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对死亡的认识

合集下载

生命主题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探究

生命主题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探究

28美眉 2023.05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生命主题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探究潘倩妮(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摘 要: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发展必然延伸的方向,也是我国发展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命题材绘本中进行死亡教育是对于儿童而言比较理想的教育形式,然我国出版的相关主题绘本数量极少,本文针对国内引进以及原创的生命题材绘本中的死亡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由表及里、由显达隐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命题材绘本中死亡教育因为滥用通式、超越儿童经验,从而使得死亡教育浮于表面,未达到死亡教育效果,我国死亡教育意识形态需要反思。

关键词:绘本;死亡教育;儿童教育一、引言生命教育最初孕育在席卷美国社会的死亡威胁恐惧的大环境之中,于1968年由杰·唐纳·华特士正式提出。

在美国,生命教育最突出特点就是与“死亡教育”融为一体。

死亡教育自1959年Herman Feifel著述第一步死亡教育著作《死亡的意义》后逐渐演变为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死亡教育就逐渐成为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发展中必然要涵盖、延伸到的重要基点。

生与死的交融是哲学思辨,亦是生命根本。

儿童是国家的新生代,死亡教育是撬开儿童公民性觉醒、人格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然我国儿童死亡教育的内容目前几乎都局限在针对特定群体的临终关怀上,在儿童死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相关领域还有相当空白。

笔者尝试以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教育资源——绘本为切入点,对我国当下出版的生命题材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反映出的死亡教育普遍意识形态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我国儿童死亡教育进行下一步发展提供思考角度。

二、生命题材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现状分析(一)生命题材绘本概述生命题材绘本是面向3至12岁儿童,以生命终结为故事主题,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启发读者人生观与理性思考,阐释死亡意义的出版物。

我国出版的死亡教育儿童绘本共有60余本,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绘本,原创绘本仅有7本(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浅谈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与幼儿园死亡教育

浅谈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与幼儿园死亡教育

小学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规律,而 来是忘 了跟孙子说“ 再见” 了。绘本主要 由四部分组成 。 死亡教育的关键就 是教育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 ,从而 2 . 1 正 确 的 认 识 死亡
学会更好地珍惜美好 的人生 。因此 ,如何以最合适的方法 开
展死 亡 教 育 才 是一 个 重 要 的 问题 。
锡坤: “ 这是一个芦苇。 ” 长到秋天就长得 高高的 , 到冬天就干 了。 ”
艾 斯 本 要学 会 正 确 认 识 爷 爷 的死 亡 。研 究 发现 , 对 于 死亡 问 的影响。
2 . 2正 确 的 面对 死亡
教师: “ 这是芦 苇, 到夏天芦苇就 重新长 出来绿 色的芽儿, 题的不同认识 。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乃至一生的成长带来重要 锡坤: “ 为什 么干 了它?” 教师: “ 因为到 了冬天, 天冷 了, 它就没办法活了, 第一年长
教育 。但 是 否 应 该 对幼 儿 进 行 死 亡 教 育 ,不 同观 念 下 的人 们

《 爷爷变成 了幽灵》 ( 文【 丹麦】 金・ 艾克松; 图/ 【 瑞典】 爱娃 艾瑞克松 ) : 艾斯本最喜欢的爷爷在大街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又存在争议。根据众 多研究者 的观点 ,死亡教育 的价值和必 了。但爷爷变成幽灵回来 了 !因为爷爷忘 了做一件事情 。什 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美 国等西方发达 国家死亡教育 已是中 么事情呢?回忆 了很多美好 的过去之后, 爷爷终于想起来 , 原
以逃避 的方式来对 待, 而是应以一种积极 的方式去 回应 , 以恰 水平和 发展特点, 是幼儿通向阅读的一个窗 口, 能够让他们在
当的 方 式 教给 孩 子 有 关 “ 死亡” 的知识, 使 孩 子 坦 然面 对 这 一 阅读的过程 中体验到乐趣 , 同时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 , 以绘 自然 现象 ,这 将 有 助 于减 少孩 子 面 对 死 亡 现 象 时 可 能产 生 的 本 的方 式 向孩 子 呈现 “ 死 亡” 这 一话 题 是进 行 死 亡教 育 的 良好 心 理 问题 , 使 其 身心 更 加 健 康 地 成 长 。

