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6)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其他相关诗词作品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案被视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质的教案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涉江采芙蓉教案,通过分析该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以《涉江采芙蓉》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文学欣赏:-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 辅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朗读与表演:- 引导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 观摩示范朗读和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涉江采芙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意义;- 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与赏析:-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创造个人的想象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问答法:-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通过再现画面,学习把握“悬想”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2、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我们全世界母亲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枝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亲友结婚,我们会送上百合,祝愿好友百年好合。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的人们都有送花这种情怀,将最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花草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同学们芙蓉是什么花呢?明确:芙蓉别称“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二、导学检测1、关于《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2、字词解释三、诵读感知1、听录音,感受诗歌内容及节奏。

2、齐读(老师指导五言诗朗读“二三”格式)3、请学生试读四、体悟情感1、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个词语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伤以终老2、是因为什么而忧伤呢?明确: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

3、学生再次全读全诗,读出那种思而不见的忧伤之情。

(老师点评)五、赏析采莲图1、诗人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忧伤呢?诗中有两幅画面,找一找。

(采莲图、望乡图)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课前预习作业)3、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板书:采莲图——以“乐景”衬“哀情”六、赏析“望乡图”1、请发挥想象,描绘这幅“望乡图”。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商丘市一高赵娜一、导语设计师: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

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

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

《涉江采芙蓉》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涉江采芙蓉》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通过赠送花或者一棵芳草。 目的:一方面是传送了对亲友的关怀、思念等 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呢?
没有,从文章中作者的自问自答可以看出
心情变化:
轻松欢乐—乐极生悲—忧从中来—愁苦绵绵
请找出这首诗歌当中的意象?
1、芙蓉即荷花 2、兰泽 3、芳草
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以乐衬哀,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画满感强烈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似乎能 看在美丽的荷花中间见欢乐的人群背后一个主 人公孤单忧愁地站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 方向张望,可是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 遥遥。
小结

本诗通过诗人采摘芙蓉赠送给远方的爱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全诗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萧统 《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 包括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 品。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而《古诗十九首》 的出现也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 成熟的阶段。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也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注 意: 1、停顿。二三式 2、第三个字音稍延长 3、有感情的朗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提问诗歌中的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方 式表达他的情感的呢?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
全诗大意: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
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 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 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 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姜斋诗话》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一声叹息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一声叹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所思在远道,一霎时,天地为
之变色,此中有无限凄凉寂静,等 一场离别,衰老的离别……
一句叹息,有雷霆万钧之力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永远的乡愁 对等的爱情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王维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驿 寄 梅 花
鱼传尺素
赠范晔诗 陆凯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寄一枝春。


——李白《长干行》
执着 专一
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路过很多 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城市的酒,但 在我的一生,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 年纪的人。
——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
坚强 独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谈一谈】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 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 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 死生新故之感。
清·沈德潜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Ⅰ以物传情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花草传情
以花草相赠
•第一组:红豆 •第二组:杨柳 •第三组:莲子 •第四组:梅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永远的乡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采 芙 古
诗 十
蓉 九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张九龄《折杨柳》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民歌《西洲曲》
初读,晓故事
掌握诵读节奏。 知晓故事内容。
析读,品感情
根据故事内容, 领悟故事情感变化。
赏读,悟深情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男子? 女子? 其他?
鉴读,悟深情
游子思乡与思妇怀远皆有
男: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读,探主旨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民谣
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 长幼而不归……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 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小结
透过《涉江采芙蓉》40个汉字,我们站在1800 年的历史河岸,采摘了诗歌中那朵难以送达的莲花 ,聆听了那一声声悲哀而无奈的叹息,更感受到了 人类那生别离的普世悲哀。
思妇怀远:一个女子借采莲来表达思念,想象自
己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4句为实, 5、6句为虚)
游子思乡:游子想象家中的爱人正在思念自己采
莲想要送给自己,而自己却只能望乡不能归乡。(前4 句为虚,5、读。
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谢 谢!
苏 幕 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 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 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 移位,对面落笔,更加衬托出我对家 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 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了解诗歌意境,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平平仄仄的诗行里,摇曳着多少美好的情感,而正是因为这些丰润情思的滋润,我们的灵魂里才永驻着浪漫和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去感受流传千年的经典吧!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约5分钟)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 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思念,忧伤.....三、反复吟咏,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约25分钟)将你的心与诗中的那颗心契合起来,让诗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词句、每一个细节都跳动在你柔软的心灵上。

