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1) 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与有机试剂形成配合物后测量;可测量近70多种元素。 配合物的生成,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增大,使得无荧 光或荧光弱的物质转变为强荧光物质。
二 pH=5.0,与Al3+→黄绿色荧光物 元 荧光镓 pH=3.0,与Ga3+→黄色荧光物 配 与硼酸盐→绿蓝色荧光物 合 安息香 碱性介质中 与Zn2+→绿色荧光物 物
四、 定量分析方法
1 定量依据
当荧光物质浓度很小时,荧光强度If与荧光物质浓度c之 间的关系式为 If=2.3φfI0εbc 式中:φf为荧光效率,I0为激发光的强度,ε荧光物质的摩尔 吸收系数,b为试样池的光程,c为荧光物质的浓度。 在一定条件下,φf、I0、ε、b均为常数,所以上式可写成 If =K c 即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只限于极稀(A<0.05)的 溶液。对于较浓溶液,会产生浓度猝灭现象。
检出限: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Fra Baidu bibliotek;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激发光谱;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较分光光度法小。
二、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1.分子能级与电子能级的多重性
能 量 π* π* π*
a. 基态 S0 b. 激发单重态 Sn c. 激发三重态 Tn 2S+1=1 2S+1=3
(四)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荧光(磷光)的激发光谱曲线 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 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 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 线 (图中曲线I ) 。 2.荧光(磷光)的发射光谱曲线 固定激发光波长(选最大激 发波长), 化合物发射的荧光与 发射光波长关系曲线(图中曲线 II)。
3.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荧光激发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nm
蒽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三、荧光分析仪器
测量荧光的仪器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激发光源、样品 池、双单色器系统、检测器和显示器。 特殊点:有两个单色器,光源与检测器通常成直角。 基本流程如图: 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 的第一单色器和选择发射 光(测量)波长的第二单色器 光源:氙灯和高压汞灯 样品池:石英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二)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1、荧光效率:又称荧光量子产率,就是指激发
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 的光子数之比,常用f表示, f为0~1,即
发射的光量子数 发荧光的分子数 f 吸收的光量子数 激发态分子总数
荧光效率越高,辐射跃迁概率就越大, 物质发射的荧光也就越强。 Kf f K f Ki
21.5
38.8
405
410
0.055
0.064
(2)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一般来说,溶液的荧光强度 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3) 溶液pH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一
般都与溶液的pH有关,因此在荧光分析中要严格控制溶液的
pH值。 如苯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现荧光,但在碱性溶液中,无荧光
磷光测定。
(2)磷光镜 有些物质同时会发生荧光和磷光,为了能在同时有
荧光现象的体系中测定磷光,通常必须在激发光单色器
和液槽之间以及在液槽和发射光单色器之间各装一个斩 波片,并由一个同步马达带动,这种装置称作磷光镜。
三、磷光分析法的应用
磷光分析法在无机化合物的测定中应用较少, 它主要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 (1) 稠环芳烃分析
三 元 配 合 物
罗丹明B + Au3+ 、Ga3+ 等与Cl-、Br-等先形成二元络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共轭的不饱和结构,多能发 生荧光,可以直接进行荧光测定;而脂肪族化合物 的分子结构较简单,本身能发荧光的很少,须与某 些试剂反应后才能进行分析。 如:测定丙三醇
芳香族化合物适当的与某些试剂作用后测定可 提高灵敏度。
第二节 磷光分析法
磷光是从亚稳的三重态跃迁至基态时所产生的辐射
分子磷光分析法是依据分子磷光光谱进行定性,以 磷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荧光相比,磷光具有两个特点
(1)磷光辐射的波长比荧光长 (2)磷光的寿命比荧光长
一、基本原理
1.磷光强度与磷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当磷光物质浓度很小时,磷光强度Ip与磷光物质
3、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
(1) 溶剂的影响
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使同一种荧光物质
在不同的溶剂中的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都会有显著的不同 如8-巯基喹啉在下列四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情况
溶剂
四氯化碳 氯仿
介电常数
2.24 5.2
荧光峰λ/nm
390 398
荧光效率
0.002 0.041
丙酮
乙腈
π a
π b
π c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 电子的自旋方向不同 三重态的能量稍低于单重 态
单重态和三重态的 电子分布图
2.荧光的产生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 跃迁(发光)和非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非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窜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豫
激发态 → 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 ( 见下页能级图 ) ;速度最 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
采取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法快速灵敏测定稠环
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致癌物质)
(2) 农药、生物碱、植物生长激素的分析
(3) 药物分析 见下表
浓度c之间的关系式为
Ip=2.3φpI0εbc
式中: φp 为磷光效率, I0为激发光的强度, ε磷光物
质的摩尔吸收系数,b为试样池的光程。 在一定条件下, φp 、 I0 、 ε 、 b 均为常数,所以 上式可写成: 浓度c成正比。 Ip=Kc 即磷光强度与磷光物质的
2.温度对磷光强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磷光逐渐增强。 低温磷光:用液氮作冷却剂
2 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试样测定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再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未知试样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上求 出未知试样的浓度; 比较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的荧光强度,比较;
Fs F0 Cs Fx F0 Cx
