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它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观念、传统美德等多个方面。

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不懈奋斗。

2. 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人们始终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团结合作、互助互爱。

这种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激励着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3. 家庭观念家庭观念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的和睦、孝道的传承。

家庭是中华民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责任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它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1. 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长连续文明的国家之一,其文化传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2. 多元融合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这种多元融合的特点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3. 崇尚和谐中华民族文化崇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种和谐观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

三、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

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让青少年更加自豪地面对世界。

2. 塑造正确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如诚信、勤劳、孝顺等。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 问题: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 和发展
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哪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里?
(: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 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 变的。”你如何认识?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 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请选择下列正确的说法:
A、上述精神的核心内涵都是爱国主义。 B、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热 爱科学等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C、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 团结拼搏的豪情壮志。 D、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以各种形式发扬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 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为振兴中华提供强大 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我们不仅要弘扬已有的民族 的精神动力。 精神,也要培育现在或将来所需要的新的民族精 ( ) 神。我们党
课堂练兵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具有( )的特点 ①深厚的民族性 ②鲜明的时代性 ③开放性 ④先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2.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 神的主体是在(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观点一是片面的,它忽视了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割裂了经济 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观点二是正确的,它正确地表述了弘 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识 到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 先进性 特点: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
继续弘扬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文化生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深入探究】
民族精神是我们发展的精神支柱,那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播放关于四个伟大的图片
教师总结: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完成我们的中国梦。而在不断发展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核心。
【共同探究】
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我们要坚持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那什么是爱国主义呢?
永恒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人
课标依据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阐述了什么是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地位;通过民族精神定义总结出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明确新时期我们的中国精神是什么;阐述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明确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明确爱国主义的地位及其特征。本节课的内容连结上一课中华文化的知识,同时为下一课奠定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堂小测】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学习,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结合,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结合先当今的疫情实际,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本年级的学生以及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地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5、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重要性(即作用):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4、(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怎么办)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文化生活 第7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 第7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爱好 和平
勤劳 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 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 难的精神

自强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 不息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 山、精卫填海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 面
关系
①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 趋之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 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等于不爱国。”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阐述理由。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 形成的最浓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我们不能要求历史人物爱社会主义,但在当代中国,爱国与 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 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就要爱社会 主义,爱社会主义才是爱国。 (3)对于港澳台及海外同胞来说,虽然不能要求他们都有拥护社 会主义,但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只要拥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扬中华民族的优 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
良传统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 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 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 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作用、意义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
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区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团结统一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爱好和 平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勤劳勇敢强 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 英勇顽强;自强不息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
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课终课 考能培优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 现区分不清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时 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后)。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提醒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最新提纲知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最新提纲知识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高中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当
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 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②中华文化具 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其他民族 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 成果,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③中华民族 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④中华民 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 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 强认同,扩大影响。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答案
(2)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 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 传播者和建设者。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 展和创新的关系。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 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 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⑤正确处理好科学文 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 目标。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
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
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专题纵横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5年高考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③④2.(2016江苏单科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强大的包容性3.(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A.①③①③①③B. B.①④①④C. C.②③②③D.②④ 4.(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5.(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6.(2015年海南政治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

民族精神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

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含义意义典例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民族凝聚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团结统一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土尔扈特东归、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爱好和平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干戈为玉帛”、礼仪之邦、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勤劳勇敢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2 源远流长的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剖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剖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易混点一:混淆汉字和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矫正训练1]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 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010·安徽高考)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 (1)班同学以“走进博览、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 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 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 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 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 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 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 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 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征: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 不同的具体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参考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 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包容性”)。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化 中华之瑰宝
凝聚力。
民族之骄傲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呀,就像是一对超级有默契的组合,就像蝙蝠侠和罗宾,总是一起在人类精神的哥谭市里行侠仗义。

中华文化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物。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优美的诗词歌赋,从精致的瓷器到宏伟的古建筑。

而民族精神呢,就是宝箱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我们就只能对着宝箱干瞪眼,没法打开它领略其中的奇妙。

你看那儒家的思想,“仁爱”“礼义”啥的,这就像是中华文化这个大花园里盛开的最娇艳的花朵。

而民族精神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不断地在这些花朵间飞舞,把这些美好的理念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都能闻到花香,感受到温暖。

要是把中华文化比作是一座超级大的美食城,那里面有着数不清的美食,什么八大菜系啊。

民族精神就是那个热情的服务员,把这些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制作时的匠心精神一一介绍给前来品尝的人们,让人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还能对美食文化有深深的敬意。

