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管理制度(4篇)

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管理制度(4篇)

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的管理,加强对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维护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中的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管理。

第三条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是指在工程项目中从事具有一定危险性或特殊要求的岗位的人员。

第四条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的划定、培训和监督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五条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管理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公认的原则。

第六条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管理涉及工程项目部门、用工单位和特殊工种从业人员三个主体,各方应相互配合,共同落实管理责任。

第七条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管理的具体事项由工程项目部门和用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制定,并报企业法人或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特殊工种的划定和认定第八条工程项目特殊工种的划定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由工程项目部门和用工单位共同确定。

第九条特殊工种的划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岗位所涉及的作业环境、工艺及技术要求;(二)岗位所处的风险等级;(三)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特殊知识、技能和经验;(四)国家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五)其他相关因素。

第十条工程项目部门和用工单位应制定特殊工种划定和认定管理办法,具体包括划定的程序、要求和评审标准等,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认定。

第三章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第十一条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专业考核后方可上岗从业。

第十二条工程项目部门和用工单位应组织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工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第十三条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应由专业培训机构或特殊工种从业人员专业协会举办,培训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第十四条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考核应由省级或区级相关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等。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篇一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并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管理工作。

2、凡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相关业务知识,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

3、在新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前,应组织本单位新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到负责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集中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取证手续。

4、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和台帐,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有效期满前三个月,组织或督促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到负责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办理复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超期未进行复审的不得上岗操作。

5、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学习的内容包括: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特种设备业务知识、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分析、故障排查处理,故障应急处置技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事故案例剖析教育等;安全教育分为班组教育、车间教育和厂级教育,班组教育每月应安排业务知识学习一次,教育学习记录应存入档案。

6、及时安排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等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学习考核记录存入档案。

7、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奖惩制度,经常开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情况的`检查,每年组织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技能、工作表现的考核奖惩,考核意见存入档案。

8、按规定定期配发特种设备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改善特种设备操作条件,稳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队伍。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篇二1、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架工、起重机司机、起重司索指挥作业人员、外用电梯司机、卷扬机司机、厂机司机、压力容器锅炉工等),必须经当地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方准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制度11、主题内容本制度规定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有关内容2、引用标准及专业术语引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人员本人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3、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厂各部门、外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4、职责范围4、1安环处负责对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需求审核和岗位核定,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档案,并对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

4、2使用特种作业人员的车间、部门应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不得随意变动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

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必须事先报告劳资处、安环处同意,方可变动。

5、特种作业的范围5、1电工(运行、维修)作业。

5、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5、3起重作业(包括桥、塔、门式起重机驾驶、起重工等)。

5、4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

5、5压力容器操作5、6司炉工作业5、7登高作业6、日常管理6、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

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关行政管理机构该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

6、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6、3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安全作业的物品,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检查、修理、焊接、加油、清扫等违章行为。

焊工作业(含明火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设施、物品进行安全保护或隔离,严格遵守厂内用电、动火审批程序。

6、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用具。

6、5安装、检修、维修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电源,防止遗留事故隐患,因作业疏忽或违章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保障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使用和管理特种设备的单位,以及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等。

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指从事特种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锅炉操作人员、电梯维修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等。

第五条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执行。

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六条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条件和设备,确保特种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第七条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等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异常情况的处理。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操作或改变原有的设备设置。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纪律,不得酗酒、吸烟等影响安全的行为。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直至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报废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得私自拆卸、改变或转让。

第三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按照相应的工作范围和权限从事特种作业。

第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纪律,确保作业过程安全。

第十六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不得擅自从事自己没有相关资质的特种作业工作。

第十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过程中,应与其他作业人员、设备管理员等相关人员保持联络和协作,确保作业安全。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5篇)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5篇)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日期:年月日资料员(章):资料员证号:____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___通知总公司所属各单位、项目部: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特种作业人员的职能作用,确保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制定下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及时传达,并严格落实。

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年月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凡属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

