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针对会计做假账引发的思考
针对会计做假账引发的思考【摘要】会计做假账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重视道德观念,加强法律监管,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培育诚信文化和强化责任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廉洁从业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提升商业信誉。
企业应该重视企业道德建设,加强内部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做假账, 道德观念, 法律监管, 内部控制, 诚信文化, 责任意识, 廉洁从业, 法治意识, 企业道德建设1. 引言1.1 会计做假账的背景会计做假账是指在记账过程中故意误导他人,以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私利。
在商业社会中,会计做假账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背景多样化,包括个人私心、企业利益和市场竞争等因素。
个人私心指个别会计人员为谋求个人利益而操纵账目,虚增收入或减少成本以获取更多奖金或奖励。
企业利益方面,一些企业会为了追求业绩和报酬而采用不正当手段,夸大财务表现来吸引投资者或获得银行信贷。
市场竞争也是会计做假账的背景之一,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能会采取非法手段制造虚假业绩,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
这些背景导致了会计做假账的蔓延,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加强对会计做假账行为的监管和打击,严惩违法者,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1.2 会计做假账的影响会计做假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做假账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给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造成误导,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认识和信任度。
假账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造成企业形象受损,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会计做假账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假账行为也会对员工、供应商等内部利益相关方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供应商信任减弱,影响企业内外部关系。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摘要】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
造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社会压力使企业为了应对竞争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管理层压力则让员工感受到工作压力迫使他们选择违规操作。
财务业绩压力是企业为了达到财务目标而采取欺诈行为的原因之一,而内部控制不严也为造假提供了便利。
为了应对会计造假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建立道德操守并加强监管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企业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分析、应对、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内部控制、应对方法、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加强监管1. 引言1.1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业绩、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行为,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或监管机构的目的。
而会计造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为了有效避免会计造假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和加强监管等方面。
通过认真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2. 正文2.1 社会压力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各种要求和期望,包括市场竞争、股东利益、投资者预期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满足外部利益的期望。
社会压力会导致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压力而不择手段地进行会计造假,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必定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压力对造假行为的影响,建立健康的经营理念,不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才能避免因社会压力而导致的会计造假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社会压力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针对会计做假账问题的研究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会计造假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甚至真实度都不复存在。针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要想识别财务舞弊行为就必须先了解其发生的动因,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根据各种迹象寻根溯源,并对其进行防范。结合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做假账”现象的发生,经过分析后发现造成现代企业会计“做假账”行为的动机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4.改善外部环境,完善单位治理结构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而根源又在于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代理人行为进行控制。在公司内部成立会计相关的审计工作组是有必要的。有了这样的专门对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团队,为企业内部财务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形成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级部门人员权责利相统一,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3.加强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首先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督与管理,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并使其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定期进行自查、互查,发现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必须及时予以纠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杜绝“做假账”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必须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管理的力度。要求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相关监督部门的参与,建立并逐渐完善会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认定标准,对一些模糊的概念性问题从法律上进行规范,防止有人利用法律空白从事违法活动;加强《会计法》、《刑法》、《证券法》等法律之间的匹配性,使得现存的法律法规对财务的相关规定能够起到相互匹配和相互配合的效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中的财务相关负责人要配合时代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时的制定出符合当下的财务的规章制度,时代在变化,制度也在变化,为了更好的完善财务制度,负责人要根据企业内部实际产生的问题不断的更新检查和修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预防财务中漏洞的出现。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交易,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与准则加以规范。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摘要】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是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利益,其中不做假帐是至关重要的。
假帐不仅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在文章中,将会解释假帐的定义、种类和常见手段,以及假帐行为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也将探讨如何防范和避免假帐行为。
