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健康统计报告
卫生健康统计报告1. 引言卫生健康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领域。
统计报告是了解和评估卫生健康状况的有力工具。
本报告将通过对最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卫生健康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基本信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卫生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我国卫生健康系统共计XX个卫生机构,XX名医务人员,XX床位。
3. 人口健康状况3.1 出生率和死亡率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率逐渐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死亡率则持续下降。
这意味着我们的卫生健康工作在婴儿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2 健康素质和寿命近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素质和寿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与政府的持续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以及全民医保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
4. 疾病统计4.1 常见疾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我们加大预防和治疗的力度。
4.2 传染病尽管我国在传染病的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某些传染病的暴发。
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5. 卫生设施和资源分布5.1 医疗设施布局我国卫生设施的布局相对均衡,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偏远地区卫生设施建设和医疗资源的投入,以满足人民对卫生健康的需求。
5.2 医疗资源配置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队伍的培训,提高农村地区卫生服务能力。
6. 健康教育和宣传6.1 全民健康教育全民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健康知识,引导人民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6.2 媒体和社会组织的角色媒体和社会组织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0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0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4年,各级卫生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了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卫生行业监管,加快了卫生事业发展。
一、卫生资源卫生机构总数增加。
2004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29.6万个,比上年增加0.5万个。
全国登记注册的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8.8万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3.4万个,营利性医疗机构15.2万个。
医疗机构中:医院183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个,卫生院4.2万个,门诊部614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个。
与上年比较,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6类机构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减少(见表1)。
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数: 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个,100-199张的医院3812个,200-499张的医院2759个,500-799张的医院715个,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个。
2004年末,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86个(含预防保健中心135个),比上年增加2个。
全国成立各级卫生监督所1279个,比上年增加441个。
医院床位增加,卫生院床位减少。
2004年末,全国医疗机构床位325.1万张,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311.9万张;营利性医疗机构11.7万张。
医疗机构中:医院床位236.4万张;卫生院床位68.2万张。
与上年比较,医院床位增加9.5万张,卫生院床位减少3272张。
2004年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共有床位244.8万张,床位数分科构成如下: 内科24.0%、外科23.0%、妇产科9.9%、儿科6.4%、眼科1.8%、耳鼻咽喉科1.4%、口腔科0.7%、精神科5.3%、传染科3.2%、结核病科0.9%、肿瘤科2.6%、中医科(含中西医结合科和民族医学科)13.5%、其他科室7.2%。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0 935个,比上年增加8013个。
其中:医院365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7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27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17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7754个。
全国共设置10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中,公立医院11804个,民营医院24766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3275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651个),二级医院10848个,一级医院12649个,未定级医院9798个(见表1)。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1909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41 2个,200~499张床位医院5017个,500~799张床位医院2068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164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16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038个),乡镇卫生院34943个,诊所和医务室271056个,村卫生室599292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76个,其中:省级31个、地(市)级41 0个、县(区、县级市)级2755个。
卫生监督机构3010个,其中:省级25个、地(市)级315个、县(区、县级市)级2487个。
妇幼保健机构3032个,其中:省级26个、地(市)级377个、县(区、县级市)级2554个。
(二)床位数。
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其中:医院741.3万张(占78.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1.2万张(占18.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2万张(占3.2%)。
最新!全国医院、医生数量出炉!