电工、电气焊工、登高架设工、塔吊起重工、信号工、急救人员、机械操作工等工种),必须按国家建设部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除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接受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凭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由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和参加体检,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进行考核,自发证之日起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4.工种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安全有关部门同意,进行备案,一般工种转变为特殊工种时,应接受特殊工种安全技术教育,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责任心强,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不冒险蛮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存好自己的上岗证件,如有丢失及时汇报。

7.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以上管理制度及公司规章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2)1.目的为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厂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在我厂范围从事特种作业的外来人员。

3.定义3.1特种设备。

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前款特种设备的目录由____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____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报____批准后执行。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局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维护施工生产的正常秩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工程局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局内工程施工生产中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和特种作业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l、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1t,且提升高度≥2m的门机、塔机、缆机、龙门吊、吊车、卷扬机、固定扒杆等;2、升降设备(装置):额定起重量≥0.5t的电梯、吊栏、滑模;3、压力容器:气瓶、制冷设备、空压设备及压力管道;4、运输索道;5、锅炉:容积≥30l的承压锅炉;6、其他有关设备;不包括各种机动车辆、铁路机车、船舶和移动施工设备。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建筑安装施工作业。

主要包括:1、电工作业:电气安装、维修、值班。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电焊、气割、气焊。

3、起重机械作业:门式、塔式、桥式、缆索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安装维修;施工升降机、电梯司机、安装维修;卷扬机司机;铁道专用起重机司机;起重指挥、信号、司索等。

4、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场内运输汽车、轨道机车、铲车、叉车、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电机车、翻斗车、农用车等。

5、登高架设及高空悬挂作业:各种排架、平台、栈桥的架设拆除;外墙、坝面清理、装修;悬挂设备安装维修。

6、制冷作业:制冷设备操作、维修。

7、锅炉作业:司炉、维修、水质化验。

8、压力容器操作:空压设备,氧气、乙炔站设备操作维修等。

9、爆破作业:爆破器材运输、储存、加工、使用、销毁等。

10、金属探伤检测作业:射线、超声波探伤。

1l、建筑防水作业。

12、其它有关作业。

不包括国家道路交通机动车辆、铁路机车、船舶驾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3篇)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3篇)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保障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高处作业、危险化学品操作、电工作业、焊接作业、起重作业、爆破作业等。

第三条特种作业人员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

第四条特种作业应当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责任及权利,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特种作业,共同维护特种作业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第二章特种作业人员的主体责任第六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具备特种作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特种作业,做到操作规范、流程合理、安全可靠。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配戴工作保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第八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危险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

第九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及时接受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酗酒、吸烟、聚众混乱,不得违章操作,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秩序。

第三章特种作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有权了解特种作业的安全风险和防护措施,拒绝安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特种作业。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有权在特种作业中提出关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有权拒绝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特种作业。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人员有责任报告特种作业中的事故隐患和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扩大。

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有义务参加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有义务保护特种设备和相关设施的安全,不得私自移动、损坏特种设备、相关设施,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包括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场(厂)内机动车辆驾驶、锅炉(司炉工;水处理工)、压力容器.气瓶、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及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管理及其它安全监管总局及质检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第三条本制度要求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素质,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公司设备副总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生产技术处负责特种设备的基本维护管理及报废的管理,联系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第六条设备所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第七条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办理使用证,严禁无证运行。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化学清洗必须事先履行审批手续。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齐全,必须实行定期校验制度,严禁超期使用。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档案、台帐、检验报告、校验报告及使用证,必须齐全。

设备铭牌、自编号齐全准确,设备铭牌应裸露,且不得涂漆。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液位计、压力表警示标记齐全准确。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必须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严禁超期运行。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爆炸、着火、变形、鼓包等,应逐级上报,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四章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第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到期时,应提前向安全部门申请复试。

第十六条公司每年制订培训教育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岗位作业人员参加质监部门的取证和换证培训学习。

第十七条对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准许上岗。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二年复审一次。

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单位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及相关作业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大型起重机械、工业锅炉等。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经验。