结论部分将强调会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绝不做假帐。
只有恪尽职守,才能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使经济秩序得以健康发展。
所以,会计人员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勇于担当,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坚决不搞假账,做到廉洁从业,拒腐防变。
【关键词】关键词: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假账、企业、社会、影响、防范、避免、恪守、维护。
1. 引言1.1 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核心力量,其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恪守职业道德,才能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业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务支持。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才能不偏不倚地行使职责,不为个人私利谋取利益,确保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忠诚、诚实、慎重等几个方面。
忠诚是指会计人员要忠于企业或机构的利益,维护企业或机构财务利益的最大化;诚实是指会计人员要诚实守信,不得故意歪曲真相,不得篡改、伪造财务报表等违法行为;慎重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要慎之又慎,不得鲁莽从事违反财务规定的活动。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会计人员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和社会的财务守护者和稳定器。
1.2 假帐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假帐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假帐给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通过假帐,企业可能会夸大收入,缩小成本,虚报利润,以此来迎合股东、投资者或银行的要求,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或贷款。
这种虚假的财务信息会使企业陷入虚假繁荣的局面,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或经营困境。
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一
、
会 计 人 员作 假 帐 的原 因
道德渗透到社会 的各个角落。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 诚信 ”
胜诉 的 利益 归 属 公 司 , 原 告股 东只 能与 其 他 股 东 一起 间接 分 [] 5赵旭东. 公司法评论》 人 民法 院出版社 ,0 5 《 . 2 0 年版 。
要任务。事实上 , 在现代公 司法中, 使公司债权人与公司股 东 仅对 原告股东有既判力,而且对公司和其他股东也产生既判 权利平等的思潮正在迅速的发展 , 这是公司稳定 、 健康 发展 的 力, 不仅其他股东不能在就同一理 由提起派生诉讼, 而且公司 重要保证。 为此 , 我国 《 法 ) 允许公司债权人在一定条件 机关也不得在就同一理 由提起诉讼 。 公司、 ) 应
用的补偿 。 实际上, 该制度是一种对股 东派生诉讼提起权的制 19 年 版 。 95 约机制, 国外, 在 该制度并没有普遍适用 。 股东派生诉讼 中权利受侵害的直接对象是公司,股东只 法论集》 1 法律出版社 ,9 7 第 卷. 19 年版 。 是间接受害者 , 股东行使的是直接受害者公司的权利 , 目的是 [] 民安. 公司法上 的现 代化》 中山大学 出版 社, 06年 3张 《 . 20 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 当然 , 维护了公司的利益也间接地维护 版 。 了股东 自身的权利 。 在派生诉讼 中, 原告股东仅享有程序意义 []张民安. 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 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0 3 2 0 上的诉权 , 实体意义上 的诉权属于公司。如果原告股东胜诉 , 年 版 。
浅析企业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影响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出发,阐述企业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政策。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根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2003年底抽查的200家国有企业2002年度的会计报表,其中有81家企业虚列资产37.61亿元,83家企业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家企业虚列利润27.47亿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并且,之后的几年也无明显改变,2004年财政部由组织驻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52户企业2003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户,其报表反映的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1亿元;虚亏实盈企业6户,其报表反映的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福建省财政厅近日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公告称,2010年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房地产、能源、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共167户。
从总体上看,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检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违规扩大开支范围等方面;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仍较为普遍。
全省检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关于对中小企业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对策
关于对中小企业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对策目前小企业存在几本账现象比较普遍,其中一本是对内报送给股东或管理者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和经营情况的账簿,又叫“内账”,一本或几本对外报送分别针对不同使用对象而特殊制作的假账,又叫“外账”。
大量假账对外披露,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人员心里扭曲,企业经营风险被掩盖,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加,整个社会诚信度下降,政府利用企业报表对国民经济研究产生误导。
相关部门对产生这种不良现象又缺少监督和处罚力度,致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泛滥,甚至出现不做假账办不成事的怪现象。
本文就目前小企业会计做假账现状及危害性,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以消除这种丑恶现象,达到客观、真实、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为构建诚信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标签:中小企业会计假账现状与危害性原因及对策1 目前小企业会计做假账现状及危害性1.1 目前小企业会计做假账的现状1.1.1 对税务机关报送的会计信息。
对税务机关报送的假账或称“外账”与企业的真账或称“内账”相比的区别主要有:收入比“内账”小,隐瞒收入,对不需开具发票的、一些不经常发生的收入干脆隐藏全部不入账,得到少交流转税的目的;成本及费用比“内账”大,虚列支出,少交所得税;职工工资标准比“内账”小,隐瞒职工所得,少扣个人所得税;有的小企业报税务机关账不是序时记账,而是到月底在全部业务中抽取部分符合税法要求的单据做账,采取“倒推”税负的办法,人为调节收支来控制当月应交纳的各项税收。
1.1.2 对基层银行等金融机构报送的会计信息。
对基层银行等金融机构报送的假账或称“外账”与企业的真账或称“内账”相比的区别主要有:收入比“内账”大,夸大收入;成本及费用比“内账”小,虚增利润;记账方法也不是序时记账,而是到月底按贷款规模的要求人为编制无附件的会计凭证做账,从利润“倒推”成本和收入的方法,人为调节收入和成本以得到符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测算指标的要求。
会计假账的表现-成因-法律责任缺失及查证思路探析
会计假账的表现\成因\法律责任缺失及查证思路探析摘要:文章对会计假账的法律责任缺失进行了评析,并对会计假账查证思路进行思考,提出可供参考的八条思路。
关键词:会计假账表现成因法律责任缺失查证思路会计假账,意指由会计人员包括在其他人员指使、授意之下所形成的假账。
其含义是违背真实性核算原则,其行为目标和结果均使真实性遭受损失,具有危害性;其次是违反了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一、会计假账的表现形式总结实践中的会计假账,大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假业务,即虚构的会计业务。
为会计假账的原始根源。
二是假凭证,即虚构的原始凭证、转账凭证和记账凭证。
三是假账簿,即依赖假记账凭证登录的会计业务账簿,包括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
四是假报表,会计报告的形式是以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利润分配表、纳税申报表等公开报告体现。
五是假验资,注册会计师不遵守法定的验资标准和实质要求,依据验资人虚假会计信息即会计假账或虚假文件或法定依据明显不足的情形下出具企业注册资本验资报。
