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_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_)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时间的脚印》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腐蚀fǔ shí 沙砾shā lì 山麓shān lù 沟壑gōu hè
龟裂jūn liè 帷幕wéi mù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第8课《时间的脚印》
踪迹[zōng]: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粗糙[cāo]:粗劣;毛糙。
覆盖[fù]:指遮盖、掩盖。
琥珀[hǔ pò]: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龟裂[jūn]: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wéi]: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铜壶滴漏[lòu]: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楔形文字[xiē]: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低洼[wā]:地势比四周低。
崩落[bēng]:陡峭斜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突然、快速下移运动。
烘烤[hōng kǎo]: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腐蚀[shí]: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孔隙[xì]:是岩土固体矿物颗粒间的空间。
刨刮[bào]:用刨子或刨床刮平木料或钢材等。
沙砾[lì]:指沙子和碎石。
掸[dǎn]:用力拂去的意思。
浑浊[hún zhuó]: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lù]: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hè]:山涧,山沟。
垫高[diàn]:用别的东西衬在下面,使物加高。
沉淀[diàn]: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53张PPT)
我们为什么 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 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 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 ,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
【教学重点】
1 真正理解用岩石的破坏和新生来记录时间的含义。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和重要意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浑浊 shí zhuó
山麓 lù
海枯石烂 kū
粗糙 cāo
刨刮 bào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 了。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 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 出发。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佚名《金缕衣》
五、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1—32自然段。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课文详细解析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 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 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文章解析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1.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 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雨水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具体
原因
第14段
人的作用
第15—17段 岩石生存的原因 第18—21段 岩石生存的结果
原因 分
结果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 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是否偏离了文 章的主题?
没有偏离主题,原因:①增强文章吸引力,使人联想 到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也会很有趣;②这是一种做铺垫 的写法,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有如此奇异的,那么大自 然记录时间的方式会更奇妙,更具内涵。
合作探究
试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 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 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第5段: 总领下文
第6段: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总
第7段: 过渡,引起下文
第8段: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结果
第9段、 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
概括
第10、11段: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第12段: 第13段:
文章感知
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4): 引出话题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 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详细阐述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分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及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课时安排与教学重点
本课计划安排2课时,其中第一 课时主要进行课文讲解和相关知 识点的介绍,第二课时则进行实
践活动和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包括:时间管理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时间规划的方法和 技巧、时间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
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引导学生 思考、讨论和实践,确保他们能 够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
修辞手法辨识
本课涉及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排比等,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辨识 。
作用分析
分析每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帮 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效 果。
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地质学知识
本课涉及到地质学的相关 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拓 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地球 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文学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陶世龙 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 元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 解读: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海枯石烂”的场景和山崖崩落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写作风格及技巧分析
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种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抽象的 时间和自然界的变化变得具体而生动。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岩石的形 成、变化入手引出时间的概念,进而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 课《时间的脚印》教 案及课件
REPORTING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文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课堂互动与探究环节 • 作业布置与指导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PART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REPORTING
