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例线段》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2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2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比例线段(一)教学目的: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2、掌握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及第四比例项的求法.3、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它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线段及其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变形.教学过程:一、建立比例线段的概念1、复习两条线段比的定义.引例:如图:AB=50,BC=25AB=20 BC=10 求 BC AB ,C B B A '''' D A B C D A B C解:∵ ''''AB A B BC B C = ''''AB A B BC B C = ∴''''AB A B BC B C = 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去度量两条线段,得到他们的长度,我们把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2、分析引例得出四条线段AB 、BC 、AB 、BC 是成比例线段.⑴题目的已知中共有几条线段?分别是哪4条?⑵其中的两条线段AB 、BC 的比是多少?另外的两条线段AB ,BC 的比是多少? 其中的两条线段BC AB 的比与另外的两条线段的比有何关系?''''AB A B BC B C = ⑶我们称AB 、BC 、AB 、BC 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⑷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例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⑸学生叙述,教师板书比例线段的定义:二、比例线段(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如果四条线段a,b,c,d,且(::)a c a b c d b d==,则a 、b 、c 、d 四条线段成比例;反之a 、b 、c 、d 四条线段成比例,则有(::)a c a b c d b d ==②如果(::)a c a b c d b d==,则a 、b 、c 、d 叫做组成比例的项,b 、c 叫做比例内项,a 、d 叫做比例外项,d 叫做a 、b 、c 的第四比例项.③若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a b a b b c b c==,那么线段b 叫做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三、比例的基本性质:两条线段的比是他们长度的比,也就是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因具有关于两个数成比例的性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比例线段,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自主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互助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展示比例线段的实例和实际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和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辆车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比例线段》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比例线段》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比例线段》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特点和性质,通过比例线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比例线段的定义、比例线段的性质、比例线段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对于比例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练习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线段。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线段模型,用于直观地展示比例线段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的线段模型和计算,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线段的性质,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沪教版数学(上海)九年级第一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2课时)

沪教版数学(上海)九年级第一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2课时)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强化巩固,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比例线段的概念:讲解比例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比例线段,以及如何表示比例线段。
2.比例线段的性质: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比例线段的性质,如比例线段的分割性质、相似性质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比例尺的应用: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讲解如何根据比例尺进行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和测量。
4.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对比例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比例线段的性质和运用尚不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比例线段是指在同一平行线束中,对应线段的比相等的两条线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继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之后,进一步拓展相似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知识,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学生对于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于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比例线段的理解和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线段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3.应用拓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线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基本知识,以及比例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会求解比例线段,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线段和比例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求解比例线段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难点: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比例线段的规律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直尺等教学工具,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线段和比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线段的定义和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线段的规律和方法。

沪科版九上24.1《比例线段》word教案

沪科版九上24.1《比例线段》word教案

比例线段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复习巩固线段的比及其求值;2、 学习理解成比例线段、比例项、比例的外项、比例的内项、比例的中项的定 义及其表示方法;学习重点认识理解成比例线段中的项、外项、内项、中项等含义;灵能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一一开启记忆之门!1、 教室的黑板长4.5米,宽15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________________2、 正方形ABCD 中AB:BC ______________3、 将线段AB 延长到点C,使BC=2AB那么(1)AB :BC= _____________(2)AC:AB= ________回答:上述各题中比例前项分别是 ____________ ,比例后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4、如图,在△ ABC 中, D,E 分别为AB 边和AC 边上的点,AD=12 DB=6 AE=10各是多少? 它们相等吗?(二)自主探究一一相信自己肯定行!1、快速运转你的大脑,并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什么是成比例线段(a,b,c,d ),以及如何进行表示?(2) 其中: ____________ 比例的项;_______________ 比例的外项; ________________ 比例的内项(3) 当 ___________________ 寸,_______________ 做 __________________ ■勺比例中项。

的比、DB 与EC 的比、AB 与AC 的比EC=5问:线段[跟踪训练]:1、如果兰二2,并回答第1题中的相关问题。

y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b、c、d 成比例,a=1,b=3,c=5,则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一试(小组合作学习)试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将a化简成为整式的形式。

比例线段-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例线段-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例线段-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3.掌握应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等方式,介绍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比例线段与比例关系的联系。