敏感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

敏感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

名词解释敏感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对于获得某种能力非常重要。

虽然这一时期缺乏该刺激,不会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特定的能力。

社会性参照:儿童以情绪为中介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典型现象是,当儿童遇到陌生的,不能确认的情境时,从成人处搜索情绪信息,而后在采取行动- 趋近或躲避。

后形式思维:Vief提出,超越皮亚杰形式运算之上的思维方式。

与形式思维基于逻辑过程,泾渭分明的形式运算相比,后形式思维认为成人优势必须以相对的谈判协商基础困境。

后形式思维涵盖辩证思维,认为问题的答案不总是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社会时钟:由文化决定的心理时钟,人们通过测量与同伴比较,发现自己心理上的进步和成熟。

反应社会文化对我们的期望、最近发展区(ZPD):基于维果斯基的观点,某一水平的儿童几乎能够,而又不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但在更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顺应:个体为了应对所遇到新刺激和新事件,对现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

同化:人们根据当前的认知发展的程序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某种体验,发生在人们利用当前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来知觉和理解一个新体验的时候。

心理理论: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愿望、信念、动机、意图等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守恒:客体的数量和外表的排列和物理性无关,而是保持恒定不变。

守恒能力可以保证儿童不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

依赖于儿童对同一性的理解。

常见的问题有:数量、物质、长度、面积、重量、容积等。

顺应力:克服将儿童置于心理或身体伤害的高风险环境的能力。

简答题同辈效应及其克服方法:出生的时间和地区相近的一些人称为同辈,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基本相同。

如果不同年龄的人存在某些维度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同辈间差异,而不是年龄本身的差异。

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序列研究,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围绕着生命起源、成长、发展、衰弱而展开的;疾病、死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话题。

绘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运用绘本图画来进行死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通过对已经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此类主题的儿童绘本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性、意义等并尝试对此类主题的创作进行思考。

一、当前幼儿园实施死亡教育的意义幼儿在幼儿园时,幼儿教师对其进行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幼儿进行“认识死亡”的教育活动,至今开展的却很少,几乎是不太碰触的话题。

对幼儿进行“认识死亡”的教育意义何在?(一)幼儿园死亡教育能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死亡认识成年人对“死亡”的避而不谈,使得对幼儿“死亡认识”的教育常常被忽视。

含糊的措辞、童话类的语言敷衍,让幼儿不能正确且科学地认识“死亡”,进而在成长过程中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生命科学中,死亡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教育中,儿童若能正确认识死亡,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对待生命的消失,并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在最恰当的时间让孩子了解什么叫“死亡”。

与其避而不谈,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死亡并不是那么恐怖,因为人活着,终有终结的一天。

要知道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所有的生命都要有敬畏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对学前儿童进行死亡教育,让其正确地了解各种表象、情境和反应,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的死亡教育能促进幼儿对自己的生命特征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念最近的研究表明,尽管幼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死亡的概念,但是他们对死亡特点的认识却在缓慢地发展。

