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数学中有许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内容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聋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即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生活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生活知识抽象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转化,聋生就能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

在教学《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努力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逐渐推理总结出有关的数量关系,最后得出一般性的通项公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感觉比较切合聋生的思维特点,便于降低教学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的意识。

从上课的结果来看,切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概念教学时,具体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出示一张生活中常见的堆水管的图,引导生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然后引导生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分别有几根水管,把这些数字标注在旁边;
启发学生: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得出结论:第二层比第一层多1,第三层又比第二层多1,依此类推;
再启发学生:如果第一层水管数用a1表示,第二层水管数用a2表示,那么第二层水管的数量与a1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a2=a1+1的结论。

这时师再把第一层的数、中间相隔的数等分别用字母a1、d等表示,告诉学生,象这样一列数,每一项与它前一项差等于固定的数(用d表示)的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然后再结合书上的定义,将定义中的关键词与具体的水管进行一一对应,帮助学生理解,如首项就是第一层的水管数(用a1表示),公差就是下一层跟上一层之间相差的数(用d表示),而项数在这里就是指水管的层数(用n 表示),这样,聋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相关的概念。

苏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一) 概念和基本性质1. 引入首先,我会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通过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将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差、首项和通项等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我将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二) 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1. 引入在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我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通过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公式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将详细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包括其公式推导过程和相关应用技巧,同时还会通过例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

3. 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我将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三) 应用实战1. 引入在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基本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后,我将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知识点讲解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将辅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将重点讲解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教授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将安排一些实战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效果还算不错。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数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会介绍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教学反思和教案。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授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能够分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灵活掌握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等差中项和等差数列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和示例,向学生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阐述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举例和解题过程中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等差数列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4. 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时,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灵活掌握应用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独立解答一些复杂题目。

三、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性质和运用,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讲授•定义等差数列的概念,并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阐述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运用,主要包括公差、项、数列取值等。

•介绍等差中项的概念,引入等差中项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1对于高考班来说,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储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迎接高考。

而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创新题多数都是数列部分的题目,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点,掌握高考常考题型,并能达到举一反三。

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向同学们总结了近五年的高考题中数列部分的题目所占分值的平均分,意在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然后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让同学们能够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第三让同学们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利用一定的时间记忆,主要是记忆公式,因为这部分的题目主要是选择适当的公式解决问题,第四是典型例题,我总结了三种例题,也是高考易考题型。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比较踊跃,并能对问题的解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找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2.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对象。

复习课就是要以总结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很方便的了解了重难点,通过典型例题直观的了解考试要点。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欠合理。

在让同学们背公式的过程中花费时间太长。

课后反思,如果当初就把几个公式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背,然后通过教师考察或小组成员之间考察,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放”的力度不够。

在分析典型例题时,总担心个别基础不好的同学不会,本来可以由学生阐述解题方法,也由我来说,所以学生的主动权给的不够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实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本节课内容的本质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等差数列》是高一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研究。

实际上本节内容就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揭示通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将公式加以应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工具。

等差数列虽然是最简单的数列,但它是研究复杂数列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对我们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节中对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深刻理解及熟练运用是学习整个数列的关键,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最明显的就是等差数列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做了较好的铺垫并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1.新课标明确指出:本节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本节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和累加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体验知三求一和相关的计算。

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

2.从学生所具备得知识能力来看:学生对数列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

3.从学生所具备得素质能力来看:在高一开始新教材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且学生具有了一定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⑵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数列的分析、探究得到等差数列的概念,提高学生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⑵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⑶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探究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⑵ 通过具体问题,发现等差关系,并利用数列知识予以解决,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问题再现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给出数列两种表示方法基础上来研究的,对数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仅停留在表面上,而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更有一些问题。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篇一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这节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回过头清理一下,感觉学生对定义和通项公式掌握不错,对一些基本问题,能按照要求转化为首项和公差来处理;能使用简单的性质;对五个基本量之间的转化比较灵活;课堂展示、质疑气氛活跃。

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数列主要解决是数的问题,求数列的通项实质是寻找一列数所具有的规律,这一部分与学生以前学过的找规律问题类似,因而学起来轻松有兴趣,他们也有对其进行探究的热情,如,学生由定义推导出通项公式=1+-1,-=-,若+=+,则+=+等。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解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不能用在恰当的位置,计算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对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受课本例题的影响,过程复杂,写成+1-=--1,没有抓住定义的内涵,将问题的形式简单化,写成+1-=常数,因而在做题时出现3+1-3=2,这样的式子看不出此数列是等差数列。

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含义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不能正确表达。

对求等差数列前项的最值问题,有求和公式求最值比较熟练,但从通项研究最值问题不够熟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力求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重要方法熟练掌握。

