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学设计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种类与分类,以及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
2、认识到人类的过度索取是导致资源短缺和耗竭的根本原因。
掌握应对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理解科技在“开源”和“节流”过程中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通过借助漫画的解读,学会分析当前世界的资源问题;懂得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和短缺,反过来又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通过学习,提高对资源短缺的危机感,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造成资源短缺和耗竭的根本原因,应对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教学难点】科技在应对资源危机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人类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利用自然资源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并与之保持着休戚与共的关系。
但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和短缺,反过来又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新课】一、自然资源1、定义: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请你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3、自然资源根据形成特点可以分几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1、读图8-12,说说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哪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安生立命的基本条件!)(重要性)2、辨析:有人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怎么看?明确:错误。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会造成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和短缺3、说说:造成资源短缺或枯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口急剧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需求,是造成资源短缺或枯竭的根本原因。
)4、读漫画,思考:(1)漫画反映了人类的哪些不当行为?(2)这些行为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出示图表:(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十名国家排序(2013年)(2)世界十大石油消耗地区及其消耗量,请同学们说说区域经济发展与石油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蕴藏我国三分之二以上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西部能源基地与我国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一东部沿海地区距离在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
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A・加强能源立法B •开源与节流C •跨区域调配D •加大宣传力度2.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中学生能积极直接参与的是()A •跨流域调水B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C •修建水库D •淡化海水3. 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合理的是()A・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B・将大而积的草业开垦为耕地C •利用森林资源,生产“方便筷”,出口创汇D •将垃圾分类,冋收利用4.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但下列有一种自然资源不符合这个规律,它是()A・耕地B・水资源C・森林D・太阳能5. 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A •土地、纯净水、铁矿石B •空气、森林、煤炭C •钢铁、闪电、阳光D •石油、玻璃、野牛动物6 .浙江省相对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A・海洋资源、煤炭资源 B •海洋资源、山区资源7.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实施了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
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 •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的问题B ・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 c •环境H 益恶化的问题 D •资源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我国许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下列工程中,能直接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平 衡问题的有( ) ① 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南水北调 ④希望工程9.我国《对再生能源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材料表明我国 )② 大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④实施“开源”与“节流”并举二、综合题11.通常人们生产一辆汽车,至少需要消耗铁矿石16. 9吨、石油3. 1吨、煤炭19. 3吨等材料。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I)卷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6分)1. (4分)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
回答小题。
(1)读图,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A . 位于黄土高原B .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 . 地处南方地区D . 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2)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告诉我们()A . 荒漠化是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B . 必须把治沙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C .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D . 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考点】2. (2分)安吉余村的“美丽蜕变”(下图)启示我们()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②环境污染作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发展③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行之路④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3. (2分)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A .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B .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C .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考点】4. (2分)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说法错误的是()A . 从不同指标理解的话,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小国”B .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C .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快,人口数量多,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形势是严峻的D . 目前油价较低,都是因为我国石油能够自给有余【考点】5. (2分)甲、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的重点发展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发展优势是()A . 丰富的矿产B . 先进的技术C . 便利的交通D . 优惠的政策【考点】6. (4分) 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按新标准测算,第一阶梯92.57%基本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户均月增支约8.33元;第二阶梯4.92%改善型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216立方米以上部分,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2元;对第三阶梯2.51%用水需求较大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300立方米后,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4.85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评课稿一、引言《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是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教材。
本课程《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旨在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面临的资源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及寻找解决方案。
本评课稿将对本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性质及其背后的原因;–理解资源问题的影响和挑战;–掌握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正义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应对资源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1.资源问题的背景介绍–解释资源问题的定义和特征;–分析资源问题的发展背景。
2.资源问题的影响和挑战–探讨资源问题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资源问题对个人和国家的挑战。
3.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介绍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国际合作对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资源分配决策的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对资源问题现实性的认识。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多媒体呈现: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资源问题的图片、视频和相关数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加深学生对资源问题的理解。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态度,评价学生的活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综合性的思考题或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对资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并通过对作业的评价来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过程和成果,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在引入资源问题内容时,可以通过引用真实案例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资源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习题
