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解读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注射化疗药物时,药物发生外渗现象,进入
周围组织或血管外的空间,导致药物浪费或引起局部反应。
为预防和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遵循以下团体标准:
1. 外渗预防:
- 注射前检查: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包装,确保无损坏或泄漏。
- 注射技巧: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注射器,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注射部位,消毒后干燥。
- 缓慢注射:慢速注射药物,以减少压力和药物喷射的可能性。
- 定期更换注射器:避免使用老化的注射器,以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2. 外渗处理:
- 停止注射: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 保持镇静:对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过度恐慌。
- 移动患者: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部位,相应移动患者的身体部位,使药物流出的部位最低点,避免药物扩散至更大范围。
- 抗毒性处理:根据药物的毒性,进行相应的抗毒性处理,如洗涤、冷敷、促进排除等。
- 调查报告:及时向医生报告外渗情况,并记录详细的病历信息。
3. 监测与随访:
-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局部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
- 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要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化学药物仍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
化疗药物外渗是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功能障碍。
因此,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1 药物本身因素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有关。
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而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2 穿刺部位。
3 患者血管因素由于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对患者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药物外渗。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1 患者宣教(1)签署化疗同意书时,从化疗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
(2)讲解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取得患者配合。
(3)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化疗过程中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
(4)询问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有无疼痛、肿胀的感觉,观察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无滴速明显减慢现象,以尽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
2 (1)输注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回血、疼痛等情况。
(2)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再输注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
(3)联合用药时,先输入非发泡性,再输刺激性发泡性药物,如均为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应先输入低浓度,2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在外用血管输注发泡性、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路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路快速输入等渗液。
(5)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应回抽1次,检查有无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强刺激而出现损害。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1、避免机械性的损伤,合理、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2、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保持静脉通畅,药物滴速不可过快,一般每分
钟在50滴左右。
3、化疗药物静脉滴入前、后,都必须先用0.9%生理盐水滴入静脉血管内。
4、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
(1)立即给予停药,回抽静脉血。
(2)局部封闭。
(3)根据化疗药物性质冷、热敷。
(4)选择湿敷或贴敷。
(5)1-2天后配以理疗。
(6)观察疗效并记录。
备注:
1、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新碱
2、冷敷:蒽环类抗癌药物,如紫杉醇、氮芥、阿霉素。
蒽环类抗癌药物禁用热敷
3、建议使用:
10支、庆大霉素8万 10(1)24小时持续湿敷:用5%GS 250ml,内加入VitB
12
支、地塞米松5mg 10支、利多卡因5ml 5支
(2)局封:NS 10ml加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ml
(3)局部贴膜:
★贴敷(护肤粉加上超薄敷料)贴敷
★生土豆切成薄片,沿血管走向或外渗部位贴敷。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02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静脉血管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 穿刺,避免选择关节、静脉瓣及受伤 的静脉。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减少静 脉炎的发生。
提高护士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化疗药物配制和注射的培训,确保护士熟悉和掌握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提高护士对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 并处理药物外渗。
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和化疗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 等。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注意药物的浓度、剂量和输注速 度。
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化疗药外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患 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 治疗。
医生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组织 颜色变黑、疼痛、肿胀等症状。
进一步处理:切除坏死组织,进行清 创和植皮手术。
