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契约性质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篇一《企业的性质》文章开头就沿用前人罗宾逊夫人的思索方式,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易于处理。

然后给出大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边际替代概念。

这篇文章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即应该在文章开头就把最重要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告诉读者。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过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黑箱”。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注重了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只考虑到了给定的内生变量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去考察。

科斯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黑板经济学”。

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最终要走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要将生产、交换放置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不仅考虑到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企业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企业的界限。

一、企业存在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治理着的企业;第三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靠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二、交易费用科斯说,“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在科斯看来,这个成本有发现价格的成本和由“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即在价格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存在在交易成本。

契约精神培训感想

契约精神培训感想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神马股份举办的恪守契约精神培训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契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实用。

河南倚天剑律师事务所的杜辉博士以《恪守契约精神,认真对待合同》为主题,从道德、法律等多个层面阐述了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他通过引用古今中外的诚信故事,用平实的话语,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认识契约精神。

此外,他还结合身边的案例,详细讲解了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及时止损、如何主张权利等,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契约精神。

其次,培训讲师专业、敬业。

杜辉博士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同时也是河南倚天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他在法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得他的授课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

在培训过程中,杜辉博士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素养让我深受启发。

再次,培训形式多样、互动性强。

培训班采用了讲授、案例分析、现场解疑等多种形式,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互动环节,我们积极提问,杜辉博士耐心解答,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契约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契约精神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立身之本。

以下是我对契约精神的几点感悟:1. 契约精神是诚信的体现。

诚信是企业、个人在合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恪守契约精神,意味着我们要诚实守信,言出必行。

2. 契约精神是法治的基石。

在法治社会中,契约精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依法签订、履行合同,确保双方权益。

3. 契约精神是个人品德的体现。

恪守契约精神,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4. 契约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倡导契约精神,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契约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契约精神,以诚信、法治、责任、自律为准则,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析企业性质和合约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有感

浅析企业性质和合约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有感
关键 词 : 企业性质 ; 合 约 理 论
张 五常先生 的《 企 业的合 约性质》 没有 之前 经济界传 世大 作 的晦涩与枯燥 , 张五常先生通过生 活中鲜活的例子来解释经 济现象 , 阐述经济理论 的方式 , 使人 以新 的视角去理解经济 。 科 斯 曾这样评价张先生 “ 他永远集 中于理解 一个 经济制度为什么
楼 的地主找到一个建筑承包商。这个 承包商以双方同意的每平 方米 的价格下包给一个硬木地板承包商 。这个次级承包商购进
能更 经济 地监督和测 度劳动生产率 , 从而使边 际劳动生产率 与
投 入品成本相一致 , 并且 能够解决存 在的偷懒 问题 , 所 以企业
木材 , 并按照计件付酬将木材做成地板 , 然后再找一个 二级承包 商, 给他地板 , 并开 出铺每平米的价格 。 最后 , 这个二级承包商雇 佣工人 , 并按照铺地板的平 方米数支付工资。在这里 , 企业 的边
样可 以达 到这运作 , 在分 析制度 的操 作时 , 他 以敏锐 的事 实观 察来支 持他 的论证 , 他 的作 品具细节 , 有 悟性 , 照亮着他研讨 的
问题 。 ”
而“ 意识 力量的小岛 ” 则是指 以计 划 、 命令为 特征的企业组织 。
虽然 后人 对科斯 的这篇 文章 提出了许 多质疑 , 如有人指 出他 将 资源配置 的方法 区分为指导性 协调 和 自发 性协调是最 大的不 足 ,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合资 子公 司 、公 司间技术协议方式 、 分
队生产超过各要素独立生产 的产 出和 , 并 足以抵补组织 和约束 团队成员的成本 时 , 那么团队生产就会被采用 。 然而 , 生产存在
个体来完成。 在一个大型的组装工厂 中, 许 多工人在组装线上工 作 ,成品组装 由某个机构而非 由分别拥有构成 整个工厂 的工具

(完整版)《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完整版)《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导论企业的性质一文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

导论中,科斯教授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论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而清楚地说明其假定,不仅能够明确理论的适用范围,而且也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从而为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依据。

在这个前提下,他试图对“企业”作出一个定义,并且还要明确企业的概念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

他利用罗宾逊夫人的话引出他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对于一系列的假设需要提出两个问题,“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吻合吗?”然后的文中将用马歇尔发展的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来分析企业的定义。

