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的电声》教学设计
瑰丽的电声-初中音乐教案

瑰丽的电声-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声乐器的基础知识与演奏技巧2.学习培养自主创新的乐感和艺术修养3.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二、教学内容1.音响设备的选择与使用2.吉他与电贝斯演奏的基本知识3.电子鼓与键盘演奏的基本知识4.课堂合奏与自由表演三、教学步骤第一步:音响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了解音响设备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2.比较选择不同的音响设备,了解其功能和优缺点3.实践调试音响设备,听取不同演奏效果,对比分析第二步:吉他与电贝斯演奏的基本知识1.掌握基本的吉他和电贝斯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握拨弦法和弹指法2.学习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如民谣、摇滚等3.组织小组合奏和自由表演,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第三步:电子鼓与键盘演奏的基本知识1.了解电子鼓和键盘演奏技巧,包括各种节奏和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2.学习电音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风格特点3.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合作演奏和互动表演,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第四步:课堂合奏与自由表演1.分组进行课堂合奏,根据教师安排的创作主题进行自由编排2.进行自由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音乐风格进行演奏和表演3.班级进行集体表演和比赛,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兴趣四、教学评价1.课上表现:记录学生在学习和合作中表现的口头表现和打分2.作品展示:学生的合奏和表演作品展示3.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完善整个教学过程五、教学资源1.电子乐器教材:《电吉他入门》《电子鼓入门》2.视频教学资源:《电吉他初学者教程》《键盘演奏入门》3.音乐演奏软件和音频设备:Cubase、Ableton Live、Pro Tools等音乐制作软件,效果器、录音机等音频设备六、教学反思电声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音乐演奏和表现的革新。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电声乐器的种类和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使用音响设备和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
在合作演奏和个人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音乐才能,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瑰丽的电声教案

《瑰丽的电声》教案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
2、欣赏雅尼的作品《夜莺》。
3、对比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声乐队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和欣赏,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开放的视野感受电声音乐的魅力。
2、欣赏和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感受传统与创新、自然与科技、音乐与社会的和谐之声;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
知识目标:1、了解电声乐队和用电子音乐方面相关的知识和音乐2、学会哼唱《夜莺》的主旋律。
3、对比《渔舟唱晚》片段,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认识电声乐队中常见的四大件乐器。
2、通过对比和不同层次的欣赏,进一步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
欣赏雅尼的作品《夜莺》。
教学难点:学会哼唱《夜莺》的主旋律,并激发学生对电子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打印图片整体思路:从我们身边的电子音乐入手,通过对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的介绍,欣赏雅尼的《夜莺》,对比欣赏不同版本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使学生感受电子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1、聆听初音未来的《甩葱歌》进教室。
2、板书课题——《瑰丽的电声》,提问:你理解的电声是什么声音呢?介绍电子音乐的概念。
电子音乐: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音乐。
3、听听我们身边熟悉的电子音乐,感受它神奇的魅力。
二、认识电声乐队1、介绍电声乐队常见的四大件乐器。
电子琴电子鼓电吉他电贝司2、讲解电声乐队的概念。
电声乐队:以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
三、欣赏《夜莺》1、聆听引子部分提问:采用了中国的什么乐器?它模拟了什么声音?(笛子夜莺的叫声)2、聆听主题提问:有一句旋律反复出现,你能找到吗?试着哼唱一下。
3、学唱主旋律(1)教师引导唱或教唱(2)通过不同形式练唱主旋律比如:模仿吹笛子、模仿弹钢琴、模仿拉小提琴4、聆听整首曲子要求:当你每次听到主旋律出现时,请起立,三秒钟之后坐下。
探索电声之美:《瑰丽的电声》教案

