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合集下载

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地域、生活和文化背景;2.掌握少数民族美术中主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少数民族美术的能力,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地域、生活和文化背景;2.掌握少数民族美术中主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少数民族美术的能力;2.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作品图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展示《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的封面,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2.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地理分布情况,让学生大致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区域。

二、讲解(40分钟)1.介绍我国6个少数民族的特色美术文化,包括:–傣族:佛教艺术特点、象、花、鸟、虫等图案;–瑶族:抽象装饰、几何图案、线条构成的图形;–赫哲族:猎民文化和装饰艺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作品;–维吾尔族:以生活、民俗为主题、色彩大胆、图案繁多的织物、罐子等;–布依族:图案多以花鸟为主、主要应用在纺织工艺上;–土家族:精湛的木作技艺、狮子舞特色。

2.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各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三、练习(30分钟)1.让学生仿照少数民族的图案进行绘画,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2.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民俗艺术品或装饰物,分析其图案风格和特征,并进行作品比较,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发言分享他们的绘画笔记和想法,老师点评;2.学生进行感性总结和理性总结,老师进行帮助和引导;3.整理学生笔记和作品,做好课堂总结。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前往公园或美术馆,进行户外绘画和摄影,拓展学生视野;2.搜寻更多相关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教学评估1.课堂中的绘画作品和笔记;2.后期通过作业扣分进行评测,以巩固学生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掌握能力。

新人教版 美术 九年级 上册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02

新人教版 美术 九年级 上册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02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5个小部分,学生自由组合分成5组。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

(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今天我们要在视频的解说带领下,参观我们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二)新课内容由个组的代表解说他们各个传统的民间艺术品。

(三)播放课件,教学知识要点欣赏要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

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

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第五单元 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特色。

2.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设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地调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美术文化特色,包括服饰、建筑、民间艺术等。

每组需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少数民族名称、美术文化特色、图片等。

2. 设计任务:根据调查报告,每组需设计一款以该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如画作、手工艺术品等。

作品需体现该民族的美术特色,并展示在课堂展示区进行展示。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4人。

2. 真实记录:实地调查过程中,学生需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等信息。

3. 时间安排:调查报告提交时间为本课程结束前一周,设计作品提交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

4. 作品质量:作品需体现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符合主题要求,具有创新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实地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质量,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将由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作品和报告进行评分,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3. 优秀作品: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在下节课上课前,教师将邀请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完成情况,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3. 后续活动: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活动,如展览、讲座等,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特色,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围绕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预习资料搜集:学生需搜集至少三个不同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建筑、服饰等艺术形式,并整理成简洁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资料。

2. 民族美术作品欣赏:学生需选择一件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创作手法等,并撰写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报告。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一件体现少数民族美术特色的作品。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资料搜集要全面且准确,图片和文字说明需相互对应,能清晰表达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特点。

2. 作品赏析报告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能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3. 创作实践要体现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理解,作品应具有创意和艺术性。

4. 作业需按时提交,格式整齐,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作品赏析报告的条理性和深度。

3. 创作实践的创新性和艺术性。

4. 作业的完成度和格式规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借鉴。

3.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共同进步。

六、附加建议为更好地完成本课时的作业,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当地的艺术馆或文化馆,实地感受不同民族的艺术魅力,拓宽视野,提升美术素养。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制作和分析,促进学生感受多元文化融合下的美术创作魅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有主题、有创新的美术实践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美术上册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_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美术上册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_课件1


壮 族
白族姑娘的全身装束
刺绣背带盖片
侗族人崇拜太阳的远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经常体现在 他们的服饰上。
布达拉宫(藏族)[清代]
1.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东经 91°2’ 和北纬 29°7’ 的文汇点。东西长 360 多米,山下海拔 3650 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 2.布达拉宫主楼高117米,看似13层,实际9层。其中宫殿、灵 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 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3.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 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 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4.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5.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藏的鎏金雕像
西藏的鎏金雕像是精雕后鎏金而成,花纹雕刻 很精细,造型生动逼真,是罕见的雕刻工艺品。
高山族的木雕
雕刻艺术在高山族的生活里很普遍,人物雕像 刀法刚劲细腻,现象生动逼真,极富自然情趣。
曼飞龙塔(傣族)[南宋]
1.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 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 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 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曼飞龙塔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勐龙的曼飞龙村后山 上,因其所在地而得名,一称飞龙白塔。曼飞龙塔由九座 白曼飞龙塔塔组成,坐落在景洪澜沧江对岸的曼阁佛寺, 是一座建筑风格特殊,造型轮廓风姿迷人的佛寺。 3.该塔建于傣历565年(1203年),傣语“塔糯庄龙”, 意为大头笋塔。直径 8.6 米。主塔高 16.29 米,周围由 8 个 边塔环绕联成母子塔群。外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参差 有致,塔群造型优美,风格别致。塔为砖石结构,建于傣 历565年(1204)。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座上最外圈为 8个佛龛,龛内供佛像,中圈为8座小塔,分列8角,环拥 主塔。主塔居中,通高 16.3 米;小塔通高 9.1 米,均为实 心。在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踝印迹,传为释 迦牟尼的足迹,因而兴建此塔。

