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与解题思路
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1

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1.有关时间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2 =图上面积/实地面积3.坡度的计算:坡度=两地相对高度/(图上水平距离/比例尺)4.陡崖的有关计算:陡崖顶部:H大≤H顶<H大+d (H大为陡崖相交等高线中最大数值,d为等高距)陡崖底部:H小-d<H底≤H小(H小为陡崖相交等高线中最小数值,d为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5.同一条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11×cosa×两点经度差同一条经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11×两点纬度差6.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7.光照图的有关计算:①昼夜长短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昼长=(日落时间-12)×2昼长=24-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昼弧长度÷15°(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北半球某地的昼长(夜长)=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②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纬度=90°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度数=直射点纬度某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则有H=2×直射点的纬度③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仅适用于北半球)④最小楼间距:L=h cotH (其中L为最小楼间距,h为南楼高度,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⑤太阳能热水器热量接收板与地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度⑥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8.潜水的埋藏深度=该地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高度9.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10.人口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量)/100﹪生育率=某时间段出生幼儿数量/育龄妇女数量性别比=男性人口对应100个女性人口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总面积。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注意: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包括以下方面:1. 长度和面积计算:地球周长、地球表面积、大气层厚度、海洋深度、洲的面积、国家的面积、领土面积等。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速度、地球公转速度、日射量、日照时间、日出日落时间、时区差等。
3. 气候和天气:温度、湿度、降雨量、降雪量、日照时数、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
4. 地形和地貌:山峰高度、山谷深度、海岸线长度、海洋深度、地形起伏、地貌类型等。
5. 地质和地理构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火山喷发、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
6. 环境和生态系统: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
7. 人文地理: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民族组成、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
以下是具体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 地球周长和面积:- 地球周长 = 2πr,其中 r 为地球半径,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
- 地球表面积 = 4πr2,其中 r 为地球半径,π为圆周率,约等于 3.14。
2.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速度 = 每秒钟自转 1 圈。
- 地球公转速度 = 地球每秒钟公转 1 圈。
- 日射量 = 太阳辐射能量除以太阳常数。
- 日照时间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日出日落时间 = 地方时除以 60 再除以 2(分钟数)。
- 时区差 = 时区 1 的时区差乘以 15(分钟数)。
3. 气候和天气:- 温度 = 温度摄氏度 (°C) 乘以 1.8 + 32(°C)。
- 湿度 = 相对湿度乘以 100%。
- 降雨量 = 降雨量毫米 (mm) 乘以 10 除以降雨量平均值。
- 降雪量 = 降雪量毫米 (mm) 乘以 10 除以降雪平均值。
- 日照时数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风向 = 风力乘以风向角度。
- 风速 = 风的速度乘以风速角度。
- 天气现象 = 天气系统名称乘以 100(%)。
4. 地形和地貌:- 山峰高度 = 山脚高度乘以山峰高度系数。
高二地理 常见的地理计算问题

(2)从题意看,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 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M1原料需求量大, 为了达到运费最低,工厂最优区位偏向M1,故选择P点。 【答案】8.D 9.B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
四.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理论阐释】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 ②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③昼长=24小时-夜长。
【解析】读图可知,丁地6点日出,A错误。丙地4点日 出,说明20点日落,B错误。乙地2点日出,则22点日 落,昼长20小时,C正确。甲地出现极昼,D错误。 【答案】C
一.比例尺的计算
【理论阐释】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 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 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 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º 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º,纬线长约为 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
【解析】题干提示为亚洲两个国家,所以①图中甲坐标为 34°N,36°E。②图中乙坐标为29°N,48°E。将两点绘制 在同一经纬网图中,利用勾股定理估算。 【答案】C
二.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理论阐释】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 <△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 条数,d表示等高距)。剖面图中看两地高差。
【典例导悟】
下图中a→c→b→c→a是20ºE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b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1.地理坐标转换: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有经纬度与平面坐标的转换以及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
2.点与线的距离计算:点P到直线AB的距离计算公式为d=,(Ax-By+C),/√(A^2+B^2),其中A、B、C分别为直线AB的方程的系数,(x,y)为点P的坐标。
3.点与面的关系判断:通过求解点P到面ABC的垂直距离,判断点与面的位置关系。
4. 大地测量中的三角高程计算:根据班氏(Bessel)公式,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计算三角高程。
5.测地线问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称为测地线,根据椭球体的参数和两点之间的经纬度计算测地线距离。
6.等角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将地球上的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等角投影。
7.等积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面积的相对不变,实现地球表面到二维平面的投影。
8.等距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使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在对应的地图上也相等。
9.坐标简化算法: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地理空间中的坐标点进行简化,减少存储和计算的数据量。
10.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通过提取地形数据和测量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地形分析和计算。
