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与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1

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1

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1.有关时间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2 =图上面积/实地面积3.坡度的计算:坡度=两地相对高度/(图上水平距离/比例尺)4.陡崖的有关计算:陡崖顶部:H大≤H顶<H大+d (H大为陡崖相交等高线中最大数值,d为等高距)陡崖底部:H小-d<H底≤H小(H小为陡崖相交等高线中最小数值,d为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5.同一条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11×cosa×两点经度差同一条经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11×两点纬度差6.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7.光照图的有关计算:①昼夜长短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昼长=(日落时间-12)×2昼长=24-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昼弧长度÷15°(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北半球某地的昼长(夜长)=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②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纬度=90°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度数=直射点纬度某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则有H=2×直射点的纬度③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仅适用于北半球)④最小楼间距:L=h cotH (其中L为最小楼间距,h为南楼高度,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⑤太阳能热水器热量接收板与地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度⑥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8.潜水的埋藏深度=该地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高度9.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10.人口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量)/100﹪生育率=某时间段出生幼儿数量/育龄妇女数量性别比=男性人口对应100个女性人口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总面积。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注意: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包括以下方面:1. 长度和面积计算:地球周长、地球表面积、大气层厚度、海洋深度、洲的面积、国家的面积、领土面积等。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速度、地球公转速度、日射量、日照时间、日出日落时间、时区差等。

3. 气候和天气:温度、湿度、降雨量、降雪量、日照时数、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

4. 地形和地貌:山峰高度、山谷深度、海岸线长度、海洋深度、地形起伏、地貌类型等。

5. 地质和地理构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火山喷发、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

6. 环境和生态系统: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

7. 人文地理: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民族组成、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

以下是具体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 地球周长和面积:- 地球周长 = 2πr,其中 r 为地球半径,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

- 地球表面积 = 4πr2,其中 r 为地球半径,π为圆周率,约等于 3.14。

2.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速度 = 每秒钟自转 1 圈。

- 地球公转速度 = 地球每秒钟公转 1 圈。

- 日射量 = 太阳辐射能量除以太阳常数。

- 日照时间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日出日落时间 = 地方时除以 60 再除以 2(分钟数)。

- 时区差 = 时区 1 的时区差乘以 15(分钟数)。

3. 气候和天气:- 温度 = 温度摄氏度 (°C) 乘以 1.8 + 32(°C)。

- 湿度 = 相对湿度乘以 100%。

- 降雨量 = 降雨量毫米 (mm) 乘以 10 除以降雨量平均值。

- 降雪量 = 降雪量毫米 (mm) 乘以 10 除以降雪平均值。

- 日照时数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风向 = 风力乘以风向角度。

- 风速 = 风的速度乘以风速角度。

- 天气现象 = 天气系统名称乘以 100(%)。

4. 地形和地貌:- 山峰高度 = 山脚高度乘以山峰高度系数。

高二地理 常见的地理计算问题

高二地理 常见的地理计算问题

(2)从题意看,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 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M1原料需求量大, 为了达到运费最低,工厂最优区位偏向M1,故选择P点。 【答案】8.D 9.B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
四.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理论阐释】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 ②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③昼长=24小时-夜长。
【解析】读图可知,丁地6点日出,A错误。丙地4点日 出,说明20点日落,B错误。乙地2点日出,则22点日 落,昼长20小时,C正确。甲地出现极昼,D错误。 【答案】C
一.比例尺的计算
【理论阐释】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 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 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 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º 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º,纬线长约为 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
【解析】题干提示为亚洲两个国家,所以①图中甲坐标为 34°N,36°E。②图中乙坐标为29°N,48°E。将两点绘制 在同一经纬网图中,利用勾股定理估算。 【答案】C
二.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理论阐释】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 <△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 条数,d表示等高距)。剖面图中看两地高差。
【典例导悟】
下图中a→c→b→c→a是20ºE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b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1.地理坐标转换: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有经纬度与平面坐标的转换以及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

2.点与线的距离计算:点P到直线AB的距离计算公式为d=,(Ax-By+C),/√(A^2+B^2),其中A、B、C分别为直线AB的方程的系数,(x,y)为点P的坐标。

3.点与面的关系判断:通过求解点P到面ABC的垂直距离,判断点与面的位置关系。

4. 大地测量中的三角高程计算:根据班氏(Bessel)公式,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计算三角高程。

5.测地线问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称为测地线,根据椭球体的参数和两点之间的经纬度计算测地线距离。

6.等角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将地球上的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等角投影。

7.等积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面积的相对不变,实现地球表面到二维平面的投影。

8.等距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使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在对应的地图上也相等。

