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60例新生儿窒息治疗体会
![医学毕业论文60例新生儿窒息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35f225326fff705cc170afa.png)
60例新生儿窒息治疗体会目的新生儿窒息是指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建立呼吸,即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现象,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也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和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改善新生儿预后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科于2007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窒息血色60例,现报道如下。
? 新生儿窒息? 1资料与方法? 男34例,女26例,孕龄36—42周。
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8例,37—42周52例;出身体重2.2—2.5kg10例,2.6—4.0kg38例,4.01—4.3kg的12例;1min阿氏评分小于3分的17例,4—7分的43例。
剖宫产18例,抬头吸引7例,急产3例,臀位3例;脐绕颈10例,胎盘早剥5例,羊水早破4例;妊高征6例;现找子痫2例,产前用药7例(用催产药)? 60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如口唇鼻根发绀。
其中29例出现呼吸暂停,60例均有呕吐,12例有抽搐现象。
60例中有8例未做头颅CT(因家人不同意)。
52例行头颅CT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即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改变。
其中有8例合并脑出血,2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大量羊水吸入,吸入性肺炎。
24例咽下综合症,28例低钙血症,18例红细胞增多症,26例低血糖。
60例心肌酶均增高,尿蛋白阳性9例,肾功能轻度升高12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60例中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改善脑细胞代谢、支持、对症等综合。
住院天数7—17d,平均10.8d,3例死亡,除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53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 2 讨论?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器官损害,也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脑损伤是导致脑瘫及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
本文提示,阿氏评分与脑损伤的关系不相一致,可能因胎龄、新生儿成熟程度,母亲产前用药、产房人员主观评分的误差等因素均可影响阿氏评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所以窒息新生儿的轻重,不能只凭1min阿氏评分来定。
265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论文
![265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ccc88de53a580216fcfedb.png)
265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方法:对265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前三位主要因素为:早产儿、羊水异常、产程异常。
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及时治疗妊娠期各种并发症,重视高危妊娠监测和分娩时的监护,及时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儿科医生进产房,积极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4-02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主要是由于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各种因素所引发的气体交换障碍而导致,可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
近年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5%-6%,国内报道发生率为4.7%-8.9%[2]。
新疆尼勒克县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笔者在援疆期间对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出生的265例新生儿窒息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尼勒克县人民医院接产2121例新生儿,死胎和死产14例,新生儿窒息265例,窒息发生率12.49%,其中轻度窒息244例,占92.08%,重度窒息21例占7.92%,窒息患儿中死亡22例,占8.3%。
早产儿88例,足月儿168例,双胎妊娠7例;初产妇139例,经产妇126例;汉族19例,哈萨克族159例,维吾尔族45例,回族33例,蒙古族9例,少数民族占92.83%;剖宫产70例占26.42%,阴道分娩195例占73.58%。
1.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 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如1min 评分正常,但5min评分在7分或以下仍诊断窒息,如5min评分为5分以下,则诊断为重度窒息[1]。
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效果观察(论文)
![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效果观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0310e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4.png)
医学信息2014年2月第27卷第2期(上)Medical Information.Feb.2014.Vol.27.No.1临床医学表2临床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科室的分布外科儿科妇产科神经科急诊科呼吸科感染疾病科合计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543322120所占的比例%2520151510105100表3临床护理发生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原因违反相关制度缺乏责任心违规操作沟通不畅能力欠缺管理不当思维死板合计数量643321120所占比例%3020151510551003讨论3.1临床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3.1.1缺乏工作经验从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主要原因跟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有关,随着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时间越长,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几率越小。
因此,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3.1.2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从我院产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来看,部分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缺乏自我管束力,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
例如不能按时进行交接班;护理患者过程中不仔细,导致患者跌倒、烫伤等事件。
3.1.3违反相关操作规定主要表现在部分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操作方法不正确、操作步骤不完整、具体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等等。
