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
[全]兰州大学《环境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兰州大学《环境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环境化学★★1环境问题(见表1-1)表1-1 环境问题2环境化学(1)环境科学的定义环境科学是指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
它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见表1-2)表1-2 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考点二:环境污染物★★★1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化学污染物(见表1-3)表1-3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化学污染物2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见表1-4)表1-4 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见表1-5)表1-5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考研真题精选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案】化学特性;行为;效应查看答案【解析】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______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
[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研]【答案】环境污染物查看答案【解析】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
3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______体系,变量多,条件较______。
[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研]【答案】开放性;复杂查看答案【解析】环境化学与基础化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同,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
环境学基础
环境学基础1.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3.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4.土壤净化:是指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经生物和化学降解变为无毒害物质,以及通过化学沉淀、络合和螯合作用、氧化作用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或是为土壤胶体牢固地吸附,植物难以利用而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被排出土壤之外的作用5.水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6.水体富营养化 : 当天然水中 N、P 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积蓄时,可导致水中植物尤其是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侵占了类的生活空间,消耗水中溶解氧 ,甚至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水体突营养化7.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8.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他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0.光化学烟雾: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黄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烟雾是光化学氧化剂混合物,主要由臭氧(O3)、氮氧化物(N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类组成11.赤潮: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称为赤潮12.臭氧层保护行动:《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赫尔辛基宣言》13.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①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及裂隙②土地破坏与恢复:露天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或被占用。
环境学基础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19、2) 《环境学基础》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得背景、内容与价值人类与生存环境系统之间得矛盾,环境污染、破坏与恶化等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类行为得结果,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从历史发展得角度,可以让我们反思重塑人与自然关系,从环境伦理得角度寻觅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得途径。
依托现实,思索未来,为未来人留下良好得生存空间,时我们当代人得责任。
一、环境伦理环境伦理学,就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得新兴得综合性科学。
它得诞生,就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与生存环境系统发生尖锐对立后,为满足协调人与生存环境系统得关系,求得人类与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得社会需要得产物。
人类与生存环境系统之间得矛盾──环境污染、破坏与恶化等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类行为得结果,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引起环境问题得原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环境伦理中涉及得环境问题主要就是指人为因素引起,就是指在人类得生存繁衍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得思维决策及由此引发得人得行为。
因此,在人类文明转型得背景中反思重塑人与自然得关系,从环境伦理得角度寻觅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得途径,就是当今社会必须做出得正确抉择。
处理好人与自然得关系,不仅需要全社会得政治与法律力量,更需要环境伦理得约束力。
环境伦理,就就是在以人类得社会关系为中介得人与自然关系得向度内,人得行为以及相互关系得价值理念,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得总与,它要依靠信念与社会舆论,运用伦理道德原则规范人得利益需求与自然之间得关系,谋求人与自然得与谐共处,以达到人与自然得协调发展为宗旨。
二、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得关系纵观人类发展得历史,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得关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环境学基础
环境学基础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世界社会主体的外部世界的主体。
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环境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基本规律,它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3、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
4、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的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5.环境质量:环境要素(水体、大气、土壤、生物)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5.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环境破坏(生态破坏):生态系统和结构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7.污染物:进入环境系统,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恶化的各种物质。
6.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总成。
5、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填空1、环境多样性:自然环境多样性(物质多样性、过程多样性、形态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人类创造本身多样性、人类创造结果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作用界面多样性、作用方式多样性、作用的过程多样性)。
2、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相互依赖性、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
3、五大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短缺、资源缺乏、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4、环境的功能特性:灾害放大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现性、持续反应。
