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松鼠教案

合集下载

那只松鼠 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 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动物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动物的生态特征。

3.引导学生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环境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器材:PPT、视频、图片、实物模型2. 内容:(1)松鼠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征;(2)松鼠的物种分类和生态环境;(3)与松鼠的相处之道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运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现松鼠的形象,让学生根据其外貌、大小、形状、行动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松鼠,并引出与松鼠有关的话题。

2.展开教学(1)松鼠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征。

透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以松鼠为主角,展现他们的生活习性、饮食爱好、睡眠习惯等,让学生对其的生活方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松鼠的物种分类和生态环境。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了解松鼠的物种分类,及不同物种所适宜的生态环境,包括所在地区、栖息地、温度、气候等。

(3)与松鼠的相处之道和保护措施。

通过PPT或图片的形式,讲解与松鼠相处的技巧,如避免招惹、勿以肉食物诱惑、勿喂糖等,同时介绍松鼠的主要危害因素,并让学生深入认识松鼠的生态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课堂练习和小结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一组表演“松鼠寻食”的场景,以展现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采用凭表现、现场观察、小组互动形式等方式,来测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评估学生所掌握的分级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文学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文学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精选文学那只松鼠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那只松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提炼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只松鼠》的内容介绍。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探讨作品中的自然观和生命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那只松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作品分析。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那只松鼠》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松鼠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松鼠的特点是什么?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那只松鼠》。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作品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作业反馈(10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作品主题探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学生分析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关爱自然和生命。

文学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文学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精选文学那只松鼠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那只松鼠的特点和习性;(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2)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那只松鼠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那只松鼠的特点和习性,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那只松鼠的文章文本、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2)播放松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欣赏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那只松鼠的喜爱之情,以及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心;(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2)学生展示自己对那只松鼠的绘画或写作作品,进行拓展训练。

五、作业设计1. 抄写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3.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拍摄图片或视频,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6《那只松鼠》教案

6《那只松鼠》教案

6《那只松鼠》教案6.《那只松鼠》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

4.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认识“股、厦、褐”等11个生字,会写“续,股、逮”等12个生字。

教学重点:1.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时间第1课时一、互动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吗请你欣赏(动画)在动画中我们看到了---(松鼠)是两只怎样的松鼠?(板书“松鼠”)昨天的微课你们看了吗?检查预习: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捉——放——念,让学生借助板书再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咬文嚼字,明情悟理。

(一)指导学习“逮松鼠”。

1.请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逮松鼠的句子或词语,并将自己读这些词句时候的感受写在旁边。

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省略号是呀,小松鼠的机灵、敏捷,父亲逮它时费的九牛二虎之力,课文都描写写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将读书的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生接读(想象画面)汇报我仿佛看见了()的松鼠。

我仿佛看见了()的人。

2指名读师引读第三段。

(二)合作学习“放松鼠”。

1.多么伶俐,多么惹人喜爱的小松鼠呀!现在它已经属于你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做呢?文中的“我”是不是也像你们这样想、这样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松鼠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体会“我”的心情。

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相机出示:一动不动躺师原来的你————现在的你----------(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情境创设:假如你就是那只躺在网袋里一动也不能动的“小俘然段。

此时此刻,你绝望的是什么?你抗拒的是什么?你祈求的又是什么呢?你能体会祈求后面那串长长的省略号所饱含的深意吗?除了绝望、抗拒、祈求,还有别的情绪吗?指导朗读:是呀,这只小松鼠也向往自由,向往家园,希望能逃脱,但此刻的它却只能一动不动地做我的“小俘虏”。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那只松鼠》这篇文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关键词:松鼠、生活习性、特点、自然生态。

3. 教学重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松鼠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

b.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松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阅读文章《那只松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a.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松鼠的了解。

b. 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4. 写作练习:a. 让学生以松鼠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描述松鼠的生活场景。

b.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松鼠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技巧的评价:通过学生写的短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文章《那只松鼠》。