2. 讲解过程(30分钟)(1)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教师通过示意图和例题,讲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线段的特点和规律。

(2)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讲解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步骤。

3. 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题的讲解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4. 拓展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应用例题,引导学生将比例线段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加深学生的理解。

5.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步骤。

五、教学方法1.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同步演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在课堂练习中进行教学评估。

2.通过作业和考试进行教学评估。

七、板书设计•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八、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2.讲义、作业、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比例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比例线段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比例线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运用比例线段的知识,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和解析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比例线段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

2.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实例、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例如:“在一条直线上,有两点A和B,点A到直线的距离是6cm,点B到直线的距离是8cm,请问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

沪科版九上数学第1课时 比例线段教案

沪科版九上数学第1课时 比例线段教案

沪科版九上数学第22章相似形21.1 比例线段第1课时比例线段【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2.在简单情形下,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相似.3.会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过程与方法】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挖掘学习动力.【教学重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难点】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如图:四边形A1B1C1D1是四边形ABCD经过相似变换所得的像.请分别求出这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边的长度,并分别量出这两个四边形各个内角的度数,然后与你的同伴议一议;这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从图片直观地获得信息的读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相似图形的共同特点.而且由此自然引出课题:“相似多边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如图,由同一底片直接印出来的照片与扩印出来的照片,它们的形状相同吗?2.如图,在制作大小尺寸不同的国旗时,所画的两个五角星图形,它们的形状相同吗?【归纳结论】我们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3.下图是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边三角形.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每组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吗?(2)每组的两个图形相似吗?(3)计算每组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对应角有什么关系?(4)你能归纳上面的结论吗?【归纳结论】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长度的比叫作相似比或相似系数.4.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你知道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吗?【归纳结论】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教学说明】通过对各种相似图形特点的一个自然感知的过程,使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相似多边形的特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每组图形的形状相同,它们的对应角有怎样的关系?对应边呢?(1) 正三角形ABC与正三角形DEF;(2)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解:(1)由于正三角形每个角等于60°,所以∠A=∠D= 60°,∠B=∠E=60°,∠C=∠F= 60°.由于正三角形三边相等,所以AB∶DE=BC∶EF=CA∶FD(2)由于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所以∠A=∠E= 90°,∠B=∠F=90°,∠C=∠G= 90°, ∠D=∠H= 90°由于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所以AB∶EF=BC∶FG=CD∶GH=DA∶HE2.两个相似的五边形,一个各边长分别为1,2,3,4,5,另一个最大边长为10,则后一个五边形的最短边的长为 2 .【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解:两个相似的五边形,最长的边是5,另一个最大边长为10,则相似比是5∶10=1∶2,根据相似五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因而设后一个五边形的最短边的长为x,则1∶x=1∶2,解得x=2,后一个五边形的最短边的长为2.3.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则∠1= 76°,AD= 28 .【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相等,对应角相等可得.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则∠1=∠B=70°,A′D′∶AD=D′C′∶DC,即21∶AD=18∶24.解得AD=28,∠1=70°.4.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是相似的图形,且A与A1、B与B1、C与C1是对应点,已知AB=12,BC=18,CD=18,AD=9,A1B1=8,则四边形A1B1C1D1的周长为38 .【分析】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是相似的图形,则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就可求得A1B1C1D1的其它边的长,就可求得周长.解:∵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是相似的图形,∴AB∶A1B1=BC∶B1C1=CD∶C1D1=DA∶D1A1.又∵AB=12,BC=18,CD=18,AD=9,A1B1=8,∴12∶8=18∶B1C1=18∶C1D1=9∶D1A1,∴B1C1=12,C1D1=12,D1A1=6,∴四边形A1B1C1D1的周长=8+12+12+6=38.【教学说明】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层次认识相似多边形的基本涵义;初步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1”中第2 题.本节课是在探索相似多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归纳、类比、反思、交流、论证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比例线段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几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线段、比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比例线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难点:比例线段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3.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例线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展示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比例线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一些关于比例线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 比例线段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 比例线段教案

