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xx古代12大改革(变法)与启示概述一、子产改革:夹在xx之间的xxxx寻找出路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首次(此前,上层认为刑律越隐蔽越有利于专制),开了中国古代成文法先例—政务公开。
主持农业普查,重划全国田地和沟渠,对非法占地充公或没收;组织农民以若干家为互助合作单位。
不毁乡校:父老乡亲爱在乡镇学校议论国家大事,子产不毁乡校——允许舆论监督。
公元前522年去世,还掌大权,改革成遗训。
公元前594年,xx执行官梭伦改革。
二、xx变法公元前359年—前350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提出“农、战”两字,一切为了成就霸业而战。
主要内容:①实行残酷的连坐制: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坐;5家互保,10家相连,分别为“伍”、“什”,一人有罪,伍什连坐,促使群众相互监视。
②设立41县(31县)。
③重定20级爵位。
④对敌作战杀死敌人是一等战功,用最大力量奖励战功。
⑤推崇农耕,打击商业和知识分子,商人为“游民”,“文学游说之士”为“未流”、“游民”。
⑥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家,否则重罚。
改革之前,在陕西临潼南门立一根木棍,“能拿到北门者,得十两黄金”,并兑现。
把反对变法的700多个贵族在渭水边斩首,太子老师公孙贾脸上剌字,公子虔被割鼻。
随后,秦国打败魏国,使之国都迁到远离秦国的大梁(开封)。
商鞅被赐为商君—20个级别最高的彻候。
公元338年,新君即位,商鞅被处于车裂大刑。
三、xx(名雍)xx:改xx(穿“西服”)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四战之国”—西南:与xx摩擦不断;西边:xx虎视眈眈;东边:紧邻xx;xx:xx、xx等xx部落,经常掠夺xx。
xx:短衣长裤,上下吗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奔跑迅速;以骑兵为主,最多几十千骑。
赵军: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中看不中用(战争);以步兵和兵车为主,动则几十万、上百万。
赵武灵王先找两位重臣商议达成共识,率先穿胡服上朝,引起争议,开展辩论。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40页)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新课讲授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依据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结合纲要上所学,概括两晋南北朝的时代 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民族大融合。
新课讲授
2.阅读教材P22页最后一段,结合纲要上所学,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必要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改革的推动力: ①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兴趣,要借鉴封建统治经验改变鲜卑落后统治方式。
新课讲授
3.阅读教材P22页最后一段,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前期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俸禄制,整顿吏治。(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租调制,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和调。 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 三长制实行的影响? 长,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
富 国 之 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
法、均输法
强 兵 之 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取 士 之 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等
新课讲授
4.依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逐条分析产生的作用,并概括改革的影响。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百家争鸣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①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井 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②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 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③思想文化:士阶层活跃壮大;学 术下移,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 运动。
(1)客观: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
(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和软消弱化性能和力妥,协在性3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
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了,。甚至把希望寄
——【英】赫德
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史官料僚3:身戊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
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改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民从主法 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改了革中
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确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成功 实现了中国历 史上最深刻最 伟大的社会变 革
田均税法、均输法 军器监
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
作 一定程度抑制豪强 节省政府开支
用 兼并减轻人民负担, 提高军队战斗力 培养了革新人才
增加财政收入
增加武器装备 宣传了革新思想
①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②积极: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③局限: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最终失败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2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刻转变
从1950年到1953年春,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
现了“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土放地了农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中国古代12大改革(变法)与启示概述一、子产改革:夹在晋楚之间的小国郑寻找出路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首次(此前,上层认为刑律越隐蔽越有利于专制),开了中国古代成文法先例—政务公开。
主持农业普查,重划全国田地和沟渠,对非法占地充公或没收;组织农民以若干家为互助合作单位。
不毁乡校:父老乡亲爱在乡镇学校议论国家大事,子产不毁乡校——允许舆论监督。
公元前522年去世,还掌大权,改革成遗训。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行官梭伦改革。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前350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提出“农、战”两字,一切为了成就霸业而战。
主要内容:①实行残酷的连坐制: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坐;5家互保,10家相连,分别为“伍”、“什”,一人有罪,伍什连坐,促使群众相互监视。
②设立41县(31县)。
③重定20级爵位。
④对敌作战杀死敌人是一等战功,用最大力量奖励战功。
⑤推崇农耕,打击商业和知识分子,商人为“游民”,“文学游说之士”为“未流”、“游民”。
⑥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家,否则重罚。
改革之前,在陕西临潼南门立一根木棍,“能拿到北门者,得十两黄金”,并兑现。
把反对变法的700多个贵族在渭水边斩首,太子老师公孙贾脸上剌字,公子虔被割鼻。
随后,秦国打败魏国,使之国都迁到远离秦国的大梁(开封)。
商鞅被赐为商君—20个级别最高的彻候。
公元338年,新君即位,商鞅被处于车裂大刑。
三、赵(名雍)武灵王:改胡服骑射(穿“西服”)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四战之国”—西南:与韩国摩擦不断;西边:秦国虎视眈眈;东边:紧邻齐国;西北: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经常掠夺赵国。
胡人:短衣长裤,上下吗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奔跑迅速;以骑兵为主,最多几十千骑。
赵军: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中看不中用(战争);以步兵和兵车为主,动则几十万、上百万。
赵武灵王先找两位重臣商议达成共识,率先穿胡服上朝,引起争议,开展辩论。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大全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事件:
1.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初期采取的分封制使得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朝衰弱,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乱。
2.秦朝的法家改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一系列的法家改革,包括废除封建制度、设立郡县、推行法律制度等,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6.宋朝的科举制度:北宋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大大提高了社会士人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7.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实行地方官员的直接任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8.明朝的海禁与土地制度改革:明成祖朱棣推行海禁政策,限制海上贸易,加强内陆经济。明政府还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3.汉朝的扩张改革:西汉刘邦通过推行减租抚农政策、征发人口加强军事等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4.隋朝的均田制改革:隋朝实施了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实现平均,从而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5.唐朝的吐蕃改革:唐朝通过改革番汉制度,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推动了唐朝的统一与发展,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体系初步
构成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确立 是中国历史上 最深刻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