2. 松鼠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文章《那只松鼠》的打印副本,以及相关的松鼠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环境布置:确保教室内的座位排列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3. 技术准备:确保投影仪或白板等显示设备正常工作,以便展示松鼠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和松鼠的相关知识,传授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用汉语描述动物的外形、动作和习性。

(3)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通过细节描绘动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特点。

(2)采用分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运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创作关于动物的短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引入:(1)展示松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动作等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的拼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松鼠的特点,如外形、动作、习性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意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松鼠的外形、动作和习性的描述。

(2)学生能够运用汉语描述其他动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拼读和理解。

(2)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特点。

(2)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运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创作关于动物的短文。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黑板:用于板书生词和重点句子。

(3)作业本:用于学生练习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松鼠特点的描述是否准确、详细。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关于动物的短文,关注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五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五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五篇《那只松鼠》一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读书指导1. 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2. 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3. 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二、情感深化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三、本课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流程:1.积累内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2.识字写字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3.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4.迁移练习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启思1、出示松鼠图片,板书松鼠 .提醒学生鼠的书写注意事项.你喜欢松鼠吗?了解它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了解松鼠.2、听到大家的介绍,我觉得松鼠十分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只松鼠》,板书那只 .3、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4、师归纳问题.(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那只松鼠怎么了?那只松鼠在哪里?)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读课文,自主识字.2、认读词语:惦记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逃之夭夭活泼伶俐可怜巴巴高楼大厦毛茸茸蹑手蹑脚密林深处得意忘形稚气未脱饱含深情三、速读,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围绕着那只松鼠,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的活泼伶俐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读1~3段,用划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被逮到以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2、交流: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抓住描写松鼠外形和动作的词句,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松鼠;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动作理解蹑手蹑脚 ,联系上下文理解逃之夭夭等词语.)4、那样机敏活泼的松鼠,父亲用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此时,父亲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这只松鼠的命运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五、作业1、工整、美观地书写生字词.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等词语造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在被捉到之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捉到松鼠的父亲心情怎么样?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一)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1、捉到了松鼠,父亲异常兴奋,而此时的小松鼠呢?勾画描写松鼠的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思考:此时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指名读,谈感受.引导学生猜测松鼠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句子: 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绝望是对失去生命、失去自由的极度恐惧;是指责作者的做法不对;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给它一条生路.这时的小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有感情地齐读.2、面对这样的一只松鼠,我是怎么做的呢?