六是假审计,注册会计师不遵守法定审计程序和实质标准,依据被审计人提交的虚假会计报告、财务凭证、业务情况、会计账簿、相关文件等尽显虚假的情形下违心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七是假评估,会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不遵守资产评估程序和实质标准,依据被评估人提供虚假的资产业务、虚假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系列会计假账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二、会计假账泛滥的成因探究由于会计假账横跨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涉及民法、商法、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所以催生其原因也复杂多多,笔者仅作粗浅探究。
一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类单位及行为人追逐非法利益驱动之下,会计假账应运而生。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违法犯罪,而不管什么类型的经济违法犯罪,都不可能不去想尽办法以规避法律之制裁。
在此种背景下,会计假账的出现,成为了不可避免之事实。
会计造假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会计造假的原因与治理措施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故意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或误导性的记录和披露,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融资方、政府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会计造假不仅損害了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严重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本文将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1.财务激励:企业高管以及其他内部人员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管理层以虚增利润、股票操纵等手段来获取丰厚的年终奖金和股票期权。
2.达到预期业绩:很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为了维持或者提高股价,企业可能会选择虚增收入或者减少成本,以达到投资者对高业绩的期望。
此外,企业还可能追求稳定的业绩增长,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3.融资压力:企业为发展需要融资,但由于市场环境或者自身状况的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渠道,因此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来满足融资方的要求,获取更多的资金。
4.税收规避:一些企业会通过虚增费用、减少收入等手段来降低纳税义务,以减少税收的支出。
二、会计造假的治理措施1.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严格审计准则和规范,对违规会计行为及时发现、纠正和惩罚。
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审核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资金的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注重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建立和弘扬诚信文化,让员工养成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企业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
4.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关于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探讨
关于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探讨【摘要】会计人员不做假账是维护财务市场秩序和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文章通过分析假账的危害和识别方法,探讨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及管理层对其的监督和激励措施。
建议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预防假账行为发生。
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在于全面提升企业的信誉和经营稳定性,推动会计领域的规范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只有会计人员遵守职业操守,管理层加强监督,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杜绝假账行为,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会计人员,假账,内部控制,职业道德,监督,激励,规范发展,社会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社会,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财务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或应付考核,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制作假账。
假账指的是在会计记录中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歪曲。
假账的出现不仅会误导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还会破坏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
如何有效防范和遏制会计人员制作假账的行为,成为企业和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维护企业的财务诚信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会计人员自身也应该提高自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准则,远离假账这一违法乱纪的行为。
只有倡导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才能推动会计领域的规范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会计人员“不做假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假账背后的危害和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探讨识别假账的有效方法和应对措施,以及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
通过对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措施的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防止假账的发生,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最终旨在强调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重要性,推动会计领域的规范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范文
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近年来,会计造假问题屡屡出现,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也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巨大威胁。
加强会计造假防范和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1、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可能采取一些违规的会计方法,例如虚构应收账款、虚假调整资产负债表等,来掩盖实际营业状况。
2、管理层决策错误或压力过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市场下滑、竞争加剧等,管理层为了避免企业负面效应,会采取一些不正当行为,例如不规范的资本开支、虚构收入等。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容易在会计报表上产生虚报和误导的情况。
二、会计造假防范的方法1、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审核流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反腐败法规。
2、认真贯彻会计准则:企业应认真贯彻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成本、资产和负债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计量,在会计政策的确定上,应坚持规范、真实和合法的原则,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到会计监管和风险评估中,提高行业自律和规范性。
三、会计造假治理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治理机构、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
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信息的快速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会计造假问题。
