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

不等,但都是中空,上缚细竹棍为柄。蘸蜡后,液贮在铜片之间,借铜传热,保持蜡液的温度。随着蜡刀在布上的推移,蜡液从中渗出,形成线条和块面。

点蜡,这是蜡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透".一定要使蜡液渗透到织物里去,透的要领在于掌握适当温度.温度过低,蜡液只浮在布面上凝结,染液就会渗入,轻则影响白度,重则影响纹样,如温度过高,蜡液容易晕开,破坏纹样线条.画蜡时,大多将布置于大腿上用蜡刀醮上蜡液“推画”。以前一般不打草稿,最多用稻秸杆或竹片测定距离,用指甲画出大致轮廓;现在也有用铅笔打草稿的。妇女们大多将画好蜡的布固定在一个竹圈上,形如一顶圆顶蚊帐,以防止画蜡部分折叠而产生裂痕;蜡液则盛在小铜碗或小土饭碗中,用木炭微火保温,约摄氏130。

三、染色

1.配制染液:配制染液的水,要用草木灰滤过。一般每五丈布用蓝靛五公斤,草木灰二十公斤。在缸的上端置竹编筛子,上铺稻草,将草木灰倒入,轻轻压实,缸口大约留十五厘米左右放水,水经过草木灰过滤入缸内,滴满所需染水约需三四天。然后撤去草木灰、稻草和竹筛。

在配好水的缸内先放蓝靛一公斤,加土酒半公斤,用竹竿搅匀,待其发酵。发酵的作用是将蓝靛中的颜色泡出来,适合温度为摄氏二十到三十度,夏季存放五天左右即可使用,冬季需要一二十天,染时还需用稻草、糠壳等助热保温。

2.浸染入染前用温水将布打湿,慢慢将布放入染缸内,不断轻轻翻动,二十到三十分钟后,取出来晾干,让其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反应,再放入缸内作第二次浸染,这样下缸三次,便可去清洗,洗后晾干又继续浸染,浸的次数越多,颜色越深。浅色染两三次即成,深色要染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在最后几次浸染前还要刷豆浆一至两次,以

提高染料的固着力。染色期间,每晚加蓝靛四分之一公斤左右,搅匀,为第二天继续染做准备。

四、退蜡

染好的蜡染织品,一般用锅加热煮沸水褪蜡,放少许苏打。蜡浮于水面用勺舀出或用纸、布沾蜡后取出,再放入60度左右温水中进行二次褪蜡,最后进入水洗。被煮落的蜡收集起来可以重复使用,被称为“老蜡”。

五、清洗

经脱蜡后,布上仍会有浮色,需经皂煮,然后在水中浸漂一昼夜洗净,晾干之后,整个蜡染的工序就完成了。

资料来源于汉声《蜡染》《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蜡染》等

真蜡印花工艺

1真蜡印花工艺 蜡染布生产大致分为真蜡印花和仿蜡印花两大类,本文重点分析真蜡印花工艺。蜡染布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可分为前处理、带蜡生产工序和后整理三部分。 1.1真蜡印花布前处理工艺流程 烧毛→退煮漂(联合机)→丝光→白布打卷 1.2真蜡印花布带蜡生产工序 (1)蜡印机(印蜡机)→靛蓝染色机(BLUE 98)→甩蜡纹→染蓝蜡纹→绳状水洗退蜡→平幅退蜡或绳状退蜡 (2)蜡印机(印蜡机)→靛蓝染色机(BLUE 98)→甩蜡纹→洗蜡纹→烘蜡纹→染彩色蜡→绳状水洗退蜡→平幅退蜡或绳状退蜡 (3)蜡印机(印蜡机)→印度蓝(BLUE IBN)烘蜡机→绳状水洗退蜡→平幅退蜡或绳状退蜡 (4)蜡印机(印蜡机)→彩底染色机→甩蜡机→洗蜡机→烘蜡机→染彩色蜡纹→绳状水洗退蜡→平幅退蜡或绳状退蜡 1.3真蜡印花布后整理工序 织物→拉幅→打底→蒸化→皂洗→皂洗/漂洗→对花→花布拉幅打卷→印花→蒸化→皂洗→上浆整理→轧光/不轧光→成品 2真蜡印花设备

