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共40张ppt)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阳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②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 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 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践行席上赋此诗。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悸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 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 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 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 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 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 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 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 怀悲愤而写下的。
揾英雄泪:不能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 自己。
三、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 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 断鸿意象的描写来烘托登临意。
2、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塑造自我形象来 表达自己的登临意。
为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奋斗,但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 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之意。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 (共44张PPT)
孙权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 保卫了家园。
英雄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 风流 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金戈铁马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气吞万里
他曾大举北伐。
如虎
表达作者收复中 原的远大抱负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
刘义隆 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
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优点:1.婉约派的词大多描绘当时人们的生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 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 “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 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 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
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
想涕。 落对正,比如后段《一词刘气综裕奔》—注所,说—笔,刘不“义遏发隆:端廉便颇欲
自拟,慷慨壮怀扬,州如路闻—其—声佛;狸谓祠此词
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廉颇——自己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PPT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2.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 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 上的英雄人物,正是辛弃疾的登临之意。
-16-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思考考 课外素养提升
-3-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考 课外素养提升
《永遇乐》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 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 闲置达8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 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 为,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 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 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
-12-
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前一起预习 课中一起思思考考 课外素养提升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 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 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特点: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表 现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参考答案:(1)不同点: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从景中逐层 托出人物,为下片的议论做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 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片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议论涉及的 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词纵横决荡,议论上能从形而上思索宇宙 人生的终极意义;辛词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 己的爱国情怀。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多用 事,层层转折,显得隐晦深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辛弃疾词两首》PPT精品课件
朗读体味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 [上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 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 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 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 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 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辛弃疾到了南方,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
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 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投奔南宋后辛弃疾并没有得到 统治者的重用。此后就一直担任一些无关轻重的小官。 虽然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 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 力雄厚。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指辛弃疾自己;悲愤之情。
7、“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句,是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 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 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 音。
8、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 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6课《辛弃疾 词两首 》课件(共62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29张PPT)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 42 岁到 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 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侂胄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 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 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 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张翰 :乐于归隐 反 例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宋朝廷的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不学、不愿,
用 典
刘备 :雄才大略
赞赏,志在为国 为民
正 例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忧惧国事飘 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 期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一、配乐朗读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找 出此词中运用到的典故。
孙权
词
刘裕
中
刘义隆
用
佛狸祠
典
廉颇
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
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建
孙权:
功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立 业
,
刘裕:
令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生。一生坚决主张抗 金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 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 义军,任 掌书记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 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作。这时,他带领人马 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 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 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 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词。
缺点:1.宋词顾名思义在宋代,但是当时国家饱受 风霜,婉约派的诗词大多对战事描画较少。李清照 也仅有一首豪放的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缺点:婉约派的词虽然美,但豪气不足,给人的整体 感觉太过悲凉。
辛弃疾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疆场,而刘义隆 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 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 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 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
拓展延伸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优点:1.婉约派的词大多描画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节, 反应其对生活的各种态度。 2.婉约派的词大多富含浓烈的感情色彩,其文藻唯 美,给人以心灵的极大享受。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读音; 2.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充满感情的朗读。
探究讨论
认真研读上片,思考并讨论: 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词人形象:上片刻画了一个因满腔报国杀敌之 志却无人理解、不能施展,内心无比苦闷、激愤、 孤独的词人形象。
刻画方法: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
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威猛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 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 惶恐败北狼狈逃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 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的 同时也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 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 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后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 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 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 “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 刀)。“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 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地,这就把 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理解 知识与 典故的含义;了解辛疾豪放词的 能力 创作风格;学习鉴赏词的方法技
巧。 学习作者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 过程与 方法和表达艺术;诵读这两首词, 方法 了解背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分析作品。 领悟作者悲愤而又无奈的苦闷感 情感态 情和深沉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 度价值 词人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的战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 忧民的感慨,慨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 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 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 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 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 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第二个动作是“栏杆拍遍”,是写胸中有说不出 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就把 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呈 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 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 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 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 治集团中却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课件
分析研讨刘义隆典故的用意何在?
