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之令狐文艳创作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优质】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85李雅雅发表晋江金井瀛洲小学李雅雅学习目标: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生:《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生1:(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生2:(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
再来(请学生)生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全班:(大声地)b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生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读。
生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
(读、理解、背诵)(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确定学习任务,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已的事。
)二、读诗。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
读错的马上帮助他纠正。
清楚了吗?生:清楚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诗句。
老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jiān ,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ji?n。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泊船瓜洲》2. 诗歌背景: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瓜洲的历史地理位置。
3. 诗歌意境:描绘了瓜洲码头的宁静夜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体会。
3.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意境分析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分享感受。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高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诗歌原文、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白板:用于书写关键词、重点解释等。
3. 音频:播放诗歌朗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韵律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瓜洲的历史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原文: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解释生僻字词。
3. 诗歌背景:讲解作者王之涣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4. 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鉴赏方法:教授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6.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分享并互相评价。
4.2 时间分配1. 导入:5分钟2. 诗歌原文:10分钟3. 诗歌背景:10分钟4. 意境分析:15分钟5. 鉴赏方法:10分钟6. 创作练习: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分享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诗歌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韵律、意境等方面。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陈明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学《秋思》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秋思》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请看大屏幕谁会读?读了有什么感受?(出示: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生谈感受:我体会到两首诗都是些思乡的诗歌。
B生:我体会到李白的思乡之情是明月勾起的,王维的思乡之情是佳节引起的异乡游子的牵挂。
师:那么在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乡愁又是怎么引发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二.新课教授:(一)知诗人,解诗题1.课件:王安石简介: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官至宰相,他曾因变法失败辞官,变法失败,他对做官失去了信心,皇命难为,心中无奈又悲伤。
这首诗是1075年,诗人前往京城第二次赴任途径瓜洲所做。
2. 剖题: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注意洲有三点水。
泊读音:bó意思:停泊,停靠。
诗人把船停靠在瓜洲。
(二)读正音,画节奏。
1.初读古诗a(1)自由读,师:注意诗中的生字,多音字,把它念得字正腔圆时然后念通顺,最后注意语速和节奏。
(2)指名读:正音:泊间数重还(3)师范读(4)齐读B(1)指名读出诗中的停顿,读得有板有眼。
(2)师生互动读4、3(3)全班齐读(三)抓字眼,明诗意1.一句:间:隔开。
师:隔开什么?瓜洲在长江北岸,京口呢?(画图)两地远吗?从哪里看出?何以见得?(一水)重读一水间,读出距离短。
2二句:瓜洲京口隔江相望,钟山呢?在哪里?(画图)数重山?数人,数日同理。
表示山多还是少?从哪里看出?只隔。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船瓜洲》。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诗人王安石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安石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泊船瓜洲》的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泊船瓜洲》,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
3.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瓜洲的图片或地图引入,激发学生对瓜洲的兴趣,简介诗人王安石。
2. 朗读诗歌:组织学生朗读《泊船瓜洲》,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等。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巩固练习1. 填空练习: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王安石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练习时的积极性。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范文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泊船瓜洲》课堂实录范文一、确定自学目标,引导学生先学初探师:(板书课题、作者及朝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大家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师:这首诗同学们之前已经按照老师的自学提纲进行了认真的自学。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自学提纲。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纲)师:自学提纲有三个要求:一是熟读诗歌,特别注意诗歌中多音字的读音;二是理解诗句,要运用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三是先提出一至二个问题,然后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已经解决了,你可以把答案告诉大家;如果还不明白,在小组学习的时候你可以问问其他同学。
