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变化情况及临床价值分析
探讨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
探讨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发表时间:2018-06-26T10:19:57.4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陈文颖[导读] 研究分析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与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陈文颖双鸭山林业局职工医院 155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与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者设为对照组。
采集两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对两组AMY、LPS與CRP水平予以检测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AMY为(760.6±64.5)U/L, LPS为(1626.4±125.4)U/L, CRP为(44.6±12.3)mg/L;对照组患者AMY为(86.0±16.7)U/L, LPS为(93.0±26.7)U/L,CRP为(1.2±0.6)mg/L。
观察组患者AMY、LPS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可联合检验AMY、LPS、CRP水平,以此判断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test of serum amylase (AMY), lipase (LPS) and C reactive protein (CRP)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60 case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set up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other 60 normal subjects who underwent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fasting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in the morning were collected, and the levels of AMY, LPS and CR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M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60.6 + 64.5) U/L, LPS was (1626.4 + 125.4) U/L and CRP was (44.6 + 12.3) mg/L, AM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 + 16.7) U/L, LPS was (93 + 26.7) U/L, CRP was (1.2 + 0.6) mg/L. The levels of AMY, LPS and CR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e levels of AMY, LPS and CRP can be combined to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serum amylase; lipase; C reactive protein.在临床中,急性胰腺炎主要包括2种类型,即多数为轻型胰腺炎,恢复后无后遗症;少数为重型胰腺炎,可出现严重全身炎症反应,对机体器官有着一定的损害。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8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刘瑜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5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A1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脂肪酶水平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3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指标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68.49±43.22)U/L、血清脂肪酶水平为(1 694.88±300.15)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37.49±13.35)mg/L,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91.85±48.22)U/L、(1 232.49±300.13)mg/L、(26.25±4.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8、7.702、56.288,P 均<0.05)。
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r=0.128、0.139、0.137,P均<0.05)。
结论临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工作,可为疾病顺利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发现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奠定基础。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淀粉酶(P-AMY)、脂肪酶(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淀粉酶(AMY)进行比较。
方法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急性胰腺炎(NAP)患者血AMY、P-AMY和LPS进行检测,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Lps用酶比色法,P-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
结果用AMY、P-AMY和LPS诊断AP,其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AP组(P<0.01)。
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3.7%;P-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3.9%;LPS诊断AP的敏感性97.6%,特异性为97.9%,P-AMY、LPS诊断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AMY(P<0.05)。
结论 P-AMY和LPS对A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MY,因此,可以用P-AMY和LPS测定代替AMY测定来诊断AP,提高AP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胰淀粉酶脂肪酶淀粉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47-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范围从轻微、自限性疾病到爆发性致命性疾病。
AP总死亡率为7%~20%[1],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AP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CT、B超)和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AMY)是应用最广泛的胰腺炎诊断指标,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研究发现血清胰淀粉酶(P-AMY)和脂肪酶(LPS)对AP的诊断准确率较AMY高。
本文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AP(NAP)的急腹症患者进行AMY、P-AMY和LPS测定,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6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和普通外科因急腹症而住院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的意义