护理技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的主要内容之一,每一项"护理技术"必须达到熟练的程度,并且能够识别护理技术操作中关键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恰当选择防范措施,方能为患者实施恰当、准确、安全、有效的操作。
4解决措施4.1严格制定各项核心护理制度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核心护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是患者在医院接受在全面、安全、有效护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减少护理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能够确实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不是因为医院缺乏相关的制度做保证,而是缺乏的是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的护理人员[3]。
因此,要解决护理不良事件,首先就应该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做到对自己、对家属、对患者、对医院负责。
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毕业论文
![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7f81a2767f5acfa0c7cd53.png)
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摘要】新生儿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1、病因和发病机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宫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能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窒息。
1.1母亲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严重贫血和心肾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等产科疾病,吸毒,吸烟,母亲年龄大于35或小于16多胎妊娠。
1.2分娩因素因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等造成脐带血流中断,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等,产程中麻醉剂等使用不当。
1.3胎儿因素各种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有严重先天畸形的新生儿,羊水或胎粪吸入者,宫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
2、临床资料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新生儿窒息328例,在328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277例,重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中有3例发生并发症: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2例,肺透明膜病2例,1例因颅出血而死亡。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缺氧引起的各种脏器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胎儿出生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可按新生儿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
Apgar评分标准容包括:①皮肤颜色;②呼吸;③肌力;④喉反射;⑤心率五项来确定。
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假设出生后1 min评分8~10分而数分钟后降至7分以下也属窒息。
3、窒息诊断标准;可按新生儿生后1 min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50ea1aaa00b52acec7ca78.png)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
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 抢救方法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
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
亦可用徒手插入法。
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
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
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
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
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
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
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 窒息后的护理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
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 保暖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
新生儿窒息论文
![新生儿窒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44be28af45b307e8719733.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总结彭志娥何新云姚道良谌芳何勋2(1.安化县二人民医院湖南安化413522 2安化县精神病院湖南安化413522)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教训,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与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底在我院分娩的2729例新生儿,用Apɡar评分法,按1mim.5mim分别评定,对已施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为统计分析对象。
结果用ABCD程序复苏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
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必需分秒必争,严格按照ABCD流程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成救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问题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blems and lessons learnedPengzhi E1He Xinyun2Yaodao Liang1Chen Fang 1He Xun2(1 People's Hospital of Hunan Anhua two security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Hunan Anhua of 4,135,222 security of 413 52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Method in January 2008 to end of January 2011 in our hospital of 2729 cases of neonatal birth with Apɡar score, according to 1mim. 5mim were assessed for neonatal resuscitation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object. r esults with the ABCD program of recovery success rate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neonatal asphyxia necessary against the clock recovery, the recovery proces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ABCD, i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neonatal mortality and improve newborn asphyxia rush into effective measures to save power.Key words: neonatal resuscitation issues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WHO1995年统计)全世界每年近500万新生儿死亡之中有19%为出生的窒息死亡,约有100万新生儿能通过恰当的复苏抢救回来,约有1%的新生儿需要使用各种复苏手段才能存活⑴。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论文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c05836a300a6c30c229fd7.png)