企业形成原因和扩张界限科斯教授在此论证了企业在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

认为价格机制可以被企业所替代,从而逐步分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

首先,他从人的本性反面入手,探讨企业存在的浅层次的原因。

有些人(雇员),为了减少责任和风险,愿意接受较低报酬,而另一些人(雇主),倾向于“成为自己的主人”,希望来控制和指挥别人。

同时,由于企业产品的低价、优质、高信誉,往往受到购买者的偏爱。

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加之一些其它的因素,成为了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

其次,成本价格因素也是推动企业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成本问题。

的确,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他的分析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其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所有想对价格的工和。

虽然随着信息出卖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还是不能消除这种成本。

第二,市场上发生的每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也会产生交易费用,带来成本的上升。

第三,某些市场中,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需要签定一系列的的契约,进一步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尽管可以设计出一种技术,使契约成本最小化,但却无法最终消除成本。

相反,建立企业变得有利可图。

在企业内部,原先在价格机制下的的一系列契约可由一个契约所代替,从而成本业大大降低。

企业的契约性质读书报告

企业的契约性质读书报告

企业的契约性质读书报告企业管理理论读书报告-----读《企业的合约性质》张五常的《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发表于1983年。

当时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已经发表了近半个世纪,并已成为企业管理和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引起了人们的广发兴趣和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科斯的学生,张五常从契约的性质和计件工资契约这两个特殊的角度对科斯的著作和观点进行了别致的重新解读。

张五常通过此文证明,当时的人们,或者说当时的理论界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企业、企业存在的价值何在。

他并通过此文阐述了自己对于企业规模模糊性的理解。

一、企业为何存在------读作为契约安排方式的企业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为契约安排方式的企业>中,张五常首先指出科斯企业性质的核心命题在于制度运行成本即交易费用的差别导致企业出现取代了市场。

而他认为这这个命题的模糊性在于首先科斯并没有给企业的准确定义,其次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张五常详细解释了这个观点.张五常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所有者(投入者)都有三个选择:1、自己生产并出售商品2、直接出售生产投入3、进入一种契约安排,将投入的使用权委托给代理人以换取收入。

而只有当所有者做了第三种选择才会导致企业的诞生。

那么为什么企业的所有者会选择第三种选择呢?科斯对此的解释是第三种选择(即成立企业)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张五常在引述他人对科斯观点反驳的基础了论述了科斯的观点的合理性。

他指出,强调交易费用并非否认分工的专业化或漠视从生产努力的有效协作中获得潜在收益。

并举出别针工厂的例子来强化论证:从一个别针生产的协调者那里直接购买别针比单独向每一个别针生产的贡献者支付要经济的多。

他认为在明确定义的范围内,生产要素所有者拥有以下权利:1、排除他人从而保证自己能单独觉得其用途的权利2、从其使用中汲取排他性收入的权利3、将该财产自由转让或交换的权利。

该交换权即契约权,而产权则可通过广泛多样的企业安排来交易。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米尔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本书,书中有很多与企业有关的论点和观点,
既有通俗的理论解释,又有深层的洞见。

书中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企业的本质,概括来说,企业是一个与市场竞争营销中有着重
要影响力的组织群体,他们既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同时也应当针对用户需求和市场
趋势作出形势调整。

接着,米尔科斯也着重介绍了如何正确把握市场机遇,预测把控市场发展。

书中指出,企业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于对市场对原则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控,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未来
的市场趋势,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机会点,把握市场脉搏。

同时,书中也提出了关于企业管理和决策地位。

作者指出,企业只有把内部管理与准
确的决策机制结合,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者要把握企
业文化和企业优势,以此作为产品创新和服务改进的指导方向;要把握企业的短期目标和
发展战略,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要掌握多元的沟通技巧,并能落实有效的跟踪管理
体制。

本书对我对企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助益,书中把握市场机遇,准确把控市场发展的过程
等描述,都让我对企业发展的原则和方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企业内部如何
协调管理内部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企业的性质》是一本探讨企业本质和特点的经济学著作,作者对企业的定义、功能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企业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首先,书中对企业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指出,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生产和交易活动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企业的定义的深入分析,我对企业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企业是为了盈利而存在的经济实体。

其次,书中对企业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指出,企业的主要功能包括生产、营销、管理和创新等方面。

通过生产活动,企业可以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营销活动,企业可以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实现销售和盈利;通过管理活动,企业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和营销活动,提高效率和效益;通过创新活动,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通过对企业功能的深入分析,我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明白了企业是通过各种经济活动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

