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丁荣晶、胡大一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的春天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的春天4月18日上午,在本届“东北心血管病论坛”的“心脑血管前沿与热点”专场中,胡大一教授进行了题为“弥合裂痕,应对挑战”的演讲,就我国未来慢病防治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展望。
“弥合裂痕,应对挑战”也将是2015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主题。
演讲伊始,胡大一教授解释了本次的演讲题目,“弥合裂痕”为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裂痕,“应对挑战”指应对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挑战。
目前在我国,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之间裂痕日益加深,弊病日渐突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很大一部分。
在心血管病防治中,我们应该认到,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级预防的基石,二级预防的基础。
我国的医疗现状是,医院仅重视高成本生物技术的投入,而不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没有做好疾病的一级与二级预防。
公共预防领域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无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价值得不到体现。
医疗保险也仅支付生物技术的费用,未形成对生活方式治疗的保险付费机制。
针对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弥合防和治的裂痕?如何架起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善的桥梁?如何生方式治疗融入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卫生团队的临床实践?对此,胡大一教授提出,解决关键是对医学目的、医学模式和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特别是医疗资源的配置,进行颠覆性的改革。
先,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
在单纯追求生物技术的环境下,过度医疗难以避免。
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可持续,才能实现公平和公正。
其次,医学模式也必须从根本上转变。
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社会、生物和心理综合的医学模式。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不是病变。
曾经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在征服传染病时显示出的成就与兴奋,在面对非传染性疾病时,显得那么无奈与苍白。
最后,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也需要彻底颠覆。
目前的医疗服务链是“断裂”的碎片式体系。
胡大一教授形象地将现状比喻成“只卖汽车,没有4S店”。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共同构筑冠心病防治网络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共同构筑冠心病防治网络作者:周玉杰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2期从Framingham研究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和性别),也包括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
2004年公布的INTERHEART研究,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262个中心的15 152例患者和14 820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罹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9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和94%。
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组成冠心病防控网络CAD是在多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下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有建立综合防治网络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
两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对于尚未发生CAD的人群,早期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目的在于降低CAD的发病率。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对于已有CAD的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事件复发和心力衰竭。
其目的在于降低CAD 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5个层面包括:防发病,主要针对健康人群,防患于未然;防事件,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患者,保持斑块稳定,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可能致死或致残的心血管事件;防后果,对于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要做到早期识别,及早干预,挽救心脏,挽救生命;防复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防治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冠心病防治网络的重要措施1912年,Herrick制定了治疗AMI的医嘱,要求患者卧床休息2个月,原因是担心患者由于体力活动会造成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心源性猝死。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主要步骤及措施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主要步骤及措施作者:周玉杰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2期在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第1期,即院内心脏康复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评估、教育与咨询:向患者讲解目前的病情、治疗及下一步诊疗方案,评估有无心理障碍(如抑郁或焦虑),制定住院期间的活动计划,教育患者及护理者对可能发生的AMI症状如何识别并作出早期反应,纠正危险因素。
教育、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如开车和工作):通常于入院后24 小时内开始,目的是在出院时达到基本生活自理。
早期活动计划根据病情而定,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并发症、年龄、生活习惯及骨关节状况。
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MI)、急诊冠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术后可以早期活动,而合并有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复杂情况者可能要延迟活动。