感情朗读第5段,用、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3、最后我是怎么做的?你从咬咬牙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4、这时的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 我看着它恢复自由后的活泼、开心.5、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父亲放了松鼠后的心情的?虽然父亲不能说出放松鼠的原因,但在父亲心中,他早已想清楚了,早已做出了决定,因为他是一个关爱动物的人.(二)学习惦记松鼠部分.1、用引读的方式学习第8、9段.第8段,体会父亲的心情,抓住女儿的语言感受她善良、美好的心灵.(相机理解得意忘形的意思.学生用稚嫩的语言体会女儿的稚气未脱 .)第9段要读出如释重负之感.2、读写结合:老师深情地点拨: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把小松鼠放回了大自然.虽然女儿的心愿没能实现,但是女儿不但没有责怪父亲,还深情地关注着小松鼠的命运.如果这父女俩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先写下来,再在班内交流.3、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三、总结,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搜集资料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资料(故事、图片等),在班内交流.附:板书设计6 那只松鼠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三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段,感受人物的心灵美.教学难点揣摩小松鼠和父亲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猜谜语. 师:听说咱们班孩子可聪明了,今天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请大家帮忙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 生活像猴子, 爬在树枝上, 忙着摘果子. 打一动物 ) 师:孩子们果然名不虚传,一猜就中,这个谜底就是松鼠.(板书)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注意鼠的写法.2、欣赏动画.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这样的新朋友.(播放动画)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可作家刘保法既没有用美丽,也没用可爱,而是用了这两个字那只松鼠(完善课题板书,学生齐读课题).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1、那只松鼠什么样?2、那只松鼠怎么了?三、检查预习师:课前,老师布置过一项预习任务(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围绕那只小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师:现在,来检查一下我们的预习情况吧!(课件出示以下词语: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伶俐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漏掉)(1)读准字音.(2)理解蹑手蹑脚的意思,并造句.(3)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师指导左窄右宽的字(如携、拒 )的写法.师:孩子们字词掌握得很不错!那么课文围绕小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生回答,师板书:逮、放)四、直奔重点,品读课文1、初步感知父亲放松鼠时的心情.师:最后,父亲是怎么把那只松鼠放掉的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咬咬牙)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从咬咬牙这个动作中,你体会了什么?(父亲的矛盾、犹豫、不舍)2、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和父亲逮松鼠的不易.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让父亲如此不舍?咱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目标2):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1)、用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想像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松鼠?在你认为最能表现松鼠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 .(2)、用~~勾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句子,并用 . 标出父亲逮松鼠时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把你的感受简单批注在书旁.第二关:选词填空. 乞求要求恳求1、小松鼠用绝望的目光( )我放了它.2、妈妈对我的( )很高.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四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看,课堂里来了新朋友(屏幕出现小松鼠的活动场面)大家和它打个招呼吧.2、今天咱们就围绕这可爱的松鼠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那只松鼠到底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赶快自由的读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些什么.板书(捉放)三、抓关键词句,揣摩父亲心理最后,父亲是怎么把那只松鼠放掉的?书上用的什么词?(屏幕出示最后,我咬咬牙,终于把它放了.)一起读读这句话.从咬咬牙这个动作,大家体会到什么?(父亲的矛盾、犹豫、舍不得)(一)感情朗读,学习课文为什么捉的部分1.到底是一只什么样可爱的松鼠能让父亲这么舍不得呢?从课文的哪一部分能看出来?2.先自己读读第三段,再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是哪几句?3.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些句子,词语写得真生动用得真准确,那么我们就把表现那只松鼠可爱,机灵的第三自然段连起来好好读一遍怎么样?(二)创设情景,走进人物内心,学习为什么放的部分说心里话,要是真有这么一只既活泼可爱,又调皮机灵的小松鼠让你带回去当宠物好好爱,好好养,你舍得不要吗?要是换了我,我也舍不得啊.可咱们文中这位父亲,到了最后,还是(再次引读屏幕上的句子.)思考:父亲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有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读书:从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看出父亲的感情变化.(三)自我阅读后交流体会指导要点:1、(屏幕出示父亲提着网兜和被俘的小松鼠对望的画面,旁边配有课文4、5段的描写):看来,大家都特别关注了4、5自然段的描写,让我们先来读一读.2、(响起舒缓的音乐)你们看,小松鼠就这样一动不动的躺在网袋里,失去了自由,父亲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它也直盯盯的望着父亲,就这样静静地彼此注视着.孩子们,如果你现在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也许是那只回不了家,见不到爸爸妈妈的松鼠,也许是那个为了满足女儿心愿,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捉住松鼠的父亲.