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一种聚集。
“修己”,只有于己修身正德,才能于人提壶济世,才能以安
诗歌可使人们借以交流思想,其实所谓“群”,孔பைடு நூலகம்国 人、以安百姓。表现出儒家的用世之心。孔子对出仕是抱着
注曰“群居相切磋”,即为“赋诗言志”。也就是孔子说的“不 积极赞同的态度,他的用世之心有时甚至表现得非常强
学诗,无以言”(《季氏篇》)。春秋时,朝聘宴享,动必赋诗, 烈。《子罕》“: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
自古就有采诗之说,从诗歌中可以反观教化,反观政治的 读诗社会功能的彰显“,事父”是指家庭关系。“事君”,是指
得失。
社会关系。作为独立的个体,其价值显现在家庭关系和社
3、诗可以群
会关系中的地位,孔子认为读诗才能具有处理好家庭和社
群的意义,许慎《说文解字》谓群,辈也。又谓辈,若军 会的能力,这无不展示出孔子读诗的功用性。
是个人情绪的怨恨。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说虽然快乐但不放纵,悲哀但不伤痛,要发乎情,止乎礼 参考文献:
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没 [1 ]罗华文《. 诗》与孔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 994,(2).
有邪恶的东西,“怨而不怒”。 君子之怨,因君子忧道不忧贫,忧的是国家的正道,不
发车,百两为一辈。群是聚集,它是人的聚合。诗可以群,意
三、孔子以“功用”论诗的原因
指诗可以让人聚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
儒家的济世情怀。孔子所处时代,周室衰微礼坏乐崩,
说《诗》中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 诸侯混战,臣弑其君,一句“春秋无义战”概括了当时的社
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读“君子之诗”,知 会现实。对此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君子学道则爱人”
会了建立自我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这也正是语言的现实 且直接把自己与美玉等同起来,更进一步表明自己渴求得
功能,诗的现实功能。“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 到当权者赏识重用的心态。“沽之哉,沽之哉!”两句与孔子
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可见学诗而不懂 平时的端肃平和之态极不相称,其迫切于用世之状,呼之
赋诗是当时诸侯国礼仪活动的一部分。一个知道如何言说 沽诸?’子曰‘: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子贡的提问
的人,在社会上可以与君主、朋友融洽共事,在家显然可以 本来是一种含蓄的比喻只及美玉,不及世人,但孔子的回
与父母兄弟沟通,这样的一个人完成了人与人的交流,学 答却旗帜鲜明,不但在比喻的意义上作了明确的答复,而
“怨刺上政”。通过讽刺来改良政治,刺诗,讽谏之诗可以说
(责任编辑 / 石 银)
所由,察其所安”(《为政篇》)。“察言而观色”(《颜渊篇》)。 相的能力;“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
观,即君子所具有的一种知人、知事的能力,也是君子通向 对,虽多;亦奚以为?” “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可使人们借
把握社会人生风俗状况的途径。那么君子凭什么观?孔子 以交流思想,建立自我与社会的联系,达到语言和诗歌的
关键词:诗经;《论语》;诗论;孔子
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 2589 (201 0) 30- 0091 - 02
一、孔子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编定, 是经孔子删定而成的。孔子生活的时代,周室衰微,礼坏乐 崩,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权力连年战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孔 子,意图使社会恢复旧的安宁秩序。但是,由于他本人仕途 不畅,历尽坎坷,主张仍难以实施,他晚年改以教授生徒, 编著六艺,希望能够通过他编著的书产生政治影响,也就 是他所说的“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 也”。虽然孔子自称对六艺的编著是“述而不作”,实际孔子 应是“以述为作”,是以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原有文献作整理 和加工,《诗经》也是其思想化了的著作。司马迁《史记·孔 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 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 音。”可见孔子对其文字、语言、音乐、思想等方面都进行了 整理修订,对《诗经》的编定和保存作出巨大贡献。孔子以 《诗经》为教科书传授知识,对《诗经》的传播起了重要作 用。孔子对《诗经》的领悟和理解应该是达到了一种高度, 他对《诗经》的评论显得尤其的珍贵,孔子对于《诗经》的探 讨和论述及评价,保存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论语》中,我们要考察孔子诗论,就要考察《论语》中对《诗 经》的记载。本文就是基于对《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言语探 讨孔子的诗论观点。 《论语》中与《诗经》相关的记载十八次,其中论诗八 次,其他是引诗。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到的“诗”,指的就是 今天所能见到的《诗经》。在当时,《诗经》简称《诗》或者是 《诗 三 百》,凡 先 秦 诸 子 中 提 到 的“ 诗 ”,无 例 外 ,皆 指《诗 经》。具体语句如下: 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 政》)
