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30讲

合集下载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PPT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PPT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一、早期的比较研究 二、近代的比较研究 三、第二次大战后的发展
古典时期 经验研究 社会科学化 多元化发展
启蒙时代 理论思辨 行为主义 学科化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相对于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 复合性: ➢内容方面的统摄性 ➢方法层次的独特性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独特性质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渊源;政 治学本身就是比较的;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领域内 惟一以方法论为依据的分支学科;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基础知识、 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
CP as Methodology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
CP as Theoretical Knowledge
国家理论和系统理论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不发展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 新发展之一:新理论与新方法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获得社 会科学其他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 渠道;
的基 主础 要性 来知 源识
的 基 本 渠 道
沟 通 其 他 学 科
以方法论为
发展依据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基本功能
比较
➢是从对比和鉴别中认识事物的基本 方法;
➢是从经验事实中提炼理论命题的基 本方法;
➢规范性理解:从应当/就然角度给出的学科界定 ➢经验性理解:从实际/实然角度给出的操作性界定

《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比较政治学Comparative Politics课程代码113102201335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比较政治学是对不同国家(区域)、不同政治体制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学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议题领域等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开拓学术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为其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

Comparative Politics is a basic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arative politics is the concept,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phenomena and political proble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regions)and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arative politics,such as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research methods and topic fields,so as to broaden their academic horizon,further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bility,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independent academic research.2.设计思路-1-本课程引导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同学全面了解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内容,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体系。

比较政治学相关内容

比较政治学相关内容

比较政治学相关内容一.基本概念比较政治学是当前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最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一个以上国家的行为、机构、程序、思想和价值,试图寻找几个国家共有的规律、模式、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揭示各种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活动方式和信念,找出特殊的因素和普遍的因素。

“比较政治”、“比较政治学”和“比较政治研究”实际上是同义语。

比较政治学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60—70年代,目前仍然十分流行。

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对各种政治体系的比较研究,又包括对各国正式机构(如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以及象政党和压力集团这样的组织)的比较研究(通常又称为比较政府研究),或对其他与政府没有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如部族、共同体、社团、工会等)的比较研究。

比较的内容通常包括政治功能、意识形态、政治过程及政治文化等。

比较分析的具体方式既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

西方比较政治学以三个基本概念为基础:“体系”、“结构”和“功能”。

在方法论上是多元化的,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其中,系统分析论和结构-功能主义是两种主要的方法论。

二.概述发展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就提供了比较政治研究的实例和资料。

以后各时代、各国的学者也有比较政治研究的论述。

但比较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国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abriel A. Almond)1980年出版《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是该学科的奠基之作。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即比较的内容有:宪法、政府、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党、利益集团、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

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政治制度比较法,对政治制度进行横、纵或纵横交错的多方位比较。

政治制度分类法,阿尔蒙德将之分成英美型、欧洲大陆型等;南斯拉夫的帕希奇则分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3种类型。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

绪论第一节比较政治学概况一、比较政治学的概念1.比较和比较研究所谓比较研究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2.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由一系列松散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主要研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过程、政治参与等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不受国家、地区等行政区划的地理限制,进行跨国别、跨地区的研究。

二、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1、.旧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相对狭隘,重形式主义和法律主义,以个案研究为主。

2.新比较政治学的产生与鼎盛:以研究政治发展为中心3.新比较政治学的分裂:理论激增三、比较政治学的成就1.研究范围不断扩展2.对个案国家的研究更深入3.技术方法大量增加4.理论更加丰富第二节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论问题一、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意义1.帮助人们了解关于其他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知识。

2.帮助人们超越种族中心主义。

3.帮助人们了解一个国家是如何发生变迁的,以及存在的变化类型。

4.可以激起人们对知识的兴趣。

5.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

6.比较政治学的方法是极为严格、有效的。

二、研究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一)两种范式: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范式是科学界对世界的看法,是科学界的一套概念的、理论的、方法论的、手段的信条和职责,是指导科学界选择问题,评估数据,建立理论的信条。

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是当代主要的两大范式,为当代社会科学提供了方法沦基础,也为比较政治学方法沦提供了两种不同方法论基础。

历史主义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后被黑格尔和马克思所接受,并由马克思将其系统化。

实证主义以古典的英国经验主义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由韦伯集大成。

历史主义:历史主义认为,要理解和判断某一事物的存在,必须观察这一事物在自己所处的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主义注重宏观和整体。

比较政治学——精选推荐

比较政治学——精选推荐

⽐较政治学⽐较政治学第⼀章绪论第⼀节⽐较政治学的性质⼀、什么是⽐较和⽐较研究1.什么是⽐较⽐较是⼀种科学研究的⽅法。

具体指:(1)从对⽐和鉴别中认识事物;(2)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和提炼理论命题;(3)从反复发⽣的现象中作出规律性总结并据以预测未来。

⽐较是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法。

这⼀⽅法就是根据⼀定标准对存在某种联系的诸多事物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事物进⾏⽐照研究,把握事物特征,实现对所研究事物的理解与解释的过程与⽅法。