内心都分别会想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课文4、5段的空白处写一写他们此时内心的想法.3、(交流自己的体会)我想:此时,同学们已经被父亲对松鼠真正的关心和爱所打动了,谁愿意带者这样的情感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推荐读、教师范读、齐读)4、现在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非要放那只松鼠了吧?为了小松鼠能回到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为了小松鼠生活得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为了小松鼠是人类的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5、(屏幕出示小松鼠的活动场面)你们看,小俘虏又变成了小精灵,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送它回家吧!四、学习课文8、9段1.我们都理解了父亲的做法,他的女儿理解了吗?一起拿好书,读读课文的8,9自然段,2.多么美好的结局啊,孩子们,你们一定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明白了许多许多,那么请你们送几句心里话给父亲或者是女儿,好吗?(随机板书)真好,我们的周围有这样的父女,有你们这样善良的充满爱心的孩子,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定会永远的充满生机与活力,谢谢孩子们!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五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 (出示松鼠图片或播放相关录像)孩子们,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激起孩子们对松鼠的喜爱之情.)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松鼠的文章,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揭示课题.)二、默读课文,感知大意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新词.2.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相互帮助解决的教师不再细讲,不理解的随文学习.3.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3段).(1)引导学生朗读第3段.(2)勾画出描写松鼠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勾画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词句,请学生演示相关动作,谈谈自己的感受.(4)出示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一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5)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心里异常高兴?讨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松鼠的机敏和父亲的吃力.2. 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4~7段).(1)默读第4、第5、第6段,标出描写小松鼠神情、动作的词句,读一读.(2)组织讨论,理解重点句子: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采用转换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胆猜测小松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句,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4)小小辩论会: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在辩论中理解重点句子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感受父亲战胜自我的高尚情操.(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3. 学习惦记松鼠这一部分(第8、第9段).(1)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忘形、饱含深情的意思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女儿饱含深情的问话,在朗读中感受女儿纯洁美好的心灵.(3)读课文最后一个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4)你想对文中的父女俩说些什么呢?四、课外延伸,主动探究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展示.板书设计参考:关爱动物那只松鼠逮惦热爱自然放参考资料☆你知道松鼠对森林有什么贡献吗秋天,森林里的松子成熟了.这是松鼠最快活的季节,它天天从这棵松树溜到那棵松树,不停地品尝着美味可口的松子,直到肚子吃得圆鼓鼓的.秋天一过就是寒冷的冬天,严冬里不仅没有松子,连别的食物都难找到,松鼠该不会饿死吧?其实用不着担心,聪明的松鼠早就在食物丰富的秋天把过冬所需要的粮食贮藏好了.它天生就有冬天食物危机的意识.它不断地挖坑,不停地把采集到的松子放在坑里并埋起来,到冬天来临时,它已埋下了不少松子,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紧急储备食物工程.寒冷的冬天来了,躲在洞中的松鼠感到肚子饿时便溜出洞挖出自己埋藏的松子,尽情地享用自己储备的粮食,饱餐之后它又跑回洞中悠闲地睡大觉.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临.健忘的松鼠把自己埋藏的不少松子遗忘在地里,不久松子就发芽了,森林里冒出一棵棵幼小的松树苗.松鼠喜欢吃松子,以前可能有人担心它会使森林里的松树绝种,现在大家不用顾虑了吧?松鼠不仅不会使松树绝种,反而对松树的繁殖做了不少贡献,它还有播种能手的美称呢.☆松鼠为什么能在树上跳跃自如松鼠是动物王国里一种非常乖巧的动物.它个头虽小,却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非常可爱.松鼠是爬树高手,无论多大多高的树它都能来去自如.它常在树上嬉戏,常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跳上跳下,奔左奔右,它都能穿梭自如,让人羡慕万分.松鼠为什么能在树上跳跃自如呢?它为什么不会一脚踏空而摔到地上呢?大家也许弄不清其中的奥秘,其实原因之一是松鼠具有善于跳跃的强有力的后肢,但最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条又长又大的尾巴.当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它用有力的后肢使身体腾空而起,在空中,它的尾巴使它的身体保持平衡,继而使它丝毫不差地安安稳稳地落在树枝上.可见,在松鼠的弹跳过程中,尾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若松鼠失去了尾巴的平衡作用,它就不能自如地腾空跳跃,甚至失去了在树上生活的能力.松鼠的尾巴除了有平衡作用外,还具有保暖的功能.冬天来临时,松鼠就会长出一身厚厚的冬毛,它尾巴上的毛也长得特别浓密.在严寒的冬季里,它常用长满冬毛的大尾巴紧紧地盖住头部,卷成球状,抵御寒冷的天气.松鼠的尾巴还可以用于传达信息,当它要向伙伴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它总是不停地摇动尾巴,又蹦又跳.。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三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三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读书指导1. 解题。