出院计划:评估患者何时适合出院、出院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能否进入相关的社区保健服务,结合患者的需求,与心脏专家、全科医生和(或)基层医疗保健人员联系,明确下一次随访的时间。
推荐患者参加院外早期心脏康复计划。
第3期,即院外长期康复阶段,主要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和运动习惯。
如果患者有特殊的健康问题,应继续在心脏康复中心进行锻炼,必要时仍需要监护,有关饮食、生活方式、纠正危险因素和心理社会支持仍要继续。
如果患者想康复成功,一定要确保运动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变成终生的习惯。
近年来,由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的巨大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应的心脏康复第1期的时间也被缩短,由此产生的去适应反应较轻微。
但由于这一阶段的缩短,指导患者如何减少危险因素和运动的机会减少了。
第3期心脏康复也主要是维持前两期已形成的健康和运动习惯。
因此,心脏康复的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2007年AACVPR/ACC /AHA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主要强调的内容。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院外早期心脏康复/二级预防能够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标准治疗(第二部分)
Ke r s c r ic r h b l a in;c r iv s u a ie s ;i l me t t n;b rir y wo d : a d a e a i tt i o a d o a c lr ds a e mp e n ai o ar e
1 心脏 康 复/ 级预 防 的实施 二
一
个 时间 窗是 患 者从 门诊 C / P进入 持 续 C / P的 RS RS
1 1 参加 心 脏康 复/ . 二级 预 防的时 间窗
时候 , 之 心脏康 复第 四阶段 , 称 这个 阶段鼓 励患 者参加 C / P长 期 治疗 , RS 目标 是通 过 持 续 的 生活 方 式 改 善 和
摘要 : 关于心脏康复是心血 管疾病二级预 防标准治疗的综述 , 第一部 分我们 已经 阐述 了心脏 康复 的概念 、 心构 成和益 处, 核
现 将 讨 论 心 脏 康 复 的 实施 方 法 、 服 心 脏 康 复 实施 过 程 中障 碍 的 途 径 , 克 以及 其 未 来 的 发展 方 向 。
o a c lrd s a e n p r o e o i e iw,t e c n e t ,c r o o e t ,a d b n f s o a d a e a i tt n we e r ve e . I h s v s u a i s .I at n f h s rv e e t h o c p s o e c mp n n s n e e i fc i c r h b l ai r e iw d n ti t r i o p r o erve a t ft e iw,p r t o,w y o i l me tC ,se s t v ro are st h eie fC h at w a st mp e n R tp o o e c me b rir o te d l r o R,a d a e s o t r r w h frCR a e vy n r a ff u e g o t r u o
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概述
整理课件
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分期
• I期: MI/ACS住院期间康复服务 • II期:出院后早期门诊康复服务
– 时程为3-6个月,持续至9个月至1年
• III期: 门诊康复体系或社区家庭康复
整理课件
I期康复/二级预防
• 目标
– 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 的恢复
以感觉微汗、略感疲劳为准 • 持续时间:最初2周,中等速度走路上下午各5分钟,同时
cardiac event
EHJ 2002: 23; 1177-89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内涵
• 心脏康复不仅仅是运动康复,是通过多学 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改善心血管 危险因素,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 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整理课件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获益(IA)
•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
• 总死亡率
整理课件
I 期运动康复注意事项
• 必须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推荐使用 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每个分机的显示 屏具备独立的心率/律及ECG显示,方便患 者活动及医护人员监护)
• 运动量宜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左右 ,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Borg评分<12 )
• 如果运动或日常活动后心率增加大于20次
整理课件
心脏康复治疗的历史
• 1912年Dr. James Herrick提出心肌梗死定义,及 绝对卧床2个月治疗理念
• 1930s,Mallory、White进一步强化卧床6-8周
– 发现梗死心肌组织需要6周才能形成稳固的疤痕组织
• 1930sRedwood等发现延长卧床时间会导致体 力减退、 步行时心动过速、 直立性低血压、 血栓栓塞、 肺活量下降、 负氮平衡和治愈时间 延迟。而体力活动可使心率减慢、 血压升高, 并增加氧利用和身体耐力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和生活能力的过程。
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采取药物、运动、饮食等方面的干预措施,预防病情加重和复发。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对于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依从性等方面。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心脏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等。
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心理康复: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营养康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控制饮食。
戒烟限酒: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药物管理:对患者进行药物调整和管理,确保合理用药。
最近,中国专家们发布了一份关于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共识。
这份共识对于那些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如何进行康复以及如何预防病情再次恶化的建议。
让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它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在这份共识中,专家们强调了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的重要性。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心理支持、营养建议等方式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用康复医学带动中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陈敏生