2.什么叫⽐较研究将⽐较⽅法系统地运⽤于科学研究⽽形成的⼀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式。

(教材第3页)⽐较——研究⽅法⽐较研究——研究活动、研究⽅式特定性:研究领域、研究主题、交叉学科⼆、政治与政治学1.什么是政治⼈是政治动物。

政治就是共同体⽣活。

共同体⽣活是最符合⼈的本性的优良的⽣活。

——(古希腊)亚⾥⼠多德,《政治学》政就是众⼈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之事,便是政治。

——孙中⼭,《三民主义》政治就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伊斯顿,《政治⽣活的系统分析》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列宁,《论⼯会、⽬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本课教材关于政治的解释:所谓政治,在⽐较宽泛的意义上,是指主要与权⼒、统治和权威有关的⼈类关系样式。

这是⼀个关于政治的⽐较政治学的解释。

政治即社会实践主体围绕公共权⼒⽽展开的活动。

——商红⽇,《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研究》(1991)政治有⾼度政治与低度政治之分。

⾼度政治是以国家权⼒为中⼼⽽展开的活动;低度政治是围绕公民权、公民社会等⽽展开的活动。

——商红⽇,《⾼度政治与低度政治》(2009)2.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即研究政治的学问。

(教材,第4页)学问:其⼀,指⼴博的学识,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指按照⼀定学科规范开展学术研究前者通常指称博学的⼈,称为“有学问”;后者通常指称研究活动,称“做学问”。

