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共44页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学设计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677b42f524ccbff0218466.png)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原则,坚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少数民族作品入手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探究的兴趣,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以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新美术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三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2.从内容上看,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学生在生活中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少数民族的美术作品,所以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本课内容是中国的民间美术的一部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1.本班学生为西青区张家窝九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自己上网搜集资料并进行资料的分类和整理。
2.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概况。
3.学生对于信息的归纳和整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我校有计算机教室并配备电脑设备,学生对多媒体的使用操作都比较熟练,所以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将资料汇总,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利于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和特点。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有代表性服饰和建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课上相互交流,和畅所欲言,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和特点。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有代表性服饰和建筑特点。
(二)难点理解不同民族美术文化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分组交流,信息分享 畅所欲言, 个性张扬 课堂小结,情绪激昂 (二)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反思我国少数民族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民间美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ca4838a21614791611281b.png)
民间美术的特点:
寓意性、象征性 连(莲)年有余(鱼)
合作探究
视频中是我国传统 节日中的哪一个?在这 个节日可能会出现哪些 民间美术元素?
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普遍、最 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 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最早的剪纸实物
——新疆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团花剪纸
对马剪纸
对猴剪纸
剪纸表现方法:单色、彩色
课堂实践
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剪纸 实践
面 花
我国传统节日时的 一种面食,多见于春节, 大多有吉祥平安、年年 有余等寓意。表达了广 大劳动的人民对于美好 生活的向往。
面花
高花
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 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 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 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 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 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 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 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 表性的当属春节了。
美 术 鉴 赏
民间美术概念: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
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
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 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 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艺术样式: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1438953683c4bb4cf7ecd199.png)
中国少数民族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总称。
它们多具有本民族的美学意趣、内容和形式,是本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反映,为本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中国古代曾把少数民族美术称作“番族画”。
宋朝《宣和画谱》开始使用此词。
该书认为“番族画”要强调各兄弟民族文明友好的内容,尊重他们的风土故习,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形体结构,如实描写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衣冠,可达到按图可考的程度。
对于鄙贱兄弟民族的作品,不得记入画谱。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丰富的美术创作,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美术家。
如唐代出身于阗的尉迟乙僧,以民族风情的绘画作品驰誉于长安画坛。
他在长安奉恩寺所作《本国王及诸亲族图》,歌颂了于阗各族与汉族友好交往的时代精神。
他以西域人物形象作画,生动感人,尤其是“凹凸花”和“屈铁盘丝”的绘画技巧,代表了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于阗艺术的特殊风格。
唐末胡瓌是室韦人的优秀画家,他的作品就《宣和画谱》所载,全是游牧民族生活的景象。
宋代诗人梅尧臣曾在胡瓌的《胡人下马图》中题诗:“氈庐鼎列帐幕围,鼓角未吹惊塞鸿”,从意境中,可以想象到英武雄壮的兄弟民族人物形象。
胡瓌是最早以卓歇为内容进行创作的画家,传世的《卓歇图》曾被清代高士奇认为达到“摹画曲尽”的程度。
宋代刘道醇说他“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而“塞外景趣”正是胡瓌独有的美术风格。
辽代画家耶律培是契丹人,他的作品植根于生活,富有深厚的民族情趣。
《八旗画录》专列了许多少数民族画家,他们丛芳竞秀,荣立画坛。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形象地记录了当时各民族的社会生活。
在滦平县春秋时期戎族墓内的许多富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上面,有青铜耳环、青玉管,玛瑙、绿松石等组成的项饰,有以动物形象造型的装饰品,如蹲踞的虎、仆伏的蛙和犬、长方形的兽纹图案等。
这些作品的取材是同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喜好相联系的。
北方许多游牧民族多以动物纹作为艺术的特征,如喜好在青铜器皿上用具有个性特征的动物形象作为主要装饰内容,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4dfe6f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d.png)
3、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指发现于内蒙古郭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时间桐当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约公元故8—前2世纪)考古遗存中的青铜器或金银制品。这些青铜器和金银剖品是中国早期畜牧民族的物质遗存,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板书: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学生思考
举手回答
快速进入课堂氛围
通过问题导入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入正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古代少数民族美术