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

《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

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

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

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

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

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情感深化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流程:1.积累内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

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

然后进行检查。

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篇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适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那只松鼠》教案

适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那只松鼠》教案

目录一、引言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2.课文阅读3.语文知识点教学4.语言功能训练5.课堂互动五、教学反思六、结束语一、引言《那只松鼠》是一篇朴素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自大的松鼠因失去了季节的感觉而险些丧命,经过努力才得以幸存并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这个故事既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又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和语文训练机会。

二、教学目标1.能读出课文内容,理解情节,把握本文主旨;2.能分析课文结构,靠读懂句子、认识词语、了解结构等方式来理解文章;3.能掌握本文的一些语言运用法,如比喻、排比、反诘等;4.能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感悟道德教育,在人文关怀中汲取力量;5.能在语言表达中,提高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突破文本难度;2.把握作者意图,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安排一个游戏,比如大家一起做个手偶活动,准备一些颜色艳丽的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他们喜欢的松鼠,宣讲制作耗时比较短的处处让人留意,并且先要预估松鼠的面部特点和四肢的长度等等。

2.课文阅读教师为学生讲述故事的内容:版权让一只个性鲜明自满的灰松鼠失去季节感,不顾一切地向前,结果险些丧命。

在被救活之后,灰松鼠努力领会四季的礼仪和规范,重新寻找失落的季节感,已经是另一只秋松鼠了。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放松那些用课本上的情景来重温《那只松鼠》故事,同时将语文点放到故事情节的关键点上,比如比喻、排比、反诘等,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和语言运用法。

3.语文知识点教学(1)比喻: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比喻的概念,并指出其中一些比喻的句子,例如松鼠的担架一行似水飘泊,还有“我的速度比东风还快”这个句子。

通过分析此类句子,学生可以明确理解文本中的“比喻”。

(2)反诘:教师可以解释什么是反诘,让学生分析出本文中包含反诘的句子。

让学生读几遍这个角色之间的反诘,了解其中的语言运用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技巧来丰富文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那只松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读懂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描绘松鼠的形象。

三、教学准备1.《那只松鼠》的故事书2.松鼠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松树,并询问学生是否看到过松鼠。

2.让学生说出对松鼠的了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松鼠的特点和行为。

步骤二:故事导读1.准备一段与松鼠相关的视频资料,播放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介绍《那只松鼠》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在故事中的行为和表情。

步骤三:阅读故事并回答问题1.分发《那只松鼠》的故事书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故事。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3.提问学生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如:故事中的松鼠是怎样生活的?它为什么要寻找食物?等。

步骤四: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2.讨论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步骤五: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松鼠为题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描述一个松鼠的形象。

2.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丰富描写,让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

步骤六:小结和巩固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布置阅读相关的作业或出示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到校园或公园寻找松鼠,并观察它们的行为。

2.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实验,以了解松鼠是如何收集食物并储存的。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给予评价。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松鼠”、“树枝”、“跳跃”等词语;(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松鼠的直观认知;(2)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提高生态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 词语学习:学习生词“松鼠”、“树枝”、“跳跃”等,理解词义,会正确运用;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回答关于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问题;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松鼠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生词;(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2)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或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关注松鼠,激发学习兴趣;2. 生词学习:让学生拼读生词,通过例句理解词义,进行词语练习;3.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4.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回答关于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问题;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松鼠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6. 课堂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每个生词写5遍;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下节课分享;3. 预习课文: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文学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文学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精选文学那只松鼠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那只松鼠》一文,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文章主旨及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那只松鼠》一文,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那只松鼠》的兴趣。

2.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绘松鼠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作品中感受到的作者对松鼠的情感,以及自己的生活感悟。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眼中的松鼠”为主题,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珍惜美好生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那只松鼠》的理解。