真蜡印花设备分为前处理工序设备、带蜡工序专用设备和后整理工序设备三部分。真蜡印花设备以140~160型设备为主。因前处理及后整理设备与普通印染设备无太大差异,因此只对其作简单介绍。 2.1前处理工序设备 烧毛机设备流程进布→刷毛→二正二反烧毛→浸轧淡碱灭火→落布 联合机前处理联合机因各工厂所采用设备及生产工艺不同,其生产成本亦有所差异。落布有干、湿两种方式。 (1)绳状(退、煮、漂)联合机 (2)平幅(退、煮、漂)联合机 主要有:退煮练-氯漂联合机,退煮练-氧漂联合机和退煮漂(练漂箱)一体联合机等。 丝光机设备流程(以湿布进布为例) 进布(可选用真空泵吸水)→浸轧淡碱→三辊重轧→绷布透风→三辊重轧→绷布透风→布铗拉幅(三冲三吸或五冲五吸)→去碱→水洗→(干或湿)落布 丝光机一般采用布铗丝光机,以保证布面幅宽及缩水率的稳定。根据其进布方式(干或湿)选择浸轧淡碱单元机。 白布拉幅设备流程进布→浸轧→烘燥→光电整纬→布铗热风烘房拉幅→打卷落布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 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蜡染的材料: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

腐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 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 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贵州民间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 『1、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

学学做蜡染设计说明+反思

第四册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 课题名称:学学做“蜡染” 教学类别:工艺美术 教学年级:二年级 执教老师:龚占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蜡染的造型特点和基本工艺,学会用油画棒在生宣纸上描绘形象并染色,仿蜡染制作蜡水分离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尝试过程中,发现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学习用蜡水分离技术仿制蜡染工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蜡染艺术的魅力,体会蜡染作品的独特美,体验制作蜡染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等 教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图片资料 、音乐、课件等 教学重点: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 教学难点:上蜡的技巧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民间蜡染的造型特点,用蜡水分离技法完成图形的单色纸蜡染。 拓展层面:能够绘制较复杂的图形,创意表现色彩丰富的独特的蜡染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创设情境 1)老师变个魔术,猜一猜在白纸上刷上颜料之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奇迹? (在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图案的纸上,刷上深色颜料) 2)问:你知道原因吗? 概括:蜡水分离原理,民间布艺中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染色——蜡染。3)揭示课题《学学做“蜡染”》 2、欣赏民间蜡染作品,并简介 蜡染是我国传统的染色手工艺。它是先蜡画后染色,被称为“蜡水分离”法。传统蜡染的题材多是吉祥图案,用于衣裙、门帘、被单等方面。现代蜡染有了创新和突破,他把单色蜡染发展为彩色蜡染,且又作为壁挂进入现代家庭,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二、感受与交流 1、展示色彩丰富、图案简洁的蜡染作品 (传统与现代蜡染的比较)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蜡染作品图案有何特点? 1)传统蜡染图案以对称型、线型纹样为主。 2)现代蜡染图案造型简洁、夸张,线条较为粗,用点、线、面来表现对象。 3、欣赏富有童趣的纸蜡染作品 出示一幅蜡染作品,如何制作呢?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一 学习目标: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 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扎染工艺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 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 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 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 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欣赏扎染制品 扎染壁挂、扎染桌布、扎染窗帘、扎染门帘、扎染围巾、扎染面料、扎染服饰等 四、扎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1、材料:真丝、棉布、棉线、麻绳、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 性染料、促染剂、固色剂等。用于扎染的织物一般用薄而精细的面料,这样染出的成品手感柔软,光泽度也好。 2、工具:缝衣针、剪刀、线、电炉(加热器)、量杯、天平、搪 瓷锅、碗、木夹、熨斗搅拌棍、水桶、胶手套等。 五、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不等,但都是中空,上缚细竹棍为柄。蘸蜡后,液贮在铜片之间,借铜传热,保持蜡液的温度。随着蜡刀在布上的推移,蜡液从中渗出,形成线条和块面。 点蜡,这是蜡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透".一定要使蜡液渗透到织物里去,透的要领在于掌握适当温度.温度过低,蜡液只浮在布面上凝结,染液就会渗入,轻则影响白度,重则影响纹样,如温度过高,蜡液容易晕开,破坏纹样线条.画蜡时,大多将布置于大腿上用蜡刀醮上蜡液“推画”。以前一般不打草稿,最多用稻秸杆或竹片测定距离,用指甲画出大致轮廓;现在也有用铅笔打草稿的。妇女们大多将画好蜡的布固定在一个竹圈上,形如一顶圆顶