比较政治学考点

比较政治学考点

比较政治学第一章政治学方法论比较研究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历史分析法1.把政治现象或政治理论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加以考察和研究,认为其产生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分析特点的政治现象,从历史因果关系当中去把握,从而认识政治现象的演化规律;3.研究特定的政治现象,从历史发展的合理角度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4.研究政治现象,注重研究其发展的阶段性,并善于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5.眼注重总结政治现象的历史经验教训;四利益分析法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从事政治活动的动因;2.利益是政治发展的目标;3.利益是影响政治关系调整和变化的基本因素;4.利益是政治决策的价值取向;5.利益是社会成员形成一定政治心理的根源;五比较研究法1.通过纵向比较,研究政治现象发展的阶段性;2.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各种政治要素的特点和互动关系;3.通过宏观比较,研究政治现象的特点和模式;4.通过围观比较,研究事物之间的具体差异及其每个事物的特点;5.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6.通过比较,实现政治创新,政治借鉴,政治批断;二、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一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认为,传统政治学只是抽象地、静止地研究国家权力和国家制度,没有研究政治行为当中的文化、心理因素,并且忽视了一些具体材料的运用,带有主观推测性,因此存在缺陷;1.把政治行为和政治行为为产生的文化、心理因素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重点研究国家和权力问题;2.在研究政治现象时,采取实证主义方式,注重定量研究,利用调查、民意测验、听证会等,来推断出政治行为的动机以及结果;3.在实际调查和研究中,大量采取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4.在政治学研究中,应当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不能带有阶级偏见和意识形态的色彩,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得出公正的结论;5.将政治学和其他科学交叉起来进行研究,主要是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进而又产生许多以交叉学科;(六)个案研究法是指对于一种特定的政治现象或者是一个国家、地区、单位的某一事件或群体进行个别的、专门的研究;具体包括下列一些个案:1.描述性个案研究;只对研究对象做一些纯粹的描述,不做理论分析;2.阐释性个案研究;运用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3.假说构建型个案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精细化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假说或者理论;4.理论增值型个案研究;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某一理论的正确性,或者夸大丰富了某一理论的内涵;5.理论减值型个案研究;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否定某一理论或者削弱某一理论的适用性;6.异常型个案研究;是指那些背离既有的理论、特殊的个案,通过研究这种情况,发现或者创立新的理论; (七)政治角色研究法是指无论普通农民还是精英人物,总是把自己确定在特定的行为规范相关联的位置上,而人们对于特定位置的人总是按照一定的行为标准而寄予期望;具体内容:1.角色扮演;社会成员依据社会对自己的某种期待去行动,努力扮演好社会分配给自己的角色;一个人一旦被授予某种角色,就应该是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风度等,尽可能的复合这一角色的要求和规范;2.角色期待;人们对于一定角色的社会成员所持有的要求和期望,分为局外人期待,当事人期待;3.角色分类;角色具有多样性,依据不同标准分为多种类型的角色;依据时间划分为,永久性角色、短期角色、临时性角色;4.角色网络;一种角色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角色处于联系之中;同时,一个人也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5.角色冲突;个人对角色的理解期待和他们对角色期待的冲突;个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也能引起内在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章政治价值观比较研究三、多元主义一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1.政治过程中,政治行为主体是多元的,影响政治决策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除了政党、政府、议会、法院参与政治过程外,公会、宗教组织、教育部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以及公民个人也要参与政治角色,都要从自己利益出发;2.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的,反对单一的意识形态占绝对统治地位;3.社会权力的分配也是多元的,反对高度垄断权力;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彼此竞争的精英,但是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强大的支配一切的政治精英,而是表现各种政治精英为争夺权力彼此竞争;4.政治资源也是多元的,表现为财富、武力、职业、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知识、能力以及家庭等;由于,对这些政治资源拥有的不同,导致了政治影响力的差异性;5.认为政治过程就是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多元竞争过程,政治斗争形式就是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讨价还价;二多元主义对政治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三多元主义的缺陷五、社团主义一社团主义基本观点1.社团主义主张要研究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认为特定的利益集团与政府要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系;利益集团与政府的互动式在一种共识的的基础上的理性行为,并且利益集团的互动也要受到政府的管辖;因此,主张利益集团与政府保持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社团主义本质是一种合作主义;2.社团主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做推崇的价值观是秩序、理性、协调、合作,否认利益集团与政府间,以及利益集团彼此之间的存在冲突,注重人为地安排;3.认为政治过程就是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过程,政治斗争形式就是谈判与协商;4.强调法律以及规则的重要性,正是这些法律、规则、界定了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结构关系;5.认为国家决策在政治实践中的极其重要性,认为国家就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体,因此,个别利益应该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6.突出政治领导者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自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政治领导者个人意志具有中药中作用; 二社团主义与多元主义的比较1、二者的相同点2、二者的区别三社团主义的基本类型五社团主义的政治影响六、精英主义一精英主义的基本观点1.成人社会的差异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精英主义的逻辑起点;认为,内在的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2.精英与大众两分法,是精英主义的基石;认为一切社会无论政治制度如何,度存在着两个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属于统治阶级的永远是少数人,他们垄断着权力并享有政权带来的好处;而被统治者是人数众多的,收统治者合法的或者专横的控制;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少数人统治着分散杂论的多数人的社会;3.精英主义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政治统治”的观点,也反对自由主义主张实行代议制的观点,认为代议制也不会改变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区分;4.认为精英之所以能够行使权力是因为:一是,取决于个人素质,这些人有特定的组织能力,人格,特征,奋斗精神,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二是,取决于社会结构,社会上的一些等级结构的存在,领导位置的特殊性,客观上也使一部分人成为精英;三是,非精英方面的因素,非精英具有被动性需要他人领导;5.精英行使权力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政府,支配经济,使用暴力,控制大众传媒,强化意识形态,惩处反对者拿手段保护及行使自己的权力;6.关于精英主义权力的更迭,提出了“非精英循环论”,认为历史的变迁是不同的类型的精英循环的产物,是一类精英被另一类精英取代的产物;7.关于非精英成为精英的问题,认为非经营上升到精英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不间断的,非精英首先要接受精英的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此外,非精英还是要凭借自身的政治资源以及特定的政治机遇以及积极的政治行为才能成为精英;8.关于精英制定国家政策的价值取向;二精英主义的政治影响第三章国家观比较研究一、强权国家观1.认为国家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所建立起来的统治,统治者又以斗争的手段维持其统治;这种统治既包括物质统治,也包括非物质统治;2.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产物,是保证统治秩序的工具;3.国家政策市满足统治着需要的,维护期统治的一种现实的实现手段;4.统治者拥有压倒一切的权力,依靠国家全力保证国家稳定和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并且国家权力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独立性;5.国家目的就是追求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对内实行严密的控制政策,对外发动战争;二、法律国家观1.强调国家权力的规范化和非人格化;国家权力要依据法律规定来行使,官员的职权和责任有法律来规定,国家的价值就是行使权力的规范性;2.强调公民手法的重要性,每个公民都要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3.