2. 搜集其他描写动物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交流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小动物,并将思考成果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提供其他描写松鼠的文学作品,如《松鼠》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

2. 视频欣赏:播放关于松鼠的纪录片或动画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增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七、综合实践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松鼠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松鼠的活泼可爱,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 举办一个“松鼠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松鼠。

八、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关注语音、语调和表情。

《那只松鼠》说课稿(共5则范文)

《那只松鼠》说课稿(共5则范文)

《那只松鼠》说课稿(共5则范文)第一篇:《那只松鼠》说课稿(共)《那只松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那只松鼠》,它所处的单元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

下面我就将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这是一篇细读课文,这篇课文以“那只松鼠”为线索,按照“捉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这一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在山林旁路边意外地抓到一只松鼠,“我”异常兴奋。

因为“我”早就想买一只松鼠,可是“我”后来居然放了这只松鼠,结尾还很关注那只松鼠。

全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人物情感跌宕起伏。

“我”的心情由异常兴奋到矛盾重重,最后,如释重负。

反映出了“我”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在捉、放松鼠过程中的感情变化,领会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由描写松鼠的语句体会小松鼠的心情,感受小松鼠的可爱,可怜。

3、领会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学生实际,围绕“那只松鼠”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小松鼠的活泼机灵。

3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小松鼠的心情,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4、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激发情感共鸣,建立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世间生命皆有灵性,激发热爱自然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难点揣摩小松鼠的心情,体会“我”在捉放松鼠时的感情变化。

教学突破引导学生作换位思考,想象自己就是小松鼠,融入情景之中,以体会其心情,从而感受“我” 的心情。

三、教法。

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

根据细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性。

(3)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描绘一个动物的外形和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松鼠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那只松鼠》课文。

2. 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松鼠”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学生对松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描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节奏的掌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18、那只松鼠教案

18、那只松鼠教案

18、那只松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一:(本环节需10分钟)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圈画生字新词,并同时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找同学读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错的生字。

可能读错的字:自学指导二:(本环节共需5分钟)1、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找同学解释文中部分生字词。

自学指导三:(本环节共需8分钟)1、分组比赛读课文,回顾全文。

课堂作业:赛读课文后,扫清字词障碍,完成以下问题。

1、2分钟识记文中红拼音生字,并听写在下面:2、2分钟认读词语:惦记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逃之夭夭活泼伶俐可怜巴巴高楼大厦毛茸茸蹑手蹑脚密林深处得意忘形稚气未脱饱含深情自学指导(四)再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围绕着那只松鼠,它是怎样的松鼠?它怎么了?它在哪里?课后作业:1、红拼音生字每个抄写三遍听一。

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造句,写在摘抄本上。

3、查找关于松鼠的资料,了解一下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第二课时1、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

2、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自学指导一:读1-3段,体会松鼠的活泼伶俐学习逮松鼠,并回答下列问题(本环节需10分钟)1、画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被逮到以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2、父亲是怎样捉到这只松鼠的?画出具体的词句。

3、捉到松鼠的父亲心情怎么样?自学指导二:学习4-7,自然段并思考:1、如果说1-3是捉松鼠的话,那4-7用自己的话总结下,应该是什么?2、捉到了松鼠,父亲异常兴奋,而此时的小松鼠呢?勾画描写松鼠的句子。

2、面对这样的一只松鼠,我是怎么做的呢?感情朗读第5段,用“--”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

3、最后我是怎么做的?你从“咬咬牙”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4、这时的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5、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父亲放了松鼠后的心情的?自学指导三:学习8-9,自然段并思考:1、用自己的话总结这部分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那只松⿏》采⽤倒叙的⽅式,叙述了“我”与⼀只松⿏的故事。

我为了满⾜⼥⼉的愿望,在⼀次偶然中逮到⼀只惹⼈喜爱的松⿏。

可是,当我发现被逮的松⿏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且还时常惦念它。

叙述中,通过对⼈物⼼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对⼩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那只松⿏》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那只松⿏》原⽂ 那只松⿏可怜巴巴地躺在我的袋⾥,⼀动也不动,完全失去了⼏分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