电声之美一直是音乐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电声技术方面不断突破,让人们对电声之美的探索也更加深入。
其中,著名教育家、音乐家CrystallineChill于2014年发布了一份名为《瑰丽的电声》的教案,该教案从音乐理论、技巧、创新、实践等方面较为细致地对电声进行了探讨和解析,这份教案也引起了众多音乐学习者的兴趣和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瑰丽的电声》的教案,并对电声之美进行一番探索。
一、电声之美的起源与发展以往的传统音乐制作主要是基于乐器和人声录制,音乐制作中需要进行的后期处理,例如剪辑、混音、特效等等都是采用模拟方式完成的。
然而,随着电子音乐门槛越来越低、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普及,使得电声的创造和制作成为了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事情。
电声的本质是将音乐制作数字化,通过等方式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应用各种工具、处理和效果,不仅可以极大地增加音乐的独特性,还能让音乐带来更丰富的感觉和情感。
电声可以理解为一种符号,它将原始的声波信号化成为一个电路信号,并通过和计算机软件等手段对声音进行处理和转换,从而产生出更加理想的声音效果。
二、教案标准的适用性《瑰丽的电声》教案,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和实现电子声音创作方面。
创作音乐的基础是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对于电声音乐来说也一样。
电声音乐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合成器的使用,这是电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合成器则是电子乐器的核心,它能够通过调节音频波形等参数,产生不同类型的声音,并且可以为制作电声音乐的创作者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声音源展现他们想表达的主题。
《瑰丽的电声》教案不仅注重创作,同时也聚焦于电声音乐制作的核心要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使用合成器创作电子音乐的技巧。
此外,《瑰丽的电声》还注重实际操作,学生将在教学过程中亲手制作音乐,用自己的工具和思路来实现电声音乐的魅力与美感,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和探索精神。
三、电声之美的应用电声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领域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电影配乐、广告音乐等领域绽放光彩。
2021年八年级音乐《瑰丽的电声》教案 人音版

2021年八年级音乐《瑰丽的电声》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树立“热爱大海,热爱家乡”和喜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深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
(三)通过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与现代电子音乐的音响效果相比较,感受、体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四)通过欣赏《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知道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一)《大海啊,故乡》1.作者简介王立平(1941—)作曲家。
吉林长春人。
9岁开始学习钢琴,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60年入作曲系本科。
1973年先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在北京电影乐团任团长,并专职作曲。
曾参加大型纪录片《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作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主要作品还有:纪录片音乐《潜海姑娘》、《海港之歌》、《扬眉剑出鞘》、《鸽子》;电视片音乐《哈尔滨的夏天》、《太行丰碑》、《徐悲鸿》、《红楼梦》(连续剧),话剧音乐《未来在召唤》,科学幻想广播剧音乐《绿色克隆马》,电影故事片音乐《戴手铐的旅客》、《印有金锚的飘带》、《少林寺》、《大海在呼唤》等。
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中的两首插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被选为群众最喜爱的广播歌曲,前者又在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获奖。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巧,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歌曲分析《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创作于1983年。
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灸人口的抒情歌曲。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
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2课时)第一课时《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乐曲,树立“热爱大海,热爱家乡”和喜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深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
二、教学方法:1、谈话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探究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节奏XX X.X X|X X X—|注意唱准确。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音准、特别是低音的演唱。
四、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大海的影像资料及相关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电子琴等。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台湾高山族民歌及海南黎族民歌展开教学。
教学中,借助音乐、画面、文字等媒体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观看、演唱、律动等艺术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及海南黎族民歌的特色,并对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2课时)第二课时《夜莺》、《渔舟唱晚》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子音乐的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渔舟唱晚》音乐片段,学生能感受并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不同效果。
二、教学方法:1、谈话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探究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三、教学重点:对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电子琴等。
初中音乐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说课稿范例

