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项目管理的冲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项目管理的冲突

张双甜成虎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我国推行已经十几年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许多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我国项目管理的问题,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项目管理的冲突。

我国经过了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涉及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中国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封建文化的影子,对现代项目管理有明显的影响,与现代项目管理存在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管理与传统文化

项目组织是项目参加各方通过合同建立起来的组织,项目组织的运作是建立在授权的基础上的,项目管理要想成功,必须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项目组织是由不同部门、单位、组织的人组织起来,人们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对项目的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项目经理由于缺少对组织中人的行政处分权,要想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必须贯彻人本管理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人本管理思想的影子,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与现代管理有许多理念是不容的。主要表现为:

(1)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但却仅仅是停留在规范的层面上,没有从规范升华为人的主观理念,更没有跃升到制度层次。从本质上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观念,是道德的说教,人们对此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内化为自己主观的愿望和行为准则,而这些说教更没有提升为强制性的制度。只是在道德规范的层面上,是教人做人的道理,是教人忽略作为自己这个独立个体的价值,为做人而做人的说教。掌权者一方面只是口头信奉儒家的一套,而行使的是法家一套,另一方面要求人民信奉儒家,去实行儒家的说教,这造成历史上真正的“仁者”很少。而法家的“法、术、势”与人本管理相去甚远。

(2)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民主性,而人本的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充分考虑人作为个体的需求,包括精神的、物质的需求,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追求人格的独立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史中,人不是作为独立的主体,而是作为官的附属,或是为官所有,是官“牧”的对象,人根本就不享有民主。因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人本管理相去甚远。

(3)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官僚制使得等级观念深入骨髓。在伦理等级之下,个人毫无权力可言,个人的行为受“上级”的意愿、自己的“分”的限制;自己没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自由,人只是等级的附庸,其行为受等级的限制;在权力面前没有公平、正义、只有绝对服从,服从上级的要求和自己的等级的限制,社会分成命令和服从命令两个等级。这与人本管理所

追求的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完全相悖的。

(4)人本管理追求的是个体的自由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等级服从,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个人没有自由可言,与人本管理完全相悖。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群体主义,儒家所提倡的群体主义是为维护族权和君权的家族主义和王权主义,在儒家的群体意识里,个体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群体的附庸,每个个体丧失对群体的独立性,造成个体的个性和意愿的丧失,长此以往,造成了对个体需求和利益的压制,这也与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

2授权

项目涉及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项目管理也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项目管理者或项目经理对某些专业虽然有所了解,不可能成为每一个领域的专家,现代的项目管理者或项目经理只能通过授权来完成项目,自己以综合协调者的身份,协调项目参加各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体工作由被授权者独立处理。授权对项目的成功意义非常重大。

在中国授权管理存在以下障碍:

(1)中国人从古到今对权力情有独钟。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得人们对“官”和“权”近乎达到了崇拜的地步,人们信奉“官本位”、“权本位”,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对管理制度的影响表现为权力的人格化。一个人一朝为官,就身价百倍。其原因就在于他掌握了集中起来的政治权力,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政治权利的化身;他的言行已不是其个体人的言行,而是政治权利的体现。

(2)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以其威势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生杀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掌握了生杀予夺之权势,就可以稳固专制独裁。他反复申明“权势不可以假入”的道理。他还指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重要原则。韩非的这种思想,造成人们不愿意放权,希望独揽大权,以控制局面。在项目中表现为业主喜欢紧抓某些关键的权力,或对项目管理者已授的权力进行过多的干预等。

(3)在组织机构中,占支配地位的权威体系是人情伦理;权力的效能视掌权者的感情、感性、良知而摇摆不定,由于权力所带来的权威会随着权力的转移而发生转移,这就使得掌权者拒绝授权。另外,中国人对权力的特殊的感情使得一旦授权后就容易失控,这也是授权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国项目失控的主要原因,也是在我国推行授权管理的困难所在。

(4)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权力有一种特殊的推崇,并且把它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力的标准,因此授权管理是很多掌权者无法接受的理念。很多的掌权者担心授权后,自己就会被架空甚至取而代之;另外由权力所带来的一切,授权后也会随之而去;更多的担心是授权后,对自己要承担的别人的过错的担心,使得授权成为十分艰难的事情。

3平等

3.1 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础——项目参加各方的平等

(1)项目组织的特点要求项目参加各方平等。项目组织有独特的特点,即项目参加各方之间是通过合同联系起来的,他们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项目组织的运作是靠合同来维系的。虽然在项目组织内部依然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由于参加各方之间是合同关系,就使得领导的权威极大地削弱,使得项目管理者不能依靠权力来解决项目中的问题,而必须依靠合同、法律来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项目组织内部各参加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在项目组织内部,项目参加各方的地位不是由其行政级别、规模、社会地位来决定的,而是由其在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项目参加各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2)项目组织良好的运作要求项目管理各方平等。由于项目的运作过程是透明的,在项目组织内部由于信息流通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对于参加各方来说,很少存在信息的不对称,这就大大降低了由于拥有特殊信息而形成的权威,使得参加各方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和沟通,项目参加各方地位的平等也能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项目组织良好的运转。

3.2 传统的等级观念

在传统儒家文化等级观念的影响下,“权本位”、“官本位”成为根植于人们心底的痼疾。等级观念使权力绝对化、权力人格化,绝对化、人格化的权力必然成放纵状态,法律制度毫无约束力;绝对化的权力反过来又巩固了人们的等级观念,使其成为人们心理结构中超稳定系统。权力的绝对化和对权力的绝对服从会导致对权力的绝对崇拜,对权力的绝对崇拜又会导致对权力的绝对追求,也导致了人们对等级制的自觉不自觉的维护,平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成为无法得到权力后的奢望。传统的这种等级观念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这也是权力人格化的基础和人格化运作的条件,也是项目成为腐败的温床的根源。

4透明

在项目组织内部,通过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即项目参加各方的权利、义务、职责都有文本化的合同规定,并且参加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信息沟通是网状的,项目组织内部参加各方的地位平等,这就使得项目管理具有透明化管理的性质。

项目管理是目标管理,项目有独立的目标体系,项目管理是一种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项目参加各方通过合同明确自己的责任,由于项目实施过程是连续的,项目参加各方之间的实施结果互为条件和前提,因此项目参加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衡的,这就使得项目管理具有了透明的前提。项目管理的控制过程是目标控制过程,通过评价项目阶段目标和各个合同目标实现的程度来评价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管理的绩效的,因此项目管理的评价标准也是透明的。

在我国“暗箱操作”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词汇,暗箱操作存在于各个领域。在建筑领域,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表现为:假招标、透漏标底……;在经济领域,官倒官卖,假公济私等等。暗箱操作与透明的管理是相悖的。在我国,暗箱操作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众所周知的法家的“术”和谋略文化的“计”都是暗箱操作的根源,都讲究隐蔽和秘密行使,更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官场运作规则。在古代人们讲究“弄权”,权力不是公开行使的,是“弄”出来的,“弄”的意义之深远耐人寻味。另外长期以来人们对权力的崇拜使得人们习惯于权力带来的单向义务,人们不愿或不能限制权力,在权力面前表现为一定的奴性,这也是暗箱操作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透明管理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