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滩水库底泥调查与评价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王滩水库底泥调查与评价报告

大王滩水库是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5136万立方米,总投资2.37亿元。库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48万亩,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配套工程之一,也是新乡市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2013年7月以来,河南省水利厅邀请了郑州市大王滩水库管理中心联合开展“大美河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查了解大王滩水库现状、治理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在河南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指导下,由河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组成了调查小组。6月30日至7月2日,大美河南社会实践队对大王滩水库进行了底泥调查与评价报告编撰工作。本次底泥调查活动历时5天,完成了3个多月的底泥统计和评价工作,获得了第一手客观数据信息。

一、活动背景

河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是农业人口大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根据河南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发布的《郑州市水资源现状报告》数据,郑州市区全年用水总量3.6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3.36亿立方米。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共有有效灌溉面积226万亩(不包括郑州市城区),人均有效面积15.3亩。农田灌溉以机井灌溉为主,单户农民单田单亩灌溉面积为0.7亩,而机井每亩灌溉面积仅为4~6棵树。根据《郑州市“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保护规划》显示,郑州市人均用水总量为10.25立方米,而郑州市实际人均灌溉面积仅为5.04立方米。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不合理利用,导致“用水不均”现象严重,而作为郑州市“两大水源”中的“水源地”—位于新乡市西部和辉县市东北部交界处的大王滩水库为其主要饮用水源和城市供水基地。

二、调查方法

底泥调查主要采用现场采样和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现场采样分析,掌握底泥的水质状况。每一次采样都会在大王滩水库周边进行,采集的样品用专业回收容器进行密封处理,待取样后按照要求将其装入袋子进行回收,再利用回收后作为底泥检测用。同时,在水库周边设置了3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河道底泥、水库坝前淤泥和坝体淤泥(其中水库坝前淤泥含量约为每立方米10公斤),再对每一种底泥样品分别进行检测。在底泥调查过程中,队员们要采集大量底泥样品进行检测。底泥检测结束后,还要对每一种底泥采集的样品进行取样并进行采样分析,最终形成底泥监测报告,为水库水质状况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果分析及原因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表层水和深层水两种不同形式的底泥样品共12个。底泥样品的采集采用了多点取样法,在大王滩水库库区共采集了表层水样品10个,深层水样品8个。表层水样品采样后经过多道工序进行处理(除化学处理外),通过对表层水样品采集分析、水质分析及水文气象分析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了大王滩水库表层水样品信息。本次调查共获得表层水样品12个,深层水样品5个,总样品数量达80个之多。通过对表层水样品中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水样品中含有氮和磷等成分比较高。

四、结论

大王滩水库底泥主要来自库区自流灌溉农田的耕作层底泥,以农业肥料为主要污染物,其中部分农田底泥中含有氨氮、磷等有毒有害物质。此外,随着水库移民搬迁,库区中一部分农田废弃,被用作养鱼及养鸡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王滩水库底泥总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度富营养。水库现状表明,库区底泥富营养化程度总体呈中度富营养化。水库内的地表水体为黑臭水体,流动性较差,上游河道内存在大量污染物质;在大王滩水库内修建调蓄池是控制入河污染物增加,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和保障防洪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水库范围内,大王滩水库底泥污染程度明显低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同时由于库区内土壤和

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且具有一定区域污染特点、水库管理部门对库区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库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仍将持续;水库下游部分农田受到污染程度较大,需要引起重视;在库区污染状况分析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土壤、地下水、水环境等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