第2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一、选择题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造成的D.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形成的危害人类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3.以下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土壤污染 B.酸雨C.土地荒漠化 D.森林资源的减少4.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B.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但全球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增加 C.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D.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5.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B.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C.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D.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二、综合题6.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若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的环境问题。
(2)图中伞表示的是,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
答案:一、选择题1.CD2.B3.C4.CD5.BC二、综合题(1)(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2)臭氧层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3)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气温升高、干旱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2020春人教版九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二框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对策1.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影响一、选择题1.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
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可能是( B )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大B.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C.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D.中国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解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A项错误;CD项题干中没有提到。
2.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
划定“耕地红线”的做法( C )A.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B.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C.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D.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解析】划定“耕地红线”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的严峻,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所以C项正确,BD项错误。
题干中没有提到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所以A项错误。
3.“如果中国的能源利用率提高15%—25%,每年至少可以节约标准煤3亿吨。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D )①我国资源利用率高,可挖掘潜力不大②要依靠科技挖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③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④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减少能源的浪费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我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所以①不正确;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所以③不正确。
4.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前的电荒、煤荒和油荒,许多企业因电力不足而被迫停产。
这主要说明( C )A.我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B.我国资源不足C.资源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D.我国的资源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5.下表是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144个国家中)。
表格说明( D )①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②我国资源形势严峻③我国环境问题不可逆转④严重的资源形势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解析】从图表中可得出,我国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①②正确;③的观点太绝对;④的观点与题干内容不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2.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8.2.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1教学目标1、从身边的事物除非,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结合生活的中的自然资源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2、通过世界范围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认识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资源问题——区域性资源短缺。
3、在了解资源问题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世界各国应对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
2设计策略照片导入,展现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以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景象,问学生看了这些照片后,谈谈心里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反差极大的照片,让学生首选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具体事物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现象寻找原因,探究解决问题办法。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世界各国应对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开源”与“节流”。
教学难点: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资源问题形成的原因。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照片导入,展现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以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景象,问学生看了这些照片后,谈谈心里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反差极大的照片,让学生首选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活动2【活动】活动一:了解情况活动一:了解情况1、自然资源的含义在刚刚的照片中,你看到了大自然有哪些资源?由此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设计意图:学生知道自然资源这个词,但是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以及自然资源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曾经,正在起的作用等方面的理解都是片面的,甚至是含糊的,所以,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2、自然资源的分类A、对前面出现的自然资源根据其再生能力进行分类设计意图:自然资源有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之分,从名称上可以知道有些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在讲解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时学生更能理解。
B、这些自然资源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有何关系?以此来让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设计意图:自然资源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明确了这一点,学生可以知道节约资源和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落实学生的情感价值。
2021-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
2020/9/11
新课引入
2015年是“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的第七年。“地 球一小时” 于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八年时间,其 就席卷了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成为全 球参与规模最大的节能环保行动。2009年,世界自然基 金会将它正式引入中国。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怎样做到 “开源”与“节流”?
如: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物品、节 约用水、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上学、草稿纸双面 写······
3.科学技术在“开源”与“节流”中的作用 至关重要
人类走向太空
深海石油开发
这印证了什么道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大自然银行地球资源无处借贷!
节约资源,让我们行动起来!
3000亿立方米,不保守的话就是 方米的年产能,到2015年升
5000亿,甚至能达到1万亿立方米, 至50亿立方米,远远超过之
那就相当于10亿吨的石油储量 。 前制定的全部页岩气产量达
到20亿立方米的目标。
开源的方法有哪些呢?
2.节流
节流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产生活中的“节流”措施是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有效保护 了资源,降低了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的消耗,做到了废弃物的循环 利用。这是应对当前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措施。
制造火车或机器,需要开采铁矿、冶炼钢铁..... .
