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典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顾茅庐的故事
前一篇:三寸之舌后一篇:三令五申
三顾茅庐的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三顾茅庐的故事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
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相关成语: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成语词典大全。
如有疑问,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谢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文言文《三顾茅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三顾茅庐原为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城访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大业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现在意为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优秀5篇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优秀5篇顾茅庐的主要篇一三顾茅庐的主要讲的就是刘备经过徐庶的暗示,告诉他在一个地方有个军事人才,但他从来没有出来参加过战争,整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徐庶说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个人才,便能够帮忙大王统一天下。
由此能够看出这个人是有多厉害,哪个大王听了不会动心。
于是刘备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诸葛亮恰好出去游山玩水了,刘备问他的童子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来,童子说他也不明白,先生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次刘备只好遗憾的回去了。
过了几日他又和手下带着礼物前往诸葛亮的茅草屋,这次依旧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正好被朋友约出去了,刘备甚是遗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很快到了,在过完新年后,刘备又准备出去前去诸葛亮家了,这次但是冒着风雪前往,可见诸葛亮对他是多么的重要,不惜一切。
这次较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较后在家中了,然而此时诸葛亮正在睡觉,他只好等着了,不久,诸葛亮醒来了,和刘备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同意跟随刘备前去指导军事策略。
顾茅庐的主要篇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其间,记载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空城计……其中,让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三顾茅庐"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徐庶为了探望老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
司马微再次推荐诸葛亮后,刘、关、张三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重扶汉室的故事。
故事中,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张飞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从这二人话中,可以看出关、张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相反,刘备反对这种心态。
他叱责关、张二人,用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诲他们要对人才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大意是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说服诸葛亮出山辅
佐自己的故事。
具体原文如下:
“却说刘备自得了荆州,即日便请孔明商议前事。
孔明曰,
‘今荆州已定,可速取益州。
’备曰,‘益州刘璋势穷,何不就此
乘势而取之?’孔明曰,‘益州刘璋,乃先主之弟也,不可侵犯。
’备曰,‘我欲得益州,汝何如?’孔明曰,‘若要取益州,须得先
主亲自去得之。
’备曰,‘汝可为我图之。
’孔明曰,‘某自有妙计。
’备曰,‘如何?’孔明曰,‘某自往犹豫,不可立即答应。
’”。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原文的一部分。
这
个故事通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
意和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也表现了诸葛亮深藏不露的智慧和谋略。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为传颂。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顾茅庐》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三顾茅庐的原文和译文
三顾茅庐的原文和译文以下是三顾茅庐的原文和译文: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概括
刘备三顾茅庐是指刘备在寻找谋士时,三次来到茅庐求见诸葛亮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是一位诸侯,他希望找到一位谋士来帮助他统一中国。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聪明的谋士叫诸葛亮,于是他决定去寻找诸葛亮。
刘备来到诸葛亮住的地方,发现诸葛亮住在一个茅庐里。
他拜见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出来接待他。
刘备第一次来访,诸葛亮并没有出来。
第二次,刘备又来到茅庐,发现诸葛亮还是没有出来。
他非常失望,于是他又回去了。
第三次,刘备又来到茅庐。
这一次,诸葛亮终于出来了。
他告诉刘备,他之前没有出来是因为他在思考如何帮助刘备。
他告诉刘备,他愿意帮助他统一中国。
于是,刘备和诸葛亮结成了同盟,并一起去征战。
最终,他们成功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蜀国。
这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成语三顾茅庐的意思
成语三顾茅庐的意思
成语“三顾茅庐”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中对诸葛亮拜访刘备的情节。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为了招揽某人才
不遗余力,多次请求,表示极力邀请或招揽别人的意思。
具体来说,成语“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住所拜访他,表示刘
备对诸葛亮的推重和重视。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对人才的极力招
揽和重用。
从历史角度来看,“三顾茅庐”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人才的传统。
刘备多次拜访诸葛亮,表现了对诸葛亮才华的赞赏和尊重,也
展现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人才
的重视和尊重,以及对人才的追求和珍视。
从现代角度来看,“三顾茅庐”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人才的追
逐和争取。
在职场上,有时候公司为了招揽某位重要人才,可能会
采取多种方式,多次邀请,表示对其重要性和价值的认可。
因此,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争夺。
总的来说,成语“三顾茅庐”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形象地
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追逐,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代意义。
三顾茅庐的故事概括
三顾茅庐的故事概括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希望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于是三次前去拜访。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尊重,也表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来概括一下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正在寻找能够帮助他实现天下统一的人才。
在介绍之后,刘备得知了诸葛亮的名声,他深信诸葛亮定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决定前去拜访。
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并不在家,只有他的妻子黄月英在家。
刘备留下了书信,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并且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接受刘备的请求,而是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隐居之意。
尽管得到了拒绝,刘备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前去拜访。
第二次拜访时,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本人,但是刘备再次留下了书信,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这一次,诸葛亮也没有接受刘备的请求,而是再次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隐居之意和无奈之情。
尽管两次被拒绝,刘备仍然坚定地决定再次前去拜访。
第三次拜访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本人。
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和决心表示赞赏,并且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成为了刘备的重要顾问和帮手。
从此,刘备和诸葛亮共同合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诚实待人是成功的关键。