---------------------------------------------------------------范文最新推荐------------------------------------------------------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论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
评定重度窒息标准采用Apgar评分,即阿氏评分,以新生儿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评分在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
1.3资料来源资料源自本院病案统计室。
2观察及护理2.1为防止交叉感染,复苏儿应放在清洁消毒隔离婴儿室内,温度32℃~36℃,湿度60%~80%的环境中,出生后3天不宜沐浴。
2.2保持呼吸道畅通,用吸痰器吸净口鼻腔、气管内粘液,将患儿侧卧,以免胃内分泌物填塞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复苏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氧气吸入3~6h,以后可以间断给氧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稳为止,氧气浓度为1~2L/h。
保持安静,尽量少搬动,以免引起或加重颅内出血[1]。
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体位可使头肩略垫高,使腹部内脏下降,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和颅内高压。
2.3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纠酸等处理。
补液速度不可过快,以8~12滴/min为宜,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量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衰及肺水肿。
根据情况,可维持输液,以备静脉给药及抢救之用。
不宜过早哺乳,开始喂奶时间为24~48h以后。
吃奶后避免多动,喂后宜向右侧睡,防止呕吐。
不会吸吮者用滴饲法或鼻饲法。
2.4一般情况的观察2.4.1对啼哭的观察生理性哭闹的声音响亮而连贯,并有1/ 3一定的节奏,这是机体的本能性反应,而病理性哭闹则因病因不同而异,常合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护理论文18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新生儿护理论文18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440445ba8956bec0975e3d6.png)
新生儿护理论文:18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近年来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5%~10%[2]。
因此,采取有效助产技术与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阻止新生儿窒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快稳、准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我科于2008年01月至2009年12月依据卫生部2007年修订《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对18例新生儿窒息实施规范有效的复苏技术,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0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109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8例(占1.64%)。
根据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1例(占83%);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3例(占16.6%)。
18例新生儿中,产前孕龄32~42+5周,其中早产儿1例;足月儿15例;过期产儿2例。
窒息原因:①胎儿宫内窘迫13例(占72.2%);②早产1例(占5.6%);③妊娠并发症2例(占11.1%);④羊水过少2例(占11.1%)。
1.2复苏方法胎儿一经娩出,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羊水清否、有无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按照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增加通气,维持正常循环,保持足够心搏出量情况无明显好转者,羊水被胎粪污染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吸引1.3结果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 min Apgar评分8~10分,3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 min Apgar评8~10分。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论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论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1860ec4693daef5ef73dd4.png)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论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摘要】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伤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进行抢救。
本文报告了101例窒息新生儿的救治和护理,主要包括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并吸氧,施行胸外心脏挤压,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全过程保暖及预防感染等护理。
除1例患儿低体重、发育严重不良、重度窒息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认为必须做好抢救前的充分准备,及早正确诊断,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救治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窒息抢救护理我院自2005-2009年,共分娩不同程度的窒息新生儿101例,其中轻度窒息65例,重度窒息36例,经积极抢救,有100例抢救成功,仅有1例失败。
通过救治护理实践,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1例,男49例,女52例。
重度窒息36例,死亡1例(为双胎之一低体重儿,本身发育严重不良),35例抢救成功后转儿科治疗。
轻度窒息65例,均抢救成功,愈后较好。
2 救治护理体会新生儿窒息并发症较多,治疗和护理较困难,转归快,必须分秒必争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适当的救治护理措施。
2.1 新生儿窒息及窒息程度apgar评分2.1.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娩出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多有胎儿窘迫,呼吸中枢受抑制或损坏呼吸道阻塞等引起,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2.1.2 窒息程度一般可分为青紫窒息和苍白窒息。
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不规律,心跳规整有力,心率80-120bpm,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肌张力好,喉反射存在。