文章来源:医学网发表时间:2007-05-24 10:39:00关键字:胰腺炎淀粉酶(amylase' AMS)、脂肪酶(Lipase' LPS)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AMS存在于多种器官内,故诊断的特异性受到一定限制[1],而LPS在AP时出现较晚[2],影响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如同时检测AMS'LPS,则诊断AP的价值明显提高.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1994-07~1997-07连续3 a出现上腹剧痛而怀疑为AP的急诊住院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证实等)为金标准,同时测定AMS和LPS.金标准确诊的患者为患病组(Ap组),金标准排除胰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非Ap组).患病组48(男40,女8)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48岁. 对照组50(男43,女7)例,年龄21岁~69岁,平均43岁.1.2诊断标准按199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订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等.1.3标本收集入院当天测定血、尿AMS和LPS,以后每天早晨抽血、留尿送检,连续测定至结果转阴.标本当日检验,核对后记录结果.1.4测定方法AMS用酶法动态法,LPS用酶法消浊法.试剂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美国博乐公司生产的定值质控血清作质量监控.检测所用仪器为美国Beckmam―7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1.5真实性指标计算方法灵敏度:Se=a/(a+c);特异度Sp=d/(b+d);准确度=(a+d)/(a+b+c+d).其中a为真阳性例数,b为假阳性例数,c为假阴性例数,d为真阴性例数.2结果2.1正常参考值测定测定了120名献血员AMS和LPS,AMS 为正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别,以X±2s作正常参考值范围,则血AMS 为13 iU/L~67 IU/L'尿AMS为110 IU/L~470 IU/L;LPS为偏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异,以95.0%位点确定上限为163 iU/L,参考范围0~163 IU/L.2.2截断点选择以尤登指数法确定[3],尤登指数:YI=Se+Sp-1'即尤登指数等于灵敏度加特异度减1得到.由此选定血AMS截断点498 IU/L,尿AMS截断点为1 150 IU/L.患者血尿AMS 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AMS测定阳性. LPS截断点为280 iU/L,达到和超过截断点为LPS阳性.2.3AMS和LPS诊断AP的价值患者AMS和LPS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2.4AMS'LPS联合诊断价值AMS'LPS其中任意1项或2项均阳性列为阳性,AMS'LPS2项均阴性列为阴性,则联合诊断的价值最大,灵敏度100%,特异度98.0%,准确度99.0%.其次为LPS'AMS诊断价值最低.2.5急性胰腺炎发病时间与敏感度的关系4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抽血、留尿作AMS和LPS,经统计发病时间与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AMS从发病第1日开始升高,第2日达高峰,第3日开始下降,直到第10日仍有0.6%阳性. AMS后期下降与AP恢复呈正相关,疾病恢复越好,AMS下降越快,Lankisch等[4]也认为AMS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恢复情况. LPS也从第1日开始升高,第3日达高峰,但下降速度较慢.有资料表明,LPS在发病第6日阳性率仍达76.0%[5],与本组测定结果(73.3%)基本一致. agarwal等[6]认为,AP在发病24 h 内,LPS与AMS的敏感度一样,本组测定的结果是AMS(85.8%)高于LPS(62.3%),这可能与采用的方法不同有关.3 讨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对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仍然依赖于AMS测定,单纯测定AMS敏感度和特异度受限.国外资料表明,单纯AMS的敏感度在75.0%~92.0%之间,特异度在60.0%~90.0%之间[5],本组AMS的敏感度89.6%,特异度94.0%略高于国外资料.单纯测定LPS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4.0%,略高于Pezzilli等[5]测定的敏感度82.0%,特异度90.0%.如若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提高.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例AMS阴性患者的LPS全阳性,LPS 测定阴性的2例患者AMS全阳性,敏感度得到了互补,故敏感度达到了100%,50例对照组患者中,只有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AMS测定阳性,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为99.0%.AMS'LPS测定的方法学问题现均已解决[5],国内县级以上的医院随着自动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商品化的AMS,LPS试剂盒的提供,AMS,LPS测定方法会越来越变得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aMS'LPS联合检测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国外也仍以AMS'LPS诊断为主[7].但对合并肾功能衰竭、巨淀粉酶血症、腮腺炎的患者仍然有一定的假阳性,AMS同工酶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以前用AMS'LPS对AP诊断价值评价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截断点概念.有人以参考值上限为阳性指标,如陈国桢等[8]提出AMS超过500 iU. 该数值为一经验数字,实为参考值上限的8倍. 本组观察的98例患者'经用尤登指数和ROC曲线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截断点很接近,即血AMS498 IU/L,是参考值上限(67 IU/L)的7.4倍,国外Van Ingen等[9]测得的AMS截断点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3倍~14.5倍,我们测得的AMS结果(7.4倍)与国内外学者的结果相吻合.胰腺通常分泌大量的消化酶,绝大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只有少部分进入血液[10].临床上目前能测定的只有AMS'LPS'ELastase-I'Trypsin 等酶,它们在胰腺内合成.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大量破坏,胰管阻塞,阻碍了酶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各自的血浓度骤然升高[11].本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数血清AMS在发病后4 h~12 h内升高,平均8 h. 尿AMS则在18 h~36 h升高,平均24 h. 48例患者LPS 在10 h~24 h内升高,平均15 h,但持续时间长,平均10 d,最长2例达发病后15 d,比文献[8]报道短. aMS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LPS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长,AMS和LPS进行联合诊断.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 参考范围。
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
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
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 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70-02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AP的重要依据,但在其他一些急腹症中AMY也可增高。
AP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容易混淆,为导致误诊或漏诊。
脂肪酶(LIPA)测定用于临床诊断AP,可以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
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LIPA 测定均可作为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与AMY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而UAMY虽在患病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发病时升高较晚;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故诊断的特异度受到一定限制;而LIPA 在AP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笔者通过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P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9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57岁,平均(38.1±3.6)岁。
