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求空间角

合集下载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P ⋅n n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专题8.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与距离(重难点突破)(解析版)

专题8.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与距离(重难点突破)(解析版)

专题8.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与距离一、考纲要求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2.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二、考点梳理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a 与b 的夹角β l 1与l 2所成的角θ范围 (0,π) ⎝⎛⎦⎤0,π2 求法cos β=a ·b|a ||b |cos θ=|cos β|=|a ·b ||a ||b |考点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 ·n ||a ||n |.考点三 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__〈AB →,CD →〉.(2)如图②③,n 1,n 2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 【特别提醒】1.线面角θ的正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与平面的法向量n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sin θ=|cos 〈a ,n 〉|,不要误记为cos θ=|cos 〈a ,n 〉|.2.二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当求出两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 1,n 2时,要根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来确定二面角与向量n 1,n 2的夹角是相等,还是互补.三、题型分析例1. (黑龙江鹤岗一中2019届期末)如图,在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8,AB =6,AC =4,BC =5,∠OAC =45°,∠OAB =60°,则OA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225B.2-26C.12D.32【答案】A【解析】因为BC →=AC →-AB →,所以OA →·BC →=OA →·AC →-OA →·AB →=|OA →||AC →|cos 〈OA →,AC →〉-|OA →||AB →|cos 〈OA →,AB →〉=8×4×cos 135°-8×6×cos 120°=-162+24. 所以cos 〈OA →,BC →〉=OA →·BC →|OA →||BC →|=24-1628×5=3-225.即OA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225.【变式训练1-1】、(天津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质检)如图所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60°.(1)求AC 1的长; (2)求证:AC 1⊥BD ;(3)求BD 1与AC 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 记AB →=a ,AD →=b ,AA 1→=c ,则|a |=|b |=|c |=1,〈a ,b 〉=〈b ,c 〉=〈c ,a 〉=60°, ∴a ·b =b ·c =c ·a =12.|AC 1→|2=(a +b +c )2=a 2+b 2+c 2+2(a ·b +b ·c +c ·a )=1+1+1+2×⎝⎛⎭⎫12+12+12=6, ∴|AC →1|=6,即AC 1的长为 6. (2)证明 ∵AC 1→=a +b +c ,BD →=b -a ,∴AC 1→·BD →=(a +b +c )·(b -a )=a ·b +|b |2+b ·c -|a |2-a ·b -a ·c =b ·c -a ·c =|b ||c |cos 60°-|a ||c |cos 60°=0.∴AC 1→⊥BD →,∴AC 1⊥BD .(3)解 BD 1→=b +c -a ,AC →=a +b ,∴|BD 1→|=2,|AC →|=3, BD 1→·AC →=(b +c -a )·(a +b )=b 2-a 2+a ·c +b ·c =1.∴cos 〈BD 1→,AC →〉=BD 1→·AC →|BD 1→||AC →|=66.∴AC 与BD 1夹角的余弦值为66.例2、(2018年天津卷)如图,且AD =2BC ,,且EG =AD ,且CD =2FG ,,DA =DC =DG =2.(I )若M 为CF 的中点,N 为EG 的中点,求证:;(II )求二面角的正弦值;(III )若点P 在线段DG 上,且直线BP 与平面ADGE 所成的角为60°,求线段DP 的长.【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Ⅲ).【解析】依题意,可以建立以D 为原点, 分别以,,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D (0,0,0),A (2,0,0),B (1,2,0),C (0,2,0),E (2,0,2),F (0,1,2),G (0,0,2),M (0,,1),N (1,0,2).(Ⅰ)依题意=(0,2,0),=(2,0,2).设n0=(x,y,z)为平面CDE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z=–1,可得n0=(1,0,–1).又=(1,,1),可得,又因为直线MN平面CDE,所以MN∥平面CDE.(Ⅱ)依题意,可得=(–1,0,0),,=(0,–1,2).设n=(x,y,z)为平面BCE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z=1,可得n=(0,1,1).设m=(x,y,z)为平面BCF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z=1,可得m=(0,2,1).因此有cos<m,n>=,于是sin<m,n>=.所以,二面角E–BC–F的正弦值为.(Ⅲ)设线段DP的长为h(h∈[0,2]),则点P的坐标为(0,0,h),可得.易知,=(0,2,0)为平面ADGE的一个法向量,故,由题意,可得=sin60°=,解得h=∈[0,2].所以线段的长为.【变式训练2-1】、(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过点E作EF⊥PB于点F.求证:(1)PA ∥平面EDB ; (2)PB ⊥平面EFD .【证明】以D 为坐标原点,射线DA ,DC ,D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DC =a .(1)连接AC 交BD 于点G ,连接EG .依题意得A (a,0,0),P (0,0,a ),C (0,a,0),E ⎝⎛⎭⎫0,a 2,a 2. 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G 为AC 的中点故点G 的坐标为⎝⎛⎭⎫a 2,a 2,0,所以PA ―→=(a,0,-a ),EG ―→=⎝⎛⎭⎫a2,0,-a 2, 则PA ―→=2EG ―→,故PA ∥EG .而EG ⊂平面EDB ,PA ⊄平面EDB ,所以PA ∥平面EDB . (2)依题意得B (a ,a,0),所以PB ―→=(a ,a ,-a ).又DE ―→=⎝⎛⎭⎫0,a 2,a 2, 故PB ―→·DE ―→=0+a 22-a 22=0,所以PB ⊥DE ,所以PB ⊥DE .由题可知EF ⊥PB ,且EF ∩DE =E ,所以PB ⊥平面EFD .例3、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已知AB =2,AD =22,PA =2,求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C(2,22,0),E(1,2,1),AE →=(1,2,1),BC →=(0,22,0).设AE →与BC →的夹角为θ,则cosθ=AE →·BC →|AE →|·|BC →|=42×22=22,所以θ=π4,所以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π4.【变式训练3-1】、 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55【解析】 不妨令CB =1,则CA =CC 1=2,可得C(0,0,0),B(0,0,1),C 1(0,2,0),A(2,0,0),B 1(0,2,1),所以BC 1→=(0,2,-1),AB 1→=(-2,2,1),所以cos 〈BC 1→,AB 1→〉=BC 1→·AB 1→|BC 1→|·|AB 1→|=4-15×9=15=55>0,所以BC 1→与AB 1→的夹角即为直线BC 1与直线AB 1的夹角,所以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55.【变式训练3-2】、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BC =90°,∠BAC =30°,A 1A =A 1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 (1)证明:EF ⊥BC ;(2)求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 (1)证明: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如图,以点E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 不妨设AC =4,则A 1(0,0,23),B (3,1,0),B 1(3,3,23),F ⎝⎛⎭⎫32,32,23,C (0,2,0). 因此,EF ―→=⎝⎛⎭⎫32,32,23,BC ―→=(-3,1,0).由EF ―→·BC ―→=0得EF ⊥BC .(2)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为θ.由(1)可得BC ―→=(-3,1,0),A 1C ―→=(0,2,-23).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BC ―→·n =0,A 1C ―→·n =0,得⎩⎨⎧-3x +y =0,y -3z =0.取n =(1, 3,1),故sin θ=|cos 〈EF ―→,n 〉|=|EF ―→·n ||EF ―→|·|n |=45,∴cos θ=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5.。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ppt课件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ppt课件

a, b
rr
结论:cos |cosa,b|

(2011·陕西卷)如图,在△ABC中,∠ABC
=60°,∠BAC=90°,AD是BC上的高,沿AD 把△ABD折起,使∠BDC=90°.
• 设E为BC的中点,求AE与DB夹角的余弦值.
z
y
x
易得D(0,0,0),B(1,0,0),C(0,3,0),
r uuur n, BA
2
r uuur n, BA
B
2
B
r
ruuu r n
结论:sin |cosn,AB|
• 1.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 角等于120°,则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等于(
)

