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研究
关于高考物理试题研究及复习备考的思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高考物理试题争辩及复习备考的思考高考物理试题争辩及复习备考的思考高考物理试题是考生复习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考察考生对物理学问理解和应用力量的重要手段。
针对高考物理试题争辩以及复习备考的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要生疏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是有规律可循的,把握这些规律可以挂念我们更好地备考。
一般来说,高考物理试题留意基础学问的考查,题目涉及的学问点主要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内容。
同时,试题还留意考查考生的综合力量,如物理思维力量、问题解决力量、试验设计力量等。
生疏这些特点可以挂念我们有效地进行试题分析和备考预备。
其次,要留意试题的积累和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试题有肯定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历年试题的积累和总结,我们可以发觉一些重点、难点和规律,这对于备考格外有挂念。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答,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思路,并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来巩固记忆和提高解题力量。
另外,要擅长运用学问融会贯穿。
高考物理试题往往留意考察学问的综合运用力量,而不仅仅是简洁地记忆学问点。
我们应当留意理解和把握物理学问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将不同的学问点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应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科目的学问,如数学、化学等,来丰富自己的物理学问背景,提高解题的机敏性和综合应用力量。
此外,要留意实践和试验的训练。
物理作为一门试验科学,实践和试验对于理解和把握物理学问是至关重要的。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当留意实践和试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验的训练,通过自己动手进行一些物理试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并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终,要留意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
高考物理试题的时间是相对紧急的,因此我们需要留意答题的技巧和时间管理。
在答题过程中,要留意题目的解题思路,尽量避开过多的计算和冗长的步骤,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解题效率。
2024年山西高考新课标二卷物理试卷分析
2024年山西高考新课标二卷物理试卷分析01.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Ⅱ理综卷的物理试题依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难度适中,知识考查全面,情境创设丰富,试题设计新颖,坚持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强化物理观念考查;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查;促进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科学思维考查,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理综共13道物理试题,其中7道试题属于力学模块(4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4道试题属于电磁学模块(2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1道计算题),1道热学试题(选择题),1道近代物理和光学试题(选择题)。
属于必修一、二、三的共8题。
02.试题特点:2024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Ⅱ注重物理观念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试卷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深化基础性,加强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逐渐形成对物理全局性、整体性认识,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第15题以福建舰为命题情境,引导大家关注新时代我国重大科技进展,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强调物理学基本规律在前沿科研中的重要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估算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能力,第16题以红矮星行星的观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第17题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贡献,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第20题以电动汽车的动力回收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物理模型理解生产实践中的高新技术;第21题介绍四冲程柴油机的循环过程,考查学生对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理解;第24题通过高层建筑运送重物,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的理解,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校版)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物理高考试题文档版(含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B .2<21t t <3C .3<21t t <4D .4<21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整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一导向不仅符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适应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二、具体分析1.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今年的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某些题目通过引入我国最新的科技成就,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的考查上。
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联系生活,培养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
今年的物理试题,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首先,试题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许多题目都是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使试题更加鲜活、生动,也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试题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实验、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今年的物理试题中,许多题目都设计了实验探究环节,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
这样的考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最后,试题还特别强调了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在某些题目中,明确要求学生阐述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伦理观念。