篇二等差数列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成功的地方1、合理置疑。

在课前复习中,我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花3分钟还没有解答出来的一题目求数列1,4,7,10,13,……的一个通项公式。

设下悬念,学习了这节课内容之后,相信大家能在1分钟之内就能求出它的通项公式。

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眼睛瞪得大在的,半信半疑,课堂上出现一种欲罢不能的愤愤不平状态。

为这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表扬在87中的课堂更显神效。

在学校领导介绍学校情况和周二听了高三、高二各一节课情况下,脑海里就思考着,87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学困生学可能占一大半,我思考如何才能使我的课堂更高效呢?使自己的课受学生欢迎?能在宽松祥和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与突破难点内容呢?这时我想起了我们可亲可敬的王红教授提倡的亲文化。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则)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则)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则)第一篇: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分析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教学过程】一、尝试预习,以旧引新出示题目:观察下列数列,按规律填空1)1,3,(),7,9,…… 2)2,5,8,(),14,…… 3)-2,3,8,(),18,…… 4)12,8,4,(),-4,……师:这些数列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相等。

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列取个名字吧?生:等差数列。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等差数列。

板书课题:等差数列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尝试举例,强化概念师:等差数列强调每相邻的两项,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相等,作为差的这个数对每个差式都是公共的,我们可以叫它什么?生:公差。

师:很好,前面四个数列的公差分别是多少?生:2,3,5,-4。

师:你能举出等差数列的例子吗?(学生举出3至5个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公差)师:你在举例子时,最先确定哪些量,然后给出整个数列?生:首项和公差。

2.尝试推导,应用概念师:如果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是a1,公差是d,你能写出它的第2项、第3项、第4项、第5项……吗?生:a2=a1+d a3=a2+d=(a1+d)+d=a1+2da4=a3+d=(a1+2d)+d=a1+3d a5=a4+d=(a1+3d)+d=a1+4d ……师:按照这个规律,你能得出第n项吗?生:an=a1+(n-1)d 师:非常好,这就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板书通项公式:an=a1+(n-1)d 师:要确定通项公式,必须知道哪些量?生:首项a1和公差d。

师:好,请同学们分组写出前面四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 等差数列” ” 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数列是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一些计算问题,数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学习数列知识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性质,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四、设计思想学习是人对知识的内化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思考、揭示数学规律,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所以,本节主要采用“温故知新,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回顾复习,温故知新设置以下问题:(学生口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概念?递推公式的概念?写出下面数列的某一项或通项公式(ⅰ)1,2,3,5,_,13,。

(ⅱ)1,4,9,16,25,36,。

(ⅲ),,。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所学内容,为本节的讲授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

创设情境,引出概念问题1:有若干水泥杆如下图摆放,请学生把自上而下的各层水泥杆数写成数列321,161,81,41,21641问题2: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下表是我国某地2010 年房价与某一工人工资的数据,(单位:房价:元/平方米;工资:元。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等差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极为广泛。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以下是我对等差数列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等差数列之前,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本概念,以及掌握等差数列的解题技巧。

同时,我还希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

首先介绍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接着,我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授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时,我使用了直观的图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讲解公式时,我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学生反馈的收集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反馈。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我收集了学生对等差数列教学的反馈信息。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但在应用公式解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和作业的评估,我发现学生在等差数列的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公式,对一些变式题目的应对能力较弱。

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

六、教学策略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以下调整:1. 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确保学生对等差数列有清晰的认识。

2. 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变式题目,提高学生对等差数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教案与反思

等差数列教案与反思

7.2.1等差数列的概念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②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①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②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a,,a n,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②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二、教学设计:(一)、课题导入兄弟竞赛问题:王先生是一家名牌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分别叫大双和小双。

儿子长大了,王先生决定给他们一次锻炼和考验的机会。

他让两个儿子临时各负责管理一个分厂,为期三个月。

这两家分厂的现有生产能力都是每月200辆汽车。

大双接管分厂后,多方挖掘潜力,一个月后,每月生产能力递增40辆。

小双也不示弱,发动全厂上下献计献策,半个月后,每半月生产能力递增9辆。

三个月期满后,王先生笑逐颜开,对两个儿子说:“你们都是好样的!”⑴ 200,240,280.⑵ 100,109,118,127,136,145.(二)、新课讲授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 n}从第2项起,每一项减去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d,即a n-a n-1=d,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练习: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若是,公差d 是多少?⑴ 145,136,127,118,109,100.⑵ 3,3,3,3,……. ⑶31,0,31-,32-,-1,34-,…….⑷ 0,1,0,1,0,1,…….⑸ 2,4,6,8,1,3,5,7. ⑹21,31,41,51,…….2、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a 1+(n-1)d 的推导。