A.120°
B.60°

C.30°
D.60°或30°
• 解析: 由题意得直线l与平面α的法向量所在 直线的夹角为60°,∴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
b Br
An
sin | cosn,AB|
3.二面角:
B
O
①方向向量法:
r n
B
A
C
l
D
②法向量法:
【注意】法向量的方向:一
coscosu A uB ur,C uuD ur uu A uuu B rurC uuuu D uu rr
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 夹角;同进同出,二面角等
ABCD 于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 (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 且以垂足出发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 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善于结合题目的特 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题.
rC
rD
1.异面直线所成r r角: a

第8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

第8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

令 x=3,则 n=(3,- 3,3)为平面 DEF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 AC 与平面 DEF 所成角为 θ,
→ |AC· n| |-6-6| 21 → 则 sin θ=|cos〈AC,n〉|= = = , → 7 4 21 |AC|· |n|
21 所以 AC 与平面 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7
11
@《创新设计》
)
目录
考点二 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
[例 2] (2018· 洛阳二模)已知三棱锥 A - BCD,AD⊥平面 BCD,BD⊥CD,AD= BD=2,CD=2 3 ,E,F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P 为线段 BC 上一点,且 CP =2PB. (1)求证:AP⊥DE;(2)求直线 AC 与平面 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15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二 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
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 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 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5
@《创新设计》
取 BC 的中点 Q,连接 PQ,MQ,
图(2)
目录
考点一 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1] (1)(一题多解)(2017· 全国Ⅱ卷)已知直三棱柱 ABC - A1B1C1 中,∠ABC= 120° ,AB=2,BC=CC1=1,则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3 15 10 3 A. B. C. D. 2 5 5 3
8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一 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


PQ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
Q
O
n


n


n
2、利用定义,在两个半平面内找垂直棱的向量
小结论:射影面积 cos
S射 S
m
n

求二面角
5 .在长方体中, A B 2 , AA
1

2 , AD 1,
P 是棱 AB 的中点 . (1)AB
1
平面 A1 PD 1, A 1 - D 1 P - B 1的平面角正切值。
四棱锥 P ABCD 中,
AB AC , PA 平面 ABCD ,且 PA AB , E 是 PD 的中点 . 求平面 EA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
2b
2
2a b
2
4 a 2b
线面角
定义法: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先找线面垂直) 也可利用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处理 向量法:求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 l l n a
a,n


a
a,n
a,n

2
2


α
α
a,n
n
a n sin cos a , n a n
D
.
C B A
结果
22 11
二面角
定义法:在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垂线, 转化为异面直线所成角或其补角. 三垂线法: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确定平面角
P
PO ,作 OQ 垂直交线,连结 PQ ,