董吁钢许顶立伍卫
邱健
陈纪言
刘世明
常务委员(以中文姓氏笔画为序) 王景峰李自成
杜志民
梁岩
刘映峰伍贵富
陈 鳞 罗
义
何兆初 胡允兆
吴同果
陈
灿
陈秋雄
侯玉清徐新
董少红谭学瑞
委
员(以中文姓氏笔画为序) 王 伟 方胜先
邓鹤秋
孙华保 陈 军
叶小汉石 向定成 杜作义 张高星
理
申源生 陈小林
阮天成 陈 平
朱永宏 陆东风 宋明才 周万兴
万方数据
・122・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March 2013,Vol 19,No 2
患病人数达2.3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 疗的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2008年约18.2万,比 2007年增长26%,2011年高达34万。目前,面对 众多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发病患者和数十万经皮冠 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中国对冠心病的管理主要 集中在发病后的抢救、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手术, 而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含二级预防) 很少关注和投入,优先的医疗卫生资源用于反复 住院、反复造影、支架、外科手术、心脏移植,导致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nxxgbzz201302001.aspx
(收稿日期:2012—11—29)
j止jlLjIL.slLjIL4L4LjILjtjILj屯jtj疋jILjlLjIL.s屯—IlLj止4Lj屯.s止4Lj屯4Lj止.s止4LjILj‘4L喜Ljt.址j‘4Lj止jlLjlL4屯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名誉主任委员林曙光
胡大一医生集团总院长胡大一:坚定不移走中国式心脏预防康复之路
胡大一医生集团总院长胡大一:坚定不移走中国式心脏预防康复之路文章来源: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时间:2016-02-29慢病防控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慢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决非一朝一夕之事。
毛泽东主席讲过,对这类事业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从我接手心脏复工作后就明确认识到未来的舞台要大,起点和水准要高,要实现大,就要解放思想,走出狭隘。
第一不能只做运动康复,而要5个处方,对患者要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和关愛。
第二要把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整合化,减少疾病和急性事件复发,减少再住院率是心脏康复的初级目标。
第三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的机制模式成型了,完全适应于尚未患病或发生急性事件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和烟草依頼的高危人群,也完全适应于快速增长的老龄人群的主动医养结合需求。
我一直在呼吁我们的学会、杂志、学术会议和培训项目的命名,一定是预防和康复,而不仅仅是康复,国际上发达国家早就这么做了。
我们中间有些人总是拿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条条框框来反对阻碍预防康复一体化,这里面也有围牆文化与利益博弈。
第三要心、肺、肾三个重要脏器康复整合,不要在一家医院又分别建不同科室的康复机构,而是应该有分工的将脏器与肢体康复体系建设好。
第四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祖国医药的整体观念,上医治未病,辨证施治的哲学思想体系和针灸、按摩、太极拳、中药等技术的特色与优势。
高起点就是说我们起步睌,但不要重复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心脏康复的老路,避免他们经历过的弯路和失误。
五个处方和隨访机制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全面全程服务模式的设计就体现了起点高。
中国心脏康复这一波大发展正好赶上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这也是我们一下就站在了高起点上,机遇与幸运并存。
高水平的关键是创新,学术体系建设、科研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数据库建设。
我参与、我奉献、我分享、我快乐的数据收集整理评估发表的共赢机制。
生活方式、代谢、免疫遗传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生活方式对慢病防控康复的影响。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现代内涵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现代内涵作者:杨士伟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2期在1964年WHO定义的基础上,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加拿大心脏康复协会和ACC/AHA相继定义,使心脏康复的内涵和外延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加拿大心脏康复协会的定义:康复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康复的策略应包括减轻体重、戒烟、控制血压和脂质代谢异常等各项服务;帮助解除精神紧张和争取社会支持;制定运动处方,帮助增强运动耐量。
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的定义:心脏康复是综合的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价、运动处方、纠正心脏危险因素、教育、咨询及行为干预。
这些计划是用来限制心血管疾病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减少猝死和再次心肌梗死危险,控制心脏病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
ACC/AHA的定义:指导患者保持理想的体重,教育其食用含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
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0mg/dl(3.36 mmol/L),除要给予特定饮食外,还要给予药物治疗,使LDL-C降至现代心脏康复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理疗”或“体育运动”,确切地说,运动仅是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一部分,非心血管因素,如心理、社会和职业因素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心脏康复是广义二级预防的一部分;心脏康复治疗学是近年的新兴交叉学科,需要心脏、心理、康复、理疗及社会学等多学科合作。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分期目前国际上通常将心脏康复分为3期或3个阶段。
第1期(第一阶段):院内康复。
为发生如AMI或ACS等心血管事件的住院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
第2期(第二阶段):院外早期康复。
为急性心血管事件后早期(3~6个月)的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持续至事件发生后1年。
也有人将第2期进一步分为2期,即在有监护条件下进行的康复称为早期,通常为12周;无需监护条件下进行的康复称为中期,持续至1年。