1、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臧族的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重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和特点。
难点
理解不同民族关术文化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与汉民族一样,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保留传统的美术样式的同时,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了种种尝试和创新,并在各民族的美术文化间相互融合与促进,使其更为绚丽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学习少数民族优秀的美术文化。
1、朝鲜族
介绍:朝鲜姑娘喜欢短衣长裙,胸前系着长飘带,显得温文尔雅。
2、壮族绣花鞋垫
3、维吾尔族
介绍: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是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制作的丝绸,黑白相映,夹以红黄蓝绿色花纹,给人以浓厚的装饰美感。
美术六年级上岭南版5.15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32张)
![美术六年级上岭南版5.15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3d07a837a417866fb84a8e68.png)
维
吾
尔
维吾尔族
族
服饰:主
服
要以丝绸 裙装与鲜
饰为
晰
代表
,
纹
路
多
样
,
色
彩
鲜
明
维吾尔族 朵帕帽,又称 四棱小花帽。
这些帽子 不仅选料精良, 而且工艺精湛。
帽冠上的 图案纹样绚丽 多彩,千变万 化,各不相同。
哈萨克族服饰: 坎肩与银饰华丽夺目。
连衣裙是哈萨克族 妇女的日常着装, 她们喜爱红色、艳丽 的连衣裙,外罩镶 花边的坎肩(背心), 坎肩多以丝绒为主。 胸前缀饰彩色扣、银 饰 等饰品。
汉 族
维 吾 尔 族
苗族
蒙古族
哈 萨 克 族
(岭南版第十一册)
在中国这一片红色的热土上,56个民 族有美丽的故事,还有你让你神往的 山河与风光,更有56个民族各具特色 的民族服饰,它们形成了中国服饰文 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一道道亮丽的风 景线。下面随着这个盘点,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各具特 色的民族服饰吧……
子蒙 作古 饰族 品头 ,饰 给: 人多 一在 种帽 飘檐 扬上 的缝 感上 觉珠 。
服饰简图
藏族服饰:传 统的多以袍服 为主,其特点 就是大襟,腰 襟肥大,袖子 宽大。衣领、 襟边、袖口下 摆镶以羊毛、 羊皮尽显雪域 特色。
藏族服饰 女装
藏 族 服 饰 上 的 饰 品
苗族服饰:主要以银饰的装扮精美华贵为代表。 苗族的人们认为银是财富的标志,而且银饰美观、耐用,又易于制作。 她们还认为银象征着光明正气,佩戴银饰可以驱邪镇鬼,消灾祈福。
苗族头饰:主要包括银冠和银角,图案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纹样,其 造型生动,玲珑精美。苗族的银项圈有空心管状的,实心的等形状。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c727a8c8d376eeafaa314d.png)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使同学真正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特点和类别及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等。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2、适当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它可以是泥人,剪纸或刺绣,特别是少数民族同学,通过他们对民间美术品的介绍和展示,激发全体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关注,从而调动同学对民间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首先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认同,因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很大的障碍,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缺失。
所以解决认同感是第一关键。
2、使同学逐步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和审美特性,只有认识和理解了才可能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3、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
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概述课题简述:什么是民间美术;民族民间美术的界定和基本概念;民族民间美术的分类。
(结合多媒体演示)欣赏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民间美术。
我国民族民间美术有哪些?(多媒体播放图片: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道具和民俗服装工艺、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礼仪,民乐及乐器制作;口传文学,各种精湛工艺、手工艺、如刺绣、雕刻、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和剪纸低等。
请同学认真仔细欣赏两位同学带来的民间美术品(刺绣和剪纸)并思考相关问题。
让同学独立思考民间美术的图纹样式所蕴涵的寓意有哪些?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1c613caeaad1f347933fa4.png)
相比老一辈,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大众媒体和开放 便利的交流环境下,各少数民族中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 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浸染在非本族的世界文化 氛围中,经济、文化愈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愈是如此。
– 工艺品要成为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重要的是要表现出 自己的特色。
– 1)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 – 2)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的现状分析 ? 越老越多的民族工艺美术在以市场需求为价值导向的商品社会
中丧失了原本的质朴和纯真。在功利主义的蛊惑下 ,在内因与 外因的作用下,它们的各种价值(特别是文化、艺术价值)正在流 失。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以实用工艺为主,陈设工艺也占有重要 位置。
? 雕花牛角杯(侗族)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分为雕塑、陶瓷、金属、织染绣及服饰、编织、漆器、民间绘 画和剪纸七大类。麦杆编织花篮(广西 壮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课件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源远流长,质朴凝重,积蕴深厚,作品多 出自农牧渔猎民和工匠之手,与各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 节令时序、宗教祭奠等紧密相连,既根植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 沃土之中,又成长发展在多民族相互交融辉映的氛围之内,是 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银奶桶(西藏 藏族)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d07d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6.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括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绘画、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制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真正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多元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感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品、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吗?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请看一看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能从中看到哪些与汉族不同的特点吗?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他们的服饰、建筑和艺术品颇具民族特色。
教师:非常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们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建筑,然后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闭眼想象后)我想到了藏族的长袍和蒙古包。
教师:很好。