阅读教材第97页内容,能根据这些资源 的特点,为它们划分类别吗?
二、自然资源的种类
可再生资源
(概念)
自 然 资 源
非可再生资源
(概念)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嘿,让我想想!
生物资源(动、植物)
气候资源(太阳能、风等)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与社会下册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
14
资料 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工 业、交通密集,是燃料的高消耗地区。该地区长期 以来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是大气污染和酸雨的重灾 区,迫切需要天然气和电等清洁能源。
观察图中的西气东输路线,说一说: 西气东输线路经过了我国哪些地区?
⑤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2.影响: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7
读图,说一说我国煤炭资源、油气资源以及主要工业 基地的分布集中在哪些地区。 煤炭资源: 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沿海大陆架
主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的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
西气东输的目的地是上海和广州。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工业、交通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 总结归纳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满足了东 部地区的能源需求,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16
2.积极发展新能源: 在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同时,我国也积极开 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 发展核能。
17
3.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 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18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 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中的白色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 滴水,手是“节水”的拼音字母JS 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 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 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 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案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掌握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掌握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了解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1. 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和现状,提高他们对资源问题的区域认知能力。
2.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资源问题的复杂性。
3. 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4. 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资源问题,使他们能够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
难点:深刻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理解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解决办法: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和利用状况,直观地呈现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了解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浪费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资源利用的看法和经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提出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
4.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资源分配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培养他们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A卷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武汉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和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
为了保护好武汉东湖的自然之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 禁止开发利用东湖的自然资源,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东湖风景区B . 完善对东湖的环境保护机制,禁止对东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C . 在东湖景区内多建人造景观,刺激旅游经济发展D . 加强对东湖的环境保护,对在东湖风景区乱扔垃圾者一律处以刑罚【考点】2. (2分)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这一做法表明长江流域正在落实的发展战略是()A . 节约资源B . 保护环境C . 可持续发展D . 创新驱动发展【考点】3. (2分)(2017·浙江模拟) 今年嘉兴市运管工作会议提出新目标,“公交优先不动摇”对这一做法理解错误的是()A .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B . 有利于节约资源C . 有利于保护环境D . 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考点】4. (2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A .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 . 自然资源十分匮乏C . 自然资源丰富,品种齐全D .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考点】5. (2分)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土地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B . 森林面积辽阔,地区分布比较均匀C . 世界上少数矿产资源较齐全的国家D . 淡水资源丰富,总量居世界第一【考点】6. (2分)我国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是()A . 北方地区属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B . 北方地区河流污染非常严重C . 北方地区水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D . 北方地区河湖水严重缺乏【考点】7. (2分)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中学生能积极直接参与的是()A . 跨流域调水B .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C . 修建水库D . 淡化海水【考点】8. (2分)下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B .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 .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 . 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考点】9. (2分)(2017·永嘉模拟) 蕴藏我国三分之二以上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西部能源基地与我国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距离在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2.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教学课件
节流
例如:开发节能产品,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 源的消耗,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德国的节能型住宅
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箱
德国被动式节能住宅
德国被动式节能住宅,利用超厚的绝缘材料与复合式门窗,将住宅包覆 于密闭的外壳中,室内的热空气几乎出不去,室外的冷空气也进不来。 被动式住宅,其本身并不主动提供热能,通过地源热泵、屋顶上的太阳 能光伏发电设备,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照、 人体散发的热量和带热回收功能的中央 通风系统,支撑整个住宅系统的运作。 被动式住宅,能为居住者提供高品质的 舒适环境,而产生的废弃排放却很少。
在工业社会,人们把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挖掘出来, 作为原料和燃料投入工业生产。
煤
铁
石油
讨论:有人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你怎么看?
