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教学设计
《运载火箭》PPT优秀课件2
![《运载火箭》PPT优秀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e414ee3a227916888486d7f4.png)
想象:吹气球放手时有什么现象 发生?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要点
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 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 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 现象叫做反冲。
巩固掌握
• 火箭能飞行升空是怎么回事呢?
•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 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励志学习的名言警句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运载火箭》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运载火箭》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2a473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e.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运载火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1.运载火箭的定义和作用2.运载火箭的部分组成和作用3.运载火箭发射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二、教学目标1.了解运载火箭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运载火箭的部分组成和作用。
3.了解运载火箭发射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运载火箭的部分组成和作用。
2.理解运载火箭发射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火箭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运载火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导入图片或视频)第二步、讲授1. 运载火箭的定义和作用运载火箭是一种发射卫星和载人飞船等人造天体的运载工具。
它能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物体送入预定轨道或推进到其他星球。
2. 运载火箭的部分组成和作用运载火箭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发射载具和负载。
发射载具包括运载火箭的整体、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等。
负载包括卫星、宇航员等。
在发射前,运载火箭需要在准备区组装,安装负载,装填燃料。
3. 运载火箭发射的过程和注意事项1.前期准备:运载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包括安装负载、注入燃料、检查发射条件等。
2.发射:由于火箭的强大威力和高速运动的特点,发射过程中需要遵循发射方案,确保发射过程稳定安全。
3.分离和投放:当火箭达到预定高度,它会自动分离,将负载投入到预定轨道。
然后,返回大气层,在海洋中坠落。
第三步、实践让学生进行火箭模型拼装操作,让学生深度体验火箭的部分组成和真实工作情况。
第四步、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梳理知识脉络。
第五步、作业布置制作运载火箭的海报,提供火箭模型的组装教程等。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让学生对运载火箭的组成、发射等有了全面认识。
但由于时间原因,部分细节知识讲解有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
同时,教师还需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思考,唤起兴趣,激发好奇心,加强实际应用。
《 运载火箭 》导学案
![《 运载火箭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1b0ee6137ee06eff91843.png)
四、展评学: 填空。 1、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是靠 送上太空的。 运载火箭是由 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 2、我认为火箭是靠 飞上太空的。 自己动手作一个小火箭。
重、难 重点;我会弄清火箭是靠什么力量发射升空的。 点预测 难点:我要制作一个火箭,并能记清步骤。 学习过程
一、导学:趣味引入: 通过看多媒体展示火箭发射的情况。我们这节课一 起来研究火箭工作原理。 二、独学: 1、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靠: 送上 太空的。 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 2、火箭能升空,我能猜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六年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 运载火箭》导学案
课型 审核人 班级 学习 目标 六年级 综合课 课时 复备 人 小组 一课 时 主备人 本周行为 训练重点 姓名 徐朝林
知识目标:我能了解人类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了 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我能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想了解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 响。
师生笔记
3、我想用气球做个反冲实验。 4、观察书本P56面两幅图画,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在主 体火箭下部带上几 Nhomakorabea小火箭呢?
文本解读:课文内容 分为三部分:1、介 绍国内外著名的运载 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组 织结构。2、了解火 箭的基本工作原理。 3、指导学生制作火 箭,比比谁的火箭飞 的高。
三、互学: 1、小组长控制好全员参与,讨论自主探究的1、2、 3、4题的答案。
环节设置: 一、导学:多媒体展 示火箭发射升天的情 况。 二、独学:解答相关 问题。 三、互学:以小组为 单位组织交流展示。 四、展评学:完成检 测练习。
2、我们动手做一个火箭,比一比哪个组的火箭飞的 高,然后记下制作步骤。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创新教案】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68b402ee06eff9aef807e6.png)
《运载火箭》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三个部分:一、介绍国内外著名的运载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组织结构。
在本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火箭发射、升空、飞行的图片或录像,请学生观看并描述。
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同时希望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音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此处教材有三幅图,第一幅是中国“长二捆”火箭。
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
长二捆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
配以合适的上面级,可进行中高低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
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首次突破了助推器捆绑技术、首次研制成功了推进剂利用系统和大型发射台等36项关键技术,为我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也一直在为早日飞上太空而追索,19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
现在已拥有包括把“神舟”5号送上太空的系列运载火箭,已光荣地跻身在世界航天的先进行列。
第二幅是法国“阿利亚娜”号火箭。
1979年12月24日第一枚阿里亚娜1型火箭发射成功。
它是一种三级火箭,长47.39米,直径3.8米,发射重量200吨,能将1.7吨的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阿里亚娜1型火箭发射11次,其中1次失败。
阿里亚娜火箭至今已研制成功4种型号。
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大约有50%由阿里亚娜火箭承担。
第三幅图是三级火箭结构图。
火箭点火后,在第一级发动机的推动下起飞,火箭徐徐垂直上升,穿过稠密大气层后,第一级发动机在预定时间熄火、分离、脱落,与此同时,第二级发动机点火工作,继续加速。
第二级发动机在预定时间熄火、分离、脱落,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与卫星一起,经过一段自由滑行,到达预定轨道附近,按程序控制指令第三级发动机点火,继续加速,使之达到预定速度,在预定点把卫星弹出,进入预定轨道。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人造地球卫星与运载火箭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人造地球卫星与运载火箭](https://img.taocdn.com/s3/m/c915cf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e.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人造地球卫星与运载火箭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有哪些功能2.了解运载火箭的作用和构造3.掌握语文课文《人造地球卫星与运载火箭》的主旨和写作手法4.培养学生对探索太空的兴趣和好奇心5.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语文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载火箭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1.组织阅读和听讲,师生交互式教学2.图示法,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运载火箭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形象化知识内容3.情景模拟法,通过小组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发射火箭的场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感受性4.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是什么,有哪些用途和作用。