9.坐标简化算法: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地理空间中的坐标点进行简化,减少存储和计算的数据量。

10.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通过提取地形数据和测量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地形分析和计算。

11.地形曲率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曲率,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2.地形开凸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开凸度,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3.地形湿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数据,计算地表的湿度状况。

14.地貌指数计算:通过对地貌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地貌指数,用于地貌分类和评价。

15.地表覆盖分类:通过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表的不同覆盖类型进行分类。

16.地表植被生物量计算:基于遥感数据和地理统计方法,计算地表植被的生物量。

17.地表蒸散发计算:基于地表温度、蒸发潜热和气象数据,计算地表的蒸散发量。

18.水动力学计算:根据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分析方法,计算水体的流速、流量和水位等。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地理学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下面是一些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大盘点。

1.地球的周长地球的周长可以通过经纬度的计算来获得,计算公式为:周长= 2π × R,其中 R 为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2.地球的纬度和经度之间的距离在纬度相等的情况下,经度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纬度之间的距离= 2π × R × cos(纬度),其中 R 为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3.计算两地之间直线距离和方位角通过给定两个地点的经纬度,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角。

直线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直线距离 = arccos(sin(纬度1) × sin(纬度2) + cos(纬度1) × cos(纬度2) × cos(经度2 - 经度1)) × R,其中纬度和经度均以弧度表示,R 为地球半径。

方位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 = arctan(sin(经度2 - 经度1) / (cos(纬度1) × tan(纬度2) - sin(纬度1) × cos(经度2 - 经度1)))),其中经度和纬度均以弧度表示。

4.计算河流的平均流速河流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流速=断面积/跨越该断面的水流的平均流量。

5.计算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口密度=城市总人口/城市的面积。

6.计算产业密集度产业密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产业密集度=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地区面积。

7.计算流域的平均降水量流域的平均降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降水量=流域总降水量/流域的面积。

8.计算地形坡度地形坡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地形坡度=(高程差/距离)×100。

9.计算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均绿地面积=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

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

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

高中地理计算题常用公式(一)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二)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入公式计算(12-180/15=0)。

(三)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一、地理位置计算公式1.经度:经度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经度的计算公式为:经度=时间差×15°/1小时2.纬度:纬度也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纬度的计算公式为:纬度=午时角×15°3.距离计算: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使用球面三角法,常用公式有哈弗式公式和扁球面公式等。

二、气候计算公式1.平均气温:平均气温通常是通过对其中一地区一段时间的温度进行统计得到的。

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气温=总温度之和/测量天数2.日辐射量:日辐射量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常用计量单位为焦耳/平方米(J/m²)。

日辐射量的计算公式为:日辐射量=日照时数×平均辐射强度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湿气的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饱和湿气含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湿度=实际蒸发量/饱和蒸发量×100%三、环境保护计算公式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数×指数)之和/总物种数2.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环境负荷的一个综合指标。

环境负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因子×权重)之和四、人口计算公式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出生率:出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出生人口数量。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3.死亡率: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口数量。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五、地震计算公式1.震级:地震的震级是反映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

震级的计算公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里氏震级公式、S-P震级公式等。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公式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非常重要,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与地理有关的问题。

以下是24个高考地理常用的地理计算公式:1.速度计算: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计算: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v)/变化的时间(t)3.力的计算:力(F)=质量(m)×加速度(a)4.体积计算:体积(V)=长(l)×宽(w)×高(h)5.面积计算:面积(A)=长(l)×宽(w)6.比例计算:比例(P)=已知量(K)/需求量(D)7.密度计算:密度(ρ)=质量(m)/体积(V)8.水的比热容计算:热量(Q)=质量(m)×比热容(C)×温度变化(ΔT)9.比例尺计算:比例尺(E)=实际长度(L1)/图上长度(L2)10.尺寸计算:实际长度(L)=比例尺(E)×图上长度(l)11.重力加速度计算:重力加速度(g)=地球重力恒量(G)×地球质量(M)/地球半径(R)²12.地势高程计算:地势高程(H)=大气压强(P)/密度(ρ)×重力加速度(g)13.图上距离计算:图上直角三角形计算公式:a²+b²=c²14.图上角度计算:图上角度和计算公式:角度和(∑A)=180°×(n-2)15. 黄赤交角计算:黄赤交角(ε)= 23.5° × sin(366.24 / 365.24 ×(d - 81))16.温度转换计算: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32)/1.817.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D)=人口总数(P)/地区面积(A)18.坡度计算:坡度(S)=地形高差(h)/水平距离(l)19.平均高程计算:平均高程(H)=平均地势高程(h)+平均洼地深度(h1)20.角度计算:弧度(θ)=角度(°)×π/18021.大洋年龄计算:大洋年龄(A)=地壳年龄(C)+洋壳年龄(O)22. 地震震级计算:震级(M)= log(能量释放速度(E))/ 4.823.土地退化指数计算:土地退化指数(LDI)=单项指数(SI)+土地能力指数(LCI)24.基尼系数计算:基尼系数(G)=(A/A+B)×100以上是高考地理常用的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考地理的万能答题公式介绍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考地理的万能答题公式介绍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考地理的万能答题公式介绍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对于影响气温因素,地形特征等等这些地理题,你心里是否已经备好一个万能的答题公式了?高考地理的万能答题公式,我相信你会有用。