(点评:自学要求明确,不仅有目标要求,而且有方法指导,能有效激励、指引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先学先探”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群学群探师:下面我们带着学习的收获进行小组交流,请组长主持。
(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步骤。
主要从朗读、理解、讨论疑问、合作展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引导。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学习步骤认真开展合作学习。
各组学习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每一个同学都在积极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达到8分钟。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倾听,指导。
)(点评:在先学先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是给了每个学生先学先探的所得在组内得到展示的机会,二是可以使个体先学先探所得在组内实现共享,实现组内个体间的所得互补,三是通过展示与互补,相互激励,彼此触发,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过程实际是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过程,也是获得愉快学习体验的过程。
妙!)师:刚才各小组在认真地学习、交流。
下面我请几个小组上来做展示,看哪个组的同学最自信。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都给自己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如“活力组”、“书香组”、“阳光组”等等。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每一个同学都自信地把手举得高高的。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师: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我们来对诗好吗?生:好!师:你们先来出诗的上句,我来对诗的下句。
生1:停车座爱枫林晚,——师: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2:小荷才露尖尖角,——师: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3:两岸猿声啼不住,——师:???你们太厉害了,谁来帮帮我?生4: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你们对诗的下句,好吗?桃花潭水深千尺,——生1: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真棒!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对答如流呀!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真好!这句诗诗哪首诗的名句,还记得吗?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咱们一起来背背好吗?师生同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知道吗?生1: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生2: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感情。
师:说的很好!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里,有写亲情的,有写友情的,有写景物的,还有写思乡情的,等等。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看看这首古诗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生:读古诗,读错一个音。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
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生1:黑白相间生2:间隔、间苗、间断、间谍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生:摇头晃脑读古诗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读,节奏感不强。
师:同学们,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生:有韵味地读诗师:谁再来读给大家听?生:读得可真好!大家一起来读!师:请大家默读古诗,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船瓜洲》。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泊船瓜洲》的诗意理解和诗歌鉴赏。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境的领会和描绘。
古代诗歌韵律和结构的理解。
学生的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泊船瓜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
3. 解析: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 描绘: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创意写作:学生以《泊船瓜洲》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的描绘和创意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文。
2. 关于王安石的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参考书。
4.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准备《泊船瓜洲》的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参考书,以便在课堂上供学生查阅。
3. 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是以《泊船瓜洲》为话题的一次语文课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1) 《泊船瓜洲》的阅读理解;(2) 《泊船瓜洲》的写作练习。
2. 教学目标:(1) 学习《泊船瓜洲》的课文,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 掌握文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瓜洲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泊船瓜洲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2. 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课文《泊船瓜洲》,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重点解读生词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3. 语言运用(1) 学生以泊船瓜洲为话题,分组进行小组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展示他们对瓜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求他们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句式结构。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阅和互动,并对彼此的作文提出宝贵建议。