3、加强外部审计:企业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财务报表查证和内部审计相互独立,避免利益冲突和监管漏洞,提高对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能力。
四、结语会计造假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和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和影响,加强会计造假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管机制和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针对会计做假账引发的思考
针对会计做假账引发的思考【摘要】会计做假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整个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建立合理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和审计、加强员工道德教育以及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进行约束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会计做假账的发生。
结论指出,会计做假账的危害不容忽视,健康的财务报告是企业的生命线,全面控制和预防会计做假账的发生是企业管理者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监管机制,并加强员工道德教育,才能有效减少会计做假账的发生,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健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会计做假账、风险、企业经营、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财务监管、审计、员工道德、法律约束、危害、财务报告、控制预防。
1. 引言1.1 了解会计做假账的风险会计做假账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过程中,人为地对财务数据进行篡改或虚构,以达到隐瞒真实经营状况、获取不当利益或规避责任的目的。
了解会计做假账的风险对企业管理者至关重要。
会计做假账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因为虚假财务数据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管理者无法基于真实数据做出有效决策,进而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会计做假账容易引发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和信任危机,员工和合作伙伴可能失去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信任,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
会计做假账还可能涉及法律责任,一旦被揭发,企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牢狱之灾。
了解会计做假账的风险,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风险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久生存。
1.2 影响企业经营的严重性会计做假账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假账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失真,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
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假账导致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企业在不清楚真实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可能做出错误的投资、融资和经营决策,从而导致经营风险增加。
关于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探讨
关于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探讨【摘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应该做假账,因为这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还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本文探讨了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重要性以及诱使他们做假账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措施。
建立公司内部监管机制是防止做假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会计人员面临的诚信风险。
本文总结指出,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预防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关键,会计人员不做假账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信任。
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不做假账,以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关键词】会计人员、假账、职业道德、企业、社会、重要性、诱使、原因、预防、措施、监管机制、诚信风险、监管体系、维护企业形象、社会信任1. 引言1.1 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人员,承担着监督和记录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职责。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也是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信任的重要保障。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需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客观公正、保守商业秘密”的职业道德准则。
会计人员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得编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不得篡改、隐瞒重要财务数据。
会计人员必须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利益冲突的影响,客观公正地记录和报告财务活动。
会计人员还需严守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商业机密,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也能增强投资者、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和财务报告的信任,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会计人员应当时刻牢记职业操守,不做假账、不违法违规,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履行职责,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
1.2 做假账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做假账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做假账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给企业经营决策带来误导,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关于对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办法
关于对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办法摘要:做假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秩序,给宏观经济运行、企业自身发展,以及投资者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如何治理并防范做假账问题,规范会计记账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本文以会计做假账问题为题进行探讨,就当前会计做假账的危害和主要方法进行阐述,并借助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对其会计做假账的主要手段和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案例分析。
由此揭示出目前造成会计造假账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治理会计做假账问题的具体措施,为今后防范和控制会计做假账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做假账;危害;公司治理;会计监督;内部控制1 绪论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1 选题的目的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经济资源变动状况的记录,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企业内部资源变动状况,能为财务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一旦企业会计做假账隐瞒真实会计信息,则企业内部经济资源变动不能被真实反映,可能企业会一时得益,但从长久来看这种做假账行为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且对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均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会计做假账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归纳会计做假账的主要手段,总结其造成的主要危害,并深入探讨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对会计做假账进行治理,有效实现规范会计业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会计做假账这一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会计做假账的主要手段、造成的危害,以及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治理的具体措施。