一分钟内评4-7分为轻度窒息;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弱,心率小于80bpm,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肌张力松弛,喉反射消失。
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论文
![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9173e6ba0d4a7302763a8a.png)
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论文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我院新生儿窒息率,本文就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本组患儿在接受抢救和护理后,复苏成功率为97.92%,死亡率为2.08%。
结论有效的助产护理及准确的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临床效果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1]。
不仅使患儿饱尝痛苦,还使患儿家属备受折磨。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保障母婴健康,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了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新生儿窒息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
患儿在接受临床诊断期间,均出现了气促、皮肤苍白或灰紫、肌肉松弛及呼吸不规则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羊膜镜检及心电图检查后,确诊本组的48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本组的48例患儿当中,男32例、女16例;顺产26例、剖宫产17例、产钳助产5例;轻度窒息例43例、重度窒息5例。
1.2方法针对本组的4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临床治时,均采用ABCDE复苏方案对患儿予以抢救治疗及护理。
1.2.1清理呼吸道护理人员在助产期间,当患儿的头部从产妇产道顺利娩出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新生儿口鼻中的残留的粘液及羊水挤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儿呼吸系统中的异物组织予以清除。
剪断脐带,使用消毒毛巾对新生儿的全身进行擦拭,注意给新生儿保暖;针对重度窒息患儿进行呼吸道清理时,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保证患儿呼吸道的清洁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论文: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论文:新生儿窒息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62b631453610661ed9f465.png)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论文: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护理新生儿窒息是指因缺氧发生胎儿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新生儿出生时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是围生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
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7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36例发生窒息。
其中男23例,女13例;其中轻度窒息15例,重度窒息5例,围产期窒息8例,反流性窒息8例;治愈33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1例,无一例死亡。
1.2 诊断及治疗诊断:新生儿娩出后,用apgar评分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总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治疗原则:胎儿娩出后,应争分夺秒的进行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呼吸循环,保证氧气的供给;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
2 护理2.1 复苏时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方案进行复苏,a通畅气道:摆正体位,吸净口、咽、鼻黏液。
b 建立呼吸:①给予刺激,弹足底促使呼吸出现。
②给予氧气吸入,轻度窒息可直接氧气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中度行皮囊加压给氧,呼吸恢复后接氧气导管或面罩给氧;重度者,应立即在喉镜直视下进行气管插管,吸净黏液后,复苏囊加压供氧,氧气压力不宜过大,自主呼吸建立后,即可拔出气管导管,改一般给氧,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30次/min,直至呼吸恢复,还应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及有无氧中毒表现出现。
c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用拇指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廓按下1-2cm。
d药物治疗: 按具体情况给予0.1‰肾上腺素、纳洛酮,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等。
e评价:复苏有效指征为:自主心跳恢复,可摸到心尖搏动;自主呼吸恢复。
面色好转,发绀消失;颈、股动脉搏动可扪到;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角膜、睫毛反射出现。
新生儿窒息护理范文
![新生儿窒息护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8f73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d.png)
新生儿窒息护理范文1.迅速评估:一旦发现新生儿窒息,护理人员应立即迅速评估新生儿的情况。
评估包括判断婴儿呼吸、心跳和肤色等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窒息的风险。
2.保持婴儿通气道畅通:在窒息情况下,保持婴儿的通气道畅通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可以向婴儿口、鼻部抽吸积液,清除阻塞物。
同时,保持婴儿头部在最佳的通气位置,即头部略微后仰。
3.给予辅助呼吸:对于窒息的新生儿,需要给予辅助呼吸。
常见的辅助呼吸方法包括面罩通气和胸外按压等。
护理人员应娴熟地操作这些方法,以确保婴儿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呼吸支持。
4.维持婴儿体温:窒息的婴儿往往会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保暖,确保婴儿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可以使用温毯、温水袋等物品进行保暖操作。
5.观察监测:在窒息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和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必要时可以使用心电图监测婴儿的心电活动。
6.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在部分情况下,需要给予婴儿一些适当的药物支持,以提高抢救效果。
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氨茶碱等。
护理人员应根据婴儿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
7.紧急转运:在窒息情况下,若抢救措施无效,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安排婴儿的转运,将其送往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8.情绪支持:对于家属来说,窒息的新生儿是一件非常紧急和令人担忧的事情。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和处理情况,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以减轻家属的焦虑和担心。
总之,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护理人员迅速采取行动。