4. 总结和展示(1)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2) 学生们可以选择性地进行作文的朗读和分享,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泊船瓜洲》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和归纳,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并且对于一些生词的掌握也更加熟练。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们有了很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展示,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同学们的互动,学生们也相互学习和进步。
整堂课的氛围积极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增加。
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需要更全面地了解瓜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能够更好地介绍和解读相关知识。
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一、自主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师: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宋代闻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来学习这首古诗?要完成哪些任务呢?生:要理古诗的意思。
师:对。
他确立了我们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理解诗意。
还有补充吗?生:要知道写这首诗的背景。
生:要知道的状况。
师:还是理解。
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还要熟读这首古诗。
师:特别好!在理解之前应当先熟读!只有读好,才能理解。
还有补充吗?生:还要把古诗背下来。
师:大家同意吗?全班:同意。
师:好,我们就初步定三个学习任务:熟读、理解、背诵。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师:我们先完成第一个任务:熟读。
分四人小组学习,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读错的立刻帮他订正。
清晰了吗?生:清晰了。
师:声音不要太大,能听清晰就好,开始。
〔同学分小组朗读,老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援助?告知老师。
生:京口的京我先读成了jìng,张雨同学告知我应当读jīng。
师:很好,还有吗?生:照字应是翘舌音,我读成了平舌音,是小组的同学告知我的。
师:把这句诗读一下。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刚才小组学习时候,我还留意到:有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样同学一次机会,请他再读一遍,特别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精神。
现在敢读给大家听吗?全班:敢!师:请站起来朗读吧。
〔多名同学朗读古诗〕师:很好,语音精确。
有一个字要留意:一水间的间应当读第四声。
有没有哪个小组集体读一读?〔小组齐读诗句〕师:特别好!〔同学鼓掌。
〕这掌声是不由自主的。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
现在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理解。
请同学们看课后的说明,仔细地看,仔细地想。
看看,每一句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想这首诗歌是什么意思。
假如有不会的,请打上个问号。
〔同学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导。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前言作为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古代史》中,我们必须涉及到很多有关古代水利和航海的知识。
在这方面,“泊船瓜洲”作为一篇脍炙人口、历史悠久的传记,无论是文化内涵还是历史价值都非常的丰富。
本实录针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生动教授这篇传记进行记录,并分享一些实践心得。
课前准备1.审阅原文:“泊船瓜洲”源于南北朝时期,是由南朝步兵校尉谢灵运所写的一篇传记。
在教授时,我们首先需要认真阅读原文,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步兵校尉谢灵运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南北朝时期的混乱,政治和军事都没有任何的安定。
此时谢灵运写下了这篇描写聂政的传记——《泊船瓜洲》。
也正因为如此,《泊船瓜洲》才带有浓重的时代色彩,需要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历史背景。
2.打印原文: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一些标记技巧帮助理解、记忆和分析。
为此,我们需要将文章稿件打印出来,方便老师和学生自由地做笔记或做标记。
同时,还可以帮助老师在课堂上方便地讲解文章内容,而不需要时刻关注电子屏幕。
课堂教学实录第一部分:引起学生兴趣在讲解《泊船瓜洲》之前,我们需要先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可以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例如: - 引入关于南北朝的历史——南北朝的分立状态 - 介绍部分内容——姓和名都很有特点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部分,老师可以选择用讲解等方式先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例如利用课前阅读原文的方式,让学生们提前体验一下向课堂。
同时也可以举一些类似“这是一篇讲述水师中的奇人聂政的传记”,“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等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期待。
第二部分:心有余而力不足——抒发感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讲述聂政这个人物的特点和背景。
他是一个非常热爱水师,并且不断适应新时代的人。
聂政在《泊船瓜洲》中其实讲述的是他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他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停留在自己的理想上,无法获得足够的推动力量。
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考虑加上一些讲解或者介绍聂政在历史上的地位,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背景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以及人物的感情与精神。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湛江市第九小学陈文静师:同学们,趁着上课铃还没响,咱们来一次背诵古诗的比赛,好吗?生:好!师:那咱们先来比赛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或者思念家乡的古诗,看看谁最厉害?谁先来?生:(根据课前时间指名背诵)…………师:真好!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
有信心吗?生:有!师:好!咱们上课!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写关于春天的以及表达诗人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请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书空课题――泊船瓜洲。
生:书空课题师:请读课题――生:读师:同学们把题目读对了,但“泊”字,还可以读……生:pō,血泊的“泊”。
师:在这,“泊”是什么意思?生:停泊生:停船靠岸师:同学们,仔细地看这四个字,你们就会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着好几种事物,你们知道吗?生:有“船”;有“瓜洲";有“飞鸟”、诗人和长江水。
