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史》

合集下载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2019/11/16
17
2019/11/16
1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的宫苑 二、魏晋南北朝的私园 三、寺观园林 四、城市郊游
2019/11/16
19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的宫苑
邺城铜雀园 邺城华林苑 洛阳的御苑 建康的御苑
2019/11/16
20
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三国曹魏旧都。
–邺城铜雀园:内筑三台上起楼以阁道相通(冰井台、 铜雀台、金虎台),凤阙装饰可转动铜雀,园内凿渠 引水,穿池筑山,以山水为宫苑的骨干。此外,还有 城西的“元武苑”、城北的“芳林园”均为曹魏所筑 引水凿池,建钓鱼台、竹园、种植葡萄及果木树。
2019/11/16
造园史
中国造园史
2019/11/16
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 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2019/11/16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2019/11/16
3
分裂、战乱导致的人们思想信仰的变化
邺城铜雀园
21
后赵石虎在邺城筑华林苑,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 为大池,五个岛屿象征“五岳”,四个水域象征“四渎”通 行舟船的水程长达二十五里。池中岛上建楼架廊,环池沿岸 有堂、殿,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可见这座大型皇家园 林效仿自然挖湖堆山,建筑工程之浩大。
邺城华林苑
2019/11/16
–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张伦园“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 及”;“有若自然在其家中”;“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蹬礁崾, 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虽梁王兔苑 想之不如也.”

0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0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始宁墅内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动植物繁多,并有有南、 北两大主要建筑群,所谓“南北二居”,隔农田、山地和湖 泊遥相呼应,北居临水,南居依山,景观各有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观园林
1、《洛阳伽蓝记》
东魏时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 记》共五卷,按地域分为洛阳的城内 、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 寺七十余处,比较集中记灵运始宁墅
谢灵运(385-433年),会稽始 宁人,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在 晋宋易代的政治斗争中,他仕途坎 坷,于是放浪山水,纵情诗歌,为 当时文坛领袖,开文学史上的山水 诗一派。
3、谢灵运始宁墅
始宁为县名,大致方位在今 浙江省上虞市、嵊州市一带。 始宁墅始建于谢灵运的祖父谢 玄,因谢灵运的一首《过始宁 墅》诗而得名,传到谢灵运时 ,已经是一片具有相当规模郊 野山水庄园。
2、张伦宅园
张伦宅园是以大假山景 阳山为主景,掇山技术达 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够 把自然山岳的主要特征集 中表现出来。
园内高树成林,“足使 日月蔽亏”,还畜养多种 珍贵禽鸟。
2、张伦宅园
唯其小而又全面地体现大自然的山水景观,就必须求助 于“小中见大”的手法。这座伦宅园是中国园林从写实过 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代表性园林。
中外古典园林史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
1、石崇金谷园
石崇(249-300年),字季 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 南皮东北)人,大司马石苞 的幼子。晚年辞官后,在洛 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营建了 金谷园。
1、石崇金谷园
金谷园坐落在一片临河的、地形略有起 伏的自然山水之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 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 有从事生产的水碓、鱼池、土窟等,可见 是一座有一定生产和经济目的、园林化程 度比较高的庄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课件

在山林川泽开辟的庄园→别墅
扬州三吴地区,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清水秀的 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 修养,这便催生除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
南朝的一些庄园别墅,它们的居住聚落部分往往从田园 等部分分离出来二单独建置,到后期尤为普遍,而且逐 渐消失其经济实体的性质,到唐代已演变成村落了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 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 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 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 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 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基地和场所和设施 ❖庄客、部曲的住地
平原上的庄园
❖金谷园 西晋官僚石崇的庄园,具备一定规模 生产、经济运作占主导地位,但园林化程度较高 在清纯的田园自然环境和朴素的园林环境中又显 现一派绮丽华靡的格调
❖潘岳庄园(生产性的经济实体) ❖陶渊明的小型庄园
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墅
❖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 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
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
❖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 ❖“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 ❖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

园林史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园林史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知识界胜谈佛教; • 道教兴盛; • 佛寺、道观大量出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佛合流,寺园一体。
二、寺观园林三种类型: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
三、城市寺观园林 宗教活动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各
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三、技术基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栽培普遍化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邺城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
盘规划的中心。 •轴线 •分区 •给水
曹 魏 邺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1 司马门 2 显阳门 3 宣阳门 4 升贤门 5 听政殿门 6 听政殿
7 温室
8 鸣鹤堂 9 木兰坊 10 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 文昌殿 16 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千古风雅一兰亭
兰亭集序
第六节 小结
转折期园林特点: —规模由大入小; —造景由神异色彩转化到浓郁的自然气氛; —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密切协调; —皇家园林中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是唯一的功 能,“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开拓造园活动的领域,向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产的场地和设施; 自然美,文化素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 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园林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园林
4
一、历史背景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初建都云中盛乐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於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 。 公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 。
景观史
1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背景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2
第一节