(纲要上P160)
两头好 中间差
八字方针
3.成就:初步建立起物质技 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
1956
1958年
1960年
积累了建设的重要经验。
1966年
1.良好开端:
总路线
2.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
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⑴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变动
⑵政治:各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2.内容:经济: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3.特点: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论十大关系》
大跃进
“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
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1.历程: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改革开放 ⑵中共十八大(2012.11):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11):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⑷中共十九大(2017.10):指出……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⑸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 提出……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感谢欣赏
2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 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案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案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案如下:教学目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由商鞅主持,旨在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制度,将人口按照居住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增加人口税收,加强对人口的控制;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推行县制,将行政区划分为县、乡、里等基层单位,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得秦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个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变革是晋国的“三家分晋”和楚国的“楚庄王称霸”。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期,晋国内部卿大夫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智伯、赵襄子和韩康子三家联手击败了范、中行、知伯三家,晋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世卿世禄制转变为以智伯为代表的新贵族制度。
“楚庄王称霸”是指春秋末期,楚庄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楚庄王通过联吴抗齐、征服越国等措施,扩大了楚国的疆域,使得楚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秦国的变法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的主要改革包括: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将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实行郡县制,将地方行政区划分为郡、县等基层单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连坐法,加强对人民的监督和控制;发明了秦始皇半两钱币,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的改革,使得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的改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它的政治制度是以郡县制为基础,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与改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与改革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意义: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意义: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内容:1、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3、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4、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5、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6、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7、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8、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9、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意义: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内容:1、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2、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①加强对人民控制,维护地方治安②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 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措施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提出发展 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 措施
影响 一定程度上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性y春质秋战都国是时期一,场铁在器和法牛家耕思普遍想使指用导,社下会代生表产力地显主著阶提高级,利从益而大的大封推建动了化社运会动经济 指的发导展。奴隶制的井田制随着私田的增多而逐步瓦解,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 思已 阶大级想部专分政被,封各建国土出地现私了有 一制系所列代变替法。运为动废。除通奴过隶变主法贵和族改的革特,权封,建发制展度封终建于经在济各,诸建侯立国地确主立
张 居 正
著者也。
——张居正《论时政疏》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2)开始: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
(3)内容:
政治
考成法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
一条鞭法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
内修防备,外示羁縻
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 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 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 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结果 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3.民国时期的改革 概况 ①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 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结果 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标志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进程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 治、经济、文化体制
探索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1978
1992
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 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变法通议》书影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 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 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 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后来清末梁 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 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 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 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①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 ②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主要 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论十大关系》书影
中国历代变法
中国历代变法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周世宗改革庆历新政(范仲淹)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戊戌变法(梁启超康有为)外国雅典梭伦改革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埃及)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彼得大帝)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1-3]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4-5] 。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
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1]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
[16] 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一
和
一
基关
民
届
各
五
本系
公
三
项
计
制 》、 社
中
民
划
度中
化
全
主
确共
运
会
改
立八
动
革
大
中
中
中
共
共
共
十
十
十
八
九
九
大
大
届
四
中
全
会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改革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为什么民国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改革探索?