收稿日期:201 0- 07- 25
91
基金项目:本文受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李春艳(1 976- ),女,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语言与文化、汉藏语比较研究。
Theory Research
学 ★★ 理 ★★ 论
孔子引《小雅·小 》之“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 都是怨诗。同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
得做事、应对、言说等于没有学到诗的精华。
欲出。正因为儒家的这种济世情怀和用世之心才使得孔子
4.诗可以怨
对于《诗经》的品评注重他的社会功用,对于《诗经》是学以
怨,怨恨,是一种内心的痛苦,这种痛苦,有所谓的小 致用的。无论是兴观群怨,还是事父、事君都表现了《诗经》
人之怨和君子之怨的区别。小人之怨是抱怨、埋怨、诉苦, 于人的能力。
何以为君子;读“小人之诗”,知何以规避小人。故曰: “诗可 《( 论语·阳货》)的主张。爱人,则为安定天下的百姓苍生,社
以群。”即诗可以教人如何群居。同时,《论语》中提倡“群而 会治平。“仁者,爱人”包括了推己及人乃至兼济天下的践
不党”(见《卫灵公》),是说在《诗》的“礼乐”秩序引导之下 行观。由此儒家提倡积极入仕“,学而优则仕”, “优”是说要
2“.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3“.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 4“.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 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5.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 6.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 《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8“.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八次对诗的评论,其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是孔子对诗的核心评价,其他的评论都包涵在兴、 观、群、怨之中。何以得出如此的结论,下面一一解析。 二、孔子论诗 1.诗可以兴 兴,起也,发动。一方面是激发人的情感、感染人的情 绪,另一方面是启发心智、产生联想。诗歌具有感染力,可 以感染人的情绪,内心的情感,感发人的道德之心,提高人 的内在修养。孔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礼 者可以立身,乐者可以成性,在这二者之前当先学《诗》,诗 歌相对于散文和论说文来讲,更容易打动人,感染人的情 感。诗可以启发心智,即从诗中同类事物感发联想与想象。 孔安国在注解中指出,“兴”乃为“引譬连类”。即引发譬喻 和类比。朱熹认为“兴”亦是“感发志意”,诗歌可以感发人 的心志。譬喻和类比依靠的是事物间的同一性,同一性是 取譬的规定因素。只有同一性才能引发出人的联想和想 象。这种同一性既表现为外在形体的同一性,又表现为内 在情理的同一性。《论语》中引诗都属此类,《论语·述而》中
知其他”来批评子路只有血气之勇,却缺乏“临事而惧,好 怨而不怒。
谋而成”的智谋及谨慎。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5.兴观群怨凸显学以致用的思想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论语》中关于孔子对《诗经》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是个人的得失、个人的贫富,不是个人情绪的怨恨而社会
[2]钱钢.孔子的功利诗学观及以情为教[J].齐鲁学刊,1 997,(2).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 980. [ 4] 刘生良. 春秋赋诗的文化透视[ J ] . 2004 ,(6).
92
整体的怨情。诗可以用来讽刺现实,批评时政。孔安国说
说正是凭借诗,孔子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 现实功能“;《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三百,一言以
墙面而立也与?”(《阳货篇》)。没有诗,如人对着墙壁站立, 蔽之,曰:‘思无邪’。”则指出无论是小人之怨还是君子之
被至近至狭的地方限制。诗可以去掉遮蔽人类视线的墙 怨,发乎情,止乎礼义以及通过讽谏来改良政治。一句“小
面,诗作为观的通道,让人看见让人观到真理。施用政治, 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即为观人情之厚薄,识风俗之盛衰;施用于个人,即为观人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是其
“情志”。郑玄注: “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 高度总结和概括,“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更体现出孔子对
的评论都包容在兴观群怨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诗可以观
是说诗对人的激发、感染、启发,是为兴;“女为《周南》、《召
观,即看、认识。但不是一般的看和认识而是洞见。洞 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
见社会现实的真相、风俗盛衰的道理,如,“视其所以,观其 与?”读诗可以使君子具有的知人、知事、洞见社会现实真
Zh e Xu e Ya n J iu
☆哲学研究☆
孔子论诗
李春艳
(1 .天津大学 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2.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
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