最新!全国医院、医⽣数量出炉!6 ⽉6 ⽇,国家卫⽣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重要数据摘录如下:2019 年全国医院数⽬为 34354 个,其中三甲医院为 1516 个,800 张及以上床位的医院有2007 个。
⾄2019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386.7 万⼈,注册护⼠444.5 万⼈,乡村医⽣和卫⽣员84.2 万⼈。
2019 年,医院次均门诊费⽤290.8 元,按当年价格⽐上年上涨 6.1%,按可⽐价格上涨3.1%;⼈均住院费⽤ 9848.4 元,按当年价格⽐上年上涨 6.0%,按可⽐价格上涨 3.0%。
⽇均住院费⽤ 1079.1元。
附《统计公报》全⽂: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卫⽣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健康中国⾏动,深化医改取得重要进展,重⼤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平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继续增强,重点⼈群健康服务扎实推进,综合监督⽔平不断提升,各项⼯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城乡居民健康⽔平持续提⾼。
居民⼈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
⼀、卫⽣资源(⼀)医疗卫⽣机构总数。
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上年增加10112个。
其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机构15924个。
与上年相⽐,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机构增加10751个(见表1)。
医院中,公⽴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74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16个),⼆级医院9687个,⼀级医院11264个,未定级医院10654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0733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099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578个,500-799张床位医院1937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07个。
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5年是“十五”期间最后一年。
各级卫生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监管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城乡公共卫生面貌和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略有上升。
据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268.31/10万,死亡率0.76/10万,病死率0.28%。
全年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和死亡报告外,其他病种均有报告。
与上年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9.7%,死亡率上升38.2%,病死率上升了0.06个百分点。
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梅毒;病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狂犬病、人禽流感、鼠疫、艾滋病和新生儿破伤风(见表1)。
表1 2005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注: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位为1/‰;②*无报告病例。
“十五”期间,全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有所上升(见表2),上升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传染病后,报告的准确性提高。
总发病率(1/10万) 188.62 180.14 192.18 244.66 268.31总死亡率(1/10万) 0.29 0.35 0.48 0.55 0.76病死率(%) 0.15 0.20 0.25 0.22 0.282、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据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死因(ICD-10)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病(见表3),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
201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卫生部来源:卫生部 2011-4-29 17:54:01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化医改的关键之年。
各级卫生部门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近期5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比上年增加2.0万个。
其中:医院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个。
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850个,民营医院7068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28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13个),二级医院6472个,一级医院5271个,未定级医院7891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2394个,100-199张医院3496个,200-499张医院3241个,500-799张医院1069个,800张及以上医院718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诊所和医务室17.3万个,村卫生室64.8万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3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3个、县(区、县级市)级2822个。
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3个、县区级2490个。
总计医院20918 20291 3387437 3120773 公立医院13850 14051 3013768 2792544 民营医院7068 6240 373669 32822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1709 882153 1192242 109979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2739 27308 168814 131259 #政府办18390 11444 126232 95666 乡镇卫生院37836 38475 994329 933424 #政府办37217 37333 978983 909065 村卫生室648424 632770 - -诊所(医务室) 173490 174809 120 129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 11665 164515 15396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3 3536 -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74 1291 29307 27081 妇幼保健机构3025 3020 134364 126109 卫生监督机构2992 2809 - - 其他机构2465 2462 42637 42084注:#系其中数。
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数据
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数据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在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方面,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
2023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
2023年全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7.57万家,提供的托位数362.4万个,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57个。
农村部分_家庭奖励扶助和_家庭特别扶助“两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78.0亿元,比上年增加37.5亿元。
在妇幼健康方面,2023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7.9%,产后访视率96.5%。
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
2023年全国住院分娩率为99.94%,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
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2023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婴儿死亡率4.9‰,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5.7/10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023年全国共为816.2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8%。
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出生率下跌的危害有哪些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导致了人口的老龄化。
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可能对社会养老制度、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服务产生巨大压力。
更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金、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服务,这可能会导致财政负担增加。
劳动力短缺:出生率下降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势。
随着更少的年轻人加入劳动力,企业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员工,这可能会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减少创新和经济增长:出生率下降可能导致人口减少,从而减少了创新和创业的机会。
新生儿通常被认为是未来的创新者和经济参与者,他们的减少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系统压力:出生率下降可能会减少学生数量,但学校和教育系统的成本却可能不会相应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平衡分配。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状况总结报告出炉”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状况总结报告出炉”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状况总结报告出炉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人民健康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3年的今天,在许多方面,我国的卫生健康状况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按照传统,在许多领域都会提交年度报告。
针对卫生健康领域,自2023年该报告发布以来,它已成为政策制定和整体改善的重要工具。
这份报告为政策制定者,医学专家和普通公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展示了这个过去三年已经发生的变化。