这一研究成果有利于揭露会计做假账这一问题,并且防范和治理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今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于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权益,营造良好经济运行环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Silviya Kostova(2012)认为企业会计做假账可以用三角理论进行诠释,机遇、非正常需求、合理性是造成现代企业中会计做假账的最主要内部因素。
会计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方法
会计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方法作者:刘国胜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28期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灵魂,而要做到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但要依靠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的建立,而且更多的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较高要求。
关键词:会计假账监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1.企业会计假账的表现1.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有的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随意指挥财会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做账,对财会人员进行随意、频繁地调动,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真实性和一贯性。
1.2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原始凭证失真失实、账目混乱形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资产失真,虚假利润等现象。
1.3账外设账、偷逃税收单位负责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利用账外设账隐瞒收入,从而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提供虚假的账务及纳税申报,隐瞒企业和自身的收入。
1.4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账外资产、闲置资产、呆坏账现象严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会计基础工作弱化。
有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的内部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1.5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致使财经纪律松弛,会计数据失真,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2.1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若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建立起来,并无法持久维系。
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会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和贯彻实施,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局面。
浅谈对会计不做假账的认识
浅谈对会计不做假账的认识
会计是指管理财务记录的负责人,他或她的职责是书写精确准确的财务账目,进行会计审计等,是一个关乎资金安全、安排和记录的专业,因此绝不能存在做假账的行为。
首先,做假账会损害财务信息真实性,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做假账会把错误的账目纳入企业财务数据体系,不仅会影响财务审计,也会影响管理决策,让企业拥有不可信任的财务状况,从而使企业无法得到财政和市场的支持,甚至容易出现重大损失。
其次,做假账会破坏会计师行业诚信准则,一旦发现,会计师从业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会计师行为必须要遵守会计师职业道德,不能篡改账目、乱作会计原则、故意忽略事实,并且绝对不能做假账,否则会损害行业和职业的声誉,会计师从业者可能会面临解聘或撤职的处罚。
再者,做假账会给企业及其从业者带来更多的不良后果。
一旦企业发现及被发现,不仅会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处罚,而且可能会被列入社会耻辱榜中,这会影响企业及其从业者的声誉和可信度,对企业社会声誉流失形成严重危害。
总之,会计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工作,会计人员不但有义务要求真实、完整记录财务账目,而且绝不能做假账,不能损害企业以及会计从业者自身的声誉和可信度。
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摘要】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表现,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会计人员;做假账;探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存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诚信”的体现。
如何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我国会计界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只有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
一、会计人员作假帐的原因(一)主观原因1.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由于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极少数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为谋取个人利益,做出了触犯法律的事情。
比如:个别会计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等,主要原因是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最终以身试法。
2.业务因循守旧。
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同时思想僵化,默守陈规,不求上进,工作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由于他们不能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学知识,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长期停留在一定的层次上,致使会计工作无法按照新规定正常开展。
(二)客观原因1.屈从压力作假。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的工作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
单位负责人为完成一定经济任务,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致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否则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丢掉工作,因此,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假账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假账的成因和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现在改革开放不断的推进,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媒介和传播作用渐渐的日益突出。
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到有关各方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首先,会计信息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其次,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其可信度,最终使其失去市场。
第三,会计舞弊也会影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导致内部控制失衡,对单位的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成为经济犯罪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信息质量治理对策造假会计经济犯罪一.引语这几年来,会计舞弊引发导致的财务丑闻导致了会计信息严重扭曲,以及会计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会计诚信缺失和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虚假会计账户的普遍存在,已经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面对日益严重和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2001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并写下了“不存在会计舞弊”的座右铭。