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
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
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社会动荡、民生凋蔽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221——263年,成都,刘备;公元263年,魏灭蜀。 西晋;265——316年,洛阳,司马炎; 吴:222——280年,建康/南京,孙权。公元280年吴亡于

一大步。整个水系延绵长达12.5公里,可泛舟通船。

北海之中建密作堂(用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层建筑物),每 层用木雕成歌姬、乐伎、仙人、菩萨、力士等,体内装机枢以 动作。 北海附近还有两处特殊建筑群:城堡和贫儿村。 其余楼台亭榭之点缀,不计其数。 Nhomakorabea
意义: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是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 象征手法的发展;从建筑的名称看出,形象相当丰富,密作堂、 32 城堡和贫儿村等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04-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04-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 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 期,儒、道、佛、玄 诸家争鸣。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 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 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 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庄园、别墅 庄园、 东汉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已经 完全成熟。 庄园规模有的极宏大,也有的极小型的。他 们一般包含四部分内容: 一是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二是农业耕作的田园, 三是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 四是庄客、部曲的住地。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既成为社会风尚,启导着 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的再认识,从审美的角 度去亲近它、理解它。于是,社会上又普遍形成了 士人们的游山玩水的浪漫风习。 由于上述的种种因缘际会,大自然被揭开了 秦汉以来披覆着的神秘的外衣,摆脱了儒家“君子 比德”的单纯功利、伦理附会,以它的本来面目— — 一个广阔无垠、奇妙无比的生态环境和审美对 象——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十六国政权。是为北朝。 这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政治上大一统局面被破坏势必 影响到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桎 梏,藐视正统儒学制定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 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由于思想解放而带来了人 性的觉醒,便成了这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 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旦牵连政治斗争,则荣辱死生毫 无保障,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 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玩世不恭出于 愤世嫉俗,也就是对政治厌恶和对现实不满。老庄、儒学与 儒学相结合而形成玄学。玄学重清谈。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摘要:魏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重要转折期。

在此期间,不但皇家园林继续发展,同时,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新类型出现。

园林的本质也有了新的变化,开始追求陶冶情操,安顿心灵的精神需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山水特征由此显现,为后期的繁盛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宗教,经济,技术等。

本文着重于阐述这一时期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一时期各类园林的特征,整体把握这个园林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深化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认知。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转折,自然山水园,影响因素,特征1.总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得上是时间最长的动荡混乱时期。

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东两晋,再到北魏刘宋两方南北朝对峙,直至隋兵渡江灭陈,中国才又恢复统一。

这段动乱时期虽然产生了明显的弊端,但却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无论思想哲学,文化艺术,还是宗教科技都发生了诸多变化。

而中国古典园林,在商周秦汉时期形成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后在唐宋时期逐渐走向繁盛和成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在秦汉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孕育了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还有在当时属于非主流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风景游览地。

自然山水式园林从这里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和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等方面共同孕育的结果。

与此同时,园林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它领域的走向。

这一时期的园林特点比较明晰,除延续秦汉时期园林的气势和规模之外,摒弃了祭祀,神说等虚幻色彩,向自然山水园林逐渐过渡,开始了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虽然还只是限制于对自然的写实,没有做到真正的写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园林为后来唐宋自然山水园林的发展繁盛做了坚实的铺垫。

第三章__中古古典园林史

第三章__中古古典园林史
2020/8/7
• A.西晋朝廷上下敛聚财富,荒淫奢靡,争豪斗富 。
• B.知识分子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寻求个性解放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为:㈠饮酒、服食、狂狷㈡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即所谓的“魏晋风流”。代表 人物:竹林七贤、白莲社。

东晋和南朝知识界的游山玩水风气更为炽盛
,代表人物:宗炳、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
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异色彩转
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
实与写意相结合。
•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
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
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的
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
2020/8/7
• 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 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园林的 规划设计由前此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 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2020/8/7
•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 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 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 幻。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 皇家气派,但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或多或少 的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
2020/8/7
•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 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所以,此时宫廷造园已自觉的有所取法于民间 。同时,一些民间的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如 “曲水流觞”。从此以后,在三大园林并行发展 的过程中,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新鲜养 分。
2020/8/7
2. 物质、精神基础