主张建立法治国家,强调法治优于人治;4.国家是一个有强制性的秩序构成的共同体,而这个强制性秩序就是法律,因此,特备强调国家的秩序性和有组织性;5.认为国家是法律的产物,视为执行法律而设定的特定组织,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法人,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三、合法性国家观1.认为国家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是国家的本质在于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身安全,解决社会纠纷,实现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2.特别强调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性,这种经济职能主要包括:依据正义原则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建立必须的社会公共设施,制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3.主张实行社会福利;认为现代国家已经成为执行经济职能的工具,通过支配掌握大量的物质财富,不断的为全民谋福利,通过立法以及有关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措施发展社会福利,这样,国家由阶级统治工具变成了福利国家;4.指出国家由于提供了服务,实行了福利,国家由消极国家变成了积极国家,政府由无为政府变成了万能政府,国家由不干涉居民生活变为了积极敢于居民生活;第四章政体理论的比较研究一、柏拉图的政体理论1.他认为,最符合正义的政体是贤人政体,这是最好的政体,以“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2.由于战争,一些善战的人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建立起军阀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强调体育和军事的训练,其不足之处是统治者只重视战备和荣誉,轻视知识和学问;3.由于人们对财产的崇拜与日俱增,富人的低位越来越高,甚至连战功和荣誉等都被忽视,这样财阀取代军阀成为最高统治者,这种政体只重视金钱,不重视学问;4.在财阀整体中,由于人们唯利是图,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穷人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这就难免不会发生穷人暴动,穷人一旦掌权就建立起了民主政体;这种整体的缺陷是:过度自由,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党执政官;5.在民主政体中,穷人领袖总是不断的剥削富人财富,引起富人的不满和反抗,有人以平民代表自居杀害富人,这些人被拥戴为最高统治者,建立其僭主政体;这是一种最坏的政体,因为统治者名义上代表平民,实质上代表专制,这种政体被贤人的整体取代;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1.关于政体的分类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及其掌权的目的,将政体分为两类6种具体类型:一类是正宗政体,另一类是非正宗政体;在正宗政体中,一个人掌权的是君主制,少数人掌权的是贵族制,多数人掌权的是共和制;在费正宗政体中,以上3种政体的变态分别成为: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2关于政体变化原因他指出,贵族由于在财产上占据优势地位,要求在各方面都超越他们,将政治权力的不平等视为正义;平民则认为,大家都是自由人,因此要求一切方面都平等,将政治权力的平等视为正义;这样在同一城邦中,贵族和贫民在平等的要求上产生了矛盾,是该城邦政体变动的原因;3关于理想政体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因为i,城邦的居民分为三部分:极富阶级,极贫阶级,中产阶级;极富阶级和极贫阶级都是少数人,并且极富阶级生活奢侈,只顾发号施令,易于引起人们的嫉恨;极贫阶级太卑贱,只知道服从,不能从政;中产阶级财产适中,人数众多,具有中庸的美德,适合充当富者和穷者的仲裁者;因此,以中产阶级为基础建立的共和制最稳定;第五章政体发展理论比较研究第一节西方学者的政治发展理论一、政治发展观(一)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1.地理学指向的政治发展是指,把政治发展仅仅界定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并不是指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因为他认为发达国家不存在政治发展问题;2.派生性指向的政治发展将政治发展理解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后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化,以及大众传媒作用的日益显着,社会流动和分层的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政治问题,这些新问题是政治发展的研究对象;3.目的指向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被看做是像某种特定的制度形态的政治变迁过程,主要是实现政治的民主化、专业化、制度化、理性化、官僚化;4.功能指向的政治发展5.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其中,多元化的政治体系,发达的政党政治和集团政治,合理的制度安排,个人权利得到保障是政治发展的研究内容;三、政治发展动力(一)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一些具有特殊威望的、能吸引公众的、具有非凡才能的领袖人物,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形成政治权威; (二)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组织特别是政党组织推动政治发展因为政党能够动员民众,控制社会动荡,维护整治稳定,构建政治制度;(三)依靠文官推动政治发展通过文官的组织创新,强化专业精神,改善政治制度;(四)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认为军队参与政治有利于国家稳定;(五)依靠文化推动政治发展文化能够促进政治认同,强化政治动员,此制度因素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六)依靠中产阶级推动政治发展因为中产阶级有助于保持政治稳定,并且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描述(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任何政治发展都不是自发实现的,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四)改革是推动政治发展的一种现实动力;通过改革消除政治发展的阻力;(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先进的理论宣传教育群众,是政治发展的精神;(六)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这是政治发展的额文化和科技动力;(七)善于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要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推动本国的政治发展,这是实现政治发展的外部条件;第六章政党理论比较一、政党与一般群众组成的区别1.政党有先天的阶级性;表现在:政党是在一定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政党是积极的核心,是由积极中的积极分子组成的;政党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维护者;政党在阶级斗争中起领导作用,而一般的群众组织不具备这种阶级特征;2.政党有特定的政治纲领;纲领主要包括政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目标、政治政策,政治纲领是判断政党政治属性的标志;3.政党有特定的组织纪律;任何政党都要制定组织章程,建立组织机构,从基层到中央形成一个组织体系,并且,用组织纪律约束其成员的行为;4.政党的活动与政权有密切联系;政党主要是围绕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参与政权和影响政权而展开的;5.政党是连接政府和社会的纽带;一方面,政党代表一定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政党又将社会实施控制,政党的活动既存在政治体系内部,又存在于政治体制的外部;二、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比较(一)区别1.政党是具有一定阶级性的组织,本质特征是阶级性;利益集团是由某种利益组成的团体,本质属性是利益性;2.政党的活动是围绕政权展开的,利益性的活动,虽然也是参与政治,但是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夺取政权,主要是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3.政党是全国性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得利益连接起来,而利益集团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行业、区域、职业、民族、宗教等背景组织起来的;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纪律;利益集团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其成员也不受某种纪律的严格约束;(二)联系1.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都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2.利益集团的成员往往分布在政党之中,政党以利益集团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在竞选或执政过程中,政党需要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3.利益集团的要求往往通过政党的政策特别是执政党的政策,得到保护和实现;4.在政党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利益集团往往会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利益集团是对政党政治的补充;第七章政治文化理论比较研究一、关于政治文化的内涵不同内涵(一)柏拉图的“知识治国论”柏拉图认为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一个城邦的好坏,有赖于人们的品德,正是因为人们品德的堕落,才引起了社会秩序的混论,因此,唯有城邦制度建立理想国家,除了实行等级之外,就必须使公民保持完善的品德,此外,治理国家还要靠知识,知识、美德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二)孟德斯鸠的“民族精神论”(三)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定义(四)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二、政治文化不同类型比较(一)依据参政倾向划分1.地区型政治文化2.臣属型政治文化3.参与型政治文化二依据政治文化演化过程划分1.传统政治文化2.现代政治文化三依据政治之间的关系划分1.冲突型政治文化2.协调性政治文化三、不同社会形态的政治文化比较一奴隶社会政治文化二封建社会政治文化三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化四我国政治文化1.我国传统政治文化2.我国现代政治文化。