八年级语文(下)《时间的脚印》精品课件
CHAPTER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
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通过《时间的脚印》这一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时间的关系,理解时间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与科学学科的联系
本文涉及到地质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科学原理和现象。例如,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让学生理解时间对于自然界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时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作家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来表达对生命、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如《红楼梦》中的“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等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哀叹。
04
CHAPTER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
《时间的脚印》一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时间的流逝?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该文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时间的脚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许多文学家和读者所推崇和传颂。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再分述时间的各种表现形式,最后总结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八年级语文(下)《时间的脚印》精品课件
目录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01
CHAPTER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输入标题
02
01
04
03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的背景《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时间的概念,并介绍了时区、日历、地球自转、公转等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对日历、时间计算等基本工具的运用能力。
本单元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知识内化有着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日历的使用方法。
(2)理解时区的概念,会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理解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
(4)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导致季节交替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日历计算年份、月份、日期。
(2)计算不同经度的时区差。
(3)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历,让学生回忆一些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带着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导入过程要求可以适当地增加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如《历史上的今天》等,鼓励学生多角度和多方面思考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二、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分段地讲解本单元的文本,每段文本讲解后需停留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外的实际含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时间计算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日历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时差计算以及其他有关时间的操作,如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等。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这个环节如里切换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语言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和区别明显的内容。
四、互动交流(1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将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可以问问题,教师也可以讲解相关内容,确保学生深度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 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 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 藏”。
; 保温装饰一体板厂家 保温一体板厂家 ;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 壹个晚上,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咯?真是因为看上咯谁家的丫头,穆哲不同意,跟你吵架咯?”“不是,八哥,不是穆 哲。”“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啊!你要急死大家吗?咱们兄弟不是壹直都是同甘共苦的吗?这么点儿小事儿,还算是事儿吗?你到是赶快说 啊!” “弟弟的事情,哥哥们也帮不上忙,也就不烦各位哥哥咯。”“还能有你八哥、九哥、十哥都帮不上忙的事情?你好好想想,这整 个儿天下全都是咱们爱新觉罗家的,八哥真是想不出来,还能有什么事情,是哥哥们帮不上忙的!”“八哥,弟弟谢谢您的好意,只是, 只是,您们这回真的是帮不上忙,因为,因为那个诸人,已经嫁人咯。”哈哈哈哈„„!茶楼雅间里爆发出壹阵阵大笑,特别是十阿哥, 乐得眼泪都流咯出来。九阿哥原本因为十四阿哥刚才跟他发咯壹通无名火,正别扭着呢,壹听这话,居然把刚才的不愉快全都抛在咯脑后, 指着十四阿哥的鼻子说道:“我说,我说,„„唉,十四弟,你,你,„„哥哥们以为什么大不咯的事情呢,不就是已经嫁人咯嘛,十四 弟真要是看上咯,给她夫家二百两银子,前脚打发走她的夫家,后脚你就把那诸人抬进十四贝子府里,这不就两全齐美咯嘛!瞧给你愁得 这个样子,真,真不明白,你怎么就像个情窦初开的小阿哥似的。哈哈,哈哈哈,„„”在三位兄长的壹片哄笑声中,十四阿哥的脸先是 涨得满脸通红,继而又转为铁青,最后竟是惨白惨白。第壹卷 第154章 求医虽然这些天壹直在昏睡,但是冰凝的大脑壹直就没有清静过, 壹会儿是“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壹会儿是爷的嘲弄神情,壹会儿是她羞愧难当的泪水。大病壹场中的冰凝,就这么壹会儿哭壹会儿笑, 头昏脑涨、浑浑噩噩的日子持续咯将近壹个月的时间。那天爷走咯之后,由于找不到方公公,冰凝又发起咯高烧,吟雪急得只好自己去找 苏总管。平时因为有方公公这个怡然居的管事大太监,找苏总管的事情从来也不会轮到吟雪的头上。可是今天,屋漏偏逢连夜雨,方公公 竟然遍寻不到踪影!而丫鬟的病又实在是耽搁不起,急得团团转的吟雪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得是深壹脚浅壹脚地寻到咯苏总管那里。由于 才四更天,苏培盛正睡得香呢,猛听到有人在外面喊门,以为是爷或是福晋有什么急事,吓得得他壹激灵地坐咯起来,急急下咯坑,连鞋 都没顾得上穿!待冲到门口哗啦壹声打开门壹看竟然是吟雪!虚惊壹场,又被打搅咯好梦,苏培盛那个气呀,简直就不打壹处来!要是别 的院子的奴才还好说,竟是那个不受宠的年侧福晋的大丫环,真是气愤至极。可是打狗还要看主人,苏总管强压咯半天的怒火,才没好气 地问咯壹句:“又怎么咯?”“回大总管,我家主子发热咯,麻烦总管派个
第8课《时间的脚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内容梳理
运动规律 岩石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形成规律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 胶结→新岩石。
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 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 科学主义精神。
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 知晓过去的年月。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 3000-10000年的时间。 “大约”一词,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内容梳理
内容梳理
跳读课文,划出生动形象的描写时间脚印的句子,简要欣赏。
第⑨段: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 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 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内容梳理
内容梳理
作为科普作品,首先要准确客观的介绍说明的内容。本文是如何体 现出了说明的准确?