三、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2023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特点与命题思路研究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特点与命题思路研究2023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深化基础,丰富问题情境。
增强探究性,突出思维考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作为老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重视基础,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
试卷分析一、培养社会责任感,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育人功能。
高考物理卷结合我国最新的科技前沿进展及其在全球科创新领域的突出表现,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科学志向和科技强国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
如新课标卷第17题,以今年5月刚刚成功发射的“太空快递”天舟六号为背景,这一中国空间站的“快递小哥”是目前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引导学生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试题涉及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对地面上的物体,同步卫星,在轨飞船的万有引力,角速度,合力等进行比较。
二、重视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物理试题创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试题立足学科本质,进一步拓宽了理解能力、模型构建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能力的考察,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卷第14题设置了“水上和水下两个声波探测者听鸣笛声”的情境,考察波动的基本知识。
第15题以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做功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16题利用铯原子钟的两个超精细能级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能级跃迁的知识。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全国卷1,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份)试题全国卷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惟独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质量为1.00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期内喷出。
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kg m/s ⋅B.5.7×102kg m/s ⋅ C.6.0×102kg m/s ⋅D.6.3×102kg m/s ⋅【答案】A【解析】设火箭的质量为m 1,燃气的质量为m 2,根据动量守恒,m 1v 1=m 2v 2,解得火箭的动量为:P=m 2v 2=m 1v 1=30 kg m/s ⋅,所以A 正确;BCD 错误。
15.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挨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
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答案】C16.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量,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已知在该区域内,a 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一)2003年新课标卷试题分析(考查省份: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难度值一览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注重深化基础,丰富问题情境,增强探究性,突出思维考查,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模型考频与考点考频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知识点分值分布图对于电磁感应考查频次和考查总分值较高,试题常以线框切割、杆切割模型为载体,考查金属框/棒在进入磁场之后的运动与能量问题。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等知识点常融合在相关试题中考查,不单独设题,试卷的综合性较强,试题的难度略大,对知识点的融合考查要求较高。
实验题不再是单纯的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和光学实验也是考查的对象。
二、题型风向三、试题评述1.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体现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
试题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加强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
试题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试题充分发挥对高中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遇到的问题。
3.案例分析。
依据考试蓝皮书2020年1月版《中国高考报告》: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
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理综物理部分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4.管道高频焊机可以对由钢板卷成的圆管的接缝实施焊接。
焊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圆管通过一个接有高频交流电源的线圈,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圆管中产生交变电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接缝处的材料熔化将其焊接。
焊接过程中所利用的电磁学规律的发现者为A .库仑B .霍尔C .洛伦兹D .法拉第15.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 ,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ABCD16.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 ,其左边缘a 点比右边缘b 点高0.5h 。
若摩托车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E 1,它会落到坑内c 点。
c 与a 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 ;若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E 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 点。
21E E 等于A .20B .18C .9.0D .3.017.CT 扫描是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 扫描机可用于对多种病情的探测。
图(a )是某种CT 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X 射线产生部分的示意图如图(b )所示。
图(b )中M 、N 之间有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场,虚线框内有匀强偏转磁场;经调节后电子束从静止开始沿带箭头的实线所示的方向前进,打到靶上,产生X 射线(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将电子束打到靶上的点记为P 点。