2.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相关知识。
2. 讲授知识(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的作用、构造和工作原理。
2.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运载火箭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形象化知识内容3.着重讲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概念、种类和功能,以及如何发射卫星。
3. 阅读课文(25分钟)1.教师分发课文,并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3.组织学生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讨论。
4. 扩展活动(10分钟)1.组织小组或角色扮演的活动,模拟发射火箭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感受性。
2.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语文课文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并给每组分配词汇,要求学生使用这些词汇编写一篇短文。
5.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内容,总结课堂收获和体会。
2.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度、参与质量、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运载火箭》2课时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运载火箭》2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04bbd9fd0a79563d1e722c.png)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运载火箭》2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1.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
第一课时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
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5.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3.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运载火箭 |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运载火箭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628f6eba0d4a7303763a22.png)
鄂教版科学《运载火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载火箭在飞船升天或其他航天器发射中担负着“超级梯子”的作用,所以有人给它起了一个神话般的名字----“通天之梯”。
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4.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火箭的基本原理。
难点:自制“火箭”并发射。
教学准备:1.“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瞬间视频、反冲现象视频。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气球、自动喷水装置(饮料瓶下部四个方位扎孔,并在孔内装上可弯折的吸管)、水、盆子、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瞬间视频)师:你知道“神州”五号飞船是靠什么送上太空的吗?生:火箭。
师:火箭作为一种航天运输工具,可以将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上太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运载火箭”。
(板书课题:运载火箭)师:谁能描述一下火箭发射瞬间的运动状态?生1:向下喷火,朝上飞。
生2:喷出橘红色的火焰后升空。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师:请猜想一下,火箭能升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生1:喷出的气体。
生2:燃烧气体。
师:我们看见火箭向下喷火,向上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现象?生1:过年玩的烟花。
生2:玩气球。
师:我们能不能先以气球为例,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生:能。
师:你打算怎样玩气球?生1:把气球吹满气后,拍着玩。
生2:吹满气后放开,让它飞。
师:猜想一下,它会往什么方向飞?生2:向上。
师:还可能往其它方向飞吗?生2:可能。
师:你能控制气球的飞行方向吗?生2:我可以控制气球的飞行方向。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2:如果想让气球向上飞,口朝下;向左飞,口朝右喷气。
运载火箭小学科学教案模板
![运载火箭小学科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4929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8.png)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科学》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载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运载火箭发射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运载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运载火箭发射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如何调整飞行姿态和速度。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运载火箭模型3. 实验器材(如:水、气体、气筒、计时器等)4. 安全防护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运载火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运载火箭的概念和作用。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运载火箭的基本构造,如:火箭头部、火箭筒、发动机、推进剂等。
2. 教师讲解运载火箭的原理,如:牛顿第三定律、喷气推进原理等。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运载火箭模型。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
3.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观察运载火箭发射的现象。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回顾运载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的调整方法,如:调整发动机推力、调整飞行姿态等。
2.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强调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运载火箭模型。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和团队协作。
3.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观察运载火箭发射的现象,并尝试调整飞行姿态和速度。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运载火箭》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运载火箭》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9821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b.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运载火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什么是运载火箭及其发展历程;(2)理解运载火箭的应用范围和意义;(3)能够了解中国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1)了解运载火箭的演进过程及其应用,加深对宇宙探索的认知;(2)通过小组合作、PPT演讲等多种方式展示所学知识;(3)训练运用想象力、观察力、实验方法等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1)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培育对科学技术的兴趣;(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什么是运载火箭,运载火箭的应用范围和意义;(2)中国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情况。
2.教学难点(1)了解运载火箭的演进过程及其应用;(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说明本堂课的主题“运载火箭”。
2.进行口头问答。
比如,“你知道火箭是什么吗?它有哪些应用?”2. 了解运载火箭1.让学生阅读课文《运载火箭》,了解什么是运载火箭、运载火箭的历史及应用。
2.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你们对运载火箭有什么感受?”“运载火箭有哪些用途?”3. 了解中国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情况1.教师通过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情况。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PPT,讲述中国的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历程。