内容梳理
第⑭段: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 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 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人对岩石的破坏——建筑兰新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
第⑫段: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 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 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 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 的一些石头。
“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 一米厚的岩石”。
非生物 生物
聚焦标题
——就是__________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壳变化留在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将发展的过程留在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优秀作文4篇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优秀作文4篇八年级优秀作文4篇:时间的脚印时间是一位无形的巨人,在沧桑的大地上踏出斑驳的岁月。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墙壁上悬挂的日历,也被一页一页地撕去。
从厚到薄,再由薄到厚,那一道道撕痕,不就是时间的脚印吗?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我们用日历见证了它的流逝。
那么我们人体本身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不要以为人生只能如初见,真的有等闲变却故人“面”的时候——其实,人本身就是时间流淌而铸成的杰作。
颜值总是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
从白皙稚嫩的皮肤到布满皱纹的额头,从茂密而具有魅力的青丝到稀疏而渐渐掉落的华发,无不见证着时间的脚印。
我想起爷爷本魁梧的身材开始萎缩,几丝白花花的银发被风吹起;我想起奶奶本苗条的体形也开始丰腴,好几粒药丸放在桌上等着下咽……像草木一样,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器官,我们的容颜,都会有荣枯的时候——因为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的头颅上轧过,留下斑驳的车辙。
思想的逐步成熟也在记录着我们的成长。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脑里一片空白。
除了嚎啕大哭,我们似乎只剩下无知。
等到六岁时,我们步入学堂、接受教育,在求知中渐渐明白事理。
十八岁走向成年,我们终于融入社会,开始了解社会的各种规则,懂得什么叫人情世故,也懂得不忘初心的坚守。
三十而立,即成家立业的好时机。
再到四十岁,就不容易被世事迷惑,沉稳而成熟。
步入晚年,有人嗟叹,有人豁达——因为之前,他们做出不同的抉择。
时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我们挽不住岁月;而它之所以珍重,是因为我们可以在时光里逐渐蜕变。
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无论是人体还是动植物,都经历过春的萌发,夏的蓬勃,秋的收获,冬的谢幕——原来,万物的生长皆是时间的脚印。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记录下他的踪迹,用钟表,用沙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记录着时间的痕迹。
人类文明的进步,便是其中的一种。
人类文明每向前跨出一步,便要经历大约几百年的时光。
从古至今的数千年时间里,人类文明记录了许多时间的痕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时间的脚印》是⼀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是说明认识岩⽯这⼀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然奥秘的热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原⽂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的旅⾏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过历史的每⼀个时代。
——⾼⼠其《时间伯伯》 时间⼀年⼀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们却想出了许多法⼦记录下它的踪迹,⽤钟表、⽤⽇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在⼈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野⾥的岩⽯,就是其中重要的⼀种。
每⼀厘⽶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种古⽼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从⼀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的⽔空了,那个壶⾥的⽔却⼜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在死亡,那⾥在⽣长;这⾥在建设,那⾥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的岩⽯在被破坏,同时它们⼜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成岩⽯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烂”的时候。
到过⼭⾥的⼈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往往堆积着⼀⼤摊碎⽯块。
碎⽯是从哪⾥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是坚固不坏的,它⽆时⽆刻不经受着从各⽅⾯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打着它……空⽓和⽔中的酸类,腐蚀了岩⽯中的⼀部分物质。
⽔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地转动,岩⽯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头。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石炭纪
离现在大约三亿到两亿多年前,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纪
分组讨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一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文章,如《名山不在高》《雨花石的来历》《济南为什么泉水多》等。本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思考些列问题: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3、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4、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讲述了生活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第二部分(5--29自然段) 讲解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三部分(30—31) 总结课文: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象”和“犀牛”化石
6亿多年前到5பைடு நூலகம்多年前的寒武纪
树木高大
长着长长的毛
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
石炭纪
“第四纪”冰河时期
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而湿的
气候很冷
岩石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奇形怪状的石头
《时间的脚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 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 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 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
FOOTPRINTS IN TIME
感谢各位的聆听
分享人: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学习难点】 用时分秒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你动动脑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 意义的数学信息?
请你动动脑
离 家 7时30分
? 时间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 )大格。
到 校 7时45分
巩固练习
2.李老师每天早上7点从家骑车步行到学校,7:20到达。如果他每分钟骑车能走300米,请你帮 忙算一算,李老师的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答案】 7:20﹣7:00=20(分钟) 20×300=6000(米) 答:李老师家离学校有6000米。 【解析】 李老师每天早上7点从家骑车步行到学校,7:20到达,共行驶了20分钟,依据路程=速度×时间 即可解答。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1.默读第一部分
①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钟表和日历
②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③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2.默读6-21
①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②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答案】 11:35到达 【解析】 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文本解读(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文本解读(部编本)《时间的脚印》文本解读1.文题诠释(1)“时间的脚印”是一个借喻,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
(2)大自然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
2.主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作者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并说明地球上还有更丰富的记录,号召读者去探求。
3.内容解读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4.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引出话题,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这部分分二层。
第一层(第5至第21自然段)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第22至第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第30、31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时手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
5.写作特色(1)语言准确、严密。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句中“大约”一词就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行性。
(2)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强。
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
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按照逻辑顺序,层次清晰。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进行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1.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及重点]1 .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3.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媒体:可用投影仪展示介绍岩石构造知识的一些画面,还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岩石从分化再到重新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受。
[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 媒体设计]1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解题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研习课文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订正: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