统计数字显示,2020年我国的卫生健康问题持续改善。
所有因素都指向着这样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医疗保健市场、健康旅游、健康知识、保健品市场以及保险行业。
与此同时,相关卫生健康的资助和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反映在医疗设备、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改善上。
在人口健康领域,保障成人健康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中的一项。
在这方面,2023年的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我国人口的寿命预期已经延长到75岁以上,达到了当地的历史高点。
与此同时,我国的肥胖人数和吸烟人数都明显减少,而正常体重的人数则在不断上升。
这些迹象表明,我国已经开始形成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行为模式。
卫生健康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努力的领域。
我们在许多方面都还面临着挑战。
例如,医疗体系仍然薄弱,不断缺乏人力资源的投入;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中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长期投入和努力。
总的来说,我国2023年的卫生健康状况总体上是一片光明的前景。
一个积极的健康行为模式正在形成,我们开始进入到这个领域的重点方向——长期投入,长时间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
在未来的几年,我们可以通过更加集中的努力和改进,使卫生健康状况的提高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剖析问题的本质,拥抱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科学素养和卫生素养,通过传统的和新兴的媒体,将健康知识等科普知识覆盖到不同层面,将卫生健康意识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筹推进卫生健康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稳步实施,深化医改持续发力,疾病防治成效巩固拓展,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效落实,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22922个,比上年增加15377个。
其中:医院353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003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492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0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646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1870个,民营医院23524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99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80个),二级医院10404个,一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见表1)。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1246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297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761个,500-799张床位医院2005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85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365个,乡镇卫生院35762个,诊所和医务室259833个,村卫生室608828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3个、县(区、县级市)级2762个。
卫生监督机构2934个,其中:省级25个、市(地)级387个、县(区、县级市)级2459个。
妇幼保健机构3052个,其中:省级29个、市(地)级376个、县(区、县级市)级2563个。
表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机构类别机构数(个)床位数(张)2019202020192020总计1007545 1022922 8806956 9100700 医院34354 35394 6866546 7131186 公立医院11930 11870 4975633 5090558 民营医院22424 23524 1890913 2040628医院中:三级医院2749 2996 2777932 3002503 二级医院9687 10404 2665974 2718116 一级医院11264 12252 651045 7127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 970036 1631132 164938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35365237445238343#政府办17374 17330 169887 179967 乡镇卫生院36112 35762 1369914 1390325 #政府办35655 35259 1353199 1370674 村卫生室616094 608828 - - 诊所(医务室)240993 259833 400 564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 14492 285018 29606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3 3384 -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128 1048 41077 42323 妇幼保健机构3071 3052 243232 252920 卫生监督所(中心)2835 2934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42752810--其他机构2877 3000 24260 24067注:#系其中数。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解读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报告,其内容涵盖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资源、基本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能力、卫生健康促进、疾病控制和预防等。
通过对这份公报的全面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卫生健康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该统计公报的内容,就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解读,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医疗资源方面来看,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一线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人民众就医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此背景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医疗保障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尤其是对于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仍有一定的缺口,很多患者面临医疗费用高企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但医疗服务不够便民、高效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便民化、智能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让人民众就医更加便利。
在卫生健康促进方面,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健康教育不足、健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投入,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健康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人民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统计公报还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为我们了解我国疾病流行病学特点、疾病谱及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为改善我国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解读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一、总体情况分析2021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面对新冠疫情和其它健康挑战,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该统计公报旨在揭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情况,提供数据支撑,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卫生健康人口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卫生健康人口总数为14亿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为65%,农村人口占比为35%。
与去年相比,卫生健康人口总数增长了1.5%。
城镇人口增长了1.2%,农村人口增长了 1.9%。
这说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在偏远农村地区的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基本医疗服务1. 基本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共有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本医疗卫生机构1756.3万个,其中医院104.9万个,卫生院486.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4.8万个。
与去年相比,基本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了1.8%。
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 人均诊疗次数2021年,我国人均就诊次数为4.3次,与去年相比增加了0.4次。
这说明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3. 年末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卫生健康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7499.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72.7万人。
与去年相比,卫生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增长了2.3%,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了2.1%。
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疫情防控工作1. 新冠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量为54.1亿剂次,接种人群覆盖率超过90%。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为全国经济社会的恢复和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新冠病例与死亡人数2021年共报告新冠病例3941例,其中死亡15人。