4. 科学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气球、柴油等材料,制作小型火箭进行实验。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解释火箭的原理,并思考火箭发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5. 总结1.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小组展示PPT,分享对中国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的认识,并共同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2.学生之间PPT的展示和点评。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ae73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7.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运载火箭》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火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火箭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
3.认识火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重点:1.掌握火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描述火箭在太空中的轨迹。
3.理解火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2.理解火箭在太空中的轨迹。
教学准备:1.PPT、图片、视频等教具。
2.科学实验材料(如:气球、纸屑、吸管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火箭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 学习火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PPT或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火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具体内容可包括:火箭的主体部分、发动机原理、燃料推进等。
Step 3: 进行实验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模型火箭,并发射,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Step 4: 学习火箭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通过PPT或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火箭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
具体内容可包括:地球引力、轨道、离心力等。
Step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箭的重要性和应用。
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火箭的见解和对火箭应用的想法。
Step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火箭的掌握程度,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Step 7: 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火箭的理解,布置相关作业。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火箭的作文,或者设计一个火箭的结构图。
Step 8: 结束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后继续对火箭的学习和探索。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活动和教授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运载火箭》PPT课件2
![《运载火箭》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86b95afaaaea998fcd220e38.png)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 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进取用汗水谱写着自己奋斗和希望之歌。
运载火箭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6.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提出问题
•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 力量从哪里来?
学生进行个人自我研究
想象:吹气球放手时有什么现象 发生?
小组气从一种物体 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 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 现象叫做反冲。
巩固掌握
• 火箭能飞行升空是怎么回事呢?
•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 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奥古斯汀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运载火箭》PPT课件2
![《运载火箭》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2e08c4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5.png)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6.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提出问题
•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 力量从哪里来?
学生进行个人自我研究
想象:吹气球放手时有什么现象 发生?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解要点
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 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 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 现象叫做反冲。
巩固掌握
• 火箭能飞行升空是怎么回事呢?
•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 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 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古之立大 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饭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学而不知道,与 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 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 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技 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击 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最深 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个人 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的是相知,最苦 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下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 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转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乌云总会被驱散的,即使它笼罩了整个地球。心态便是黑 可以照亮整个世界。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给我一场车祸。要么失忆。要么死。有些人说:我爱你、又不是说我只爱你一个。生命太过短暂 不一定能得到。删掉了关于你的一切,唯独删不掉关于你的回忆。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别放弃,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 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 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中站 想去拥抱蓝天。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 今天的一败涂地。让我记起容易,但让我忘记我怕我是做不到。不要跟一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 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他不爱你,你为他挡一百颗子弹也没用。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做什么,却又不想关掉它。做不了 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 把研究继续下去。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 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即 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意志若是屈从 它都帮助了暴力。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意志坚强,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 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 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运载火箭教案反思
![运载火箭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039ae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7.png)
运载火箭教案反思标题:运载火箭教案反思引言:运载火箭是现代科技的杰作,它在太空探索、卫星发射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运载火箭的原理和发展历程,本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运载火箭的定义、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理解运载火箭对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 能够分析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并归纳总结;-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运载火箭的定义、构造和工作原理;- 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 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运载火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运载火箭的定义、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并用图表或PPT形式呈现。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火箭模型的发射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运载火箭工作原理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与运载火箭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纪录片等方式。