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 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分析研讨佛狸祠典用意何在?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 ?
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 民族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氏臣民 。表达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高亢昂扬,悲愤激切。
感慨深沉,慷慨悲愤。
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辛弃疾的词用典太多,失之 流利自然。结合所学课文谈谈你如何看 待辛词的用典?
首先,用典能够加大词的容量,丰富词的内容,起到言简 意丰的效果。
其次,词中典故能够委婉曲折地表情达意,使作品的思想 感情更见含蓄深沉。如用孙权和刘裕典“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
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 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 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 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 ,壮志难酬的悲愤。而这正是全词的主旨。
具体探究(形象)
1、两首词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词语,其中各 有哪个动词最富有表现力?
整体感知
1.齐读两首词; 2.概括两首词的相同之处。
水龙吟 永遇乐
相
手法
风格
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旨
点
用典 慷慨纵横的豪放派
抒发北伐中原的雄 心壮志以及壮志难 酬的苦闷
具体探究(典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 句的目的是加深诗句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PPT
京 口 北 固 亭 辛怀 弃古
疾
整体把握
上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 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 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 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 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真可谓: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声律美:慷慨激昂 意境美:苍凉壮阔 手法:(上片)借景抒情
(下片)运用典故
小结
南归之后,他被迫放下了手中的钢刀 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 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 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 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译文: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 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 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 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 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 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知音难求,词人的痛苦无人安慰,因此 只好换取红巾翠袖的歌女来揾泪了。但“倩 何人”又表明无人可代为唤取红巾翠袖,因 此只好独自哀伤,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 意”相呼应。抒发作者的极度孤独与痛苦。
辛弃疾的登临意是复杂的。眺望楚天 清秋山水,引发家国恢复的忧患;听闻江 南落日哀鸿,牵动游子流寓的悲思;拍握 身边宝剑栏杆,空怀英雄北伐的壮志。思 想古人胸襟抱负,深感功业难成的悲愤。 登临所见的景物,被涂抹了一层英雄迟暮、 壮志难酬的悲怆的色彩。表达了要去杀敌 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处境的悲痛与愤慨。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山景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断鸿、
江南游子。
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意 境?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修辞手法? 落日 深层含义?
•
• 《水龙吟》:“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 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 发泄。一个“拍”,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 而且不仅拍,还拍遍,足见胸中悲愤之深 切、强烈。
• 《永遇乐》:“觅”。准确地表现了作 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敬慕与向往, 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更有寻觅不到的 深深遗憾与苦痛。
《水龙吟》
• 正值壮年的词人,大方激愤,拍遍栏杆,忧 愤难泄,恨恨地唱出:“倩何人换取,红巾 翠袖,搵英雄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 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 在滴血!