初中音乐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说课稿范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教学目标定位:一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相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游戏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欣赏音乐作品有步骤的来学习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开放的视野去感受电声音乐的魅力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本课的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设计理念是: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师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以上是对教材教法的一些说明整堂课的上课程序是:首先是导入猜乐器:(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然后欣赏一段流行音乐《菊花台》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紧接着欣赏《夜莺》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欣赏完大家一起围绕这个主题的出现说说用了那些乐器来表现谈谈自己对雅尼音乐演奏形式和音响效果的感受;一起唱主题一旋律感受人声合唱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简单小结:雅尼是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夜莺》是中国古典民族音乐和现代电声乐结合的经典作品最后听着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夜莺》一起看着多媒体课件默读雅尼在音乐上说的一段话这样设计是为欣赏感受雅尼电声乐队和用电子琴模拟音色演奏《夜莺》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更进一步感受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雅尼;他是这样说的:“我的目标是用感情与人们沟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于音乐之中音乐将会给听众带来希望的撞击”由《夜莺》这个作品来认识感受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试着来介绍电吉他、电贝司、如果有学生会演奏能展示一下更好然后通过看图片和欣赏乐器演奏(电子鼓、电子机械吉他)的小片段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出示电声乐队为主组成的乐队的图片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电声乐队形式然后知道一个人通过演奏电子乐器可以完成一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听电子合成器模拟的自然声音和合成的音色这就是电子音乐即用现代电子手段合成创作的音乐这其中电子琴的出现开辟了电声音乐的一个新天地但是自从电子合成器的问世以来电子音乐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知道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在社会高速文明发展下的产物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欣赏当下流行的《菊花台》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同时抓住他们的耳朵考虑学生对电声乐队不是很陌生所以直接通过对比欣赏《夜莺》来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最后实践与创作在听完电子琴演奏的《夜莺》后大家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主题预测:电子音乐能否取代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那么反之会怎样?在欣赏完了人声模拟表演和中法文化年开幕式雅尔的激光音乐会把时间交给学生谈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讲解注重学生的交流和互评学生可能被音乐感染和震撼不能把自己感受说清楚或者表达出来但相信他们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音乐之后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会逐步在提高尾声(1)欣赏我国走向世界年轻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朱磊的录象)(2)播放中国年龄最小的一支电声乐队的作品《我的xx》(配的图片)这样设计想法比较多是想尝试选用这两段新的材料去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宽他们的视野最终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不管是电子音乐还是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这些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结束它们将被人类不断的融合发展像涓涓溪流表达和抒发着人类的情感这堂课的设计本着给学生留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游戏活动和欣赏及教师补充讲解音乐概念(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进行的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听音乐作品实践于创作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吧。
瑰丽的电声教案(精选合集)

瑰丽的电声教案(精选合集)第一篇:瑰丽的电声教案《瑰丽的电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介绍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对比欣赏《渔舟唱晚》音乐片段。
3、欣赏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夜莺》。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比欣赏《渔舟唱晚》音乐片段,学生能感受并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不同效果。
3. 欣赏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子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1. 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以古筝独特的音色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歌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
2. 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以奇妙的音响模仿古筝的演奏,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3. 乐曲《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来模拟夜莺的叫声。
整首曲子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欣赏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夜莺》,并能哼唱主题一。
五、教学思路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电子音乐入手,通过介绍电声乐队与电子音乐的基本概念、重点欣赏乐曲《夜莺》、对比性欣赏《渔舟唱晚》片段,再通过学生的感受、对比、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电声乐队的独特魅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这节课呀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瑰丽的电声世界,一起来学习一下电子音乐。
首先呢,老师给你们听一首音乐。
播放(电声乐队)课件。
教师总结:这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一首流行音乐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
乐队的主唱周晓鸥在看过《我是歌手》的同学应该很熟悉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电子音乐,首先来认识一下他们使用的乐器。
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
(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电子鼓)介绍这些电子乐器的基本功能,并且重点介绍电子合成器。
同学们看电子合成器的外观和电子琴很相似是不是?电子合成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复杂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他除了具有电子琴的储存音色、节奏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更为强大的音乐编辑功能。
《瑰丽电声》教案(同课异构)

《瑰丽电声》教案(同课异构)一、教学目标:1.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发展历史。
2.对电子乐器和传统乐器的比较学习,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3.对比欣赏交响乐队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二泉映月》片段的感受、体验传统乐器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图片,从图片中演唱人员忘我的疯狂状态和所伴奏使用的乐器,我们猜测,他的音乐是和电声音乐有关,电声音乐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电子音乐,电脑音乐,和MIDI。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俩个必备条件:电话(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息)和留声机(记录和播放电子信息),有了这两个条件,加上1931年的未来主义新思潮,主张在创作音乐时候,将噪音加入进来。
于是,20世纪50年代,斯托克豪森灌制的唱片《习作1.2》,使人们接触和了解电子音乐。
下面我来播放一段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种电子音乐,看看这段音乐中用于伴奏的乐器有哪些?2.授新:播放五月天《星空》,伴奏的乐器有什么哪些呢?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
这些乐器,除了架子鼓之外,其他的都要用电才能发出声音,这样通过电来制造音乐的乐器,叫做电子乐器。
3.这些电子乐器,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传统乐器有什么不同呢?a.电吉他与木吉他外观:电吉他时尚,琴板是实木的,没有共鸣箱,靠电通过连接的音响发生。
木吉他是通过震动发生,所以有空心琴箱,都有六根弦,又称六弦琴。
通过两段音乐,来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区别两者之间的关系。
电吉他:激情,活力,动感,表现力强。
音量的控制是有音响所控制。
多用于摇滚,爵士,流行。
木吉他:轻松,随意,圆润,淳朴,音量大小靠演奏者的力度来控制的。
常用于古典,民谣,流行风格的曲目。
b.电贝司与低音提琴外观:电贝司是弹奏乐器,低音提琴是拉奏乐器,是提琴界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乐器,是乐队中重要的节奏乐器。
音色:电贝司低沉,有力,音量仍由音响控制。
瑰丽的电声