该研究将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归纳为三大特征:普遍性、不可逆性、功能丧失性。

在儿童的世界里,死亡的经历是无法避免的,比如花儿枯萎,宠物的死亡,亲人的离去,灾难的出现。

因此,幼儿对死亡问题十分关注,需要教师在认识到儿童对死亡特征的认知不平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必要的死亡教育,以培养其对生死的正确认识。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处理办法
速将幼儿抱起,头低脚高,可采用拍背法,推腹法。 经处理,有时可使异物咳出,若无效,送医院。 如气管异物导致幼儿无法呼吸时,需及时采用人 工呼吸,幼儿平躺,掐住鼻子,口对口进行人工 呼吸(必须把患者的嘴全部罩住)。
预防: 不捡东西吃; 不躺在床上吃东西; 当嘴中含有豆粒、花生米等时,成人不能吓唬他,而让他吐
预防建议如下:上。 3、如果开窗,缝隙不要超过4英寸。
4、如果开窗,最好开上边的窗扇。
5、安装窗户护拦。 窗户护栏由金属制成,栏杆之间最大间隙为4英寸(1英寸=2.54厘
米),能承受150磅(1磅 = 453.59237 克=0.45359237公斤)的压力。 在所有窗户的内侧都应安装护栏,但是每一个房间至少要有一个窗户 上的护栏是活动的或者可以移开的,以防有紧急情况或者着火的时候 方便使用。可移动的护栏必须不用钥匙和其他工具就能打开。儿童安 全窗户护栏是近年才生产的产品,不要和为了防止外人而设计的防盗 护栏相混淆。
不能随光线的增强而迅速缩小。 二、急救原则 (一)挽救生命 (二)防止残疾 (三)减少痛苦
三、重要的急救处理法
(一)人工呼吸——呼吸停止的急救措施 1、什么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采取人工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最后使病
人恢复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口对鼻人
工呼吸法。 2、步骤 (1)畅通呼吸道 (2)吹气 有节律地进行,每隔3—4秒钟吹一次。
• 2、遵守交通规则
• 儿童常常不懂得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车祸。 如在车前横穿马路,在马路上玩耍、踢足球等。
• 要教育儿童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如,要走人行 道,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要在马路上 停留、玩耍、打闹。
• 3、懂得“水”、“火”、“电”的危险 • (1)儿童平衡及自救能力差,误入水中,无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谈论死亡可能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了解死亡和丧失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地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应对自己或他人的离世,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管理能力。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生与死是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现象,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这个概念可能还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死亡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生命的限度,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即便离别,对已经过世的人依然可以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承他们的价值观。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丧失处理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面临亲人或宠物的离世事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和承受的事情。

通过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需要为幼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如何积极地应对丧失的痛苦和悲伤。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走出悲伤,重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

死亡教育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谈论死亡,可以让幼儿在心理上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了解到生命有碎片化的特性后,幼儿就会更加珍惜当前的时光,并且会更加努力去追求他们所想要实现的目标。

也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人生的短暂性,并且学会放下对于琐碎事物的固执,而更多地去关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在进行死亡教育时,教师和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方法和语言的选择。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因此在进行死亡教育时,不宜使用过于沉重和抽象的语言和方法。

相反,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绘本、游戏、故事等形式来引导幼儿了解死亡。

也要注意掌握谈论死亡的时机,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者处于焦虑状态时,进行死亡教育。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死亡是一个深邃且充满挑战的话题,它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非常复杂了,更别说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了。

然而,理解和接受死亡的概念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死亡的概念,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这个难以避免的现实。

1. 引言在介绍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之前,我们需要先反思一下死亡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虽然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对于身处成长期间的孩子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异常陌生而艰难的话题。

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理解的环境,以确保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消化这个信息。

2. 死亡是什么?在启动与孩子们的对话之前,我们需要清楚死亡的概念。

你可以说:“死亡是当一个人或者动物不再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身体停止工作时发生的”。

这个解释很简单直接,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3. 避免使用幻想化的语言在向孩子解释死亡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使用比较温和、委婉的词语,比如“The person is in a better place now”或者“He has gone to sleep”。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死亡是一种美好的经历或者只是暂时的分离。

相反,我们应该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解释死亡的真实性质,避免使用幻想化的词语。

4. 回答问题当孩子开始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并回答他们的疑惑。

常见的问题可能包括:“为什么我们必须死去?”,“死亡是什么感觉?”,“去了死亡的人还能回来吗?”等等。

我们应该使用简单而真实的语言,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复杂或者恐怖的描述。

5.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解释死亡的概念时,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每个孩子对死亡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一些可能感到恐惧,一些可能感到伤心,而另一些则可能感到困惑。

我们必须给孩子们以自由表达情感的空间,并倾听他们所感受到的痛苦和困惑。

儿童死亡启蒙教育

儿童死亡启蒙教育

儿童死亡启蒙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然而,儿童死亡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无论是由于意外事故、疾病还是其他原因,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因此,进行儿童死亡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只有让儿童了解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的发生率。

首先,儿童死亡启蒙教育需要从生命的可贵和宝贵性入手。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儿童传递生命的珍贵,让他们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同时,也可以让儿童了解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用爱和关怀来呵护。

其次,儿童死亡启蒙教育需要教会儿童如何保护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比如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等。

因此,我们需要向儿童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在危险发生时保护自己,从而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儿童死亡启蒙教育也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死亡,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死亡,让他们明白死亡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不是令人恐惧的事情。

