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二 5 专题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战场 项目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
领导阶级
地主大资产阶级
表的无产阶级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
阶级利益
益
本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
联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
抗战做出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对点训练] 3.(2019·湖北稳派教育联考)1944 年 5 月底到 9 月 初,日本和国民党军队在长沙衡阳进行长衡会战,历经 3 个多 月。是日本“一号作战”中交战时间最长、中国军队抵抗最为 顽强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 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最终日军战略目标达成。长衡会战及 其结果主要表明,当时( ) A.日军在华持续推行攻势战略 B.国军仍然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正面战场抗战遭到严重挫折 D.国共两党相互配合有所削弱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参考答案】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 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 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 侵。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地图类历史分析题的解答思路基本还是信息提炼(从材料中 直接获取)+分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回答原因或影 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 (2)历史图表类分多种类型,解答时应注意分清类型,采取不同 的解答技巧:如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地图式解答一般是: 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社会转型;柱型式解题技巧为一般 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三步等。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第5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含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019·全国卷Ⅲ(选择)农业经营模式(清代租佃制) 2018·全国卷Ⅰ(选择)土地制度(汉代自耕农经济) 2018·全国卷Ⅲ(非选择)农业生产(大豆种植) 2017·全国卷Ⅱ(选择)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影响) 2017·全国卷Ⅲ(选择)土地制度(唐代自耕农经济)手工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Ⅰ(选择)宋代民营手工业(发展概况) 2018·全国卷Ⅲ(选择)先秦冶铁业(手工技术) 2017·全国卷Ⅰ(选择)明代玉器制造业(社会影响)商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Ⅰ(选择)区域贸易2019·全国卷Ⅱ(选择)清代商业发展概况2018·全国卷Ⅰ(选择)明代朝贡贸易(影响)2017·全国卷Ⅱ(选择)春秋战国商业(影响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017·全国卷Ⅱ(选择)西汉重农抑商(农商矛盾) 2017·全国卷Ⅱ(非选择)清代矿业政策(农商矛盾)命题分析1.选择题集中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及明清时期,非选择题一般出自唐宋或明清。
2.侧重考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关注民生问题的试题有增加趋势,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相关主题切合度日益明显。
备考建议1.准确把握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2.从民生发展与国家进步两个角度分析把握农工商发展及政策。
3.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本专题知识的结合。
第5讲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一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发展脉络。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质量检测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质量检测(九)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20 •潍坊二模)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
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A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B •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 •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 •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解析:选D。
根据材料“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故选D项。
2. (2020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
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__________ ()A .促进了世界B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C .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D •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解析:选D。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导致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殖民掠夺一方面导致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的近代化,综上,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故选D项。
3. (2020桂林二模)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
据此可知,奴隶贸易()B .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C .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 .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解析:选C。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美洲地区劳动力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非洲地区的人口情况,排除D项。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二)第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广东广州调研)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
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
”这表明清政府()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解析:选D。
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英国提出的要求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政策仅给予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权益,故选D项。
A、B、C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2.(2020·广东惠州模拟)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
”这是因为,当时()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解析:选D。
太平天国运动于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与题干中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鸦片烟也无法销售”等现象有因果关系,故选D项;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有较大影响,但这与题干中的“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不具有因果关系,排除A 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才开始产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3.(2020·湖南郴州一模)“……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
”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洪(秀全)、杨(秀清)诸人……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可知,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故选D项。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的形成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原因、条件)(1)原因: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妨碍东西方贸易;(直接原因)③社会根源:西欧各阶层对黄金狂热的追求;(《马可·波罗行记》激发了到东方寻金的渴望)④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⑤思想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振兴。
(2)条件:西、萄统治者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特别是指南针的使用)。
2.概况:(1)时间:15世纪晚期~16世纪初(2)四次重大航行时间航海家王室开辟的航路作用(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美洲的玉米、可可、马铃薯、烟草等传入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葡、尼德兰和英国等国的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3)引发“价格革命”,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活动的资产阶级地位上升,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
(4)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新航路开辟冲击了封建神学理论,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
(6)新航路的开辟,葡、西等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1.荷兰的早期殖民扩张——“海上马车夫”、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背景:①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②17世纪,荷兰造船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垄断世界航运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③政治上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2)手段: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等)②参与激烈的殖民竞争,进行殖民战争,争夺殖民地(3)概况:Array2.法国的早期殖民扩张:17世纪,法国侵入印度,同时向美洲和非洲扩张。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认识1.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次鸦片战争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后的中国
后的中国
时期的中国
19 世纪中期,西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西方列强先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日成为侵华的主
方列强先后发动
发动了甲午中日战 力。日本侵华步伐不
知识 了两次鸦片战争,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_闭__关__自__守___。 (2)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__出__超__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 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3) __虎__门__销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经过:1840 年 6 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2 年 8 月,清 政府战败议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原意。据“中 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并联系所学 可知,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反映了近 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强调 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融合,故选 B 项。西方列强的侵华对中国 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并非由西 方主导,故 A 项错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但并非按照西方 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有误且不是材料 的主旨,故排除。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2014·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 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检测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3.列宁在给工人的信中写道:“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为此苏俄政府实行了()A.适应战争需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C.增强国防力量的工业化政策 D.建立集体农庄的农业集体化政策4.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导致老农失去干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粮食税的征收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D.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5.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6.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真的,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假的,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假的,物资极度匮乏7.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写道: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五单元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五单元Word版含答案单元综合提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1.演变(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苏合作转向两大阵营对峙,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两大阵营分化;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2.规律(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