则A .M 处的电势高于N 处的电势B .增大M 、N 之间的加速电压可使P 点左移C .偏转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 .增大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使P 点左移18.氘核21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241112106H 2He 2H+2n+43.15MeV →+表示。
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 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1 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 J ,1 MeV= 1.6×10–13 J ,则M 约为 A .40 kg B .100 kg C .400 kg D .1 000 kg19.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研究与分析
年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实验1(22题)6分6分6分6分5分实验2(23题)9分9分9分9分10分总计15分15分15分15分15分自2016年9月学生发展素养正式发布以后,我国高考就进入了一个新旧高考改革的重要阶段,各省都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高潮,并且成效显著。
近年来,各省市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改革前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改革后则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同时学生从被动学习也转变成主动学习。
这些转变意味着高考会向这个方向倾斜,且在不久的将来贵州省高考体制还会发生全新的改革,即不再区分文理科,所以应届考生急需了解新高考的变化情况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对此笔者通过对近五年的贵州省高考物理实验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捕捉新高考物理实验的重点、难点,进而弄清楚物理实验在新高考中的变化趋势,如此有助于应届考生适应全新的高考模式,获取有价值的备考信息。
一、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基本情况(一)实验题型分值的分布情况以贵州省为例,该省的高考理综试卷总共300分,其中化学100分、生物90分、物理110分。
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实验题包含在非选择题中,一般为第22、23题。
高考物理实验题分值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五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共两题,一般在第22、23题。
22题的分值一般为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研究与分析罗德莲1,吴廷强2,杨莎1(1.遵义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6;2.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物理实验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考生的一个难点,对此教师采用试卷分析的方法对2017~2021年贵州省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考点出处、考点分值以及考题题目进行分析研究,以发现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
研究表明在近五年间,物理实验题在高考中的总分值保持稳定,其考点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应用性,且题型新颖、灵活多变、综合性强。
新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特点与命题思路的研究(2013版)
(ii)水的温度。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33.[物理——选修3-3] (10全国课标) (1)(5分)(10全国课标)关于晶体和非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 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固定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 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一、研究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 4、《**年试题分析》 难度 区分度 立意 正解 典型错误 建议
一、研究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 5、《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 题型功能 能力要求的层次 考试测量学 例题分析
二、试题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 示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运动和力的关系 (2)能量观点分析问题 (3)电路的基本理论(表现在实验中) (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 (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 (5)电磁感应 的基本规律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0全国课标) (1)(5分) (10全国课标)如图,一个三棱镜 的截面为等腰直角ΔABC,∠A为直角。此截面 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 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 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 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为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
02广东
例.下面是一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中自由下落的A 和B经反弹后,B能上升到比初位置高得多的地方。 A是某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m1=0.28kg,其顶部的凹 坑中插着质量m1=0.1kg的木棍B,B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 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A下端离地 板的高度H=1.25m处由静止释放,实 验中,A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 B m2 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B脱离 球A开始上升,而球A恰好停留在地 板上。求木棍B上升的高度。重力加 速度g=10m/s2。 A m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试题(四川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试题(四川卷,解析版)【答案】B【分析点拨】本题是针对天体运动的常见考法,熟记以下公式并作适当挑选,即可应对:向ma r f m r Tm r m r v m r Mm G F ======22222)(2)2(ππω。
【精讲精析】A . 错误。
由万有引力定律2rMm G F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则力越大。
B . 正确。
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rv m r Mm G 22=,得r GM 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则环绕速度越大,因此动能也越大。
C . 错误。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对应的是近地卫星,此处的两颗卫星都是高于近地轨道,而轨道越高,所需的发射速度也越大,只是相应的环绕速度会越小。
D . 错误。
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r m r Mm G22ω=,得3r GM =ω,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则角速度越大。