少数民族美术文化 ppt课件

少数民族美术文化 ppt课件

藏族碉房
•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 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 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 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 内坡仍为垂直。主要特征是 平屋顶,石块砌成,墙面上 有很小的门洞和窗洞。碉房 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 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 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 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 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 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 台之用。
藏族布达拉宫
壮族吊脚楼
回族建筑——银川新城南门 清真寺
西吉北大寺
白族建筑
大理白族建筑
佤族民居
丽江摩梭人民居
丽江摩梭人民居入口
少数民族手工艺品
壮族织锦
苗族银饰
民间乐器
琵琶名曲
《十面埋伏》
民族服饰
56个民族56朵花
壮族
壮族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 黑、棕三种颜色。壮族 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 纺纱、织布、染布是一 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 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 称为“家机”,精厚、 质实、耐磨,然后染成 蓝、黑或棕色。用大青 (一种草本植物),可 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 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 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 服饰各有不同,男子、 女子的服饰,男子、妇 女、未婚女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傣族竹楼
●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住宅。
●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 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 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 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 迅速。
● 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 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 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 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 人团聚的地方
竹楼群落外观
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傣族竹楼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件3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件3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以实用工艺为主,陈设工艺也占有重要 位置。 • 雕花牛角杯(侗族)
Click to edit Ma、金属、织染绣及服饰、编织、漆器、民间绘 画和剪纸七大类。麦杆编织花篮(广西 壮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课件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源远流长,质朴凝重,积蕴深厚,作品多 出自农牧渔猎民和工匠之手,与各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 节令时序、宗教祭奠等紧密相连,既根植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 沃土之中,又成长发展在多民族相互交融辉映的氛围之内,是 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银奶桶(西藏 藏族)
• 工艺美术的分类 – 一为生活日用工艺品,即经过加工、装饰的生活实用品 – 二为装饰欣赏工艺品,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 – 1)功能美 – 2)形式美 – 3)质地美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 人们以服饰和织物为具体表现载体,把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文 化内涵以符号的形式表达于其中,通过感官的方式反映大量的 社会生活讯息。 • 但是民族内部的个体要设计出某一特色款式,使其内容与形式 富含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并取得本民族内部的共识,从而取代 或发展原有的传统款式,却是相当困难且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在 有些民族中还会受到宗教信仰的制约。
• 3.青年人对本民族工艺美术品的态度 • 年轻人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他们的意见是不容忽视的。 相比老一辈,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大众媒体和开放 便利的交流环境下,各少数民族中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 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浸染在非本族的世界文化 氛围中,经济、文化愈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愈是如此。

人教版九上美术 5.3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上美术  5.3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教案设计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学设计第一、根据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内容,把握教材基本精神,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教学难点:通过各类民间美术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城市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根据以上的重难点,学生需要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因此我采取了一下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展示部分美术作品以及图片、纺织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选出哪些属于民间美术作品以及作品分类。

2、先不着急下结论,导入本课,通过以上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经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加学习趣味性,挑战性。

二、讲授新课(一)通过预习让学生概括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劳动人民创造;存在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情感和观念;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创作和流传方式集体,与宗教民俗有密切联系。

)板书: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1、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反应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做详细讲解:剪纸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主要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