第22章相似形22.1 比例线段第1课时相似的图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第2课时 成比例线段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3.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及黄金数.【重点难点】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设计┃1.若4x =5y ,则x ∶y =________.2.若x 3=y 4=z 5,则x -y +z y ∶y +z -x x =________.3.已知x =c a +b =a b +c =b c +a ,则x 的值是________.节所学知识.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进一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66页练习1、2题.深化提高.加强实际应用.┃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成比例线段1.成比例线段:2.比例线段的性质:①基本性质 ②合比性质③等比性质 3.黄金分割┃教学整体设计┃ 第3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并会灵活应用.【重点难点】 重点:取得“猜想”的认识过程,以及论证思路的寻求过程.难点:成比例的线段中,对应线段的确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求出下列各式中的x ∶y . (1)3x =5y ;(2)x =23y ;(3)3∶2=y ∶x ; (4)3∶x =5∶y .2.已知x ∶y =7∶2,求x ∶(x +y ).3.已知x ∶2=y ∶3=2∶4,求(x +y +z )∶(2x +3y -z ).为引入课题做准备.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已知:如图,有一组平行线:l 1∥l 2∥l 3∥…l k ∥…l n -1∥l n ,另外,直线A 1A n 与直线B 1B n 被这一组平行直线分别截于点A 1,A 2,A 3, …,A k , …,A n -1,A n 和点B 1,B 2,B 3, …,B k , …,B n -1,B n .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进行证明.归纳总结: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探究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性质. 教师出示题目.(投影) 已知:如图,过△ABC 的AB 上任意—点D 作直线DE 平从特殊到一般,遵循知识认知的规律.通过对易错点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对应关系.行于BC 交AC 于点E ,求证:AD DB =AEEC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然后归纳得出结论.除ADDB =AE EC 外,还可相应得到下面成立的比例式:AD AB =AE AC ,AB DB =ACEC.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如图,△ABC 中,MN ∥BC ,则BM ∶CN =AM ∶________,AB ∶AM =________∶AN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已知DE ∥BC ,EF ∥AB ,AD ∶DB =2∶3,BC =20 cm,则BF =________.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71页练习1、2、3、4题.加深认识,深化提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比例线段》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比例线段》教案