除了以上介绍的护理措施外,合理的抢救时间、方法和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以保证能够应对突发情况,最大程度地保护新生儿的生命。
抢救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抢救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dafa91d4d8d15abe234eec.png)
抢救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 8月期间收治的21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21例新生儿窒息患者,1例因窒息时间长,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0例均痊愈出院。
结论给予新生儿窒息患者,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复苏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体会新生儿窒息属于儿科常见性疾病,是新生儿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若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患儿行为异常和智力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有效的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及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院2013年1月~ 8月期间共收治21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通过对患儿进行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1月~ 8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轻度窒息16例,重度窒息5例。
窒息发生原因为:宫内窘迫8例,胎膜早破4例,羊水过少7例,妊娠并发症2例。
其中有12例为早产儿,6例为足月儿,3例为过期产儿。
2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从肤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对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①正常: Apgar 评分为8~10分。
②轻度窒息:Apgar评分为 4~7分。
③重度窒息:Apgar评分为0~3分。
3复苏前的准备大部分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在分娩前是能够预测到的[1],所以产科护士在有可能出现窒息情况的高危产妇分娩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备好复苏时所需的常见药物;常用急救器械,如呼吸气囊、顶悬式辐射抢救台、氧气、负压吸引器及一次性吸痰管,确保器械性能良好。
医务人员还需反复学习复苏基本操作知识,保证在新生儿出现窒息时能够迅速实施合理有效的抢救方法对其进行抢救。
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论文
![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5daf35b7360b4c2e3f64d7.png)
---------------------------------------------------------------范文最新推荐------------------------------------------------------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于2008年1月-2008年6月共出生1551名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3例;其中男婴10例,女婴7例。
经复苏全部存活,未出现并发症。
1.2急救方法1.2.1清理呼吸道首先在胎头娩出、胎肩未娩出之前接生人员用手挤净鼻咽部粘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接着用备好的纱布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羊水。
在断脐的同时,抢救人员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之前,用吸痰管或电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咽部等呼吸道内的粘液和羊水。
新生儿体位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颈轻度后伸。
抢救时,应注意保暖,因为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
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2]。
娩出后应迅速擦干全身皮肤,减少蒸发散热,有条件的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复苏,温度调至37-38℃,它能保持新生儿恒定的正常体温。
1.2.2刺激自主呼吸如果呼吸道通畅后仍无呼吸,应立即促进自主呼吸,可快速摩擦背部,如果仍无呼吸,应立即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
1.2.3人工呼吸轻度窒息处理无效或开始即为重度窒息者,在患儿呼吸道通畅后即给口对口人工呼吸。
取一块无菌纱布,覆盖在患儿口鼻部,抢救者将患儿颈部托起,头部后仰,另一手轻压腹部,防止气体进人胃部,将口对准患儿口鼻部轻轻向内吹气,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当患儿腹部微微隆起时停止吹气,放在腹部的手轻压腹部,协助气体排出。
如此一1 / 4吹一压20-30次/分,每做4次人工呼吸,给胸外心脏按摩一次,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为止。
1.2.4胸外心脏按摩如心率少于60次/分或心跳停止,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摩。
100例新生儿窒息观察护理论文
![100例新生儿窒息观察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2f5f55804d2b160b4ec017.png)
100例新生儿窒息的观察与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11-01【摘要】目的:100例新生儿窒息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
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100例窒息新生儿中,治愈89例,11例窒息儿病情危重,转新生儿科治疗。
结论: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比较(p<0.05),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100例新生儿窒息观察与护理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 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100例窒息的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现将临床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100例窒息的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按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4~7分为轻度窒息有73例,0~3分为重度窒息有27例,其中宫内窘迫47例,脐带绕颈19例,手术助娩24例,低体重儿10例。
2 方法2.1 及时复苏按abcde步骤进行复苏:①气道通畅(a):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②建立呼吸(b):拍打、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如仍未建立呼吸应立即加压给氧复苏,面罩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
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一般认为,示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0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0.5kpa,氧流量为5l/rain或以上,如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③恢复循环(c):胸外按压心脏,操作者双手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1~2 cm,如按压有效则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④药物治疗(d):如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循环,则气管内注人1:1000肾上腺素。