我⼼⾥异常⾼兴。

在家时,⼥⼉常常吵着要养⼀只⼩松⿏,可惜在城市的⾼楼⼤厦中,很难找到松⿏的⼀丝踪迹。

没想到这次在⼭林路边等车,我却意外地逮到了⼀只。

我先是看到路对⾯树⼲上有个灰褐⾊、⽑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蹑脚地过去。

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下蹿上了树梢。

哦,原来是⼀只活泼伶俐的⼩松⿏。

我忽然⼜发现周围的⼀棵棵树上,⼏乎都有松⿏在跳动觅⾷。

我兴奋⽆⽐,东奔西跑地去抓。

那些⼩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当我累得直喘粗⽓,瘫坐在地上时,那些⼩精灵⼜神不知⿁不觉地出现在我⾯前的⼏棵树⼲上。

待我再去抓时,它们⼜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随⾝携带的袋,总算住了⼀只。

看着这只⼀动不动地躺在袋⾥的“⼩俘虏”,我很开⼼,想伸⼿去摸摸它。

突然,我看到了它的⽬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我的⼿触电般地缩回原处。

我望着它,尽⼒体验着它的⼼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最后,我咬咬⽛,把它放了。

我看着它蹿上树梢,⼜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这样做不可。

我决定回家后不对⼥⼉说这件事。

我始终忘不了那只松⿏。

在⼀次晚餐时,得意忘形的我还是讲了那只松⿏的故事。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13《那只松鼠》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13《那只松鼠》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13《那只松鼠》教案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谜语,猜猜看这个动物是什么?像鼠却又尾巴大,家里从来没有它,山上安家它。

打一动物。

学生猜出是松鼠)老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猜对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松鼠。

老师:请看这张松鼠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只松鼠怎么样?学生描述)老师:你们的词汇真丰富!但是,作家XXX在文章中并没有用“美丽”或“可爱”来形容松鼠,而是用了“那只”来描述。

这只松鼠和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作者如此难忘呢?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吧。

二、感悟课文,品味语言老师: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学生:主人公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梦见松鼠”)老师:让我们读第四自然段。

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你认为最能表现松鼠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Δ”。

学生找出句子并标记)老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松鼠?学生描述)老师:作者看到这只松鼠后,心里特别喜欢,他忍不住逮住了它。

这是怎样逮住的呢?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下“逮松鼠”)老师:逮住了松鼠后,主人公很高兴。

但是,这只松鼠还是像原来一样活泼吗?学生研究第二自然段)老师:主人公最终放了这只松鼠,但是当他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松鼠时,他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

题目:惦记松鼠第一段:描述小松鼠被捕后的情景。

我看到了一只可怜巴巴的小松鼠,一动不动地躺在网袋里。

它失去了自由,眼中流露出绝望和乞求的目光,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

第二段:描述小松鼠试图逃脱的情景。

我看到了小松鼠拼命逃窜,但是没有成功,它变得更加抗拒,像是在反抗它的命运。

第三段:解释小松鼠成为“小俘虏”的含义。

作者用双引号引用“小俘虏”,是因为小松鼠只是失去了自由,而不是一个被捕获的敌人。

它变成了小俘虏,只是因为它失去了自由。

第四段:思考小松鼠失去自由的感受。

如果你是那只小松鼠,失去了自由,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和小伙伴,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绝望的目光想告诉大家什么?第五段:放松鼠的决定和心情。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这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2.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重点和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2.松鼠的习性和特点的认识教学准备1.课本: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3.教具:黏土、篮球等实物4.活动:问答、朗读、讨论、情境体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用PPT播放松鼠的图片和视频引入主题,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松鼠吗?知道它有哪些特点和习性吗?二、学习篇章(30分钟)1.请学生朗读课文《那只松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2.使用PPT播放课文配图和相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让学生通过视听突破文章难点。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问答互动。