蜡染画是在布匹上涂蜡

蜡染画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目录

蜡染画图册(20张) 。 蜡染布画完全手工制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起源的故事

服装面料再造的造型手段

服装面料再造的造型手段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其造型手段有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表现手法。 —传统手工艺表现手法:刺绣、褶皱、编织、立体花饰、印染、拼贴、织锦等;—现代设计手法:切割、撕扯、烫贴、腐蚀等。一、刺绣刺绣的手法:彩绣、缎带绣、珠绣、绳绣等。 刺绣的材料与工具:主要有彩色丝线、缎带、珠子、亮片、绣框、绣针和适用于不同刺绣形式的面料等。 (一)彩绣彩绣:就是采用彩色线进行的刺绣。 针法有:平伏针法、法式线结、花器针迹、穿线针迹、盘旋针迹、花瓣针迹等。 (二〉缎带绣—缎带绣是使用各种丝带刺绣的技法。丝带在服饰、室内 装饰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美丽柔和的光泽,刺绣后能产生阴影和立体感,其效果是其他刺绣所不能达到的。 —刺绣针法与彩绣类似,但应注意针脚不能过于细小,否则丝带就不会整齐美观,针脚大小一般在O.8cm以上。 —刺绣方法与要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穿线,打结,结束的处理。(三)珠绣—珠绣是将各种空心珠或闪光片用线缝缀在面料上的绣缀品。 —珠绣装饰高雅华丽,特别适合于礼服和舞台服以及服饰配件的装饰,具有特殊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珠绣的针法主要有:串珠固定针法、管珠花梗针迹、直线针迹、圆

珠花梗针迹、法式线结针迹等。 二、褶饰—面料的褶皱是使用外力对面料进行缩缝、抽褶或利用高科 技手段对褶皱永久性定型而产生的。 —褶饰能改变面料表面的肌理形态,使其产生由光滑到粗糙的转变,有强烈的触摸感觉。 —褶皱的种类很多,有压褶、抽褶、自然垂褶、波浪褶等,形态各异。手缝褶饰有两种: 1.线缝褶饰,从布的表面或褶山形; 2.格子褶饰,又叫立体褶饰,从布的反面挑一两根丝形成的立体状褶。 —褶饰的材料与用具主要有以下三种: — 1.布。选择易抽出褶饰的面料,如纯棉、化纤、麻、纱、薄呢、薄尼革、格子料、花料等,最好是不易起皱的面料。 — 2.线。根据不同的织物组织和设计效果,选用彩色刺绣线、粗细毛线等。 — 3.针。可根据面料、绣缝线选用针的粗细。— (一)线缝褶饰 —线缝褶饰是将布先抽成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褶,然后用彩线按设计图案一边绣缝,一边抽褶,在褶山缝出各式花样或图案。 (二)立体褶饰—先在布的反面,按设计效果大小,画好米字格,格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教案:蜡染花布

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蜡染花布 作者: 周芬单位:闵行区七宝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讨论,能对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蜡染感兴趣。 2、尝试利用蜡笔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感受并探索蜡染工艺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颜料、毛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七宝老街的蜡染花布(视频),感受蜡染工艺品的独特美。 师:老师去了哪里呀?看到些什么呢?做了什么? 小结:对呀,我就是去了七宝老街的手工艺坊,我还买了一块花布呢,你们知道这种花布叫什么名字吗? 二、了解蜡染花布的制作工艺 1、幼儿自由说说蜡染花布的制作方法。 师:这么漂亮的蜡染花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有的说……有的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手工坊的阿姨们是如何进行蜡染制作的,使用了哪些工具,和你们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2、观看蜡染的制作。 师:你们看到阿姨们是如何进行蜡染工艺制作的?用了哪些工具? 小结:原来一块蜡染花布需要经过画蜡、染色、晾干这些步骤才能完成,真是不容易啊! 三、幼儿操作 1、用语言激发幼儿尝试蜡染工艺的兴趣。 师:我们中国的蜡染工艺真是神奇,周老师也尝试了一下,我们来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播放PPT老师制作的图片) 2、分组操作,指导。 3、分享作品。(幼儿完成后让其挂到绳子上,再坐到前面一起欣赏。) 四、欣赏影片“中国蜡染画”,激发幼儿对中国蜡染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的蜡染作品都完成了,用这样神奇的蜡染工艺制作出来的花布漂亮吗?蜡染工艺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哦!而且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不仅会做蓝白相间的蜡染花布,还会做彩色的蜡染花布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幼儿园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制作流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

