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市场失灵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论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论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财政学》作业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系别:财政金融系专业班级:财政学10-2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论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内容摘要:在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说明了我们所要构建的市场经济很可能在很多方面呢呈现非典型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

这也决定了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同一般。

本文就政府与市场在财政中的职能来论述他们的关系。

关键字:政府,市场,职能,关系。

正文:1.国家和政府1.1国家的概念现代政治学认为,国家与政府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

国家是由居民,领土和政府三要素组成的有机实体。

1.1.1国家是一个有机体所谓有机体,是指运动着的机体。

国家是一个抽象名词,具有多重含义。

它课指某一特定的地域或社会制度,也可以指在这一地域或社会制度下生活的人,还可以指这一地域的行政机关。

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应当是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的不断运动的,变化着的有机体。

这种运动和变化,既表现为日复一日的进行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亦即经济活动,也表现为国家内部各种利益集体,政治派别之间不断产生着的各种矛盾。

只有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成为现实的,活着的国家。

1.1.2国家由三个要素组成1.1.2.1领土。

这里所说的领土,是指广义的概念,包括领海,领空,领土和海底底土。

它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源,是国家存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1.2.2居民。

它是指符合通常的居住法,在该国领土上有住所,且居住满一定时间的本国人或外国人,无国籍人。

正是有了居民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地位的不同,才产生了代表不同层次居民利益的党派和团体,从而产生了政治。

1.1.2.3政府。

相对于居民而言,政府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

政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政府是指依据行政级次设定的各级行政机关,如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等广义的政府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人大,法院,检察院等。

《财政金融基础》习题库

《财政金融基础》习题库

《财政金融基础》习题库练习一财政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对象从价值构成来看主要是()A.C B.V C.M D.V+M2.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增加的公共产品特征是指()A.非盈利性 B.非排他性C.不可分割性D.非竞争性3.财政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强制性能 B.无偿性C.集中性D.固定性4.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财政范畴是()A.公债 B.国家预算C.税收D.国际税收5.公共产品最核心的特征是()A.效用不可分割 B.消费的非排他性C.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D.消费的广泛性6.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A.社会产品 B.社会财富C.剩余产品D.国民收入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产品B.剩余产品C.剩余产品价值D.国民收入E.国民生产价值2.公共产品的特征有()A.不可分割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盈利性E.非竞争性3.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有()A.可分割性B.非竞争性C.非盈利性D.非排他性E.竞争性4.属于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范围的是()A.卫生保健B.生态环境保护C.医疗事业D.公安司法E.邮政民信5.财政分配的特点包括()A.有偿层B.社会性C.固定性D.安全性E.集中性三、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3.资源配置4.经济稳定5财政的职能四、简答题1.简述财政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和内容。

3.简述社会主义需要的含义和特征。

4.简述财政与社会公共需要的关系。

5.简述市场经济下,市场失灵的表现。

6.简述公共产品的特征。

五、论述题1.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2.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3.试述西安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5.B6.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E3.BD4.ABD5.BE三、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财政学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财政学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财政学对市场失灵的纠正市场经济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经济体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往往会出现失灵的情况。

当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产生公平竞争、满足社会福利需求时,财政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财政学是如何对市场失灵进行纠正的。

一、背景介绍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在理论上达到完全效率的状态,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公平竞争以及公共品的提供。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等。

二、财政学纠正市场失灵的手段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财政学纠正市场失灵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征税可以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

例如,对市场产生负面外部性的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量;对高收入人群实行累进税率,实现财富再分配。

2.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来纠正市场失灵。

例如,政府可以给予新能源企业补贴,以鼓励其发展,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时,政府可以进行投资,以填补市场的缺失。

例如,政府投资兴建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以促进经济发展。

4.监管和法律制度财政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制定和实施监管和法律制度,以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例如,财政部门可以制定并执行反垄断政策,防止市场的垄断行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

三、财政学纠正市场失灵的案例1.环境税收政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纷纷推行环境税收政策,以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市场失灵。

例如,挪威实行碳排放税,鼓励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产业补贴为了推动新产业的发展,多国政府普遍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