改革
意义
戊戌变法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清末“新政”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改革
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社会风俗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根本变化
启示: 改革若要成功,必须要有
3.《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
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
指戊戌变法 (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
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1899年清政府接到参与海牙保和会邀请时,对是否与会有所顾虑,知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 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12大改革(变法)与启示概述一、子产改革:夹在晋楚之间的小国郑寻找出路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首次(此前,上层认为刑律越隐蔽越有利于专制),开了中国古代成文法先例—政务公开。
主持农业普查,重划全国田地和沟渠,对非法占地充公或没收;组织农民以若干家为互助合作单位。
不毁乡校:父老乡亲爱在乡镇学校议论国家大事,子产不毁乡校——允许舆论监督。
公元前522年去世,还掌大权,改革成遗训。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行官梭伦改革。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前350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提出“农、战”两字,一切为了成就霸业而战。
主要内容:①实行残酷的连坐制: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坐;5家互保,10家相连,分别为“伍”、“什”,一人有罪,伍什连坐,促使群众相互监视。
②设立41县(31县)。
③重定20级爵位。
④对敌作战杀死敌人是一等战功,用最大力量奖励战功。
⑤推崇农耕,打击商业和知识分子,商人为“游民”,“文学游说之士”为“未流”、“游民”。
⑥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家,否则重罚。
改革之前,在陕西临潼南门立一根木棍,“能拿到北门者,得十两黄金”,并兑现。
把反对变法的700多个贵族在渭水边斩首,太子老师公孙贾脸上剌字,公子虔被割鼻。
随后,秦国打败魏国,使之国都迁到远离秦国的大梁(开封)。
商鞅被赐为商君—20个级别最高的彻候。
公元338年,新君即位,商鞅被处于车裂大刑。
三、赵(名雍)武灵王:改胡服骑射(穿“西服”)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四战之国”—西南:与韩国摩擦不断;西边:秦国虎视眈眈;东边:紧邻齐国;西北: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经常掠夺赵国。
胡人:短衣长裤,上下吗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奔跑迅速;以骑兵为主,最多几十千骑。
赵军: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中看不中用(战争);以步兵和兵车为主,动则几十万、上百万。
赵武灵王先找两位重臣商议达成共识,率先穿胡服上朝,引起争议,开展辩论。
赵武灵王:“传流那玩意儿,已不能适应目前的世界,你们怎么这样不通达?”迫使反对派退却。
公元前306年,解决胡族侵扰问题,前305年向中山国开战后,灭之。
但公元前295年,因废太子赵章(后迫其自杀)引发叛乱;前228年被秦所灭。
2500年后,奥斯曼帝国凯未尔改革。
四、王莽:乌托邦式的改革汉武帝曾经进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推恩令、“罢百家,独尊儒术”王是一个显贵外戚,其姑姑是汉文帝皇后。
王莽五个叔叔同一天被封为候,打破历朝纪录;但王莽因父早世而被边缘化。