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 能实现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我们应该十分珍惜 和节约利用。
(4)世界资源的短缺问题
1.资源短缺的原因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 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教学课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来越大,范 围也日益广泛。特别是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 发展,使人类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由此面临 一些资源短缺和耗竭的严峻挑战。解决当前的资源危机, 是世界和中国的共同课题。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关于资源短缺,作为青少年,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做?
节约,从粮食开始┄┄
垃圾分类回收
节约粮食
拒绝一次性消费品
一水多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自然资源 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世界资源的短缺问题。希望同学们 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平常的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时时环保,处处节约。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8.2.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
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第一框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见学生用书P168]1.自然资源2.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非可再生资源具有数量__有限__的特点,对它们开采的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
3.解决措施“__开源__”与“__节流__”是解决自然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C )A.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B.汽油和柴油C.阳光和水D.水稻和棉花【答案】自然资源是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A项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目前还不能被人类利用,所以不是自然资源。
BD项属于人类生产出来的产品,所以也不是自然资源。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D )A.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B.“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C.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对它们的耗竭过程D.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C )A.土地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4.漫画反映的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的( B )千呼万唤出一“滴”A.气候变暖问题B.水资源短缺问题C.水土流失问题D.环境污染问题5.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我们当然是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鲁迅先生是要告诉我们( C )①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②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③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④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煤属于非可再生资源,③错误。
6.人类生存所需的食品、衣服、住房等,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资源,这说明( A )A.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B.自然资源是人类财富的源泉C.人类的生存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数量D.自然资源是人类劳动的对象7.“低碳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出现的热词。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合作、思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评价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2.讲解我国资源问题的原因,如人口众多、消费观念、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并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介绍我国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以及取得的成效。
4.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资源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危害;我国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资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
回答小题。
(1)读图,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A . 位于黄土高原B .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 . 地处南方地区D . 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2)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告诉我们()A . 荒漠化是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B . 必须把治沙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C .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D . 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考点】2. (2分)读我国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 . 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C . 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D . 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考点】3. (2分) 2013年5月,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自发捡食学生们馒头、油条、米饭等剩饭剩菜。
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大师生的内心,学生剩饭情况从此几乎杜绝,真正落实了“光盘行动”。
对7名保洁员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②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③不利于促进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A . ①③④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考点】4. (2分)下列符合“问题——对策”模式来解决我国发展中问题的是()①资源分布不均衡——跨区域调配②我国三大经济带各具特色——因地制宜、优势互补③资源总量丰富——西部大开发④环境污染严重——预防并治理环境污染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5. (2分)目前全球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 没有垦荒B . 耕地荒芜C . 土地荒漠化D . 人口激增【考点】6. (2分)关于我国国情叙述错误的是()A . 我国有56个民族B .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C .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丰富D .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考点】7. (2分)从2009年1月20日到12月31日,我国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原来为10%);2月5日,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其补助标准为每辆5万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1.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各个关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创建的主要意义在于()A. 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B. 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C. 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D. 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2.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B.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C. 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D. 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3.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A. 总量丰富B. 总量多、人均少C. 资源分布不平衡D. 资源浪费损失严重4. 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
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可能是()A.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大B. 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C.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D. 中国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5. 每年夏天,全国许多地方都要面临“电荒”“水荒”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浙江省的这一现象尤其严重。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资源问题与人类息息相关②缺乏资源,人类社会就无法向前发展③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④应该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配置水、电等资源的唯一手段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6. 打开电视却不看,无意间,你已造成了电力浪费;去市场购物,明知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仍然习惯性接受;明知纸张应该双面使用,但还是习惯性地丢弃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环保节能需要注重生活细节②环保节能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③摒弃不良习惯,只能依靠法治建设④环保节能重在践行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寿命为5年。
韩国:一次性台布、洗漱用品早已没了踪影。
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做筷子。
以上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必须节约资源②必须开发新能源③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必须发展生产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读“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小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 土地荒漠化B. 土壤污染C. 土壤盐渍化D. 水土流失(2)为了防止该区域环境进一步恶化,该地区必须()①清理土壤中的白色垃圾②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③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D. ②④3.以下关于我国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然资源的总特征的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 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均匀C.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较合理D.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南方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4.《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的描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我国有丰富的食物原材料是因为()①海陆兼备,国土面积广大②南北跨纬度广,热量差异显著③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④河湖众多,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A.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B.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C.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我国的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少。
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只有30%~50%,比国外平均低10%~30%;能源利用率只有30%,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1.5月18日,我国宣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试采成功。
可燃冰具有
燃烧值高、储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点。
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将( ) 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需求
扩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
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改变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A. B. C. D.
