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暴新认识PPT参考课件
【医学课件大全】心室电风暴的治疗及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新华医院心内科 张松
心室电风暴的病因
Br ug ada 综合征 药物可能导致,如洋地黄、β受体激动剂、某些抗
心律失常药物等 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等 还可见于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Israel 等报道,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患者
ICD 后频繁发作室颤, 服用西洛他唑, 可使 Brugada综合征患者抬高的ST 段恢复正常, 后随访13 个月无室颤发作。
药物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在抑制左室 电风暴的急性期有效,异丙肾上腺素有降 低Brugada 综合征患者抬高的ST段和抑制其 反复发作室颤的作用 。Brugada 综合征发生 电风暴时首选异丙肾上腺素 。
1997 年Tavernier 等报道1例植入ICD 的患者, 发作 室颤76 次, 电击无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成功终止 室速/室颤发作。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被证实 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药物。
另外,有报道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室电风暴最 为有效的药物( 常选用美托洛尔) 。
2006 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猝死预防 (ACC/AHA/ESC) 指南指出, 静注β受体阻滞剂是治 疗心室电风暴的唯一有效方法。
可能的作用机制
①β受体阻滞剂能逆转心室电风暴时的多种离子通 道的异常, 抑制Na+、Ca2+内流及K+外流
②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 能作用于交感神经中枢, 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降低心率,使室颤阈值升 高60%~80%
③β受体阻滞剂具有治疗基础心脏病的作用: 如降 低心肌耗氧量, 逆转儿茶酚胺对心肌电生理方面的 不利影响,使缺血心肌保持电的稳定性; 抗RAAS 系 统的不良作用
雷电的基础知识及雷电的防护(精讲PPT培训课件

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途径与方式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 媒体,发布雷电防护知识 和预警信息。
社区宣传
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 位等场所开展雷电防护知 识宣传活动,如讲座、展 览等。
网络宣传
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官方 网站、社交媒体等,发布 雷电防护知识和预警信息。
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知与防范意识
电场与电离
积雨云中的水滴和冰晶在运动过程中会摩擦产生静电,形成强大的电场。空气中的气体分 子在电场中被电离,形成正负离子。
放电现象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负电荷会向地面移动,形成下行先导。当先导与地面物体接 近时,地面物体上的正离子迅速向空中移动并与负离子发生碰撞,产生强烈的电流。
雷电的种类与特性
况。
仪器观测
利用各种气象仪器,如电场仪 、磁方向仪等,对雷电进行观
测和记录。
卫星观测
利用气象卫星对雷电进行观测 ,获取大范围雷电活动的信息
。
多普勒雷达观测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雷电产生 的回波,分析雷电的强度、位
置等信息。
雷电预警系统的原理与作用
原理
通过监测大气电场、电磁场等变 化,预测雷电的发生和移动趋势 。
紧急抢险救援
对于遭受雷电灾害的地区,应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开展 搜救、抢险和救援工作。
灾后处置与恢复重建
灾情评估与统计
对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统计,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恢复重建规划与实施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并组织实施,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 生产生活秩序。
05
雷电防护知识普及与教 育
将雷电防护知识纳入课程
在学校课程中加入雷电防护知识,让学生从小就 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防雷电安全知识教育PPT课件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 超过10亿美元。
一是带电的云层直接打在大地上某一点叫做“直击雷”。 二是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 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 “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 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 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种 “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 者无声地消失,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感谢您的耐心聆听
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 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 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 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 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 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除了产生极强的电 流和高温外,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中的 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 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也是一种 巨大的声波,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
雷电天气应该这样防护: 1、雷电发生时,留在室内, 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 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切勿接触天线、水管、 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 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 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3、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 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雷电天气应该这样防护: 4、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 羽毛球拍、高尔夫球等扛在肩上。 5、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 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6、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 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7、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开摩托、快骑自行车 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 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雷电知识讲座PPT课件