例如,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生产。

3.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以避免市场失灵的再次发生。

例如,美国通过多项金融改革法案,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No.1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No.1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两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市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在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三大分体机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1)价格机制可以正确引导资源流向。

(2)供求机制控制着在某一资源配置方向上配置资源的数量。

(3)竞争机制会使资源的使用者保持较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垄断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在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下,充分竞争的市场最终必然走向自然垄断。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3.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所以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

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对称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虽然有效率,但却很难兼顾公平,因为市场机制追求的是资源配置效率。

5.宏观经济失调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调最突出的表现。

二、政府、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干预经济的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1.政府干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是与政府规模相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2.政府干预手段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

(3)财政手段。

论市场、政府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论市场、政府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市场、政府与财政间的关系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氏族成员之间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工,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形成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提高,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客观存在着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的自然地域分工,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随着邻近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的接触,相互交换各自所需要的产品,它们之间形成了某些经济联系,交换是产品逐渐转化为商品,交换的扩展和经常化,是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确定并巩固下来,从而逐步出现了社会分工。

而社会分工的形成,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的范围逐渐扩大,频率更高,而支持这些活动的发生的场所便是市场。

政府是由被授权制定公共政策与处理国家事务的个人和机构组成的政治组织,其重要作用在于妥善安排、协调国家的内政、外交关系,这些关系往往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从经济学角度看,搞好这些关系只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集中地体系那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公共需求。

而政府财政的本质就是集中提供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

从古至今,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便要开始考虑市场、政府与财政之间的关系了。

从财政学角度来看;市场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市场能够自发的调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如资源配置领域,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等。

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由于其固有的特点,使其在经济运行中导致失灵。

如对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市场经济不稳定。

而政府在这些方面可以给补充和调控,它能够通过微观和宏观等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尤其体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面。

在古典经济学里,亚当·斯密主张政府应该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通过“看不见的手”的经济理论论证了限制政府权力,减少政府干预的社会经济意义。

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限制政府职能做两个方面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与方案经济
: “方案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方案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 义也有方案;······方案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
II.市场失灵

市场概论

完全竞争 市场均衡 与外部性

市场失灵 的表现
一、市场概论
1 概念:市场是一种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 间经济联系的系统空间,同时也是“一 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之间互相作用以决 定其价格的数量的过程〞
果使羊的数量过多。
外部效应内在化
改变激励, 以使行为的外部 效应被考虑到。
管制
命令与控制政策



庇古税与补贴

以市场为根底的政策
污染许可证

道德标准和社会约束
人 解
慈善行为


科斯定理
法 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
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
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根据科斯定理,最初的权利分配对 A 市场到达有效率结果的能力无影响。
负外部性
外部效应中第三方承担成本
铝工厂排放污染物,产生损害人呼吸安康 的烟尘进入大气。
公地悲剧 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创造了“公地悲剧〞 这个词,1968年,他写道:“在一个信奉 任意享用公有资源的社会,人人都追求自 己的最大利益,消灭是其必然的命运。〞
设想某镇居民以养羊为生,镇 周围有片公共草地被称为镇公 地。随着镇上人口增加,羊群 也日益增加。而草地的数量是 固定的,土地开场失去自我养 护的能力,以至于最后寸草不 生。该镇曾经繁荣的羊产业也 消失了。 分析:公地悲剧的产生正是因 为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 在公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 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养多少羊 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

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的概述公共财政理论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状态,必须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无人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的空白,这个市场以外的力量就是政府的力量。

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

而这一界限的划定显然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划。

由立法部门进行立法规范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编辑]公共财政的实质内涵公共财政的要义本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逻辑起点,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实质内涵。

应该说,法治性民主性在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中也已得到重视,但在对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理解上尚存不足。

其实,公共选择理论特别是阿罗不可能定理已经鲜明揭示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谓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函数。

再民主的预算和再有效率的投票制度在具体决策过程中也只能是按多数票规则来进行,由此必然产生相应的受益方和受损方。

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表明的财政的阶级利益、新制度经济学所表明的国家本身可能存在的悖论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同样表明了种种政府失效以及可能存在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甚至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强制。