…………师: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还有隐藏着的?生:还有………师:谁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生:停泊船只在瓜洲。
生:诗人夜晚,把船停在瓜洲的岸边休息。
生: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师:作者是谁?生:王安石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收集了关于诗人王安石的相关资料,谁来汇报一下:生:……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从你们的发言中,发现了你们不仅能查阅了丰富的资料,还能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老师相信,这些信息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出示:课件二】这就是王安石。
他……师:下面我们走进他的诗篇,走进他的内心。
先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先看自读导向【出示课件三】(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遍,注意:1、读准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把词读通顺,特别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最好诗中用笔画一画节奏。
明白了吗?生:自由读诗【出示课件四】师: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好,谁来读一读。
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不是都念准了。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泊船瓜洲》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的诗意和背景介绍。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分析。
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泊船瓜洲》的作者和背景。
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讨论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进行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背诵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诗的意境。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的背景和意象,讲解诗意。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实践法:进行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背诵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诗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泊船瓜洲》的原文和注释。
与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诗歌解读的参考书籍或文章。
3.2 教学材料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
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和表达。
评估学生的书面作业,如诗歌解读和表达能力训练。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4.2 教学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提升。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5.2 教学拓展介绍其他相关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欣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诗歌朗诵会、诗歌展览等。
来自《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
来自《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当一个人对前途无望时,心里一定很忧愁,自然就会思念家乡。
来一下了解一下《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吧。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01导入新课,明确任务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大家结合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如何学习这首古诗?要完成哪些任务?生:要读懂古诗。
师:你说的是理解古诗意思,对吧。
这的确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任务。
(板书:理解)还有哪些?生:要读懂诗人表达的情感。
师:对,学习古诗要懂得诗人表达的情感。
不过这也是理解的一项重要任务。
还有吗?(生思考)师:要理解诗意,需要生:(顿悟,连忙道)要熟读古诗。
师:对!要理解古诗必须熟读古诗不可。
(板书:熟读)还有吗?生:了解。
师:对,了解能帮助理解古诗,这也属于理解诗意的。
大家想想,平时我们学完古诗都要生:要背诵下来!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
(板书:背诵)师:好,下面我们就围绕三个学习任务(指板书)来学习。
02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师:首先,我们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熟读。
同桌每人读一遍,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如果有帮助纠正。
读书声音不要太大,同桌听清即可。
开始。
生:(读书,师巡视)师:刚才,同桌互读时,得到同桌帮助了吗?告诉老师。
生:我把“间”读成了第一声,同桌告诉我应该读第四声。
师:这是个多音字,很多同学读错了。
拿起笔在这个字上注个音,以免以后再读错。
还有吗?师:这首古诗我们很熟悉,相信大家一定读熟了,谁来读给大家听?生:(纷纷举起手)师:(指三生朗读)师:大家评价一下读的好吗?生:(评价)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朗读。
(师读)师:大家觉得好吗?好在哪儿?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有轻有重,有急有缓。
生:还有节奏。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听出了“门道”。
熟读古诗就包括读正确、读出节奏。
第一个任务我们完成的很好。
【精品文档】《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材说明《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到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家乡),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古诗有了初步的基础,他们在五年级时已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功方法。
这次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掌握了学法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教学此首古诗是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教学法。
【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基本技能,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领悟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晖”,理解“间、数、绿、意恐、寸草”等字词,理解诗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并掌握读古诗的一般方法。