向量法: 1、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两法向量 夹角或其补角 补角 本角 m m m 补角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8.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1.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已知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s 1,s 2,当0≤〈s 1,s 2〉≤π2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等于〈s 1,s 2〉;当π2<〈s 1,s 2〉≤π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等于π-〈s 1,s 2〉. (2)已知平面π1和π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和n 2,当0≤〈n 1,n 2〉≤π2时,平面π1与π2的夹角等于〈n 1,n 2〉;当π2<〈n 1,n 2〉≤π时,平面π1与π2的夹角等于π-〈n 1,n 2〉. (3)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s ,平面π的法向量为n ,则直线l 与平面π的夹角θ满足:sin θ=|cos 〈s ,n 〉|. 2. 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P A →|2-|P A →·s 0|2.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 =|P A →·n 0|.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 )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的夹角.( × )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 √ )(5)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夹角为120°,则l 和α所成角为30°. ( √ ) 2. 已知二面角α-l -β的大小是π3,m ,n 是异面直线,且m ⊥α,n ⊥β,则m ,n 所成的角为( )A.2π3 B.π3C.π2D.π6答案 B解析 ∵m ⊥α,n ⊥β,∴异面直线m ,n 所成的角的补角与二面角α-l -β互补. 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m ,n 所成的角为π3.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平面O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已知点P (-1,3,2),则点P 到平面OAB 的距离d 等于( )A .4B .2C .3D .1答案 B解析 P 点到平面OAB 的距离为 d =|OP →·n||n |=|-2-6+2|9=2,故选B.4. 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4,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2,-3,3),则l 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_____. 答案41133解析 ∵n·a =-8-3+3=-8,|n |=16+1+1=32,|a |=4+9+9=22,∴cos 〈n ,a 〉=n·a |n|·|a |=-832×22=-41133.又l 与α所成角记为θ,即sin θ=|cos 〈n ,a 〉|=41133. 5. P 是二面角α-AB -β棱上的一点,分别在平面α、β上引射线PM 、PN ,如果∠BPM =∠BPN =45°,∠MPN =60°,那么平面α与β的夹角为________. 答案 90°解析 不妨设PM =a ,PN =b ,如图, 作ME ⊥AB 于E ,NF ⊥AB 于F , ∵∠EPM =∠FPN =45°, ∴PE =22a ,PF =22b ,∴EM →·FN →=(PM →-PE →)·(PN →-PF →) =PM →·PN →-PM →·PF →-PE →·PN →+PE →·PF → =ab cos 60°-a ×22b cos 45°-22ab cos 45°+22a ×22b =ab 2-ab 2-ab 2+ab2=0, ∴EM →⊥FN →,∴平面α与β的夹角为90°.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010B.3010C.21510D.31010思维启迪 本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BC 1→、AE →所成的角来求. 答案 B解析 建立坐标系如图,则A (1,0,0),E (0,2,1),B (1,2,0),C 1(0,2,2). BC 1→=(-1,0,2),AE →=(-1,2,1), cos 〈BC 1→,AE →〉=BC 1→·AE →|BC 1→|·|AE →|=3010.所以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 思维升华 用向量方法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通过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求解,而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θ∈⎝⎛⎦⎤0,π2,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π],所以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应有cos θ=|cos α|.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AA 1=2AB ,E为AA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010B.15C.31010D.35答案 C解析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A 1=2AB =2,则B (1,1,0),E (1,0,1),C (0,1,0),D 1(0,0,2), ∴BE →=(0,-1,1), CD 1→=(0,-1,2),∴cos 〈BE →,CD 1→〉=1+22·5=31010.题型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 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 ,AC ⊥BD ,垂足为H ,PH 是四棱锥的高,E 为AD 的中点. (1)证明:PE ⊥BC ;(2)若∠APB =∠ADB =60°,求直线P A 与平面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维启迪:平面的法向量是利用向量方法解决位置关系或夹角的关键,本题可通过建立 坐标系,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面PEH 的法向量.(1)证明 以H 为原点,HA ,HB ,H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 线段HA 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 (1,0,0),B (0,1,0).设C (m,0,0),P (0,0,n ) (m <0,n >0),则D (0,m,0),E ⎝⎛⎭⎫12,m 2,0. 可得PE →=⎝⎛⎭⎫12,m 2,-n ,BC →=(m ,-1,0). 因为PE →·BC →=m 2-m2+0=0,所以PE ⊥BC .(2)解 由已知条件可得m =-33,n =1, 故C ⎝⎛⎭⎫-33,0,0,D ⎝⎛⎭⎫0,-33,0,E ⎝⎛⎭⎫12,-36,0, P (0,0,1).设n =(x ,y ,z )为平面PEH 的法向量, 则⎩⎪⎨⎪⎧n ·HE →=0,n ·HP →=0,即⎩⎪⎨⎪⎧12x -36y =0,z =0.因此可以取n =(1,3,0).又P A →=(1,0,-1), 所以|cos 〈P A →,n 〉|=24.所以直线P A 与平面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4. 思维升华 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2013·湖南)如图,在直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D ∥BC ,∠BAD =90°,AC ⊥BD ,BC =1,AD =AA 1=3.(1)证明:AC ⊥B 1D ;(2)求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方法一 (1)证明 如图,因为BB 1⊥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BB 1.又AC ⊥BD ,所以AC ⊥平面BB 1D , 而B 1D 平面BB 1D ,所以AC ⊥B 1D .(2)解 因为B 1C 1∥AD ,所以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等于直线AD 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记为θ).如图,连接A 1D ,因为棱柱ABCD -A 1B 1C 1D 1是直棱柱,且∠B 1A 1D 1=∠BAD =90°,所以A 1B 1⊥平面ADD 1A 1,从而A 1B 1⊥AD 1. 又AD =AA 1=3,所以四边形ADD 1A 1是正方形. 于是A 1D ⊥AD 1,故AD 1⊥平面A 1B 1D ,于是AD 1⊥B 1D . 由(1)知,AC ⊥B 1D ,所以B 1D ⊥平面ACD 1. 故∠ADB 1=90°-θ, 在直角梯形ABCD 中,因为AC ⊥BD ,所以∠BAC =∠ADB . 从而Rt △ABC ∽Rt △DAB ,故AB DA =BC AB ,即AB =DA ·BC = 3.连接AB 1,易知△AB 1D 是直角三角形,且B 1D 2=BB 21+BD 2=BB 21+AB 2+AD 2=21,即B 1D =21.在Rt △AB 1D 中,cos ∠ADB 1=AD B 1D =321=217, 即cos(90°-θ)=217.从而sin θ=217. 即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方法二 (1)证明 易知,AB ,AD ,AA 1两两垂直.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t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为A (0,0,0),B (t,0,0),B 1(t,0,3), C (t,1,0),C 1(t,1,3),D (0,3,0),D 1(0,3,3).从而B 1D →=(-t,3,-3),AC →=(t,1,0),BD →=(-t,3,0). 因为AC ⊥BD ,所以AC →·BD →=-t 2+3+0=0, 解得t =3或t =-3(舍去).于是B 1D →=(-3,3,-3),AC →=(3,1,0), 因为AC →·B 1D →=-3+3+0=0,所以AC →⊥B 1D →,即AC ⊥B 1D .(2)解 由(1)知,AD 1→=(0,3,3),AC →=(3,1,0), B 1C 1→=(0,1,0).设n =(x ,y ,z )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 则⎩⎪⎨⎪⎧n ·AC →=0,n ·AD 1→=0,即⎩⎪⎨⎪⎧3x +y =0,3y +3z =0,令x =1,则n =(1,-3,3). 设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为θ,则 sin θ=|cos 〈n ,B 1C 1→〉|=⎪⎪⎪⎪⎪⎪n ·B 1C 1→|n |·|B 1C 1→|=37=217. 即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 题型三 求两个平面的夹角例3 (2013·课标全国Ⅱ)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 =CB =22AB . (1)证明:BC 1∥平面A 1CD ;(2)求平面A 1CD 与平面A 1CE 夹角的正弦值.思维启迪 根据题意知∠ACB =90°,故CA 、CB 、CC 1两两垂直,可以C 为原点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求两个平面的夹角.(1)证明 连接AC 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的中点. 又D 是AB 的中点,连接DF ,则BC 1∥DF . 因为DF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所以BC 1∥平面A 1CD .(2)解 由AC =CB =22AB 得,AC ⊥BC . 以C 为坐标原点,C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CB →的方向为y 轴正 方向,CC 1→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CA =2,则D (1,1,0),E (0,2,1),A 1(2,0,2), CD →=(1,1,0),CE →=(0,2,1),CA 1→=(2,0,2). 设n =(x 1,y 1,z 1)是平面A 1CD 的法向量,则⎩⎪⎨⎪⎧n ·CD →=0,n ·CA 1→=0,即⎩⎪⎨⎪⎧x 1+y 1=0,2x 1+2z 1=0.可取n =(1,-1,-1).同理,设m 是平面A 1CE 的法向量, 则⎩⎪⎨⎪⎧m ·CE →=0,m ·CA 1→=0.可取m =(2,1,-2).从而cos 〈n ,m 〉=n ·m |n ||m |=33,故sin 〈n ,m 〉=63.所以平面A 1CD 与平面A 1CE 夹角的正弦值为63. 思维升华 求平面间的夹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所求角的大小,但要注意平面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π2].如图,在圆锥PO 中,已知PO =2,⊙O 的直径AB =2,C 是的中点,D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POD ⊥平面P AC ;(2)求平面ABP 与平面ACP 夹角的余弦值.(1)证明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P 所在直线分别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A (-1,0,0), B (1,0,0),C (0,1,0),P (0,0,2),D (-12,12,0).设n 1=(x 1,y 1,z 1)是平面POD 的一个法向量, 则由n 1·OD →=0,n 1·OP →=0, 得⎩⎪⎨⎪⎧-12x 1+12y 1=0,2z 1=0.所以z 1=0,x 1=y 1,取y 1=1,得n 1=(1,1,0). 设n 2=(x 2,y 2,z 2)是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 则由n 2·P A →=0,n 2·PC →=0,得⎩⎪⎨⎪⎧-x 2-2z 2=0,y 2-2z 2=0.所以x 2=-2z 2,y 2=2z 2. 取z 2=1,得n 2=(-2,2,1). 因为n 1·n 2=(1,1,0)·(-2,2,1)=0, 所以n 1⊥n 2.从而平面POD ⊥平面P AC . (2)解 因为y 轴⊥平面P AB ,所以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0,1,0).由(1)知,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2,1). 设向量n 2和n 3的夹角为θ, 则cos θ=n 2·n 3|n 2|·|n 3|=25=105.所以平面ABP 与平面ACP 夹角的余弦值为105. 题型四 求空间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G ⊥平面ABCD ,CG =2,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则点C 到平面GEF 的距离为________.思维启迪 所求距离可以看作CG 在平面GEF 的法向量的投影. 答案61111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G →=(0,0,2),由题意易得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3), 所以点C 到平面GEF 的距离为d =|n ·CG →||n |=61111.思维升华 求点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其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规则图形中较简便.(2012·大纲全国改编)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AB =2,CC 1=22,E 为CC 1的中点,则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为 ( )A .2 B. 3 C. 2 D .1答案 D解析 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D (0,0,0),A (2,0,0),B (2,2,0), C (0,2,0),C 1(0,2,22),E (0,2,2). 设n =(x ,y ,z )是平面BED 的法向量. 则⎩⎪⎨⎪⎧n ·BD →=2x +2y =0n ·DE →=2y +2z =0.取y =1,则n =(-1,1,-2)为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 又DA →=(2,0,0),∴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是 d =|n ·DA →||n |=|-1×2+0+0|(-1)2+12+(-2)2=1.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典例:(12分)(2013·江西)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E 为BD 的中点,G为PD 的中点,△DAB ≌△DCB ,EA =EB =AB =1,P A =32,连接CE 并延长交AD 于F .(1)求证:AD ⊥平面CFG ;(2)求平面BCP 与平面DCP 夹角的余弦值. 思维启迪 (1)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2)利用AD 、AP 、AB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夹角求两个平面BCP 、DCP 夹角的余弦值. 规范解答(1)证明 在△ABD 中,因为E 为BD 的中点, 所以EA =EB =ED =AB =1, 故∠BAD =π2,∠ABE =∠AEB =π3.因为△DAB ≌△DCB ,所以△EAB ≌△ECB , 从而有∠FED =∠BEC =∠AEB =π3,所以∠FED =∠FEA .[2分]故EF ⊥AD ,AF =FD , 又因为PG =GD ,所以FG ∥P A . 又P A ⊥平面ABCD ,[4分]所以GF ⊥AD , 故AD ⊥平面CFG .[6分](2)解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A (0,0,0),B (1,0,0),C ⎝⎛⎭⎫32,32,0,D (0,3,0),P ⎝⎛⎭⎫0,0,32, 故BC →=⎝⎛⎭⎫12,32,0,CP →=⎝⎛⎭⎫-32,-32,32,CD →=⎝⎛⎭⎫-32,32,0.[8分]设平面BCP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则⎩⎪⎨⎪⎧n 1·CP →=0n 1·BC →=0即⎩⎨⎧-32x 1-32y 1+32z 1=012x 1+32y 1=0令y 1=-3,则x 1=3,z 1=2,n 1=(3,-3,2). [9分] 同理求得面DCP 的法向量为n 2=(1,3,2),[10分]从而平面BCP 与平面DCP 夹角θ的余弦值为 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44×22=24.