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1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近年来,生态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教育界也不例外。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就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问题一:课程设置与生态理念的融合不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常常以传统的文学作品为主,对于环保、生态的内容涉及较少。

这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与生态理念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们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加入更多与生态理念相关的内容,如环保知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二:教师教育水平与生态教育需求不匹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大多缺乏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教育理念,对于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

我们需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实施基于生态理念的语文教学。

问题三:课堂教学方法与生态理念不适应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的运用,较少注重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的培养。

需要探索一种更加符合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四:评价方法与生态理念不一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作业为主,较少将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畴。

我们需要改变评价方法,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纳入考评的内容,通过观察、记录、反思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环保水平和能力。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改变评价方法等途径来解决。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态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态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态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三、研究方法四、实施步骤五、研究成效成果六、研究的困惑与展望一、研究背景1.现实依据目前,部分一线教师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是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探索新策略,新方法。

因此,“构建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和传统教育科学研究的经典思想、区域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支持。

本课题研究切入教学的实际,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态学对于教学的具体影响,在操作上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拓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参照,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形成一系列的生态课堂操作制度和案例群。

(2)建设一支具有生态观念的、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教师队伍。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本课题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为:(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堂实践、案例分析,初步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2)生态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与组织的途径与策略。

(3)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创设主动发展的学习情景,寻找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如何解读教材、利用生成性资源,整合有效资源;从如何营造生态课堂教育环境;如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等方面,分层进行研究,努力使研究成果系统化。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屯东小学绿色生态教育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伴随着工业发展的脚步,全球变暖、生态恶化、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

这一切产生的根源正是人类自己,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基础做起,即通过教育形成人的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

因此,从长远看,“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展开之时,通过认真解读,我们惊喜地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可见,面对环保、生态问题,拥有足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中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我们尝试着将“绿色生态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学校课题研究活动之中,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开发“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并以此为中心,将生态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潜能,形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观念,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

同时,“绿色生态”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身边的教学资源丰富,同时又有快捷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涵义。

生态,这一概念于生物学,后扩展至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在这里它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还包含着一个适合学生成长成材的“绿色”环境的意思。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六篇)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六篇)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六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是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家都知道,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学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进行课前,而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其语文学习的重点由原先的识字写字转移到句、段、篇的阅读能力培养上。

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因此结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研究”这一课题,个人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小课题,旨在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

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培根说的:“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

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生态理念是指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认识、观察和理解自然界的运行机制,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借鉴生态理念,可以把学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实现全员参与和合作共赢。

1、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在语文课上,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立体式的开发,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

2、注重语言的环节注重语言环节的教学是生态理念下的教育实践的核心,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和思想传播能力,让学生学习和运用具有自然生态的思维方式和自然规律的语言技巧,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和谐共生的语言环境当中。

在掌握语法、词汇、语句等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感和语境能力,让学生更自然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注重知识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和阅读还存在一些顽固难解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深度整合的能力,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碎片化、孤立,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始终把知识整合作为原则,从综合整合到知识整合,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整合。

2、注重实践教学语文教学应该从纸上谈兵转向实践,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事例,并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体验感和感知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生态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实践1、创设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与人交往的场合,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和谐、具有生态特征的人际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习惯。

“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 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 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在信息技术与 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迎刃而解。
1.
2.
3.
4.
5.
呈现内容,培 养审美能力。
视听结合,强 化记忆效果。
主体参与,建 立了新型模式。
创设情境,丰 富情感体验。
资源拓展,变 革学习方式。
二、学生学习成效
1
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是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了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 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二是从要使学生感兴趣方面入手,使学生乐于接受。课题研 究中,学生有十多人次参加省“信息与未来”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准备 阶段 研究 阶段
验收 阶段
课题的开展
三、课题研究设计
3.扎实过程,探索创新,不断推进课题研究。
准备 阶段 研究 阶段
验收 阶段
课题的开展
三、课题研究设计
3.扎实过程,探索创新,不断推进课题研究。
准备 阶段 研究 阶段
验收 阶段
课题的开展
三、课题研究设计
3.扎实过程,探索创新,不断推进课题研究。
整理编辑教学 设计、课件、 素材等内容并 刻录成了光盘。
实验教师开通博客, 建立班级QQ群,及 时与家长、学生沟 通交流。学校进一 步完善了学校网站, 让语文教学开辟出 了新的模式与新的 天地。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一、生态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生态教育的重要性。