也许,我们再来读这一首诗,我们还可以感受得更细腻。

. 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表达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点拨A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美好高洁的意境与形象——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重点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芙蓉也称之荷花是一种清雅高洁之物,再配之兰泽、芳草营造出的是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

诗人将抒情主人公置于其中,这就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优雅。

让我们不禁想到一江南女子在风和日丽中采摘晶莹可爱的荷花。

幽香袭人,教人醉心,此可谓“诗中有画”或者“画中有诗”了B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浪漫、优雅的传统——物寄相思,表达思念、爱慕“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一株芳草。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见面时托一支梅花给朋友既传达浓浓的思念,又表达深深的祝福。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4/1/25
25
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和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寻求改进 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 格和特色。
2024/1/25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涉江采芙蓉的场 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5
11
导入环节
引用诗句
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经 典诗句作为开场白,引发学生对古诗 的兴趣。
背景介绍
教学目标阐述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 《涉江采芙蓉》,了解诗歌的内涵和 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教学效果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情感、 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17
学生表现评价方式
2024/1/25
课堂观察
0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
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问与回答
02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业与测试
27
THANKS
2024/1/25
28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 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 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 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024/1/25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3.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学情分析:在已有的古典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整合与探究的能力。

在诗歌学习过程中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单一转向多视角,体会诗歌丰富立体的幽微情意,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与热情。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通过对写法,体会诗歌幽微的情意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这是人们的共识。

但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诗歌的发展也是一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

在这发展过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为“五言之冠”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活动2【讲授】背景介绍《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南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一组“杂诗”的标题,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但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组诗歌,得到古人极高的称誉。

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钟嵘《诗品》说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活动4【活动】品味鉴赏1.问:一二句画面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兰泽、芳草;意境高洁、清幽 ;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反思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读出《涉江采芙蓉》诗的感情。

2、读出《涉江采芙蓉》诗的情感3、欣赏和品读《涉江采芙蓉》,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1、鉴赏、领悟《涉江采芙蓉》诗中深层的情感。

2、思考《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文学背景,体会东汉末期中下层文人情感的普遍性。

3、学会鉴赏一首诗的情感内涵,产生课下再读《古诗十九首》其余诗的兴趣。

教学手法:诵读、点播、启发、拓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今天我们就来品读和鉴赏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涉江采芙蓉》。

二、初读写练1、ppt展示:“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不必在乎结果,只看好沿途的风景,时光静好,不是雨无心,只是泪多情......”这是老师在读完《涉江采芙蓉》后写给主人公的一句话。

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也读了这首诗,现在依据你对诗的体会,请为抒情主人公写一句话。

限时三分钟。

2、评价解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如果学生是从思乡的角度写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作者在“望旧乡”的时候心情如何?②如果学生是从爱情的角度写的:诗中的主人公为爱做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悟到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与不舍?(从采芙蓉、思、还顾、望、终老等词中通过诗句拓展感悟主人公情感。

)3、品诗要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诵读诗句。

要求:第一遍:放慢节奏,找准语调,读出诗的韵味。

句与句之间停顿一秒。

第二遍:读出诗句中的平仄,尤其是每句的最后一字。

声调抑扬顿挫。

第三遍:读出诗句中的重音,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重音在一句的副词与动词上。

4、再品质疑同学们在理解这首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吗?或者对这首诗,大家有什么质疑的地方吗?①预设启发的问题:大家是否想过,芙蓉其实并不长于江中,涉则代表水浅;而兰则生于幽谷,并不生于澡泽,为什么要涉江采芙蓉呢?又为什么说兰泽多芳草呢?ppt出示:屈原曾在《楚辞·九歌》中创作《涉江》,这是他在流放途中抒发悲愤心情的作品,其中抒发了屈原热爱正义、刚直不阿的斗争精神。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一位江边女子采摘荷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字词的解释、意象的描绘、主旨的理解。

难点:诗歌中的意境感悟、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江边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字词解释: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意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江”、“荷花”、“明月”等,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思考诗歌背后的哲理。

