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浅析
“黄金十年,煤炭盛宴;寒冬四年,哀鸿遍野。
”其中乐与苦,唯有期间身处其中者,才能深切感受。
痛定思痛,企业唯有适应环境,才能在周期低谷中生存下来,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煤炭企业需要深入思考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行业特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产业发展总体特点:“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少”。
这也是企业考虑自身发展战略时的一个重要信息输入。
我国工业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处于煤炭经济向石油经济转化阶段,石油产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已经进入油气时代,而我国还是煤炭时代。
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是从强调能源供应和增长速度,转向注重提高效率、节能、绿色低碳和低排放。
煤炭行业是指以开采煤炭资源为主的一个产业,它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煤炭在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虽然比重呈现缓慢下降态势,但煤炭在我国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煤炭。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的步伐加快;煤炭需求增长趋势放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迫在眉睫。
我国煤炭产业进入调整阶段。
2002-2013年,我国煤炭产业出入快速增长期,产量逐年提高,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历年最高值39.74亿吨;2014-2018年,煤炭产业进入调整期,产能过剩、环境困扰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产量整体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期间年产量在35亿吨上下浮动;2018年,全国原煤累计产量35.50亿吨。
•中国煤炭产业不断“西迁”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中国煤炭开发布局也做出了规划: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
即逐步压缩东部生产规模、从严控制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接续煤矿建设、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建设一体化煤矿。
我国提出了“去煤”战略。
2018年,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三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69.6%。
全年共淘汰产能1.5亿吨左右,其中,陕西、黑龙江、河北去产能数量分列省份排名第一、二、三名。
中国煤炭产业迁移路径表现如下:山东、安徽、河南、黑龙江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煤炭产量缩减,陕西和新疆地区的煤炭产量却增加,中国煤炭产业不断向西部迁移。
•供求关系
供给量。
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6.8亿吨,同比增长4.5%。
消费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8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
主要耗煤行业。
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
发展态势
经过了“过山车”似的起起伏伏,在目前“去产能、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1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进,煤炭行业呈现出由大中小煤矿并举、中小煤矿为主,逐步转型到大型煤矿为主的趋势。
1、煤矿数量大幅减少
全国煤矿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8万多处,到2015年底1.2万处,
再到目前的5800多处,大型矿井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
全国平均单井规模看,由不足5万吨/年提高到90万吨/年以上。
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企业由2家发展到28家(其中,亿吨级企业7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8个亿吨级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6.8%,前8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9%,煤炭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增强。
2、去产能仍将继续
2019年4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巩固煤炭去产能成果,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新阶段,加快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和行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3、兼并重组仍将继续
2018年以来,相关部委继续出台了多条煤炭行业政策。
2018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或与产业链相关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优化产业格局。
去产能仍是首要任务,但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
2
减少排放,清洁发展
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清洁能源替代步伐加快。
如何发展清洁能源,如何控制煤炭燃烧过后的有害气体排放,也必将是今后一
个时期内政策导向的关注点之一。
所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现代煤化工、煤炭生产业务改造升级、积极开展非煤业务等方面是当前中国煤炭企业的转型方向。
3
转型升级进入产业化发展
1、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2018年,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1138万吨/年、1112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363万吨/年。
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超过60%。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现代煤化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随着神华宁煤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营,新一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炭分级分质利用项目开工建设。
3、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签署框架协议,投资837亿美元开发页岩气、电力和化工项目;兖矿集团以26.9亿美元并购力拓优质资产,在厄瓜多尔获取多个有色金属矿权;陕煤化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石油炼化和煤化工等项目。
路径选择
1外延增长,持续发展
结合行业发展态势,煤炭企业应把握时代机遇,在上下游一体化、多元化以及合作共赢几个方面选择发展路径。
1、上下游一体化之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煤炭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煤电、煤焦、煤化、煤钢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在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1.8亿千瓦的基础上,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成为我国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发展重大改革成果;靖远煤业、窑街煤电、甘肃煤投公司重组成立甘肃能源化工集团,构建了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煤炭深加工行业提升煤炭附加值和利用率。
2018年,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1138万吨、1112万吨、51亿立方米、363万吨,煤炭行业上下游一体化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多元化之路
近年来中国煤炭企业的多元化业务战略,大多以煤炭业务为支撑,发展煤化工、热电等为主的相关产业。
在煤炭市场严峻的情况下,多元化战略实施效果、业务发展主要问题梳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调整成为了煤炭企业急需要解决的多元化发展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较好的企业有: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中国特大型煤炭企业,始建于1878年,已有超过140年的历史。
目前,开滦集团已建成集煤炭生产、煤化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热电、建筑施工等多产业并举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一家“以煤为主、相关多元”发展的特大型能源
化工集团。
集团深入研究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煤电等业务优化方案,并配套加强集团管控、推动资本运营等保障措施。
有利于提升多元化战略整体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
3、合作共赢之路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同时又是不均衡的。
总的来说,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一带一路”倡议为煤炭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上升期,基础建设、电力缺口巨大,煤炭需求旺盛。
我国煤炭企业主要通过海外资源投资开发、技术装备输出、资源勘探国际合作、承包工程及劳务输出等方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粗略统计,煤炭资源开发在所有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40%,其次是技术装备输出类项目,占比超过20%。
2017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实施的煤炭项目、工程建设投资近50亿美元。
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可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利用区域发展和煤炭需求的不均衡,发挥比较优势,秉持“合作共赢”理念,选择“走出去”战略。
比如,可以通过购买煤炭资源、获取煤炭勘探权或开采权等方式加强与发达国家煤炭开发力度,从而获取稀缺煤种资源。
2内升动力,固本强基
在煤炭产业升级,一体化、多元化、绿色发展的态势下,煤炭企业在研究行业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向内看”,“补短板”,可以选择
自主提升、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或与第三方管理咨询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运营管理水平。
关于具体的提升方面,主要有战略规划、组织管控、人力资源、流程制度等。
关于战略的选择,前文已经述及,企业需要分析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之路并进行职能及业务方面的规划。
下面仅对其他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组织管控方面
集团存在的价值至少有两个:一是集团总部中心职能的发挥与服务;二是整合分子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
集团管控是根据集团各项业务的重要程度、发展阶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权限划分方式,建立分层级的管理平台。
组织设计优化是依据公司的战略选择,顺应资源配置方向的调整,进行的架构方面的调整,以及相关职责的梳理、划分。
2、人力资源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形成各有侧重的三个管理层次:战略层面:关注组织的未来,注重将人力资源的诸要素建立在企业的愿景规划和发展战略基础上,主要构建适应未来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关活动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接班人计划(企业各层级)等。
管理层面:重点优化和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和方法,遵照战略层次的纲要和方向,细化具体的执行系统。
具体可通过招聘选拔、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工作来实现。
执行层面:面向对象,围绕工作程序,使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实现日常运作系统的常规化运转。
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事务型向战略型转变的阶段。
3、制度流程方面
企业制度是要求员工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流程管理是用来持续对组织运营进行优化的方法体系。
流程是跨越部门的。
流程可将一项企业事务的处理程序“固化”,解决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协作问题。
引入流程持续优化的管理思想,提高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流程与制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流程与具体的管理任务相关,制度约束或者规范流程中的行为;流程注重前后环节上的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协同,制度关注流程整体的输入和输出结果。
低效流程的四种表现有:漫长的等待,低效率的决策和反馈,恼怒的客户和员工;工作的非标准化,工作的非程序化,业务开展混乱无序;各项业务管理失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部门推诿扯皮日渐严重,组织官僚作风日渐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