下面由WTT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地理的万能答题公式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地理万能答题公式一: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地理万能答题公式二: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地理万能答题公式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地理万能答题公式四: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地理万能答题公式五: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4.空气密度地理万能答题公式六: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地理万能答题公式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地理万能答题公式八: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社会)1.交通条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地理万能答题公式九: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设立原则:交通最优&lt;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地理万能答题公式十:热点素材日全食:天体系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玉树、智利、海地地震: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区时换算,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西南特旱:旱涝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西南区域地理;北方冰雪灾害:寒潮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气候成因,地域分异规律;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大气的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低碳经济,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上海世博会: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问题,长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纽约和匹兹堡国际性峰会:区域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非可再生资源利用,能源问题,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海洋资源,海水运动,海岸带,海平面变化,海洋权益,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南非世界杯:非洲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人口数量与环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稻种植业,产业转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1.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3.出生率计算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4.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5.结构指数计算公式结构指数=(60岁以上人口数+0.5*15-59岁人口数)/0.5*15*100% 6.人口转移率计算公式人口转移率=(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100%7.城镇化率计算公式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8.土地资源密度计算公式土地资源密度=可利用土地面积/总人口数9.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人类发展指数=GNI指数+教育指数+预期寿命指数/310.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主要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人均GDP计算公式人均GDP=GDP/总人口数12.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当前年份GDP-上一年份GDP)/上一年份GDP*100% 13.农业人口比例计算公式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从业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4.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口数15.工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工业从业人口数16.第一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一产业比例=第一产业增加值/GDP*100%17.第二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二产业比例=第二产业增加值/GDP*100%18.第三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三产业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GDP*100%19.净出口额计算公式净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20.出口贸易比例计算公式出口贸易比例=出口额/GDP*100%这是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一个简单列表。

希望这能帮助到你。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题型分析】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1)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2)比例尺、经纬网计算类(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这类题除需临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一.地球运动类计算(一)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① 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① 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1h,1°=4min① 东加西减。

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1、时区数=经度/15(如果出现小数就四舍五入)2、时区数=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度,则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度,所在时区=商数+1)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如:东经100度在(东七区)100/15约=7 或100/15=6……10(余数大于7.5度)所以东经100度在东七区。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方法。

在高中地理研究中,掌握这些公式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1. 地球的基本形态公式- 地球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周长,r表示地球半径。

- 地球的表面积公式:A = 4πr²其中,A表示表面积,r表示地球半径。

2. 地理坐标和经纬度公式- 经纬度的计算公式:P = 90 - φ + λ其中,P表示地理纬度,φ表示纬度,λ表示经度。

3. 气候和天气公式- 纬度与气候关系公式:W = 90 - φ其中,W表示纬度,φ表示纬度。

- 大气压力梯度公式:ΔP = ρgh其中,ΔP表示大气压力差,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差。

4. 地质和地形公式- 高度与气温关系公式:T = T₀ - 0.65h其中,T表示气温,T₀表示海平面温度,h表示高度。

- 斜坡的坡度计算公式:α = arctan(m)其中,α表示坡度角度,m表示坡度。

5. 经济地理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 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 人口增长率计算公式:r = (P₂ - P₁) / P₁ * 100%其中,r表示人口增长率,P₁表示起始人口数,P₂表示终止人口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公式,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不同地理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公式和方法来解决。

在学习地理时,还要注重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单题答题方式及公式计算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单题答题方式及公式计算

重点推荐:高中地理常见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及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公式总结内容简介:本文就高考地理最常涉及到的23个简答题进行分析,详细列出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⑪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⑫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⑬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⑭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⑮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⑯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⑪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⑫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⑪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⑫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⑬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地理计算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各种测量和计算,包括距离、角度、面积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理计算公式。