.
35
.
36
.
37
户外避雷十法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 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 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 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 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 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 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 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从针尖向地面画弧。如 下图所示,则图中曲线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 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Hr的取值 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 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 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
29
.
30
避雷器
避雷器: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 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 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 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避雷器通常接于 带电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 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 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 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
.
19
避雷针用于高层建筑、烟囱或油罐上。下 引可用避雷线连接。避雷针由针体及安装 类别结构件组成。针类采用不锈钢;针体 须用铜包钢圆棒或钢管为基材
.
20
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 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 的导线。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 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 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 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 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 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 保护。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 大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风电安全风险点辨识及预防措施PPT课件

标准的钢丝绳卡法, 主钢绳保持平直
防止吊索断裂或打滑
1.使用软物、填料或木块 2.双支穿式结索方式起重时,支间夹角不大于90度 3.穿式结索起重时,倾斜角度较大时,应增加钢丝绳
缠绕的圈数
尖棱利角部位加垫物
光滑部位加垫物
夹角<90度
起重作业十不吊
1.被吊货物无安全吊点并且不具备安全起重条件时; 2.指挥信号不明时; 3.超过额定负荷、被吊物重量不清、被吊物被埋置、 吊绳歪拉斜挂时; 4.作业现场视线不明光线暗淡,无法看清场地、吊 物情况时; 5.被吊物体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时;
打节
扭曲
绳索磨损
鸟笼
吊装带特别注意事项
1.吊带标签遗失或无法辨认吊装吨级 2.化学腐蚀 3.有洞,磨损,割痕,压损或者刺破 4.纤维断裂超过5% 5.有死结 6.缝合线断开或者磨损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 题及状况对比
完好的防脱 装置
吊钩防脱装置弹 簧失效,可能导 致吊绳从钩内滑 脱。
钢丝绳卡扣反装,主钢绳 受力变形,降低了承载能 力,同时缺少一个卡扣。
6、吊挂重物在加工时、臂杆下或重物下有人时; 7、带有棱角物件与吊绳间未作保护时、结构或 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情况时; 8、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危品场所和高压输电线下 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时; 9、被吊物体上站人或浮放活动物时; 10、指挥人员违章指挥时。
作业现场吊装风险识别
1、吊索具或附件、吊点断裂或滑脱(未试吊); 2、起重机吊臂(悬梁)倾覆或钢丝绳断裂; 3、吊件突然摆动、倾覆、旋转伤人(人的站位); 4、 起吊后用手去碰吊索或吊物(不用引绳)致夹 手压脚; 5、 高空吊装坠落伤人; 6、吊索具、吊物碰到带电体触电; 7、吊车转盘旋转挤伤人,收支撑夹手夹脚;
心室电风暴的可能机制课件

钙离子对心脏电生理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监测血清钙离子水平 ,维持钙离子平衡,有助于预防心室电风暴。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心室电风暴的常见诱因之一,及时发现并处 理心房颤动,可预防心室电风暴的发生。
室性心律失常
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室性心律失常,防止 其进展为心室电风暴。
离子通道基因变异可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发心室电风暴。
详细描述
心室电风暴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与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多种离子通道基因 变异可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心室电风暴。这些离子通道包括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 钙离子通道等,它们在维持心肌细胞膜电位和传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02
心室电风暴的触发因 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01
02
03
心肌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导致心 肌缺血,引发心室电风暴 。
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导致心 肌梗死,进而引起心室电 风暴。
炎症反应
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引起炎 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 伤和心室电风暴。
心肌炎与心肌病
心肌细胞损伤
01
心肌炎和心肌病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发心室电风
其他治疗措施
纠正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等可诱发心室电风 暴,因此应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以稳定心电 活动。
心理治疗
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诱发心室电风 暴,因此应采取心理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心 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06
心室电风暴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积极治疗原发病
心血管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血管 疾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 预防心室电风暴的发生。
雷电知识普及培训课件