同时,也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失去亲人或朋友的痛苦,让他们学会接受和面对死亡,从而更好地走出伤痛。

最后,儿童死亡启蒙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在家庭中就能够养成安全意识和珍惜生命的习惯。

学校是儿童学习的地方,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等形式,让儿童接受更系统、全面的死亡启蒙教育。

社会是儿童成长的环境,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儿童死亡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总之,儿童死亡启蒙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让儿童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的发生率,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让儿童死亡启蒙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死亡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他们常常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来理解和应对这个话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对死亡的认知过程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

儿童最初对死亡的认知往往是模糊和笼统的。

他们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观念,比如“死亡就是永远离开了”,但他们缺乏对死亡真正意义的深入理解。

这种认知模糊的阶段通常出现在幼儿时期,随着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死亡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死亡的认知通常会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向具体思维。

他们开始理解“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慢慢开始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对死亡无法理解的焦虑感,也可能是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一些文化传统中对死亡的描述可能会给予儿童更多的恐惧感。

对于儿童来说,处理死亡的方式通常是个人化的。

每个孩子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面对死亡。

有些儿童可能会选择逃避这个话题,他们可能会回避对于死亡的谈论或者避免接触与死亡相关的事物。

这种逃避是一种常见的应对机制,帮助他们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另一些儿童可能会尝试与死亡做出更直接的对抗。

他们可能会提出问题,试图理解死亡的本质和意义。

家长和教育者在这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提供关于死亡的积极和真实的信息,回答儿童的问题,并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正确的观念。

此外,参与纪念死去的人也是一种儿童处理死亡的方式。

通过纪念活动,儿童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自己和亲人悲伤情绪的排解提供了一个出口。

这种参与可以是亲身参与纪念活动,如扫墓或点燃蜡烛,也可以是书写倾诉或者制作纪念画。

此外,儿童可能会用幻想的方式来处理死亡。

他们可能会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逝去的人仍然存在并且活动。

这种幻想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给予他们安慰和安抚。

在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和处理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儿童 对死亡的思考 -回复

儿童 对死亡的思考 -回复

儿童对死亡的思考 -回复儿童对死亡的思考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何向孩子们解释并理解死亡是一项重大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孩子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思考方式,然后逐步向他们解释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第一步:理解孩子们对死亡的态度和思考方式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往往比成年人简单直接。

可能会有一些孩子将死亡视为一个相似于睡觉的状态,有些孩子会将其视为永远的分离,也有些孩子会将其视为身体停止工作。

这些认知都是孩子们所能理解的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向他们解释死亡。

第二步:保持坦诚和简明扼要在向孩子们解释死亡时,我们应该以坦诚与简明为原则。

可以适当使用生命的自然循环或花朵凋零的比喻,告诉孩子们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花朵凋零一样。

应该避免使用隐晦或模棱两可的语言,让他们感到困惑或产生恐惧。

第三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当孩子们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尽量认真回答,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人差异来提供适当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回答的方式:1."为什么人会死亡?"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变得非常老,身体无法再继续工作时,就会死亡。

人们的身体会变得非常虚弱,就像一个机器无法长时间正常运转一样。

2."人死后会在哪里?"这可能是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可以根据宗教或个人信仰情况提供不同的回答。

但是,如果家庭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人们死后的精神会离开身体,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3."为什么我们会伤心难过?"我们可以解释说死亡可能会让我们感到难过,因为我们会想念失去的人,无法再和他们相聚。

伤心是表达我们对失去的人的爱和依恋的方式。

4."我会死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应该依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回答。

我们可以说,当我们一直保持健康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时,可以延长寿命。

幼儿园关于生与死活动方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

幼儿园关于生与死活动方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

幼儿园关于生与死活动方案幼儿园生命教育一、背景介绍现今社会,人们对于生与死的认知逐渐淡化,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也似乎趋于淡漠。

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幼儿的生命意识、责任感和爱心,培养幼儿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内容1. 生命的起源通过图画、故事、实物模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生物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

可以邀请动物园工作人员或者自然科学爱好者,带领幼儿观察小虫、花草等生命体,并讲解生物生命的起源和生存规律。

2. 植物的成长组织幼儿亲身种植一株小植物,让他们亲眼见证植物的成长过程。

在种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教导幼儿如何照顾植物,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顽强。