比较政治学课件

比较政治学课件

比较政治学课件如下:
1. 课件标题:比较政治学基础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同国家政治体系的特征和差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 比较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政治体系的类型和特征
* 政治发展的概念和模式
* 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的要素和条件
*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 教学方法:
* 课堂讲解:介绍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不同国家政治体系的特征和差异。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政治发展、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的要素和条件。

*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课堂互动。

5. 教学资源:
* 教材:《比较政治学导论》
* PPT课件:包含比较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政治体系的类型和特征等内容的PPT课件。

* 视频资料:介绍不同国家政治体系的视频资料。

* 案例资料:具体国家政治体系的案例资料。

6. 课后作业:
* 写一篇关于某国政治体系的论文,要求分析其特征和优缺点。

* 思考题:如何运用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政治形势?
7.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比较政治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比较政治学课程

比较政治学课程

比较政治学课程第一讲:一、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定位1、比较政治学的定义比较政治学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比较政治学的历程(1)主题:从城邦到民族国家(2)方法:从政体分类到政治过程(3)人物:从亚里斯多德到阿尔蒙德3 、比较政治学的现实价值(1)拓展政治视野(2)超越自我中心主义(3)实现政制借鉴4、比较政治学的知识功能(1)积累背景知识(2)改善知识分类(3)检验理论假说(4)作出前景预测二、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内容1、宁骚的区分:比较分析的多维度视角(1)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2)比较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行为(4)国别政治与地区政治2、威亚尔达的区分:地理划分的视角(1)国别研究(2)多国家研究(3)区域研究(4)跨地区研究(5)全球比较 (6)主题研究3、迈耶的区分:政治经济关系的视角(1)工业民主国家(2)工业独裁和专政(3)欠发达国家的政治4、《政治科学新手册》的区分:学科发展的视角(1)国别研究(2)国家之间的系统比较(3)研究方法(比较的规则、层次与局限)5、总结: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体系(概念—方法—理论—制度)三、当代比较政治学的发展:从比较政府到比较政治1、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线索(1)历史主义(2)法律—制度主义(3)行为主义(4)新制度主义2、二战与比较政治学的发展(1)极权主义的影响(民主—独裁)(2)冷战背景下的新兴国家(共产主义—资本主义)(3)欧洲到美国的学者移民(欧洲—北美)3、比较政治学的具体发展(1)在范围上,新兴独立国家的出现拓展了比较分析的边界,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建构和民主建设等议题受到广泛关注。

(2)在内容上,突破了以法律机构为主体的研究模式,与公共权力有关的利益集团、社会舆论开始作为重要的考察对象。

(3)在主题上,开始从辩论民主政治的本质转向思考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探索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与民主转型之间的关系。

比较政治学导论 全套课件

比较政治学导论 全套课件
基础性的理性方法 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科领域强调独特方法的分支学科
比较 比较研究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特殊优势
相对于理性思维的其他方法的 基础性: 分类与归类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主流学科的 综合性: 内容方面的通融性 方法层次的通约性 相对于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 复合性: 内容方面的统摄性 方法层次的独特性
理论思辨
行为主义 学科化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亚里士多德关于古希腊城邦的比较政治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执政者的数量 正宗 政府的目的 变态 一人 君主制 僭主制 一些人 贵族制 寡头制 多数人 共和制 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比较研究的操作步骤: 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 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材料; 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三个相关性准则对城邦国家进行 分类;(准则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数量,准则二是行为方式,准 则三是阶级结构即不同阶级间权力分配的方式) 将这一分类结果与稳定和不稳定联系起来,研究何种政体最 不稳定或者最为稳定,由此得到最后的结论。
方法论特征
比较政治学是外国问题研究; 比较政治学是比较方法的模式化和理论化; 比较政治学是重大理论知识的集成;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课的框架
History 学科发展史 主题变迁史 Theories 国家与体系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新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讲义