[12分]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温馨提醒(1)利用向量求角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主要是突出向量的工具性作用.(2)本题易错点是在建立坐标系时不能明确指出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导致建系不规范.(3)将向量的夹角转化成空间角时,要注意根据角的概念和图形特征进行转化,否则易错.方法与技巧1.用向量来求空间角,各类角都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来计算.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若用向量知识,则离不开以该点为端点的平面的斜线段.失误与防范1.利用向量求角,一定要注意将向量夹角转化为各空间角.因为向量夹角与各空间角的定义、范围不同.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可能更方便.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如图所示,则直线B 1D 和CD 1所成的角为( )A .60°B .45°C .30°D .90°答案 D解析 以A 为原点,AB 、AD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1,则射线CD 1、B 1D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CD 1→=(-1,0,1), B 1D →=(-1,1,-1),cos 〈CD 1→,B 1D →〉=1+0-12×3=0,∴直线B 1D 和CD 1所成的角为90°.2. 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AC ⊥SB B .AB ∥平面SCDC .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 D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 答案 D解析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 又∵SD ⊥底面ABCD ,∴SD ⊥AC .其中SD ∩BD =D ,∴AC ⊥平面SDB ,从而AC ⊥SB . 故A 正确;易知B 正确;设AC 与DB 交于O 点,连接SO .则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为∠ASO ,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为∠CSO ,又OA =OC ,SA =SC ,∴∠ASO =∠CSO . 故C 正确;由排除法可知选D.3. (2013·山东)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 为底面A 1B 1C 1的中心,则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5π12 B.π3C.π4D.π6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S ABC =12×3×3×sin π3=334.∴VABC -A 1B 1C 1=S ABC ×OP =334×OP =94,∴OP = 3.又OA =32×3×23=1,∴tan ∠OAP =OPOA=3, 又0<∠OAP <π2,∴∠OAP =π3.4.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 )A.12B.23C.33D.22答案 B解析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棱长为1, 则A 1(0,0,1),E ⎝⎛⎭⎫1,0,12,D (0,1,0), ∴A 1D →=(0,1,-1),A 1E →=⎝⎛⎭⎫1,0,-12, 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y -z =0,1-12z =0,∴⎩⎪⎨⎪⎧y =2,z =2.∴n 1=(1,2,2).∵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cos 〈n 1,n 2〉=23×1=23. 所以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夹角的余弦值为23.5. 在四面体P -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设P A =PB =PC =a ,则点P 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A.63B.33a C.a 3D.6a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xyz ,则 P (0,0,0),A (a,0,0),B (0,a,0),C (0,0,a ).过点P 作PH ⊥平面ABC ,交平面ABC 于点H ,则PH 的长即为点 P 到平面ABC 的距离.∵P A =PB =PC ,∴H 为△ABC 的外心. 又∵△ABC 为正三角形,∴H 为△ABC 的重心, 可得H 点的坐标为⎝⎛⎭⎫a 3,a 3,a 3. ∴PH =⎝⎛⎭⎫a 3-02+⎝⎛⎭⎫a 3-02+⎝⎛⎭⎫a 3-02=33a .∴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33a . 二、填空题6. 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夹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π4解析 cos 〈m ,n 〉=m ·n |m ||n |=22,∴〈m ,n 〉=π4.∴两平面夹角的大小为π4.7.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 所成的角是________. 答案 60°解析 以BC 为x 轴,BA 为y 轴,BB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BC =AA 1=2,则C 1(2,0,2),E (0,1,0),F (0,0,1), 则EF →=(0,-1,1),BC 1→=(2,0,2), ∴EF →·BC 1→=2,∴cos 〈EF →,BC 1→〉=22×22=12,∴EF 和BC 1所成的角为60°.8.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则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3510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A 1(0,0,1),E (1,0,12),F (12,1,0),D 1(0,1,1).∴A 1E →=(1,0,-12),A 1D 1→=(0,1,0).设平面A 1D 1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 n ·A 1E →=0,n ·A 1D 1→=0,即⎩⎪⎨⎪⎧x -12z =0,y =0.令z =2,则x =1.∴n =(1,0,2). 又A 1F →=(12,1,-1),∴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为 d =|A 1F →·n ||n |=|12-2|5=3510.三、解答题9.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P A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为60°,在四边形ABCD 中,∠ADC =∠DAB =90°,AB =4, CD =1,AD =2.(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B ,P 的坐标; (2)求异面直线P A 与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 (1)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ADC =∠DAB =90°,AB =4,CD =1,AD =2, ∴A (2,0,0),C (0,1,0),B (2,4,0).由PD ⊥平面ABCD ,得∠P AD 为P 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 AD =60°.在Rt △P AD 中,由AD =2,得PD =23,∴P (0,0,23). (2)∵P A →=(2,0,-23),BC →=(-2,-3,0), ∴cos 〈P A →,BC →〉=2×(-2)+0×(-3)+(-23)×0413=-1313,∴异面直线P A 与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313.10.(2013·天津)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 1A ⊥底面ABCD ,AB ∥DC ,AB ⊥AD ,AD =CD =1,AA 1=AB =2,E 为棱 AA 1的中点. (1)证明:B 1C 1⊥CE ;(2)求二面角B 1-CE -C 1的正弦值;(3)设点M 在线段C 1E 上,且直线AM 与平面ADD 1A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6,求线段AM 的长.方法一 如图,以点A 为原点,以AD ,AA 1,AB 所在直线为x 轴, 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A (0,0,0),B (0,0,2),C (1,0,1), B 1(0,2,2),C 1(1,2,1),E (0,1,0).(1)证明 易得B 1C 1→=(1,0,-1),CE →=(-1,1,-1),于是B 1C 1→·CE →= 0,所以B 1C 1⊥CE .(2)解 B 1C →=(1,-2,-1). 设平面B 1CE 的法向量m =(x ,y ,z ),则⎩⎪⎨⎪⎧m ·B 1C →=0,m ·CE →=0,即⎩⎪⎨⎪⎧x -2y -z =0,-x +y -z =0.消去x ,得y +2z =0,不妨令z =1,可得一个法向量为m =(-3,-2,1).由(1)知,B 1C 1⊥CE ,又CC 1⊥B 1C 1,可得B 1C 1⊥平面CEC 1,故B 1C 1→=(1,0,-1)为平面CEC 1的一个法向量.于是cos 〈m ,B 1C 1→〉=m ·B 1C 1→|m |·|B 1C 1→|=-414×2=-277,从而sin 〈m ,B 1C 1→〉=217,所以二面角B 1-CE -C 1的正弦值为217. (3)解 AE →=(0,1,0),EC 1→=(1,1,1),设EM →=λEC 1→=(λ,λ,λ),0≤λ≤1,有AM →=AE →+EM →=(λ,λ+1,λ).可取AB →=(0,0,2)为平面ADD 1A 1的一个法向量. 设θ为直线AM 与平面ADD 1A 1所成的角,则 sin θ=|cos 〈AM →,AB →〉|=|AM →·AB →||AM →|·|AB →|=2λλ2+(λ+1)2+λ2×2=λ3λ2+2λ+1,于是λ3λ2+2λ+1=26,解得λ=13(负值舍去), 所以AM = 2.方法二 (1)证明 因为侧棱CC 1⊥底面A 1B 1C 1D 1,B 1C 1平面 A 1B 1C 1D 1,所以CC 1⊥B 1C 1.经计算可得B 1E =5,B 1C 1=2,EC 1=3,从而B 1E 2=B 1C 21+EC 21,所以在△B 1EC 1中,B 1C 1⊥C 1E ,又CC 1,C 1E 平面CC 1E ,CC 1∩C 1E =C 1, 所以B 1C 1⊥平面CC 1E ,又CE 平面CC 1E ,故B 1C 1⊥CE .(2)解 过B 1作B 1G ⊥CE 于点G ,连接C 1G .由(1)知,B 1C 1⊥CE ,故CE ⊥平面B 1C 1G ,得CE ⊥C 1G , 所以∠B 1GC 1为二面角B 1-CE -C 1的平面角.在△CC 1E 中,由CE =C 1E =3,CC 1=2,可得C 1G =263.在Rt △B 1C 1G 中,B 1G =423, 所以sin ∠B 1GC 1=217, 即二面角B 1-CE -C 1的正弦值为217. (3)解 连接D 1E ,过点M 作MH ⊥ED 1于点H ,可得MH ⊥平面ADD 1A 1,连接AH ,AM ,则∠MAH 为直线AM 与平面ADD 1A 1所成的角. 设AM =x ,从而在Rt △AHM 中,有 MH =26x ,AH =346x . 在Rt △C 1D 1E 中,C 1D 1=1,ED 1=2, 得EH =2MH =13x .在△AEH 中,∠AEH =135°,AE =1, 由AH 2=AE 2+EH 2-2AE ·EH cos 135°, 得1718x 2=1+19x 2+23x , 整理得5x 2-22x -6=0,解得x =2(负值舍去). 所以线段AM 的长为 2.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P A ⊥平面ABCD ,若AB =P A ,则平面ABP 与平面CDP的夹角大小为( ) A .30°B .45°C .60°D .90°答案 B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P A =1,知A (0,0,0),B (1,0,0),D (0,1,0),C (1,1,0),P (0,0,1)由题意得,AD ⊥平面ABP ,设E 为PD 的中点,连接AE ,则AE ⊥PD ,又∵CD ⊥平面P AD ,∴AE ⊥CD ,又PD ∩CD =D ,∴AE ⊥平面CDP .∴AD →=(0,1,0),AE →=(0,12,12)分别是平面ABP 、平面CDP 的法向量, 而〈AD →,AE →〉=45°,∴平面ABP 与平面CDP 的夹角大小为45°.2.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和FD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答案 155解析 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 (1,0,0),D 1(0,0,2),O (1,1,0),E (0,2,1),∴FD 1→=(-1,0,2),OE →=(-1,1,1),∴cos 〈FD 1→,OE →〉=1+25·3=155. 3. 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点D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是________.答案 233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1(0,0,2),A 1(2,0,2),D (0,0,0),B (2,2,0),∴D 1A 1→=(2,0,0),DA 1→=(2,0,2),DB →=(2,2,0),设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n ·DA 1→=2x +2z =0n ·DB →=2x +2y =0. 令x =1,则n =(1,-1,-1),∴点D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为d =|D 1A 1→·n ||n |=23=233.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BC=90°,P A ⊥平面ABCD ,P A =3,AD =2,AB =23,BC =6.(1)求证:BD ⊥平面P AC ;(2)求平面BPD 与平面ABD 的夹角.(1)证明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3,0,0), C (23,6,0),D (0,2,0),P (0,0,3),∴AP →=(0,0,3),AC →=(23,6,0),BD →=(-23,2,0).∴BD →·AP →=0,BD →·AC →=0.∴BD ⊥AP ,BD ⊥AC .又∵P A ∩AC =A ,∴BD ⊥平面P AC .(2)解 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m =(0,0,1),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BD →=0,n ·BP →=0.∵BP →=(-23,0,3),∴⎩⎪⎨⎪⎧ -23x +2y =0,-23x +3z =0, 解得⎩⎪⎨⎪⎧ y =3x ,z =233x .令x =3,则n =(3,3,2),∴cos 〈m ,n 〉=m·n |m||n |=12. ∴平面BPD 与平面ABD 的夹角为60°.5. (2013·北京)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B =3,BC =5.(1)求证:AA 1⊥平面ABC ;(2)求平面A 1BC 1与平面BB 1C 1夹角的余弦值;(3)证明: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BD BC 1的值. (1)证明 在正方形AA 1C 1C 中,A 1A ⊥AC .又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且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C , ∴AA 1⊥平面ABC .(2)解 在△ABC 中,AC =4,AB =3,BC =5,∴BC 2=AC 2+AB 2,AB ⊥AC∴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A 1(0,0,4),B (0,3,0),C 1(4,0,4),B 1(0,3,4),A 1C 1→=(4,0,0),A 1B →=(0,3,-4),B 1C 1→=(4,-3,0),BB 1→=(0,0,4).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n 1=(x 1,y 1,z 1),平面B 1BC 1的法向量n 2=(x 2,y 2,z 2).∴⎩⎪⎨⎪⎧A 1C 1→·n 1=0,A 1B →·n 1=0⇒⎩⎪⎨⎪⎧ 4x 1=03y 1-4z 1=0 ∴取向量n 1=(0,4,3)由⎩⎪⎨⎪⎧ B 1C 1→·n 2=0,BB 1→·n 2=0⇒⎩⎪⎨⎪⎧4x 2-3y 2=0,4z 2=0. 取向量n 2=(3,4,0)∴cos 〈n 1,n 2〉=n 1·n 2|n 1|·|n 2|=165×5=1625. 由题意知二面角A 1-BC 1-B 1为锐角,∴平面A 1BC 1与平面BB 1C 1夹角的余弦值为1625. (3)证明 设D (x ,y ,z )是直线BC 1上一点,且BD →=λBC 1→.∴(x ,y -3,z )=λ(4,-3,4),解得x =4λ,y =3-3λ,z =4λ.∴AD →=(4λ,3-3λ,4λ)又AD ⊥A 1B ,∴0+3(3-3λ)-16λ=0则λ=925,因此BD BC 1=925.。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所以异面直线BD与D1A间的距离为
3 。 3
(2) A1 B1 = (0,1, 0), 设n = ( x, y, z )是平面A1DB的一 个法向量,因为DA1 = (1, 0,1), DB = (1,1, 0), ì ì x +z = 0 nDA1 = 0 镲 由眄 即 取x = - 1, 镲 î x+y =0 î nDB = 0 | nA1 B1 | 1 2 于是n = (-1,1,1, ),且 = = 。 2 |n| 2 2 所以点B1到平面A1 BD的距离为 。 2
例1:如图1所示: 三棱柱ABC - A1 B1C1中,CA=CB, AB = AA1, ? BAA1 60o, ( 1)求证:AB^ A1C (2)若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 AB =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C C1
B A A1
B1
图1
C
C1
O
B A1
Z
解:由(1)知OC ^ AB,OA1 ^ AB, 又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交线 为AB,所以OC ^ 平面AA1 B1 B, 故OA、OA1、OC两两相互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O
C
C1
B A1
B1 图1-2
X o - xyz 设AB = 2,由题设知A(1, 0, 0)、B(- 1, 0, 0)、C (0, 0, 3)、A1 (0, 3, 0), 则BC = (1, 0, 3)、 BB1 = AA1 = (- 1, 3, 0)、 A1C = (0, - 3, 3). 设n = ( x, y, z )是平面BBCC的法向量,则 ì x + 3z = 0 ì nBC = 0 镲 即 可取n = ( 3,1, -1), 眄 镲 î nBB1 = 0 î - x + 3y = 0 nA1C 10 故 cos < n, A1C >= =. 5 | n | ×| A1C |