电磁感应 16.如图所示,在铁芯P 上绕着两个线圈a 和b ,则A.线圈a 输入正弦交变电流,线圈b 可输入恒定电流B.线圈a 输入恒定电流,穿过线圈b 的磁通量一定为零C.线圈b 输出的交变电流不对线圈a 的磁场造成影响D.线圈a 的磁场变化时,线圈b 中一定有电场【答案】D【分析点拨】本题考查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涉及磁通量、电磁感应、互感现象等细节知识。
【精讲精析】A . 错误。
正弦交变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是非均匀变化的,因此线圈b 不会输出恒定电流,只会输出同频率的正弦交变电流。
B.错误。
输入恒定电流后,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Φ一定不为零,为零的是∆Φ。
C.错误。
线圈之间实现变压是一种互感现象。
D.正确。
线圈a、b中的磁场变化情况是一致的,而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
量子论初步17.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A.从4n=能级跃迁到3n=能级比从3n=能级跃迁到2n=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从5n=能级跃迁到1n=能级比从5n=能级跃迁到4n=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答案】A【分析点拨】本题考查了能级、电子云、频率、波长、波速等基本概念,强调其间的关联,考查方式较为细致,尤以C、D两项为甚。
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研究——从能力考查的角度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研究——从能力考查的角度分析的开题报告摘要:高考是全国性的综合性高考,涉及各个知识领域。
本文以中国高考物理试题为基础,从能力考查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高考物理试题的考试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能力考查,考试价值,教学建议一、研究背景高考物理试题是以物理学知识为基础,旨在考察考生的物理学思想、科学素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更可以将高考物理试题所体现的能力考查与教学内容结合,进一步完善中国高中物理教育体系。
二、研究内容1.高考物理试题的考试价值高考物理试题的出现旨在考察考生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如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学等,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
高考物理试题的考试价值不仅在于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能力考查,更在于体现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2.高考物理试题的能力考查高考物理试题涵盖多个能力考查点,例如实验与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实验与观察能力是指考生能力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和进行观察的技能,计算能力是指考生能力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考生能力将多个物理概念结合起来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考生能力将物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高考物理试题的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学习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通过涉及实际问题的练习加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高考物理试题中的能力考查要点,设计相应的试题,通过试卷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考物理试题的考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仿真模拟卷一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个氢原子从n=5能级直接跃迁到n=2能级,则()A.放出某一频率的光子B.放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D.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答案 A解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的能量:hν=E m-E n,一个氢原子从n=5能级直接跃迁到n=2能级只能够放出某一频率的光子,A正确。
15.(2019·广西钦州三模)某空降兵从直升机上跳下,8 s后打开降落伞,并始终保持竖直下落。
在0~12 s内其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则()A.空降兵在0~8 s内下落的高度为4v2B.空降兵(含降落伞)在0~8 s内所受阻力可能保持不变C.8 s时空降兵的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D .8~12 s 内,空降兵(含降落伞)所受合力逐渐减小答案 D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v -t 图象与t 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空降兵在0~8 s 内下降的高度大于12×v 2×8=4v 2,故A 错误;由v -t 图象可知,在0~8 s 内,v -t 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即加速度越来越小,由受力分析可得:mg -f =ma ,故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大,B 错误;由v -t 图象可知,在8 s 时,空降兵的速度开始减小,但是方向不变,图象的斜率的正负发生了改变,可知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变为竖直向上,故C 错误;8~12 s 内,空降兵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受力分析得:F 合=ma ,由图象可知,斜率越来越小,即空降兵的加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空降兵(含降落伞)所受合力逐渐减小,D 正确。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分析研究——以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Ⅰ卷试题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分析研究——以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Ⅰ卷试题为例【导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考制度一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之一,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题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素养。
本文将以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Ⅰ卷试题为例,对试题中所体现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背景】2020年的全国高考中,物理科目是理科生中的重要一科。
全国范围内的物理题目往往会涉及到最新科研成果、学科发展趋势等,因此对于参考人员的科学素养要求较高。
科学素养是指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合理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因此,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试题背后所体现的核心素养。
【主体】首先,我们选择了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Ⅰ卷试题中的选择题和解答题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1. 第1题:两个质点的位置关系和速度-时间图这个问题通过给出两个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要求考生确定两个质点的位置关系。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速度和位移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速度和时间图,推断出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解析这个问题,能够发现它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是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的能力。