但是,目前社会上某些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并不属实,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查。
此外,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仍存在较为薄弱的问题。
有的企业有明显的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不真实,不符合标准,账簿,会计事实等问题。
企1业财务管理明显不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自《会计法》颁布以来,这一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因此,我认为中国有必要迅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寻找多年来失去的诚信,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功能,促进市场有序运作。
会计是会计工作的新水平。
二.公司会计欺诈的现状和表现信息是可以影响人们行为的有用数据。
任何资料只有在传送后才可接受及使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者附注向投资者、债权人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企业会计假账的现状会计的第一个一般原则是真实性。
剖析财会人员经常做假账的地方
剖析财会人员经常做假账的地方入了财务会计这一行,就不可避免的要“做假账”,以下列举出财会人员经常做假账的手段,这应该是审计人员最想看到的一篇文章吧: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摘要】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表现,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会计人员;做假账;探析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存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诚信”的体现。
如何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我国会计界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只有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
一、会计人员作假帐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由于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极少数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为谋取个人利益,做出了触犯法律的事情。
比如:个别会计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等,主要原因是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最终以身试法。
2.业务因循守旧。
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同时思想僵化,默守陈规,不求上进,工作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由于他们不能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学知识,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长期停留在一定的层次上,致使会计工作无法按照新规定正常开展。
(二)客观原因
1.屈从压力作假。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的工作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
单位负责人为完成一定经济任务,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致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否则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丢掉工作,因此,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如国内闻名的“红光实业”案、“蓝
田股份”案等等,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
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是造假大王。
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
2.管理观念错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下级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发生抵触时,企业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而且目前会计、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
迫于各种压力,单位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起不到监督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会计造假。
二、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对策分析
(一)从源头抓起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
或填制的,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据。
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会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
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依据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
(二)强化监管力度
在健全单位约束机制的同时,加大财政部门和其它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
为防假、治假,新《会计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新《会计法》第5条第1款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第27条第1款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在会计监督方面,第27条明确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并且明确造假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同时还加大制裁力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还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
新《会计法》的出台,将会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遏止造假行为。
(三)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1.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
2.建立与本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
理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总会计师。
健
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准入标准。
2.应把在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
3.加大宣传引导,扩大监督范围。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正反面典型,披露失信违法典型,加大监督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彻底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同时还必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各种措施“齐抓共管”才能抓出成效。
会计诚信的建设需要每一位会计人员身体力行,也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因为现阶段国内采用的控制措施,未必又适用下一个时期,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完善。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其不足之处,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我坚信通过全社会常抓不懈、不断完善,会计人员造假问题将会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刘玉泉.《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农业会计》,2002年
[2]杨春平.《会计法律与职业规范论》.法律出版社,2005-01
[3]《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孙茂竹.《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5]朱秀华.《浅谈会计人员基本道德》,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