因此,所谓公共财政从其结果而言必是不公共的,国家天然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场所。

布坎南曾区分了功能层次和立宪层次的公共选择,前者按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按一致同意”规则作出集体决策。

民主在规范的意义上说只是一种立宪观点”只有从立宪层面上看,,公共利益?才变得有意义”因此,对我国公共财政而言,不能希冀在所有层面上实现公共性,其法治的实质只能是重在立宪层面的规则约束,即要注重决策规则本身的法治性建设。

[编辑]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演变在西方,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十分古老但又永新的话题,但从一开始财政手段就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的财政,但公共财政并不是市场经济出现的那一天产生,与市场经济严格对位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了商品的交换就有了市场,但是具体哪一天算是进入了市场经济,并非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在经济学中,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在 于它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的影响。
市场失灵的定义
外部性
市场无法考虑到外部影响, 导致资源配置不完全有效。
不完全竞争
在垄断或寡头市场中,市场 力量被个别市场参与者操纵。
公共物品
私人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如国防和基础设施。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通过有效的监管和 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市场失 灵和公共财政带来新的挑战 和机遇。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将成为 未来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议 题。
全球合作
全球合作将在解决全球性市 场失灵和不平等问题中起到 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和监管来解 决市场失灵问题。
减少不平等
公共财政可以通过福利和社会支 持来减轻不平等现象。
政府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影响
1
税收
通过征收税收,政府可以筹集资金来提
补贴
2
供公共服务。
政府提供补贴以支持市场无法有效提供
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3
监管
政府通过监管市场来确保公平竞争和消 费者权益。
经济学家的观点
1 凯恩斯主灵,促进经济增长。
2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通常是有效的,政府干预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平性。
国际案例
美国
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和补贴来纠 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教育和 医疗保健。
挪威
挪威政府通过石油收入和福利 政策来减轻社会不平等。
公共财政的重要性
1 资源分配

财政学

财政学

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1.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2.主要表现:(1)资源配置失效①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②竞争失灵③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④偏好不合理(2)收入分配不公平(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3.原因:(从政经上抄过来的)存在(正、负)外部影响;对公共产品生产的调节有限;产生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二、公共产品1.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2.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公共产品的特征):(1)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3.分类: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1)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2)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三、为什么由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是集合的,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购买,存在“免费搭车”造成效率损失问题。

3.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其首要职责。

四、财政的职能1.概念: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2.基本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②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③执行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2)收入分配职能①含义: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③执行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转移支付;税收(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③执行工具:设置对经济自动调节的财政制度以及运用财政政策(扩张性,收缩性,中性)3.财政职能与市场调节功能之间的关系:(1)联系: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是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共有的职能,政府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职能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的。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的概述
1
财政职能的定义
财政职能是指政府负责预算、债务和税收的职能,旨在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发展。
2Leabharlann 财政职能的作用通过将财政资源分配到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 来推动经济增长。
3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措施
财政职能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预算政策和债务政策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和维护 经济稳定。
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
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财政政 策手段,缓解和纠正市场失 灵,以保护社会公正和利益。
总结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分配机制 不完美,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管 制和市场激励等手段来解决这 个问题。
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通过税收和预算等手 段纠正市场失灵和支持经济稳 定和发展。
社会公正
政府应该在维护市场和保护公 平正义之间找到平衡点,加强 市场监管和规则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互相竞争的市 场力量来纠正市场失灵。
透明度
在市场中加强信息透明度可以减 少不对称信息的影响,促进效率 提高。
市场失灵与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的定义
社会公正是指每个人都拥有 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政府应 该在保持公平和正义的前提 下支持市场发展。
市场失灵的影响
市场失灵不仅会导致经济效 率下降和资源浪费,还会影 响社会公正,违背了人们的 公正和平等的期望。
财政职能的局限和挑战
1 政治干预
政府不一定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经济政策,反而会受到选举和政治压力的影响。
2 行政效率
政府的耗时和冗余行政程序可能会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
3 财政规模
财政规模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政策执行,稳定的财政制度非常重要。
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论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作用

论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作用

论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作用一、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经济浪费。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即市场力量不能达到社会最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对非参与者的影响。

