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现代文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1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段

(一)

①尼古拉·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耳城。②18岁时,他到了波兰旧都克拉科夫。③当时的波兰处于文化生活极繁荣的文化复兴时期,克拉科夫也成为当时欧洲文化中心之一。④有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集中在那里。

⑤科学和文化的活动中心是克拉科夫大学。⑥哥白尼就进入了这所大学,学习艺术和数学。

⑦1495年,在他23岁时,又到了当时欧洲的工商业和艺术科学的中心意大利,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学习天文学。⑧后来又转入其他大学学习医学、法律学和神学。⑨他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

1.本段文字中,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和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2.本段是以_____________ 为中心。

A.介绍哥白尼这个人物的活动

B.介绍哥白尼在两个时期的活动

C.介绍哥白尼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经历

D.介绍哥白尼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

3.填空。

(1)①句写了哥白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④⑤⑥句写哥白尼18岁到科学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克拉科夫学习____________。

(3)⑦句写他23岁时又到欧洲的工商业和艺术科学的中心意大利,进博洛尼亚大学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

(4)⑧句写他还在其他大学学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⑨句是与__________句相互照应的。

(6)从全文看,“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观本段文字,不难看出作者按时间顺序突出介绍了哥白尼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第二个时期:

5.因为当时的克拉科夫、意大利都是___________ 运动的中心,说明哥白尼是伟大时代出来的科学“巨人”。

(二)

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石窠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比沧浪之水还好。同样种菜的别的同志,菜地附近没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们三个,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

1.在原文上用波浪线标出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句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层次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详略得当:详写了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分为二层,请在原文层次间画“||”。

二、阅读篇

(一)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房子,本来分做两部分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

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梧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薛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让它们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

亭如青玉的树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写“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请你统观全文,用2个字写出人们对秃梧桐的态度(除“惋惜”):_________。用不超过6个字的文字写出作者对秃梧桐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4个“又”字,回答问题: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四个“又”都是“再一次”的意思,但前三个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了较长的篇幅描写老柏、香橙、老榆、大理菊、牵牛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

..是()

A.写梧桐的清荫和雨打梧桐的声音,诗意也两家分享,是为了歌颂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B.本文的主旨是赞颂美化人们生活的秃的梧桐,鞭挞摧残梧桐生命的蚂蚁和风。

C.作者一再强调“亭亭如青玉的干”,意在赞美梧桐那顽强不屈的高尚品格。

D.将薛荔“陶然自足”的寄生生活与秃的梧桐“一无所有”作对比,表现了梧桐的淡泊宁静。

E.“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这表明作者坚信秃的梧桐的求生意志是无比坚韧的。

(二)阅读《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完成下列问题。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