5、人类与环境和谐程度包括: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人与人工环境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
三、解答题1、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与过去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不同?答:1影响的范围不同②危害结果不同③污染源不同④突发事件多,严重污染广,经济损失大⑤人们关心的重点和重视环境问题的国家不同⑥解决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2.环境问题的特性:1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3.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地域化4.环境问题对人类行为具有反作用5环境问题可控性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有何特点?答: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仍有许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环境学基本理论
◆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沙漠化、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森林锐减
草场退化、土地退化
湖泊的富营养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 资源耗竭
矿产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紧缺 土壤资源的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 环境污染
水环境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
土壤环境污染
生物污染
物理环境污染
◆ 人口剧增
人口剧增 的结果 使得 上面所有的问题 都 被大大地 放大了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
环 境 学
第二章 水环境
第三章 大气环境
第四章 土壤环境 第五章 固体废物 第六章 物理环境 第七章 生物环境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环境 环境多样性
人与环境的和谐
环境规律 环境科学
第一节 环 境
什么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 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中心事物是环境最主要的属性,环境服务的 对象和重点,是环境的主体。
人与自然和谐
第四节 环境规律
什么是规律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
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事物背后并决定或 支配现象的内在因素。 客观性 隐蔽性 普遍性 稳定性
重复性
强制性
适应性
环境规律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环境基本规律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环境基本规律 1 环境基本规律 2 环境基本规律 3 环境基本规律 4
精神文化 诗歌小说 散文戏剧 农牧业 经济 制造业
戏曲小品
电影电视 文化传统
话剧歌剧
雕刻美术 音乐……
环境学
环境学第1章环境学基本原理一、环境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2、自然环境——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
自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循环3、人工环境——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按功能分为——聚落、生产、交通、文化二、环境多样性1、自然环境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环境过程多样性;环境形态多样性;环境功能多样性—提供资源、调节、服务、文化2、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物质需求多样性、精神需求多样性、创造多样性3、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作用界面、作用方式、作用过程、作用效果三、人与环境的和谐1、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2、环境问题——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
五类: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分类(1)按污染因子的性质:化学污染(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和物理污染(噪声、振动、光、热污染、电磁辐射、核辐射等);(2)按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
3、人与环境的和谐1到5和谐程度逐级递增(一)适应生存适应生存的量度有两个指标: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和环境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不发生引起环境功能破坏的质的改变,即维系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人口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或者人口承载量,是适应生存能力的重要量度。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环境学基础
环境学基础.pdf特此鸣谢所有为本资料付出努力的热心同志!小恺工作室〓环境学基础版权所有,翻版必究!第 1 页共10 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概述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3.环境要素特点:1) 最小限制律,即整个环境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即木桶原理)。
2) 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3) 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和。
4) 环境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首先从演化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其次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联通过能量流与物质流实现。
4.环境结构:是指环境要素的空间与时间的配置关系。
5、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5.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系统。
6.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性、灾害放大性。
第二节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广义的环境问题将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人和自然两部分,概念略)2.环境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和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原因)。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次生环境问题,因此此处给出次生环境问题的概念: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3.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1)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效应导致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从而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学基础知识大全
环境学基础知识大全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了解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学的概念和原理。
一、环境学概述
- 环境学的定义和范围
- 环境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二、生态学基础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物种与生物群落
- 生态位和生态位类型
- 生态系统发展阶段
- 生态平衡和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与影响
- 水污染及其影响
- 大气污染及其影响
- 土壤污染及其影响
- 噪音污染及其影响
- 光污染及其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管理和政策法规
- 污染治理技术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
-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五、全球环境问题
-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野生动植物保护
- 可持续城市规划
六、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 媒体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 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档提供了环境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概述,对于对环境学感兴趣的读者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士都非常有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南开大学-22秋学期《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辅导资料-答案2