第3期(第三阶段):院外长期康复。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丁荣晶胡大一精编版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仍然严峻,患病年轻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心血管疾病带病生存人数不断增加,这些患者不仅劳动能力下降,而且需更多医疗服务维护,给家庭和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
如何使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活得有尊严,避免心血管事件再发、反复住院和英年早逝,更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是临床医学目前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
国外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经验可我们借鉴。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结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冠心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开始在人群中“泛滥”,开始了与心血管疾病的斗争,到1980年代后期,美国冠心病死亡率较1960年代下降50%。
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持久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通过综合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坚持循证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就是现代心脏康复的精髓。
关于心脏康复的发展,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建立了很多康复模式。
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再发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和反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延长健康寿命。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高级别I级推荐。
国内心脏康复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人们对心脏康复缺乏重视,而且心脏康复专业性强,流程相对复杂,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康复模式与肢体康复完全不同,经过30年发展后,仍处于早期阶段,心脏康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肢体康复,90%的医院没有开展心脏康复。
而同期,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已认识到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均将心脏康复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实现了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心脏康复体系。
预防心脏病,胡大一有八招
专家小传:胡大一,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我做心脏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求自己要活得健康,每个医生都应该做病人健康生活的带头人。
回想起来,我在健康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2000年之前,我一天要做十几台心脏介入治疗和射频消融,经常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
生活没了规律,吃饭也没钟点,我经常下班就去吃羊肉烩面,一吃就两大碗,我体重一下子达到了92公斤,而我身高是178厘米,当时都两个下巴了。
后来我在人民医院体检,空腹血糖处于临界值,餐后血糖升高,血脂也异常,B超还提示脂肪肝和胆结石。
这样的结果吓着我了,我知道再不采取行动,下一个受伤的就是心脏。
从那时起,我决定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改变自己的健康。
游泳、爬山、爬楼梯……我到哪儿都不坐着,比如开会去早了,我就在会场旁边走路;会议中途茶歇的时候,大家去吃东西,我去走路;坐飞机需要提前候机,飞机还经常晚点,坐在那儿心烦,不如起来走走。
上班我尽量乘公交车或者地铁,如果距离不太远,就干脆走过去。
就这样,我把运动变成习惯,让体重从92公斤减到70公斤。
由此,我总结出护心八法,供大家参考:第一,爬楼不找电梯,出门不打的。
现在很多人的习惯都是到哪儿都坐着,出门就找出租车,爬楼就去等电梯,半步路都走不得。
为什么不能让整个社会走起来、动起来?两三层楼应该自己爬上去,能坐公交就不打车,能走路就不坐公交。
第二,少扎堆聊天,抓紧时间多走路。
一天到晚扎堆聊天,聊不出什么好事情,有聊天的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走走路,也锻炼了身体,减少是非还强健心脏,一举两得。
第三,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下车走一站地。
上班时我尽量坐公交或者地铁,因为坐公共交通,你必然会运动。
距离不太远的地方,尽量不坐车,走路过去。
把运动变成一种需求,变成一种习惯,是爱护心脏的好方法。
第四,管住嘴,喜欢吃的吃一半,不想吃的干脆不吃。
可以说,“管住嘴”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我们可以逐步实现管住嘴,我自己的做法是,喜欢吃的只吃一半,不想吃的就干脆不吃。
心脑血管病的康复与二级预防
心脑血管病的康复与二级预防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
因此,康复与预防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意义1. 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功能,提高患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2. 减轻并发症: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修复,减少并发症风险。
3. 预防再次发作:康复过程中可以教授患者如何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降低再次发作的概率。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措施1. 个体化评估: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环境,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内容和强度。
2. 药物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处方,并指导正确用药。
3. 运动康复:根据心脑血管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以及功能性训练等各种形式的运动康复。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并避免剧烈运动。
4.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是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应当减少对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并增加富含纤维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