预防措施: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应充 分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 静脉和输注速度,避免药物外渗。
案例二:及时发现化疗药外渗并采取相应措施
01
02
03
04
患者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由于 护士及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 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02
化疗药外渗可发生在任何给药途 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皮 下注射等。
化疗药外渗的危害
化疗药外渗后,可能导致局部 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疼痛、 功能障碍等。
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皮肤坏死、 溃疡、瘢痕形成等后遗症,甚 至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化疗药外渗还 可能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增 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提高护士对化疗药外渗的重视程 度,增强责任心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标准如何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问题?在进行化疗治疗时,化疗药物外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化疗药物外渗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出发,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的问题。
1. 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从静脉外渗到周围组织或皮下组织中。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输液过程中静脉穿刺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堵塞等。
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2. 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为了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标准措施:- 进行严格的静脉穿刺操作,确保穿刺部位干净无菌;- 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造成静脉破裂;- 定期检查输液管路,确保输液管路通畅。
3.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的标准当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标准措施进行处理:- 停止输液,立即将外渗部位向上抬高,避免药物继续外渗;- 用温盐水进行局部冲洗,促使药物迅速稀释和排除;- 观察外渗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工作。
另外,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化疗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标准。
通过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的标准措施,以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引导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化疗药物外渗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保障水平。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一个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加强患者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保证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课件
目录
•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方法 • 化疗药外渗的护理与观察 •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与处理培训
化疗药外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外渗的危害
局部组织损伤
化疗药物具有强烈的细 胞毒性,外渗后可引起 局部组织坏死、溃疡、
感染等。
疼痛
外渗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和组织损伤,引发疼痛。
局部冷敷
抬高患肢
化疗药外渗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外渗部位的变化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 程度和持续时间,了解疼痛感受。
观察患者的疼痛表情、姿势和 行为变化,判断疼痛程度。
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 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心理护理与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化疗药外渗的 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减轻焦
功能障碍
外渗严重时可导致局部 肌肉和关节功能障碍。
心理影响
外渗给患者带来恐惧和 焦虑,影响治疗信心和
生活质量。
外渗的常见原因
01
血管因素
02
操作失误
03
药物因素
04
患者自身因素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 01 02
提高穿刺技 术
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自 身的穿刺技术水平。在穿刺过程中, 应保持稳定的心态,确保一次成功, 避免因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
虑和恐惧。
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 心和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
合度。
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及时 反馈患者情况,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源自化疗药外渗的预防与处理培 训
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01
02
化疗药外渗的危害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_ppt课件
避开关节
避免选择有损伤的血管
选择远离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避 免在关节部位穿刺。
如已受损、炎症、硬化的血管应避免 使用。
评估血管状态
对血管的弹性、充盈度、走向进行评 估,选择合适的血管。
提高穿刺技术
01
02
03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确 保一次穿刺成功。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根据血管直径和化疗药物 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
穿刺后妥善固定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 头和输液装置,防止滑脱 。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先输非发泡性药物
先输非发泡性化疗药物,再输发泡性化疗药物。
避免两种发泡剂合用
