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丛子》中的“孔子诗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丛子》中的“孔子诗论”

《孔丛子》旧题为“陈胜博士孔鲋撰”(《隋书·经籍志》),自宋以来学者多以其为“伪书”。如朱熹作《孝经刊误》,附记云:

《孔丛子》亦伪书,而多用左氏语者。但《孝经》相传已久,盖出于汉初左氏未盛行之时,不知何世何人为之也。《孔丛子》叙事至东汉,然其词气甚卑近,亦非东汉人作。所载孔臧兄弟往还书疏,正类《西京杂记》中伪造汉人文章(……)皆甚可笑。所言不肯为三公等事,以前书考之,亦无其实,而《通鉴》皆误信之。其他此类不一。欲作一书论之而未暇也,姑记于此云。(《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六)?

其实,所谓“叙事至东汉”,“词气甚卑近”,是《孔丛子》书末所附“孔臧”作的《连丛子》,而《孔丛子》本书六卷并不能断其为“非东汉人作”。

现传《孔丛子》七卷,除卷七为《连丛子》上下篇外,其本书六卷之《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主要记孔子言行,《杂训》、《居卫》、《巡守》、《公仪》、《抗志》主要记子思言行,《小尔雅》为训诂字书,《公孙龙》、《儒服》、《对魏王》主要记子高(孔穿)言行,《陈士义》、《论势》、《执节》主要记子顺言行,《诘墨》、《独治》、《问军礼》、《答问》主要记子鱼(孔鲋)言行。此书之作者虽然并非孔鲋,但其所记之内容当有孔门家学渊源。此书《答问》篇最后载:

博士凡仕六旬,老于陈,将设戒其弟襄曰:“鲁,天下有仁义之国也,战国之时讲诵不衰,且先君之庙在焉。吾谓叔孙通处浊世而清其身,学儒术而知权变,是今师也。宗于有道,必有令图,归必事焉。”

既然记孔鲋“老于陈”,则其所记者当非孔鲋本人。此书所作最有可能出于汉代叔孙通声誉最高之时,因《汉书·艺文志》未著录《孔丛子》,则其编纂成书大约在东汉时期。

《孔丛子》和《孔子家语》都曾被认为是“伪书”,但近年出土的文献已使学界对此两书的真伪问题作重新考虑。1973年河北定县西汉墓出土竹简有《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孔子家语》相近,李学勤先生将其称为竹简本《家语》,看作今本《家语》的原型,认为今本《家语》很可能陆续成于孔安国、孔僖、孔季彦、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是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载《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隋书·经籍志》序录云:“《孔丛》、《家语》并孔(安国)氏所传仲尼之旨。”看来《隋志》所言基本不误,《孔丛子》亦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虽然其最后成书较晚,但其所记内容渊源有自,西汉初期已有其原型。

《孔丛子》卷四《公孙龙》篇以下,记子高、子顺、子鱼言行,文气稍显“软弱”;而卷一至卷三记孔子、子思言行,则决无“软弱”之嫌。很可能前三卷是辑先秦孔氏遗文,后三卷则为汉代孔氏学者所记。在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中,学界认为有多篇出自“子思之儒”,或即认为是已佚《子思子》中的内容(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载《中国哲学》第二十辑)。因现传文献

中记子思言行最详的是《孔丛子》(宋代汪晫辑《子思子全书》一卷,除《中庸》外,余皆采自《孔丛子》),而楚简《鲁穆公问子思》等篇又与《孔丛子》记子思言行在风格上相同,故《孔丛子》有关部分作为先秦时期“子思之儒”的可信史料已受到学界的重视(如姜广辉《郭店楚简与<子思子>》引据《孔丛子》多条,载《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如果《孔丛子》中记子思言行部分基本可信,那么其记孔子言行部分当亦不伪。实际上,此部分的不少内容与《孔子家语》、《说苑》、《韩诗外传》等书互见,其史料价值亦大致同于此三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