(3)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针对训练]1.(2020·广东百校联考)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
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
”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选A项。
2021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 D.地方分权3.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4.“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6.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草市B.交子C.夜市D.商帮7.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末民初时期,昌明、东兴、民生等多家火柴厂设计印制的火花摒弃了昔日“洋火”的帝国标志和王妃头像,以“中国”、“中华”、“舞龙”、“昌明”等醒目的汉字为内容。
中国近代“火花”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民族经济已经走向了独立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外对抗C.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D.中国近代国家政权的变更8.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历史性变革时代”的证据是A. 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并走向高潮B. 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展开C.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D. 民主共和制在各国普遍建立9.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B.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C.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D..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10.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A.民主的实现方式 B.有限制的选举权利C.民主的基本原则 D.权力的监督形式11.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12.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五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1.演变(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苏合作转向两大阵营对峙,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两大阵营分化;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2.规律(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
(3)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针对训练]1.(2020·广东百校联考)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
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
”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选A项。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综合质量检测人民版
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综合质量检测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 5 分,共60分)1. [2020 •呼和浩特市高三模拟]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着力打造自身反对殖民主义,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际形象,但是在二战后,美国政府认为这样的思潮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开始通过一系列宣传,使美国形象从二战前的“共和榜样、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世界领袖”,美国这一形象的转变( )A. 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B. 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 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D. 促进了国际关系走向缓和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促使美国形象的改变,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改变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B、C 两项是美国国家利益的具体表现,排除;美国这一形象的改变使国际关系日益紧张,故D 项错误。
答案:A2. [2020 •乌鲁木齐市高三模拟]1947年9月,美国某历史学家在《谁是忠诚的美国人?》一文中说:现在发生的一切不仅仅是要打击共产主义,而是要构造一种正面的关于忠诚的概念。
这种新忠诚是将任何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经济实践的质疑视为邪恶的作为。
在此,作者认为()A. 冷战促使美国政府强化思想控制B. 对美国的忠诚就是对其不加批判C. 二战使美国民众对政府丧失信心D. 美国对共产主义打击是邪恶作为解析:依据材料“这种新忠诚是将任何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经济实践的质疑视为邪恶的作为”来看,美国借打击共产主义的机会,强化了政府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故A 项正确; B 项材料不是强调对美国忠诚与否,重点是强调要打击共产主义的思维,排除;C 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丧失与否,排除;D项材料表述的邪恶是对政府的质疑,不是对共产主义的打击,排除。
答案:A3. 1956〜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知能提升课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明清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1.货币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等充当过货币。
贝类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和计数,因而流通最广。
(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自然海贝无法满足需求。
在商代晚期,出现青铜仿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铜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
(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
(4)秦到唐:统一币制。
圆形方孔式的“秦半两”通行天下,汉代铸“五铢钱”(通行七百多年),唐高祖铸“开元通宝”(之后货币的范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在全国的通行(大宗交易用黄金),结束了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五 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5.13
材料二 (2016·全国卷Ⅰ·T33改编)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 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 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探究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安妮女王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什么 问题?
提示:不符合。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从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方面对王 权作出了限制,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但1702年安妮女王直接解 除辉格党人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这说明君主立宪制还需要完善。同时体现了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
提示:(1)政治:稳定了政局,在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英国政治的民主化 进程。 (2)经济:为英国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 (3)对外:加紧殖民扩张,推动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4)对世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很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模
【知识脉图】
考向一 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 【论从史出】 材料一 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 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 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探究1】根据材料一,思考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提示:材料中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采用 了渐进的、温和的、变革的方式。
内阁
内阁会议
③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开创___________任首相组 建内阁的先例。 ④18世纪中期,___________形成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多数党领袖 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_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_基本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 阶级代议制国家。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二 5 专题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银川二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选C。
依据材料“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
2.(2020·惠州三模)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
”这是因为,当时()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解析:选D。
太平天国运动于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与题干中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鸦片烟也无法销售”等现象有因果关系,故选D项。
3.(2020·广州二模)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
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
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解析:选D。
据材料将总理衙门“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可知,清政府将对外机构由中央隶属变为地方机构,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故选D项。
4.(2020·河南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四 4 专题质量检测(十四)
专题质量检测(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神与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只不过神青春常驻、最有智慧和最为健美而已。
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本主义精神缺失B.重视人自身的价值C.文明开化程度较低D.忽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详细分析:选B。
题目中“神与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说明古希腊时期重视人的价值,这是人本主义的体现,故B项正确,A项错误;人文主义精神属于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表现,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古希腊神话人物来源于现实中的人,说明了古希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故D项错误。
2.(2020·湖北名校大联考)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
智者的教育活动()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详细分析:选A。
材料“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与雅典民主政治相适应,注重演讲,阐述政治主张,故A项正确。