生态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关于生态环境、物种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情感品质的有效载体,通过生态教育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认识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增强环保责任感。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态课堂的特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语文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态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生态课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观察、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更容易产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情感。

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贴近自然和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纸面文字的阅读和理解,而是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和发现,并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生态课堂更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将生态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选取与语文相结合的生态素材,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与探究生态知识。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强、贴近生活、整合性强等特点,这也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究在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生态活动来进行探究。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绿色植物调查”,邀请学生回家中的每个角落去观察家里的绿色植物,然后写下自己对植物的感受和观察到的事实,最后进行讨论和展示。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又如,我们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指导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垃圾分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结题报告2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结题报告2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的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课堂是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关于课堂生态的研究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课堂生态系统属于微观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课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它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心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多种因素同时并存并相互制约,不同程度的作用于课堂教学。

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有机的渗透、整合于现实的课堂活动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和探索的焦点。

因此,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利用生态环境条件而进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很有价值。

本课题在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本人课堂教学实际和在构建“生态课堂”方面的探索,并着眼于将生态系统的原理与现实的课堂活动如何进行有机地渗透整合。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引领下,以校本研究为手段,课堂教学实践为抓手,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探究有效地贯彻办法,形成有效的操作机制,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课题寻找制约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因素,以此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理论和策略,让小学语文课堂走向维持创新的生态平衡。

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生命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生命价值。

二、主要概念界定1、生态课堂即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思想、态度和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来思考课堂教学现象。

生态的语文课堂,就教学目标而言,应该剔除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以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己任;就师生关系而言,应呈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充满生命的活力。

2、语文小学课程标准与生态课堂的关系“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整个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3名学生,其中女生18人。

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

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

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

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9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5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体系构建研究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体系构建研究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体系构建研究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在新课改中被提出和实施,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态课程讲求的是师生平等的学习地位即在学习问题上不分先后,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下更好地探讨学习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它还鼓励课堂上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生态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层次性的。

生态课堂力争做到尊重每位学生,让他们对于思考问题有自己的模式和思路,保留他们自身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

一、联合教材内容。

打造课堂氛围文学自身的艺术性很强,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文学作品表达艺术的方式就是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字展现它别具一格的美感。

所以,语文教学應当注意到这种艺术美感并且把它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美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深意,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十分关键,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

教师应当按照教材中的内容,采用多种措施来创建一个适合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先将教室灯光调暗一些,再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水势奔涌和吼声如雷等瀑布景象,随后再对课文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加直观。

虽然这篇文章比较短,但是简短的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于脱离世俗的深深渴望,这难道不是作者最深入的生存思考?只有这样丰富的感情才能让人在读完文章后自己看到自己存在世上的意义。

学生在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可跳读,应当对每一句话都细细品味,从而对全文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可以把作者的写作背景交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于文章有更好的领悟、对作者的感情更加深切的体会,从而让学生慢慢提高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和语文的学习水平。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提倡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为主题,探讨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一、生态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环保意识生态理念注重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增强情感体验生态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魅力,增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出一颗关爱自然的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生态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色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生态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和情感,学生更容易被吸引,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1. 如何选取生态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选取生态文学作品是很重要的一环。

如何选取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体现生态理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选取一些具有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有关自然景色的诗歌、有关环境保护的故事等,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态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生态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中的情境,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态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视越来越高。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小学生也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应当与生态环境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进行讨论。

一、生态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绿色草坪、干净的河流,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语文课堂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当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应当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对环境的独特感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生态教学的实践方案1. 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态故事生态环境故事是小学生语文生态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态环境故事,如《小狗找新家》、《垃圾分类小英雄》等。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利用课文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环境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选取一些生态环境相关的课文,如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关于环境保护的诗词等。