7. 结束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他们思考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2. 视频和图片资源:关于运载火箭的相关视频和图片;3. 实验材料:火箭模型、气球、压缩空气等;4. 图书和网络资源:运载火箭的相关图书和网络资料。
小学科学 运载火箭 教案
![小学科学 运载火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77fcdd2f60ddccdb38a020.png)
运载火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1.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2.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创设1.播放视频——2005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
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二)教师提出问题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四)验证假设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5.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六)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载火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三个部分:一、介绍国内外著名的运载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组织结构。
在本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火箭发射、升空、飞行的图片或录像,请学生观看并描述。
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同时希望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音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此处教材有三幅图,第一幅是中国“长二捆”火箭。
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
长二捆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
配以合适的上面级,可进行中高低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
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首次突破了助推器捆绑技术、首次研制成功了推进剂利用系统和大型发射台等36项关键技术,为我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也一直在为早日飞上太空而追索,19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
现在已拥有包括把“神舟”5号送上太空的系列运载火箭,已光荣地跻身在世界航天的先进行列。
第二幅是法国“阿利亚娜”号火箭。
1979年12月24日第一枚阿里亚娜1型火箭发射成功。
它是一种三级火箭,长47.39米,直径3.8米,发射重量200吨,能将1.7吨的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阿里亚娜1型火箭发射11次,其中1次失败。
阿里亚娜火箭至今已研制成功4种型号。
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大约有50%由阿里亚娜火箭承担。
第三幅图是三级火箭结构图。
火箭点火后,在第一级发动机的推动下起飞,火箭徐徐垂直上升,穿过稠密大气层后,第一级发动机在预定时间熄火、分离、脱落,与此同时,第二级发动机点火工作,继续加速。
第二级发动机在预定时间熄火、分离、脱落,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与卫星一起,经过一段自由滑行,到达预定轨道附近,按程序控制指令第三级发动机点火,继续加速,使之达到预定速度,在预定点把卫星弹出,进入预定轨道。
二、了解火箭工作的基本原理。
反冲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遇到的,在观察了发射火箭图片后,启发引导学生关注、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反冲现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冲运动,教学设计力求尽量多的让学生亲身体验。
通过动脑、动手探索,发现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是造成反冲运动的根本原因,以此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此项内容有三幅图。
图一,水的反冲实验:矿泉水瓶去顶,在底部平均距离朝同一方向扎六个孔,上面扎四个孔用线穿起来吊在支架上。
让学生预测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
图二,喷气反冲实验:把气球吹足气,分别把口朝向各个方向,松开手。
图三,反冲船,船内有一凹坑,里面可以容纳一定的酒精。
将一棉球放入凹坑里并倒入少量的酒精,在其上方的瓶中装入半瓶开水。
将船放入水中,点燃棉球后一会儿产生水蒸气,当水蒸气从瓶孔中喷出时,观察小船的运动情况。
教学通过实施一组实验活动,其观察点在于“总是一部分向前运动,另一部分向反方向运动”,其体验点在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各种现象(水向右喷射,瓶子向左旋转;气球嘴向左,气球向右飞;气球嘴向前飞,气球向后飞;……)都充分说出来,教师再进行引导,去伪存真,问: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吗?使学生能发现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是造成反冲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对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指导学生制作火箭,比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多级火箭,来模拟火箭升空的现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是反冲。
知道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制作“火箭”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方法后,可以分组画出设计图,写出材料清单及制作步骤,通过交流认可后,方可实施。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活动具有理性和严密性。
也可按教材所示进行制作。
在放飞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1)只能向上发射,不要水平发射,以免伤人。
(2)每次反射,先用手将火箭的头部捏好,朝向天空,确保安全。
(3)活动完毕后,要对活动中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明确火箭飞行的原因。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对科学这一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由于本节课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由于活动材料的限制,导致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火箭的基本原理。
难点:自制“火箭”并发射。
评价任务1.认识火箭的基本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3.能自制“火箭”并发射。
教学准备1.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2.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创设1.播放视频——2005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
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二、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2.学生讨论、汇报,提出假设。
三、、验证假设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5.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四、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五、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六、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3.教师小结: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七、拓展应用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
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
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教师要求:(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教学反思人类的祖先,很早就有遨游太空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当巨大的火箭成功冲向云霄时方变成了现实。
运载火箭凭借着巨大的、向上向前的力量,把飞船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太空。
当火箭飞到足够高的时候,火箭和飞船就会自动分离,分离后的飞船按预定计划进入运行轨道继续飞行,由于运载火箭在飞船升天或其他航天器发射中担负着“超级梯子”的作用,所以有人给它起了一个神话般的名字——“通天之梯”。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知道火箭发射的原理;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并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并能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