比较政治学讲义

比较政治制度归泳涛guiyongtao@第一讲比较政治学引论一、什么是比较政治学1、比较政治学的三个核心要素比较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至少是独立的政治体系;经验科学2、比较政治学的两种视角强调解释性的、跨国家的归纳;认为国家具有独特性,对国家逐个描述3、比较政治研究的类型1)国别研究(在宏观图景中说明选题意义)⏹概述(人口、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社会分层、利益集团、政党⏹政治体制(政府机构、决策模式)⏹公共政策例:CIA World Fact Book/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中国外交部网站/chn/gjhdq/default.htm《世界各国概况》2)对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研究3)地区研究(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4)跨地区研究5)全球比较6)主题研究二、研究领域⏹总统制与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政党制度⏹政治文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福利政策、移民政策⏹妇女的政治参与、同性恋的权利三、比较政治研究的意义知己知彼;换位思考;他山之石;世界大势;决策依据四、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2、规律因果关系:A导致B;非因果关系:A和B都由C导致,A和B只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3、理论一种因果规律及其解释:A如何导致B(A导致q,q导致r,r又导致B)4、自变量和因变量5、基本概念⏹政治体系、国家、民族国家⏹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现代化⏹民主、独裁、专制、威权、极权⏹合法性⏹政治文化⏹利益集团、舆论四、政治体系的分类1、按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按政治体制:民主(总统制、议会制);专制3、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第二讲比较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的比较政治学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类型的划分、混合政体)附: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论⏹混合政体的两层含义☐不同的阶级利益的混合:富人和穷人的要求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不同的政治原则的混合:议事、行政、审判(权力制衡原则:对孟德斯鸠、美国宪法的影响)⏹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节制与中庸的原则、服从理性⏹混合政体是一种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民主制与贵族制,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的政体是最稳定的权力分立的理论与实践:防止权力的滥用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类型的划分(模型、理想类型)2、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中世纪罗马:西塞罗;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1500 年中比较政治学销声匿迹3、近现代的比较政治学1)近现代比较政治学复兴的背景民族国家的崛起;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2)近现代比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孟德斯鸠、联邦党人——分权学说;⏹洛克的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主动)、司法权(被动)☐以权力约束权力:贵族院与平民院、相互否决权、弹劾权、违宪审查权⏹《联邦党人文集》与美国的实践☐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 );联邦制卢梭;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民主制相对平稳发展的原因宪法中的制度设计平等的最大危险是“多数的暴政”;民主制下非常可能出现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和无责任;☐自由的传统:移民“生而自由”;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地方自治和结社的传统马克思涂尔干(迪尔凯姆)《自杀论》一⏹社会团体因素对自杀率分布的影响☐天主教国家比新教国家低——自杀率与宗教派别有关☐教义都禁止自杀☐不同:天主教会以牧师为中心,新教徒单独面对上帝——新教的结合程度较低⏹假设:社会团体的结合程度与自杀事件成反比☐已婚者比未婚者低☐家庭中子女数多的低☐政治危机或战乱时期低⏹利己主义的自杀类型☐世俗化、个人主义:“人是人类自己的上帝”涂尔干:《自杀论》二⏹经济关系对自杀率的影响☐工商业领域比农业领域高☐自杀率与社会经济水平成反比⏹长期贫穷的人中自杀率最低,富足和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中自杀率最高☐经济萧条和繁荣的时期自杀率高⏹大起大落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造成破坏性影响⏹道德失范的自杀类型☐现代工业社会缺乏道德约束☐传统社会:义务性的利他主义自杀,选择性的利他主义自杀——基于强烈的集体意识韦伯关于合法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二、战后比较政治学在美国的勃兴1、二战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极权主义概念的引入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斯大林治下的苏联☐美国的世界影响☐欧洲学者移民美国☐大量新独立国家的出现2、二战后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历史主义(19世纪中期——)⏹制度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历史—制度—行为第三讲现代民主制的类型一、民主与民主制1、相关概念1)民主多数决?2)民主制: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3)现代民主制——代议制民主制度因素: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权、司法权、联邦制与单一制、利益集团2、利普哈特对民主制的分类——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majoritarian democracy and consensus democracy)阿伦²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陈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读书笔记
好消息是,又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刘瑜的《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内容脱胎于《理想国》 app的一门课程,由于某种原因**读书比课程少关于俄罗斯的那一讲,纸质书不得而知,整体是一本政治学的入 门读物,如果说2020-2021的现象级的图书是《置身事内》,那么2022可以说是这本,刘瑜的《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30讲》,带小白看一眼这个世界的轮廓,读完之后充满感激;由于是课程讲义,文字流畅,结构也很 清晰按照国家能力和民主问责两个维度,结合民主化三次浪潮,提供了全球视野,遍历了世界各国地缘政治,文 化,有一种在隆中看世界地图的感觉,极具启发, “比较政治学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参照系, 以此分析理解各国政治所处的位置” “政治学中有一个词汇,叫做‘理性的无知’,意思就是,无知其实并非一 种偶然的状态,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很少有普通人愿意去作恶,但是,如果有一种意识形态把恶“翻译”成善, 或把“主动的大恶”翻译成“不得已的小恶”,那愿意作恶的人就不但乌泱乌泱的,而且慷慨激昂了。真正的政 治变革不可能仅靠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它必须同时自下而上地生长。
作者介绍
刘瑜(1975年12月-),别名醉钢琴,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 教授,作家,诗人。 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比较民主化、新兴民主国家、中国革命和美国政治,曾被《南方人物周 刊》评为“年度青年领袖”。
感谢观看