2.今年2月起,我省各地打响了全民参与的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各级政府有“制”也
有“智”,如实行“河长制”、实施《水环境保护条例》、采用水质检测仪等。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实行河长责任制,人人参与
B. 应发挥科技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 须把水环境治理纳入法制轨道
D. 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彻底剿灭劣V类水
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教授欧拉率领研究团队,首次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甲
醇燃料。
这项研究成果有利于( )
开发利用新能源
根治环境污染
跨区域调配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
A. B. C. D.
4.2019年5月6日起,浦江每日向义乌输送3万吨成品水。
这一调水工程( )
A. 缘于义乌因降水稀少而导致缺水
B. 将水由灵江流域调往钱塘江流域
C. 使浦江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D. 缓解了义乌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
5.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
从梦想变成现实。
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
A. 开源
B. 节流
C. 保护
D. 跨区域调配
6.下图为《世界人口与耕地发展趋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正在急剧减少
②人口激增导致对耕地的需求激增
③现有生产水平无法缓解人地矛盾
④人类已经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①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②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
③带动资源的开发④加大治理环境的投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我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布于深海沉积
物或陆域的永冻土中,开采难度大。
据研究,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其特点具有()
A. 污染大
B. 能量巨大
C. 储量小
D. 开采技术低
9.“我国金属矿山采选回收率平均比国际水平低10到20个百分点,矿山平均资源综
合利用率仅为20%,尾矿利用率仅为10%”。
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
①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②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③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④节约意识淡薄,浪费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0.我们身边有一片“蓝色粮仓”——椒江大陈海域。
”保护大陈海域,优化水域生态
环境,修复海洋渔业资源”——我们一直在行动!完成这一行动的关键是( )
A. 人才
B. 资金
C. 科技
D. 教育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生命之源。
人体有70%左右是水构成的,当人体失去20%水时就会死亡;生产1吨谷物需要1000吨水,制造1吨钢,大约需用25吨水……
材料二:不同需水者之间的需求是否满足,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将世界卷入纷争和动乱。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增长,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仍生活在贫困之中。
冷战结束后,各种矛盾、冲突与战乱不断加剧。
据联合国统计,过去50年,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58起为跨国纷争甚至军事冲突。
(1)联系材料一,指出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2)材料二反映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
(3)有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越来越突出,必然引发纷争甚至战乱。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巴西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图》图2《巴西的农业、矿产和城市图》
(1)根据图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材料二:一名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巴西位于北美洲,首都是里约热内卢。
不论街头,还是海滩,到处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在踢足球。
当地出产咖啡、玉米、甘蔗、苹果等农产品。
居民用电多来自周围的火电站。
”
(2)上述游记里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错误。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原因。
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A
8.B
9.D 10.C
11.(1)水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性条件。
(2)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资源问题
(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经济的发展,会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为了控制争夺水源,会影响到和平的局面。
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各国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地解决。
可以采取开源和节流的措施,也可以采取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
12.(1)东临大西洋;赤道横穿巴西北部(或南回归线横穿巴西南部);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或低纬度带或热带)。
(2)巴西位于南美洲,首都是巴西利亚,苹果不是巴西特产,用电来自水电站。
(3)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海上交通便利;地形以高原为主,东南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受海拔影响气候凉爽;回归线附近(相对赤道)气温较低;下游水资源丰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