如果生产或消费行为的外部性不能在市场上得到充分反映,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例如,工厂的排放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健康,但这种负面影响却没有计入生产成本中,导致工厂在市场上的价格过低,从而无法充分反映社会成本。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非排他性的、不能削减的商品或服务。

由于公共物品不能被排除使用,市场供应商无法从中获利,也就无法提供足够的供给。

例如,公共道路、公园和国防等都属于公共物品,市场只能提供有限的供给,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3. 不完全竞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少数企业垄断了市场份额,限制了市场供应量,导致价格高于竞争均衡水平。

这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

4. 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例如,卖家可能比买家更了解商品的品质和条件,导致买家无法做出最佳决策。

二、财政职能的作用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职能来纠正资源分配的问题。

下面列举几种财政职能的作用:1. 收入再分配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收入再分配来解决经济中的不平等问题。

通过向高收入人群征收更高的税率,然后将税收收入再分配到低收入人群中,可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2. 资源补偿政府可以通过资源补偿来补偿受到市场失灵影响的人群。

例如,政府可以向受到工厂污染影响的居民提供补偿,以弥补他们的经济损失。

3.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来实现资源在公共和私人部门之间分配的平衡。

例如,政府可以出资建设公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公共项目,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4. 监管市场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市场来避免市场失灵的出现。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xt>财政学习题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市场失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作用。

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2.政府失灵:指政府的行政活动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公共物品: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4.混合物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具有拥挤性,并在价格上可以排他的公共产品。

5.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从以上讲,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

6.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到达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7.免费搭车: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9.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10.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填空题1.政府;经济主体2.分配;历史3.财政4.国家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b5.b四、多项选择题1.ac2.abde3.ac4.ace5.abcde6.abcde7.abce8.abcd五、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垄断有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财政与金融 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财政与金融 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通过对财政收入而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属于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是国家将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拥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通过一定形式的渠道筹集起来形成的货币资金的总和。

>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指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

财政偿债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反应了财政偿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能力。

国债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预算体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财力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本流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活动的总称。

期货交易:是指商品的交割和结算要在商品成交后的一定时期中进行结算时,按买卖契约成立时的行市,而不是按照交割时的行市进行结算。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指一种能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

