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渭北苏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习仲勋《关于渭北苏区》一文

——查阅三原县档案馆有关党史资料札记

凌尚文

《关于渭北苏区》一文,是习仲勋在1945年7月11日召开的中共西北党的历史问题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该文集中记述了从1927年冬至1933年夏,以三原武字区(民国六年至二十三年〈1917年——1934年〉三原县划为“整、军、肃、武、同、心、合、力”8个区,武字区辖三原陵前镇、马额镇,区政府设在陵前镇)、心字区(辖三原新兴镇、张家坳乡、嵯峨乡、洪水乡,区政府设在新兴镇)为中心的渭北苏区从创建发展到最后失守的斗争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为了详尽了解文献中涉及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相关情况,加深对该文的理解,笔者经查阅三原县档案馆现存的大量相关党史资料,对这份文献作以简要阐释。

1、渭北苏区的历史地域

文献中所说的“渭北苏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由渭北地区的党组织领导创建的陕西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区域,涵盖了渭河以北的三原县、富平县、耀县、淳化县和泾阳县,地域东至富平县的老户沟、淡村、都村、高村、康家洞、宋家河、石桥、觅子等地;北连耀县的华里坊、楼村、东牛、让牛、小丘等

地;西北临淳化县的固贤、方里、石桥等地;西接泾阳县的口镇、老庄、安吴、鲁桥一带;南到三原的白鹿塬、天齐塬南畔。东西长30余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总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人左右。

2、渭北苏区成立之前的党组织活动

中共陕西省党组织选择在距三原县城约15公里,地处三原北部原区的武字区、心字区开辟红色区域,是与大革命时期中共三原党组织特别是乔国桢等人在这里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以下简称“农运”)分不开的。三原是在陕西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县区之一。1925年12月,中共三原特别支部成立,张仲实(又名安人,陇县人)任书记。特支成立后,根据党中央的统一战线政策,协助成立了国民党三原县党部,并通过县党部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农运”即为其中之一。1926年5月,中共三原特别支部在县城西关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张振海任主席。1926年10月,乔国桢(陕西佳县人,1924年入党,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西办事处陕藉成员之一)来到三原武字区,三原“农运”随之广泛兴起。

3、乔国桢与武字区“农运”

1926年9月,党组织决定由亢心哉(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乔国桢、杜松寿(陕西华县人)等14名陕藉学员组成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西办事处,回陕西开展“农运”。

10月,以亢心哉为主任的办事处成员回陕后,因西安被刘镇华率领的“镇嵩军”所围,遂将办事处设在三原渭北中学,14名成员分赴渭北各县开展活动。

乔国桢在富平立诚中学开展“农运”活动时,结识了三原武字区的唐玉怀(农民,中共党员)、郭明效,并随唐、郭二人来到三原武字区开展“农运”活动。乔国桢由唐玉怀作向导,一个多月走遍了武字区各村堡。每到一地,由唐玉怀招集群众,乔国桢进行宣传讲演。他从农民缺吃少穿,讲到土豪劣神的压迫剥削;从反动官府的横征暴敛,讲到成立农民协会的必要性;从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讲到自己在广州和海陸丰地区所看到的农民运动的发展。他说:“工人有工会,商人有商会,农民要生存,就要成立农会”。在乔国桢的宣讲引导下,群众知晓农民协会是为老百姓办事的组织,并积极参与和支持。期间,国民联军二军共产党员史可轩(陕西兴平人)于11月在三原渭北中学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党组织从全县8个区选送5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全县“农运”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量骨干。同年12月4日,武字区农民协会在三原陵前镇大寨堡宣告成立。农民群众推选乔国桢、唐玉怀分别担任武字区农民协会区正、副主席,薛延俊、肖德印为委员。区农协下辖的4个农协分会和38个村民协会也随之成立,会员近万人。在武字区农协会的影响下,富平县的石桥、宋家河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

1927年4月,中共三原地委为了顺应全县“农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三原县农民协会,由庞诚斋(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担任主席。此时,全县8个区,有6个区成立了农民协会和自卫团(队),农民协会达到620个,会员约2万人。三原成为陕西“农运”最踊跃的县份之一。在三原的影响和带动下,渭北各县的“农运”活动掀起了高潮。泾阳县、耀县、富平县、淳化县也纷纷建立农民协会。武字区和渭北各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武字区成为渭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

4、黄子文与武字区武装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召开了扭转危局的“八七”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0月,在上海求学并加入共产党的黄子文回陕后,被中共陕西省委任命为中共三原县委农运委员。1928年2月9日,在黄子文、唐玉怀的主持下,成立了“武字区抗敌委员会”,推选孙志刚、李天保任正、副主任。翌年2月22日,又成立了抗敌委员会领导的农民游击队,唐辉智、孙平章任正、副队长,黄子文为总指挥,时有队员30余人。

4月20日,黄子文、唐玉怀利用掌握武字区民团的有利条件,联络心字区、军字区(今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楼

底村一带)、肃字区(今三原县西阳镇)的群众准备“交农”,口号是“天不下雨,天逼民反;苛捐杂税,官逼民反;百姓不反,离死不远;倘若一反,或者可免;各地联合,一律造反。”23日,以鸡毛传贴形式,通知了“交农”时间、集合地点以及各负责人。24日,两万多群众扛着杈把扫帚,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免除苛捐杂税”等口号,分数路包围了三原县城。25日,围城群众增加到3万余人。27日,县政府迫于形势,贴出了免除当年粮款的告示,群众才有组织地撤离县城。

5、配合渭华起义的“武装围城”

1928年5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特委领导的渭华起义爆发。为配合这一斗争,中共三原县委决定武装围攻三原县城。5月2日,以黄子文为总指挥,孟芳州(又名介人、士元,陕西洛川人,时任共青团三原县委书记)为政委,杨智中为游击大队长,组成了武装围城指挥部。围城的骨干力量是武字区抗敌委员会领导的农民游击队,同时联络了富平地方武装力量胡景铨、泾阳的马仙舟部。5月3日黎明,开始攻城,打响了渭北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因县城驻军已有防备,攻城未克。中午,黄子文带队到城西申家堡休息时,马仙舟突然叛变,缴了农民武装的枪,扣押了黄子文、孟芳舟和县委交通员雷展如(陕西大荔人),致使武装围城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