与去年相比,新冠病例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V1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V1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民生福祉,还关系到全球卫生治理的进程。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呈现如下亮眼的发展态势:一、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1.医疗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底,全国医疗卫生单位总数为115.3万个,床位数为8.01亿张,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同比增长4.6%。
2.医疗技术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59项,医疗机构院士、陈垚团队和医学专家技术共同攻关和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均有显著的成果。
3.医生和护士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拥有执业医师306.5万人,执业护士336.3万人,人均医生和护士数分别为2.22人和2.42人,分别同比增长3.8%和3.9%。
二、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全面实现1.基本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9年底,全国参保人数13.7亿人,占人口总数的98.8%,参保率位居全球前列。
2.大病保险筹资金额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城镇职工大病保险筹资总额为548.5亿元,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全国所有省份。
3.新农合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全国新农合经费达到398.3亿元,较上年增长5.1%,覆盖面同比扩大2.2个百分点。
三、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1.由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的卫生计生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立监测点位1.67万个,监测对象34.2亿人,准确检测出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3大疾病和6个流行性疾病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等监测指标。
2.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共发生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097起,发生重大事件109起,发生较大事件210起,各类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并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提升。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解决和完善,如诊疗流程优化、用药安全保障、医疗费用控制等。
2025年,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要达45%
2025年,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要达45%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要达到45%。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根据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乡村医生整体人数减少0.4万,但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数却从2019年的43.5万人增加到46.5万人,一年之间增加了3万人。
从2020年统计公报可以看出,除去18.5万人护士,目前村卫生室人员总数为125.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5万人,约占村卫生人员总数的37%。
可以说,2025年要实现45%的乡村医生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近几年,虽然村卫生室人员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村医队伍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有医师证村医占比越来越高,而且自2016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实行以来,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数明显增长更快。
虽说现阶段村医不能完全被执业(助理)医师所取代,但随着时间长河的不断推进,乡村医生证确实会沉寂在岁月的泥沙中。
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还是要早些完成转型,转向哪?比如考取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都可以,乡村全科助理医师相对好考一些。
村医也可以参加西医学中医培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有的省份已经明确将其作为村医收入来源之一,甚至将鼓励开展变为必须开展。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2、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是多少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是多少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是多少在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方面,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
2023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
2023年全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7.57万家,提供的托位数362.4万个,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57个。
农村部分_中国出生率多少才正常百分之1.5。
根据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统计,为了保持人口平衡,出生率保持百分之1.5,目前我国年死亡人口1千万,出生人口至少要大于等于1000万,低于百分之1.5,人口会下降。
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1.城市化和现代化: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比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人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更倾向于追求事业和工作上的成功,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推迟或放弃生育。
2.经济压力: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等经济压力对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产生了影响。
由于财务压力和职业压力,很多年轻人选择延迟生育或不生育。
3.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增加,她们更注重自身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们更倾向于推迟生育或不生育。
4.生育政策调整:不同国家的生育政策也会对出生率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从_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对出生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5.婚姻观念变化:随着社会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非婚生子女和单身家庭。
同时,一些人可能更愿意选择养育一个孩子而不是多个孩子。
6.生活压力和焦虑: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不少生活压力和焦虑,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压力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年轻夫妇的生育决策。
他们可能认为无法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或者将孩子看作是增加生活压力的负担。
7.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夫妇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方式实现生育,从而减少了自然生育的需求。
《2017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
《2017 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
布
近日,《2017 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81.8 亿,较2016 年增加
3.2%。
在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的同时,中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同样显著提升。
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以及医疗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的双提升不仅惠及国民健康,也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
进步幅度全球领先
这几年中国对复杂先心病的诊治能力明显提升,治疗先心病的双根部调转手术是由我国发明的,并且列入了美国医生继续教育课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说。
在谈及中国心血管病治疗时,郑哲表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达2.9 亿。
改革开放以来,心血管病外科的医疗队伍不断壮大。
到2016 年,能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医院达到723 家,医疗的可及性明显提高,诊疗质量也得到了增强。
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及质量的提升,也是整体医疗环境的缩影。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等16 个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续下降,一系列临床学科的关键指标呈现出质量安全提升。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有关负责人郭燕红表示,在部分专科、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的背后,是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在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上发力。
其中,《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18 项医疗质。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8-06-12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从2016年到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6.5岁提高到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比上年增加3255个。