最后,书中对企业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指出,企业的特征包括经营者自主权、盈利性、风险性、社会责任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通过对企业特征的深入分析,我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企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实体,具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盈利性,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社会责任,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企业的性质》,我对企业的本质、功能和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扩展了我的经济学知识,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素养,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企业的性质》

读《企业的性质》

读书报告——读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当我第一遍读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的时候,我发现毫无头绪,于是就去读第二遍,之后我大概了解了科斯这边文章的主要思想,那就是企业能够代替价格机制起作用,协调生产要素的分配和配置经济资源。

但是当我再细读的时候我发现,要完全读懂科斯对其主要论点的论证还是很困难的。

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些关于科斯以及制度经济学的一些介绍,以期更好地阅读这篇文章。

科斯是在1937年发表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失效后,这篇文章与它后来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才引起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才开始重视从企业自身寻找问题,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应当具备什么属性?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科斯在这片文章中涉及到的要点是交易费用和企业的产生的原因以及性质。

在此基础上,我再去细读这篇文章,才基本上理清了其基本结构、主要观点、以及推理论证特点以及其创新点。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开创性的,在传统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是能够被替代的,因为市场是有成本的,所以形成了一种组织——企业,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能够节约社会成本,以及由此展开的其他问题。

但是对于具体的推理论证过程个人认为还是有欠缺的,有些说法还未完全读懂,所以只能浅谈个人的想法。

首先,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引言,引出经济理论中“企业”这个词。

科斯从一般经济理论的“假设”这个前提入手,引用了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否易于处理,即是否可以分析、解释;二、是否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同时,科斯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假设应当可以被准确表达,叙述正规。

科斯在这一部分提出“假设”应满足的条件,是为了自己的推理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够成为一种经济理论做准备。

同时,也是为批驳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提供武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企业的性质》的作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文章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基于对假设“可处理”和“现实的”讨论,试图对“企业”做出一个定义,并比较所定义的“企业”与现实中的“企业”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文章的引言部分,作者通过罗宾逊夫人对于假设的观点引出自己对经济学的分析,提出对于假设的两个问题: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吻合吗?并且引出两种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

一、文章内容文章一共有五个部分,其中讨论主要集中于前三个部分。

下面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说明“企业是什么?”之前,先考察了经济体制,引用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体制是由价格体制来协调的。

然后指出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企业之中,在这种理论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由价格机制所决定,但是在企业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则不一定由价格机制决定,可能是由管理者所调控。

作者就发现企业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外,价格机制通过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在企业内,市场交易不存在,由企业家指挥生产。

因此作者认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了解释价格机制和“企业家“都被经济学家认定为具有协调功能这一经济理论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两个假设之间的矛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指出了企业产生的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利用价格机制也就是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而通过形成企业来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能够使得这种在组织内部的运行成本低于市场交易的成本,企业就因此出现。

第二个就是由于市场交易中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利用价格机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契约的签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能够降低市场风险的契约依赖于一种能够支配资源的组织完成,因此产生了企业。

第三个原因就是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

这种区别对待使得在企业内部生产比市场组织生产更有利,从而导致了企业的扩大,“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读书报告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

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主要思想是御用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工具,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的规模。

在文中,科斯首先起初企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原因,并讨论了关于企业的其他一些观点(例如奈特教授的观点),最后考察了经济学家考察的企业概念是否与真实存在的企业相一致。

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对比市场来完成的。

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

当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组织均衡出现。

我是从两重角度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一、框架解读科斯沿袭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从制度方面重新定义了企业性质。

在正式论述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之前,科斯首先讨论的是企业为什么出现?全文的前三部分主要了企业产生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十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支付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为了便于理解,科斯在讲述企业为什么出现时首先分析了经济学家们通常研究的经济体系。

Arthur salter爵士所描述的经济体系是: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转。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企业的性质》是一本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企业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企业的真正性质和发展规律。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企业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首先,书中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作者通过对企业的定义、特征、功能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和运行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深入理解,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书中对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

作者通过对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在不同发展模式下所需要采取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以及在不同发展模式下所需要采取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

通过对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理解,我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最后,书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

作者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所需要采取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在不同经营策略下所需要采取的管理方法。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深入理解,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企业的性质》,我对企业的性质、发展规律和经营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企业的本质和规律,更加有效地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契约精神读后感