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5. 康复心理辅导:患者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进行心理辅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6.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过度饮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戒烟和限制饮酒能够显著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四、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1. 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好方法是控制危险因素。
应该注意:保持健康体重、改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并控制潜在的心脑血管问题,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提供相应建议,并要求按时服用药物。
《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书海泛舟,人间清欢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563本书《胡大一医生浅谈心理健康》大家好呀~今天,灵遥将为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
近年来,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逐年上升,对国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心脏,了解心脏疾病与心脏病的预防与调理,用心呵护心脏健康,如「怎样做,才不会被心血管病盯上?」「得了心血管病,怎样做才能够减少痛苦,延年益寿?」等等。
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01.认识心脏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两肺之间,其前为胸骨及肋骨,其后为食管和脊柱。
以胸骨中心为界,绝大多数人的心脏大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胸线的右侧,在左侧胸前可以触及到明显的心脏跳动,但也有极少数人是「右位心」。
心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与全身的血管一起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血液在其中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带走代谢的最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与功能。
其中,右心房收纳全身静脉血,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将血液射入肺脏;气体交换后静脉血转换成动脉血,然后通过肺静脉经左心房进入左心室。
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将富含营养物质的氧气的动脉血射入全身的大动脉,经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送到组织细胞供代谢需要;释放了氧气与营养物质并收集了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的血液经由静脉系统流回到右心房,再送至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周而复始。
每一天里,人的心脏都会搏动约10万次,其工作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几乎全部依靠有氧代谢来提供,因此,冠状动脉能否持续不断地为心脏输送大量的氧气至关重要。
一旦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在需要的时候不能相应地增加血流量,就会容易出现心肌缺血或是心绞痛。
因此,我们对心脏的保护,主要是对分布在心脏表面上的冠状动脉的保护。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一、定义和循证医学证据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是一门融合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的专业防治体系,是指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全程的综合管理与服务。
是集预防、治疗、康复、随访一体化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模式,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基石。
20 世纪80 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 、心血管病死率7%~38%。
另有诸多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都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
心脏康复还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处方的基础和前提。
心脏康复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减少反复住院和血运重建率;二是帮助患者恢复最佳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能力。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综合评估首先明确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方案。
因此,全面的评估从首次接触患者开始,贯穿心脏康复的全过程。
心脏康复评估一般包括生物学病史、生活习惯、危险因素、营养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心脏功能、运动风险、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自我认知状况等。
部分患者还要对心肌缺血及是否需要血运重建进行评估。
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问卷、CCS分级量表进行严重程度初评,慢性心衰患者可以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堪萨斯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等进行生活质量初评。
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整合
二 级 预 防方 案 中唯一 能 降低 发病 率 和 死 亡率 危 险 、 善 功能 改 提 高 生 活质 量 的 部分 [ 0年代 早 期 , 些心 脏 康 复 工作 小 2 1 。7 一
管患 者 提供 长期 运 动康 复 的主要 方 法 。 m lie [ 出 。 Ha aan n等 引 提
过 生活 方式 改 变 、 险因素 控 制 和药 物治 疗 措施 进 行整 体心 危 血 管疾 病 预 防 。 明确改 善 了患者 的健 康 状态 。
31 .. 4我 国社 区心 脏 康 复 几 乎还 是 一 片 空 白 我 国在 心 脏病
者 的健 康 状态 , 微 降 低全 因死 亡 率 、 衰 住 院 率 及 心血 管 轻 心 死 亡 率【 l 1 。正规 的程序 化 的心 脏运 动 康 复 不仅 仅 是简 单 地增
加 体 力 活 动 . 是 心 血 管疾 病 二 级 预 防 的手 段 , 被 认 为 是 也 且
提 出将 心 脏康 复 与心血 管疾 病 二 级预 防 整合 , 不再 区分 心脏
CH NA MOD N DOC OR 中国 现 代 医 生 1 3 I ER T 2
・
卫生政策与管理 ・
21 0 2年 6月第 5 0卷第 l 8期
力 强 调社 区要 主 动实 施 药 物 治 疗 和 生 活方 式 干 预并 重 的原
脏 康 复 的水平 很低 , 既定 的 治疗 进 程 中始 终有 心 脏 内科 医师
13心 脏 康 复 与 心 血 管 疾 病 二 级 预 防 有 着 共 同 的 目标 .