急性胰腺炎的4种常用实验室指标的评价
急 性 胰 腺 炎 ( c t p n rai s AP 是 由多 种 au e a cet i, ) t 原 因 引起 的急腹 症 , 早期 确诊 和治 疗非 常重 要 。血 、 尿 淀粉 酶 、 一 应 蛋 白 ( R ) 目前实 验 室 诊 断 和 C反 C P 是 治 疗 AP常 用检 测 指 标 , 其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均 不 但 够 理想 , 胰蛋 白酶 原一 尿 2是诊 断 AP的新 指标 , 我们
胰 蛋 白酶 原 是 胰 腺 分 泌 的 一 种 蛋 白 酶 原 , 分 量 检测 可 以来判 断 AP的严重 程 度 ] 是 。但 由于本 文 白酶 原 一 1和 胰 蛋 白 酶 原 一 , 泌 至 胰 液 中 。 正 常 生 尿 胰蛋 白酶 原一 2分 2的检 测 , 用 免 疫 层 析 法 , 便 、 使 简 快
尿样 采集 后 , 2 h内检 测 尿 淀 粉 酶 和 尿 胰 蛋 白酶 在 原一 。血液 标本 离 心后 , 清 用 于 检 测 淀 粉 酶 和 C 2 血
反应 蛋 白 。
1 3 方 法 及 原 理 .
病 例 组
对 照 组 Z值
1 3 1 尿 淀粉 酶和 血 淀 粉 酶 的 检测 采 用 干 化 血淀 粉 酶 、 淀粉 酶 、 R . 尿 C P检
测 结 果
病 例组 与 对 照 组 血 淀 粉 酶 、 淀 粉 酶 、 R 尿 C P检 测 结果 的 中位 数 见 表 1 经 成 组 设 计 的两 样 本 非 参 , 数 检验 , 两组 3个 指 标 的差 异 分 别 具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明显 优于 血 淀 粉 酶 、 淀 粉 酶 。所 以 , A 时 , 尿 在 P 尿
国外 医学 ・ 床 生 物 化 学 与 检 验 学 分 册 , 0 1 2 ( ) 1 7 临 2 0 ,2 4 :9 .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摘要:讨论通过测定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等数据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中的意义。
血清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能够做为急性胰腺炎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PCT CRP 淀粉酶脂肪酶诊断价值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消化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
如果胰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这两种功能都会出现异常,导致障碍。
急性胰腺炎难测又致命。
预后经常和器官衰竭的进展、胰腺发生的继发感染或者是胰周的坏死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在渐渐地向着多学科、个体化、微创的方向迈步。
尽管治疗手段有所改进,重症急性胰腺炎仍然与高死亡率相关。
本研究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数据。
数据是为了评估上述指标对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PCT、CRP和淀粉酶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观察组病情严重。
且PCT、CRP、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数据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这些发现对更全面了解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有帮助。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表达都比对照组高。
但淀粉酶及脂肪酶是血清检测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标志,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比较薄弱。
本研究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因其有助于医生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早期阶段进行更加精确的诊断。
另外本研究还可为急性胰腺炎诊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与思路。
这一结果表明,PCT和CRP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各检测指标敏感度及特异度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敏感度最小的CRP值也为87.50%。
特异度较小的CRP值及脂肪酶值分别为81.30%及83.10%。
观察组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87.50%、96.90%、88.10%和87.50%、81.30%、89.40%、83.10%。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PS)和淀粉酶(PAMY)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统计单独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单独脂肪酶检测的阳性率及脂肪酶联合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血清脂肪酶及单独检测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关键词】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重症,发病初都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容易与胃病、阑尾炎等急腹症患者相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由于急性胰腺炎进展极快,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胰腺炎既往采用血清淀粉酶(PAMY)、尿液淀粉酶(UAMY)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的在发病早期的灵敏度较差[1]。
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以检查血清淀粉酶为主,但由于发病时间等原因,造成单纯检查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不高。
故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有学者提出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2]。
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还有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检测,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CT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符合1996年外科学分会推荐的胰腺炎诊断标准[3],其中男48例,女12例。
年龄34~75岁,平均(47.5±8.5)岁。
发病时间4~12 h;对照组中男45例,女15例。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之脂肪酶与淀粉酶
肾功能障碍时AMY亦升高。
临床用途
两者均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实验诊断。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脂肪酶在特异性、敏感性和时效性上均明显优于淀粉酶,两者具有互补作用,临床应联合应用。
临床建议
1、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联合应用LPS和AMY,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准确率;
特异性与敏感性区别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LPS升高时间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血清淀粉酶。尤其在急性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如胃肠穿孔、肠梗阻等)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酗酒、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胆疾病可引起LPS轻度升高。
AMY诊断急性胰腺炎特异性不高,其他多种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穿孔等均可引起血清AMY升高。
一般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持续3-5天。
但并不是所有胰腺炎的病人淀粉酶都会增高,也有少部分胰腺炎病人淀粉酶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升高程度与病情不相关
急性胰腺炎时,LPS升高程度更大,血清脂肪酶活性与疾病严重度不呈正相关。