传统印染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1 基本介绍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蜡染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印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与世界上很多地方,风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不宜进行蜡染,因此蜡染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 2 蜡染起源 传说故事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

大班关于布的科学教案_5174

大班关于布的科学教案 大班关于布的科学教案 时间:06-11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绕口令布和鼓教案大班关于布的健康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神奇的布大班科学神奇的布大班科学领域:神奇的布淄博市张店区付家镇中心幼儿园谭凌玉【设计意图】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初

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活动准备】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2、挂图。【活动过程】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

蜡染制作流程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原模原样保存至今。 贵州少数民族用来染蓝的蓝靛由植物蓼蓝制成。颜色稳定,不易褪色,保护皮肤,缺点是上染速度慢,只能在摄氏5度至35度之间的温度进行浸染。蓼蓝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或用大木桶发酵,并加入石灰水、草木灰中和酸性,加入田锈水以增加铁质,使颜色发青,还要喂酒使色泽鲜亮。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季节一般是在农历七八月份到春节,避开农忙及很冷的季节。传统蜡染防染材料常用蜂蜡、白蜡、枫香脂和石腊。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粘性好,用来描绘细线部分最佳,但价昂,可以与石蜡混合使用。 一、布的洗练 蜡染所用的布料早期是用自织的麻布、棉布。后来用购买的机织白布。布的洗练,不论是自织的土布,还是从市场买来的洋布,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揉搓捶打清洗和日晒,不仅去掉天然纤维中所含的杂质,以及机织布时用的浆料,而且使原来又黄又粗的坯布,变得白净,光洁,细腻,便于点蜡和上染。有的先在用草木灰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等地用蘑芋或白芨汁在布上均匀涂沫上浆,待阴干后,用光滑的牛骨或卵石磨光磨平,为画蜡做准备。 二、点蜡 以前画蜡用竹子削成,现在用来画蜡的工具一般是自制铜蜡刀,类似鸭嘴笔,但有的是平头,有的是半圆形头,宽约一公分,长约十公分,依据点的图案不同,大小形状不等,但都是中空,上缚细竹棍为柄。蘸蜡后,液贮在铜片之间,借铜传热,保持蜡液的温度。随着蜡刀在布上的推移,蜡液从中渗出,形成线条和块面。 点蜡,这是蜡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透".一定要使蜡液渗透到织物里去,透的要领在于掌握适当温度.温度过低,蜡液只浮在布面上凝结,染液就会渗入,轻则影响白度,重则影响纹样,如温度过高,蜡液容易晕开,破坏纹样线条.画蜡时,大多将布置于大腿上用蜡刀醮上蜡液“推画”。以前一般不打草稿,最多用稻秸杆或竹片测定距离,用指甲画出大致轮廓;现在也有用铅笔打草稿的。妇女们大多将画好蜡的布固定在一个竹圈上,形如一顶圆顶蚊帐,以防止画蜡部分折叠而产生裂痕;蜡液则盛在小铜碗或小土饭碗中,用木炭微火保温,约摄氏130。 三、染色 1.配制染液:配制染液的水,要用草木灰滤过。一般每五丈布用蓝靛五公斤,草木灰二十公

蜡染

蜡染 蜡染简介 làrǎn 传统苗族蜡染 蜡染 [wax printing;batik] 染布工艺。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用熔化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染色后煮去蜡质,就呈现出白色图案。始于汉代,盛于唐代。 蜡染(batik),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的传说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的起源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一·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二·蜡染的起源 1·起源传说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 2·历史追溯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蜡染起源