两种发泡剂合用会增加外渗的风险。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患者宣教工作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外渗 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 施_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措施 •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注意
事项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 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2
阐述本课件的目的和内容,即为 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外渗的 认识和处理能力。
化疗药外渗的定义和危害
定义
化疗药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 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渗漏到血 管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疼 痛。
危害
化疗药外渗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 疡、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 生命。因此,预防和处理化疗药外渗 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化疗药物渗出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解读
化疗药物渗出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解读一、引言化疗是治疗各种癌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输液过程中,化疗药物有可能渗出,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和病人痛苦。
为保障患者的权益,我们特制定了化疗药物渗出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二、化疗药物渗出的预防正确的给药方式: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种化疗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避免药物在血管中停留时间过长,防止药物渗出。
正确的注射技巧: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注射过程中应均匀、缓慢,避免注射过快导致血管内压力骤增,从而引发药物渗出。
合适的血管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注射,避免在有炎症、硬结、疤痕等血管上注射。
三、渗出发生时的处理立即停止注射:一旦发现药物渗出,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保留针头,避免拔出。
渗出液的抽取:如渗出液量较小,可采用注射器将渗出液抽取干净。
如渗出液量较大,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冷敷或热敷: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渗出程度,可选择冷敷或热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四、后续护理和患者教育后续护理:对渗出部位进行清洁护理,避免感染。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药物的渗出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化疗药物渗出预防及处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管理:建立化疗药物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药物使用安全。
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操作规范。
六、药物选择和给药方式优化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同时,优先选择不易渗出的新型化疗药物。
给药方式优化: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给药周期短、剂量小的方案。
同时,考虑采用口服、经皮等新型给药方式。
七、监测和记录规范监测:对接受化疗的病人进行定期检查,观察是否有渗出现象发生。
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
记录规范: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外渗是一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化疗药物外渗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如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甚至影响肢体功能。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进行化疗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粗直、弹性好、回流顺畅的血管。
优先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如 PICC 管、输液港等),如果使用外周静脉,尽量避免在关节、手背、足背等容易活动的部位穿刺。
2、提高穿刺技术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确保一次性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
3、妥善固定针头使用透明敷贴或绷带妥善固定针头,防止针头移位或脱出。
4、正确输注化疗药物严格按照药物的浓度、速度要求进行输注,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5、加强巡视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识别1、观察患者症状患者可能会主诉穿刺部位疼痛、烧灼感、肿胀等不适。
2、查看局部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皮肤温度升高、硬结等表现。
3、对比两侧肢体如果怀疑外渗,可对比两侧肢体同一部位的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三、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1、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要拔除针头,以防止药物继续外渗。
2、回抽残留药液通过原针头尽量回抽残留的药液,减少药物的渗出量。
3、评估外渗情况评估外渗的范围、程度、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4、局部封闭根据外渗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解毒剂进行局部封闭。
例如,对于蒽环类药物外渗,可使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进行封闭;对于长春碱类药物外渗,可使用透明质酸酶进行封闭。
5、冷敷或热敷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冷敷或热敷。
一般来说,蒽环类药物外渗 24 小时内冷敷,24 小时后热敷;长春碱类药物外渗则应冷敷。
6、抬高患肢将外渗侧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解析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解析化疗药物外渗在肿瘤化疗治疗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发生外渗现象,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身体不适感。
例如局部红斑、组织坏死、溃疡长期难以愈合等。