刘备三顾茅庐,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个故事也展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智慧,他并不轻易接受刘备的请求,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隐居之意。
这个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三顾茅庐
汉语成语
01 成语出处
03 成语寓意
目录
02 成语故事 04 成语运用
基本信息
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 表》。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 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多含褒义。
诸葛亮不是一个空谈之人,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共 同商讨如何才能占据土地,夺取天下。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孙权,安抚少数民族,夺取荆州、益州;等到曹操集团 出现变故,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平定中原。
成语寓意
成语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 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像刘备一样,不因此而鄙视诸葛亮,因而蜀汉 皇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无礼节,诸葛亮肯定不会出山相助;假设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难建立 蜀汉政权。其实,“三顾茅庐”的背后,是求贤若渴。
谢谢观看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段话后来概括为成语“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一次,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只得逃往荆州, 依附刘表。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夺取天下,刘备到处招纳人才。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 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 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内容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故
事内容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从徐庶处听闻诸葛亮此人,就带着关羽、张飞拜访诸葛亮。
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门童说诸葛亮出门去了;第二次,刘备等人再次拜见诸葛亮,门童又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草屋时,诸葛亮还在午睡,刘备就耐心等候诸葛亮醒来,最后两人谈论起国家大事,心意相通,诸葛亮见刘备诚心诚意,于是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的出处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于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有专长的贤人。
原文
我一身布衣,一心扑南阳,乱世甘冒生命危险,不求闻达做诸侯。
始皇帝不以贱待臣,其指控不攻自破。
他在草堂里照顾群臣,对现世发生的事情心存感激,于是答应先帝赶走他。
价值被推翻后,我被任命到败军时,奉命临危:我在这里二十年了。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一、基本解释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
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二、详细解释1.【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三、课文原文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三顾茅庐解释
三顾茅庐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疲:体三顧茅廬成语简拼:sgml成语注音:ㄙㄍㄨˋ ㄇㄠˊ ㄨˊ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三顾茅庐动宾式;并作谓语、宾语;不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辨形:庐,不能写作“芦”。
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成语例子: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八折)英语翻译:call on sb. repeatedly日语翻译:三顧の礼(さんのれい)俄语翻译:неонокрáтно оращáться其他译者:<法>prier avec instance un homme de talent de fournir son concours成语谜语:刘备请孔明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三顾茅庐是什么故事
三顾茅庐是什么故事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于茅庐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而诸葛亮则是其忠臣。
在刘备东征荆州的过程中,他听说了诸葛亮的名声,对他的才华和智慧十分钦佩,于是决定前去拜访他,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然而,诸葛亮深居简出,不愿意出来见他,刘备只好三次前去茅庐拜访,最终才得以见到诸葛亮。
这个故事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重视,也展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深藏不露。
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最终使得他们成为了忠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这个故事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刘备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毅力和耐心,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不懈。
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成就伟业。
这个故事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三顾茅庐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让人们看到了信念和坚持的力量,也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像刘备一样,勇敢前行,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才是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三顾茅庐故事简介
三顾茅庐故事简介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也是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希望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最终经过三次拜访,成功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希望能够得到贤才的帮助,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他听说了荆州有一位卧龙先生,名叫诸葛亮,拥有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于是决定前去拜访。
于是,刘备带着亲信关羽和张飞一起前往荆州,希望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
第一次拜访时,刘备礼貌地向诸葛亮请教军事谋略,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诸葛亮在茅庐中静静地听着刘备的请求,但却没有答应。
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刘备,没有做出任何表示。
刘备感到十分沮丧,但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前去拜访。
第二次拜访时,刘备再次向诸葛亮请教军事谋略,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诸葛亮依然没有答应,只是静静地听着刘备的请求,没有做出任何表示。
刘备感到更加沮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再次前去拜访。
第三次拜访时,刘备再次向诸葛亮请教军事谋略,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这一次,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表示愿意出山辅佐刘备。
从此,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重要顾问,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三顾茅庐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是成功的关键。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虽然前两次都没有得到答应,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总的来说,三顾茅庐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段佳话,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轻言放弃,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顾茅庐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三顾茅庐的意思解释
三顾茅庐的意思解释第三次到草庐去,诸葛亮才出来接见。
从此以后,刘备经常和诸葛亮交谈,请他出来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汉末,天下纷乱,刘备挂帅求贤。
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刘备取得益州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三顾茅庐是讲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率领关张前去诸葛亮的茅庐拜访。
诸葛亮当时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打扰他,站在门口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人才的渴望和求贤若渴。