第六条本管理制度由单位负责制定并进行培训,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七条本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登记注册、检查维护、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及管理等。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第九条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操作特种设备。

第十条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登记注册管理第十一条单位应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登记注册,并定期进行更新。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登记注册信息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厂家、安装地点、使用单位等内容。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登记注册由单位负责,并应向相关部门报备。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登记注册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虚假。

第十五条单位应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的退役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参数、维护记录、检查报告等。

第十八条单位应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三章检查维护管理第十九条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检查维护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第二十条特种设备的检查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十二条单位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的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并记录维修过程。

第四章作业人员管理第二十四条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单位培训。

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制度1一、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部门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否则不准上岗操作。

二、机电科负责建档管理,实行一台一档。

三、定期检测工作有各分管单位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定期完成。

必须经国家认可有资职的单位检测,并出据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四、设备的使用有所属单位负责管理,必须设专人负责,定期检修、保养,各类记录齐全。

检修必须制定大、中、小修计划;有施工单位及负责人;有检修记录及验收结果。

五、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性能、构造、原理、正确使用以及保养和故障处理。

六、实习操作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有专人负责指导和监护方可上岗。

七、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制度21.1安全生产责任人职责1.1.1遵守并督促检查公司各部门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以及上级关于职业安全健康指示的执行情况及员工安全学习培训工作。

1.1.2审批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1.3督促检查公司各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1.1.4参加特种设备安装验收及试车。

1.1.5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1.1.6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

1.1.7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1.8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按“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职责1.2.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1.2.2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安全操作规程。

1.2.3参加特种设备订购,进厂和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1.2.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等。

1.2.5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5篇)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5篇)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特种作业人员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前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岗位需求的审核,报安全环保部备案,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培训考试、取证。

2、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取得作业资格证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合格,(没有职业禁忌证者)方可参加作业资格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重违章或造成事故者取消作业资格。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服从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持证上岗作业。

5、加强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教育和管理。

安全环保部积极认真地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和体检工作。

复审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事特种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得涂改、转借,资格证书丢失应报主管部门备案、补办。

7、特种作业人员连续六个月不从事本工种作业,作业资格证书作废,需重新培训取得特殊工种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凡内部调换工作单位时,需到安全环保部登记备案。

9、凡安排无证或无效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单位主管领导,以违章指挥论处,造成重大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者,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规范其行为和工作程序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的内容: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事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

2.管理责任:企业应设立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管理责任人,并明确其相关职责。

3.人员资质: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资质和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4.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进行岗位安全培训。

5.操作规范: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或擅自改变作业程序。

6.作业设备: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作业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7.作业安全措施: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安全规定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及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及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及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特种设备及人员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员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人员的操作。

二、特种设备管理1. 特种设备的分类特种设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分类,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消防设备等。

2. 设备的注册登记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并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

3. 设备的操作规程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的启动、停止、维护、保养等内容,并确保设备操作人员掌握这些规程并遵循执行。

4. 设备的维修及检修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检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和合格考试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维护工作符合标准和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设备的定期检验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工作状态检测、安全设备检查等,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和安全可靠。

三、人员管理1. 人员的资质要求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 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危险判断能力,确保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3. 人员的岗位责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发现任何设备故障或隐患都要及时上报和处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人员的安全防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鞋、防护手套等,确保人员的安全。

5. 人员的准入和退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按照程序进入和退出工作岗位,确保人员的素质和安全能力。

四、监督与处罚1. 监督责任本单位设立特种设备及人员管理监督部门,负责监督特种设备的使用和人员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保障人民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范围。

第三条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艺设施、爆炸物品存储、使用单位使用的各类压力容器、气瓶以及其他列入特种设备范围的设备。

第四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操作工、维修工、安装工、检验员等涉及特种设备操作与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并定期组织培训、考核,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第二章特种设备管理第六条公司应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对所有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七条特种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安全评价,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使用规程,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计划,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第九条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留存备查。