2. 第5题:质点运动的研究与分析第5题要求考生分析一个质点在不同位置对应的速度和加速度情况,并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速度和加速度定义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考生通过分析速度-时间图,确定质点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
这个问题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是运用运动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解答题分析1. 第10题:爬升高度的计算和能量转化的研究第10题要求考生通过给定的图示,计算火箭垂直爬升的高度。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火箭的能量转化过程,计算可供考生爬升的高度。
这个问题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是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高考试题研究报告--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
八年高考试题研究报告2006年高考(重庆)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研究三、研究结论1.C级考点(共27个,其中知识点15个,与知识点有关的实验12个)是高中物理的最重要的知识,近两年的重庆理科综合卷中物理试题考查分值均占70.00%。
复习时应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让学生过手。
2.高考物理最考常的五道选择题是:天体运动的选择题、振动和波的选择题、热学选择题、光学选择题、原子原子核选择题。
这五道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最宜通过定时训练让学生过手。
3.高考物理考纲明确提出了五种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有关专家如应如增等同志反复强调高考物理的命题并不仅限于上述五种能力,不要理解为“高考物理只考上述五种能力”(应书增主编《高考物理能力考查与题型设计》第128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月1月)。
众所周知,高考是闭卷考试,考试是不允许带任何工具书的,所有的知识均需要在考生的脑袋中搜寻,所以笔者认为“记忆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首要能力”。
以我21年教龄、9届高三毕业班工作经验管见,只有大力培养考生的记忆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并非死记硬背),才是提高物理成绩的捷径。
比如,一选择道题要做对,需要四个知识点(记住了四个知识点的考生也可能因为审题错误、运算错误做错),有的考生只能记住三个知识点,有的考生只能记住二个知识,有的考生只能记住一个知识点,有的一个知识也未记住,这四类考得做对的可能性很小。
识图作图能力也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要能力,如2006年高考物理试题,只有第17题不涉及识图作图能力,其余各题均有涉及。
各位同仁,可以回忆一下你在黑板上怎么给学生讲题的?是不是先画图(受力图、过程示意图、v t 图、光图图、电路图……)后讲题,只要图画大点、画清晰点、画准确点,讲题就势如破竹。
其实,学生的做题,也是一样的,正确作图是关键。
所以要在每一节课、每一道题中培养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
赏析高考真题钻研备考策略——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中的物理试题评析与备考建议
赏析高考真题钻研备考策略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中的物理试题评析与备考建议ʏ安徽省安庆高河中学江金兰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适用地区:河南㊁江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内蒙古㊁宁夏㊁新疆㊁陕西)中的物理试题以 一核四层四翼 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遵循 价值引领㊁素养导向㊁能力为重㊁知识为基 的命题要求,严格遵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聚焦教材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㊁综合性㊁应用性和创新性㊂整套试题与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中的物理试题相比,结构无明显变化,难度近乎持平,题目在情境设置㊁模型构建和思想方法上有较大的创新性㊂一㊁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中的物理试题的考点(如表1)表1题型题号分值考查的知识点单选题146抛体运动规律㊁牛顿第二定律156力与曲线运动的关系166伽马射线㊁爱因斯坦质能方程176电磁阻尼㊁电磁感应㊁I-t图像多选题186带电粒子在磁场㊁电场中运动196带负电的小球在电场中运动206判断黑箱内电路接法216功和能㊁板块模型实验题225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310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㊁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计算题2412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场强的叠加原理2520能量和动量㊁多段运动和多次碰撞问题㊁力和运动选考题33(1)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㊁内能33(2)10玻意耳定律㊁两段细管与水银柱问题34(1)5波形图㊁振动图像34(2)10光的反射与折射㊁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二㊁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中的物理试题的新动态1.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基础性㊂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对高中物理核心㊁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怪,注重考查一些通用性的物理方法,强化对必备基础知识的考查,引导复习备考回归课程标准和教材㊂例如,第15题考查力与曲线运动的关系㊁第22题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㊁第24题考查点电荷形成电场的场强叠加,试题素材均源于教材,贴近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㊂再如,第14题以体育项目排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掌握及应用,促使学生思考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㊂例1(第14题)一同学将排球自O点垫起,排球竖直向上运动,随后下落回到O点㊂设排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则该排球()㊂A.上升时间等于下落时间B.被垫起后瞬间的速度最大C.达到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解析: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位移大小相同,上升过程的末状态和下降过程的初状态排球的速度均为零㊂对排球进行受力分析,上升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和阻力方向相同,下降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和阻力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排球在上升过程中任意位置的加速度比在下降过程中对应位置的加速度大,因此排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较大㊂根据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知,上升时间比下落时间短,选项A错误㊂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做减速运动,在下降过程中做加速运动㊂在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做负功,排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下降过程中最低点的速度小于上升过程中最低点的速度,故排球被垫起后瞬间的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㊂达到最高点时排球的速度为零,空气阻力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 错误㊂下落过程中,排球速度在变,所受空气阻力在变,故排球所受的合外力在变,排球在下落过程中做变加速运动,选项D 错误㊂答案:B素养解读:本题以同学垫排球为情境,将物理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㊂考查巧妙之处:将上抛运动与排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的条件相结合㊂2.