造园史魏晋南林园林史

造园史魏晋南林园林史
长期分裂、战乱,使人民遭到极大灾难,世族阶层深感 生死无常,悲观失望消极颓废的思想发展起来。崇尚虚 无、逃避现实的老庄学说备受欢迎,儒家的圣人之道已 不再受到尊崇,旧礼教日益崩溃,人们思想和信仰上获 得自由。
–人们专谈“玄理”不理世务成为风尚,即所谓[清谈]之风。 玄学和清谈的泛滥,使政治与社会风气日趋靡烂;
7
云岗石窟
两道峡谷将石窟分为 东、中、西三区。
2020/6/27
8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东南13km。因伊水东西两岸之 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古称“伊阙”,隋 唐以后习称龙门.
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龙门石窟
2020/6/27
9
山水诗的出现和对造园的影响
造园史
中国造园史
2020/6/27
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 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2020/6/27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2020/6/27
3
分裂、战乱导致的人们思想信仰的变化
洛神赋
2020/6/27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及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பைடு நூலகம்筑 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 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 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
–砖石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 建筑,石结构技术巨大进步;
–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 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 塑与壁画。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魏明帝在洛阳大造宫室御苑,其中主要的是芳林园
◼ 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大地池内堆筑五个岛 屿象征“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四个水域象征“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通行 舟船的水程长达二十里,池中岛上建楼架所。环池沿岸 有堂、殿、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现这座大型皇家 园林效仿自然挖湖堆山。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重点:背景、思想、动态、私家园林类型、寺观园林的形成
一、社会背景
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公元
265 建立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度”士族集 团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思想 •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晋南北 朝历史369年分裂历史
着重写实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沿袭上代的“宫”“苑
”之外,称之为“园”的也较多
2、私家园林
◼ 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社会风尚 ◼ 想要长期而又便捷的占有自然山水风景
在城市近郊开辟能够当日往返的风景游览地
在居住地营造“第二自然”
◼ 私家园林的兴盛逐渐培养了园林审美的心态
◼ 私家园林应运兴盛,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 成癖,有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世说新 语》有这样一段记录:
◼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家 ”不仅“金玉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花园。 顾氏的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号称“吴中第一 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时的苏州城 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宅园,也是名噪 一时。其园主的父亲戴逵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 ,而且傲视权贵,被《晋书》列入“隐逸”之 列。

《园林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园林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园林
从公元220年到581年,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共历时360余年。园林由以雄伟的宫苑建筑为 主转向以秀丽的山水为主,开创了我国自然山 水园的新局面,佛寺园林开始出现。
第一节 历 史史 略
一、三国 (一)历时 ❖ 从公元220~263年,是魏蜀吴三国时期。其中从公
❖ 东晋通过肥水之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 土地,使政权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了安 定。积极发展经济,修塘堰,加强排灌,土 地施草木灰,推广中耕,开辟田地,推了发展,出现了大诗人、大 文学家陶渊明,他的诗真切动人、恬然自然, 人称田园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 《归 去来辞》《桃花源诗》与诗序 《桃花源记》。
三、南北朝
(一)历时
❖ 公元420~589年,为南朝时期,共历时160余年, 顺次为宋、齐、梁、陈四国;
❖ 公元439~581年,为北朝时期,共历时140余年, 从北魏开始,后分为二支:一支为东魏、齐,一 支为西魏、北周。公元581年,北周被隋取代。 (P辞海162)
注:图中有几处错误
(二)史略
❖ 北魏时,在思想上也宣传佛教,并开凿了云 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时期特点(重点)
1、在长达360多年大混乱的时期里,社会处于 大分裂、大动荡、人口大迁移状态,从而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思想十分活跃。在社会意 识形态领域里,人们摆脱了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束缚,文化思想方面比较自由 开放。儒家的纲纪观念,法家的法理观念, 渐渐地减弱了对人们的影响。由于社会动荡 不安,人们普遍流行消极悲观的情绪,在人 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悲叹中,滋生“及时行 乐”思想。
南朝资料:
❖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刘宋, 南朝开始。南朝宋60年。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纲要
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 此时期园林特点: • ⑴ 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 ⑵园林规划设计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更注重发挥园林环境效益和
社会效益; •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外城-居住坊里和市集 皇城-衙署区 宫城-皇帝大朝和居住 • 南北中轴线:以宫城中轴线为长安城主轴线。 • 棋盘式格局:南北东西纵横的街道把外城分为108个坊和2个 市,坊用高墙封闭,市坊严格分开。 • 宫城以北为禁苑大兴苑,还包括了西内苑和东内苑,又称三 苑。
• 唐城三大内: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 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 另外两处“大内”。
有宅园、游憩园、别墅园
与皇家园林礼制有别,重在人文意境,体现园主 的世界 观
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 留园 狮子林 沧浪亭
江南四大名园——瞻园、拙政园、留园、寄畅园
• 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 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1.2.2 按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 (5)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 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庄园别墅的田园风光、山居生活和隐逸情 调深刻影响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
• (6)寺观园林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 发起着主导作用。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重点:掌握全盛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状况,主要园林作 品和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指导材料
解读考试大纲 归纳核心知识 知识点逐一排查 建立系统的复习纲要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外园林史绪论一、人类造园活动总论世界园林体系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伊斯兰教)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一、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意识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