其中:医院3105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30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89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50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970个(由于机构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4965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297个,民营医院18759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34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60个),二级医院8422个,一级医院10050个,未定级医院10244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8737个,100-199张医院4547个,200-499张医院4223个,500-799张医院179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75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652个,乡镇卫生院36551个,诊所和医务室211572个,村卫生室632057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44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7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2个、县(区、县级市)级2773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5个、县(区、县级市)级2523个。
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医院29140 31056 5688875 6120484 公立医院12708 12297 4455238 4631146 民营医院16432 18759 1233637 1489338 医院中:三级医院2232 2340 2213718 2359911 二级医院7944 8422 2302887 2450707 一级医院9282 10050 517837 5849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 933024 1441940 152852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4327 34652 202689 218358 #政府办18031 18014 144837 156855 乡镇卫生院36795 36551 1223891 1292076 #政府办36348 36083 1210942 1277665 村卫生室638763 632057 - - 诊所(医务室) 201408 211572 154 167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 19896 247228 26257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 3457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13 1200 40048 40833 妇幼保健机构3063 3077 206538 221136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 2992 - - 其他机构2870 2673 32410 28670注:#系其中数。
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各级卫生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核心,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健康发展,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公共卫生面貌和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266.83/10万,死亡率0.81/10万,病死率0.30%。
与上年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1.1%,死亡率上升7.0%,病死率与上年基本持平。
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与2005年相比,肺结核、痢疾和淋病的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梅毒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报告病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狂犬病、人禽流感、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见表1)。
表1 2006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注: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位为1/‰;②*无报告病例。
2、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据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亡原因统计,2006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0.4%。
与2005年相比,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病的死亡率及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3。
与2005年相比,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精神障碍的死亡率及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权威数据!我国献血率突破12‰,献血人次突破1600万
栏目协办:太原市血液中心国家卫健委7月12日发布《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其中关于我国2021年无偿献血的统计数据也得到了权威发布。
《公报》中,我国的千人口献血率达到了12。
这样的一个喜人数据,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献血救人的公益事业正在朝着向上向好的趋势发展!2021年我国献血率突破12‰在《公报》中,2021年,千人口献血率12‰。
翻看近5年的《公报》,我国的献血率2017年接近11‰,2018年~2019年是11.2‰,2020年是11.1‰。
而时间来到2021年,我国的献血率突破了12‰。
要知道,在1998年,我国开始施行无偿献血政策的时候,我国的千人口献血率仅为4.8,在24年间,无偿献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虽然我国2021年千人口献血率上升到12,但与部分中高收入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收入国家的千人献血率31.5,中上收入国家为16.4)。
2021年无偿献血人次突破1600万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全国献血人次由2012年的1225.6万增长至2021年的1674.5万,涨幅达37%。
我们也将我国近5年的《公报》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的无偿献血人次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涨幅。
2021年全年采血量达到2855.9万单位,同比2020年增长8%,创造了血液采集年增长率历史新高。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的1月~5月,全国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675.2万,献血量1173.1万单位,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2.5%和3.2%。
如今,越来越多的适龄公民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来,从1998年至今我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累计表彰180万人次。
虽然我们的献血人次和采血总量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医疗需求释放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我国临床用血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
所以,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人的队伍中来,让献血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多少岁
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多少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日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
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国际间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说,2021年我国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统计公报显示,在卫生总费用方面,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6.5%;在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103.0935万个,其中医院3.65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79万个。
统计公报也对我国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情况进行了梳理,202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72.7万例,报告死亡2.2万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11937家医
疗卫生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4168万份/天,核酸检测能力显著提高。
全国共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800余家。
统计公报还显示,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比上年增加7.3亿人次,增长9.4%,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8-06-12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从2016年到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6.5岁提高到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比上年增加3255个。
其中:医院3105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30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89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50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970个(由于机构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4965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297个,民营医院18759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34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60个),二级医院8422个,一级医院10050个,未定级医院10244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8737个,100-199张医院4547个,200-499张医院4223个,500-799张医院179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75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652个,乡镇卫生院36551个,诊所和医务室211572个,村卫生室632057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44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7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2个、县(区、县级市)级2773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5个、县(区、县级市)级2523个。