《比例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比及比例线段等概念.2、了解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及性质.3、理解黄金分割的相关概念.教学重难点比例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点点拨相似多边形:从几何直观上来说,两个图形如果形状一致,而大小不同,则称这两个图形相似,具体到多边形,称之为相似多边形.从严谨定义上来说,如果两个多边形各边成比例,各角相等,则称这两个多边形为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比例线段:1、线段的比:如果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则m ∶n 就是线段a ,b 的比,记作a ∶b =m ∶n 或a m b n=.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同,则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例如线段a 、b 、c 、d ,如果a cb d =,则称线段a 、b 、c 、d 成比例线段,这里要注意,a 、b 、c 、d 必须按顺序写出,不能写成b c a d =或a d b c =. 3、比例外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 若a cb d =,则称a 、d 为比例外项,b 、c 为比例内项,如果b =c ,则称b 为a 、c 的比例中项.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如果a cb d =,则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bd 得ad bc =. 2、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则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加上1或-1得a b c d b d±±=.3、等比性质:如果a c m b d n===…(0b d n +++≠…),则a c m a c m b d n b d n+++====+++………,运用这个性质时,一定要注意0b d n +++≠…的条件. 知识点4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P 、PB (AP >PB ),如果AP 是线段PB 和AB 的比例中项,则线段AP 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平行线截线: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典型例题点拨例1、已知34=b a ,且b 是a 、c 的比例中项,则=cb _______,若a 是b 、c 的比例中项,则=cb _________. 点拨:解此题要注意两点,1、比例条件的常规使用方法.2、比例中项的意义. 解答:∵34=b a ,可令4a x =,则3b x =,又∵b 是a 、c 的比例中项,∴224312b ac x x x ==⨯=,∴21223b x x =±=±,∴232333b x c x ==;若a 是b 、c 的比例中项,则2a bc =,即22(4)3a x b c x ===163x ,∴1616339x b c x ==. 例2、已知35a c e b d f ===,求:3232a c e b d f-+-+的值. 点拨:注意到3232a c e b d f -+-+分子分母中的各项系数是一致的,可联想到比例的等比性质. 解答:∵35a c e b d f ===,∴323325a c e b d f -===-,由等比性质可得323325a c eb d f -+=-+. 例3、已知118x y x +=,求x y . 点拨: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易错点是由38x y =化成比例式时错成38x y =,解题关键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本题还可以运用合比性质求解.解答: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得8()11x y x +=,∴38x y =,∴83x y =. 例4、如图,△ABC 中,CD 平分∠ACB 交AB 于D ,DE ∥BC 交AC 于E 点,若AD ︰DB =2︰3,AC =15,求DE 的长.点拨:题中条件“CD 平分∠ACB 交AB 于D ”是至关重要的,联想到“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这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可得出△DE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将所求DE 长转换为求EC 长.解答:∵CD 平分∠ACB 交AB 于D ,DE ∥BC 交AC 于E 点,∴DE =EC ,又∵AD ︰DB =2︰3,∴AE ︰EC =2︰3,令AE =2x ,则EC =3x ,由AC =15可得2315x x +=,解得3x =,∴DE =EC =39x =.例5、在比例尺为1:8000的安庆市城区地图上,集贤南路的长度约为25cm ,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A .320cmB .320mC .2000cmD .2000m点拨:注意领会比例尺的含义.解答:∵比例尺为1:8000,长度约为25 cm ,即图中1cm 表示实际中的8000cm ,∴实际长度应为25⨯8000200000=cm ,即2000m ,答案选D .例6、如果线段上一点P 把线段分割为两条线段P A 、PB 当P A 2=PB ·AB ,即P A ≈0.618AB时,则称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现已知线段AB =10,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如图所示,那么线段PB 的长约为( ).A 、6.18B 、0.382C 、0.618D 、3.82拓展与创新1、已知342b a c a c b c b a -+=-+=-+,则4::2a b c = . 点拨:仿照等比性质的证明方法,令243a b c b c a c a b k +-+-+-===,则可得关于a ,b ,c 的一个以k 为字母系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即可得a ,b ,c (用字母系数k 表示),进而可得4::2a b c .解答:设243a b c b c a c a b k +-+-+-===,则243a b c k b c a k c a b k +-=⎧⎪+-=⎨⎪+-=⎩,解得52372a k b k c k ⎧=⎪⎪=⎨⎪⎪=⎩, ∴4::2a b c =10∶3∶7.2、若2233x y y x -=-,则xy 为( ). A .512 B .125 C .712 D .512- 解答:∵2233x y y x -=-,∴3(2)2(3)x y y x -=-,∴512x y =,解得512y x =,选A . 3、已知:35a c e b d f ===,则a c b d +=+_______,2323a c e b d f +-=+-_______. 解答:∵35a c e b d f ===,∴35a cb d +=+,且233235ac e bd f -===-,∴233235a ce b df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课后作业教材课后习题.。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1第2课时比例线段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1第2课时比例线段

22.1 比率线段第 2 课时比率线段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从生活中形状同样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成比率的线段, 理解成比率线段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在成比率线段的研究过程中, 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的方法分析问题。

【感情态度价值观】在研究成比率线段的过程中, 培育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成比率的线段。