急性胰腺炎时AMY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和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升高幅度越大,急性胰腺炎可能性越大。
2、重视LPS和AMY在肝功能中的作用,建议在肝功能组合中联合应用,以便于在肝胆疾病、胃肠疾病与胰腺疾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时间特点
脂肪酶半衰期长,持续时间更长,升高程度更大。
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在症状出现4-来水平。
在急性胰腺炎中凡是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病例,脂肪酶均升高,而脂肪酶升高者,淀粉酶不一定升高。
淀粉酶半衰期短,出现症状后如不及时进行检测,有可能会导致淀粉酶正常。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组织的炎症引起的急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发热等,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其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是常用的生化指标,对于确诊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淀粉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其主要作用是分解淀粉。
正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但在急性胰腺炎时会显著升高。
脂肪酶是由胰腺分泌的另一种消化酶,其主要功能是分解脂肪。
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受损,脂肪酶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脂肪酶水平升高。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当机体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时,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上升。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研究表明,这三个指标的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可以帮助医生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但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明确诊断。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可以在疾病发作的24-48小时内明显升高,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早期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指导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综合以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密切相关。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这些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实践中,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摘要:目的:研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取来我院消化内科94例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血清淀粉酶方法和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方法,统计所有患者检出率。
结果:联合检测方法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检出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在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检出率急性胰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在发作时会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其中包括上腹部剧烈疼痛感、恶心、呕吐等,严重甚至还会引发胰腺炎、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选择对症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却无法达到改善营养状态的目的,在治疗期间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难度。
基于此,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进展,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保证患者的生命长度。
有研究表示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可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减少了漏诊的概率,使得医生能够据此及时制定出正确的临床治疗方案,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接下来,本文将就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血清淀粉酶两种方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做出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来我院胰腺炎患者94例,对照组男女(46/4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00±5.00)岁,病程为4~7年,平均病程为(5.50±0.50)年。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试验知情并同意。
②患者无合并重度基础病。
③患者可以顺利配合实验,配合度符合试验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全身感染性疾病。
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淀粉酶(AMY)与脂肪酶(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AMY及LPS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及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MY和LP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MY联合LPS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AMY和LPS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正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淀粉酶(AMY);脂肪酶(LPS);联合检测;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099-02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该病发病迅速,病情凶险,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诊断较为困难,需结合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以早期明确诊断。
血清淀粉酶(AMY)与脂肪酶(LPS)是临床检测急性胰腺炎较为常用的检测指标,为进一步探讨这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将做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断标准,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并行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36.2±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h,平均(4.7±1.0)h。
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37.4±3.1)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l n t J L a b Me d ,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2
3 讨
论
活动 时补体 C 3 、 ( 2 4的 作 用 可 能 仅 是参 与补 体 系 统 的 激 活 ,
[ 6 ] 谢志贤, 刘 添翼 , 马峥 然 , 等. 对 老 年 人 血清 补 体 ( 7 3 、 C 4的 测 定 分 析_ J ] . 中 围 医 学 检验 杂 志 , 2 0 0 4 , 5 ( 6 ) : 5 3 6 5 3 7 .