如果大双继续管理他的分厂,200,240,280,……,那么第6个月的生产能力是多少? 通项探究: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即a n -a n-1=d 。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精选9篇)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精选9篇)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精选9篇)《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篇1一、教材分析及能力要求:数列前n项和是数列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课题的延伸;要求学生对公式能理解并掌握,并能根据条件灵活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数学公式只是一些符号,学生记忆容易,但用起来困难,因此,公式的记忆要借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带有生活知识的趣味数学题作为引子,设置的问题由易到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步一步引向本节的课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寻找规律、方法,并加以总结,最后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在课堂练习中,增加讨论、小节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归纳方法,通过分析前n项和公式中的四个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另一个,归纳为“知一求三”的问题,如果是求两个量,可以用公式联立方法组解决问题。

这样,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归纳,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反思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比较踊跃,并能对问题的解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找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因此,对等差数列的前n公式的推导有一个科学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公式的获取思路明确,理解比较深刻,较好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

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紧凑,过于追求教学的量,在教学、训练中侧重于方法的指导而忽略了过程的详细讲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形能力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在第二天的作业中就体现出来。

另外,过多的罗列解题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学生课后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的不足。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篇2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夯基释疑,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教态自然,亲和力好,课堂气氛融洽。

教学环节的设置松弛有度,从例题入手,探索实验,概括提炼,综合应用,步骤层次感强,学生参与度高,老师指导有方,引导得法,学生能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等差数列教案反思

等差数列教案反思

等差数列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等差数列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思考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等差数列教学中,教案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下是对等差数列教案反思的一些建议和指导: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反思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教师需要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必要对目标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案反思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评估。

教师应该思考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是否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教师还需要思考是否有必要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材料和资源。

3.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在反思中,教师应该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估。

教师需要思考所选择的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等差数列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4. 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评估:教案反思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教师应该思考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或学习进展缓慢的情况,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知识。

5. 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在反思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学习成绩和反馈意见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以及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通过对等差数列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重视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教学难点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2、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三、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手段:彩色粉笔,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观察一下,看看以下三个数列相邻两项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①0,5,10,15,20,25;②18,15.5,13,10.5,8;③3,3,3,3,3,3,3,3;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我们把这种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二)探究新知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做一做:下列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1) 1,1,2,3,4;(2) 1,2,4,7,11;(3) 9,7,5,3,1;2、通项公式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根据其定义可得:我们可以将上面所有方程相加,得到即.这就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做迭加法,迭加法对于数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数列的一种很常用的方法.(三)例题讲解例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解∵ 8,5,2,…为等差数列,∴∴∴.(四)课堂练习练习 -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五)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研究数列也为进一步研究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研究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等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研究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1)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为了达到本课研究目标,我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知识点,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知识,拓宽视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从生活开始探索数学问题,到生活结尾,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将课堂的研究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2)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比较踊跃,并能对问题的解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找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3)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认知规律:由感知到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由巩固到应用,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概念,运用概念;(4)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开研究性活动,让他们主动获取有关知识,这样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然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数学语言的教学,做到准确、精炼、简洁。

等差数列课后反思

等差数列课后反思

让知识带有温度。

等差数列课后反思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课后反思钢城四中苏慧兰探索式教学走进课堂为同学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并采纳了同学朗读,小组研究合作沟通并汇报成绩,个别做答,集体做答,同学演板,同学说老师写等办法,感觉同学对定义和通项公式把握不错,对一些基本问题,能根据要求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体味方程的思想。

在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选用了不彻低归纳法与叠加法,培养了同学的推理论证能力,强调了思维的严谨性。

不过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 在回答等差数列的特点时,有的学生会说“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差为常数”,那么我们讲数列从函数的观点来看是当自变量从小到大的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所以我们以先前往后进展的眼光来看用“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常数”更为妥善。

2 “假如a,A,b三个数成等差数列,这时我们称A为a与b的等差中项”。

其实A也是b与a的等差中项,即b,A, a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静下心来思量,在今后的教学中其实还应当注重:1 在证实等差数列时,同学往往用有限的几个延续两项的差为常数就得到此数列为等差数列的结论,其实这是一种不彻低的归纳,是由特别到普通,这种办法是不严密的。

应当用等差数列的数学表达式来证实。

怎样用等差数列的数学表达式来证实等差数列还需要利用课堂时光举行特地训练,由于在高考有关数列的考题中往往第一问就是用定义证实等差数列。

2 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时绝不是单纯的几个计算而已,一定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强调格式,解应用题,数学模型一定要交代,而且要交代清晰,平常的训练中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在对答案时要把文字部分反复几遍要同学用笔记在解答过程中,这样他们才干引起重视,以后学习解概率题时不会丢掉须要的文字讲述。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一)课的教学反思李日成2009年5月13号早上第二节,我在101班班开了一次公开课.在这一课的教材处理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归纳,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特别是在体会数列与函数联系的过程中,已知前几项写后一项为进一步学习通项公式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用递推法推导通项公式,通过类比从、而猜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过程都让学生积极参与,于学生为主,让他们在老师引导下自己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过渡自然。