胡大一 心血管病预防的五条防线
胡大一心血管病预防的五条防线点睛:防发病。
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防事件。
保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预防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和脑卒中等可能致残、致死的严重事件;防后果。
发生 ACS 等严重事件后,及早识别,及早预防,挽救心肌,挽救生命防复发。
二级预防,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防治心力衰竭第一条防线:防发病中国有句古话叫“防患于未然”,中国的《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挑明了“上医治未病”。
什么叫防未然、治未病呢?这就是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的时候就去防病,就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在源头的综合控制,就是将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模式的转换。
一级预防怎样去做呢?过去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分兵进攻把守,往往事倍功半,因为很少人只有一个危险因素,往往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静息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在横向上,心脏学等应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综合治理控制上述的多重危险因素。
在纵向上专科医生应关注社区干预,与全科医生联防,加强我国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这是科学研究―――院内治疗―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社会、社区)多种医学功能的集合。
结成广泛的联盟,筑起全面的防线,必须从一级预防下手。
如高危高血压病人(占20%),仅靠饮食、锻炼是不能控制血压的,必须用药物干预,而且要特别强调温和适度的锻炼;中危的高血压患者(占10%),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与有氧代谢运动,锻炼的“口子”也可开大一些;5%是低危的,即很轻的高血压病人,可以靠运动、控制危险因素等调整6个月,以观后效。
要分析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危险因素是什么,估计其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危险程度。
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这两个危险因素常常狼狈为奸,必须吃药治疗,必须同时有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对于没有糖尿病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限盐6个月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在血脂异常的干预力度上,糖尿病是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等同(称等危症),切切不可忽视。
积极推进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综合医疗模式
积极推进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综合医疗模式胡大一【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1页(P481)【作者】胡大一【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明显增加和年轻化态势。
但心血管病治疗手段的进步,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下降,带病生存的人口急剧增长,我国正面对心血管疾病的“堰塞湖”现象。
然而,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主要用于疾病终末期的反复住院和高成本救治,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体系基本缺失。
目前,医疗模式堪称是对患者患大病后的“大修”,而不是对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预防。
买汽车同时还要付费买保修,对人的保健甚至不如对汽车的保养。
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健康却每况愈下,也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国际上,现代心脏康复理论和实践历经50年发展,其改善预后的获益有充分临床研究证据,心脏康复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写入指南,并加入医疗保险。
心脏康复的理念已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运动训练,与时俱进地演化为康复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模式[1,2]。
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服务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长期医疗保健服务,内容包括: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培训,生活方式改变指导、循证用药(个体化调整药物类别和剂量、控制危险因素和提高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估与改善和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职业康复)等。
这一模式最大程度降低猝死和再梗死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一生物医疗模式,是落实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
研究表明,通过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总死亡率可降低20% ~25%,心血管死亡率下降30%,患者反复住院、反复血运重建者大幅减少。
对于患者而言,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医院而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成本增长,增加纯效益,提高医疗服务和社会满意度;对于国家和医保部门而言,合理使用和节约医疗资源。
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7版)即将出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7版)即将出版
2015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在胡大一教授的带领下全体专家编写和发表了围绕药物、心理(含睡眠管理)、运动、营养和戒烟限酒5个处方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5版)》,这是中国首部心血管疾病康复指南,对心血管疾病康复和预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根据广大心脏康复医护人员的要求,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5版)的基础上做以更新。
目前更新版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7版)已完成。
