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学习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四首》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原文及翻译(1)渔家傲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2)江城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二、字词理解(1)渔家傲: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中考古诗《渔家傲·秋思》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1.2.3.4.5.6.7.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塞下秋来风景异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1.衡阳雁去无留意
12.1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15.1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7.四面边声连角起
4.词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5.词中抒发思乡和爱国情怀的词句是:
,。
6.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词句是:,。
7.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词句是:,。
8.诗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 盾心理的句子是:
,。
9.概括写出秋天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不同的句子是:。
下片抒发久戍边地、思念乡土的情怀。先写浊酒难消乡愁,思乡却不能回家,战争没有取得胜利,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夜深人静,羌笛的凄切之声,加深了他们对家乡亲人的魂牵梦绕,夜难以寐。将军白发,征夫落泪,均因“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致,这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苍凉而悲壮的情调,通过全词景象的描写,得以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全词形象鲜明,意境悠远,情景交融,格调慷慨,开了豪放词的先声。这若不是范仲淹作为镇守边疆、抵御外侮的统帅,有其真情实感,即使是颇有造诣的词人,也是做不到的。
【重点句鉴赏】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备课资料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备课资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选自《范仲淹全集》(风凰出版社2004年版)。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⑤【千嶂】层峦叠嶂。
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⑥【征夫】出征的士兵。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肃杀,荒凉战地风光的描绘,委婉的传达出戍边将士的爱国热情与浓重思乡的矛盾情绪,抒发了词人沉郁的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
九年级词四首知识点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四首经典的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这四首词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四首词的知识点。
一、《渔家傲·秋思》1、作者及背景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频繁,边地荒凉,将士们生活艰苦,思乡之情浓厚。
2、词牌名“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
3、重点词句解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描绘了边地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烘托出了边地的荒凉和孤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了重重山岭之中,烟雾弥漫,夕阳西下,城门紧闭的景象,展现出了边地的防守森严和紧张气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一杯浊酒寄托思乡之情,但功业未建,无法归家,表现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笛声响,寒霜满地,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和士兵都因思念家乡和战争的艰苦而落泪,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4、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色和将士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敌、保卫边疆的决心。
5、艺术特色意境开阔:词中展现了边地的壮阔景象,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给人以雄浑、苍凉之感。
情感真挚:作者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心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而复杂。
语言质朴:用词简洁明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作者及背景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2、重点词句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12.《词四首》知识清单word版
一、文学常识: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其中“渔家傲”是,“秋思”是;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抑郁沉挚,一改婉约派词风,开了宋词(流派)的先河。
二、内容主题2.该词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下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统领塞下秋景,突出塞下秋景和中原不同的句子是,“异”字统领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答:三、写作手法4.上阕表达方式,下阙表达方式,全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运用了的写法。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6.“羌管悠悠霜满地”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四、语言赏析6.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7.表现边地萧条荒凉冷僻景色的句子是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
答:9.“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不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而是10.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11.表达守边将士浓烈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文学常识: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抑郁沉挚,一改婉约派词风,开了宋词(流派)的先河。
(豪放派)二、内容主题2.该词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下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阙描写了孤寂荒凉、萧瑟荒僻的边塞秋景;下阙抒发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3.统领塞下秋景,突出塞下秋景和中原不同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字统领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答:(1)衡阳雁去、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2)气候不同:“衡阳雁去”,....:“四面边声连角起”构成了塞外特异的表明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声音不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声音,这种“边声”是中原所没有的;背景不同....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也写出了异于中原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
2021年中考古诗词专题复习: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理解型默写】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阅读理解】(一)填空题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二)简答题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5.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11.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1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选择题1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渔家傲·秋思》知识清单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诵读理解1、字音塞 (sài)下燕(yān)然勒(lè) 寐(mèi)2、字词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3、译文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幽怨,寒霜撒满大地,哪里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二、文学常识1、作者范仲淹,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69首 渔家傲 秋思
流下了眼泪。
内容理解:从听觉和 视觉的角度写景,加重了 征人的愁思,进一步渲染 了边塞萧瑟、荒凉的氛围, 烘托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 艰辛。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羌笛声悠扬, 羌管悠悠
寒霜满地。征 霜满地,
人不能入睡, 人不寐,
将军和士兵们 将军白发
愁白了头发, 征夫⑤泪。
千嶂④里,
间的孤城,城门“闭”
峦叠嶂里,青烟直
长烟落日
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
上,落日斜照,孤
孤城闭。
备森严的军事形势。
城的城门紧闭。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饮一杯浊酒,我不
内容理解:下片集中
浊酒一杯
由得想起万里之外
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内 心的感情。下片开头写将
家万里, 的亲人和家乡,眼 士思归,但功业未成不能
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 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于描写,下片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 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或:抒发了作者壮志 难酬的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思乡忧国的情怀。)
用典:化用“衡
西北边疆秋天的 风光和内பைடு நூலகம்大不
阳回雁峰”的典故,
相同。大雁飞向 突出塞下天气极寒,
衡阳,一点儿也
戍边将士无法回家的 凄苦,表达词人的思
没有停留的意思。乡之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四面边声③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
内容理解:写塞下
塞特有的声音,伴
连角起,
特有的声音和坐落在山
随着号角响起。层
流下了眼泪。
【K12学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知识点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知识点《渔家傲秋思》知识点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地域、季节。
“异”字概括总的感受,苍茫悲壮、悲凉奇异,勾勒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
“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典故,借雁去衡阳的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既反映了诗人思归念亲之情,又反衬了边地的荒凉,为下文做铺垫。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描绘了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孤城紧闭城门的景象,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孤城闭”,反映北宋守军力量薄弱,暗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将士们处境的艰难,又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环境描写,融情于景,听觉、视觉相结合,既写出塞外景色奇异壮阔的特点,又反映了宋王朝守军力量的薄弱和当时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其中,“孤城闭”,既暗示了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将士们处境的艰难和劳苦,又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上阕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离开这里飞回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音四面响起。