契约精神读后感

遵守规则与打破常规但很少静下心来写东西,客观原因是感觉自己忙,主观原因是懒的写下来,而且没有意识到动笔的重要性。

在读完契约精神后,有了一些感想。

文中阐述了契约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的行为规则。

强调规则之用,在于遵守,而不在于破坏。

但读后有不同的感想。

我认为要遵守规则,更要勇于打破常规。

打破常规需要魄力和勇气,需要承担风险和忍受痛苦。

企业的发展也在于打破常规,在于创新,要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

一、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文中提到的田忌赛马的例子,我认为和破坏规则没有任何关系。

反而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一)做事情不能拘泥于原有形式,要换一种思维,这样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事情,换一个想法,会有另一番天地;(二)只有用用非常规的新思路和方法才能战胜前行着。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处在一个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就不能取得成功,创新是市场运作不断取得成功的不变法则。

《水平思考》的作者爱德华.波诺说:创新不一定是大变革,不一定需要原创,不一定是新奇、绝妙的,事实上我们更多需要的“微变”,即“我们需要的是新的陈词滥调。

所以,创新才是是我们取得创业走向成功的一个捷径。

(三)我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关键是在规则面前,你是否自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打破常规的要义是拒绝人云亦云,发挥自己的优势。

只有这样,你才能笑到最后,享受成功人生。

没有所谓的永恒,只有变化时永恒的。

二、规则总是在变化,我们不但要适应更要优化他契约就是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也要适应规则的发展、规则的变。

这点与公司推行两化建设是一致,目前公司推进两化建设我们带来诸多益处,一是使我们的人际关系简单化,减少复杂性,有了制度可以遵守可以避免好多;二也是领导经常提到的有了制度就可以清晰界定岗位职责,避免了工作中的互相推诿;三是有利于工作的延续性。

我们常说ISO的精华在于持续改进,那么我们就不要墨守陈规,适应它,改变它才能让规则服务于我们。

中国正处在深刻变革中,企业的变化也在加速,尤其在“入世”以后,中国的变化加速了。

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科斯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

这篇文章虽然以论述企业的性质为主题,但是科斯在论述这一问题时首先以讨论企业为什么出现作为开篇。

科斯在分析经济学家们对价格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认为企业产生的核心原因在于价格机制的运转存在着成本,而这种成本又有下面几个成因。

1、发现价格的成本2、企业可以节约契约的数目一体化之后,契约的数目未必会大量减小,以上手课堂上阅读的《笔的传奇》为例,若将前述生产笔的两个环节并入一家企业,则原来的生产者与笔芯、笔壳供应商之间的契约现在变成了与笔尖金属、塑料墨水管、墨水和不同颜色质地的塑料的供应商之间的契约,契约总数至多只是节省了中间的那一个。

但是,尽管契约数没有剧减,契约的性质却发生了变化,这种性质的变化有利于生产和成本节约。

也即以带有控制权的契约替代了标的物固定的契约。

完全由价格机制作用的领域中,契约的标的物是固定的。

价格的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如果生产者充分细化,则产品的数量、质量要与前后相续的生产者匹配十分困难,风险颇大。

而并入企业内部的契约则是带有控制权的契约,它并不事先僵硬地约定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以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标的。

设想造笔商并入更多的生产环节,则他将能够自由的控制和协调各种要素的数量、品质乃至成本。

3、长期契约替代短期契约能够平抑风险科斯认为长期契约比短期契约的风险小。

这一点可能存在争议。

风险的基本含义就是实际收益对期望收益的偏离。

而在实践中,人们对短期、近期事物的预测会比对长期的预测要准确可靠一些。

长期的实际值偏离预测值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如果将科斯这里所说的风险定义为要素价格的波动,长期契约可以稳定要素供给,因此他认为长期契约风险小。

