趾)甲
在使用本品前,用药盒中的甲锉尽可能锉光受感染的指(趾)甲,包括指(趾)甲表面。

注意:不要用已接触病甲的甲锉再锉健康的指(趾)甲,这样会使感染扩散。

同时注意其他人不能使用你药盒中的甲锉以防交叉感染。

2.清洁指(趾)甲
用一张药盒中的药签清洁指(趾)甲表面。

对每一病甲需重复1、2步骤。

3.从药瓶中取出搽剂
将药铲深入药瓶,取出搽剂。

避免搽剂触及瓶口以免流失。

4.涂施搽剂
将搽剂均匀涂布于整个指(趾)甲。

对每一病甲重复3、4步骤。

5.干燥
使涂有搽剂的指(趾)甲干燥三分钟。

6.清洁药铲
所提供的药铲可重复使用。

不过,每次涂施药液后应彻底清洁药铲。

使用清洁指(趾)甲的同一张药签清洁药铲,同时避免此药签接触新涂有搽剂的病甲。

用后旋紧药瓶。

药签易燃,请妥善处置。

7.在第二次使用本品之前,先用药签去除旧的搽剂。

如有必要再锉一次。

然后重新涂施药液。

干燥以后搽剂不受水和肥皂的影响,因此您可正常洗手或脚。

如果接触化学物质(如各种油漆、稀料、白酒)时,您需戴橡胶或防渗透的手套以保护搽剂。

在感染尚未清除,正常指(趾)甲没长成之前,有必要持续使用本品。

对于指甲用药,一般需持续6个月,趾甲需持续9-12个月。

在治疗期间,避免使用指甲油或人工指甲。

[不良反应]除了有益的作用以外,即使在正确使用本品的情况下,治疗期间也可能出现一些除治疗作用之外的不良反应。

少数情况下,涂施本品后会在甲的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的烧灼感、瘙痒、红斑、脱屑。

在极
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渗出、水疱、疼痛、炎症,罕见荨麻疹发生。

尚未见全身副作用报道。

[禁忌]
1.对本品任一成份过敏者禁用。

2.本品禁用于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品必须经专业医生确诊为适用本品的指(趾)甲真菌感染。

2.甲真菌感染面积较大的患者,如多于2个指(趾)甲、单(趾)感染面积超过指甲面积二分之一的患
者需要综合治疗,使用本品前应咨询专科医生。

3.使用本品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本品。

4.本品不得吸入。

本品应避免接触粘膜(如口腔,鼻)和皮肤皱褶处。

5.如果不慎将搽剂误入眼内或耳内,立即用水冲洗,就近立即去医院咨询医生或药师。

6.如果误服本品,就近立即去医院咨询医生或药师。

7.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本品。

8.由于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不推荐用于儿童。

9.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0.使用本品请使用配套的甲锉和涂药铲以保证用药量。

11.锉指(趾)甲时应避免出血、锉伤甲床和损伤皮肤。

12.请不要将甲锉重复用于健康指(趾)甲。

13.每次使用前,如有必要,锉光受感染的指(趾)甲,并用药签除去残留的搽剂。

14.如担心或已经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请向医生咨询。

15.连续使用本品6个月如症状无缓解请咨询专科医生。

16.如果接触有机溶媒(如稀料、白酒等)需戴防护手套以保护指(趾)甲上的涂层。

17.使用本品时应注意避免接触过病甲的用品接触瓶口造成污染药物。

1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2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21.如正在接受治疗的指(趾)甲上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在接受治疗的指(趾)甲上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品是局部外用抗真菌药。

其活性成分为吗啉衍生物--阿莫罗芬。

阿莫罗芬的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构成真菌细胞膜的脂类的生物合成来实现的。

使麦角固醇含量减少,非典型脂类的累积导致真菌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形态改变,从而实现抑菌作用。

阿莫罗芬为广谱高效抗真菌药,它的抗菌谱为:
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种。

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发毛癣菌及其它毛癣菌种、表皮癣菌、小孢子菌。

霉菌:帚霉菌。

暗色孢菌:亨德逊菌、链格孢菌、卡氏分支孢子菌。

低敏感性菌种:曲霉菌、镰孢菌、毛霉菌。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址: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