15.为什么要“重新 带回国家”?比较政
治学的轮回
16.国家能力从何而 来?战争
17.国家能力从何而 来?文官制与国家
19.美国:国家建 构的另类道路(2)
18.美国:国家建 构的另类道路(1)
20.国家建构的瓶 颈:阿富汗的悲剧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此较政治学导会第1章绪论第1节比校政治学的性质1、比较和比较研究2、政治与政治学3、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第2节比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2、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第3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1、比较政治学的优长2、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第2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1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2、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4、比枝政治学研究在中国第2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1、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2、方法论模式的发展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第3节比校政治学发展的动力1、学科主流的影响2、主流学科的影响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2.人类学与社会学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3、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4、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第3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第1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1、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2、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1.后实证主义2.批判理论3.建构主义3、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第2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1、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2、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3、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第3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1、多元主义/自由一民主主义范式2、激进主义范式3、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第4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第1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1、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规范研究方法2.结构研究方法3.行为研究方法2、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第2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1、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2、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第3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1、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推论类型和理论层次2、比枝政治学研究的模型化形式3、比较政治研究的立论方式第5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与体系理论第1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1、国家理论与政体分类法问题2、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2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1、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2、主流体系理论1.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2.阿尔蒙德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框架3、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2.批判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第3节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1、体系理论的困境与国家理论的兴起2、当代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1.多元主义国家理论2.新保守主义国家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3、有关国家问题研究的再续与创新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2.比较革命研究第6章比较政治学文化研究第1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1、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学术渊源与社会背景2、政治丈化的概念第2节公民文化研究及其传统1、公民文化研究:概念与类型学研究2、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与“后物质主义”取向的出现第3节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权威、革命与政治发展1、政治文化与权威主义2、政治文化与革命和政治冲突3、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4、对中国政治丈化的研究第4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丈化研究前瞻1、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基本内涵2、争论中的政治文化研究3、走向多元的政治文化研究第7章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理论的若干理论第1节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1、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社会学领域中的发展问题研究3、历史学领域的现代化与发展研究第2节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化发展1、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2、政治发展诸问题研究1.政治发展的过程与样式2.政执发展与模式选择3.政治发展与政治秩序4.其他有关问题3、对于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的批判第3节欠发展论与依附论1、现实的启适与理论的教益2、相对于发展的欠发展1.中心一边缘的欠发展理论2.不平等的发展3.不平衡的发展3、相对于欠发展的依附性发展1.依附性发展2.依附性结构中的发展3.世界体系中的依附性发展第8章社会一政治结构理论第1节精英主义1、精英主义的基本概念2、精英主义理论的基本命题3、精英理论的特征4、有关精英理论的争论第2节多元主义1、多元主义的概念及其学术渊源2、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3、作为经验民主理论的多元主义4、对多元主义的批判与新多元主义的产生第3节法团主义1、法团主义的概念2、法团主义的政治后果3、精英主义、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关系第4节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1、工具主义2、结构主义3、各种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可能联系第9章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节新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1、经济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历史脉络2、理性选择运用的政治研究1.布坎南的立宪研究2.唐斯对投票现象的分析3.奥尔森对利益集团的分析3、理性选择理论对于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转向的推动第2节新制度经济学对比枝政治学的影响1、从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2、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建树3、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中的扩散第3节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1、国际政治学的困境与突破2、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创生与发展第10章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第1节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刺激1、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与震搪2、民主概念的经验内涵第2节民主化转型研究1、民主化研究的理论进路2、民主化转型的经验研究第3节民主巩固问题研究1、民主巩固的概念与标志2、回潮与民主巩固3、民主巩固的若干问题1.合法性、绩效与民主巩固2.市民社会与民主巩固3.制度选择与民主巩固。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争论
比较政治学的发展
政治学学科主流的影响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主流学科的影响
历史学 和比较史学 社会学 和人类学 经济学 和比较经济学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在中国:近代的情景
只身远赴海外以亲历强国强种之境 潜心研究欧美以寻求振兴中华之路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概说: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是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 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 类; 是根据比较分类的方式,去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 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
推衍逻辑 由过去到现在的变迁 局限性
地域狭窄/时间矢量/直线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恩格斯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类型
宏观比较 微观比较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特征
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发展形态的比较 国别案例的比较 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比较 不同时代/历史时期的同一国家的比较
比较权衡 的对象 合理性 降低的顺序
手段 目的 价值 结果
+ + + + + + + + - + - -
不理性 形式不理性 实质不理性 理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工具理性行动 价值理性行动 情感行动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读后感1000字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读后感1000字