但实际上,长期中厂商对这一要素的需要可能增可能减,这一要素的市场价格也会涨跌,因此稳定某一种要素供给并不能削减厂商收益的波动,也即并不能平抑风险。

另一方面,签长期契约好像和一体化并不能等同而论。

公司的契约性质

公司的契约性质

谢谢观看
《企业的契约性质》 读后感
人力资源管理
12/22/2014

创新点归纳
个人感想
4
一、 作者简介
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 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 表人物之一,香港大学经济金融 学院院长,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 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国 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 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著:《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 科斯称他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学子
二、 文章概要
《企业的性质》 问世近半个世纪, “企业”和经济 活动范围展开的 问题还远没有解 决。
写作背景
写作目的
张五常用自 己发现的观 点来阐述这 篇作品
写作方式
按照张五常在一般的契 约和特殊的计件工资契 约方面的发现来解释科 斯的观点
(一)、企业是一种契约安 排方式。
1.私有财产所有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2.结合消费者角度, 解释“为什么发现和谈判价格是有成本的”。
(二)、借助计件工资 契约的例证,理解企业组织。
1.计件工资契约形式。 2.薪金契约形式。 1.关注契约用被观察到的形式的原因, 及其中涵盖的经济学含义 2.世界很复杂,使“企业”概念变得含糊。
(三)、企业规模的模 糊
三、 创新点:
• 1.进一步阐明“交易成本”的内涵,表述的更为清 楚、明确、全面,也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 2.凸显衡量的困难和成本。衡量活动非常重要且必 要,而资源的有效聚集方便了衡量的进行,有效的 减少了相应繁复的衡量费用。
• 3.纠正“企业”替代“市场”的说法,认为是一种
契约形式替代另一种契约形式。

全面理解企业的性质——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

全面理解企业的性质——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

全面理解企业的性质——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作者:万金花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5期万金花(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0)摘要:本文对科斯《企业的性质》进行了文献回顾,逐一列举了学术界对企业的产生及企业性质的理解。

在此回顾基础上,总结出笔者赞成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了全面理解企业性质的实质性看法。

关键词:企业性质;科斯;理解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科斯《企业的性质》简介《企业的性质》( The Nature Of The Firm)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25岁时构思并写就,于1937年发表于Economic上的文章,在沉寂了几十年后,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张五常的《企业的契约性质》附注中所提到的,科斯从1931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美国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关于企业的性质的观点。

科斯从此将交易费用纳入了经济分析框架,引领其他经济学家对企业、制度、契约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整个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发生深刻的变化。

可以说它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分析,大体思路是这样的。

从总体上肯定科斯对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贡献,但更从两个方面对其提出了批判。

一是企业的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在交易费用的节约;二是关于企业的规模的影响因素的争议。

本文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逐一列举了学术界对企业的产生及企业性质的理解,在此回顾基础上,总结得出本人赞成的观点和看法。

二、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定义及解释在《企业的性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与市场对比来完成的。

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其次,从语言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简练、清晰易懂。作者避免了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冗长的句子,而是采用了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此外,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经济现象,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案例和现象的运用,既丰富了书的内容,又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理论。
此外,书中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而这些资源和能力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以及利用关系合约等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的持久化。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性质在于其作为一个合约网络的组织方式。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的形成和边界问题,即企业在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其规模和范围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它揭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即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利用关系合约等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的持久化。最后,它强调了企业内部组织方式和合约安排的重要性,即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企业的性质》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和西德尼·温特(Sidney G. Winter)共同编著的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企业经济行为的本质及其在市场中的运作机制,对于理解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企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组织方式和合约安排。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企业的契约性质

企业的契约性质

企业的契约性质————张五常罗纳德·科斯创作完成《企业的性质》已经近半个世纪,现在这篇文献的影响正在日益加深与日俱增。

大约在科斯20多岁,取得伦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之前,即1931—1932年他获得资助到美国旅行学习期间,就构思着这篇文献的主题。

考虑到这篇文献是从相当于学年论文的工作开始的,人们不能不对激发这项工作的目光产生敬意。

科斯的这篇论文围绕着所谓的“企业”和经济活动范围展开的问题还迟迟没有解决。

目前,伴随着无数的批评,同时也出现了无数对科斯观点的结束。

我不想去评价这些不断增长的文献,同时也不想说明我的阐述必然是对科斯立场的准确表达。

受科斯早期研究契约的作品的激励,但是我仍愿意回到自身用我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这篇文献。

任何一个探索契约安排经济学的人一定会承认,科斯有关“企业”的文章与契约选择有关。

意识到考核问题的重要性与关联性,科斯于1969年建议我去调查应用于木材工业的多种考核方法。

然而,由于获取数据的困难,这次尝试失败了。

到1974年,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计件工资契约提供了一条理解企业组织的有效途径,因为计件付酬恰好就处于市场和科斯提出的企业之间。

我对计件工资契约的研究是从1975年开始的,并且一直在持续着。

因此,我试图按照我在一般契约和特殊的计件工资契约方面的发现来解释科斯的观点。

我想表明:我们很难把握什么是企业,同时我们也不知道把握企业的至关重要。

“企业“这个仅仅是在对在不同于普通产品市场契约安排下组织活动的一种方式的描述。

Ⅰ.作为契约安排方式下的企业科斯的中心命题,制度运行成本(交易费用)的差别导致企业出现并取代了市场。

一方面,市场交易涉及到产品或商品;另一方面,企业交易涉及生产要素。

企业的成长则被视为产品市场被要素市场代替,导致了交易费用的节约。

这个命题并不容易理解,因为科斯没有给出“企业“的明确定义,也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分界。