更新版的心脏康复指南,共分为八篇,即第一篇心血管疾病康复的概述,第二篇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的评估,第三篇住院期间的心脏康复,第四篇门诊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第五篇医学问题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第六篇心脏康复质量控制,第七篇设置心血管疾病康复机构的基本标准(草案),第八篇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的展望。
相信心脏康复指南(2017版)为心脏康复的规范治疗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对心脏康复临床工作起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仍然严峻,患病年轻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心血管疾病带病生存人数不断增加,这些患者不仅劳动能力下降,而且需更多医疗服务维护,给家庭和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
如何使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活得有尊严,避免心血管事件再发、反复住院和英年早逝,更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是临床医学目前最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
国外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经验可我们借鉴。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结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冠心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开始在人群中“泛滥”,开始了与心血管疾病的斗争,到1980年代后期,美国冠心病死亡率较1960年代下降50%。
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持久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通过综合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坚持循证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就是现代心脏康复的精髓。
关于心脏康复的发展,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建立了很多康复模式。
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再发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和反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延长健康寿命。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高级别I级推荐。
国内心脏康复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人们对心脏康复缺乏重视,而且心脏康复专业性强,流程相对复杂,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康复模式与肢体康复完全不同,经过30年发展后,仍处于早期阶段,心脏康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肢体康复,90%的医院没有开展心脏康复。
而同期,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已认识到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均将心脏康复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实现了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心脏康复体系。
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开展,提高我国心血管防控水平,本篇讨论心脏康复发展历史及演变、心脏康复内容及模式以及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存在的问题等。
第一章心脏康复发展历史及演变一、心脏康复发展历史最早的心脏康复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1912年,美国Herrick医生描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并制订医嘱要求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2个月,理由是避免体力活动导致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心源性猝死。
30年代后期,Mallory医生及其助手描述了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演变,指出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心肌从最初缺血坏死到形成稳定的瘢痕需6周时间,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临床盛行的心肌梗死后严格卧床6-8周的常规。
临床医生普遍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日夜看护,任何动作都由护士帮助,避免患者自发用力及活动。
长达半个世纪这种规定被大多数专科医生谨小慎微遵守。
心肌梗死患者做任何费力的活动都受到长时间限制,甚至无限期延长,心肌梗死患者想恢复正常工作的机会非常渺茫。
医学的进步同人类社会的进步遵循同样规律,需不断对已公认的问题提出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修正。
在心肌梗死长期卧床治疗盛行的年代,少数医生对上述认识提出了挑战。
20世纪30年代Redwood、Rosing和Epstein发现,延长卧床时间会导致体力减退、步行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血栓栓塞、肺活量下降、负氮平衡和治愈时间延迟。
而体力活动可使心率减慢、收缩压下降,并增加氧利用和身体耐力。
20世纪40年代后期大量文献对延长卧床效果提出质疑。
Levin和Lown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椅子疗法”,即在心肌梗死后第1天让患者坐在椅子上1~2小时,其生理基础在于,下肢下垂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脏做功。
今天看来这一解释并不准确,用坐位的方法并不能减轻心脏做功量,实际上坐位耗氧量比卧位稍大,但这种耗氧量增加可被早期活动的益处所抵消,因此仍可说,Levin和Lown在临床实践中的变革不仅放宽了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时间,而且启动了心脏康复的新纪元。
1944年,Dock证实坐位较卧位的心脏获益来自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血栓栓塞、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胃肠功能紊乱、泌尿道并发症和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
他建议患者使用床边便桶,但应减少用力、避免瓦氏(Valsalva)动作。
20世纪50年代,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概念雏形初现。
Newman及其同事将早期活动定义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第4周,每天2次,每次2~5分钟散步活动。
1956年,Brunmer等让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开始早期活动。