1. 距离计算公式:-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 = √[(x2 - x1) + (y2 - y1)]- 两点之间的曲线距离(大圆距离):d = R * arccos(sin(lat1) * sin(lat2) + cos(lat1) * cos(lat2) * cos(lon2 - lon1)],其中R为地球半径,lat为纬度,lon为经度。

2. 角度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h = arctan(sin(δ) / (cos(φ) * cos(ω)) - tan(φ) * tan(δ)),其中δ为太阳赤纬,φ为观测点纬度,ω为太阳时角。

- 两点间的方位角:θ = arctan2(sin(Δλ) * cos(φ2), cos(φ1) * sin(φ2) - sin(φ1) * cos(φ2) * cos(Δλ)),其中Δλ为两点经度差值。

3. 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面积:A = a,其中a为正方形边长。

- 矩形面积:A = l * w,其中l为矩形长度,w为矩形宽度。

- 圆形面积:A = π * r,其中r为圆的半径。

- 三角形面积:A = 0.5 * b * h,其中b为三角形底边长,h为三角形高。

4. 比例尺计算公式:- 比例尺:S = Ds / Dr,其中Ds为实际距离,Dr为地图上的距离。

这些公式在地理学研究、测量和制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面积,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相关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进行更精确的地理计算。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计算题公式大全(1)距离计算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2) 地方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3) 区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高考地理中常考的地理计算公式汇总

高考地理中常考的地理计算公式汇总

高考地理中常考的地理计算公式汇总下面为各位同学整理全部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供大家复习之用。

一地球、地球运动的计算(一)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依据:两地的经度相差15°,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

方法:1、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数。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时,东+西-。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区时±两地时区差,东+西-。

4、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

5、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4分/1°,东+西-。

6、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求经度=120°E±(当地北京时间-12)÷4分/1°。

7、已知某地的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或夜长求经度①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昼长/2②再用6中的公式求解。

8、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二)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依据: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一天;反之为旧的一天。

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为n时,则新一天的范围为n×15°。

由此,新一天/旧一天=15°n/180°-15°n。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小时。

方法:1、某地昼(夜)长=该地纬线圈昼(夜)弧度数÷15°/小时;2、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2;3、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4、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5、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随着高中地理教育对实践性的强调,地理计算题逐渐成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就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理论基础知识在解决地理计算题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非常重要。

常见的地理计算题考点包括比例尺、尺度、地图距离计算、经纬度计算以及时间计算等。

其中,比例尺和尺度是地理计算题的基础,学生需要记住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例如,对于1:5 000的比例尺,表示地图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为1:5 000;而尺度是指地图上显示的空间范围与真实空间范围的比例关系。

对于地图距离计算,需掌握使用比例尺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例如,当真实距离为200公里,比例尺为1:10 000时,地图上的距离为多少呢?运用比例尺公式可得:200 ÷ 10 000 = 0.02(1),而0.02 x 100 = 2,所以地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

另外,经纬度的计算也是地理计算题的难点。

它要求学生掌握经纬度的度(°)、分(’)和秒(”)的转换,运用纬度、经度计算公式求解距离问题。

例如,两个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132°30’E, 46°20’N)和B(138°05’E,40°20’N),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要将度分秒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132°30' =132 + 30/60 = 132.5;46°20' = 46 + 20/60 = 46.33;138°05' = 138 + 05/60 = 138.08,40°20' = 40 + 20/60 = 40.33。

然后,根据公式可以得到AB之间的距离为:1168.44公里。

二、理解题意,认真分析在解决地理计算题时,首先要对题目仔细阅读和理解,搞清楚有关数据和计算过程,对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半定量评估,挖掘出可能存在的数据问题和分析方向,帮助更好地分析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易混淆的词语与代词用法
after, in
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以后”的意思。

after 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中?
如:She went after three days.她是三天以后走的。

in 以现在为起点,表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中?
如:She will go in three days. 她三天以后要走。

how long, how often
how long 指多长时间,主要用来对一段时间(如three days, fourweeks 等)提问。

如:How long ago wasit? 这是多久前的事了?
how often指每隔多久,主要用来对频率副词或状语(如once a week等)提问。

如:—How often does he come here? —Once a month. 他(每隔)多久来一次?每月一次?
few, a few, little,
alittle, several, some
few和little的意思是否定的,表示“很少”或“几乎没有”;
a few和a little的意思是肯定的,表示“有一些,有一点儿”?
few 和a few修饰可数名词;little 和a little 修饰不可数名词。

several 用于修饰可数名词,语意比a few 和some 更肯定,含有“好几个”的意思。

some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从数量上说,它有时相当于a few或alittle,有时指更多一些的数量。

the other, another
the other指两个人或事物中的“另一个”,表示特指。

如:We stood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and they stood on the other. 我们站在街这边,他们站在那边。

another着重于不定数目中的“另外一个”,表示泛指,所以常用来指至少三个中的一个。

如:She has taken another of my books. 她已经拿了我的另外一本书。

spend, take, cost, pay
spend 的宾语通常是时间、金钱,在主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必须是人,而且后面不能用动词不定式做它的宾语。