而金融期权则是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方式。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1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6
P
6 3 2 1
1
D=MR甲+MR乙+MR丙 MC
D丙=MR丙 D乙=MR乙 D甲=MR甲
Q
17
(2)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萨缪尔森一 般均衡分析)
假设社会上有 A 和 B 两个消费者,存在着公共产品 G
X
和私人产品 X。如上中下三个图所示,以 G 为横轴,
X 为纵轴。假定中图中 B 的无差异曲线既定,在下图
,而我们知道
MC食品 MC衣物
MRT食品,衣物 ,
故 MRS食亚品当,衣物 MRS食夏品娃,衣物 MRT 食品,衣物
1
帕累托效率标准本身不足以对各种资源配置进行排序,关于 效用的分配是否公平,却需要明确的价值判断。从交换的契 约线我们可以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线,它表明在一个人效用水 平既定的情况下,另一个人效用水平达到最大。 可以认为社会福利取决于每一成员的效用,并存在着社会无 差异曲线。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配 置的适当安排(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然后让人们在埃奇沃思 图内彼此进行自由地交易(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获得帕 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得到效用可能性边界上的任何一点)。
品或劳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收益)。
C
C
MEC
MEC
O
Q
O
Q
C
C
TEC
TEC
O
Q
O
Q
27
负外部性:
边际社会成本 MSC=MPC+MEC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MSC=MPC+MEC=MR 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小于私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价 格 T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2、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立宪阶段,决定公共物品的决定规则,即按照什么原则吧社会成员的偏好加总起来、确定公共物品量,什么原则确定各阶层负担的税收.立法阶段,在规则范围内展开集体活动,形成集体决议.行政司法阶段,按照集体决议,由政府机构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完成税收分摊.6、简述两种不同类型公共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或称耗尽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公共工程、劳务的方式占用和消耗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各种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自身并不消耗社会资源,而是将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间转移再分配.购买性支出产生资源配置的作用,转移性支出产生收入分配的作用.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对商品\劳务扥的购买使这类社会资源流入公共部门,一位私人部门无法使用这些资源,公共部分的购买性支出替代或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转移性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源,只是在社会成员间加以调节,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7、分析推升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瓦格纳从经验中总结,随着人均收入的人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发展,要求保证形式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司法制度和执法部门;人口增长和生活密度提高,导致外部性的拥挤,要求公共部门加以干预和管理.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教育、娱乐、文化、健康的各方面的公共物品需求增加,而这种需求的增长比国民收入的增长更快.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的活动也增加了,一些新行业要求大规模的投资,这类投资是私人部门不远或不能实现的.8、简述转移支付的分类及特征转移支付,指政府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政府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1税收返还,主要的转移支付形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名义上有中央财政收入,实际上返给地方财政.2财力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中结算财力补助.3专项转移支付,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行业发展战略设立补助资金,重点用于相关公共服务,地方财政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9、试述公共预算的分类及制定程序公共预算,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政府级别不同,分中央公共预算,地方公共预算.预算编制程序不同,分临时预算、正式预算、追加预算预算内容不同,经费预算、公共投资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等编制形式不同,分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预算作用时间不同,分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总预算、单位预算.制定程序:确定预算项目的目标,编排实现预算目标的方案,按照预算方案进行预算安排.10、中国政府复式预算的构成分哪些部分复式预算是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应的预算形式,反应预算资金的流动、流量,资金的性质和收支结构.我国主要分经常预算、资本预算、专项资金预算.经常预算,反应税收收入和政府一般活动的经常费用支出,采用政府会计账户收支对照.资本预算,反应债务收支、公共投资,采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专项资金预算,反应各项专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11、政府收入可以包含哪几种形式广义的政府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资金,其范围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狭义的政府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高培勇讲,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税、费,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的部分利润四个部分.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事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捐赠收入12、简述税收的三性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利强制征收,而非自愿缴纳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进行任何补偿固定性,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征税比例,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13、简述税种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财产课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按课税标准,分从量税、从价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隶属关系,分中央税、地方税.五大类,28个税种.1)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资源税,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4)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车船使用税5)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14、简述税收中性和税收效率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二是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15、简述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三部门的国民经济,包括居民、政府和企业.政府经济职能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并与家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税收从家庭部门分得收入,由在产品市场上消费生产的产品.画图税收对生产进行资源调配、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消费进行资源调整,对积累进行再分配.国民经济循环分为生产、分配、使用、积累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税收安排.16、公债与税费收入相比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借公信力和政权稳定性、财政收入的持续性,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格式化债权凭证.税收产生的较早,而公债出现的较晚.公债是国家信用、购买人自愿的,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公债是有偿的,税收是无偿的.公债是财政预支,而税收是真正的收入与税收相比,两者都是国家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国家满足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而公债则是一种补充.17、简述中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构成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一是收入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中的财政收入划分;二是支出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中的事权划分,支出关系的原则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三是转移支付的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之间财力的集中、补助和转移等.18、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控制财政收支规模的指导原则、相应措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政策,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措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扶持产业升级,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没有实现减税政策、而是加强税收征管、适度提高税收占GDP比重,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收入用于更多公共需求.19、财政风险主要是指什么财政主体不适当的财政活动,给进一步的财政活动、社会经济带来潜在危害的可能性.外部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财政资金遭受损失和财政运行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包括内生性、外生性财政风险.原因如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调控财力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投资的风险,预算赤字长期化、增长快,国债管理不合理,官员的道德风险等等.20、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何关系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只是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不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财政赤字只是以替代方式嵌入总需求,不会增加总需求,因而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胀.