了解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

欣赏剪纸作品《五福捧寿》,领会剪纸艺术的严格要求。

总结剪纸种类:窗花、门笺、刺绣花样、顶棚团花、灯花等。

2、刺绣:提问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学生思考回答刺绣的应用范围: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2、新疆石窟壁画——壁画艺术在新疆石富中占有突出地位,壁画的绘法,采用古代西域流行的晕染法,即凹凸法,结合“铁线描”式的轮廓勾勒。新疆石窟约始凿于3世纪,遗址主要分布于南疆的拜城至库车,以及东疆的吐鲁番一带。
3、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指发现于内蒙古郭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时间桐当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约公元故8—前2世纪)考古遗存中的青铜器或金银制品。这些青铜器和金银剖品是中国早期畜牧民族的物质遗存,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板书: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学生思考
举手回答
快速进入课堂氛围
通过问题导入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入正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古代少数民族美术
1、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臧族的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重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和特点。
难点
理解不同民族关术文化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与汉民族一样,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保留传统的美术样式的同时,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了种种尝试和创新,并在各民族的美术文化间相互融合与促进,使其更为绚丽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学习少数民族优秀的美术文化。
1、朝鲜族
介绍:朝鲜姑娘喜欢短衣长裙,胸前系着长飘带,显得温文尔雅。
2、壮族绣花鞋垫
3、维吾尔族
介绍: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是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制作的丝绸,黑白相映,夹以红黄蓝绿色花纹,给人以浓厚的装饰美感。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使同学真正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特点和类别及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等。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2、适当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它可以是泥人,剪纸或刺绣,特别是少数民族同学,通过他们对民间美术品的介绍和展示,激发全体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关注,从而调动同学对民间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首先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认同,因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很大的障碍,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缺失。

所以解决认同感是第一关键。

2、使同学逐步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和审美特性,只有认识和理解了才可能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3、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

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概述课题简述:什么是民间美术;民族民间美术的界定和基本概念;民族民间美术的分类。

(结合多媒体演示)欣赏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民间美术。

我国民族民间美术有哪些?(多媒体播放图片: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道具和民俗服装工艺、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礼仪,民乐及乐器制作;口传文学,各种精湛工艺、手工艺、如刺绣、雕刻、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和剪纸低等。

请同学认真仔细欣赏两位同学带来的民间美术品(刺绣和剪纸)并思考相关问题。

让同学独立思考民间美术的图纹样式所蕴涵的寓意有哪些?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括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绘画、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制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真正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多元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感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品、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吗?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请看一看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能从中看到哪些与汉族不同的特点吗?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他们的服饰、建筑和艺术品颇具民族特色。

教师:非常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们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建筑,然后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闭眼想象后)我想到了藏族的长袍和蒙古包。

教师:很好。

你们想象出了一些具体的图像。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2、学习内容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每个方面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分组讨论:苗族蜡染工 艺的特点。
(从题材、材料、色彩、做
工等方面分析)

动物







图案丰富、反映民族习俗 几 何 取材天然
图 形
色调素雅(蓝、白) 纯手工制作、富有乡土气息
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一、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二、苗族的服饰文化
三、民族服饰的现代性
民族服饰现代性--- 西兰卡普
民旗族袍服饰现代性--- 旗袍
民族服饰现代性--- 饰品
民 族 服 装 的 现 代 性
褶 皱
---
民 族 服 装 的 现 代 性
蜡 染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一、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二、土家族、苗族的服饰文化 三、民族服饰的现代性 课后延伸: 自己设计一套融入了民族服饰元素 的夏款校服。
色彩:蓝红黄白黑 ;对比强烈 ;彰显 浓郁、艳丽
2、苗族—— 长桌宴
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 ,通常用 于接亲嫁女、满月酒等。左边是主 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 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
2、苗族——苗族的蜡染
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 一,用蜡刀酥溶蜡绘花于布后 用蓝靛侵染,既染去蜡的一种 染色方法。
几何图形
人 物
艺如何与现代饰品相
融合的?
动物纹样
二、土家族、苗族的服饰文化
2、苗 族
便装——
盛装——
以黑色为主,佩戴少许银饰 或不带银饰,朴素大方。
红色为主佩戴很多银饰 ,彰
分组讨论: 1、土家族和苗族服饰 的特征有哪些?{款式、色彩}
土家族服饰
苗族服饰
1、土家族——服饰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等奖课件)
嘴甜心毒, 挑拨离间者
五、优秀作品展示及评美术文化的差异性形
成的原因(地域、自然环境、历史人 文因素)。 2、少数民族服饰装饰图案特点(色彩、 取材、风格)。 3、少数民族建筑实例(碉房、蒙古包、 蘑菇房)。 4、西藏民族手工工艺--(藏戏面具文 化)。
人教版美术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三课 波密县中学 文雯
一、复习阶段
一、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 反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宗教信仰、
伦理道德及审美情趣。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 清新、质朴、极具亲和力。
二、导入阶段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1
看服装猜民族:
感 谢 聆 听!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2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3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4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5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藏戏:白色面具表示人
物性格纯洁、善良。
对比:
京剧:奸诈多疑,代表 人物为曹操。
藏 戏 面 具 欣 赏
四、实践创新阶段 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一张富有特色的藏戏面具
对藏戏面具文化进行宣传和传承
• 运用面具的造型和色调表现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
藏戏面具创作 老师示范作品: 半黑半白 面具 象征:两面三刀,
6
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藏族
三、发展阶段