防雷与防静电概述雷电灾害日趋严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活动十分频繁,雷电灾害已成为我国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范围内均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中国也不例外。
其中,强对流天气、强雷电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
同时,雷电除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外,对地球的电磁环境稳定也产生了影响。
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各种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应用数量的迅猛增长,电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雷电击穿空气的距离缩短,防雷设施不完善的一些建筑遭雷击的概率增大。
同时,伴随着技术进步、信息技术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抗电磁干扰及攻击的能力反而越来越差,雷电及人工产生的电磁环境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等,均是雷击的重灾区。
雷电预警水平有待提高据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赛场区半径3~5公里范围内的海淀、丰台、南郊观象台、朝阳、顺义水上公园布设了5台大气电场仪。
该监测系统可对局部地区潜在的雷电活动发出警报,在发生雷电前10分钟至1小时前发出预警。
同样,类似的仪器设备也在今年国庆庆典中运用。
但是,有关专家表示,“大气电场仪误报率很高”,机器很难精准找到雷击落地的具体位置。
尽管我国的闪电监测技术几乎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但它也只能在闪电落地后近1秒钟才能监测到。
“雷电的随机性太大了,目前全世界都还没能解决精确预测雷电发生时间、地点、频次这个难题。
”张义军说,“国内外在预测手段上水平是差不多的。
一般只能进行0~2个小时之间的临近预警,准确率在60%~70%。
而两个小时以上的预警准确率就会下降非常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大气电学委员会委员郄秀书曾对媒体表示,雷电灾害的预报,在全世界都才刚刚开始。
常规的天气预报也是随着观测技术和数值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料和经验的慢慢积累,逐步提高预报准确率的,所以雷电灾害的预报也要有一个过程。
急诊交感电风暴的处理策略课件

详细描述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存在缺血缺氧的情况,同 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进 一步加重心肌损伤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该病患者通 常存在冠心病病史,需要积极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改善 心肌供血。
THANKS
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脏离子通道存在缺陷,导致心脏 电活动异常。当患者受到交感神经刺激时,如情绪激动、 运动等,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甚至猝死。
案例四:暴发性心肌炎合并交感电风暴
总结词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以心肌严重炎症为主要 特征的疾病,进展迅速,常伴有多器官功能 衰竭和休克。
详细描述
重症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病 毒、柯萨奇病毒等。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肌细 胞坏死和功能障碍,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 强,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 心肌损伤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案例三:长QT间期综合征合并交感电风暴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QT间期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心脏离子通道异 常导致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增加猝死的风险。
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交感电风暴的迹象,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公共卫生预防与控制
宣传教育
向公众普及有关交感电风暴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 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管理
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预防交感 电风暴的发生。05交感电风暴的来自后与转归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患者自身因素
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心肌功能等,这 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影响患 者预后。
风暴持续时间
风暴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重,预 后通常较差。
电风暴_精品文档

三.医源 性电风 暴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是电风暴的最常见病因。
01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 脏暴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1、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心肌病; 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根据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年内电风暴发生率约25%, 在1次电风暴中可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约5~55次。甚 至有个别病例在30h内由电风暴致ICD电复律和除颤637次, 5d内电复律和除颤>3000次。
其诱因包括焦虑、心功能恶化、药物因素等。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ICD电风暴
• ICD有痛性治疗的危害
休克等,如表现为持续性发作,依据时间长短不 一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休克及 心功能衰竭。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3、植入ICD后
随着ICD植入数的增多,ICD电风暴已成为心内科医 生面临的重要和棘手的问题,是IC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多种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脏电不稳定性,从而促发 电风暴发生,常见因素包括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停用或减量或 药物的副作用等。
交感电风暴的概念及病因
病因
一.器质 性心脏 病
二.非器 质性心脏 病
心室电风暴是一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植入型心律 转复除颤器(ICD) 后、非器质性心脏 病及继发于各种急危重症。国内外心 室电风暴的发生率报告高低不一,根 据Israel等报道,已植入ICD患者在3 年内电风暴发生率约25%。国内报道 心室电风暴中约有34%未发现器质性 心脏病。国外对电风暴促发因素的研 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占14%, 电解质紊乱占10%,心衰失代偿占19%, 其他或无明确原因占57%m。
第8章_雷电和静电PPT演示课件