Fx F0 Cx Cs Fs F0
内转换
振动弛豫 系间窜越
内转换
S2 S1
能 量 吸 收 发 射 荧 光
T1
外转换 发 射 磷 光
T2
振动弛豫
S0
l1
l2
l 2
l3
荧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 基 磷光发射: → 基态 外转换: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 ‘ 的荧光; 10-7~ 态( 多为 S → S 跃迁),发射波长为 l ( T → S 跃迁); 内转换 内转换 1 0 1 0 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 振动弛豫 2 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 S0 → T1禁阻跃迁) S2 -9 s 电子由 10 。由图可见,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 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系间窜跃
(2)胶束增稳的溶液室温磷光法
当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形成胶
束,由于胶束的多相性,改变了磷光团的微环境
和定向的约束力,从而强烈影响了磷光团的物理
性质,减小了内转化和碰撞能量损失等非辐射去
活化过程的趋势,明显增加了三重态的稳定性,
从而可以实现在溶液中测量室温磷光。
二.磷光分析仪
和荧光分析仪器基本相似。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 配上磷光附件后,即可用于磷光定量。 (1)试样室 将试样放在盛液氮的石英杜瓦瓶内,即可用于低温
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 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热 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例如的形式发出。 S1→T1就是一种 至低能级。
发 发 射 射 外转换 吸 荧 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 磷 振动驰豫在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能级转 收 振动弛豫 光 光
再如 苯胺在pH7~12溶液中有蓝色荧光,而在pH小于2大于
13的溶液中都不发荧光。 另外金属离子与有机试剂形成的发光螯合物也受到溶液的
pH影响
(4)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处于激发单重态的的 荧光物质分子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非辐射跃迁几 率,提高荧光效率。
(5)顺磁性物质的影响
顺磁性物质的存在,使得处于激发单重态分子 向三重态的体系间穿越速率增大, 荧光效率降低。 如O2 。
(6)溶液荧光的猝灭
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引
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荧光猝灭。能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的物质称为猝灭剂。 (1)碰撞猝灭 (2)静态猝灭 (3)转入三重态的猝灭 (4)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猝灭 (5)荧光物质的自猝灭 M+hγ—M*,M*+Q—M+热 M+Q—MQ 非荧光 三重态O2 M+Q—发生电子转移 荧光物质浓度较高
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
分子发光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发态,
当激发态分子以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
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
分类:依据激发模式不同
光致发光,场致发光,热致发光,化学发光等
光致发光:按激发态的类型分
荧光和磷光
第一节
一、概述
荧光分析法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依据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 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特点:(1)灵敏度高
a.斯托克斯(Stokes)位移 指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 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
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激发光谱 磷光光谱
200
260 320 380 440 500 560 室温下菲的乙醇溶液荧(磷)光光谱
620
b.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
能级图l
2
,l 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
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 荧光(如l ‘2 )。
S2
能 量 内转换 振动弛豫 系间窜跃 发 射 荧 光 发 射 磷 光 内转换
S1
吸 收
T1
T2
外转换
振动弛豫
S0
l1
l2
l 2
l3
c.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成镜像对称关系。
S0 →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 振动弛豫 → T1 荧光的发射波长比吸收波长要长; l ‘2 > l → > l ; 2 1 -4 发光速度很慢: S1 10 ~10 s 。 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T T2 能
内转移
量
1
系间窜跃
系间窜跃。 S0 通过内转移及振动弛豫,均跃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 l3 的最低振动能级。 l 2 l1 l2
3.重原子效应
使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或在磷光物质中引入 重原子取代基,都可以提高磷光物质的磷光强度, 这种效应称作重原子效应。 机理:重原子的高核电荷使得磷光分子的电子能级 交错,容易引起或增强磷光分子的自旋轨道偶合 作用,从而使S1→T1的体系间窜跃概率增大,有 利于增大磷光效率。
4.室温磷光 由于低温磷光需要低温实验装置、溶剂选择 的限制,发展了以下几种室温磷光法: (1)固体表面室温磷光法 基于测量室温下吸附于固体基质(载体)上的 有机化合物所发射的磷光。理想的载体是既能 将分析物质牢固地束缚在表面或基质中以增加 刚性,并减小三重态的碰撞猝灭等非辐射去活 化过程,而本身又不产生磷光背景。
2、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跃迁类型: * → 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跃 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 产生红移 含 → * 跃迁能级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最强 化合物(在环己烷中) 苯 联苯 对-联三苯 φf 0.07 0.18 0.93 λ/nm 283 316 342
(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 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 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4)取代基效应:芳环族化合物苯环上不同取代基 对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有很大的影响,可 归为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 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增强 -OH、-NH2、-NR2、-OR; 第二 吸电子基团会减弱甚至破坏荧光-COOH、 -NO2 ; 第三 卤素等重原子取代基,常导致荧光减弱和磷光 增强。 第四 将一个高原子序数的原子引入,常常增强磷光 而减弱荧光; 第五 双取代和多取代较难预测,但若能增加分子的 平面性,则荧光增强,反之,则荧光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