小时候,他拜著名学者陈参为师,学识受人称道。
因照顾大司马王风而被提升,37年任大司马,地位超过丞相,仍然节俭。
其子希死奴隶,也被迫自杀赎罪,获得好评。
王莽辞掉皇上赏锡的新野田,有48.752万人上书请求受封(当时全国5000万人左右,识字者最多200万人)。
公元8年,当皇帝,国号“新”成为“民选皇帝”。
进行了系列改革:土地国有,私人不准买卖土地;一家8人内田超过900亩的,要把多余的田给本族和邻居的无田人;原无田人,按男口每人给田100亩(《周礼》提及井田制);下令民间奴婢改为“私属”,禁止所有奴隶买卖。
随后,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五次币制改革,无端向周边小数民族开战。
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被死。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元宏—拓跋宏)公元前的商朝曾经6次迁都,盘庚最后从山东的曲父迁到今天的河南安阳。
429年,北魏统一北方,将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加速了鲜卑族和中原汉族融合。
准备从草原文化过渡到农业文化,但首先是14岁的太子元恂为首的反对。
493年,他采用以假乱真的办法,他率领20万大军南征。
9月到了洛阳,秋雨绵绵,官兵冷得发抖,纷纷跪在马前哭难,请求不要再打南齐。
元宏说:如果不南征,那就迁都到这里,如何?赞成的,站在我这边;不赞成的站在另一边。
494年11月,迁都成功,并得到年青精英和中原人士的支持。
随后,痛打了挑起事端的太子,废其为百姓,并囚禁之,次年下令其饮毒自杀。
主要改革:改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北方人把土称为拓,把君主叫跋,拓跋改为元姓)。
499年,元宏病重去世,基继承者宣武帝及孝明帝宠用奸臣,荒淫贪婪,国势日衰。
六、刘晏,杨炎:唐代中叶的改革“双星”此两人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中国古代的“格林斯藩”),但两人均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
杨炎整死刘晏一年零三个月后,自己也被别人阴谋构陷而死。
刘晏(715—780),比刘炎大12岁。
725年,年仅8岁的刘晏在李隆基(玄宗)到泰山祭天时,直闯其驻地献赋《东封书》,得其赏识,被任命为秘书正字(皇室掌管图书的科汉官员)。
49岁任宰相,负责全国经济工作。
对漕运大米进行改革:将全程运输改为分段运输,将散装米改为袋装。
建10个船厂建造2000艘大船(100万钱创造时价50万元船,以保证质量—今天的刘汉希望小学)。
废无偿劳役,改为工资雇佣制(劳务市场)。
运米的几万亿文钱来自盐税改革——将官产、官运、官销改为民产、官收、商运和商销(间接专卖制)——直沿用到明清。
在各地设立巡院为经济信息基地,并以高报酬招募大批善于奔走的信息员(“疾足”“驶足”),传递经济信息,在院和京师之间设立驿站按应。
各地确定收粮数据,丰年收贮粮食,灾年贱价在灾区出售;免除了一些赋税。
杨炎(726-781),陕西风翔人,提倡“两税法”代租庸调法(以丁为本,不问资产)。
两税法:政府量出而入,不分原住民、移民一律按居住地立户籍,根据资产、土地多少分配“户税”;每年两次交税(夏税在6月前缴,秋税在11月前交);一律用钱,个别折收实物,严禁“两税”外有其他税费。
七、唐朝中叶:二王八司马的146天改革唐朝中期以王叔文、王为首的永贞革新,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因刘禹锡与柳宗元卷入、后主导改革的8人被贬为司马而名留史册。
依靠的太子李涌在登基前夕(804年)中风躺倒,体力衰弱,变成了哑巴;次年登基为顺宗。
主要改革:罢宫市和五坛小儿坊,罢免大贪官京兆尹李实;放还宫女300人,教坛女乐600人;调整人事,裁撤了专门研究和宣传“阳阴、星卜”的翰林院待诏。
最后,谋夺宦宫军权未国,而且太子李纯支持反对派而失败。
主导改革的人遭到宦官清算被流放:韦执谊崖州(广东琼山)司马—7年后、48岁时病死;韩泰为虔州(江西赣州)司马—后任多处刺史;韩晔为饶州(江西波阳)司马;柳宗元为永州(湖南)司马—47岁病死柳州;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71岁死于洛阳;陈谏为台州(浙江临海)司马;凌准为连州(广东连县)司马—809年,病世;程异为郴州(湖南)司马—后任宰相。
806年,宪宗下令54岁的王叔文自杀;韩愈写《永贞行》对改革进行了奚落。