例如:“小鱼和小兔对松鼠的话有什么感受?”学生进行回答。

三、拓展阅读(20分钟)1.了解松鼠除存储食物粮、睡眠规律、食性等习性的相关信息。

2.在PPT展示的图文中寻找松树林、松树球等相关实物让学生进行感性体验。

3.请学生通过上述学习体验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情境体验(20分钟)教师以“我是一只松鼠”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游戏。

1. 请同学建议一些松果的“食谱”,比如不同口味的松果饼干等。

2. 将黏土塑造成树木,把篮球放在树上,模拟松鼠爬树的场景。

3.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这个情境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复习(10分钟)总结课堂感受,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今天的主要内容,并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1.做一个松鼠的简单模型,展示在教室里。

2.画一张生动有趣的松鼠画,发表在课堂上并留在教室里。

3.写一篇关于松鼠习性和特点的小文章,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教学评价1.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松鼠的习性和特点。

2.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清晰。

3.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1.需要增加大量实物、图像、声音等真材实料,丰富内容形式,加强视听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语《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仁爱之心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热爱自然,关爱动物,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叫鼠不叫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果实。

——打一动物
再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

(出示松鼠图片)
这是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今天我们学习和松鼠有关的文章《那只松鼠》,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那只松鼠》一课,现在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1、听写生字:蹑手蹑脚、活泼伶俐、携带、俘虏(评价、改正)
2、回顾课文大意。

(板书: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自学提示(一)
1)那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用横线画出描写松鼠的句子,读一读。

2)我逮到小松鼠容易吗?你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逮到后我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由品读感悟。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松鼠是什么样的?从松鼠外形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当父亲去逮松鼠,松鼠要逃跑,课文是怎样写松鼠的呢?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松鼠怎样?这样一只活泼伶俐的松鼠,父亲是怎样逮住它的?
引导美读:是呀,小松鼠活泼伶俐、机灵敏捷,父亲逮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课文都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再去美美地感受一下吧。

老师引读第三段。

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才逮到一只松鼠,心情怎样?联系前面的语句来说。

为什么高兴?
5、此时此刻,小松鼠的心情又如何?文中的父亲又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四至六段,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自学提示(二)
1)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松鼠神情、动作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用三角形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父亲的心情。

6、学生自由品读感悟,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松鼠神情、动作如何?
出示:“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指名读。

它为什么绝望?它抗拒什么?它会怎样乞求?
品读:请男生带着小松鼠的心情来读;请女生带着小松鼠的心情来读;老师范读。

假如你是这只松鼠,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美读升华:是呀,这只小松鼠也向往自由,向往家园,向往能逃脱,但它却无可耐何,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小松鼠的心情,就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读出小松鼠的绝望、抗拒和乞求。

面对此情此景,父亲是怎么做的呢?
师:作者最终咬咬牙放了松鼠,你体会到什么?他放了松鼠,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8、学习七至九自然段。

作者放松鼠时说不出放的原因是为什么?同学们一定知道为什么?
为了小松鼠能回到(),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为了小松鼠生活的(),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为了小松鼠是人类的(),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父亲回到家说了小松鼠的事了吗?为什么?得意忘形后父亲的心情怎样?女儿又怎样?
是呀,父亲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行为影响了女儿,在女儿的心中播下了这颗种子,也在我们心中播下了这颗种子。

我相信,孩子们和文中的女儿一样会让这颗种子扎根、生长。

9、立足文本,拓展延伸。

学到这儿,你们想对文中的父女俩说点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跑进家来的松鼠》
1、短文写了一只()的松鼠,表达了()。

而《那只松鼠》讲述了一位父亲()的故事,表达了父女俩()的美好心灵。

2、结合两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18 那只松鼠
捉――放――惦
松鼠活泼伶俐
父亲关爱动物
女儿热爱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