[ 7 ] S a i s o o n g S , E i a m一 ( ) n g S , Ha n v i v a t v o n g O.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参 考 文 献
[ 1 ] 乇兰兰, 吴 健 民. 临 床 免 疫学 与 检 验 [ M] . 4版 . 北京 : 人 民 卫生 出
版社 , 2 0 0 7 : 3 4 1 3 4 2 .
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c 3 、 c 4都 有 所 下 降 , 其中 ( : 3 变 化显 著, 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这 提示血清 中高免疫 球蛋 白 和低补体是 s l E活 动 性 的 重 要 标 志 。免 疫 球 蛋 白 检 测 结 果 与 大 部 分 文 献 报 道 不 一 致 。 ] , 大部 分文献 均提示 I g G、 I g A、 I g M 含量随病情活动均增高 , 以I g G 为 主 。而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I g G
明显 增 加 , I g A也略有 升高 , 但没 有 I g G 明显 。 I g M 水 平 略 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胰腺组织受损导致胰腺酶在胰腺内泄漏,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
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疾病诊断指标,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就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做一探讨。
我们来看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组织受损后,胰腺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胰腺分泌的重要消化酶,它们的增高可以反映出胰腺组织的受损程度。
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会显著升高。
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组织的受损会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因此C反应蛋白的水平也会显著升高。
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出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免疫比浊法或免疫荧光法来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我们来谈谈这些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增高可以帮助医生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这些指标的动态监测也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深入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主要由于胰腺内部的炎症反应导致。
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在临床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生化指标,其水平的变化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种生化指标的基本情况。
淀粉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酶类,主要参与食物中淀粉的消化。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受到胰腺炎症的影响,淀粉酶会大量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
脂肪酶是胰腺分泌的另一种酶类,主要参与食物中脂肪的消化。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同样会导致血清脂肪酶水平升高。
而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机体发生炎症时会迅速上升,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其水平也会显著增高。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会迅速上升,并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测定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而C反应蛋白的水平通常在疾病发病后12-24小时内迅速上升,随着炎症的缓解逐渐下降。
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也可以反映急性胰腺炎的活动程度和预后情况。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变化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上升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对于早期病例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高低还可以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预后评估和疾病的治疗策略选择。
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实验室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实验室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观察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和C反应蛋白(CRP)4项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197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92例(其中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43例和重症AP(SAP)49例)以及105例非AP患者,同时选取41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对各组4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S-Amy、U-Amy、LPS采用速率法,CRP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
结果:AP组的S-Amy、U-Amy高于非AP组高于正常对照,AP组LPS显著高于非AP 组和正常对照组,AP组和非AP组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重症AP组CRP、U-Amy显著高于轻症AP组(P<0.01),而两组间S-Amy、L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AP的早期诊断中,血清LPS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89.3%,明显高于S-Amy、U-Amy和CRP。
结论:血清LPS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而CRP则有助于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估。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炎症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主要表现为胰腺呈炎性水肿、出血及坏死,故又称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好发于中年男性,以病程凶险、死亡率高为特点。
因此,早期诊断、掌握病情、及时治疗对于提高AP,特别是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存活率显得尤其重要[1]。
笔者对S-Amy、U-Amy、LPS和CRP 4项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寻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197例急腹症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5例,年龄21~70岁。
脂肪酶与淀粉酶、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脂肪酶与淀粉酶、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冯泳涛;周登全;黎敏【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ip)、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46例急腹症患者分成AP组和非AP组,其中AP组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AP(MAP)和重症AP (SAP).另选同期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Lip、Amy、CRP、TG生化指标.结果 AP 组与非AP组患者Lip、CRP、Amy、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组Amy、Lip和TG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AP组和非AP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的CRP、TG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论 Lip、Amy、CRP、TG检测可敏感反应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的指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lipase (Lip), amylase (Amy),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triglycerides (T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P).