蜡染起源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蜡染起源的几种说法: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印色3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与世界上很多地方,风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不宜进行蜡染,因此蜡染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同时吸取东西方的各种文化,成为最早步入文明的古国之一。蓝靛在公元前2400年的古埃及及第五王朝就已经作为防腐抗菌剂使用,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学者普利尼斯在《自然史》中,描写了埃及人浸染织物时用蜂蜡访燃,并称这种方法为“古怪的”,这说明早在相当于西汉时期的埃及,蜡染技艺就已经广为流行了。英国 L.W.C.迈尔斯主编的《纺织品印花》中认为,埃及蜡防花布早在公元前1500年已闻名遐迩。因此,埃及应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棉纤维的国家,而且印度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有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棉纺织品的记录,因此棉织品的印染术也可能发端于印度。虽然印度气候潮湿,很难发现古老的织物残片,但从其他地区出土的蜡染棉织物可以判断,印度曾拥有高度发达的蜡染文化。赵丰教授在《丝绸艺术史》一书中考证了新疆民丰地区尼雅出土的绘有半裸女神像的蜡染棉织品,根据神像头后背光具有印度文化的因素,认为蜡染工艺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西部边陲,印度应是蜡染的起源地之一。 我国无疑也是蜡染发源地之一,从大量史料记载和古代绘画中可寻觅一些线索。今年来发掘出土的精美的蜡染实物更是提供了有力证据,且把我国蜡染法院时间大大推前。陈维稷教授主编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认为,蜡染起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可追溯至秦汉之际,当时已利用蜂蜡和白蜡作为防染材料制作出白色图案的印花布,早于印度河埃及好几百年。美国人杜马斯法兰西斯卡特在其所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西传》一书中说:“现存中国的早期蜡染实物,比埃及、日本、秘鲁、瓜哇所发现的实物要早得多,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蜡染实物足以证明。” 马来群岛蜡染产业的优势使其他也被认为是蜡染起源地之一,美国人费雷斯特所著《蜡染》一书中也提到蜡染发源地在瓜哇,至公元1515年以后,到那里旅行的人才把蜡染技术传到世界各地。 以上这些地区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限制的;蜡染技术高超且工艺保存完整,另一方面原因是有出土文物或者文献资料可供佐证,至于在已经消失了的文明中是否有蜡染技术就不得而知了。

贵州蜡染文化与生态

贵州蜡染文化与生态 贵州蜡染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它代表的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念。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生态和自身的生活质量。 标签:贵州蜡染;特点;生态 通过田野考察访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而正在快速地消失,贵州蜡染正是其中之一。贵州不仅是中国蜡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蜡染的代表性地区。贵州蜡染文化的形成是伴随着贵州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认识和利用的过程,对社会制度适应过程而逐渐产生发展的。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造型法则。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贵州民族民间传统蜡染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性,各地区、各民族和支系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一、蜡染起源之说 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文化的起源也是如此。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充分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染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低碳环保。 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于世界上很多地方,文化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艾尔费雷德·比勒(Alfred Buhler)和埃伯哈德·费希尔(Eberhard Fischer)合著的《夹防染术》写道:一个似乎合理的假说,根据现在可以利用的有限的物证,是中国创造了扎染的简单形式,还有“蜡防染”技术,尽管印度是媒染防染和媒染防染与糊染相结合的创始之国。美国学者维尼恩·斯坦(Vinian Stein)在其著作《蜡染》中认为,最早的蜡染可能发生在中国和埃及,再流传到波斯、印度及其他国家。根据维尼恩·斯坦的看法,爪哇的蜡染术乃是近代的事。蜡染术应该发生在古老的中国和埃及才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特在其著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谈道:“现存中国的早期蜡染实物,比埃及、日本、秘鲁、爪哇所发现的实物要早得多。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蜡染实物足以证明这一点。英国蜡染艺术家诺埃尔·迪伦福斯(Noel Dyrenforth)在其所著的《蜡染技巧》一书中认为,蜡染工艺的传播,更可能是从远东到马来西亚群岛的岛屿通过商队路线西去中东,即由中国经过丝绸之路进行扩散的。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傜、摇、猺)。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红、黄、黑各种颜色。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服用蜡染衣料。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贵州在历史上曾是我国染料的主要产地之一,而今贵州少数民族用于印染的原料相当丰富。以植物原料居多,较为常见的有红、黄、黑三色染料。染整材料也相当丰富.除薯茛外,还有枫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