【教课难点】理解成比率线段的看法。

课前准备课件、教具等。

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请观察以下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色进行概括吗?这些例子都是形状同样、大小不一样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一样,是由于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一样.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线段的比【种类一】依据线段的比求长度例 1以以下图,已知M 为线段 AB 上一点, AM∶ MB=3∶ 5,且 AB= 16cm,求线段AM、 BM 的长度.解:线段 AM 与 MB 的比反响了这两条线段在全线段AB 中所占的份数,由AM∶ MB =353∶ 5 可知 AM =8AB, MB =8AB.∵AB= 16cm,∴ AM =38× 16= 6(cm), MB =58× 16= 10(cm) .方法总结: 本题也可设 AM = 3k ,MB = 5k ,利用 3k + 5k = 16 求解更简略,这也是解这 类题常用的方法.【种类二】 比率尺 例 2在比率尺为 1∶ 50 000的实质距离是 ________m.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cm ,则甲、乙两地分析: 依据 “ 比率尺= 图上距离实质距离 ” 可求解.设甲、乙两地的实质距离为xcm ,则有 1∶50 000= 3∶ x ,解得 x = 150 000cm = 1500m.方法总结: 理解比率尺的意义,注意实质尺寸的单位要进行合适的转变. 研究点二:成比率线段【种类一】 判断线段成比率 例 3以下四组线段中,是成比率线段的是()A . 3cm , 4cm , 5cm , 6cmB .4cm , 8cm , 3cm , 5cmC .5cm , 15cm , 2cm , 6cmD . 8cm , 4cm , 1cm , 3cm分析:将每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序次摆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相等的四C 项摆列后有 2 6条线段成比率.四个选项中,只有5=15.应选 C.方法总结: 判断四条线段能否成比率的方法:(1) 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序次排好,计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看能否相等作出判断;(2) 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序次排好,计算前后两个数的积与中间两个数的积,看能否相等作出判断.【种类二】 由线段成比率求线段的长例 4 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 1cm , 2cm , 2cm ,请你再给出一条线段,使得它的长与前方三条线段的长可以构成一个比率式.解:由于本题中没有明确见告是求 1, 2,2 的第四比率项,所以所增加的线段长可能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率项,也可能不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率项,所以应进行分类谈论.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若 x ∶1=2∶ 2,则 x = 2;2若 1∶x = 2∶ 2,则 x = 2; 若 1∶ 2= x ∶ 2,则 x = 2; 若 1∶ 2= 2∶ x ,则 x = 2 2.所以所增加的数有三种可能,可以是2, 2,或 2 2.2方法总结: 若使四个数成比率, 则应满足此中两个数的比等于别的两个数的比,也可转化为此中两个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别的两个数的乘积.三、板书设计线段的比:假如采纳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 CD 的长度分别是 m ,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 比 即AB ∶CD = m ∶ n 或写成AB =m例 CD n线 成比率线段:四条线段 a ,b , c , d ,假如 a 与 b 的比段等于 c 与 d 的比,即 a = c,那么这b d四条线段 a , b , c ,d 叫做成比率线段,简称比率线段教课反思从丰富的实例下手,指引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和概括.在自主研究和合作沟经过程中,合时引入新知识.并经过指引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开辟思想,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比例线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线段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比例线段是指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线段是另外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那么这条线段被称为比例线段。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学会如何判断一条线段是否为比例线段,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比例线段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条线段是否为比例线段。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线段的定义。

2.如何判断一条线段是否为比例线段。

3.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在三角形ABC中,AB=6cm,BC=8cm,AC=10cm,请问是否存在一条线段DE,使得DE是三角形ABC的比例线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比例线段的定义和判断方法,并用动画或者图形展示比例线段的特点。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线段》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上海科技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相似形》的第1节《比例线段》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相似的定义和性质。

成比例线段,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后深入研究一般的相似相关知识,相似是全等的拓展.首先由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出相似形的定义,再由相似比引出线段的比例关系,然后拓展到比例性质关系,最后得到平行线段定理,
由本节内容研究图形的相似,成比例线段,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的证明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相似形的定义,相似比的概念,比例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过程与方法】
在对性质的探究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并能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成比例线段,比例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
比例性质的推导,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教学过程
请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
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形状相同的图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图形出发,直观感受相似。

六边形ABCDEF 与六边形 111111F E D C B A 是形状相同的图形;其中∠A 与
1A ∠ ,
∠B 与 1B ∠ , ∠C 与
1C ∠ , ∠D 与 1D ∠ , ∠E 与 1E ∠ ,
∠F 与
1F ∠ 对应相等,称为对应角;
AB 与 11B A , BC 与
11C B ,CD 与11D C , DE 与 11E D ,EF 与
11F E ,FA 与 11A F 的比都相等, 称为对应边.
(2)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A B
C D
E
F
A 1
B 1
C 1
D 1
E 1
F 1
由于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所以
︒=∠=∠︒=∠=∠︒=∠=∠︒=∠=∠90,90,90,90H D G C F B E A
由于正方形四边相等,所以
HE DA
GH CD FG BC EF AB =
==
一般地,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如:六边形ABCDEF 与六边形 111111F E D C B A 相似,
记作六边形ABCDEF ∽
六边形 1
11111F E D C B A ,其中 AB:
11B A
的值就是相似比.注:1、相似符号“∽ ”读作“相似于”
2、在记两个多边形相似时,要把表示对应角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由常用图形得到相似定义,清晰明了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
n
m CD
AB =
.其中,线段AB,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后项.
如果把n
m
表示成比值k,那么 k
=CD
AB
,或AB=k ×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
两个数的比。