一、本节课的设计说明:1、本设计重点突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生成过程及它们的应用。

2、为解决以上重点,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实例为主线,不断地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表述、应用的能力。

3、教学思路明了,即:观察分析→数学建模→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二、交流评价:1.该设计突出重点,较好的突破难点,生成了“现实问题情景→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实例为主线,不断地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表述、应用的能力。

本课层次分明,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整节课讲解详细,透彻,适合文科班教学,学生易于接受.3.不足在于在学生猜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后,没有给出证明过程,这是不严谨的.而且在板书方面还有待改进.三、教学困惑:针对文科班的学生基础差,只讲基础题型,难题少做,反复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但有些学生上课听不懂就不听、而且说话,睡觉的现象还存在,而且大部分学生缺乏信心。

当然对任教老师的要求更大了,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在教学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各位老师给点建议和意见。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等差数列教案1了解公差,等差数列的概念,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等差数列起始课怎么上教学反思先给学生几组有一定规律的数字,从易到难。

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然后问他们在这组数字中,第100项或者第120项应该是多少,之类的问题。

然后再带入书本上的知识。

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教教清楚就行了。

关于等差数列的优秀教案[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2.学说:“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3.集体活动时,初步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以及钻、跳、拔等技能。

[活动准备]1.山洞、独木桥、小河、小兔头饰、布制萝卜。

2.音乐磁带(录有欢快的音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游戏激趣,谈话导入1.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拔萝卜,你们高兴吗2.师:“咱们去拔萝卜的时候,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紧紧跟着妈妈,千万不要离开大家。

二、进程部分:设置情境,多次感知1.过山洞。

(放音乐)教师带幼儿上路,遇到山洞,提问:山洞洞口很窄,如果挤在一起钻会发生危险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学说短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2.过小桥。

安全钻过山洞后,来到小桥跟前。

师:“有这么多小兔宝宝要过小桥,咱们怎样才能安全的过桥学说短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3.拔萝卜。

最后来到“萝卜地”拔萝卜。

提问:“萝卜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拔萝卜时要注意什么学说短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拔。

4.听故事:小兔本领大。

“拔完萝卜,你们一定累了,现在咱们一边拔萝卜一边听故事。

幼儿安静听教师讲故事《小兔本领大》。

三、结束部分:快乐体验,巩固行为。

在音乐声中,幼儿模仿小兔动作“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出活动室。

等差数列的教学后记

等差数列的教学后记

等差数列的教学后记等差数列的教学后记做好教学总结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事情,正如数列教学中是在教学上注重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等差数列的教学后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等差数列的教学后记【1】今天上了一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公开课,整体看来能按照事先的预判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课堂进度也不错,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对于等差数列概念由于复习过于生硬,只是一味地将概念复述一遍,可以改为通过具体数列的判断,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复习与强化。

例如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增加这样一道引例: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判断它是否为等差数列:(1) ;(2) ;(3) ;(4) 。

引入上述题目,不仅可以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复习,同时还可以强化用定义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为本节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作了相应的铺垫。

二、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一个难点应经过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该部分体现在例3中: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首项和公差。

在学生做完、老师讲评完之后应对其做一个更深层次的挖掘。

通项公式中、相比较一次函数各有什么样的意义。

其实相当于斜率,但是由于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未学,所以斜率可以避开不谈。

不过可以通过类比一次函数中对于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对进行探究,进而发现、归纳出时,递增数列; 时,递减数列; 时,常数列。

例3处理完之后,即可对课本中的思考进行探讨,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该思考依旧由定义出发,因此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是极其必要的。

三、注意题与题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增加具体的引例,不仅是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同时也为例3中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呼应。

当讲完例3时,再用相应的结论对引例进行重新判断,进而得到等差数列的又一个判断方法。

因此,我们在设计题目时,应充分把握题与题之间的关联,不能一味地就题论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等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1)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从生活开始探索数学问题,到生活结尾,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将课堂的学习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比较踊跃,并能对问题的解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找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3.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认知规律:由感知到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由巩固到应用,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概念,运用概念.
4.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开研究性活动,让他们主动获取有关知识,这样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不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数学语言的教学.做到准确,精炼,简洁.
总之,认认真真准备一堂课,课后会有很多感触,及时整理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如果每一节课都这样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后都认真反思,确实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很多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