在阅读《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政治学的奥秘,让我们对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优劣得失,从而引发了我们对于政治制度选择的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通过对比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例如,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主权,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而集权制度则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国家的效率。

因此,在选择政治制度时,我们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发挥各种政治制度的优势,避免其劣势。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政治制度。

各国的政治制度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一种政治制度就是最好的,而应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权利。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学习借鉴,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

再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的政治制度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使政治制度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在政治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政治稳定,避免因政治改革而导致社会动荡。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国际政治合作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命运已经紧密相连。

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发展道路,避免干涉他国内政。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推动国际政治秩序的公平、合理发展。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第六部分》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第六部分》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第六部分》《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第六部分》,读书笔记第3329篇。

民主只是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政治权利表达的途径,但是它并不能自动的保证所有社会问题都得以解决,它针对的是决策程序,而不是决策本身,它体现的是对民意的尊重,但是其质量则取决于参与者的判断力于合作能力。

政体本身不是无所不能的,它最多可以保证国家不走向某个极端,但是并不能保证国家总是顺利发展。

比如印度在独立之后就引入了民主制并且在绝大多数时间充分实践,但是这并没有给印度带来直接的发展。

这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印度长期贯彻来自苏联的计划制经济,同时其社会中还存在由于宗教与种姓造成的深度割裂。

其反应的问题是一种“表亲的专制”,与从上至下的政府的专制不同,这种建立在习俗之上的社会专制更加难于突破,而这种社会专制将会成为政治冲突的源泉并且抵消民主带来的公平性,因为在这种环境之下选举代表的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族群的意志,认同逻辑压倒理性选择,人们支持那些可以带来认同感的人,而不是那些有着更高政治能力的人。

不过印度的社会分裂正在被逐渐消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资本的力量,因为资本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在远离资本的农村,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被自己的种姓所限制,而在资本发达的大城市之中,种姓的力量被极大程度上抵消,因为市场经济决定了种姓本身已经缺乏生长的土壤。

只不过这种转型非常缓慢,让很多人感到失望,认为民主的低效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预期。

但是必须随时注意的是低效的另外一段是受限制的摆动幅度,威权政治带来的一个好处往往是快速,但是这种快速可以极好,也可以极坏,因为威权政府希望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全力投入,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有任何制约的力量阻止问题的爆发。

伊拉克被认为是民主转型之中公认的失败国家,甚至成为民主转型失败的典型从而唤醒了威权浪漫主义,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其实当年萨达姆时代的威权统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社会安定经济发达,这其中忽视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当我们专注在某个事物的缺陷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其对立面的问题。

比较政治学讲稿

比较政治学讲稿

大家好,我们是比政东非小组,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丰富多彩的东非世界。

东非共有十个国家:首先是肯尼亚:肯尼亚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

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人口:约4500万(是北京市2000万人口的2倍)领土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960万的零头;略小于青海省的70万平方公里)人均GDP:1000美元(世界排行150位,属于低收入国家,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六分之一)接下来是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人口:约600万(相当于海淀区人口的2倍)领土:约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福建省的大小)人均GDP:约540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排名世界倒数第七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国。

)吉布提:吉布提位于亚丁湾西岸,北与厄立特里亚为邻,西南与埃塞俄比亚毗连,东南同索马里接壤,东北隔着红海的曼德海峡和也门相望,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

人口:约90万(还站不满一个天安门广场)领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约等于北京市的大小)人均GDP:1600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也是一个穷国咯。

)埃塞俄比亚东与吉布提、索马里相邻,西北与苏丹交界,北接厄立特里亚,南与肯尼亚接壤。

人口:1亿(2013年,现已过亿,与河南省人口相当)领土面积:11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内蒙古的面积)人均GDP:540美元(不及中国十分之一,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落后国家)索马里北部临亚丁湾,为世界重要航线的必经之路,西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北接吉布提人口:1000万,约是海淀区人口的一半面积:65万平方公里,和青海省差不多大人均GDP:600美元(同样不及中国十分之一)乌干达地跨赤道的内陆国。

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北与苏丹毗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比较的角度,比较政治学30讲将在政治比较的两个核心维度: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下建立一个观察的参照系,并将不同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角,以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什么是比较政治学?刘玉茹解释说,比较政治学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视野。

当你把你所面临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中的一种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视野”。

比较政治学30讲里面写到“比较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视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出来,来到多样性的‘天空’。

它从宏观开始,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

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你在分析的问题有多具体,你的头脑深处总会有一种分寸感。

有一种淡淡的森林在提醒你,你看到的只是现象,现象未必是真相。

”刘玉进一步说,“也许我越想越相信,智慧的本质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作者在比较政治学30讲书中反复强调“政治在社会中”,要从政治之外看待政治,意思是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

这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变革、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和韩国的思想变化,将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方式,了解社会和政治发展之间的制衡、政治选择和政治行动的可能性。

同时,比较政治学30讲也告诉我们,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

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各个国家编织在同一个网络下,从而了解其他国家,审视自己,在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了解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