第十条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规定进行整改、报告和上报。

第三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证书,经公司认定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记录并保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培训记录等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严禁超负荷操作、违章操作和擅自改变设备参数。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时应停止作业,并报告公司。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六条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一、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设备注册登记制度: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内容,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核发注册证书。

2.设备检验鉴定制度:特种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验,包括设备的外观、机械结构、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装置等方面的检查和测试。

合格的特种设备可以获得监督检验合格证。

3.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制度: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包括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操作人员必须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并取得相关的操作证书。

4.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特种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更换磨损部件等方面的工作。

维护保养记录必须详细、真实,并保存一定的时间。

5.设备事故报告制度: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包括事故的发生原因、损失情况、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并根据事故的教训和经验,及时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人员登记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登记注册,并获得相关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证书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技术职称、从业经验、培训合格情况等内容,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核发证书。

2.考核评价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安全防护意识、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内容。

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可以继续从事特种作业,不合格的必须进行再培训和考核。

3.个人防护用品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每次特种作业前必须检查和佩戴,确保个人安全。

4.作业记录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作业记录,包括作业日期、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事故情况等方面的记录。

作业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并保存一定的时间。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公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公司设备副总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

第五条生产技术处负责特种设备的基本维护管理及报废的管理,负责联系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第六条设备所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负责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章作业人员管理第七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年满 18 周岁,且符合相关岗位的身体条件;(二)经体检健康合格,无妨碍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疾病;(三)初中及以上学历;(四)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五)具备相应特种设备的操作资格证书。

第八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二)作业前应进行设备检查,确认设备安全可靠;(三)作业时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用品;(四)作业过程中应保持精神集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五)作业结束后应关闭设备电源,确保设备安全。

第九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章操作资格证书管理第十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特种设备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作业。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有效期为 5 年,过期应重新参加培训和考试。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在证书有效期内,定期参加复审培训,确保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三、特种设备管理1. 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本单位使用的所有特种设备,应当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获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使用证书。

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和审核。

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在使用期限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安全性能、工作状态、保护措施等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特种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特种设备应当按照厂家的规定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

维修和保养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维修人员进行,并记录相关修理和保养情况。

4. 特种设备的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应当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并出具相应的报废证明。

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当接受有关特种作业的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培训内容应当涵盖特种作业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方面,以提升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特种作业人员的岗前审查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当进行岗前审查。

审查内容应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技术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以确保其具备从事特种作业的能力和条件。

3.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不得随意改变设备参数或越权操作。

4. 特种作业人员的定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从事特种作业的要求。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保障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依法规范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运行和作业行为,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三条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使用、检验、验收等特定岗位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特种设备管理第五条特种设备所有人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使用证,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检验、检测和维护。

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的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自查和维护。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检验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有权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评估,并出具检验报告和评估意见。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事故和隐患应当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第三章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第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保证身体健康,不得患有影响安全作业的疾病。

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保证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及时报告特种设备的故障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保持岗位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四章监督与处罚第十七条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对违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违反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模版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旨在规范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二、特种设备管理1. 特种设备登记与备案1.1 特种设备的登记与备案工作由单位设立专门的责任部门负责,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1.2 特种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登记备案,颁发统一的特种设备编号,并定期进行检验、检测和维护。

1.3 特种设备的备案内容包括设备基本情况、安装调试情况、维修记录、检验、检测和维修单位等相关信息。

2. 特种设备使用与维护2.1 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2 特种设备的维护由专门维护人员负责,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维护情况。

2.3 特种设备的维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证1.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证件包括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资格等级、有效期等。

1.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必须定期进行复核和更新,过期未办理续证的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作业。

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2.1 单位必须定期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确保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掌握相关安全操作知识与技能。

2.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处理等。

2.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作业。

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与监督3.1 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2 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3 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事故责任明确,严肃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了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提高本公司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外来人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考核要求。

3、职责安全部门应根据各部门、各经营岗位上岗资格条件及培训要求,提出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由总经理批准。

4、内容(一)本单位新进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率应达到100%,培训学时24个学时。