假定生产投入为私人所有。

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_关键人物读后感

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_关键人物读后感

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_关键人物读后感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关键人物读后感”。

第1篇:企业的性质读后感读《企业的性质》后感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斗,我最终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详细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

接下来,我将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性质后的感想。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传统厂商理论不考虑制度环境对厂商决策的影响,也不认为厂商内部存在运行成本,因而视厂商为一个生产结点,厂商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依据市场价格机制的指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寻求产出的最大化,所以传统厂商理论可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

科斯通过闻名文章《企业的性质》以及《社会成本问题》等对此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制度环境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厂商内部存在交易费用,并且这种交易费用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效率,也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从而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

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管理协调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

组织分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通过管理协调组织在企业内部,一种是通过市场交换,以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来组织,这两种组织分工的形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这两种组织分工的形式哪种更有效率,在于管理协调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更有效率;反之,则企业协调更有效率;若两者相等,则管理协调与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效果相同,企业的边界也由此确定。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

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肯定的经济安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说明,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给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确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研究的背景: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时,科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企业的定义,而与之而来的是各种批评和争论的声音。

张五常先生作为科斯的学生,从他在一般的契约和特殊的计件工资契约方面的发现来解释科斯的观点。

核心观点:企业是契约安排的一种形式,企业的出现是一种契约替代以一种契约。

结论:1、如果投入者的全部贡献能够直接衡量并与购买者直接交易,则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重合,企业无存在必要。

2、由于交易费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等、衡量困难、贡献分解困难,对
一个要素单独决定价格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
3、降低这个价格的有效途径是对这些活动进行替代定价。

替代定价可能想计件工
资那样简单,也可能像建立无产证券那样复杂,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企业的出现
和企业家的诞生。

基本思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1)作为契约安排方式的企业;2)作为例证的计件工资契约;3)企业规模的模糊性;4)结束语。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做了生产投入为私人所有的假定,并认为投入所有者因此面临三种选择:1)自己生产并销售产品;2)把要素直接卖掉;3)让渡该要素的使用权,获得一定的收益。

作者认为企业的产生与第三种选择有关,并因此提出“为什么一个私有财产所有者竟会自愿交出他的权利,而听任一只看得见的手摆布”这个问题。

张五常先生归纳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但都被一一否定了:1)管理比市场更具效率,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管理决策不可能优于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消费者决策;2)为了增加收益,集中众多所有者的资源实现专业协调和规模经济,但专业化不意味着必须交出投入使用权;3)如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所说企业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偷懒、欺骗或有投机行为,但作者反驳说,偷懒不是企业产生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

随后作者提出了4种可能的理由,这其中包括一些科斯的观点:1)发现价格的成本;2)了解产品的信息成本;3)对商品的特征进行度量的成本;4)把各种贡献区分开的成本。

在第二部分,作者利用计件工资契约来说明契约间的替代关系,使用计件工资安排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方面是它可以清楚的显示工人生产率的差别。

通过衬衫中间商和地板承包商的例子可以清晰看出计件工资制的优势,并且在计件工资制契约下的指令远比薪金契约下的少。

从上一部分的四种费用上来看(以地板承包商为例),打包交易,专业的承包商,地板规格的标准化和以计件形式来分解贡献使得四种费用都有所降低。

但与此同时,当产品的部件或成分常常变化或者同一个工人承担种类繁多的活动,以及一种组装部件的方式使得分解工人的贡献成本高昂时等情况下,也很难建立计件工资制。

作者追溯了从中间商的简单服务,经各种计件工资的安排,到薪金契约的转变。

在转变中,张五常先生强调了发现价格的费用,当这些费用发生变化时,不同的契约就会出现。

在第三部分,作者通过苹果园与养蜂人的例子,以及第二部分中地板承包商的例子来引出对企业模糊性的讨论。

作者认为,坚持什么是企业什么不是企业的辩论时没有用的,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契约采取这种被观察到的形式,以及不同契约安排和定价安排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即存在契约,不存在企业。

作者给出了能确定企业是什么以及规模大小的三个条件,但在现实世界中情况很复杂,条件中的企业只是极端例子,企业的概念仍然是模糊的,而且确切的说,得到这个定义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交易费用和缔约终有一天会被认为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对抗边际主义的分析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