又叫三顾草庐、三顾茅芦、三顾草庵。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现在常用作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后世因常用“三顾茅庐”表示诚心诚意,邀请人才出来任职。
【三顾茅庐造句】①这个产品广告做得好,公司重视广告宣传,吸引了众多客户慕名而来,使得公司销售额增加了许多。
虽然三顾茅庐了,可这事还是没办成。
这件事交给你了,要三顾茅庐,方能感动他呀!③凡成就大事者,必须要有深厚的人脉基础和群众基础,更要有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或退缩,则无法三顾茅庐,达到目的。
④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会有面试官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应变能力和技巧,很容易被三顾茅庐。
⑤俗话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我们不妨多给自己设置点障碍,即使三顾茅庐也别急着回绝。
不久,诸葛亮被刘备的真情所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从此,刘备和孔明两人共同携手,建立蜀汉政权,并成为蜀国的开国元勋。
“三顾茅庐”源于此。
三顾茅庐典故摘自名著《三国演义》。
故事出自于著名的历史典故“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原文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原文为:“玄德三顾草庐,凡二十七往,始见孔明。
玄德就正中坐,叙礼毕,问曰:‘孔明先生高见何如?’孔明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玄德曰:‘久慕先生,如得水之萍,鱼之水也。
’孔明曰:‘水何能与萍实比耶?’玄德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使君有孔明,操贼之福也。
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接龙】:三顾茅庐——庐山真面——面授机宜——宜家宜室——室怒市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漠之都——都头异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作玄虚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
【成语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 性格特征。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 治抱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 鲁莽、直爽。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 “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 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 质。 (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 事。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 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桃园三结义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 位仁人志士,为了共 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 标,意气相投,言行 相依,选在一个桃花 盛开的季节、选在一 个桃花绚烂的园林, 举酒结义,对天盟誓, 有苦同受,有难同当, 有福同享,共同实现 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国演义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 小说,全书120回。以描写战争为主,黄巾 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 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 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 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 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 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 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隆中决策的主要内容
将来天下必三分。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 借箭、骂死王朗、舌战群儒、造木牛流 马、巧设八阵图......
作业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
再见!
隆中对
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 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 时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 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 第三次终于得见。《隆 中对》中,诸葛亮为刘 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 出了战略构想。
自读课文
1.标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脉络。
字的读音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目标导航
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 识,识记课文中的生词。 2.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 折,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3.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 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回顾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 1400)号湖海散人,是元 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 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 祖。 主要作品有:小说 《隋唐两朝志传》、《残 唐五代史演义》、《三遂 平妖传》、《粉妆楼》、 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 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 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 精神,同时也表现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 有卓越智慧的旷世奇才。
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 2、故事情节曲折 3、语言精炼畅达
读后感悟
感悟1:要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 感悟2: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旷达的胸 襟,提升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兴 复汉室,建立功业。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 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 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 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
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 非常有诚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 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 簇,林似银妆。”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 作用? 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 大,心意诚。
煮酒论英雄
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 曰:“天下英雄,唯使君 与操耳。”玄德闻言,吃 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 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 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 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 威,乃至于此!”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 史小说《三国演义》中 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 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 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 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 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 的故事。
bài yè ǒu xīn huán yǔ hè chú cuàn nì cù dì ng wò xuán bù qī
拜谒 呕心 寰宇 荷锄 篡逆 猝定 斡旋
kuāngfú shuò fēng xiè hòu
bù xǐng yōnglǎn qiān rèn
匡扶 朔风 邂逅 不省 慵懒 千仞 不栖
xūn mù bǐ kǔn
yìyàng
rěn rǎn
shé shī
kuì nǎn
cún xù
薰沐 鄙悃 悒怏 荏苒 揲蓍 愧赧 存恤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5):
三 顾 茅 庐
一顾茅庐,失望而归(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第二部分(6——10):
二顾茅庐,怏怏而回(遇亮弟、岳父,留下书信)
第三部分(11——15):
三顾茅庐,共图大业(隆中对,亮感其城,出山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