3. 动物的活动邀请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方式,让他们了解动物的故事、情感和行为,同时加强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4. 生命的脆弱通过观察受伤小动物的照片或视频,向幼儿传达生命的脆弱,生命的珍贵。

老师可以给幼儿讲述关于保护小动物的故事,引发他们对保护生命的思考。

5. 生死的循环借助大自然的循环,向幼儿解释生死的概念,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融入自然,参与循环。

可以通过视频、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生死的正常和自然。

6. 生命的尊重通过故事、绘画、手工等形式,引导幼儿明白尊重生命的含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动植物,热爱生命。

7. 生死的家庭教育邀请家长参与关于生与死的家庭教育,让幼儿从家庭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三、活动方法1. 生动形象采用图画、故事、实物模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实地参观利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实地参观、观察和探索,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生命的奇妙和脆弱。

3.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活动,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增进亲子关系。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安全教育知识宣传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安全教育知识宣传

五岁以下儿童意外逝去安全教育知识宣传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儿童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据统计,五岁以下儿童的意外逝去率在各芳龄段中最为突出,这使得我们更加需要关注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安全教育。

本文将围绕五岁以下儿童意外逝去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了解意外逝去的原因五岁以下儿童的意外逝去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交通意外、溺水、触电、窒息以及误食有毒物质。

这些因素与儿童的行为特点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三、安全教育知识宣传的重要性面对儿童意外逝去的现状,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势在必行。

通过广泛的宣传,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共同学习正确的安全知识,防范潜在的危险。

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举办安全教育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四、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宣传1. 家长的责任家长是孩子最主要的安全守护者,他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育他们如何正确穿着安全带、如何避免触电等。

家长还应该密切关注周围的安全环境,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儿童的第二个家,教师们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使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提高师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3. 社会组织的支持各种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制作安全漫画书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安全知识。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五岁以下儿童意外逝去安全教育知识宣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相关宣传。

在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共同为儿童的健康和安全贡献力量。

六、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关心儿童安全的人,我深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儿科试题——精选推荐

儿科试题——精选推荐

⼉科试题⼉科试题⼀、单选题(共 30道试题,每题1分,共 30 分)1.常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赋予因果关系,认为外界事物某种神奇的⼒量或⾃⼰的不良⾏为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的年龄阶段是()A.婴⼉期 B. 幼⼉期和学龄前期 C. 学龄期 D.青春期2. 可以认识其主要照顾者,当⽗母分离与陌⽣⼈接触时会感到焦虑。

此年龄段的⼉童为()A.幼⼉ B.学龄前⼉童 C.婴⼉ D.学龄⼉童3. 对⾝体各部分功能的了解开始成熟,并知道⼀些患病的真实原因,但尚不能⽤特别术语表达的年龄阶段的⼉童为()A.幼⼉B.学龄前⼉童C.学龄期⼉童D.青少年4.特别容易产⽣分离性焦虑的⼉童的年龄阶段为()A.6个⽉⾄2岁半B.5~6岁C.3~4岁D.7~8岁5.分离性焦虑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反抗阶段B.绝望阶段C.超然或否认阶段D.控制6.分离性焦虑反抗阶段⼉童的⾏为表现不包括()A.哭闹、拒绝与陌⽣⼈接触B.⽤语⾔、⾝体对陌⽣⼈攻击C.企图逃跑找⽗母D.吸允⾃⼰的拇指或咬指甲、尿床、抑郁、悲伤7.分离性焦绝望阶段的表现不包括()A.哭泣停⽌表现出抑郁、悲伤、⽆活动B.⽗母来探视或离开时满不在乎C.对周围⼀切如环境。

景物。

游戏不感兴趣D.表现出退化⾏为如吮⾃⼰的拇指咬指甲、尿床B.尿床C.拒绝⽤杯⼦或碗⽽⽤奶瓶D.哭闹、抓住⽗母不放、拒绝与陌⽣⼈接触9.⼉童与亲⼈分离时⾮常常见的⾏为是()A.反抗B.超然或否认C.绝望D.退化10.住院⼉童与亲⼈分离时产⽣分离焦虑是()A.正常反应B.异常反应C.不清楚D.不适应11.⼉童发展⾃主性和主动性的时期为()A.幼⼉期和学龄前期B.学龄期C.青春期D.婴⼉期12.⾯部表情疼痛测量图是评估()岁以上⼉童疼痛程度的。