但当政府举债,并在银行体系形成额外的信用扩张,增加M2的货币供应.当政府举债,推动利率上升,央行为维持利率稳定,通过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胀.当有的国家国债过于庞大, 或者无法通过发行国债为赤字融资,政府可能直接增加货币发行、或向央行借款,结果也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按照费舍尔的货币公式p=kM/Y,当货币流动速度相对稳定时,货币供应增加,价格就会上升,产生通货膨胀.二、论述题1、论述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为加强中央政府对税收的控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地方征税积极性,调节地区间分配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税、地方固定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根据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财政改革包括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1)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关系,按分支只是、收益范围和法制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通过立法、而不是行政干预,建立政府间权责关系的准则.2)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并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收入体制.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现行收费管理制度,聪哥本上遏制乱收费,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3)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首先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中国“十三五”期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政府改革职能转变、合理定位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税制改革;同时强化绩效导向.2、为什么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民营部门按照价格机制提供,只能交由公共部门提供.政府经济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公平和效率是任何时期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都应坚持的两大原则.公共产品供应的公平与效率,也体现在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平等征税,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依法纳税,征税的比例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体现受益者纳税、能力高多纳税的特点.征税效率应体现征税过程的效率,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提高.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阻碍了经济发展,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会挫伤个人的积极性,甚至引致社会矛盾,影响长远的发展,从而无效率可言.所以公共物品的提供,要兼顾公平与效率.3、预算改革涵盖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背后的难点98年开始的预算改革,主要是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不彻底,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管理脱节.背后主要是官员的认识模糊、畏难情绪,地方试点不规范,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当前预算制度在当下中国最亟待解决的是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政府收入中,基金性收入、国有资本收入、社保费收入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预算改革使将所有政府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不能存在有利于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第一,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制度.第二,将新预算法落到实处,实施细则见面,绩效管理由点到面.第三,要依托于现代税收制,增加税收负担的公开透明,逐步增加税收负担分配上的公平正义难点有,1税收收入结构是畸形的,间接税比例过大,政府收支与个人的关系模糊、难以界定.2个人对预算缺乏直接感受,就不怎么关注.3历史发展原因,当前政府支出中关系民生福利的占比偏低,民众对预算的关注不大.4历史上,自家财办自家事,和自己没关系5历史上,缴税是企业的事,与新时代不相匹配.6此外,另外三张预算本的受益者缺乏公开透明的意愿.4、如何控制公共支出无序、过快增长财政支出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相对稳定.影响和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1)宏观因素经济型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要求不同,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会影响个人、企业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因而财政支出的增长收到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制约.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效率、政府干预的政策相应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但政治决策程序收到公共选择的制约,立宪、立法、行政和司法都来自公共选择的影响,进而控制公共支出.社会因素,就业、医疗、城镇化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进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2)微观因素政体内在机制和公共选择,要求财政支出在微观上额高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首付、政府采购制度等一些列财政改革,就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控制财政支出规模.5、中国公共投资领域的短板在何处有哪些新的举措正在补短板对于竞争性市场投资领域,应尽可能优化市场环境,按照市场规律,清理僵尸企业,为投资不足的领域腾出更多资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公共投资仍存在巨大需求.为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公共投资的原则是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找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短板,精准投资.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方向补民生短板我国从传统消费品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趋势将日趋明显.旅游、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这类产品的供给相对短缺,并且质量不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供给和提升质量.不过,这类产品呈现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在供给主体的确定和提供方式的选择上,仍然需要精巧的设计,避免低端重复和无效投资.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补科技创新短板我国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短板,需要坚定不移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补上科技创新短板.通过奖励、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关键技术研发,培育长期投资动能.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空间调整和城市化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仍然有很多,优先安排农林水利建设、交通通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物资储备建设等关系长远国计民生的项目.根据绿色发展理念补绿色经济短板增加绿色经济指标,将绿色环保的外部性内在化,引入资源税、污染税,碳排放权、绿色金融债等机制,培育发展绿色经济.优化有效投资的空间布局,补区域经济短板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不同步,投资增速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下半年扩大有效投资应结合城乡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优化投资空间布局.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乡村振兴计划等.补短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1)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着眼于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市场和制度优势,形成创新成果和不团推出和持续转化应用.2)现代服务业和民生继续领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不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一行一页、一城一地,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3)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4)着力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5)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6)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6、试评价中国政府收入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政府收入包括四个部分,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费收入、国有资本收入中国政府收入占比较高40%以上,具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好的实现宏观经济调节.政府再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较强.不足1)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中间接税占比70%较高,税收都可通过税负转嫁来影响物价,而人们对政府收支的感知很弱.来自政府性基金的收入比例太高,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占比过大,具有不稳定和“土地财政”的各种财政隐患、经济发展弊病.2)政府收入调节作用有限,收入负担不够均匀、不够透明.直接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有限,大量税源游离于征收范围之外,而间接税过造成实际的累退税,与累进税的公平原则不一致.3)广义宏观税负分布看,部分人群商品承担了过重税负,影响政府调控手段的选择,例如房地产市场上的广义税负很重.4)政府服务有优化空间,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税收收入混库问题容易解决,国地税分社导致纳税人面对两套税务系统,增加缴税成本.多部门征管,不利于征管的规模效应.5)一般预算收入外的政府收支还不够公开透明规范.7、营改增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需要注意哪些现实问题。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作用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作用