高三数学总复习课件-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高三数学总复习课件-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又PD∩CD=D,
所以AE⊥平面CDP.
所以 AD
=(0,1,0), AE =
(0,1,1) 分别是平面ABP,平面CDP的法向量,
22
且< AD,AE >=45°,
所以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为45°.
考点1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典例1】(1)(2015·上饶模拟)如图所示,已知三棱
|n| | 2 6 2 | 2. 22 (2)2 1
(4)(2015·济南模拟)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PA⊥平面ABCD,
若AB=PA,则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为( )
A.30°
B.45°
C.60°
D.90°
【解析】选B.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PA=1,知A(0,0,0), B(1,0,0),D(0,1,0),C(1,1,0),P(0,0,1), 由题意,AD⊥平面ABP,设E为PD的中点, 连接AE,则AE⊥PD, 又因为CD⊥平面PAD, 所以AE⊥CD,
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AA1⊥面ABC,M是
侧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1和BM所成的角的大小

.
(2)(2015·岳阳模拟)如图,已知两个正四棱锥 P-ABCD与Q-ABCD的高分别为1,2,AB=4. ①证明:PQ⊥平面ABCD. ②求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直角坐标系Oxyz,由条件得P(0,0,1),A(2 2 ,0,0),Q(0,0,-2),
B(0,2 2 ,0),
所以 AQ (2 2,0, 2),PB 0,2 2, 1 .
于是 | cos〈AQ, PB〉| | AQ PB | 3 .