A.3B.2C.4D.513.评估较⼤⼉童和青少年疼痛的⽅法不包括()A.⾯部表情测量图B.数字或疼痛评估⼯具C.描述式疼痛评估⼯具D.哭的声⾳、⾝体的动作14.⼀个3岁幼⼉住院,当于⽗母分别时哭闹、拒绝进⾷、对游戏不感性兴趣,这种表现说明了()A.⼉童适应能⼒差B.焦虑的表现C.异常反应D.⼉童与亲⼈分离时的正常反应B.新⽣⼉能够感觉到疼痛C.⾯部有疼痛的表情D.在疼痛刺激开始前就有企图推开刺激物16.下列有关幼⼉和学龄钱⼉童疼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受到疼痛刺激后推开刺激物B.在疼痛开始前就企图推开刺激物C.祈求结束治疗过程,要求感情上的⽀持如保住⽗母、护理⼈员等D.疼痛时⼤声哭,⽤语⾳表达“不要”挥动四肢反抗不合作17.在给6个⽉以前婴⼉进⾏护理时,下列不正确的⽅法是()A.给患⼉以⾝体上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B.提供有益的环境如轻⾳乐。

死亡启蒙教育

死亡启蒙教育

死亡启蒙教育
首先,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在现代社
会中,孩子们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物质享受和虚荣诱惑所困扰,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通过死亡启蒙教育,他们可以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和珍视每一天。

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感恩,也能够让他们更加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死亡是生命
的终结,而人生的意义则在于如何度过这一生。

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和理解,孩子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们会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再轻易放弃,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最后,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失去。

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会
经历失去,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宠物。

而正是死亡启蒙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失去,学会接受和释放。

他们会明白,失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总之,死亡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这样的教育,他
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失去。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死亡的启蒙教育中茁壮成长,拥有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人生。

死亡的儿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的儿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的儿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当今社会,死亡是一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理解和面对死亡可能是困难的,更何况对于孩子们。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死亡对于孩子的影响,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死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儿童心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面对死亡的情绪和理解都是复杂的。

他们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和疑惑,比如“为什么人会死?”、“死后会去哪里?”、“我是否会死?”。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1. 创造安全空间和开放对话:在孩子提出任何问题或表达情感时,我们应该尽量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孩子感到他们可以随时和我们谈论死亡,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认知。

2. 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来解释死亡。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使用比较抽象的方式,比如“当一个人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就像是睡觉一样”。

对于年长的孩子,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解释死亡的过程和含义。

3. 建立正面的死亡观念: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和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环,并教导他们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回避的。

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们人们对于死亡的各种追思和纪念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死亡观念。

4. 引导孩子面对情绪:死亡往往伴随着各种情绪,包括悲伤、恐惧和焦虑等。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这些情绪,比如通过绘画、写作或者与他人进行对话。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是正常的反应。

5. 探索不同文化的观念:死亡对于不同文化来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死亡观念,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以及接受和尊重不同的观念。

6. 避免给出虚假的信息:对于死亡,我们应该避免给孩子虚假的信息,比如说逝者只是睡着了,或者精神上还与他们在一起。

论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开展途径

论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开展途径

2020年02期New Generation论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开展途径范永琴(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州城镇第一幼儿园云南大理州671600)摘要:孩子的世界需要有憧憬,也需要有敬畏。

让孩子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认知死亡,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死亡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有人说,我们是个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死亡的民族。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说错。

想想我们从小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不管是从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很少从一个整体的层面高度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其实也是“安全教育”,它教会孩子们珍爱生命,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死亡教育”的普及还有利于加强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幼儿的关注,将一些危险因素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之前网上沸沸扬扬的双胞胎姐妹在海边走失溺水身亡的事件,如果孩子的母亲或者海边的路人能多留一个心眼的话,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此外,死亡教育还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品质的提升,因此它可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具体实施途径。

国外“死亡教育”中引人注目的一幕是,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养老院,把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