南开大学-22秋学期《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A.镉
B.多氯联苯
C.砷化合物
D.甲基汞
【参考选择答案是】D
2.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食物来源不足
B.天敌繁殖过快
C.盲目过度捕杀
D.生存环境破坏
【参考选择答案是】D
3.()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发生类型。
A.水质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农业污染
E.综合污染
【参考选择答案是】A
4.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中间层
【参考选择答案是】A
5.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及能源的供应者,但低位营养级的能量仅有()能被上一个营养级利用。
A.1/5
B.1/10
C.1/15
D.1/20
【参考选择答案是】B
6.大气污染源按存在排放时间可分为()、间歇源和瞬间源。
A.连续源
B.不定时源
C.固定源。
《环境学基础》教案9
第九章全球性环境问题第一节 全球性环境问题概述(见《跨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及行为对策》、《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学导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随著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正由小范围、低强度演变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危害。
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和实质1.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加以理解:范围: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
环境破坏区域与污染排放点多,影响区域广泛。
程度:具有严重性、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大,且作用时间长。
比狭义的自然灾害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自然灾害具有不连续性和区域性。
其严重程度可以以“社会悖论”来解释,即每一个人(国家)都尽可能多地占用公共资源(自然资源),却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后果—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大环境(如大气、水、土、海洋和全球生物系统等),而不是狭义的小环境(如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
大环境一旦破坏,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问题:即属于矛盾、困难、危机。
对于地球来说,它是一种叠加人为过程的自然演变现象。
章申院士称全球环境问题为“地球的新行星现象”。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以往人类每当从自然界获得利益的同时,就制造了一种新的灾难,其后便以十倍的努力去克服它,然后再燃起新的希望,周而复始的循环,结果是地球越来越远离自然状态,这种螺旋式变化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2.全球环境问题的分类(1)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的两种问题①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所产生的问题。
②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与环境问题。
由于发达国家消费的需求、畸型消费、大型工业和新产品生产所产生的问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分为两类① 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力引起原生环境问题。
如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环境学基础》在线答案1
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环境学基础》在线答案11.对流层是云、雨、雪等气象条件的形成区域。
2.铁路干线两侧区域属于4类声环境功能区。
3.温室效应会使中间层变冷坍塌。
4.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背景值。
5.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对流层。
6.较为茂密的绿化带或树林,每10米可使噪声衰减2-3dB。
7.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甲基汞。
8.平均风、湍流、下垫面、太阳辐射等都属于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
9.大气污染源按存在排放时间可分为连续源、间歇源和瞬间源。
10.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会分解出与臭氧分子发生链式反应的氯原子。
11.大气湍流通常指空气在主导风向出现上下左右无规则振性的搅拌。
12.N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0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60+10lgN分贝。
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E.氧气本题答案是]:BCE26.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A、]加强环保宣传教育B、]推广清洁能源C、]建立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D、]加强环境监管执法E.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题答案是]:BCD27.下列哪些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A、]化肥施用B、]农药使用C、]工业废水排放D、]固体垃圾填埋E.生活污水排放本题答案是]:ABCE28.下列哪些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A、]农业面源污染B、]工业废水排放C、]城市生活污水排放D、]气候变化E.海洋废物排放本题答案是]:ABCE29.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A、]食物和纤维生产B、]土壤形成和保持C、]水源涵养和净化D、]气候调节E.电力生产本题答案是]:ABCD30.下列哪些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A、]经济发展B、]社会进步C、]环境保护D、]政治稳定E.文化传承本题答案是]:ABC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环境学基础》第十一章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第十一章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 传统发展模式与环境问题(请参阅《环境学》)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将人类推进了一个历史上最为丰饶发达的社会,与此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和困惑,如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极大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1.传统发展观的三大误区长期以来,特别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后,人们总是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
这种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现存在着很多误区。
(1)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许多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规律认识水平较低,生态知识有限,把美丽、富饶、奇妙的大自然看做是取之不尽的原料库,向它任意索取越来越多的东西;把养育我们世世代代的自然界视为填不满的垃圾场,向它任意排故越来越多的对自然过程有害的废弃物。
特别是近30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显示了神奇的力量,人类自恃无上的智能,以自然界的绝对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肆意掠夺和摧残自然界的状况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规律,大大损害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2)没有考虑自然成本传统的发展概念倾向于单向度地显示人类征服自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没有考虑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
这样的经济核算体系容易带给人们“资源无价、环境无限、消费无虑”的错误思想。
而在实践行为上则采取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外延式发展方式。
这样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同时却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污损。
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许多结果已经表明,今天的自然资源的过度丧失到将来也许花费多少倍的代价也难以弥补。