通过深入解读和讨论这些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3. 开展生态环境主题的写作活动生态环境教育与语文写作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比赛、环保口号创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 进行生态环境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除了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生态环境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参观环保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好与脆弱,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屯东小学绿色生态教育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伴随着工业发展的脚步,全球变暖、生态恶化、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

这一切产生的根源正是人类自己,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基础做起,即通过教育形成人的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

因此,从长远看,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展开之时,通过认真解读,我们惊喜地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可见,面对环保、生态问题,拥有足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中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我们尝试着将绿色生态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学校课题研究活动之中,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开发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并以此为中心,将生态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潜能,形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观念,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

同时,绿色生态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身边的教学资源丰富,同时又有快捷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涵义。

生态,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后扩展至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在这里它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还包含着一个适合学生成长成材的绿色环境的意思。

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则是专指学校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环保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而编制出来的对学生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菜园三小吴晓萍朱妙芬(转载)一、问题的提出构建生态课堂,是我校改革课堂教学提出的一项新举措。

生态课堂,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拥有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但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侃侃而谈,面对学生的回答很不耐烦,责怪连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来?”“你真笨,笨得像……”有的教师小心“呵护”,对学生的回答不假思索,一律加以笼统表扬:“说得好”,“真好”,“非常好”,“太好了”……语言单调,评价语贫乏。

这样的课堂评价语已司空见惯,对前者我们已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而对后者我们也许缺乏一定的认识,常常持肯定的态度。

但这种评价语一旦在一个班级上用久了,学生听了就会味同嚼蜡、耳根生茧,还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此下去,创设生态课堂的“生态环境”犹如泡沫。

要改变课堂上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正确的课堂评价方式,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的评价语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生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运用多种评价语言,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2.共同合作,促进学生学会互相评价。

3.积极自主,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4.学生评老师,促进师生平等对话。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

2.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3.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

4.加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以及实验法。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1、课题研究准备过程(2010年8月——2010年10月)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师的评价及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加强了语文学科学习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对语文课堂进行跟踪纪实。

课题组内分阶段进行研讨活动,调查设计及分析记录,教育个案研究记录。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语文学习评价方法及策略的个案研究。

搜集学生语文课堂表现、学习状态以及教师评价方式,形成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课题的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进行课题材料的整理汇总,形成研究手册、经验材料、论文等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同样,小学生也希望能在师生间平等交流。

互换师生角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教师。

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多一点赏识与鼓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

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你真是作者的知音”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班的高意然同学读得很深情,完全读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我深受感动,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

”话音未落,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机智风趣。

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

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我上完《最好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很受感染。

快结束时,何其臻激动地说:“吴老师,我想用四个字赞美你:“我爱你!”我和同学们当时都愣了,我连忙做出最快的反应,大声说:“何其臻,我想用两个字对你说:“你真棒!”台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愉快的课堂氛围,愉快的师生关系恰然形成。

这种随机引发的机智风趣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宽容和信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

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

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

”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间相互评价。

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片面的。

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却是多向的、全面的。

其实,在评价中,应当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学习关注自我和相互关注,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

于是,我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制定了这样一种互评机制,用符号代替,促进成员积极合作。

回答出色:“☆”(优);回答较正确:“√”(良);勇于回答,但回答错误:“○”(较积极);没有参与答题:“△”(不认真)每组叫组长设立一本评价表,每合作一次评价一次,每周一小结。

评选本组优秀学员,由老师和同学评选优秀合作小组。

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良好方法及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对每个同学在小组的表现也要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互相评价,促使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主体对自己表现的认识与批判。

通过评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模式,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指导学生朗读时是这样倡导学生自主评价的。

出示了“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一句,问:“谁能读好这段话?”有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边读边做着哆哆嗦嗦的动作。

“你有评价自己朗读的优先权,先请你自己评价吧!”老师这样引导着,学生于是开始评价起来:“我在读时,我把自己想象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穿得很单薄,什么东西也没吃,很冷很饿,这样我就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