有的孩子勇敢地握住正处在弥留之际的老人的手,向他送上祝福的话语。

一位普通的美国小学教师,发现全班同学集体喂养的小白兔“玫瑰”死了之后,孩子们都感到十分伤心。

于是这位老师计划开展一次与家长协同的死亡情感教育课,帮助孩子们度过失掉伙伴的悲痛。

她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短信说明情况,并告诉家长们,“玫瑰”的死令孩子们悲伤,这可能会使孩子们想起他们喜爱的人或宠物的死,我们将在明天集合后,邀请孩子们参加一个讨论会,大家一起制作一本关于“玫瑰”的纪念册,来追忆与“玫瑰”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来表达对它的思念。

另外,在最近一段日子里,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常提起“玫瑰”,有些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种养活动视域下幼儿生命认知的实践研究

种养活动视域下幼儿生命认知的实践研究

种养活动视域下幼儿生命认知的实践研究摘要:对于幼儿来说,正确的人生观会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对幼儿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当前幼儿教学中,家长和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各项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这种教学理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但是却忽略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导致幼儿的生命认知出现误区。

通过生命认知不仅仅是认知生命价值,同时,也对动植物以及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进行有意义的认知。

本文先分析当前幼儿生命的现状,接着提出在种养活动领域中,提升幼儿生命认知的相关措施,以此更好的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种养活动;生命认知;必要性;措施幼儿处于思想启蒙的发展阶段,对外界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如果不能很好的培养幼儿具备生命认知,有可能导致幼儿出现破坏或者践踏生命的现象,使得幼儿会出现思想或者行为等方面的误差。

为此,要能够认识到对幼儿生命认知教育的必要性,要能够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性格特征,具体生命意识。

种养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幼儿做到自主种植或者饲养,以此让幼儿能够对生命有正确的认知,能够做到了解、尊重生命。

在种养活动时域下,要注重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以此更好的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种养活动视域下幼儿生命认知教育的必要性(一)生命教育缺失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很多幼儿会观看很多的视频内容,由于对幼儿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得幼儿会在观看的过程当中盲目的模仿,进而导致幼儿出现一些生命危险。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单纯是因为动画视频所造成的,更多的是幼儿对于生命缺乏正确的认知,从而使得幼儿出现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幼儿都需要有人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地促进幼儿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往往关注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也仅仅是停留在安全教育,但是缺乏生命认知。

幼儿是接受教育的开端,同时也是其他教育开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也会影响到幼儿后续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而对于幼儿来说,理解和接受死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成长过程。

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害怕谈论死亡教育,因为他们担心会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

但事实上,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教育方法。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儿对死亡的理解和感受。

在幼儿阶段,他们通常还没有形成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很可能对死亡存在一些模糊、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

有的幼儿可能会把死亡简单地理解为“睡觉”,有的幼儿可能会害怕死亡,有的幼儿则可能会无所谓地对待死亡。

这些都体现出幼儿对死亡的认识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如果我们避免谈论死亡,不去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死亡,那么他们就会在对死亡的认识上一直停留在表面层次,甚至形成歪曲的认识。

而当幼儿真正面临亲友的离世等现实情况时,他们将很难应对和理解,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开展幼儿死亡教育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

死亡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

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让幼儿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教育,幼儿可以理解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正常过程,死亡是一个自然衔接点,是生命的延续而非终结。

这些正确的认识可以让幼儿从小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死亡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适当的死亡教育,幼儿可以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们会变得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珍惜和感恩眼前的一切。

适当的死亡教育也可以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毫无意义,相反,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死亡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感管理能力。

学前儿童卫生学[感悟]

学前儿童卫生学[感悟]

学前儿童卫生学第一章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 36 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P12、健康早在 1947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P24、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P35、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6、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7、死亡率指的是某年死亡人数与同年总人数的比率。

8、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HS(健康状态)=f(E)+AcHS+B+LS , 健康状况=环境+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选择、填空)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AcHS)(E); 3)生物学因素(B);4)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LS)9、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

11、生物学因素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3、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注意消费行为卫生;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

P914、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是第一位重要的。

15、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对死亡的认识
成人与儿童一般并不谈论死亡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对死亡一点儿认识也没有。

与此相反,有幼儿教师、家长经常反映,学前儿童会提到“死”。

只是此时,作为成人的我们,经常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谈。

两位家长的困惑
一位2岁幼儿的家长回忆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我和孩子说,奶奶去世了。