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论文(共2篇)
![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论文(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c929ba84868762caaed5e6.png)
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分析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临床表现早产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缺氧以致出生后呼吸功能受到抑制,甚至血氧浓度在体内急剧减少,CO2潴留而引起的暂停性血流,脑血流减少甚至导致儿脑损坏,还有可能损害其他组织,是早产儿较为常见的病状之一,也是致使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更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窒息对患儿的威胁在其成功复苏后仍然存在,所以做好早产儿复苏后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尤为重要。
为了解有关早产儿窒息后复苏的临床上具体表现,分析了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的60例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报告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资料本组患儿共60例,男28例,女32例,轻度窒息38例,中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8例。
方法基础性护理患儿在窒息恢复应置于暖箱中,箱内温度要依据患儿的体重和胎龄来调节,湿度要保持在55%~65%。
禁食时间要依据医嘱,呕吐时应立即洗胃,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处理。
严密性监护对于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节律、皮肤颜色、血压等变化要极其认真的监护。
还要重点监测患儿的呼吸,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痰堵时应及时吸痰,护理中密切注意患儿是否发生眼球震颤,肌肉是否发生紧张,如果患儿发生面部震颤和四肢抽搐,则应怀疑颅内出血、窒息等引起的脑缺氧,还要依据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合理的选择其氧疗方法。
当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等应及时汇报医生,出现反复性的呼吸暂停,可根据医嘱予以CPAP正压通气,及时给予合理的处理。
预防和隔离感染在注意手卫生前提下,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和无菌操作,注意在接触新生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避免感染发生,特别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合理性选择抗菌类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摘要】新生儿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1、病因和发病机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宫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能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窒息。
1」母亲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严重贫血和心肾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等产科疾病,吸毒,吸烟,母亲年龄大于35或小于16多胎妊娠。
1.2分娩因素因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等造成脐带血流中断,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等,产程中麻醉剂等使用不当。
1.3胎儿因素各种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有严重先天畸形的新生儿,羊水或胎粪吸入者,宫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
2、临床资料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新生儿窒息328 例,在328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277例,重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中有3例发生并发症: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2例,肺透明膜病2例,1例因颅岀血而死亡。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缺氧引起的各种脏器—系列的生理改变,胎儿出生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可按新生儿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
Apgar 评分标准容包括:①皮肤颜色;②呼吸;③ 肌力;④喉反射;⑤心率五项来确定。
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出生后1 min 评分8〜10分而数分钟后降至7分以下也属窒息。
3、窒息诊断标准;可按新生儿生后1 min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
4〜7分为轻度窒息,症状体征是,(1)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青紫。
(2)呼吸浅表或不规律。
(3)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80〜120 次/分钟。
(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肌肉力好。
(5)喉反射存在。
0〜3分为重度窒息症状体征是,(1)皮肤苍白,口唇暗紫。
(2)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
(3)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钟,且弱。
(4)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肌肉力松弛。
(5)喉反射消失。
如生后1 min 评8〜10分,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也属窒息。
并发症缺氧缺血可造成多器官受损,但不同组织细胞对缺氧的易感性各异,其中脑细胞最敏感,其次为心肌、肝和肾上腺;而纤维、上皮及骨骼肌细胞耐受性较高,因此各器官损伤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则有差异。
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岀血;②呼吸系统:羊水或胎粪吸人综合征、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肺出血等;③心血管系统:缺氧缺血怪心肌损羞,表现为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④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衰竭及肾静脉血栓形成等;⑤代方面:低血糖或高血糖、低钙及低钠血症等;⑥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黄疸加重或时间延长等。
4、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可按新法复ABCDE步骤进行复4.1建立畅通呼吸道:①胎头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前肩,接生者需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挤岀口鼻的黏液和羊水,应用吸球迅速吸出口、鼻、咽喉部的黏液等异物,断脐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婴儿全身,置于远红外线复温台保暖;②若羊水清,新生儿取仰卧位,头略后仰,低于躯干, 颈部伸直,快速清理呼吸道,一定在自主呼吸前进行,注意先口后鼻, 反之不可,以免刺激呼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也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③若羊水黏稠,混有胎粪的,出生后数秒钟之,一名护士用双手环压胸廓,防止新生儿呼吸,另一名护士快速用吸痰器吸净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及羊水,注意电动吸引器负压不超13.3 kPa,抽吸时动作轻柔,边吸边旋转吸引管,每次抽吸不超过10〜15 s,直至吸净为止。