8.8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Ⅱ)——求空间角与距离

8.8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Ⅱ)——求空间角与距离

3.点面距的求法 如图,设 AB 为平面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的 法向量,则 B 到平面 的距离 d=
AB n n
基础自测 1.如果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上的射 影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1,0,1), b=(0,1,1), 那么,这条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 D ) A.90° B.30° C.45° D.60° 1 1 解析 ∵cos〈a,b〉= = , 2· 2 2
变式训练 1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为 A1D1 和 CC1 的中点.1求证:EF∥平面 ACD1; 2求异面直线 EF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值; 3在棱 BB1 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二面角 P—AC—B 的大小为 30° ?若存在,求出 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维启迪: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求出各点及向量的坐标,
求出 AB 与 EG 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可. 1
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为 C, 设 CA=2a,则 A2a,0,0,B0,2a,0,D0,0, 1 , A12a , 0 , 2,Ea , a , 1 , G(
2 在 Rt△D1DE1 中,D1E1= DE2+DD1 1
= AE2+AD2+DD2= 12+32+22= 14. 1 1 在 Rt△D1DF 中,FD1= FD2+DD2 1
2 = CF2+CD2+DD1= 22+42+22= 24.
在△E1FD1 中,由余弦定理得: D1E2+FD2-E1F2 21 1 1 cos∠E1D1F= = . 14 2×D1E1×FD1 21 ∴直线 EC1 与 FD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14
探究提高

高中数学优质课件【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高中数学优质课件【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面直线 AB 和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1 4
解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取 BC 的
中点 O,连接 OA,OD.因为等边三角形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 OA,OC,OD 两
两垂直,以 O 为坐标原点,OD,OC,OA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
则 A(0,0, 3),B(0,-1,0),C(0,1,0),D( 3,0,0), 所以A→B=(0,-1,- 3),C→D=( 3,-1,0), 所以 cos〈A→B,C→D〉=|AA→→BB|·|CC→→DD|=2×1 2=14, 所以异面直线 AB 和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4.
1 2 3 45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平面 OAB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
-2,1),已知点 P(-1,3,2),则点 P 到平面 OAB 的距离 d 等于( )
A.4
B.2
C.3
D.1
B 解析:P 点到平面 OAB 的距离为 d=|O→|Pn·|n|=|-2-96+2|=2.
12345
B1(1,1, 3),所以A→D1=(-1,0, 3),D→B1=(1,1, 3).设异面直线
AD1 与 DB1 所成的角为 θ,
所以 cos θ=|AA→→DD11|·|DD→→BB11|=2×2
5=5 5.Fra bibliotek所以异面直线
AD1

DB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 5.
2.有公共边的等边三角形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则异
l1与l2所成的角θ
a与b的夹角β
范围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 b>;θ=<>;n)所成的角sin cos,a n⑶二面角:锐二面角θ:cos cos ,m n θ=<>,其中,m n 为两个面的法向量。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8分钟)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一、异面线所成角:例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已知与为四等分点,求异面直线与的夹角的余弦值?方法小结:1、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 ,过点O 分别引/a ∥a ,/b ∥b ,则/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2π。

2、求法:①传统法:把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个平面,另一条与这个平面有交点,过这个交点在平面内作第一条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然后解三角形得到。

②向量法: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

3、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为:(1)确定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2)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3)确定线线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当向量夹角为锐角时,即为两直线的夹角;当向量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的夹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

练习:中,,现将沿着平面的法向量平移到的位置,已知BC=CA=C,取、的中点、,求B与A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中,求与平面所成的角。

方法小结:1、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2π。

2、求法:①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

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三棱锥体积等量来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第7章-7.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2课时- 求空间角与距离