基
电效应
础
知
热效应
识
机械效应
电磁效应
29
1. 电性质的破坏作用
(1)可能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断路器、绝缘子等 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 大规模停电;
(2) 绝缘损坏可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3) 二次放电的电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二次
放电也能造成电击; (4) 绝缘损坏后,可能导致高压窜入低压,在大范围
三类防雷建筑:防直击雷
42
建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计算
筑
物 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计算
防
N=KNgAe
K----校正系数一般取1; 旷野 K=2;
雷
金属屋面砖木K=1.7;河、湖、山坡下、电阻率较小,潮 湿建筑等K=1.5;
分 类
2)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计算
Ng=0.024Td 1.3 Td-----年平均雷暴日(天/年)]
一类防雷建筑、二类防雷建筑、三类防雷建筑
物 2、建筑物防雷总要求 防 A、各类防雷建筑均应防直击雷;
B、一类防雷建筑、二类防雷建筑应防感应雷。
雷 C:应采用等电位连接
规 D:不是防雷建筑应采取防雷波侵入措施。 范 3、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类防雷建筑:防直击雷、感应雷、防雷电波侵入
二类防雷建筑: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感应雷
24
二、雷电参数
防
雷
雷暴日
电
雷电流幅值
部 分
雷电流陡度
雷电流陡度即雷电 流I随时间上升的
速度。
雷电冲击过电压
25
4.雷击冲击过电压 雷击时的冲击过电压很高,直击雷冲击过电压可 用下式表达:
前一部分决定于雷流的大小和雷电流通道的电 阻;后一部分决定于雷电流通道的电感。
《雷电基础知识》课件

电荷的积累和减小过程
电离和复合
电荷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电离和复合来积累和减小,它们是正反应过程。
放电和击穿
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和击穿现象,放电将释放电荷,而击穿会让绝缘体出现短 腿。
电容器特性
电容器是一种可储存电荷的设备,其特性和电荷积累和释放过程有关。
放电的形式和规律
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是指由于电场强度过 大而产生的,一般发生在导体 表面或者尖端。
电弧放电
电弧放电是指经过极少量气体 形成的导电通道而产生的放电, 常见于弧焊和等离子体产生的 现象。
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是最常见的一种放电 形式,其规律和能量等方面都 比较复杂。
雷电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1
直接击中
如果一个人被雷电直接击中,那么他会受到电击、烧伤、昏迷、甚至死亡的危害。
2
Hale Waihona Puke 间接伤害如果一个人被间接击中,例如在接近某一个被击中的物体时,他也会受到一定伤 害。
雷电基础知识
欢迎来到雷电基础知识的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了解关于雷电的一切知识, 包括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的类别、雷电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等等。
什么是雷电?
1 自然界的电现象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电现象,伴随着闪电、雷声和风暴。
2 电荷的释放
雷电是由电荷的积累和释放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也是天气变化的表现。
电流的概念
电流的定义
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速度,它的大 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 面的电荷量来表达。
电阻的概念
电流随着电阻和电压的变化而变 化,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流通 过的物理属性。
导体的特点
导体是指能够轻松传导电荷的物 质,如金属和电解质。
防雷电预防知识主题PPT课件