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P group and the non-AP group. The AP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MAP subgroup (with mild AP) and SAP subgroup (with severe AP). Fifty-seven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biochemical index including Lip, Amy, CRP, TG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Lip, Amy, CRP, T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the other groups (P<0.05=. The levels of Amy, Lip and TG in A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AP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CR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Pgroup and the non-AP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RP, TG levels in the SAP sub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AP subgroup (P<0.05). Conclusion Lip, Amy, CRP, TG detection can sensitively reflecte the degree of acute pancreatitis, which can be used as index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P.【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3(024)003【总页数】3页(P382-384)【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脂肪酶;淀粉酶;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作者】冯泳涛;周登全;黎敏【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4000;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4000;重庆开县安康医院检验科,重庆40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5+1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以炎性细胞侵润,导致胰腺组织以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及坏死为特征的胰腺炎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变化情况及临床价
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的146名患者,按照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1例,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患者28例,其他病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7例。
又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和CT检查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轻度患者42例,中度患者73例,重度患者31例。
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脂肪酶浓度以及脂肪酶浓度/血清淀粉酶浓度,得出实验结论。
结果: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明显低于胆源性和其他患者(P<0.05),三组患者的脂肪酶浓度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脂肪酶浓度以及两种指标的比值均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患者能够通过血清淀粉酶浓度来鉴别,而轻、中、重度患者则不能通过脂肪酶浓度/血清淀粉酶浓度来判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临床价值
1.前言
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本次实验选取1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按照病因(胆源性、酒精性、其他)分为三组,又按照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为三组,然后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脂肪酶浓度、脂肪酶浓度/血清淀粉酶浓度,现报到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146例患者,从患者的记录资料可见,患者的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
47.23±0.69岁,其中男性患者有86例(58.9%),女性患者60例(41.1%)。
按照《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发展变迁与现状》所述的分类标准[2],按照病因将患者分为胆源性(51例)、酒精性(28例)、其他(67例)三组。
另外按照病情严重情况和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42例)、中度(73例)、重度(31例)三组。
2.2方法
在患者入院当天,医护人员立即采集患者的筋脉血液,利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液中含有的血清淀粉酶浓度(参考范围0~108U/L)、脂肪酶浓度(参考分为
23~300U/L),并分析两者的比值。
2.3观察指标
检测分析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脂肪酶浓度以及脂肪酶浓度/血清淀粉酶浓度。
2.4统计学分析
这次试验中,选择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来比较均数,用χ2检验来比较计量资料。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不同病因患者的分析结果
与胆源性和其他AP患者比较,酒精性A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明显降低
(P<0.05);而胆源性AP患者和其他AP患者的血清蛋白酶浓度比较,无明显
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的脂肪酶浓度可以发现,胆
源性AP患者、酒精性AP患者以及其他AP患者的有关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不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患者中,酒精性AP患者的脂肪酶浓度/血清蛋
白酶浓度值最高,尽管如此,三组患者的脂肪酶浓度/血清蛋白酶浓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病因患者的有关数据分析
3.2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分析结果
CT分级的情况如下:轻度AP患者为A级,中度AP患者为B、C级,重度
AP患者为D、E级。
研究发现CT级数越高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脂肪酶浓度
也越高。
分析数据记录可以知道,轻度、中度、重度A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浓度
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酶浓度比较也无明显差异,同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酶浓度/血清淀粉酶浓度值比较无明显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参数见图1。
图1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蛋白酶浓度及淀粉酶浓度
4.讨论
经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很多,然而主要的病因有梗阻因素、
酒精因素、血管因素外伤因素、感染因素、代谢因素、胆源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酒精因素:大量饮酒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导致胰腺管内压突然上升,引起胰腺
泡破裂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胆源因素:由于胆道结石、炎症等原因引起胰腺管梗塞、胰腺黏膜受损、胰液外溢,从而急性胰腺炎。
其他因素则包含药物过敏、血
色沉着症和遗传等。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恶心、脱水、局部
性脓肿等。
腹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疼痛部位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表现为
连续性进行性加重。
目前医学上对该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有血常规检测、血尿淀粉
酶检测、血清脂肪酶检测、淀粉酶检测、血清正铁白蛋白检测、生化检测以及CT
显像检测6]~[10]。
[主要鉴别方法是检测患者有无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胆石症
和急性胆囊炎以及急性肠梗阻等现象。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非手
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休克、改善循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提供营养支持等。
综上所述,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脂肪酶浓度/血清淀粉酶浓度是判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正确掌握这几项有指标有利于对急性胰腺炎特点的掌握和对该
疾病的治疗。
因此研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变化情况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楼文晖.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新的分级——基于重要临床影响因素的专家共
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01:4-5.
[2]张和,孙备.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发展变迁与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04:344-345.
[3]王兴鹏,李兆申,袁耀宗,杜奕奇,曾悦.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07:530-535.
[4]杨骥,黄强,林先盛,刘臣海,谢放,李瑞阳.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早期急性胰腺炎中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08:117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