3.(2020·淄博一模)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详细分析:选B。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具有理性精神,故选B项。
4.(2020·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
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实用课件+精选习题):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真题精研·引领航向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真题精研·引领航向1. (2016·全国卷Ⅲ·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命题人揭秘】本题通过考查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诗界革命”,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民族责任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解析】选C。
梁启超是维新派,“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不是梁启超的主张,A 不正确;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推动的,并不是梁启超,B不符合史实;改良思潮的开端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是早期维新派王韬和郑观应,不是在甲午战后,也不是梁启超,所以D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正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C正确。
2.(2013·全国卷Ⅱ·T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命题人揭秘】本题通过考查清政府逐渐向近代外交的转变,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进而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在世界大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社会,接受西方的外交理念。
驻外领事馆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不可避免的选择,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进步,由此可知C正确。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中国的外交不可能出现制度性变化,也没有能力去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此排除A、B、D。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三 5 专题质量检测(十三)
专题质量检测(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
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
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
据此可知,这些建议()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详细分析:选A。
此时期程朱理学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还没有完全破碎,而提出学习西方的这些科学技术无异于离经叛道的“异想天开”,故选A项。
2.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
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B.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C.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D.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详细分析:选A。
材料中曾国藩对儒学的认识,说明当时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是有理论依据的,故选A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矛盾是对西学的态度,且二者的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当时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挽救民族危亡,排除C 项;材料中体现的仍是以中学为根本,不是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排除D项。
3.(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表。
A.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详细分析:选C。
材料“夷”“洋”“西”“其他中性词”等词汇使用情况,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西文明的碰撞,故C项正确;“西”“洋”使用较多体现了一定的近代民族观念,但“夷”“其他中性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一定的保守性,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仍有很多知识分子使用“夷”一词,体现了一定的传统夷夏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全国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状况,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银川二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选C。
依据材料“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
2.(2020·惠州三模)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
”这是因为,当时()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解析:选D。
太平天国运动于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与题干中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鸦片烟也无法销售”等现象有因果关系,故选D项。
3.(2020·广州二模)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
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
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解析:选D。
据材料将总理衙门“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可知,清政府将对外机构由中央隶属变为地方机构,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故选D项。
4.(2020·河南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其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
5.(2020·卓越名校联盟联考)1907 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
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年代奉天吉林黑龙江1907年大东沟、辽阳安东、凤凰城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瑷珲、满洲里1908年奉天、葫芦岛绥芬河1909年百草沟、龙井村、三姓、头道沟1910年珲春、宁古塔海拉尔A.维护人民利益B.遏制日俄扩张C.主动对外开放D.发展东北经济解析:选B。
根据材料“1907 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俄国独霸满洲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出于本国的利益和英美的怂恿,日本发动对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企图独霸满洲,对东三省主权的完整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1907年,清政府在东三省实施新政,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遏制日俄的扩张,故选B项。
6.(2020·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联考)下图是中国1840~192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化示意图。
D到E段变化的客观条件是()A.中国人民争取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入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推动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D到E段是从1900~1928年间,此时间段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呈下降趋势。
根据材料“客观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客观上使列强减少对中国侵略,因此减少了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选B项。
7.(2020·银川二模)著名学者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
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A.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激发了民众参与爱国运动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D.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解析:选B。
由材料“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可知,五四运动促进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发民众参与爱国运动,故选B项。
8.(2020·蚌埠二模)右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解析:选C。
根据材料“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可知,农民放鞭炮庆祝革命,这说明国民革命有群众基础,深入发展,故选C项。
9.(2020·天津十二区县二模)毛泽东:“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材料中这段话的背景是()A.土地革命的开展B.秋收起义中受挫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解析:选B。
据材料“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1927年秋收起义的目标是进攻长沙可知,这段话的背景是秋收起义中进攻长沙受挫,故选B项。
10.(2020·青岛二模)“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
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
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解析:选C。
“‘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中英国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美国比例逐渐上升,其他国家比例上升,在华势力所占比例变化与近代英国逐渐衰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崛起相一致,故选C项。
11.(2020·渭南质检)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解析:选D。
题干谈及的时间为1941年,日本已经全面侵略中国,进而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故而美国借助援助来敦促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合作,共同对抗日本的侵略,故选D 项。
12.(2020·江淮十校联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解析: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B项图片是在北平和天津,应为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与题目中的地点不同,故B项错误;此时人民解放军的实力还未充分壮大,还未开始以徐州为中心的战略决战,故C项错误;D项属于渡江战役,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海门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
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
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
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
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
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
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
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5分)(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10分)(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10分)答案:(1)事件:国民大革命。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
成果:百团大战。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14.(2020·博雅闻道第四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12分)(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本题通过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实践活动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解题关键是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与近代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论证。
答案:示例论题: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
阐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冲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对西方侵略和挑战的回应,蕴含了朴素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理念。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求得国家富强,但也有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制度之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以救亡图存为宗旨,渴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独立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