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起泡性化疗药物所引发的外渗症状具有较为严重不良后果,往往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现象,病程迁延不愈,使得患者产生极严重心理及生理压力。
所以对化疗药物外渗进行有效预防及护理在临床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护理化疗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能够挽救和延长癌症患者生命,但是其应用也往往会出现极为不良的现象-化疗药物外渗。
在化疗药物进行输注过程中出现渗出或渗漏至皮下组织,若未予以合理处理,极有可能导致渗漏位置出现红肿、疼痛症状,周围组织出现坏死现象[1],如情况严重则需实施外科清创、植皮,产生护理纠纷。
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出现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合理预防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避免患者增加痛苦。
1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工作1.1护理人员培训與当前医学发展相结合,对护理人员实施定期专业知识培训,注意培养护理人员医疗责任心。
操作时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开展,护士长应在旁进行监督,确保一针见血。
在给药前需先注意是否存在回血现象,给药后1~2 min内护士需陪伴在患者旁边[2],注意药物在输入到患者体内后是否出现不良应激反应,且告知患者若出现任何不适感则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均需加强巡视,对患者化疗时感受进行及时有效了解,且将观察结果进行文字记录,若出现问题需立即进行处理。
1.2合理选取血管对患者实施注射时,通常会经细小静脉一直到大静脉,自远心端而至近心端。
所以护理人员实施药物注射时,不可选取静脉窦、硬结位置实施穿刺,需选取弹性良好、回流状态通畅、方便固定、能够快速观察的位置。
最好避免选择手足背小血管位置,而且应注意肌腱神经、关节处不予应用[3]。
如患者患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则实施化疗时可经下肢静脉给药,其他患者通常不宜通过下肢静脉给药,下肢静脉极易出现栓塞,而且血流速度较慢,通常无法快速痊愈。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_ppt课件
西医治疗
总结词
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 等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 疼痛和肿胀。
VS
详细描述
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药物治疗,如地塞米松、布洛芬等,可以 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05
化疗药外渗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01
02
处理措施的改进
对于已经发生化疗药外渗的患者,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如及时停止输液、局部冰敷、抬高肢体、口服或外用药 物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展望
01
更加科学的预防措施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化疗药外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制定更加科学
、全面的预防措施,降低化疗药外渗的发生率。
02 03
更加有效的处理方法
化疗药外渗可发生在任何给药途径, 如静脉注射、动脉灌注和局部组织注 射等。
化疗药外渗的危害
化疗药外渗可导致皮下组织坏死、溃疡、感染、血栓形成和 静脉炎等严重后果。
化疗药外渗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化疗药外渗可分为轻度、中度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化疗药物的 作用和副作用,让其了解预防化
疗药外渗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如出现疼 痛、肿胀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告
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保护血管,如避免长时间压
02
化疗药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 过程中渗漏到皮下组织,可能导 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甚至引 发感染等严重后果。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及预防、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二)
化疗输入前评估:② 评估病人情况: 是否有静脉化疗史,曾用过的穿刺部位尽可能
不重复,以防"放射回忆反应",即曾放疗并发生皮 炎患者,在应用抗癌药物后(ADM、MMC、5FU),原照射部位可再现类似放射性皮炎的改变, 如皮肤红斑、湿性皮炎等。"重复现象"的发生,即 ADM引起损伤的一种现象,在患者以往发生皮肤损 伤处,再给药物后可出现损伤或坏死。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二)
化疗输入前评估:① 评估所给化疗药物的性质,以 确定稀释药液的浓度、给药方法及输注速度。 一般发疱性化疗药物采用静脉冲入法,即在建 立静脉通路基础上,观察静脉点滴通畅后,将稀释 药物由莫菲式滴管注入,药物冲入体内后再恢复至 原滴数。同时化疗药物稀释浓度不宜过高,一般 ADM30-40mg稀释液20ml,MMC10mg稀释10ml冲 入。DICT100-250ml在30分钟内滴入,NVB3050mg稀释100mlN.S中,10-15分钟静脉快速滴入。 同时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时的给药顺序,先注入 非发疱性药物,如果均为发疱性药物者,应先注射 稀释量最少的一种化疗药物。
(2) 植物碱类药物主要通过脂溶作用破坏细胞膜, 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由于存在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 异,有些刺激性药物如5-FU、紫杉醇等,偶尔也可 引起局部组织严重坏死,不同药物外渗后发生炎症 反应时间不同。
抗癌药物渗漏炎症反应时间
药物名称
ACTD ADM 光辉霉素
(MTH) MMC 长春碱
化疗药物分类
发疱性化疗药物: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局部
组织坏死的药物。
刺激性化疗药物:药物渗出后可以引起局部
灼伤或轻度炎症。当滴注化疗时,因为药物 的刺激性作用,会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周围 感到疼痛或沿着整条血管都有疼痛感觉,但 药物外渗后很少发生急性反应或组织环死。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外渗是指任何液体(液体或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意外渗漏到周围组织中,万一化疗药物外渗了怎么办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血管的合理选择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降低外渗风险需采取的措施为:穿刺部位的选择:在静脉穿刺前确定最佳穿刺部位,以下为外周静脉穿刺建议,如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持续性困难,应考虑中央静脉穿刺插管。
1.外周静脉应考虑前臂较大的静脉血管;2.插管处应避开肘关节;3.不建议选择内侧手腕及下肢;4.不建议选择前臂窝或手背,尤其是使用发疱类化疗药;5.避免选择淋巴水肿的部位;6.是否选择在乳房切除的一侧置管尚有争议。
插管类型的选择:1.不能选用蝶型穿刺针,因为在静脉滴注过程中,针头极易活动且易刺穿血管壁导致化疗药外渗;2.应选择柔韧易弯曲的插管;3.若需持续静脉滴注发疱类化疗药(如持续静滴12-24小时),强烈建议中心静脉插管。
操作:1.穿刺后,使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以检查是否会发生外渗。