重视实验探究,关注拓展创新㊂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㊂试题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㊁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㊁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引导教学重视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㊂例如,第23题的电学实验以探究金属丝的电阻率为背景,重在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㊂例2 (第23题)一学生小组测量某金属丝(阻值约十几欧姆)的电阻率㊂现有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㊁米尺㊁电源E ㊁电压表(内阻非常大)㊁定值电阻R 0(阻值10.0Ω)㊁滑动变阻器R ㊁待测金属丝㊁单刀双掷开关K ㊁开关S ㊁导线若干㊂如图1所示是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原理图㊂完成下列填空:图1(1)实验时,先将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电阻调至最大,闭合开关S㊂(2)将开关K 与1端相连,适当减小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电阻,此时电压表读数记为U 1,然后将开关K 与2端相连,此时电压表读数记为U 2㊂由此得到流过待测金属丝的电流I =,金属丝的电阻r =㊂(结果均用R 0㊁U 1㊁U 2表示)(3)继续微调R ,重复(2)的测量过程,得到多组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㊂表2U 1(m V )0.570.710.851.141.43U 2(m V )0.971.211.451.942.43(4)利用表2中的数据,得到金属丝的电阻r =14.2Ω㊂图2(5)用米尺测得金属丝长度L =50.00c m ㊂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该读数为d =mm ㊂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好与d 相等㊂(6)由以上数据可得,待测金属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ρ=ˑ10-7Ω㊃m ㊂(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2)根据题意可知,R 0两端的电压U =U 2-U 1,则流过R 0(流过待测金属丝)的电流I =U R 0=U 2-U 1R 0,金属丝的电阻r =U 1I ,解得r =U 1R 0U 2-U 1㊂(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 =15.0ˑ0.01mm=0.150mm ㊂(6)根据电阻定律得r =ρL S,又有S =π㊃d22,解得ρ=5.0ˑ10-7Ω㊃m ㊂答案:(1)U 2-U 1R 0 U 1R 0U 2-U 1 (5)0.150(填0.148~0.152均可) 5.0素养解读:本题考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与教材中通常采用的同时使用电压表㊁电流表测量金属丝的电压㊁电流不同,本题通过 一表两用 的办法完成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㊂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㊂试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逐渐形成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㊂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㊂例如,第17题从经典的电磁阻尼现象入手,设置新情境与新问题,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㊂例3 (第17题)一学生小组在探究电图3磁感应现象时,进行了如下比较实验㊂用如图3所示的缠绕方式,将漆包线分别绕在几何尺寸相同的有机玻璃管和金属铝管上,漆包线的两端与电流传感器接通㊂两管皆竖直放置,将一很小的强磁体分别从管的上端由静止释放,在管内下落至管的下端㊂实验中电流传感器测得的两管上流过漆包线的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分别如图4甲和乙所示,分析可知( )㊂图4A.图4乙是用玻璃管获得的图像B .在铝管中下落,强磁体做匀变速运动C .在玻璃管中下落,强磁体受到的电磁阻力始终保持不变D .用铝管时测得的电流第一个峰到最后一个峰的时间间隔比用玻璃管时的短解析:强磁体在铝管中运动时,铝管会形成涡流;玻璃是绝缘体,强磁体在玻璃管中运动时,玻璃管不会形成涡流㊂强磁体在铝管中加速后很快达到平衡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强磁体在玻璃管中一直做加速运动,如图4乙所示的脉冲电流峰值不断增大,说明强磁体的速度在不断增大,与强磁体在玻璃管中的运动情况相符,选项A 正确㊂强磁体在铝管中下落,脉冲电流的峰值一样,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故强磁体做匀速运动,选项B 错误㊂强磁体在玻璃管中下落,玻璃管是绝缘体,线圈的脉冲电流峰值不断增大,电流在不断变化,故强磁体受到的电磁阻力在不断变化,选项C 错误㊂强磁体分别从管的上端由静止释放,在铝管中强磁体在线圈间做匀速运动,在玻璃管中强磁体在线圈间做加速运动,故用铝管时测得的电流第一个峰到最后一个峰的时间间隔比用玻璃管时的长,选项D 错误㊂答案:A素养解读:本题从经典的电磁阻尼现象演示实验出发,从多个设问角度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原理的深入理解㊂4.梯度适当,区分合理㊂试题排列充分考虑了知识序㊁思维序㊁能力序㊁难度序,统筹兼顾,多序合一,合理排列,有利于考生进入最佳的答题状态,确保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㊂如第25题的难度较大,采用三问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分数㊂图5例4 (第25题)如图5所示,一竖直固定的长直圆管内有一质量为M 的静止薄圆盘,圆盘与管的上端口距离为l ,圆管长度为20l ㊂一质量m =13M 的小球从管的上端口由静止下落,并撞在圆盘中心,圆盘向下滑动,所受滑动摩擦力与其所受重力大小相等㊂小球在管内运动时与管壁不接触,圆盘始终水平,小球与圆盘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㊂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㊂求:(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小球和圆盘的速度大小㊂(2)在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之间,小球与圆盘间的最远距离㊂(3)圆盘在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圆盘碰撞的次数㊂解析:(1)小球释放后自由下落,下降l 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g l =12m v 20,解得v 0=2g l ㊂小球以速度v 0=2gl 与静止圆盘发生弹性碰撞,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0=12m v 21+12M v 1'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1+M v 1',又有m =13M ,解得v 1=-12v 0=-2g l 2,v 1'=12v 0=2g l 2,即碰撞后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2g l 2,方向竖直向上,圆盘的速度大小为2g l 2,方向竖直向下㊂(2)第一次碰撞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圆盘所受滑动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匀速下滑,所以只要圆盘的下降速度比小球的大,二者间距就不断增大,当二者速度相同时,间距最大,则v 