第7章-7.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2课时- 求空间角与距离

余角
余弦的绝对值
面面角:两 相交平面所 成的角 θ
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 通过图形判
两平面的法
[0,π] 向量的夹角 θ 为 n1,n2,则
定二面角的
或 π-θ
cos θ=cos〈n1,n2〉或 平面角是锐
cos θ=-cos〈n1,n2〉角还是钝角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夹角为 θ,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为 θ.( × ) 解析 向量的夹角范围是[0,π],与两异面直线的夹角范围不同,因此 两个角不一定相同.
由 BE⊥平面 ABCD,AB=BC,可知 AE=EC,又 AE⊥EC,∴EG= 3, 且 EG⊥AC.在 Rt△EBG 中,可得 BE= 2,故 DF= 22.
在 Rt△FDG 中,可得 FG= 26.
在直角梯形 BDFE 中,由 BD=2,BE= 2,DF= 22,可得 EF=322. 从而 EG2+FG2=EF2,∴EG⊥FG. 又 AC∩FG=G,可得 EG⊥平面 AFC. ∵EG 平面 AEC,∴平面 AEC⊥平面 AFC.
→→ ∵AE⊥EC,∴AE·CE=0,
即 1×1- 3× 3+4a2=0,解得 a= 22.
→ ∴AE=(1,
3,
2),A→F=-1,
3, 22,G→E=(1,0,
2).
∴A→F·G→E=-1,
3,
22·(1,0,
→→ 2)=0,GE·AC=(1,0,
2)·(0,2

2.若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a=1,
3,2 3 3,b=0,0,92,则 α,
β 构成的二面角大小为( D )
A.90°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ppt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ppt

,1)
A
By
cos AF1, BD1
AF1 BD1
x
1 1 4
30
| AF1 || BD1 |
5 3 10
所以 BD与1 A所F1成角得余弦值为
42 30
10
2、直线与平面得夹角:
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平面 的 法向量分别为 u ,
直线 l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0 ≤ ≤ ),sin a u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
1、两条直线得夹角:
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两直线 l , m 所成的角为 ( 0 ≤ ≤ ),cos a b ;
2
ab
l
a
m
l
a
b m
例: 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BC AC,
BC CA CC1, 取A1B1、A1C1的中点D1、F1,
CD为a,b得公垂线,
n是直线CD的方向向量,
A,B分别在直线a,b上
b
n
C A
DB a
n AB d CD
n
例.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棱AA1 4, 底面ABC中, AC BC 2, BCA 900, E为AB的中点。求CE与AB1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C xyz,则C(0,0,0), E(1,1,0), A(2,0,0), B1(0,2,4).
E C
y B
x
G
D
A
(1)证明: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PD=DC=DAz=1、连AC、BD交于G点
以DA,DC,DP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 P
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E
y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六节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六节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理

(2)建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在没有现成 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 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易错防范] 1.利用向量求角,一定要注意将向量夹角转化为各空间 角.因为向量夹角与各空间角的定义、范围不同. 2.求二面角要根据图形确定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答案:13
4.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E 为 BB1 的中点,则平 面 A1ED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以 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 为 1,
则 A1(0,0,1),E1,0,12,D(0,1,0),
以 B 为原点,分别以
的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的
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2),B(0,0,0),E(2,0,0),
F(2,2,1).
因为 AB⊥平面 BEC,所以 =(0,0,2)为平面 BEC 的法向量. 设 n=(x,y,z)为平面 AEF 的法向量.
所以平面 AEF 与平面 BE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
A(0,- 3,0),E(1,0, 2),F-1,0, 22,C(0, 3,0),
所以直线
AE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3.
[解题模板] 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M,N 分别是 A1B1,
A1C1 的中点,BC=CA=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接 EG,FG,EF.在菱形 ABCD 中,不妨设 GB=1.
由∠ABC=120°,可得 AG=GC= 3.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与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与距离问题)
的方向和速度 大小,研究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速度和加速度的研究
加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通过向量表示加速度,研究其合成与分 解。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物理问题
向量方法广泛应用于解决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和振动等问题。
工程问题
在机械、航空、航海和建筑等领域,向量方法用于解决各种实际工 程问题。
数学建模
向量方法在数学建模中用于描述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添加副标题
平行线间的距离
定义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向量表示 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两条平行线方向向量 的模长差。
求解方法 利用向量模长的性质,通过向量的模长运算求解。
04
1
向量方法的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通过向量加法,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计算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力的分解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通过向量分解确定分力的方向和大小。
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表示为点与平面内任意一点向量的模长。
求解方法
利用向量投影和模长的关系,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点积运算求解。
点到直线的距离
定义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一个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 最短距离。
向量表示
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表示为点与直线上一动点向 量的模长。
求解方法
利用向量投影和模长的关系,通过向量的数量积 和点积运算求解。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添 加 副 标 题
CONTENTS
目录
CON TEN
TS
WORKREVIEW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求角与距离)一、空间向量常考形式与计算方法设直线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l ⃗,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1,n 2⃗⃗⃗⃗⃗. (1)线线角:(正负问题):用向量算取绝对值(因为线线角只能是锐角)直线l,m 所成的角为θ,则0≤θ≤π2,计算方法:cos θ=l⃗⋅m ⃗⃗⃗⃗|l⃗|⋅|m ⃗⃗⃗⃗|; (2)线面角:正常考你正弦值,因为算出来的是角的余角的余弦值 非正常考你余弦值,需要再算一步。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0≤θ≤π2,计算方法:sin θ=|l ⃗⋅n 1⃗⃗⃗⃗⃗⃗||l⃗|⋅|n ⃗⃗|; (3)二面角:同进同出为补角;一进一出为原角。

注意:考试从图中观察,若为钝角就取负值,若为锐角就取正值。

平面α,β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0≤θ≤π,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CD ⃗⃗⃗⃗⃗⃗⟩.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n⃗⃗1⋅n 2⃗⃗⃗⃗⃗⃗|n⃗⃗1|⋅|n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 (4)空间距离额计算:通常包含点到平面距离,异面直线间距离。