11.地形曲率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曲率,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2.地形开凸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开凸度,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3.地形湿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数据,计算地表的湿度状况。
14.地貌指数计算:通过对地貌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地貌指数,用于地貌分类和评价。
15.地表覆盖分类:通过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表的不同覆盖类型进行分类。
16.地表植被生物量计算:基于遥感数据和地理统计方法,计算地表植被的生物量。
17.地表蒸散发计算:基于地表温度、蒸发潜热和气象数据,计算地表的蒸散发量。
18.水动力学计算:根据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分析方法,计算水体的流速、流量和水位等。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地理学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下面是一些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大盘点。
1.地球的周长地球的周长可以通过经纬度的计算来获得,计算公式为:周长= 2π × R,其中 R 为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2.地球的纬度和经度之间的距离在纬度相等的情况下,经度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纬度之间的距离= 2π × R × cos(纬度),其中 R 为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3.计算两地之间直线距离和方位角通过给定两个地点的经纬度,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角。
直线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直线距离 = arccos(sin(纬度1) × sin(纬度2) + cos(纬度1) × cos(纬度2) × cos(经度2 - 经度1)) × R,其中纬度和经度均以弧度表示,R 为地球半径。
方位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 = arctan(sin(经度2 - 经度1) / (cos(纬度1) × tan(纬度2) - sin(纬度1) × cos(经度2 - 经度1)))),其中经度和纬度均以弧度表示。
4.计算河流的平均流速河流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流速=断面积/跨越该断面的水流的平均流量。
5.计算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口密度=城市总人口/城市的面积。
6.计算产业密集度产业密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产业密集度=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地区面积。
7.计算流域的平均降水量流域的平均降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降水量=流域总降水量/流域的面积。
8.计算地形坡度地形坡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地形坡度=(高程差/距离)×100。
9.计算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均绿地面积=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
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

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一)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二)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入公式计算(12-180/15=0)。
(三)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一、地理位置计算公式1.经度:经度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经度的计算公式为:经度=时间差×15°/1小时2.纬度:纬度也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纬度的计算公式为:纬度=午时角×15°3.距离计算: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使用球面三角法,常用公式有哈弗式公式和扁球面公式等。
二、气候计算公式1.平均气温:平均气温通常是通过对其中一地区一段时间的温度进行统计得到的。
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气温=总温度之和/测量天数2.日辐射量:日辐射量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常用计量单位为焦耳/平方米(J/m²)。
日辐射量的计算公式为:日辐射量=日照时数×平均辐射强度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湿气的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饱和湿气含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湿度=实际蒸发量/饱和蒸发量×100%三、环境保护计算公式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数×指数)之和/总物种数2.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环境负荷的一个综合指标。
环境负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因子×权重)之和四、人口计算公式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出生率:出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出生人口数量。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3.死亡率: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口数量。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五、地震计算公式1.震级:地震的震级是反映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
震级的计算公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里氏震级公式、S-P震级公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易混淆的词语与代词用法
after, in
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以后”的意思。
after 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中?
如:She went after three days.她是三天以后走的。
in 以现在为起点,表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中?
如:She will go in three days. 她三天以后要走。
how long, how often
how long 指多长时间,主要用来对一段时间(如three days, fourweeks 等)提问。
如:How long ago wasit? 这是多久前的事了?
how often指每隔多久,主要用来对频率副词或状语(如once a week等)提问。
如:—How often does he come here? —Once a month. 他(每隔)多久来一次?每月一次?
few, a few, little,
alittle, several, some
few和little的意思是否定的,表示“很少”或“几乎没有”;
a few和a little的意思是肯定的,表示“有一些,有一点儿”?
few 和a few修饰可数名词;little 和a little 修饰不可数名词。
several 用于修饰可数名词,语意比a few 和some 更肯定,含有“好几个”的意思。
some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从数量上说,它有时相当于a few或alittle,有时指更多一些的数量。
the other, another
the other指两个人或事物中的“另一个”,表示特指。
如:We stood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and they stood on the other. 我们站在街这边,他们站在那边。
another着重于不定数目中的“另外一个”,表示泛指,所以常用来指至少三个中的一个。
如:She has taken another of my books. 她已经拿了我的另外一本书。
spend, take, cost, pay
spend 的宾语通常是时间、金钱,在主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必须是人,而且后面不能用动词不定式做它的宾语。
如:She spentthe whole evening in reading. 她把整个晚上用来读书。
take常常用来指“花费”时间,句子的主语通常是表示事物的词语。
如:How long will this job take you? 你做这项工作要花多长时间?
cost指花费时间、金钱或力气等,只能用表示事物的词做主语,并且不能用于被动语态。
如:How much does the jacket cost? 这件夹克多少钱?
pay主要指主语(某人)买某物(或为某事)付多少钱(给某人)?