这首乐曲曾被改编多种演奏形式,黎国荃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为小提琴曲。
2.作者简介
娄树华(1907—1952) 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编有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
架子鼓——亦称爵士鼓,包括一个大鼓和一个吊镲,若干个高低音不同的较小的“通通鼓”、以及其它打击乐器。演奏时手脚并用,可以演奏极为复杂的节奏。近年来,出现了用电子音响发声的新型架子鼓——电子鼓,电子鼓的音色比一般架子鼓更加多样。
电吉他——电吉他由一般吉他加上扩大器并连接音箱而成。电吉他有以下三种:(1)西班牙吉他。又称“古典吉他”,是吉他中最通用、较常见的一种。6根弦,用指尖演奏,音色柔和、朴实、典雅。(2)匹克吉他。用弹片拨奏,可以奏出滑音和颤音,音色具有穿透力,明亮动听,常担任领奏吉他,常用于演奏主旋律和复调旋律。(3)夏威夷吉他。演奏姿势变为将吉他卧放在腿上,左手用金属压杆在琴弦上滑动,右手戴戒指拨弦,便于演奏滑音、颤音等。音色柔美,富于歌唱性。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4.电子合成器演奏《渔舟唱晚》
由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以其奇妙的音响模仿古筝的演奏,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古代的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瑰丽的电声》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辽宁沈阳的初中音乐教师--刘冰。
我说课的内容是:《瑰丽的电声》,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第16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说课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电声音乐的魅力为切入点,感受电声音乐和电声乐队的声音效果,激发学生了解、认识电声音乐的兴趣,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学情分析:目前,八年级学生对电声音乐、乐器和乐队有了相当的兴趣和初步的认识,但却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及鉴赏能力,本课将从欣赏电声音乐入手,展开教学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相关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电声音乐知识,并通过欣赏分析电声乐队中主要乐器在乐队中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电声乐器的魅力。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有关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电声乐队中主要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
四、本课采用的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比欣赏分析方法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思考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结合本课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欣赏视频,质疑导入(二)自主探究,感受体验 (三)拓展交流,教师小结(一)欣赏视频,质疑导入:在第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首先欣赏一段电声音乐奠基人之一-雅尼演奏的精彩视频,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乐器?雅尼演奏的什么乐器?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乐器?”此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欣赏精彩视频, 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学习兴趣,步入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
(二)自主探究,感受体验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
教案课件音乐初一瑰丽的电声

课件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图片素材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包 括实物照片、图表、示意图等。
音频素材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素材,如 音效、背景音乐等。
视频素材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素材,如 教学演示、案例分析等。
文字素材
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素材,包 括教材内容、参考文献等。
05
03
04
多样性
电声音乐涵盖多种风格,如氛 围音乐、实验电子、工业音乐
等。
创新性
运用合成器、采样、数字效果 等手段创造独特声音。
实验性
不受传统乐器限制,探索声音 的极限和可能性。
跨界融合
与其他音乐类型如爵士、古典 、摇滚等融合,形成新的风格
。
电声音乐与其他音乐类型的比较
与传统乐器音乐
与流行音乐
与古典音乐
音乐欣赏与实践
电声音乐作品的选取与介绍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声音乐作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电声音乐作品,如电子合成器音乐、实验电子音乐等,以便 学生了解电声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介绍电声音乐的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电声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电子合成器、实验电子音乐的起源和 演变,以及现代电声音乐的创新和突破。
音乐欣赏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电声音乐使用合成器等 电子设备,与传统乐器
音色有明显区别。
电声音乐在制作和表演 上更为实验和创新,不 受传统歌曲结构的限制。
古典音乐强调旋律和和 声,而电声音乐更注重
声有地域 特色,而电声音乐则不 受地域限制,具有全球
性特点。
03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介绍电声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瑰丽的电声》教学设计及点评