因此,那种不计自然成本、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增长不再有理由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真正的发展只能属于那种最低限度地消耗自然成本并有效保持了自然持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反思重塑人与自然关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寻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依托现实,思索未来,为未来人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时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一、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
它的诞生,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生存环境系统发生尖锐对立后,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
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
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环境伦理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引起,是指在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思维决策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行为。
因此,在人类文明转型的背景中反思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寻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是当今社会必须做出的正确抉择。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力量,更需要环境伦理的约束力。
环境伦理,就是在以人类的社会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度
内,人的行为以及相互关系的价值理念,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的总和,它要依靠信念和社会舆论,运用伦理道德原则规范人的利益需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二、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现代工业文明以前的阶段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一边享受着自然带给的优厚条件,依附于自然而生存,而另一边去在自然条件下与其他的物种进行残酷的竞争。
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都市文明对森林产生的破坏。
另外,人类想要征服自然的同时进而改造自然,制造出自然本身不复存在的物品,导致了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这仅是于一定范围内。
最为特殊和典型的实例应该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
原住民最先迁徙到复活节岛时,这里是一片乐土。
他们的食物来源是太平洋里的鱼类,相对于小小复活节岛上的那点人类,太平洋的渔业资源可以理解为是无限的,因此,他们衣食无忧,像在桃源仙境一样快乐的生活着。
但是,居民们下海捕鱼,必须用岛上的树木做独木舟,开始人口少的时候倒没什么,随着岛上人口逐渐增多,树木的生长速度开始跟不上人类的砍伐速度了——另外据推测,复活节岛居民繁荣的年代很可能也砍伐了大量树木用于树立巨石像,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森林资源耗竭的速度。
最终的结果就是:人类砍光了岛上最后一棵树木,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也吃光了不用独木舟就能捕到的近岛鱼类,最后困死孤岛。
(二)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工业化阶段。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工业化阶段的迅速崛起,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关系逐渐明显化。
企业家往往以追求资本积累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前提,将自然界看作无限度开发且可以利用的资源,并把生产后的废弃物排放至自然环境中,这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自然界遭受到了来自人类的破坏,那么作
为生态系统的一份子、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的人类这一庞大物种的生存也会随之受到威胁。
(三)现今社会阶段。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量污染,引起人类重视,从来开始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环境伦理学等一系列学科出现,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很多种观点。
其中影响最为巨大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合理使用资源,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给未来人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国际视野下的环境问题
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在 20 世纪中叶,世界上有名的八大公害,分别是马斯河谷、多诺拉、光化学、伦敦烟雾、四日市、米糠油、水俣病及骨痛病,无一例外,都是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环境问题开始引起关注。
尤其是早期经历此阶段的发达国家认识到环境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其中包括,提高生产技术和资源利用率,污染物处理,污染转移。
取得良好的效果。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地区联系紧密,影响到全人类的全球性的的环境问题开始大量显现,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问题的出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各国开始通过国际合作寻求遏制环境恶化的方法和途径。
四、我国环境现状
近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
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长期积累的结果。
概括起来,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两类环境问题互相交叉,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当严峻。
当前,以城市为中
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也在扩大和加深。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最直观的环境问题应该是雾霾泛滥,垃圾围城,生态破坏。
对于发展的过程而言,这是无可避免的。
随着中国经济到达一定高度,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上升,环境法律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人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环境问题已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五、对于未来的思考
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这应该是环境问题的根本矛盾。
发达国家需要更好的生活品质,发展中国家需要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
最终导致的还是资源的短缺,况且物质是守恒的人类所造成的污染就算是治理,很多情况下只是改变了污染物的形式而已。
既然这样,我们就只能自暴自弃,无限制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
地球环境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环境不仅是当代人的,也是未来人的,未来人与当代人具有同等的环境使用权利,所以当代人负有未来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或更好的环境条件的责任。
我们当代人应该为未来负责,利用环境伦理学中的理论,我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世界层面上,人类需要在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更加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给未来人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
同时,为了未来人能够拥有可以满足其基本利益的资源,当代人应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节约的原则。
生产上,当代人应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生活上,当代人应节俭简朴,尽可能地使用环保产品。
国家层面上,任何国家与地区的任何一代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于不顾,当代人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透支后代人的环境资源。
当前既要矫正发达国家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又要倡导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个人层面上,若要打成可持续性的生活,人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
价值观,改变自己的行为。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发展的真是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过程,唯有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最终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