2.静滴一种药物结束后,建议使用10-20ml生理盐水冲管之后再静滴另一种药物3.静滴药物之前常规检查血液回流是否通畅。
4.静滴化疗药期间,必须定时检查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
5.发疱类化疗药建议快速静滴。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1.停止静脉输注药物,暂时留置针头;2.确认药液外渗部位;3.尽量确认药液外渗的体积,避免挤压外渗部位,之后移除插管。
4.用笔标记出药液外渗部位的边界。
5.通知医生,尽快采取治疗。
6.①蒽环霉素、丝裂霉素C外渗:需将药物局限在创面内,保持创面干燥,冷敷20分钟,每天敷4次,持续1-2天。
②长春碱类、紫杉烷类药物:需促进药物在皮肤组织内扩散,保持创面干燥,热敷20分钟,每天敷4次,持续1-2天。
③刺激剂、非发疱剂:局部冷敷。
7.解毒药物治疗1)二甲基亚砜(DMSO)一种常见溶剂,可以穿透组织,增强皮肤的渗透,促进吸收药物(特别是在较高的浓度)。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2)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2)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此时检查静脉通路应无回血。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
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植皮。
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一、原因分析1)患者因素(1)肿瘤患者经常采集血标本/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对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血管硬化。
(2)患者不合作或在输液期间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的肢体,导致针尖穿破血管/针头滑落,引起外渗。
(3)肿瘤压迫/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水肿/上腔静脉压迫症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4)患者血小板减少。
(5)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性退化/皮肤松弛/静脉脆弱,也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2)药物因素(1)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营养有关。
(2)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药液外渗。
3)技术因素(1)静脉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药液经破口和针尖斜面漏到皮下组织。
(2)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对血管的损伤。
(3)选用局部血管有病变的.肢体,由于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而发生外渗。
(4)用力推注化疗药物,拔针后按压时间太短,药液沿针眼外渗。
二、预防措施医护人员会在技术上采取措施,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
例如选择较粗的/较直的静脉注入药物;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减轻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注射化疗药物时,药物意外漏出血管内外的情况。
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需要依靠团体标准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团体标准的一些基本原则:
1. 培训和教育:医疗团体应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正确注射化疗药物的技巧和知识。
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剂量和给药途径,并接受实际操作的培训和指导。
2. 注射技术和设备:使用合适的注射技术和设备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角度、深度和速度,并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
定期维护和检查注射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功能。
3. 侵入导管管理:对于使用静脉置管给药的患者,需要严格管理侵入导管的位置和状态。
监测导管的置入情况、固定方法和固定剂的使用,并注意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任何漏药或溢血的迹象。
4. 提前准备:在注射化疗药物之前,医务人员应提前准备相关的药物、设备和资料。
这包括检查药物的标签和有效期,准备好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并查阅相关药物的说明书和使用指引。
5. 及时处理:如果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这可能包括停止药物注射,插入局部血管收缩剂进行局部压迫,并根据需要采取其他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冷敷、抗组胺药物等。
6. 记录和报告: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记录中应包括患者的相关信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药物外渗的状况和处理措施等。
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帮助医务人员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注射过程中通过针头外渗到周围软
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
化疗药物外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疼痛、不适感以及长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以下是关于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一、防范化疗药物外渗的措施
1.正确选择静脉通路:使用合适的针头和插入深度,以确保药物直接
进入静脉,减少外渗的风险。
2.加强护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准
确识别化疗药物外渗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
3.加强药物盘点和清点: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详细的盘点和清点,确
保药物的种类、规格和剂量正确无误。
5.使用专业装备:如防溢胶质垫、穿刺海绵等,防止药物外渗。
6.重视患者的反应: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二、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措施
1.及时发现并停止给药: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
并及时处理外渗部位,以减轻炎症反应。
2.及时处理外渗部位: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轻柔地冲洗外渗部位,并避免剧烈揉搓或按摩,以防止药物进一步渗入组织。
3.及时报告医生:将外渗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以获取进一步的处理
指导。
4.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局部冷敷、贴敷透气性敷料等。
5.充分沟通和关怀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
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充分沟通和关怀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