在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下阙: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家万里”和“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表现了诗人渴望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内心苦闷、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羌管悠悠霜满地”:环境描写,听觉、视觉相结合,融情于景,表现边地环境的凄清艰苦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辛,流露浓重的思乡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细节描写,融情于景,既写出将士们彻夜无眠、鬓发如霜和感伤苍老、内心苦闷的样子,又表现了诗人深沉而强烈的忧国思乡之情。
下阙译文: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中考古诗复习——《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苏州吴县,现江苏人)
• • • • • • 朝代 字 谥号 世称 文学史地位 作品
• 北宋
• 希文 • 文正 • 范文正公
• 政治家,文学家 • 《范文正公集》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北宋)
点明地点,“异”统领塞下秋景的 特点,突出塞外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边塞秋风的凄厉声响与军中号角声一起 响起,形成浓厚悲凉的气氛;“千嶂里” 点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长烟 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 之景,实则暗示军情紧急,烘托出戒备 森严的紧张气氛。动静结合,渲染了肃 杀的场景。 运用典故,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 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主旨句)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 辞手法,写出征人和将军因有家难 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表达了 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 思乡的情怀。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功思思 业乡想 • 浊酒一杯家万里, 未难感 • 燕然未勒归无计。 建归情
• 羌管悠霜满地,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朝代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北宋 与西夏战争对峙 时期。宋仁宗年 间,范仲淹被朝 廷派往西北前线 ,承担起北宋西 北边疆防卫重任 。
重点赏析
主旨句:
中心主旨
北宋范仲淹 《渔家 字希文 傲· 秋思》 谥号文正 世称范文正 公
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 然未勒归 无计
九年级下册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范仲淹)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抒发诗人思家念亲、却要立功边关的豪情。
2.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同样表达、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活用“燕然勒功”典故的诗句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思乡与报国心理矛盾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勾勒的是山衔落日、紧张萧瑟的边地悲壮场面。
8.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塞下秋景之“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9.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抒发将士们思乡之情,同时暗讽宋王朝10.“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不禁让人想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表现出苍凉悲壮情绪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13.《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文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 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 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 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 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 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 历新政”。皇祐四年(1052年),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 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 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初中选入课文《岳阳楼 记》。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 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 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 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 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句子释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 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 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 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 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 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三、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 (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 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 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 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 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 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九、诗歌赏析题 1、词的上阕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景物凄凉(戍边 图);下阕写:忧国思乡之情(思归 图)。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突 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分析) 答:①天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声杂,如:四面边声连角起。 ③城孤,戒备森严,如:长烟落日 孤城闭。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 “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 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 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七、主题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出作 者平息叛乱、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表达 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 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八、理解性默写题 1、本词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 近的词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写边关将士思乡心切,但未建功立业,归期 无计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3、通过视觉描绘塞上荒凉情景的句子是: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将军决心守边御敌的诗句是:燕然未勒 归无计。
五、题目介绍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 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秋思,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六、原文词语解释及句子释义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 《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 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 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四、体裁介绍。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 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 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 的。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 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 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 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 等。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 外怎样的景致?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景致: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之 下,落日时分,烟雾弥漫,只见四野荒 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 作用:表现了边塞的悲凉与中原不同,同 时也点明了战事吃紧和戒备森严的特殊 背景。
5、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答:写出了塞外奇异的风光,反映了宋朝 的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文作 铺垫。 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借边塞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 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 边将士日夜戍守的艰辛。
7、这首词上下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 为主? 答:上阕:描写; 下阕:抒情。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守边御敌、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十、赏析选择题。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 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 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 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 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 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 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 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 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