1+g t =v 1',解得t =v 1'-v 1g =v 0g ㊂根据运动学公式得小球与圆盘间的最远距离d m a x =x 盘-x 球=v 1't -v 1t +12g t 2=v 202g=l ㊂(3)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时,二者位移相等,则x 盘1=x 球1,即v 1t 1+12g t 21=v 1't 1,解得t 1=2v 0g ㊂此时小球的速度v 2=v 1+g t 1=32v 0,圆盘的速度仍为v 1',这段时间内圆盘下降的位移x 盘1=v 1't 1=v 2g =2l ㊂之后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2+M v 1'=m v 2'+M v 2ᵡ,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2+12M v 1'2=12m v 2'2+12M v 2ᵡ2,解得v 2'=0,v 2ᵡ=v 0㊂同理,当二者位移相等时有x 盘2=x 球2,即v 2't 2+12g t 22=v 2ᵡt 2,解得t 2=2v 0g ,这段时间内圆盘下降的位移x 盘2=v 2ᵡt 2=2v 2g=4l ,此时圆盘距下端口的长度为20l -l -2l -4l =13l ㊂之后发生第三次碰撞,碰撞前小球的速度v 3=g t 2=2v 0,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3+M v 2ᵡ=m v 3'+M v 3ᵡ,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3+12M v 2ᵡ2=12m v 3'2+12M v 3ᵡ2,解得v 3'=v 02,v 3ᵡ=3v 02㊂当二者即将发生第四次碰撞时有x 盘3=x 球3,即v 3ᵡt 3=v 3't 3+12g t 23,解得t 3=2v 0g =t 1=t 2,这段时间内圆盘下降的位移x 盘3=v 3ᵡt 3=3v 2g=6l ,此时圆盘距离下端口的长度为20l -l -2l -4l -6l =7l ㊂因圆盘每次碰后到下一次碰前,下降的位移逐次增加2l ,故若发生第五次碰撞,则圆盘将向下移动x 盘4=8l <7l ,即二者发生第四次碰撞后落到管口外㊂因此圆盘在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圆盘的碰撞次数为4㊂素养解读:本题既突出基础性,又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既考查了学科素养物理观念中的物质观念㊁运动观念㊁相互作用观念㊁能量观念等,又考查了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建构㊁科学推理等要素㊂5.留意选考模块,追求知识覆盖面㊂随着老教材㊁老高考逐渐退出高考历史舞台, 五选三 这样的选择题基本上也要退出了㊂老教材选修3-3㊁3-4的模块内容在2024年高考中以单独知识点考查的可能性是有的,且以四选项选择题形式出现的概率较大;而以与其他模块知识综合考查的概率更大,毕竟高考试卷追求较广的知识覆盖面是一条不宜打破的潜规则㊂例5 [第34题(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如图6甲所示是t =0时刻的波形图;P 是介质中位于x =2m 处的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6乙所示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㊂A.波速为2m /sB .波向左传播C .波的振幅是10c mD .x =3m 处的质点在t =7s 时位于平衡位置E .质点P 在0~7s 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70c m图6解析:根据图6甲得波长λ=4m ,根据图6乙得波的周期T =2s ,则波速v =λT=2m /s,选项A 正确㊂根据图6乙得t =0时刻P 点向下运动,根据 上下坡 法可知,波向左传播,选项B 正确㊂根据图6甲得波的振幅A =5c m ,选项C 错误㊂根据图6甲得t =0时刻x =3m 处的质点位于波谷,根据t =7s =3T +12T 得t =7s 时刻x =3m 处的质点位于波峰,质点P 在0~7s 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 =3ˑ4A +12ˑ4A =70c m ,选项D 错误,E 正确㊂答案:A B E素养解读:波形图与振动图像综合题是典型的机械波动题型,需要明确两图像的物理意义,以及波源机械振动和波形成的机制㊂对于这种经典题,重视知识学习是基础,适量做题强化知识理解是关键,而一味刷题,不求甚解,只会得不偿失㊂三㊁新学年复习备考建议1.立足回归教材,注重学科基础㊂同学们在复习备考阶段要脚踏实地回归教材,回归基础㊂试题整体注重对高中物理核心㊁主干内容的考查,注重在考查中深化基础性,如第15题考查力与曲线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复习回归课程标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㊂又如第34(2)题是几何光学经典计算题,作光路图是基础,平移光路图确定几何关系是关键㊂2.拓展情境来源,做到学以致用㊂高考中有很多试题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㊁命制情境化试题来综合考查考生自主分析物理过程㊁获取有用信息㊁建立物理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㊂如第24题以等边三角形顶点处放置三个点电荷为背景,要求考生根据电场的方向判断电荷的电性,结合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及叠加原理计算点电荷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旨在考查考生对电场知识的掌握情况㊂3.注重基本实验,重视发散创新㊂同学们在复习备考阶段要注重对基本实验原理㊁常用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一些在新情境的实验题中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㊂如第22题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要求考生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能够运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难度较小,能够有效鉴别考生对实验基本内容的掌握是否扎实㊂4.掌握数学方法,提升解题能力㊂物理是一门和数学分不开的学科,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数学方法的应用㊂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力学类试题中会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命题考查考生应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㊂如第17题呈现的I -t 图像㊁第34(1)题呈现的波形图和振动图像都要求考生通过对函数图像的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完成物理问题的求解;第18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要求考生正确作出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利用几何关系结合物理规律完成求解;第21题以物理观念中的板块模型为命题背景,推陈出新,考查了科学思维中的科学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25题以多次碰撞问题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考生的信息加工能力㊁逻辑思维能力㊁批判性思维能力等㊂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应具备数形结合意识,提升识图㊁作图及图像处理的能力㊂2024年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同学们要在高三复习阶段脚踏实地,科学备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㊂(责任编辑 张 巧)。
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以2023年理综3套试卷物理试题为例
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研究——以2023
年理综3套试卷物理试题为例
邹佳辰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24()6
【摘要】应用SOLO分类理论和高考评价体系,对全国甲、乙卷及全国新课标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套物理试卷中考查较多的是力学和电磁学两个知识模块,且大部分试题都在多点结构层次和关联结构层次,高考物理试题对应试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都较高.