九年级 美术 全册教案及单元备课

九年级   美术   全册教案及单元备课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王丽目录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1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1课剪纸第2课编结艺术第3课线材造型第4课蜡染与扎染第5课彩塑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第四单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第1课古城古镇考察第2课民俗文化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1课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第2课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一、教材分析:本教材突出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共分五个单元,四个学习领域:1、欣赏·评述: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2、造型·表现: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3、设计·应用: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4、综合·探索:第四单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三(九年级)的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和创造性智力品质正在形成期,学生个性差异开始明显,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予以科学诱导,得以充分发展,不同个性和素养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提高发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2、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
中最为华丽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 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 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饰品—苗银
苗家笃信银器能保合家平安、驱邪逐 崇、防阴气。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 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比一比
建筑
绘画
服饰
藏族
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
藏族
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 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 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 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藏 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 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课前准备你做好了吗?
连线题
藏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苗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苗族
01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特色都表现在哪
些方面?
02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在造型与色彩上有什么异同? 03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04将本组代表民族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向其他民
族展示本族的魅力。
民族大讲堂
苗画极具苗族特色。苗画最初是作为苗族姑娘刺绣图样稿
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的一种独立的画种,在湘西苗居 的门帘、窗幔、服饰、被面和房中装饰上都可以发现各种样式 的苗画。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
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 苗族刺绣的题材有龙、鸟、鱼、 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 族历史的画面。
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
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要分布在内蒙古 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古人自称“蒙 古”,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 “马背上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 的智慧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件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件
张大千: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代表作有《长江万里图》、《庐山图》等。
齐白石: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代表作有《虾》、《蟹》等。
徐悲鸿: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擅长油画、国画,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
艺术流派和风格
藏族唐卡: 色彩鲜艳, 线条流畅, 具有浓厚 的宗教色 彩
苗族刺绣: 图案精美, 色彩丰富, 具有浓郁 的民族特 色
社会价值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促进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美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美术是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升文化自信:少数民族美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
少数民族美术的 文化内涵和价值
文化内涵
民族特色:体现各民族的独特文化 特色和艺术风格
地域特色:反映各民族的地域特色 和生活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传承: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历 史和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统
艺术价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 审美价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艺术价值
民族特色:体现各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历史传承: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社会价值: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国际交流:少数民族 美术将走向国际,与 其他国家的美术文化 进行交流与融合
数字化发展:少数民 族美术将借助数字化 技术,实现线上线下 的传播与推广

第三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第三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分组流(建筑)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 彝族民房建筑。多建于 斜坡上。以石为墙基, 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 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 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 一层土,经洒水抿捶, 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 水。房顶又是晒场。
分组交流(建筑)
蒙古包是蒙古等游 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 称穹庐,又称毡帐、帐 幕、毡包等。蒙古语称 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 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 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 种居所,易于拆装,便 于游牧。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 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 是绣花衣,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 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分组交流(服饰)
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 表标志。服装使用织、绣、 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 或挑中带绣,或染中带绣, 或织绣结合,从而使服饰 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 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 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 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根据彝族服饰民俗 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 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 为若干式样。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 白色衣服为尊贵,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 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 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
分组交流(建筑)
永定客家土楼千姿百 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 楼两大体系,圆形土楼是 永定客家土楼的典范,堪 称天下第一楼。不但具有 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还 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 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处 处洋溢着永定客家人的聪 明才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