品评诗中优美的词句,感受诗的节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家园、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并运用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1、读课文几遍,尝试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2、回忆并背诵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3、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王安石。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写有诗的小黑板,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比赛,这个比赛是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或者思念家乡的古诗,看看谁最厉害。
(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以开火车形式背诵。
师:作适当的指导,若有学生背诵了《泊船瓜洲》,应该作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令狐文艳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朝阳街小学孟晓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较长时间的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比如离开过三、五天,或十天八天,甚至更长时间?(众)生:有。
师:什么时候?想家了吗?生1:去年暑假我去了北戴河的姨妈家住了半个月,刚开始一点不想家,后来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姨妈只好把我送了回来。
师:想家时是什么滋味?能说说吗?生:我想家时什么都没心思去做,挺烦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想家时是什么滋味?生2:去年我去小五台山参加夏令营,一共去了七天,尤其是后几天,一到晚上,就特想家。
当时心里空荡荡的,像丢了魂似的,特难受。
生3:我想家时就默默地掉眼泪。
生4:我想家时,老想着家里的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坐立不安“。
师:是啊!老师又何尝不是呢?我也有想家的时候。
十八年前,老师异地求学。
三年之后又来到了千里之遥的宣化参加工作。
在异地他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的菜园,想念屋后的树林……总之,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中的牵挂。
我也因此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当心中那种想家念家的痛楚无以言表时我就对着窗前的夜空默诵一首我喜欢的短诗《想家的心情》。
有兴趣听吗?(众)生:有。
师: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朗诵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进行朗诵)想家的心情异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异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异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师:其实,思乡、思亲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怀。
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题目)师:请看“泊“字,它有几个音?生:两个,一个念po,一个念bo师:本课读什么?怎么讲?生:本课应读“bo”,停船的意思。
师:非常准确,你预习得很充分。
师:“瓜洲”你是怎么理解的?生:瓜洲是地名,它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城市。
师:画简图那么,题目该怎么讲呢?生:题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这个地方。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是谁把船停在瓜洲吗?生:王安石。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题目的意思呢?生:王安石把船停在瓜洲。
师:非常好。
关于王安石,你们有什么了解呢?生: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临川人。
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后人把王安石、苏轼等推为“唐宋八大家”名垂千古。
生:他曾经在朝廷任宰相,而且还实行过变法呢!师:(补充)对,他曾在朝中任宰相,而且是个难得的好官,不墨守成规,不断改革创新,推行新法,却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官。
后来,皇帝又突下御旨,让他回京复任。
这不,王安石接到旨令,赶紧从南京赶到京口,然后乘船北上,这首诗就是他在瓜洲停船时写下的。
下面我们打开书,来欣赏一下。
师: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顺每一句诗。
(生:大声自由读诗)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可谓声情并茂。
谁来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生1:读诗。
师:你很不简单,本课有4个多音字,你读得都非常准确。
(生鼓掌)生2:读诗。
师:也很不错,不但准确、流利,而且也较有感情。
师:下面我们听听录音。
(播放课件:配乐、配图、朗诵诗文)师:读得好不好?(众)生:好!师:读诗,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出诗的情感和蕴味,你们想不想读得更好?(生想)那我们首先去了解一下诗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师:……接下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或运用其它方法,研究一下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小组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通过讨论、交流,说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三、四句的意思: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呢?师:你真不简单,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两句诗。
谁再来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生:我是这样理解一、二句的: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水,钟山和瓜洲之间只隔着几座山。
(师画简图)师: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理解吗,钟山指哪?他大约在什么位置呢?生:钟山指南京,也在长江南岸,是王安石的第二个故乡。
(师在刚才的简图上标画南京的位置)师:第二句是说南京和瓜洲之间只隔几座山吗?生:不是,是说钟山和京口之间隔着几座山。
师:非常好!你们还读懂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王安石特别想家,想早日回到家乡。
师:真棒,你读懂了作者的心。
那你能试着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生读诗)师:读得不错,大家也试着读读。
(众生齐读诗)下面,我们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师:(出示课件――书中插图)我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
(手指图中诗人)这就是王安石,此时他站在瓜洲,看到了什么呢?生:他看到了一道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生:看到了与瓜洲隔江相对的京口,还有京口与钟山之间的重重山峦。