你们想象出了一些具体的图像。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2、学习内容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每个方面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c47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4.png)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优质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能够掌握少数民族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的艺术特点。
合作完成以“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为主题的书签设计制作。
过程与方法:采用讨论、赏析、交流的方式,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并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美术文化的自豪感。
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容多元文化。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代表性的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2、能够掌握少数民族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的艺术特点。
3、合作完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书签制作。
解决措施:1、给学生提供网络或者相关读物,有目的性的安排学习任务,以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2、分组讨论,以图片和影视资料辅助学生,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我国漆画家乔十光的作品《泼水节》。
提出问题:这幅美术作品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傣族泼水节的的场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二、探求新知、落实难点(1)了解欣赏上述民族服饰首先观看少数民族图片,欣赏少数民族服饰,并尝试区分不同少数民族服饰特色,通过少数民族服饰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2)欣赏更多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表现形式师生欣赏苗绣、新疆艾德莱丝绸、银饰、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藏族唐卡、苗族风雨桥、云南白族民居、客家族土楼让学生欣赏更多类型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美术上册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_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美术上册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c46872ef78a6529647d53e6.png)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各族人 民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少 数民族美术文化如:建筑、雕塑、 绘画、民间工艺以及服饰等。是中 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世界民族文化宝库。 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是人民智慧 和伟大的创造力。
1.建筑、工艺美术
1.风雨桥亦称花桥。是侗族的一种交通风俗。流行于湖南、 贵州、广西、湖北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方便行人过往 歇脚,也是迎宾场所。通常由桥、塔、亭组成。 程阳桥 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这座桥建于 1916 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 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 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 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四柱抬 楼式建筑,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 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翅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 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 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 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 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我国56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汉、满、回、羌、彝、白、土、壮、畲、侗、水、怒、 苗、瑶、傣、佤、黎、京、藏。
门巴、珞巴、哈尼、蒙古、朝鲜、赫哲、傈僳、拉祜、 纳西、景颇、布朗、仫佬、毛南、土家、阿昌、普米、 德昂、独龙、基诺、布依、仡佬、高山、东乡、撒拉、 保安、裕固、锡伯。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维吾尔、哈萨克、俄罗斯、 塔塔尔、塔吉克。 柯尔克孜、乌孜别克。
布达拉宫(藏族)[清代]
1.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东经 91°2’ 和北纬 29°7’ 的文汇点。东西长 360 多米,山下海拔 3650 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 2.布达拉宫主楼高117米,看似13层,实际9层。其中宫殿、灵 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 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3.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 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 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4.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5.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df84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a.png)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究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资料:学生需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收集至少三个不同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等。
2. 整理资料:学生需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简要介绍每个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特色。
3. 制作PPT:学生需将整理好的资料制作成PPT,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
4. 编写解说词:学生需为每个幻灯片编写解说词,用以阐述该幻灯片所展示的美术文化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5. 完成调研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自己所选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调研报告,包括该民族美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等。
三、作业要求1. 收集资料要全面、准确,避免出现错误信息。
2. PPT制作要求版面设计合理、美观,内容条理清晰,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
3. 解说词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够准确阐述所展示的美术文化特色。
4. 调研报告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书写,内容详实、结构清晰。
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PPT及解说词,评价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表达能力。
2. 教师根据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评价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能等方面的能力。
3. 教师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4. 反馈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部分,纳入学期总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