6. 人生哲理: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如“人生如梦,珍惜当下”等。

7.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与诗歌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涉江采芙蓉》板书内容:意象:江、荷花、明月意境:优美、宁静、哲理人生哲理:人生如梦,珍惜当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准确背诵《涉江采芙蓉》。

3. 请学生分析其他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下周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背后的人生哲理感悟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江边风景,让他们亲身体验诗中的美景,进一步理解诗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课题名称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明确:他采之的目的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折芳馈赠的传统说起了。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因为内心对你的纯洁美好的爱,因此看到荷花想采摘而赠予你;又因为爱得深沉不肤浅,因而不惜涉江之劳,也许我不善划水,不懂荡舟,但一定要涉江把花摘到,赠予最爱的你。但,知心人却远在天涯,“路远莫致之”,美丽的东西不能送达,即使这点情意都难以传递。于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还是不甘心,仍要回望故乡,那儿有我的牵挂。
2、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hàn dàn]等。板书:荷花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总结:品质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庄重
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总结: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目•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和衔接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涉江采芙蓉》诗歌简介《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鉴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及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诗歌原文及注释解读诗歌原文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完整原文,包括生字、难字的注音。

注释解读对诗歌中的生词、典故、地名、人名等进行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剖析主题思想阐述《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爱情与坚贞不渝的信念。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意象运用、音韵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难点问题探讨与答疑难点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如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表达的把握等。

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

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巩固案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思考:诗人是从什么角度表达 对妻儿的思念之情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参考答案: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展开联 想和想象,从对方着笔,借写妻子月下思念着出门在外 的“我”来写自己对家中妻儿的思念之情,使双方彼此 思念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富有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 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渡过江水,采摘芙蓉。 兰泽肥沃,芳草茵茵。 采摘兰草,欲赠于谁? 悠悠思念,飘散远方。 回眸望远,不见故乡。 漫漫长路,绵延远方。 心心相印,两地相隔。 忧忧凄凄,终老异乡。
作者: 高一(6)班 王梦可
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知识链接:与采莲有关的诗文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西洲曲
【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课时小结
巩固案答案
1.(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参考答案】
这句诗写出了雨过天晴,山色变得苍翠的
景象。
第一步:解释句意
一个“骤”字,写出了暴雨来得快,也去
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 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 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 合的画面。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嵩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寄寓着 作者的理想追求。
(第三步:点明作用)
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句意
简洁地解释句子的大概意思。
第二步:具体分析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 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 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 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词写出了早上的云气散开了,山腰变得很细了;头天 夜里的雨水注满了溪水,溪水变宽了的山林景色。
结合整首诗,从表现手法、关键字词等
方面细致分析诗的巧妙之处和深刻内涵。
第三步:点明作用
指出诗句在整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揭示 的哲理、营造的氛围或结构方面的作用。
表述模板:
这句诗写出了…………,
(解释句意)
通过运用……手法,描绘了……, (具体分析)
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思想感情。(点明作用)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第一步:解释句意
这两句词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瘦”字形象 地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并侧面写出晓云弥漫时山 峰的壮阔;“肥”形象地写出一场夜雨后水面的宽阔,又侧面
写出下雨之前谷溪的窄浅。第二步:具体分析
此处巧用比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意涵丰富隽永。
第三步:点明作用
(2013·湖北卷)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二)。
•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 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能够找出诗句中精炼的句子。 2 结合诗句分析精炼句子。 3 记住答题步骤学会答题。 二: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文字资料掌握有关鉴赏炼句的命题方式和解 题策略。 ② 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课本中给出的练习题,组内讨论、组间质 疑,寻求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③ 通过对应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第一步:解释句意
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荡漾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 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 微”彼此沟通起来。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第三步:点明作用

诗歌鉴赏 —炼句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 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炼字篇
•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暮色中响起的
情景。
(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 轼牵连,累遭贬谪。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这句诗写出了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第一步:解释句意)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
得快。 由“雨”到“晴”到“山绿”,细致
生动地写出了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牧童因雨过天晴而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三步:点明作用
(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 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 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的理解。
(步骤一)1、解释字义。
答题步骤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描述诗句。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点出技巧,阐述效果(氛围效果、
情感效果)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 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 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