孩子问我,什么是‘去世’”?我说就是不在了。

有一天,孩子喝完杯子里的牛奶后,对我说:“妈妈,牛奶去世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
孩子有一天突然问我:“什么叫死?”我当时一愣,对他说:“死就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但现在你还不能去。

”我的孩子今年6岁了,这样回答孩子行吗?
有关儿童死亡概念发展的研究很多,结果也不尽相同。

纳吉(M.Nagy)于1948年对378名3~10岁儿童进行研究,建立了死亡概念发展模式的三个阶段,对以后的研究颇有影响。

第一阶段:3~5岁的阶段,否认死亡是一定的、最终的过程。

此阶段的儿童视死亡是可逆的过程,是一种离去;死亡是暂时的。

第二阶段:5~9岁是拟人化的阶段,此阶段的儿童认为死亡是一个人,叫做死亡先生(deathman),只有被死亡先生抓走的人才会死。

所以儿童已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但不是普遍的,不希望自己会死。

他们认为死亡不是经常发生的,而是神奇的事,死亡和死者被认为是相同的。

认为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如聪明的人、幸运的人、特殊的人不会被死亡先生抓走。

第三阶段:9岁以上的阶段,儿童知道死亡是普遍的,是真实而不可避免的。

后来的研究者虽然受到纳吉研究的影响,所得到结论却有所不同。

比如,斯皮斯(M.Speece)认为儿童的死亡概念要到10~12岁甚或更大以后才相对成熟。

我国台湾学者刘惠美研究4~7岁儿童之死亡概念,发现4岁儿童开始对死亡概念已有了解,年龄愈大更趋成熟。

我国台湾学者张淑美的研究则发现,影响儿童对死亡的了解,以“学校教育”最少,而以“本身经验”为最大比例。

斯皮斯和布伦特(S.Brent)提出有关死亡的三个次概念:不可逆性、无机能性、普遍性。

真正理解了死亡,应该认识到:凡生物体一旦死亡,则其肉体无法再复活;所有界定生命的机能均停止;所有生物体都会死亡。

我国学者正是根据这一有关死亡的理解,对3.5~6.5岁儿童对死亡的认知进行
了研究。

张向葵等:《3.5~6.5 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第4期。

研究报告了我国儿童在认识死亡上的三个水平。

水平Ⅰ:对死亡特征的四个维度(不可逆性、必然性、功能丧失性和情绪性) 不能清楚认识,即使在主试的启发下,儿童也不能理解人(如奶奶、妈妈、爸爸、小朋友等等) 会死的问题,尤其不能理解动物(如老虎、大象、小花猫等) 和植物(大树、花、小草等) 会死的问题。

儿童认为:奶奶要是生病了,上医院打一针、吃点儿药,就会好的,不会死;老虎凶猛,人打不过它,它永远也不会死;大树、花和小草是直立的东西,不会死。

儿童还认为,就是奶奶死了,也会给他讲故事、买好吃的,还会在梦中想念他。

他不害怕奶奶死,因为奶奶太老了,走不动,死了也不会起来抓人等等。

水平Ⅱ:能够根据某些具体的原因,比较清楚地解释死亡特征的四个维度。

但是,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情感色彩。

就前者而言,儿童认为:老爷爷、老奶奶生病治不好会死,因为他们太老了。

他自己生病能治好,因为他还太小,太年轻,还没上学,永远不会死的。

就后者而论,儿童认为他喜爱的人、动物和植物不会死,如妈妈、爸爸、小朋友、小花猫、小松鼠和小草不会死,坏蛋、爱打人的人、大老虎、大灰狼、大树、高大的草会死等等。

水平Ⅲ:能够依据一定的自然原因、疾病原因和意外原因来解释死亡,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人死了不能再活;任何人、动物和植物都会死;死去的人、动物和植物既不能走,也不能想问题,并使人感到伤心、难受和悲哀。

这意味着,儿童对死亡特征的四个维度和外延的认知达到较高水平。

例如,儿童认为,人会老死,得病治不好会死,车祸、中毒、电击、水淹和被害等事故都会致死;动物由于生病、没东西吃、没水喝也会死;植物因没有阳光、水分和土壤或被人砍伐、毁坏也会死。

儿童还对死亡事件普遍地表示出伤心、恐惧、难过和惋惜等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