目 录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 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 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 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 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 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 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抵 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 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雷声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强烈的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火 花放电现象。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为什么我 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 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 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 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 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 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c、无法躲入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电线杆
d、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家用电器 e、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f、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室外的人应尽量不要走动,更不要打手机,在开阔地带最好双 脚并拢就地蹲下,双手抱膝,以免跨步电压伤人;在室内的人 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切断所有电源,不要用电脑,不要 看有线电视等,以免室外线路将雷电引入室内,造成损伤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 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 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 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王俊贤
2020/1/10
1
概念
心室电风暴(VES)
又称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ICD电风 暴、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 导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 的重要机制。
2020/1/10
2
概念
2004年Vema licaslan F等人提出这个概念。
血钾、镁过低(或过高) 和重度酸中毒 创伤、不适当运动、恐惧或焦虑等心理异常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激动剂、抗心律失常
药物等
2020/1/10
15
心电图特征
预兆表现:
发生前常有窦率升高,单形、多源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增 多,可呈单发、连发、频发,当偶联间期逐渐缩短时,可出 现“R on T”致室速/室颤,随后有ST-T段改变,室性早搏 可伴有ST段呈“巨R型”抬高或ST段呈“墓碑型”抬高,缺 血性ST段可显著抬高或下移,T波较前增高或增深,新出现 U 波异常等
原发性(遗传性)病的表现更加明显,如原发性心电疾病可 出现 QTC 间期更长或更短,Burgada 波、Epsilon 波或 Osborn 波更显著等
2020/1/10
16
心电图特征
预兆表现:
获得性离子通道病可出现Niagara瀑布样T波、T 波电 交替、U 波电交替等
晕厥伴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可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伴室性逸搏心律、束支与分支阻滞或HV间期延长、H 波分裂等
定性,从而促发电风暴发生,常见因素包括交 感神经活性增加、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电解 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停用或减量或药物 的副作用等。
2020/1/10
10
发病机制
一、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运动过程中、情绪波
动、心衰发作、围手术期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情 况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改变了细胞膜离子通道 的构型,使大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 起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7
二、非器质性心脏病
3、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在极度愤怒、 恐惧、悲痛、绝望等状态时,由于儿茶酚胺 过度分泌增加,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自主 神经功能严重失衡等可诱发电风暴。
2020/1/10
8
三、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指原(特)发性离子通道 病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原发性长QT综合 征、原发性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 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特发性室速、家族 性阵发性室颤、家族性猝死综合征等。
2020/1/10
6
二、非器质性心脏病
2、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使心
肌细胞处于电病理状态(如自律性增高、室颤 阈值降低等)、加剧原有的心肌病变和或增加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受体兴奋剂、抗心律失 常药物等)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其中以重度血 钾、镁过低或过高和重度酸中毒时极易诱发电 风暴。
2020/1/10
2020/1/10
11
交感风暴机制 交感过度激活
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
酶促反应
细胞膜离子通道构形改变
Na+、Ca2+内流
K+外流
恶性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激活引起心室电风暴示意图
2020/1/10
12
发病机制
二、希浦系统传导异常
希浦系统传导异常参与了心室电风暴的形成, 起源于希浦系统的异位激动不仅能触发和驱动室 速/室颤,而且由于其逆向传导阻滞,阻止了窦性 激动下传,促使室速/室颤反复发作,不易终止。 房室阻滞伴束支阻滞、H 波分裂、HV间期>170ms 等均为发生心室电风暴的电生理基础。
2020/1/10
18
2020/1/10
19
临床特点
1、发作性晕厥,是心室电风暴的特征性表现。
2、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心率
加速等。
3、相关基础疾病相应的表现:
①缺血性胸痛;
②心功能不全、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体液潴留等;
③电解质紊乱、颅脑损伤等相应症状;
该类心脏病的电风暴发生率高,可发生于任何 时间,但由于总体人数较少,故电风暴总发生 人数少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2020/1/10
9
四、 植入ICD后
随着ICD/CRT-D植入数的增多,ICD电风 暴已成为心内科医生面临的重要和棘手的问题, 是IC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多种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脏电不稳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 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心室电风暴做 出明确的定义: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 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 床症候群。
2020/1/10
3
病因学
电风暴可以发生在各种情况下:
一、器质性心脏病 二、非器质性心脏病 三、遗传性心律失常 四、 置入ICD后
2020/1/10
4
一、器质性心脏病
1、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
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其 中ACS的电风暴发生率高. 2、高血压心脏病 3、扩张型心肌病 4、先天性心脏病
2020/1/10
5
二、非器质性心脏病
1、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衰竭或急
性呼吸窘迫症、急性重症胰腺炎、嗜铬细胞瘤 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上述疾病通过严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氧血症、损害心肌因子、 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电解质失衡等可诱发电风暴。
2020/1/10
17
心电图特征
室速、室颤的心电图特点:
1、室速/室颤反复发作,呈连续性,需药物干预或多次电复律。 2、反复发作的时间间隔有逐渐缩短趋势。 3、室速起始搏动的形态与室性早搏相似:室速多数为多形性、 尖端扭转型,极易恶化为室颤。 4、室速频率极快,一般在250~350次/分左右。室律不规则。 5、电转复效果不佳,或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室速、室颤 仍反复发作。 6、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终止室速、室颤发生。
2020/1/10
13
发病机制
三、β受体的反应性增高 β受体介导的儿茶酚胺效应在正常生理状
态虽然并不很重要,但在心衰和心梗的发展过 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导致恶性室性心 律失常。肾上腺素可能通过β受体激活,使心 肌复极离散度增加,触发室性心律。
2020/1/10
14
发病机制
四、其它因素引起心肌电活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