• 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恰当地用典,可使
诗文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文情隽永,含蓄深刻。如不了解 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例: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
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
用了三国赤壁之战的典故。
•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 课件PPT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合作探究
任选一典故,谈谈从这些典故的背后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和用意? (提示:依托文本,结合注释,紧扣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
孙权典故
孙权,建都京口,占据江东。 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 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 曹操于江北,后终为吴候。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合作探究
这首词用了很多典故,详写了哪些古人、古事?在词中分别 是哪一句话?请找出并进行标注。 要求:分组讨论,结合所总结的用典的三方面来整合要点。
古人 孙权
刘裕
古事
孙权 景仰
用典
雄踞一 方,建立
功业
表建功 之雄心
刘裕典故
刘裕,小字寄奴,出身贫寒,以 京口为基地,削平内乱,废晋建 宋。他曾两次挥师北伐,收复故 土,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刘裕 景仰
用典
起兵北 伐,建立
政权
表建功 之雄心
刘义隆典故
刘裕之子,好大喜功,元嘉27 年,不听劝诫草率北伐,结果 大败而归,国势一蹶不振。
பைடு நூலகம்
这首词是辛弃疾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的。通过 用典,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爱国之情和壮 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 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经梧州
宋之问
xiàn
南 国 无 霜 霰,连 年 见 物 华。 青 林 暗 换 叶,红 蕊 续 开 花。
chá
春 去 闻 山 鸟,秋 来 见 海 槎。 流 芳 虽 可 悦,会 自 泣 长 沙。
痛心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47张)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
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
•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
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 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 •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见《晋书•张翰传》)
坎坷仕途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 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 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 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 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 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
栏报 杆国 拍欲 遍死 悲无 断战 肠场
辛 弃 疾 词 两 首
辛弃疾(1140—1207),字 幼安,号 稼轩 ,济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 苏辛 ”, 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 “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明月别枝惊鹊,清 风半夜鸣蝉。
西 江 月
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行 蛙声一片。 黄 沙 七八个星天外, 道 两三点雨山前。 中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头忽见。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心 弃 疾亭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高中语文必修4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37张ppt)课件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特点是大量地运用 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观点交流: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 末尾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词章家用典故不 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 艺术手法论,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 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学习目标
伟大的豪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多 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 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 久于职。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怀才不遇的愤懑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写于宋孝宗 淳熙元年(1174)秋。 这时辛弃疾南渡 已12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只做了地方官。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 抑,内心充满愤懑。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 赏心亭,面对着壮丽江山,无限感慨涌 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2.“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君莫舞”有什 么含义?写到杨玉环、赵飞燕,目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是指那些因妒忌别人而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 “舞”,写出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作者在此对那些离 间妒忌者发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 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在历 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一个缢死马 嵬坡下,一个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一 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二首 (共31张PPT)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1
•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
• 缺点: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
至涉于狂怪叫嚣。
31
涕自落拟对, ,比后慷段慨一壮刘气怀奔 ,裕注 如—, 闻—笔 其刘不 声义遏 ;隆: 谓廉此颇词
用人名多者,尚扬是州不路解—词—味佛。”狸祠
廉颇——自己
2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参
❖
考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
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20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21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14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1
•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
• 缺点: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
至涉于狂怪叫嚣。
31
涕自落拟对, ,比后慷段慨一壮刘气怀奔 ,裕注 如—, 闻—笔 其刘不 声义遏 ;隆: 谓廉此颇词
用人名多者,尚扬是州不路解—词—味佛。”狸祠
廉颇——自己
2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参
❖
考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
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20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21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14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家 前 途 的 忧
时 光 流 逝 的 可
谋 取 私 利 的 羞
归 隐 的 不 屑
缺壮 少志 知难 音酬 的的 感悲
故 乡 的 思 念
江 山 沦 陷
的 愁 恨
“ 意 ”
愁惜耻
慨愤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
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
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 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
主
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 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
合作探究
一、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 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②明确: 意境: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③明确: 情感:英雄人物 空有远大抱负,却壮志 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
合作探究
二、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 “登临意”(感情) ?