五边形 ABCDE 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cm ,A'B'=3cm 。

AB:A'B'=5 : 3, 3
5
就是线段AB 与线段A'B'的比。

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

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1.两条线段的比就是长度的比,它是一个数,它没有单位. 2.两条线段的比是有顺序的.
3.两条线段比与所选的长度单位无关.
4.求两条线段比时.如果单位不同.那么必须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 . 【设计意图】:得到相似比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比例铺垫
已知四条线段a,b,c,d 中,如果 d c
b
=
a ,(或a:b=c:d ),那么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其中b,c 叫做比例内向,a,d 叫做比例外向 比例是指四条线段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有顺序要求. 若a:b=b:c ,那么线段
b 叫做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 【设计意图】:引出比例线段定义,为后面的证明做铺垫
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问题:
(1)你能求出AB ,AD ,EF ,EH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吗?并比较 EF AD
EH
AB ,
的值? (2)根据计算结果,它们成比例吗?计算EF EF
AD EH EH AB ++,
的值并比较大小?
(3)从以上的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4)若对于任意的实数a,b,c,d,满足 d
c b
a =
,则根据你的发现可以得到哪些
关系式?怎么证明?
追问:(1)计算 EF EH AD
AB ++ 的值 ?与
EF
AD
EH AB ,
的比值比较大小?有什么发现?
(2)若对于任意的实数a,b,c,d,满足
d
c
b a = ,
则根据你的发现可以得到什么关系式?怎么证明? (3)分母有需要注意的条件吗?
(4)这个式子可以推广吗?若 n n
b a b a b a b ====.......a 3
32211 , 则类比前面的你能得到什么关系式?
(1)若 )
0,(≠=d b d c
b a ,则
ad
bc =
(2)若 )
0,(≠=d b d c b a ,则 c
d
c b
b a +=+
(3)若 k b a b a b a n n ===....2211 ,则)0
..(....212121≠++=++++n n n b b b k b b b a a a
【设计意图】:讲解比例的性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如图已知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A,B,C,D,E 都在格点出,DE ‖BC 问题:(1)分别求出AD,DB,AE,EC 的长度,计算EC AE
DB AD ,
的比值,得到什么比
例式?
(2)能仿照求出 的比值吗?你能得到什么比例式?还有吗? (3)根据以上比例式你能得到什么定理?能证明吗?(借用面积计算)
追问:(1)前面的推论能否推广成一般形式?
(2)如图,已知水平的三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否应用前述结论证明
BF
BD
AE AC
(3)还能证明哪些比例式?我们可以从这些比例式得到什么定理? (4)假如AC=CE,那么BD,DF 呢?你能得到什么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定理:两条直线三条平行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如果在其中一条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那么在另一条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设计意图】:给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思路 例题: 如图,菱形ABCD 和菱形1111D C B A 相似吗?为什么?
例: 已知线段a=10mm , b=6cm,c=2cm , d=3cm 问: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为什么?
想一想: 是否还可以写出其他几组成比例的线段.
例:如图是我国台湾省的几个城市的位置图,问基隆市在高雄市的哪个方向?到高雄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km ?(比例尺1:9000000)
例: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a ,点C 是AB 上一点,且使得AB:AC=AC:CB, 求线段AC 的长和AC:AB 的比值?
A D 1
A 1
C
1

高雄
台南
台中
例:如图,在△ABC中DE‖BC,
(1)如果AD=7.DB=5,EC=4,那么AE的长是多少?
(2)如果AB=10,AD=6,AE=5,那么EC的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例题讲解,体会知识的应用,学会在不同题型的应用,
练习:求下列各题中 a:b 的值
(1)a=2m , b=0.4m ;
(2)a=6cm , b=6m ;
(3)a=50mm , b=6cm ;
4)a=3m , b=10mm
练习: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B=250m,在地图上A,B两地距离5cm
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该地图的比例尺)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习题22.1第1.4题
课堂作业:习题22.1第2.3.5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安排相应作业,从而使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认识和提高。

教学反思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在学习中时刻注意类比
2,几个性质的证明方法比较接近,应在讲解中注重知识和方法的联系;3,本节内容较多,注重由易到难,层次梯度,特殊到一般多种思路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