【总页数】5页(P124-128)
【作者】邹佳辰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素养本位视域下HPS教育价值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1年全国高考理综甲卷物理试题为例
2.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Ⅲ地理试题为例
3.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高考化学试题能力结构水平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和乙卷理综化学试
题为例4.不同高考试卷中同源物理试题评析——以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甲卷第21题和乙卷第17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研究
高考是我们人生一次大的转折点,所以大家要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小下面是为大家的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研究,欢送阅读。
我们主要研究了近三年来的全国理综试卷,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题型、深度和命题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如下特点。
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份试题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考查。
主体内容涉及到力学和电磁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
如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场和磁场的根本概念、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定律等。
高考试题围绕“运动和力”、“能量与守恒”两条主线索进行命题。
从“运动和力”方面考查的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线圈(或导线)切割磁感线等。
如08年高考各地高考试题中,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有:全国Ⅰ卷、重庆卷、天津卷、四川卷等。
从“能量与守恒”方面考查的有: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等)、核能、内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考查的模型主要有天体运动、弹簧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导体或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物体间相互作用及碰撞等。
另外,常规题和经典题仍将是试题的主流,如08年全国Ⅰ卷中的第14、第15、第18、第20、第21、第22(1)、第23、第24题
等;Ⅱ卷中的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第19、第22、第23题等。
同时,高考试题的难度比拟稳定。
高考物理试题会越来越与新课程思想接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
要求考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开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一种学生能力、应用能力,比方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如06年全国1卷中求“嫦娥一号”的运行速率,07年全国Ⅱ卷从能量的角度考查探月卫星的发射,08年Ⅰ卷中要求估算太阳、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比值,Ⅱ卷中最后一道“嫦娥一号”绕月运动时微波信号发射到地球的实际情况等。
其它还有估算云层的高度、学生的接力赛、运发动从下蹲到起跳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
这类问题的考查核心就是考查学生物理建模力能力,即从实际生活现象或问题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比方运发动从下蹲到起跳的过程其实就是竖直方向的动量问题,也可以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运动。
如果学生的根底知识比拟扎实,又能够顺利地将这些描述实际现象的物理文字转变为物理图景,就会很容易解答出来。
另外,比方08年全国Ⅰ卷中的17题和19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估算题,也是少条件的试题,17题没有告诉地球公转周期,19题没有告诉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等。
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一些根本的日常知识,关心生产、生活实际。
近些年来实验题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比拟强的,而且还会越来越新颖化、能力化。
设计性实验是主流。
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题仍将是两个小题,一个较易,一个较难,具有一定的梯度。
而且必有一个是设计性实验。
2、这些试题考查的实验的主要原理、方法等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但创设了新的物理情景,即题面上有很大的新意。
充分表达了“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原那么。
3、实验第一小题,往年都是考查教材中常规实验的根本原理、根本操作、或根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等,但08年也有了新的变化,改平时“一个物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为“两个连接体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
这也是一个设计性、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分析控制实验误差。
4、考查的知识内容仍将是电学实验为主体,力学实验为辅,一般是一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
5、实验中考查学生的图表数据的处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误差分析能力等。
如给你一组实验数据要求描点连线并根据描出的图线得出实验结论,这是学生的难点。
还有画电路原理图、实物连线等。
6、有时为了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还会将某些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演示实验等内容放到选择题中去考查。
如06年全国Ⅰ卷中的第19题等。
数学知识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本身也是一种物理思维方法。
具体地讲,物理中考查的主要数学方法有:
1、图象处理能力
(1)给定图象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提取信息并处理,寻找规律。
每年的物理试题中都会有大量的图表图例,包括示意图、各种规律图象、数据列表等,尤其是是些空间立体示意图,要求学生从这些图表图象示意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即读图的能力。
(2)用图象描述物理规律
要求学生用图象来描述物理现象、物理规律、计算结果等。
如描述线框进入有界磁场区域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全国高考屡次考查,是学生的难点),通过计算描述示波器屏幕上观察到的图象,描述机械波的波形图或振动图,实验题中的描点连线等。
(3)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
图象法解题属于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是一种非常好的物理思维方法。
如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磁通量—时间图象、感应电流或电动势—时间图象、分子力—分子间距离图象、分子势能—分子间距离图象、弹簧弹力—变化量图象等,由于这些图象能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地反映问题,因此,假设能巧妙地运用对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特别是动力学综合题中运用速度—时间图象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
(4)辅助法
比方运动过程草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原子能级跃迁图等,都是解题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假设能熟练地画出相应的辅助图,对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
2、特殊数学思维方法
在物理解题中要经常用于一些比拟特殊的数学方法,比方数学归纳法(碰撞或往复运动模型中常见),正弦定理法(静力学三力平衡且三力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多见),相似三角法,三角函数极值法,二
次函数判别式法(追赶问题、求极值问题等中多见),不等式法(判断题中多见),数列和二项式定理(能级跃迁求光子种类等中多见),数形结合法(力学和电学中多见),等等。
还比方圆的对称性及相关知识的运用就是个重要的物理方法,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求半径、求圆心、画运动轨迹、判断相关的角度(如进、入磁场边界时的对称性)等,求相关极值,如圆形磁场的最小面积(最大弦长对应最小磁场面积)等。
3、估算法
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估算的方法和近似的方法,以及小量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