论市场失灵与财政之间的关系1.市场失灵经济学中把所有妨碍人类经济活动进入帕累托最佳境界的各种原因统称为市场失灵。

或者说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会边际成本,而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正因为这些现状的存在,才要通过国家财政只能这一个杠杆调节这些问题,从而有助于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1.1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一方面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严重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最佳。

另一方面又表明社会经济交易处于不均衡状态,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未达到最优状态,而需要政府的调节。

1.2市场失灵的原因1.2.1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促进市场的活跃性,但是竞争的局限性在于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

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因素而产生了垄断。

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

而市场又存在垄断,垄断造成的后果: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寻租行为等。

正因为垄断的存在,市场就不可能处于完全竞争的结构。

所以市场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它就有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1.2.2公共产品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

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需要付费的。

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

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

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市场失灵与财政之间的关系一、市场失灵的定义市场失灵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

是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

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

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

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

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

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

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

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

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4)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

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

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

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

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

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

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

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

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

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

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

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

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这些失灵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市场失灵,是内在于市场体系的配置无效率问题,比如垄断;另一类是社会市场失灵,即虽然在技术上是有效率的市场,但还是会产生一部分人不满意或不接受的结果,如物价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等。

市场失灵的表现还有许多,它要求人们科学地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市场失灵的原因:1.公共产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

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

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

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

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2.垄断。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不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3.外部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

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

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

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

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

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

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

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

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

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

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4.非对称信息。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

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市场失灵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市场机制本身又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在美国得到了应用,后来被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认可和广泛采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中,也始终坚持以市场调节机制为主导,同时坚持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必须有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

总之,市场与政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是市场失灵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但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也要重视和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把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它们优势互补,以便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弱点和缺陷,所以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中经常会出现市场失灵,学过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市场失灵了,可以依靠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但是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就能完全解决吗,政府就不会失灵吗?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政府也会失灵。

第一、因为政府具有经济人属性,有限理性,官僚主义属性以及垄断性等特点,会导致政府失灵。

第二、第二、在政治方面,由于政府权力的集中的特点,会造成对私权利的侵害;国家机构过度增长,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但是效率低下;在现实的政府中存在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和贪污受贿的腐败现象;另外政府干预具有行政手段的偏好,这些都会导致政府的失灵。

第三、第三、政府决策的非理性,难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寻租现象的客观存在,国家干预也可能产生权力集中与收入上分配的不公正,国家机构及其官员从这种不公正的分配中得到额外的利益,会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一种负向激励,从而降低社会的劳动效率。

正是由于政府在干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以上的诸多问题,所以在许多方面也会出现失灵,即所谓的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了,可以由政府干预;但政府失灵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作为一个法学--经济学人,从法学的角度来讲,政府失灵了,我们应该寻求制度救济——法律制度,并且最主要是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其中核心是经济法。

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国家干预也就随之加强,从而规范和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法也就随之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是政府经济行为之法,是保障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有机结合之法。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包括横向的经济关系和纵向的经济关系;经济法具有综合性、政策性、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等特点;经济法具有以下几个作用:规范政府干预行为,保障国家干预的实现;规范市场主体得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协调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促进改革的深化,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总之,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促进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