二、空间向量基本步骤空间向量求余弦值或正弦值四步法(1)建系:三垂直,尽量多点在轴上;左右下建系,建成墙角系;锥体顶点在轴上;对称面建系。

一定要注明怎样建成的坐标系(2)写点坐标(3)写向量:向量最好在面上或者轴上(可简化计算量) (4)法向量的简化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向量,记作,显然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有无数个.(2)若直线l ⊥α,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即为该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记作,有无数多个,任意两个都是共线向量.平面法向量的求法:设平面的法向量为α⃗=(x,y,z ).在平面内找出(或求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x 1,y 1,z 1),b ⃗⃗=(x 2,y 2,z 2),根据定义建立方程组,得到{α⃗×a ⃗=0α⃗×b ⃗⃗=0,通过赋值,取其中一组解,得到平面的法向量.三、空间向量求距离向量方法求异面直线距离:先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共法向量,再求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结线段在公共法向量上的射影长。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例1、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1B⊥AC1,AC=AA1=4,BC=2.(1)求证:面A1ACC1⊥面ABC;(2)若∠A1AC=60°,在线段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二面角B﹣A1P﹣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练习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四边形ABCD为梯形,AB∥CD,AB=2BC=2CD,DC⊥FB,CF⊥平面ABCD.(1)求BE与平面EAC所成角的正弦值;(2)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M,使平面EAC⊥平面DFM?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 AD⊥底面ABCD,侧棱P A=PD=,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的中点.(1)求证PO⊥平面ABCD;(2)求二面角C﹣PD﹣A夹角的正弦值;(3)线段AD上是否存在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练习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 AB⊥平面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 AB都是等边三角形,点M是PD的中点.(Ⅰ)求证:PB∥平面MAC;(Ⅱ)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Ⅲ)求点M到平面PBC的距离.例3、如图(1),梯形ABCD中,AB∥CD,过A、B分别作AE⊥CD,BF⊥CD,垂足分别为E,F.AB=AE=2,CD=5,已知DE=1,将梯形ABCD沿AE、BF同侧折起,得空间几何体ADE﹣BCF,如图(2).(Ⅰ)若AF⊥BD,证明:DE⊥平面ABFE;(Ⅱ)若DE∥CF,,线段AB上存在一点P,满足CP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AP的长.练习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DAB=90°,AB=BC=2AD=2,四边形EDCF为矩形,DE=2,平面EDCF⊥平面ABCD.(Ⅰ)求证:DF∥平面ABE;(Ⅱ)求平面ABE与平面BEF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Ⅲ)若点P在线段EF上,且直线AP与平面B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AP的长.例4、已知三棱锥P﹣ABC(如图一)的平面展开图(如图二)中,四边形ABCD为边长等于的正方形,△ABE和△BCF均为正三角形,在三棱锥P﹣ABC中;(Ⅰ)证明:平面P AC⊥平面ABC;(Ⅱ)若点M在棱P A上运动,当直线BM与平面P AC所成的角最大时,求二面角P﹣BC ﹣M的余弦值.练习4、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BD⊥CD.将△ABD沿BD折起,折起后点A的位置为点P,得到几何体P﹣BCD,如图2所示,且平面PBD⊥平面BCD,(Ⅰ)证明:PB⊥平面PCD;(Ⅱ)若AD=2,当PC和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试判断线段BD上是否存在点E,使二面角D﹣PC﹣E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请确定其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如图②③,n1,n2 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 平 面 α , β 的 法 向 量 , 则 二 面 角 的 大 小 θ 满 足 cosθ
= cos〈n1,n2〉或-cos〈n1,n2〉.
两平面的二面角
0,
2
两半平面的二面角 0,
「基础小题」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1.已知向量 m,n 分别是直线 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 cos〈m,n〉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利用向量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 (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 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 (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 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 面角的大小.
本在解答题中
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 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
5年40考
考查.近两年 有关开放性问
3.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
题的考查较少
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
,通常以是否
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
存在某定点的
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
形式考查二面
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角、空间距离
等.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2
基础自主梳理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2017 年山东卷)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 ABCD(及其 内部)以 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 120°得到的,G 是 的中点.
(1)设 P 是 上的一点,且 AP⊥BE,求∠CBP 的大小; (2)当 AB=3,AD=2 时,求二面角 E-AG-C 的大小.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
A.
3 6
B.
6 6
C.
3 3
D.
6 3
考点三 二面角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2017 年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且∠BAP =∠CDP=90°.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PAD; (2)若 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 A-PB-C 的余 弦值.
∵PD∥平面 MAC, 且平面 PBD∩平面 MAC=MO, ∴PD∥MO. ∵O 为 BD 的中点, ∴M 为 PB 的中点.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2)取 AD 中点 E,连接 PE,
∵PA=PD,
∴PE⊥A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且平面 PAD∩平面 ABCD=AD,PE⊂平面 PAD,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解:(1)证明:连接 BD,设 BD∩AC=G,连接 EG,FG,EF.
在菱形 ABCD 中,不妨设 GB=1.
由∠ABC=120°,可得 AG=GC= 3.
由 BE⊥平面 ABCD,AB=BC,可知 AE=EC.
又 AE⊥EC,所以 EG= 3,且 EG⊥AC.
在 Rt△EBG 中,可得 BE=
2,故
DF=
2 2.

Rt△FDG
中,可得
FG=
6 2.
在直角梯形 BDFE 中,
由 BD=2,BE= 2,DF= 22F2,
所以 EG⊥FG. 又 AC∩FG=G,所以 EG⊥平面 AFC. 因为 EG⊂平面 AEC, 所以平面 AEC⊥平面 AFC.
则下列点 P 在平面α内的是( A )
A.P(2,3,3) B.P(-2,0,1) C.P(-4,4,0) D.P(3,-3,4) 4.已知正四棱锥 S-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 是 SB 的中点,则
AE,S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
A.13
B.
2 3
C.
3 3
D.23
求 AE,SD 所成角的余弦值
M,N 分别是 A1B1,A1C1 的中点,BC=CA=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
A.110
B.25
C.
30 10
D.
2 2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
(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
22,C(2,4,0),
M→C=3,2,-
22,
设直线 MC 与平面 BDP 所成的角为 α,则有
sinα=|cos〈M→C,n〉|=
→ MC·n →

|MC||n|
1+1+
3+2-1 22· 32+22+-
=2 222
9
6 .
∴直线
MC
与平面
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9
6 .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2)以 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B,G→C的方向为 x 轴,y 轴正方向,|G→B|为单位长
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G-xyz.
由(1)可得 A(0,-
3,0),E(1,0,
2),F-1,0,
22,C(0,
3,0),所以A→E
=(1,
3,
2),C→F=-1,-
3,
2
2
.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解析:以两对角线 AC 与 BD 的交点 O 作为原点,以 OA,OB,OS
所在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底面边长为 2,则有
O(0,0,0),A(
2,0,0),B(0, 2,0),S(0,0, 2),D(0,-
2,0),E
0,
2, 2
2 2

A→E= -
∴PE⊥平面 ABCD.
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则 B(-2,4,0),P(0,0, 2),D(2,0,0),A(-2,0,0),
D→P=(-2,0, 2),D→B=(-4,4,0).
易知平面 PDA 的法向量 m=(0,1,0),
设平面 BPD 的法向量 n=(x0,y0,z0),则
nn··DD→ →PB= =- -24xx00+ +4y20z=0=0,0,
(2)线面角
sinφ=|cosθ|
(3)二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 θ 满足 cosθ=cos〈n1,n2〉或-cos〈n1,n2〉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
范围: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0,
2
0,
设两条异面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其
夹角为 θ,则 cosφ=|cosθ|=_||_aa_|·|_bb_|| (其中 φ 为异面直线 l1,
l2 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求法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A =-1,则 l 与α所成的角为( ) 2
A.30° B.60° C.120° D.150°
2.已知两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则两半平面所成的二
面角为( C )
A.45° B.135° C.45°或 135° D.90° 3.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 M(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 n=(6,-3,6),
如图所示,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e,平面 α 的法向
量为 n,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φ,两向量 e 与 n 的
夹角为 θ,则有 sinφ=|cosθ|=__|_|ee_|·_|nn_||___.
范围:
0,
2
0,
(3)求二面角的大小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与棱al.垂如直图的①直,线A,B,则C二D面是角二的面大角小α-θ=l-__β〈_两A→_B_个,_C_→半D_〉_平__面__内.
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 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自 主 演 练]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正四棱锥 S -ABCD 中,SA=AB=2,则直线 AC 与平面 SBC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角
考点分 布
1
空间向 量及其 应用
考纲要求
考点频高率考总复习命·题数学趋(势理)
主要考查直线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考量与情 分 析与平面所成的
平面的法向量.
角或已知线面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
角求其他量,
、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
求二面角,基
直关系,能用向量方法证
[自 主 演 练]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如图,四边形 ABCD 为菱形,∠ABC=120°,E,F 是平面 ABCD 同 一侧的两点,BE⊥平面 ABCD,DF⊥平面 ABCD,BE=2DF,AE⊥EC.
(1)证明:平面 AEC⊥平面 AFC; (2)求直线 AE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cos〈A→E,C→F〉=
→→ AE·CF →→
=-
3 3.
|AE||CF|
所以直线 AE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3.
课堂小结:
考点回顾:
高考总复习 ·数学(理)
(1)线线角
设两条异面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其夹角
为 θ,则 cosφ=|cosθ| (其中 φ 为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角).
可取 n=(1,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