园林艺术兼容儒、道、玄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成熟期——隋唐时期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

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尊而以儒家为正统。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四、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

五、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其后,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敦煌石窟
14
敦煌石窟
石窟: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 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
15
大同云冈石窟
16
大同云冈石窟
17
洛阳龙门石窟
18
洛阳龙门石窟
19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
20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
21
甘肃炳灵寺石窟
22
甘肃炳灵寺石窟
23
处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愈来愈多的优 美自然生态环境被利用而纳入人的居处环境, 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
11
东晋提倡信仰佛教,当时有名的僧人:法 显、慧远等,随着佛教勃兴,佛寺建筑大 发展,木塔、砖塔在南北朝兴起。
伴随佛教而来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取得
重大成就:(北魏)敦煌石窟、甘肃炳灵
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
阳龙门石窟都是中国艺术的宝库;山水画
成为独立的画科。(东晋)顾恺之绘画:
(战乱迫使人们对老庄哲学: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进行再认识;玄学的返璞归真;佛家的出世思想; 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山水是最“自然”、最“真” 的,是他们心目中真善美的寄托和化身,这种“真” 表现为社会意义的“善”和美学上的“美”,这就 是他们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
8
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两者关系密切。 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是产生隐士、滋生隐
景观史
1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皇家园林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第四节 寺观园林 第五节 其他园林
2
第一节 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 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 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27
长明沟
坊里
28
(2)宫苑建设:铜雀园
毗邻宫城之西,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相传为曹操打算“铜雀春深锁二乔”。
该园西北筑有三台:金虎台、铜雀台和冰井台(贮藏冰、炭、粮食),三台 之上有飞阁连接,凌空而起宛若长虹,达到了我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
曹操父子在此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建安风骨”
另外,建筑技术的进步与观赏植物普遍栽培, 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 证。
树木作为观赏对象:晋人稽含《南方草木状》 (有关岭南所产花卉的专著);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有论及花卉栽培的情况。
24
木结构的梁架、斗拱已趋于完备。木结构建筑已完 全取代了两汉的夯土台榭建筑,单层或多层,大量 的木塔建筑显示了木结构技术所达到的水准。砖塔 是砖结构技术进步的标志;石工技术也达到很高的 水平:石窟开凿。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普遍流行消极悲观的情绪,滋长及时 行乐的思想;
魏晋之际,皇室与门阀士族之间、士族集团之间明争暗斗愈 演愈烈,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旦牵涉其中,荣辱生死毫无保障。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更有所发展,并导致行动上两个极 端倾向:贪婪奢侈和玩世不恭。
西晋:朝廷上下敛聚财富,荒淫奢靡成风。(石崇与王恺斗 富)
(陶渊明、顾恺之)
南朝:420——589年,建康,宋、齐、梁、陈;
(范缜、祖冲之、王羲之)
东魏、北齐
北朝:439——589年,16国,北魏 534年
Hale Waihona Puke 贾思勰、宣传佛教,开凿了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西魏、北周
4
一、历史背景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初建都云中盛乐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於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 。
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
3
一、历史背景
300年,西晋出现八王之乱;304年,匈奴族刘渊起 兵反晋开始;黄河流域匈奴、氐、羯jié、鲜卑bēi 及羌等族,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史称“五胡十 六国”。 战乱迫使一部分士族和大量汉族劳动人民 南迁至长江下游和东南地区。
东晋:317——420年,建康,司马睿;
的美誉。另外,还有贮藏军械的武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是一所兼有
军事坞堡性质的皇家园林。
阁道:又称飞阁,复道,即天桥,
阁道
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
29
4、后赵宫苑建设 (1)铜雀园 335年,石虎继位,迁都邺城,修葺三台,铜雀台加高二丈。 (2)华林园:位于城北 石虎所筑。园内开凿大池“天泉池”,引漳水,与宫城的御沟