(1)一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h,其教育内容: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2)本单位的性质、经营特点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消防知识及有害气体防护常识;4)职业安全卫生有关知识;5)本单位和同行单位的典型事故教训。

(2)二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h,其教育内容:1)本单位概况,经营特点,主要设施设备的危险源和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2)本单位安全经营实施细则及各岗位安全上岗规程;3)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4)以往的事故教训。

(3)三级安全教育。

由班长或班组安全员负责教育,可采取讲解和实际经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8h,经班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经营服务。

1)本岗位的经营程序及经营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2)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本岗位用电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安全设施、安全监测、监控仪器的作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方法;4)发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措施及报告方法。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考核情况,要逐级填写在三级安全教育卡片上,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经公司安全部门效果评估后,方可上岗作业。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否则由此而发生的事故由分配及接受其工作岗位的部门领导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标题特种设备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页码编号:1/3
1.目的
为了加强、规范特种设备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特种设备目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日常维护保养、改造、报废,以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复审等。

3.职责
3.1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组织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及定期检验工作;负责特殊作业人员的培训、考
核、取证工作,并建立特殊作业人员档案。

3.2 设备设施维修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3.2 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

4.相关名词
4.1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
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4.2 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通常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等)。

4.3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
特殊工种指的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直接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及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

5.特种设备管理内容和要求
5.1 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
5.1.1 在安装新购置特种设备之前,应当先将安装单位的安全资质证书、安全施工方案与安全保证体
系(含施工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名单及相应证书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与监督检验证明等有关资料,同时书面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确认由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签署安全责任书后,方可施工。

5.1.2 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校验和调试,并且向具有
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资格的机构申请检验。

检验合格后使用单位(合同有约定除外)应当在30日内到规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简单压力容器除外),并且将安全合格标志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标题特种设备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页码编号:2/3
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5.1.3 特种设备的维修,在签订维修合同前,应先将维修单位资质证书、维修、维护保养合同文本内
容、维修人员的资质证书等材料报生产部门审查。

经审核同意后,签署生效。

5.1.4改造特种设备,应按照新安装特种设备审查报批、持证施工、检测验收、建立档案等进行。

5.1.5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经检验合格,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在30日内将有关
技术文件、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使用单位应当将原始资料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5.2 特种设备的使用
5.2.1 使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5.2.2使用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5.3 特种设备维修保养
5.3.1 设备设施维修人员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易损件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
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修保养计划。

5.3.2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和设备使用部门应随时掌握维修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
使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规范化。

5.3.3 设备设施维修保养人员应建立特种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录,应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
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特种设备负责人应签字确认。

5.3.4 当特种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设施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
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

当故障不能立即消除时,要详细记录,并及时上
报。

5.3.5 公司无资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应当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但必须签订相应的合
同,明确法律责任。

5.4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报废
5.4.1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

安全性能年检的周期按有关规定执
行。

逾期未检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否则视为无证运行或使用。

5.4.2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
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及时申请予以报废,并且应当向最近一次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前,使用部门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处理与注销手续等。

5.5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设备设施维修人员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5.5.1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
和资料;
5.5.2 特种设备及其附件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标题特种设备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页码编号:3/3
5.5.3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5.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
录;
5.5.5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5.5.6 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6.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6.1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6.1.1 年龄满18周岁;
6.1.2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6.1.3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考核并成绩合格;
6.1.4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6.2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
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6.3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证书应当按规定复审。

逾期不审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证书自动失效,继续从事特
种设备操作或管理工作视为无证上岗。

6.4 离开特殊工种作业操作岗位达六个月以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
后,方可上岗作业。

6.5 聘用退休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凭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检查证明),可以从事特
殊工种作业的指导或示范性操作,但是不得直接顶岗作业,年龄应控制在男55周岁和女45周岁以下。

6.6 凡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在初复审合格后,应当及时将审验合格手续复印上报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动,应征得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同意。

6.7 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

7.记录
7.1 特种设备管理台账
7.2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7.3 特种设备一览表
7.4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一览表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