再比如说,中华文化是一部超级长的电影,有无数精彩的情节和角色。

民族精神就是那个厉害的导演,把控着电影的走向,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至于变成一部烂片。

有时候,中华文化就像一个老顽童,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智慧。

民族精神就像老顽童的那根打狗棒,让老顽童在文化的江湖里能够站稳脚跟,遇到那些想破坏中华文化的坏蛋时,还能挥棒就打,保护好自己的宝贝。

中华文化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山上有着数不清的宝藏和美景。

民族精神就是攀登这座山峰的绳索,没有这绳索,我们很难登上山顶去领略那绝美的风光,也难以挖掘出那些隐藏在山中的宝藏。

假如中华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里面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元素。

民族精神就是那观星的望远镜,通过它,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一颗星星的璀璨,能把这片星空的美丽深深地印在心里。

可以说,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麻花一样紧紧地扭在一起,分不开啦。

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精神家园,只要这对组合还在,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活力,永远能在世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初中政治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

初中政治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

初中政治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在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梳理,以加深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

中国的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等重要内容。

这些精神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涵盖了古代文化、哲学、文学、艺术和道德等众多领域。

它是对中国人民传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总结与提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是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和谐、道德修养和孝道等。

此外,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

在学习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继承它们。

首先,我们要了解其历史渊源,明确它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只有对过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它们在今天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中国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依据。

同时,我们需要把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去体验和感悟其中的价值。

在培养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新一代人民的灵魂的重要途径,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

因此,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高考复习之文化生活小专题: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

高考复习之文化生活小专题: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

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一、民族精神作用、意义类的归纳(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三精一魂一火炬●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必要:民族素质、综合国力、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3)中华民族精神对人的作用:塑造、核心价值、素质、时代新人●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彰显中华文化力量,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5)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启示类、措施类)(1)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实践)(2)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指导思想)(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继承)(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交流)(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与时俱进。

(创新、内容)(6)要让人们群众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

(主体)(7)利用商业贸易等经济政治活动加强宣传、发挥教育的作用(途径)(8)大众传媒的宣传、传播(手段)(9)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如电影、文学、诗词等(载体、形式)如果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考察为什么/如何弘扬“XX精神”,应该如何作答呢?首先明确考察知识范围,其次依据材料和设问指向作答。

情形1:题目设问中有明确知识范围指向的就用该范围的知识分析(例如2019年全国3卷,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章我们的民族精神870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章我们的民族精神870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章我们的民族精神测试题 2019.91,对“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②讲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生死、荣辱和贫富于不顾③说明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④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段话说明()①回答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全盘继承传统文化④全面拒绝外来文化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④4,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我们的女排精神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扳回三局。

女排精神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说明()A、态度决定一切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C、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女排精神D、女排精神只适用于女排,不宜推广5,《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诗句。

这句话()①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③说明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④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

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7,中国世纪宝鼎图,其体现的意思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④鼎,在中国历史上象征着安定与和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属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是()①井冈山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延安精神④红岩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

文化生活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考点2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1)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

(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把握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1)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2)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3、勤劳勇敢:(主要把握三点即勤劳勇敢精神的表现、作用和发展)(1)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2)作用: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3)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重要提示:课本P73专家点评:在中华文化中,勤劳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内涵。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强调了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持家立业的传家宝,是立国兴邦之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历史看)(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1)古代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七个时期,即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代、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明清时期,每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战国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隋唐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明清中华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内容看)(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文化的区域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提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1)区别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二者表现不同: 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考点2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它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24: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思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错。

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包容性。

3、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错。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5、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错。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绝对不同。

(错。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考点精练:1.(09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这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2.(09安徽卷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C【分析】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由题干可选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A直接不符合题干,B光说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说法不准确。

3.(09海南卷16)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

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②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③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④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

对联强调了关注民生、勤勉善政的理念,并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④符合题意,③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②强调执政为民,行为主体是党,故不符合题意。

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4.(09浙江卷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答案】 C【分析】“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说明世界广传中国话,体现了在世界上流传汉语的重要性,只有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

5.(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分析】”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的说法正确;③④的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6.(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④【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属于较易题。

从题干的主题看,因为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

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③是不准确的。

7.(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分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8.(08江苏卷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答案】A【分析】“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传播、展示中华文化。

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D与题干无关,均应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