羊水胎粪或重度窒息,必要时可在气管插管直视下清理呼吸道,防止胎粪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⑶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2008:93.4.2触觉刺激建立呼吸:在彻底清理呼吸道的基础上刺激呼吸,可轻拍背部或轻弹足底,也可用手在腰背部沿身体长轴快速轻柔按摩婴儿皮肤1〜2次等方法诱发呼吸,仍无效者或者虽然有自主呼吸但不充分,心率v 100次/min者,立即给予气囊加压给氧、人工呼吸,头部面罩合适,可罩住上下颌尖口及鼻为宜,面罩紧贴面部,先放在颌下缘,然后再盖没鼻子,一般压力为2.94 kPa至3.92kPo,流量为5L/min,氧浓度为60%〜80%,频率为40次/min。
4.3建立循环:有效正压通气30 s后,若心率仍<80次/min,且无上升趋势,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以保证充足的心搏出量,可采用双手按压法,将新生儿仰卧,用食指、中指有节奏的按压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按压深度为足月儿胸廓下陷1〜2 cm,早产儿为胸廓下陷1〜1.5 cm,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心脏30s后,心率>100 次/min,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红后,停止加压继以面罩给氧,此时逐渐降低吸氧浓度直至呼吸空气时皮肤红润,停止给氧,如果停氧后又出现皮肤青紫,再给予能保持皮肤红润的最低吸氧浓度,防止氧中毒。
4.4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在对患儿进行了胸外心脏按压急救30 s 后,患儿的心率依然低于80次/min或者出现心率为0的情况时,则应该立即给患儿注入1:10000比例的肾上腺素,并通过静脉推注或者气管注入患儿体,5 min后可以进行一次重复。
在给患儿注入药物30s后,药物发挥作用有效的患儿心率将达到100次/min以上,而没有效果的患儿则需要考虑是否是由于代性酸中毒和有效血容量减少等情况导致的。
②碳酸氢钠:如果怀疑或者通过血气分析确定为代性酸中毒,则需要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下,在患儿的脐静脉注入5% 碳酸氢钠,同时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患儿出现有效换气后才能给予药物,为了使效果更佳,还可加入相等剂量的5%葡萄糖药液,并在其后,通过缓慢静脉推注或者肌注射地塞米松,如果患儿的心率大于等于100次/min时,则为有效。
进一步纠正窒息后引起的酸中毒,需通过减少葡萄糖作用,使血糖提高,增强了身体机能应激能力,从而帮助改善机体反应,达到稳定细胞膜,减少炎性渗出,防止脑水肿的出现。
③多巴胺:在对患儿进行了上述药物的急救之后,仍不能恢复循环的患儿,则需要运用多巴胺进行抢救,在开始时,应注意加入剂量一定要保持在2〜5 pg/ (kg*min)围,并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提高药效,在此之后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可根据患儿的反应情况酌情增加剂量。
4.5评价监护:复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喉反射、肌力等,为确定进一步的抢救方法提供依据。
这五者相辅相成,尤以ABC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第一关解决好,BC-般可相应解决。
注意保暖贯穿抢救始终。
[1]王得智,徐蕴华,自励•胎儿窘迫与宫复新生儿窒息诊断与急救[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3.5、抢救后期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大大的避免或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存活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有效地防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新生儿复成功后的护理包括以下容。
新生儿复后应严密观察体温、呼吸、面色、心率、四肢末梢循环及神经反射等,瞪]、二便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右侧卧位, 以防吸入胃的呕吐异物、进入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引起窒息。
新生儿复后氧气吸入一般持续3〜6h,直到发组消失、呼吸平稳为止。
哺乳应适当延迟,先喂水,喂时避免多动,以防颅出血6、护理体会:加强责任心,产时认真监测胎心,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尽量缩短宫缺氧的时间。
胎儿娩出后如果窒息,应争分夺秒的规抢救,提高存活率,其中正确、及时、有效地应用气管插管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抢救时应做到遇事不慌,稳、准、正确无误地做好挤、吸、插各步骤;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防止热量散失;尽量避免呼吸兴奋剂的应用•6.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呕吐物,防止再度窒息和并发吸入性肺炎,适当延期哺乳,以防呕吐.3.3继续给氧气:给氧原则是间断、低浓度吸氧, 吸氧浓度为30%〜40%,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当皮肤红润、呼吸平稳30 min后停止吸氧,以免吸氧浓度过高或吸氧时间过长引起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失明。
6.2继续保暖:保暖新生儿出生后的室环境温明显低于母体的温度, 新生儿的佐逼调节中枢尚不完善,处于低于母体温度的环境中时因为寒冷而增加耗氧量以提高代来产热,因此复成功后的新生儿要立即放入暖箱或红外开放式辐射台保暖,并严格按照新生儿的日龄和体重来调节合适的温度,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以及是否脱水,如果有脱水要及时调节液体输入量。
还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因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较差,体温大多不升,室温度应控制在24°C~26°C,体温偏低的患儿可用热水袋保温,直到体温升至369以上,再根据不同情况置于暖箱。
用热水袋保温一定要注意勿烫伤皮肤,暖箱的温湿度要适宜,需经常观察,保持相对湿度在55%~65%.6.3病情观察:新生儿复后应严密观察体温、呼吸、面色、心率、四肢末梢循环及神经反射等,mis二便情况,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
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末梢循环、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
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
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虧周及四肢肢端发组,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
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
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罢,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
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
如果心率高于180次/ 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
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
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o6.4保持安静,避免干扰: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尽量减少病房的噪音,避免光线过强,保证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暂不沐浴;多种护理及治疗操作尽量集中完成,动作轻柔,以免频繁干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