①明确: 张翰 —念鱼归隐 —乡思、激愤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不谋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雄心壮志 桓温 —时光流逝 —年华消逝,壮志未酬
②情感: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 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
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描写了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 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 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直抒胸臆
四、“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么词 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
合作探究
4.以廉颇事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明确: 以廉颇自比,说明自己人到老年仍壮心
不已的精神和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
合作探究
5.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 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 如何? ①明确: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 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 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 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 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 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 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
解
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
题
“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
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
熙元年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
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 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 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
①草草:本来是杂乱不 齐的样子,这里引申草 率马虎。 ②北顾:回头向北望。 ③可堪:哪堪,怎堪, 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④佛狸祠:佛(bì、fó) ⑤神鸦社鼓:吃祭品的 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
贰
整体感知
1.阅读上片, 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千古江山……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写向四周 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 口建都的孙权。 第二层是“斜阳草树……气吞 万里如虎”,写俯瞰京口街市, 缅怀曾经在在那里居住的刘裕。
释意
休说鲈鱼堪 脍,尽西风,季 鹰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 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①脍kuài:把鱼、 肉切细。
②流年:即时光流 逝。 ③倩:请求。 ④红巾翠袖:代指 女子。
朗读课文
●把握词中 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 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 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壮志难酬的痛苦。
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景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
就把他调离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
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壹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 ●把握节奏 ●掌握情感
释意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 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运用典故:一句一典
①使作品简洁 含蓄,余韵盎 然
②与词的思想 感情紧密联系, 增强作品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下
( 侧登 重临 抒所 情想 )
上
(登 侧临 重所 写见 景所 )感
层上 下
意片
总结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 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 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 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 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 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 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肆
拓展延伸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 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 深闻鹧鸪。
后会有期
教学目标
●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 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沉含 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 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 的悲愤心情。
青山遮不住, 。 肆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贰
七八个星天外, 叁 两三点雨山前。
①舞榭歌台:演出 歌舞的楼台。榭: 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②风流:这里指英 雄遗风。 ③寄奴:南朝宋武 帝刘裕的小名。 ④气吞万里:豪气 简直能吞没万里江 山,形容气概非凡。
释意
元嘉草草,封 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
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故
手法委婉。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他从42岁到60岁
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63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宰
相韩侂胄tuōzhòu起用,利用其主战派元老招牌作 号召,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巩固自己地位,草草北伐,
写 作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重要基地。辛弃疾 背
旨
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
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
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为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是登临地点。
“怀古”,指内容,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
以古讽今。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解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
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
题
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
2.总结上片
借孙权和刘裕两 个英雄人物事迹 讽刺了南宋统治 者的无能,表达 自己抗敌复国的 热情。
1.阅读下片, 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元嘉草草……赢得仓 皇北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 第二层是“四十三年……一片神 鸦社鼓”,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 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 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第三层是“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抒发未能舒展才能 的感慨。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
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
作
人。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
者
称为“苏辛”,传世词有 600多首,皆冠两宋,乃“人中
之杰,词中之龙”。
壹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
写 作
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背
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
景
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
昂的抒情词。
壹
初读课文
注音
遥岑( cé)n 玉簪( ( ) jì鲈鱼( ) ( )kuà揾i 英雄泪(
)zān 螺髻 l堪ú 脍 ) wèn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 ●把握节奏 ●掌握情感
释意
2.总结下片
用刘义隆、拓跋 焘、廉颇的典故, 表达自己报效祖 国一片忠心,并 表示自己不被朝 廷所用的激愤。
叁
合作探究
1.分析“舞 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一 句的作用。
①结构上:承接上文,即 便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 也已经没有了。
②内容上:表达了对前人 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 暗指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 能。
楚天千里清 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 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①楚天:战国时期楚 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 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 天空为楚天。 ②遥岑远目:眺望远 处的山岭。岑:小而 搞得山。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④吴钩:古代吴地制 造的一种宝刀。
2.凡诗文运用典 故都有用意,辛 弃疾引用宋文帝 北伐惨败故事的 目的是什么?
明确: 借鉴历史,伐金 必须做好准备, 不能草率从事。
3.作者写佛狸 祠一幕景象, 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当地百姓忘记了那是 外族皇帝建的行宫, 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 民。表示对南宋政府 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①明确:
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合作探究
一、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 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①明确: 江天:水天相接,无边无际,壮阔雄浑 山景: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心情:愁苦悲凉。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 的心境。 游子: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贰
整体感知
1.词中哪句话 或哪个词与题 目相照应?
无人会,登临意
2.作者在赏心 亭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看到的景: 楚天 江水 山景 断鸿
落日
想到的人: 张瀚(季鹰) 许汜(Sì) 刘备 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