如:She spentthe whole evening in reading. 她把整个晚上用来读书。

take常常用来指“花费”时间,句子的主语通常是表示事物的词语。

如:How long will this job take you? 你做这项工作要花多长时间?
cost指花费时间、金钱或力气等,只能用表示事物的词做主语,并且不能用于被动语态。

如:How much does the jacket cost? 这件夹克多少钱?
pay主要指主语(某人)买某物(或为某事)付多少钱(给某人)?
如:I pay for my rooms by month. 我按月支付租金。

speak, say, talk
这四个动词都有“说”的意思。

speak 的意思是“讲话;演讲”,着重指说话的动作,指开口说或连续不断地说,多用作
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其宾语是语言名称。

如:He can speak Japanese. 他会说日语。

say 的意思是“说;讲”,一般用作及物动词,着重指说话的内容。

它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等。

如:She says, “Don’t draw on the wall !”她说:“别在墙上画画!”
talk的意思是“说;讲;谈话”,与speak意义比较接近,但不如speak正式,着重强调两人之间的相互谈话,也可指单方面的谈话。

如:She is talking with John in English. 她正在和约翰用英语交谈。

among, between
between 的意思是“在……中间,在……之间”,一般指在两者之间。

如:There is a table between twowindows. 在两扇窗户之间有一张桌子。

between有时也表示在多于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但那是指在每二者之间。

among的意思是“在……中间,在……之中”,一般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类事物之中。

beat, win
这两个词都有“获胜,打败”的意思,但其后宾语不同。

beat 是“打败,优于”的意思,后面接人或队。

如:We beat them. 我们打败了他们。

win指“赢,获胜”,后面接比赛、名次。

如:We won the match / game / race / the first place. 我们赢了这场比赛(获得了第
一名)。

agree on , agree to
agree on表示“就……取得一致意见”。

如:We all agree on(making) an early start. 我们一致同意及早出发。

agree to后面不能接人,只能接“提议,计划,方案”等词句。

bring, take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带”或“拿”的意思,但使用的场合各不相同。

bring作“带来,拿来”解。

如:Next time don’t forget to bring me a copy of your work. 下次不要忘了把一份你的作品带给我。

take 是bring的对语,作“带去,拿去”解。

如:Take the box away,please. 请把盒子拿走。

小学英语代词用法
人称代词
表示“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的词。

①主格一般用在句子开头做主语,通常用在动词前。

例如:He is an engineer.
②宾格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一般用在动词和介词后面。

例如:Listen to me.
物主代词
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物主代词
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面一般要带上名词。

如: my room, your sister,his pen,our house
②名词性物主代词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名词,其后不能再加名词,可单独使用。

例如:Is that your sister? -No. Mine is Julie.
不定代词
没有明确指定代替某个(些) 人或物的词叫不定代词。

(1) some 和any都表示“一些”,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①some 多用在肯定句中,any 多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There are some candy on the table .(肯定句)
there are not any candy on the table. (否定句)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 (疑问句)
②在表示邀请和希望对方给予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也要用some。

例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 or coffee?-Coffee,please. (邀请)
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 -Sure. (希望对方给予肯定回答)
(2) both 和all
①both 表示“两个都....,只指代或修饰可数名词。

例如:In truth, we were both unhappy.(强调两人)
②all 表示“三个或三个以上都...... 既可指代或修饰可数名词,也可指代或修饰不可数名词。

例如:We are all students in grade three .(至少三人)
(3)many和much都表示“许多”,many修饰可数名词,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

例如:I had many things to tell you.
I have much to say about it.
(4)each和every
each强调个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中的“每个”;every 是指许多人或事物的“全体”,与all 的意思相近。

例如:She gave each of us a glass of juice.
Every flower is possessed with sunshine.
(5) other作形容词是意思是“其他的”,指尚未提及到的部分,其后一般接复数名词。

例如:In addition to reading, there are other things .
(6)something和everything
①something某事;某物例如:I want something to eat.
②everything一切事物;每样事物例如:Everything is in good order now.
(7)nobody 没有人
I was afraid that nobody would believe me.
疑问代词
用来表达疑问或构成疑问句的代词,一般放在疑问句的句首。

指示代词
①this(这个)、these(这些)表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较近的人或物。

②that(那个)、those(那些)表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较远的人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