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 城。
隋,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位夺称帝,国号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
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历时369年分裂的
中国再度统一。
5
二、文化背景
动乱的社会,影响到意识形态上儒家独尊的地位,人们敢于 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思想解放带来 人性的觉醒。
公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 。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定都长安 。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 都於长安。公元55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
东魏,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
《女史箴图》;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
等。
12
文学:魏晋时期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出现了大 量山水诗文(名士游山玩水为山水诗的兴起创造了 条件)。
园林成为诗画艺术的载体,构园时讲究意境的创造, 标志着我国园林从写实向写意过渡,升华到一个新 阶段。 (山水诗文与山水风景互相浸润启导)。
代表作品:谢灵运的山水诗《山居赋》,庚信的 《小园赋》,陶渊明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
园”,与从南宫门到南城门的御街铜驼街构成城市中轴线,开创了皇都规划的新格局。 对洛阳的水系又作了一次全面的整治,在城的西北角增建金镛城,加强宫城防卫能力。 (2)园林建设:芳林园(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为华林园)。 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相当于“大内御苑”。园的西北堆筑土石山——景阳山, 山上广种松竹;东南为池陂“天渊池”(挖作流杯沟,曲水流杯最早出现于魏),引 榖(gu)水,创设各种水景(流水与禽鸟雕刻小品结合于机枢运用而做出各式水戏), 提供舟行游览之便;池中有九华台,台上建清凉殿;养蓄山禽杂兽,多有楼观建置, 初步形成了一处以水景为主的宫苑,全面移缩大自然山水景观。殿宇森列并有足够的 场地进行上千人的活动和表演“鱼龙曼延”的杂技。仍保留着东汉苑囿的遗风。
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 倾诉纯真的感情;又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 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大 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上升到较高层次而成熟起来,其标志: 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兴盛。(同步发展)
10
两晋南北朝时,山水艺术(山水文学、山水画、山 水园林)有了很强劲的发展势头。人们对自然美的 鉴赏取代了过去对自然所持的神秘、功力和伦理的 态度而成为后世传统的美学思想核心。文人士大夫 通过直接鉴赏大自然或借助于山水艺术的间接手段 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主 要内容。
逸思想的温床;魏晋南北朝产生大量的隐士,其成 分复杂,他们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形成许多隐士集 团;最著名的两个:竹林七贤和白莲社(最大,僧 人慧远在庐山发起,庐山东林寺)。
9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启导着知识分子阶层从 审美角度对大自然山水再认识和理解,于是社会上又普遍形 成了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习。晋室南渡后,江南一带的 优美的山水风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东晋和南朝的游山玩水 之风更盛。
象征手法的发展;从建筑的名称看出,形象相当丰富,密作堂、 城堡和贫儿村等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3。2
二、洛阳:曹魏、西晋、北魏(南北朝时期)的都城。
1、魏明帝时,洛阳开始大规模的宫苑建设,其中有名的有芳林园 (1)城市建设 参照邺城的宫城规制,以太极殿、尚书台为外朝,其北为内廷,再北为御苑“芳林
海中仍有三个洲岛,象征三神山,这种象征手法较前又推进了 一大步。整个水系延绵长达12.5公里,可泛舟通船。
北海之中建密作堂(用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层建筑物),每 层用木雕成歌姬、乐伎、仙人、菩萨、力士等,体内装机枢以 动作。
北海附近还有两处特殊建筑群:城堡和贫儿村。 其余楼台亭榭之点缀,不计其数。 意义: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是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
6
玩世不恭:对政治厌恶(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 而治的思想基础)和对现实不满(促成了新兴佛教 的重来生不重现世学说的流行)。
老庄、佛学和儒学相结合形成玄学。一些士人成为玄学家, 主张自然为本。代表人物“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刘
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 求个性的解放。其表现为:
26
因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曹操以此为割据政权的根据地,进行 城池、宫苑之建设。
(1)城市建设 城市结构严整,宫城为中心,具有南北轴线;东西干道把全
城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居住坊里,北区为宫禁及权贵府邸 (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寓有严谨的封建礼制秩序);漳河穿 城而过,提供居住坊里和宫苑用水(长明沟之水引入园内, 开凿水池创为水景兼作养鱼)。
一是饮酒、服食、狂狷的具体行动; 二是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
流”。
7
二、文化背景
1、饮酒、服食、狂狷:目的想要暂时摆脱名教礼 制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