师:诗句是怎样描写诗人所见的呢?众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诗)师:点评一下,你觉得谁读得好呢?生: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读得好。
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觉到什么了?生:我感觉到瓜洲与家乡的距离好像特别近。
师:从哪些词感觉到的呢?生:(一水、只隔、数重)师:我们再看图,瓜洲与钟山之间隔着宽宽的长江,还有重重高山,实际上它们之间距离近吗?生:不近。
师:可作者却感到近在咫尺,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作者特别思念家乡。
师:非常好!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学生纷纷举手,比读,赛读,情感表达较充分)师:我们一齐来,读出两地的近在咫尺,读出作者心中的无比思念(生站起来齐读)师:再来看图,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岸边,望着对岸,望着家乡的方向,你会想什么呢?生1:我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生2:我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欢聚时快乐的时刻。
生3:我眼前又浮现出了临别时家人为我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师:是啊!这一切是多么令人难忘,多么令人留恋啊!诗人还会想到什么呢?生:作者还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他多想再我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啊!师:他的家乡在哪?生:在南京。
师:是,在江南的南京。
现在正值春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那么此时家乡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尽情想象一下。
(如能引用学过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就更好了)生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2:细雨濛濛,小河清清,鱼儿嘻戏,柳杨轻舞。
师:多美的景象啊!生3:春风拂面,碧草如茵,鸟语花香……师:正如诗中所写:千里莺啼众生:(齐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你们与诗人真是心有灵犀啊!诗人也想到了这美好的景象,他是想早日回到家乡啊!所以不禁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生:自由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此时皓月当空,作者眺望家乡,可谓心潮起伏。
师:此刻,家乡绿荫千里鸟语花香的美景不禁浮现眼前,诗人不禁吟诵道:(生吟诵后两句)师:此时,亲人的声叮咛,句句嘱托又萦绕耳畔,诗人又不禁吟诵道:(生吟诵后两句)师:此刻,诗人思乡之切,归心似箭,怎能不借月抒怀呢?生:(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诗中的“绿”字吧。
先说说它是什么意思?生:吹绿。
师:(强调)这里的“绿”不指绿色,而是吹绿的意思。
大家想想,这里的绿字还可以改成什么字呢?为什么?生1:可改成“到”或“来”。
生2:可改成“过”字。
生3:可改成“吹”。
生4:“绿”还可换成“满”字,因为“满”字能让人感觉到江南到处都是温暖的春风,更能体现春天的生机。
生5:还可用“拂”字。
因为“拂”字可以让人感觉到春风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更能体现春天特点。
(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师:比较起来,这些字哪一个更好呢?(学生各持己见,看法不一)师:你们的说法各有道理,王安石当年也一一想到了这些字,也曾为此感到迷茫。
他煞费苦心,共修改过16次,最终选用了“绿”字,可见作者写作时有一个特别值得学习的特点――善于推敲。
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推敲”精神。
也正是当年的反复推敲,这两句诗才成了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师:那么“绿”字到底好在哪呢?生1:“绿”字写出了家乡的美,一片绿色,生机勃勃。
师: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出作者家乡的美。
(生读,比读,赛读)师:关于“绿”,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恋。
师:非常棒!你对绿的的体会更深了一步,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出对家乡的爱和思恋,(生比读)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联系一下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当时背景,看看你能不能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
(学生思考)师:讲大家已知道,这上一次作者出山,是第几次出任宰相?生:第二次,师:那作者心情会怎么样?众生:高兴。
师:对呀!因为他又可以推行新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这“绿”字中还藏着一丝“春风得意”。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这一句,读出诗人官复原职的兴奋。
(生齐读诗句)师:好一个“绿”字,多么有有份量啊!可谓传神之笔!师:我们再来想,作者的革新曾遭到守旧派的层层阻挠,此次出山,他们又怎能善罢甘休,改革的道路自然艰难曲折,诗人的处境正如诗句所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到这些,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呢?生:他还有一份担心和惆怅。
师:对,他还有一份前途未卜的惆怅。
可见诗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下面让我通过读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内心吧。
师:(引读)让我们带着一份对改革成功,衣锦还乡的企盼,读最后一句诗(生读)师:让我们带着一份改革艰难,前途未卜的惆怅再来读(生读最后一句)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读整首诗。
(生读诗)师:(拓展)这节课,我们同王安石一起走进了一个美好的话题――思乡,思亲这是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
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类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生1:(背诵)《静夜思》生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3:背诵《夜书所见》生4:背诵《长相思》生5:诵读王维的《杂诗》,李觏的《乡思》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这些诗,这些作品是怎样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呢?想谈哪首就读哪首。
生1:《静夜思》是通过写景即写月光下恬淡、安详的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师:《乡思》也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是通过写路上眺望家乡所见到的景色来抒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思乡之情。
生2:《夜书所见》是通过写夜里作者所见,所想来抒情的。
生3:《长相思》是写行军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来抒发思乡之情的。
师: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写什么情景?生:家乡的兄弟们登高的情景。
师:这情景作者当时看到吗?生:没有,是想到的。
师:对,这首诗是通过想象家乡登高情景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的。
师:再看《杂诗》,透过注释,大家看看,诗句说的是诗人惦念家乡的什么?生: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