八、范仲淹:北宋的改革家(989-1052)27岁中进士,后率军在陕西遏制西夏进攻,声望提高;1043年任副宰相。
范仲淹写出中国改革史上非常有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仁宗以此为基础,补充细则下诏实行,称“庆历新政”。
主要内容:削弱“门荫”集团(中高级干部子女和亲属世袭为官),官员三年为任期;大批大官僚、地方官和大太监暗中串通,以经济问题栽赃诬陷,告其黑状(拉帮结派)等形式,以铲除之为快。
37岁的欧阳修撰文《朋党论》,承认在结党。
结局:1045年,范仲淹被免职,贬官到陕西郴县地区任职,宰相及助手被贻官或削职,欧阳修被贬到安微微滁州。
而此时,西欧文艺复兴悄然萌芽。
108年,意大利比萨出现了第一个选举执政官的城市,全境逐步由城市分治,以至转为独立的共和国。
九、王安石:千古三怪宋神宗时,有四多:冗官太多(科举取士是明、清的4倍、3。
4倍)干部子女从幼儿时就开始定为科级干部;军队太多(70年增长6倍,仁宗时25万人),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6,每军亏空300万缗以上;税收重(牛死了也要交税,人分居也交税,穿鞋也交税;农民起义多。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有三怪:除了读书外,生活是外行、当了官还是乱蓬蓬的;生活上不纳小妾;自身犟(拗相公),曾主动要求流放地方工作。
王安石21岁考中进士,先后任过地方官员,后任财政部副职高官,但他主动要求外放,并写《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轰动朝廷。
后在金陵讲学长达20年的,谢绝到中央当官的美意。
1068年,神宗召见王安石,“一见奇之”。
次年任副宰相,1070年任宰相,主导改革16年—熙宁变法,变法从“理财”、整军入手。
①均输法。
京师所需物资由政府采购,但两年后息政;②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税法:改无偿当差为用钱雇人。
1076年收钱1000多万贯,余400多万。
④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查税,均定田税。
⑤免行法。
⑥科举新法:进士考试取消诗赋,改为经义大意和时事政论相结合。
⑦青苗法:把政府储备粮在青黄不接时借贷给农民,收息敛财(1073年有292万贯);市易法:政府平衡市场(平价购滞销品,市场缺划价出售)。
1077年,收息钱和市例钱133万贯;1077年153万费。
整军: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两次斗争。
①1069年,参知政事唐介反对变法,常与王安石争论,气急攻心而死。
当时给宰相们编顺口溜:生老病死苦。
生:王安石生气勃勃,锐意变法;老:宰相曾公亮,因年老精力不济,搞模糊哲学;“病”,指宰相富弼,称病不上朝;死指唐介,“苦”指参知政事赵扑,每见一新法出台,就叫苦数十次。
朝中反对新法的人无处立足,出外当地方官;而新法靠地方官落实,他们就在地方阻挠。
曾、赵二人先后辞职,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和生母高太后及神宗的两个弟弟也劝其废掉新法。
②王安石离开京师后,改革派内讧。
争权夺利,相互告发,其子兼助手王霁与吕惠聊恶斗,搞小动作被曝光;愤愤而死,对王安石打击较大。
王安石再度辞职,回江宁隐居。
③神宗死后,其母听政。
司马光、吕公著等反对派上台,新法全部被废。
1086年、66岁的王安石悲愤去死。
5个月后,司马光也去世了、年68岁。
9年后,19岁哲宗亲政,恢复新法,残酷打击反对派官员及子女,司马光墓被掘开鞭尸。
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恢复变法反对派官职,把变法派全部赶出朝延。
一年后,把司马光、苏轼等120人定为奸党。
四次折腾,宋朝元气大伤。
王安石时代的西欧,保护商人贸易自由及安全,按照民间商业规则增添活力;11—12世纪,西欧出现了商业复兴。
十、明:张居正改革——“入大火如入清凉界”1567年,43岁的张居正步入礼部,后进入内阁,成为宰相之一。
重用抗名将谭纶、戚继光,与大学士徐阶、高拱等人合作较好,并注重协调徐、高二人关系;后徐、高二人相斗,先后落败,张居正成为首席宰相,并与李太后、冯保(太监)结成金三角,开始改革(万历元年—十年)。
主要内容有:①问责风暴:六部要办的公事造册登记,一式三份:部、六科监察、内阁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