1961年,Cain报告了心肌梗死早期实施活动计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时专科医生已逐渐认识到,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不仅无害,而且在预防卧床并发症方面有益。
Boyle、Hutter和Bloch等的对照试验也证实,梗死早期活动计划对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或死亡事件无明显影响。
1964年,鉴于心肌梗死后康复治疗取得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了心血管病康复专家委员会,肯定了心脏康复疗法。
1973年,Wenger研究小组总结了住院期间心脏康复方案,首次发表了以运动疗法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康复14步疗程,主要在住院患者中实施,即I期心脏康复(住院期康复)。
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14天,有较充足的时间按照I期康复程序,逐渐增加体力活动量,以达到能适应出院后的体力活动的需求。
1982年该方案经美国心脏协会审定,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标准化治疗的一部分。
与Mallory医生描述的心肌梗死病理学演变观点相一致的现代概念是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构。
由于心肌梗死和非梗死组织的重构,推测不适当的体力活动可能加剧室壁瘤形成。
Jugdutt等回顾分析发现,实行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确实容易出现室壁瘤形成,而适度体力活动仍使心肌梗死患者获益。
1993年Gianuzzi等报道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前壁心肌梗死后1-2个月内出现左心衰竭的患者左室容易发展成为局限性或全心扩大,而运动训练对这种左心功能损害没有影响。
随后有系列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适当强度的运动训练临床获益且安全。
因此,对于没有急性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即使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也可从体力训练受益,而对左室大小和形态没有额外不良影响。
二、心脏康复模式的演变随时间推移,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技术不断提高,心肌梗死住院时间逐渐缩短,从70年代中期平均住院14天到80年代的10天,到21世纪初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为4-5天。
住院时间缩短使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14步疗程不能逐步按计划完成,这就需临床医生适应目前心肌梗死治疗需要,重新设计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患者的心脏康复计划,建立完善的出院患者家庭、医院或社区规范的康复计划愈加必要。
出院后的多种康复计划始于1960年代中期,实际是I期康复的直接延续。
Hellerstein等开创了院外心脏康复的先河,提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在严格的医疗监测下运动训练,通过连续心电监测和运动监管保证运动康复安全和有效,此即目前的II期康复。
随后以健身房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计划开始流行,接受过II期康复的患者可在健身房或社区康复,最初医生志愿为患者监护,并证明这种方式安全有效,成为目前III期康复的雏形。
1980年代危险分层概念得到广泛应用,家庭康复计划得以推广,使低危患者可直接参与社区或家庭康复,即III期康复。
目前心脏康复的标准模式包括:院内I期康复、院外监护下II期康复和社区家庭III期康复。
(一)第I期(院内康复期)为住院期的冠心病患者提供康复和预防服务。
本期康复目标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减少再住院;避免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提醒戒烟并为Ⅱ期康复提供全面完整的病情信息和准备。
(二)第Ⅱ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一般在出院后1~6个月进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2~5周常规进行。
与第Ⅰ期康复不同,除患者评估、患者教育、日常活动指导和心理支持外,这期康复计划增加了每周3~5次心电、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有氧代谢运动、抗阻运动及柔韧性训练。
每次持续30~90 min,共3个月左右。
推荐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因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控制在平均7 d左右,因此I期康复时间有限,Ⅱ期康复为冠心病康复的核心阶段,既是Ⅰ期康复的延续,也是Ⅲ期康复的基础。
(三)第Ⅲ期(院外长期康复):也称社区或家庭康复期为心血管事件1年后的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
是第Ⅱ期康复的延续。
这个时期,部分患者已恢复到可重新工作和恢复日常活动。
为减少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强化生活方式改变,进一步的运动康复是必要的。
此期的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运动的指导应因人而异,低危患者的运动康复无需医学监护,仍为中危或高危患者的运动康复中仍需医学监护。
对患者的评估十分重要,低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可进入Ⅲ期康复,高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应转上级医院继续康复。
纠正危险因素和心理社会支持仍需继续。
虽然目前临床上仍在沿用标准的心脏康复程序:院内I期康复、院外监护下II期康复和社区家庭III期心脏康复。
心脏疾病的社区和家庭康复已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一些学者认为多数心脏病患者可在社区水平得到良好康复。
目前已积累的丰富资料证实,低危患者在社区和家庭康复运动安全有效。
家庭康复的优点是易操作,节省患者费用和时间,依从性好,缺点是对安全性有一定顾虑。
目前研究显示,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人群,安全性可得到保证。
鉴于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医院没有心脏康复运动和监护设备,为促进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家庭康复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
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社区家庭康复模式还没有规范的研究证据,国外的家庭康复计划由护士定期到家中访视,每4-6周到医院由医生做一次评估。
而我国,大医院的护士也没有时间到家中访视患者。
社区医生和护士有可能担当起这个角色,但如何和大医院协调,共同制定患者的康复处方,社区医护人员如何接受培训,是否需要康复师资质,以及参加家庭康复人群的适应证,如何制定社区和家庭康复运动处方,如何保证安全性,如何监控和评估患者,随访计划和执行人员等均需进一步研究。
第二章现代心脏康复的内涵及演变1980年代以前,心脏康复的核心以运动训练为主,其目的主要在于恢复及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减少卧床并发症和长期体力活动不足导致的体能下降,减少残疾,促使患者重返工作和社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