如:I pay for my rooms by month. 我按月支付租金。
speak, say, talk
这四个动词都有“说”的意思。
speak 的意思是“讲话;演讲”,着重指说话的动作,指开口说或连续不断地说,多用作
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其宾语是语言名称。
如:He can speak Japanese. 他会说日语。
say 的意思是“说;讲”,一般用作及物动词,着重指说话的内容。
它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等。
如:She says, “Don’t draw on the wall !”她说:“别在墙上画画!”
talk的意思是“说;讲;谈话”,与speak意义比较接近,但不如speak正式,着重强调两人之间的相互谈话,也可指单方面的谈话。
如:She is talking with John in English. 她正在和约翰用英语交谈。
among, between
between 的意思是“在……中间,在……之间”,一般指在两者之间。
如:There is a table between twowindows. 在两扇窗户之间有一张桌子。
between有时也表示在多于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但那是指在每二者之间。
among的意思是“在……中间,在……之中”,一般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类事物之中。
beat, win
这两个词都有“获胜,打败”的意思,但其后宾语不同。
beat 是“打败,优于”的意思,后面接人或队。
如:We beat them. 我们打败了他们。
win指“赢,获胜”,后面接比赛、名次。
如:We won the match / game / race / the first place. 我们赢了这场比赛(获得了第
一名)。
agree on , agree to
agree on表示“就……取得一致意见”。
如:We all agree on(making) an early start. 我们一致同意及早出发。
agree to后面不能接人,只能接“提议,计划,方案”等词句。
bring, take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带”或“拿”的意思,但使用的场合各不相同。
bring作“带来,拿来”解。
如:Next time don’t forget to bring me a copy of your work. 下次不要忘了把一份你的作品带给我。
take 是bring的对语,作“带去,拿去”解。
如:Take the box away,please. 请把盒子拿走。
小学英语代词用法
人称代词
表示“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的词。
①主格一般用在句子开头做主语,通常用在动词前。
例如:He is an engineer.
②宾格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一般用在动词和介词后面。
例如:Listen to me.
物主代词
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物主代词
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面一般要带上名词。
如: my room, your sister,his pen,our house
②名词性物主代词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名词,其后不能再加名词,可单独使用。
例如:Is that your sister? -No. Mine is Julie.
不定代词
没有明确指定代替某个(些) 人或物的词叫不定代词。
(1) some 和any都表示“一些”,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①some 多用在肯定句中,any 多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There are some candy on the table .(肯定句)
there are not any candy on the table. (否定句)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 (疑问句)
②在表示邀请和希望对方给予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也要用some。
例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 or coffee?-Coffee,please. (邀请)
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 -Sure. (希望对方给予肯定回答)
(2) both 和all
①both 表示“两个都....,只指代或修饰可数名词。
例如:In truth, we were both unhappy.(强调两人)
②all 表示“三个或三个以上都...... 既可指代或修饰可数名词,也可指代或修饰不可数名词。
例如:We are all students in grade three .(至少三人)
(3)many和much都表示“许多”,many修饰可数名词,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
例如:I had many things to tell you.
I have much to say about it.
(4)each和every
each强调个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中的“每个”;every 是指许多人或事物的“全体”,与all 的意思相近。
例如:She gave each of us a glass of juice.
Every flower is possessed with sunshine.
(5) other作形容词是意思是“其他的”,指尚未提及到的部分,其后一般接复数名词。
例如:In addition to reading, there are other things .
(6)something和everything
①something某事;某物例如:I want something to eat.
②everything一切事物;每样事物例如:Everything is in good order now.
(7)nobody 没有人
I was afraid that nobody would believe me.
疑问代词
用来表达疑问或构成疑问句的代词,一般放在疑问句的句首。
指示代词
①this(这个)、these(这些)表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较近的人或物。
②that(那个)、those(那些)表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较远的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