《瑰丽的电声》教学设计及点评本资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本教学设计: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二中学于丽一、教学思路与理念1.鉴于本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所以通过本的教学,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知识;2.通过学生体验、探究音乐与合作表现音乐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体现和提高;3.在本教学中,学生是聆听和鉴赏音乐的主体,教学过程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语言精炼、层层深入、引导点拨到位。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1)对比欣赏古筝独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
(2)了解电声乐队的构成、熟悉各组成乐器的音色及结构、音响特点。
(3)初步认识和了解雅尼等中外著名电声乐队,重点鉴赏乐曲《夜莺》。
2.教学重点: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
3.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乐曲的风格特点。
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却没有理性认知的状态,因此,通过本的学习,学生会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理性的认知,理解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丰富自己的音乐情感。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热爱电子音乐,激发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情感。
2知识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音乐的古典美;初步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了解雅尼和他的音乐。
3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各乐器音色的印象,提高其辨别能力;增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探究启发式教法;自主合作、研究创新的学法。
2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电子琴等电声乐器。
五、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目的内容呈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预期效果6分钟聆听音乐对比欣赏、感受音乐、导入新。
对比欣赏两种《渔舟唱晚》的演奏片段。
播放两种《渔舟唱晚》的演奏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答案,并回答问题,相互交流。
由学生现场演奏电子琴,学生现场感受、体会电子琴的作用。
学生通过互联网掌握知识,初步了解电子琴,教师小结。
学生通过现场欣赏电子琴演奏,更加直观的体验到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功能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电声乐器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重点:对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兴趣;
难点:感受电声乐队中主要乐器的音响效果及在乐队中的作用。
教学措施:学生利用网络掌握重点知识,学生通过对比的欣赏感受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电声音乐的魅力为切入点,感受电声音乐和电声乐队的声音效果,激发学生了解、认识电声音乐的兴趣,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习架子鼓这件乐器,体会架子鼓在乐队中的作用。
教师提问:1.什么是架子鼓?2.架子鼓名字的由来?3.架子鼓的结构?4.架子鼓在乐队中的作用?
学生搜索答案,欣赏视频后回答问题。
体会视频带来的不同感受。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
对学生的概括总结给予充分的评价,提出希望。
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对媒体课件,互联网环境。加深学生对各乐器音色的印象,提高辨别能力;增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
体验与探索
学习电贝司这件乐器,对比欣赏电吉他与电贝司在乐队中的作用。
教师提问:1.什么样的是电贝司?2.电贝司与电吉他的区别?3.电贝司的种类?
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答案,并回答,学生交流学习。
教师分别播放电吉他和电贝司两段视频,出示表格并提问:电吉他和电贝司在乐队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播放雅尼现场演奏视频。提问:你在这段视频中都看到了那些乐器?雅尼演奏的是什么乐器?
学生欣赏作品,并回答问题。
欣赏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插入视频。通过视频,激发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兴趣,为新课内容做准备。
体验与探索
什么是电声乐器?组建一支电声乐队需要哪些主要的乐器?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问题答案。
《瑰丽的电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学校
沈阳市新兴中学
设计者
刘冰
学科(版本)
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
第16册,第三单元
学时
第一学时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相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电声音乐知识,并通过欣赏分析电声乐队中主要乐器在乐曲中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学生对比欣赏,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学生利用网络掌握关于电贝司的知识用。
对媒体课件,互联网环境。加深学生对各乐器音色的印象,提高辨别能力。
增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
准确把握乐器音色。
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了解电子琴这件乐器,体会电子琴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由学生现场演奏电子琴。
初步了解电声音乐知识
多媒体课件,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答案,初步进入电声音乐的探索。
学习电吉他这件乐器。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样的是电吉他?2.电吉他与木吉他的区别?3.电吉他的种类有哪些?
学生利用网络搜索问题答案,并回答问题,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教师小结。
电吉他是电声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通过网络学习环境,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轻松的手段,掌握了知识。
学习者分析
学情分析:目前,八年级学生对电声音乐、乐器和乐队有了相当的兴趣和初步的认识,但却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及鉴赏能力,本课将从欣赏电声音乐入手,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聆听导入
欣赏雅尼作品《与陌生人共舞》视频,导入新课。
1.本课教学目标得到较好实现的原因有三个(1)欣赏导入部分直接抓住学生们的兴奋点。(2)现代信息技术的嵌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获取的知识进行甄别和巩固。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全部学生对电子音乐兴趣浓厚,个别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与本节课无关的网络操作,教学中还应多关注他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