文档文档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医院29140 31056 5688875 6120484 公立医院12708 12297 4455238 4631146 民营医院16432 18759 1233637 1489338 医院中:三级医院2232 2340 2213718 2359911 二级医院7944 8422 2302887 2450707 一级医院9282 10050 517837 5849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 933024 1441940 152852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4327 34652 202689 218358 #政府办18031 18014 144837 156855 乡镇卫生院36795 36551 1223891 1292076 #政府办36348 36083 1210942 1277665 村卫生室638763 632057 - - 诊所(医务室) 201408 211572 154 167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 19896 247228 26257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 3457 - -文档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13 1200 40048 40833 妇幼保健机构3063 3077 206538 221136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 2992 - - 其他机构2870 2673 32410 28670注:#系其中数。
以下各表同。
(二)床位数。
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0万张,其中:医院612.0万张(占7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2.9万张(占19.3%)。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
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53.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3.1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8.7万张。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6年5.37张增加到2017年5.72张。
文档(三)卫生人员总数。
2017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174.9万人,比上年增加57.6万人(增长5.2%)。
2017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898.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6.9万人,其他技术人员45.1万人,管理人员50.9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3.2万人。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39.0万人,注册护士380.4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3.4万人(增长5.9%)。
(见表2)2017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697.7万人(占5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2.6万人(占32.6%),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7.2万人(占7.3%)。
与上年比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总数增加1556人。
(见表3)2017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4.0%,大专占39.1%,中专占25.1%,高中及以下占1.8%;文档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7.8%、中级(主治及主管)占20.5%、初级(师、士级)占61.4%、待聘占10.3%。
2017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82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28人。
文档文档表2全国卫生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845.4 898.8 #执业(助理)医师319.1 339.0 #执业医师265.1 282.9 注册护士350.7 380.4 药师(士) 43.9 45.3 技师(士) 45.3 48.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0.0 96.9 其他技术人员42.6 45.1 管理人员48.3 50.9 工勤技能人员80.9 83.2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2.31 2.44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人) 1.51 1.8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 2.54 2.74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人) 6.31 6.28注: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
下表同。
文档表3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医院654.2 697.7 541.5 578.5 公立医院534.0 554.9 449.1 468.5 民营医院120.3 142.8 92.4 110.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8.3 382.6 235.4 250.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2.2 55.5 44.6 47.4 乡镇卫生院132.1 136.0 111.6 115.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7.1 87.2 64.6 66.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2 19.1 14.2 14.2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8.2 8.3 6.8 6.8 其他机构7.8 7.4 3.8 3.7文档(四)卫生总费用。
据初步推算,201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1598.8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5517.3亿元(占30.1%),社会卫生支出21206.8亿元(占41.1%),个人卫生支出14874.8亿元(占28.8%)。
人均卫生总费用371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
(见表4)表4全国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亿元)46344.951598.8政府卫生支出13910.3 15517.3社会卫生支出19096.7 21206.8个人卫生现金支出13337.9 14874.8卫生总费用构成(%)100.0100.0政府卫生支出30.0 30.1社会卫生支出41.2 41.1个人卫生现金支出28.8 28.8卫生总费用占GDP(%) 6.2 6.2人均卫生费用(元)3351.73712.2注:2017年系初步推算数。
文档二、医疗服务一)门诊和住院量。
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5亿人次(增长3.2%)。
2017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9次。
2017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4.4亿人次(占42.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3亿人次(占54.2%),其他医疗机构3.1亿人次(占3.8%)。
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7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0.6亿人次。
2017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9.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8%),民营医院4.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2%)。
(见表5)2017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8.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8亿人次。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0%,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表5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医院32.7 34.4 17528 18915公立医院28.5 29.5 14750 15595民营医院 4.2 4.9 2777 3321医院中:三级医院16.3 17.3 7686 8396文档二级医院12.2 12.7 7570 8006一级医院 2.2 2.2 1039 116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7 44.3 4165 4450 其他机构 2.9 3.1 1035 1071 合计中:非公医疗卫生机构17.6 18.4 2852 3401文档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4436万人,比上年增加1708万人(增长7.5%),年住院率为17.6%。
2017年入院人数中,医院18915万人(占77.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50万人(占18.2%),其他医疗机构1071万人(占4.4%)。
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38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增加285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36万人。
2017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5595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4%),民营医院332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7.6%)。
(见表5)文档(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
2017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
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见表6)表6医院医师担负工作量公立医院7.6 7.6 2.6 2.6民营医院 5.5 5.3 2.2 2.3 医院中:三级医院8.1 7.9 2.7 2.6二级医院 6.9 6.8 2.7 2.7一级医院 6.1 5.7 1.9 1.9(三)病床使用。
2017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5.0%,其中:公立医院91.3%。
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上升0.3个百分点)。
2017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3日(其中:公立医院9.4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缩短0.1日。
(见表7)文档表7医院病床使用情况公立医院91.0 91.3 9.6 9.4民营医院62.8 63.4 8.6 8.7医院中:三级医院98.8 98.6 10.1 9.8二级医院84.1 84.0 8.8 8.7一级医院58.0 57.5 9.0 8.6(四)改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